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幼兒園教學教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6.64K

幼兒園教學教案【多篇】

教學計劃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電功率表示消耗電能的快慢,知道電功率的單位是W或kW。

2、會應用功率的計算公式

進行簡單的計算。

二、過程和方法

通過觀察體驗電能表表盤轉動快慢跟用電器電功率的關係。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電功率和用電器的額定功率。

教學難點:正確理解電功率和電功的區別與聯繫。

教學準備:電燈(功率差別較大)兩隻、燈座(與燈泡配合使用)、按鈕開關、導線若干、插頭、絕緣膠布、電能表(儘量選用轉數大的)等。因為要用220V電壓做演示,所以必須注意安全,最好用已連接好導線和燈座的示教板。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我們在上節課學過電能表後,同學們一定觀察了同學家或自己家的電能表。是不是可以把觀察的結果和大家交流一下呢?

在學生彙報交流之後,老師提取精華進行一個綜述。電能表有時候轉得快,有時候轉得就比較慢。一般是晚上轉得快一些,白天轉得較慢。電能錶轉得快慢和用電器的多少及用電器的種類有關係。

今天我們就通過實驗來證明大家觀察到的現象準不準。

二、進行新課

1、電功率

演示:不同的燈泡接入電路中,電能錶轉動的情況。考慮到操作的安全性,不建議學生操作,教師可提醒學生,電能表連接時應串聯在電源上。

(1)先將15W的電燈接入電路,合上開關,燈發光,同學們觀察電能錶轉動情況。

(2)將15W的燈泡取下,換上100W的燈重複第一步實驗。

同學們觀察並比較兩次轉動快慢情況。

現象:電能表第二次比第一次轉動得快,燈也是第二次比第一次亮。

(3)將兩隻燈泡並聯接入電路,合上開關,兩燈均亮。再觀察電能表的轉動情況,並和前兩次做比較。

現象:第三次電能錶轉動得比第二次還快。

斷開電源,取下兩隻燈泡,同學們再觀察這兩隻燈泡,有什麼發現?用實物投影將燈泡展示給學生看。

現象:兩隻燈泡不一樣,一隻上標着220V,15W,另一隻燈泡上標着220V,100W。

我們已經能準確地觀察電能錶轉動的快慢了,還記得電能表有什麼作用?接入電路的目的是什麼嗎?

電能表是用來測量用電器消耗電能的多少的。電能錶轉得快説明了什麼?轉得慢又説明了什麼呢?

回憶一下剛才的實驗中,同學們注意到第一盞燈亮時電能表比第二盞燈亮時轉得慢。假如電能表在第一盞燈亮時,1min轉10圈;在第二盞燈亮時,1min能轉20圈。

第一盞燈工作4min,電能錶轉幾圈?1min轉10圈,4min40圈。如果是第二盞燈工作2min,電能錶轉幾圈?電能表也是轉過40圈。都轉40圈時,消耗的電能一樣多。消耗一樣多的電能,第一盞燈用4min第二盞燈用了2min,説明消耗電能的快慢不一樣。

不能説電能錶轉動越快;用電器消耗電能越多,而是電能錶轉動得越快,用電器消耗電能越快;電能錶轉盤轉動得越慢,用電器消耗電能越慢。

電能表鋁盤轉動的快慢不同,表示了用電器消耗電能的快慢不同。請同學們看課本,瞭解在物理學中用什麼物理量來表示消耗電能的快慢。

物理學中用電功率(electric power)表示消耗電能的快慢,符號是P,單位是瓦特,簡稱瓦,單位符號是W,還有一個更大的單位是千瓦(kW),1kW=103W。

請同學們觀察小數據,你能瞭解到一些什麼信息呢?

