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六年級語文教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67W

國小六年級語文教案(多篇)

國小六年級語文教案1

[教學要求]

1、用鋼筆描紅。

2、對照簡化字,認讀括號裏的繁體字。

3、讀一讀,説説每組詞語的意思是不是相同。

4、修改病句,並説明修改的理由。

5、熟記12條成語。

6、朗讀並背誦兩句古代名人的名言。

7、聽教師介紹簡易灑水壺的發明,抓住要點轉述給同學們、學寫毛筆宇。

[教學時間]

三課時。

一、教學第一題

1、審題。

(1)指名讀題目

(2)教師進一步明確練習要求。

2、指導

(1)指名朗讀這句話。

(2)學生觀察字的行款、間距。

(3)這些字你認為哪些書寫時是應該注意的?

(4)教師重點指導。

3、練習。

(1)學生練習描紅。(教師巡視,及時瞭解書寫情況)

(2)根據描紅情況,教師小結,再讓學生仿寫。

4、反饋。

(1)展示寫得好的字,評點好在哪裏。

(2)指出不足,進行矯正性練習。

二、教學第二題

1、審題。

(1)指名讀題目。

(2)教師請學生講清題目要求。

2、指導

(1)教師談話:日常生活中,我們在看港台影視片時,或在閲讀一些書籍時,常常可以看到一些繁體字,舉例。

(2)學生説出帶有繁體字的句子考教師。

(3)指名讀每組前面的簡化字。

(4)簡化字與繁體字比較。(出示幻燈片)

讓學生比較以上兩組簡化字與繁體字,特別注意繁、簡字形體變化較大的漢字,讓學生去觀察、思考,發現題中還有哪些簡化字與繁體字形體變化較大的,怎麼去認讀出這些繁體字。

3、練習。

(1)(出示幻燈片)指名認讀,能讀出幾個就讀幾個。(可以多讓學生站起來認讀,待大多數同學讀熟繁體字後,再齊讀繁體字組合的詞語)

(2)同桌把簡化字那邊掩蓋好,互相檢查認讀繁體字的情況。

4、反饋。

三、教學第三題

1、審題。

(1)指名讀題目。(1)出示幻燈片:演講一講演雪白——白雪

(2)讓學生讀,比較前後詞義一樣不一樣,有什麼不同。教學中通過讀,比較説明理由,讓學生體會到組成詞語的字相同,但因為字序不同,有的詞義相同,有的詞義不同。要注意,學生説每組詞義,主要是領會,不要求機械記憶。

3、練習。

(1)默讀、思考:這題中還有四組詞語,比較看哪幾組前後詞義相同,哪幾組前後詞義不同?

(2)同桌交流後,全班交流。

4、反饋。

哪位同學還能舉出一組詞義相同和一組詞義不同的?

編選——選編人名——名人

第二課時

一、教學第四題

1、審題。

(1)指名讀題目。

(2)教師談話幫助學生弄清本題的學習要求。

2、指導。

(1)指名讀第(1)句話。

(2)這道題毛病出在哪兒?怎麼改?

(學生獨立修改後,交流,説明修改的理由)

3、練習。

(1)學生試着修改第(2)、(3)句。

(2)教師巡視。

(3)同桌交流再彙報。

4、反饋。

用修改符號修改病句。

(1)他喊他去他家玩,他答應了。

(2)這次期末考試我們班幾乎根本沒有不及格的同學。

(3)我們要端正學習目的,明確學習態度。

二、教學第五題

1、審題。

(1)指名讀題目。

(2)教師談話