《踩高蹺》幼兒園大班遊戲教案 篇二

一、指導思想:

本課以《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為依據,結合水平三六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積極開發地方和校本教材資源,拓展“踩高蹺”練習,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讓學生了解民間民俗體育項目藴藏的文化價值和健身價值,達到傳承體育文化,弘揚體育精神,發展平衡協調素質與能力之目的。

二、教學組織與特點:

1、本課是“踩高蹺”教材系列教學單元的第三次課,在“踩高蹺”前兩次課的基礎上,從師生觀賞“歡樂高蹺鬧新春”電視錄象為切入點,激發學生躍躍欲試的學習動機。在形態各異、興趣盎然的。動物模仿練習和不同形式的角力遊戲趣味活動中,通過講解、模仿、體驗、展示、交流等師生互動的教學過程,使學生進一步瞭解並掌握人體在不同狀態下保持和維持身體平衡的知識和原理,為進一步學習和掌握扶持高蹺走(歡樂高蹺)奠定基礎。

2、“歡樂高蹺”是本課的教學重點。教學中為學生營造一個寬鬆、和諧的學練環境,在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的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師啟發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和體驗探究,引導其克服畏懼心理,大膽實踐體驗,同時給學生提供展示自我個性能力與技巧的空間,70%的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敢於走過高低不平或繞過障礙物等難度較大的練習,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求知、求樂、求成功的慾望,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和創新精神,發展平衡協調素質與能力。

3、以學生散點自主練習和小組合作練習為組織教學形式,加強安全施教,強調自我保護方法,培養學生自學、自練、合作探究的意識與能力。同時,根據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個體素質差異,採用分層教學,因材施教,體現“區別對待,人人受益”的體育新課程理念。

4、課的結束階段,在“讓我們蕩起雙漿”優美動聽的音樂聲中,師生共同翩翩起舞。姿態舒緩優美的肢體動作,給人一種藝術美的享受,同時達到愉悦身心,調節運動中帶來的疲勞的目的。

二、教學反思:

踩高蹺是漢族傳統民間活動之一。踩高蹺技藝性強,形式活潑多樣,因此深受小朋友喜愛。在這次活動中小朋友用各種的玩法在活動中鍛鍊了他們多種技能,儘管有的小朋友會掉下來摔倒,但是能表現出一種勇敢、不怕困難,堅持不懈的精神。那摔倒的原因可能是練習少的緣故,有的可能方法還不太正確,也可能有的竹筒太小了點。因此,針對一些情況進一步對幼兒踩高蹺技能的指導。其次要加強練習。

在這次活動我也有不足之處,當我踩高蹺的時候,掉了下來,小朋友還説老師都不會,還一直笑,有位小朋友還指出我摔倒的原因,沒有踩到高蹺中間,自己都告訴小朋友要踩高蹺中間,然後繩子拉緊,而我這點沒有做好,是我的不足。在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方面,手段不夠與能力不足。光用口頭表揚的方式不足以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方法還需進一步的探討與學習,但是在幼兒的歡聲笑語中我得到了很多收穫,且不論活動效果,至少讓我感受到了孩子們是在快樂中游戲的。

在今後。我要更加努力學習以後在實踐中不斷反思,在反思中不斷改進。

幼兒園教學教案 篇三

活動目標:

1.會找玩具的共同點和不同點,能將具有相同特點的玩具擺放在一起。

2.有參與活動的興趣,並願意用語言講述。

活動準備:

1.玩具櫃1-2個。

2.玩具若干(長毛絨玩具、汽車玩具、娃娃、積木等)或幼兒自帶的玩具若干。

活動過程:

(一)引發幼兒活動興趣。

1.展示玩具,認識玩具。

教師:園長老師知道我們班小朋友特別喜歡玩玩具,今天給我們送來了許多玩具,

看看有些什麼玩具?(請幼兒説出玩具名稱)

2.玩玩具,體驗快樂。

教師鼓勵幼兒分組自選玩具,自由地和玩耍或和同伴一起友好地玩。

(二)引導討論,嘗試擺放玩具——將同樣的玩具放在一起。

1.觀察擺放的玩具。

2.討論怎樣擺放玩具。

3.探索將同樣的玩具放在一起。

(1)請幼兒自主嘗試將同樣的玩具放在同一層玩具櫃上(或玩具簍)。

(2)讓幼兒邊擺放玩具邊學説:我把“××”和“××”放在一起。

4.分享共同擺放玩具的快樂。

教師引導幼兒欣賞整齊的玩具櫃,分享一起擺放玩具的樂趣。

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教師和幼兒一起收集各種廢舊材料,引導幼兒將這些物品分類擺放。

教學計劃教案 篇四

一、教學大綱對本年級本學科的基本要求:

1.學習習慣。

(1)繼續掌握正確的讀寫姿勢、朗讀方法,培養課外閲讀的興趣。

(2)培養寫日記的習慣;能夠做到愛護圖書,並養成習慣。

(3)培養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學會蒐集材料並養成習慣。

(4)培養學生不懂就問的習慣,通過多種渠道學習語文。

2.漢語拼音。

鞏固漢語拼音,利用漢語拼音幫助識字、閲讀、學習普通話。

3.繼續練習鋼筆字、毛筆字。

4.口語交際。

(1)能認真聽別人講話,聽懂別人説的一段話和一件簡單的事,能轉述基本內容。能講述課文所寫的故事。

(2)能當眾説話,做到語句比較通順,有禮貌。

(3)討論問題能主動發言,説清楚自己的意思,養成先想後説的習慣。

5.閲讀。

(1)繼續學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指定的課文。能複述課文。會分角色朗讀課文。

(2)繼續學習默讀課文,能不出聲,不指讀,一邊讀一邊想。

(3)能憑藉語言文字理解課文內容,想像課文所)本站●(描繪的情境,知道課文的大意。

(4)繼續學習按要求預習課文。能借助字典學習生字詞,初讀課文,提出疑難問題,初步養成預習的習慣。

6.習作。

(1)學習有順序、比較細緻地觀察圖畫和事物,寫出文從字順的短文。

(2)能修改有明顯錯誤的句子。

(3)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歎號、冒號、引號、頓號、書名號、省略號,認識破折號。從內容、詞句、標點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

二、對教材體系和內容的簡要分析:

本冊課文主要由“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十一)、”閲讀“、”習作“和”練習“組成。全冊課文安排了7個單元。共25篇,習作7篇,練習7個。

1.關於閲讀。

本冊教材大體上按寫人、記事、寫景、狀物、應用文等組織單元,根據課文特點相機安排語言文字的基礎訓練。

本冊教材所編選的課文內容風富,體裁多樣。既有反映歷史人物的,又有頌揚現代英雄人物的;既有描寫著名自然景觀的,又有藴含人生哲理的。

本冊課文安排生字時繼續採用了”識寫分流“的辦法。全冊共安排生字222個,其中要求寫得為165個,其餘的57個生字只要求認識。

三、對本班學生學習情況的基本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47人,其中男生26人,女生21人。

學習態度端正,學習習慣良好、學習成績穩定、優異的,還屬女生居多。但男孩子相對而言,腦子比較靈活,接受知識、掌握知識比較迅速,課上思維活躍,發言積極且質量較高。但也有個別男孩子學習習慣不好,學習態度也不夠端正,有待於進一步加強教育。分頁標題#e#

學習習慣很好,學習成績穩定、優異的學生有:寧天暢、倪夢雪、陳雪、孫夢、高婷婷、徐俊鋒、何明星、趙雅文、郭招娣等,共計10人。

學習習慣不錯,但學習成績不夠穩定的學生有:李楊、李森、王詩睿、姜濤、王頂尚、王純、王厚棟、姜衍坤、陳雪、閻雪等。共計10人。

學習態度不夠認真,學習習慣不好,而且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有:肖芳芳、楊楊、孔芮、孟曉清、劉欣雨、張偉龍、袁苑、俞亞楠、朱桂君、王力羣、湯宇等,共計11人。這些學生還有待於老師和家長的進一步加強管理。

四、改進教法提高質量的設想:

針對本班孩子的整體情況,特提出一些改進教法提高質量的設想:

1.要堅持不懈的抓好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一方面,我要認真抓好本冊所安排的關於讀書做筆記和不懂就問的習慣培養;另一方面,對本套教材以往所提的各項學習習慣也要常抓不懈,始終抓緊、抓實,務求達到預定的目標。

2.要堅定不移的引導學生進行語言的積累與運用。

我在教學中堅持”以讀為主,以講助讀,以各種教輔手段促讀“,指導學生原原本本地把書讀好;注重感受、領悟、積累、運用,讓他們能”讀得進,記得住,用得出“,從而達到提高語文水平的目的。在平時,多開展讀書、摘抄活動,增強他們的競爭意識,從而促進他們多讀書,讀好書。

3.要明確本冊課本的編寫意圖,注重讀寫結合,循序漸進的進行作文教學。

既要按照每次習作課的要求,切實指導學生領會有關習作知識與要領,又要在閲讀教學中引導學生積累、運用範文的語言,學習範文的寫作方法,幫助學生掌握學習、借鑑的藝術規律;既要充分發揮課文在寫人、敍事、描景、狀物等方面的示範作用,又要密切聯繫學生的學習、生活和言語交際的實際進行表達訓練,從而使學生循序漸進,逐步提高。平時,多鼓勵學生,採用形式多樣的活動來激勵他們競爭,例如採用選取範文加星制和展覽式等。

4.寫字方面:

加強對學生寫字方面的指導,培養學生臨摹字帖的好習慣,指導他們用鋼筆寫字,寫的正確、端正、整潔、美觀、入體。多開展一些競賽性的活動,如寫字比賽、書法之星評比活動。

《踩高蹺》幼兒園大班遊戲教案 篇五

一、活動目標:

1、讓幼兒大膽運用高蹺進行各種體育鍛煉,發展幼兒創造力。

2、促進幼兒平衡、彈跳能力的進一步發展,提高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

3、幼兒感受與他人共同遊戲的快樂,培養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

二、活動準備:

1、用旺仔牛奶罐和布條自制高蹺,每人一副。

2、劃出足夠的場地,確保幼兒足夠的活動空間。

3、小毛巾若干,《喜羊羊與灰太狼》背景音樂。

三、活動過程:

1、準備活動。

帶領幼兒做自編的熱身操,激發幼兒參與的活動興趣,將幼兒帶入快樂的運動狀態。

2、探索活動。

(1)自由玩高蹺。

幼兒自由探索高蹺的玩法,可以自己玩,也可以與幾個小朋友一塊玩,鼓勵幼兒想出不同的玩法。創造出高蹺的多種玩法,教師還可以請個別幼兒演示,並鼓勵其他幼兒嘗試這種玩法。

(2)踩高蹺。

教師示範兩隻腳踩在高蹺上,兩手分別抓住固定在高蹺上的繩子,雙腳交替往前走。再請個別走得穩的幼兒示範,引導其他幼兒發現並掌握動作要領:用腳底中心踩在高蹺上,雙手要拉直布繩子,眼睛向前看。

(3)繞過障礙物踩着高蹺走,把障礙物在地上一字直線或曲線擺開,讓幼兒繞過障礙物踩着高蹺走,鍛鍊幼兒的身體平衡能力。

(4)青蛙跳。

將高蹺擺成兩條寬度不等的平行線,學青蛙跳,嘗試用各種方式跳過高蹺。活動後讓幼兒總結青蛙跳的各種形式,引導幼兒説出不一樣的跳躍方式,並讓幼兒進行嘗試。 *此環節體現了由易到難,由簡單到複雜、循序漸進的活動過程,引導幼兒自由探索並熟悉高蹺的多種玩法,鍛鍊了幼兒的腿部力量,提高了他們身體動作的協調性與靈活性,發展了他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3、合作遊戲“給羊羊送食物”。

(1)將幼兒分為紅、藍兩隊,每隊中的兩名幼兒為一個主體,兩名幼兒分別從起點抱着食物,兩人雙手舉起食物,跳過“小水溝”,越過灰太狼的高蹺封鎖線,將食物運到終點的羊村,此遊戲可培養幼兒的互助協作精神。

(2)播放《喜羊羊與灰太狼》的背景音樂兩隊中的兩名幼兒同時出發,比速度。通過這個遊戲,促進幼兒平衡、彈跳能力的進一步發展,讓幼兒感受到與他人共同遊戲帶來的快樂,培養合作精神。

4、結束活動。

身體做放鬆運動,然後用小毛巾給每個幼兒擦汗,本次活動幼兒出汗多,用毛巾給幼兒擦汗可以防止幼兒受涼感冒。讓幼兒稍作休息再收拾器械回活動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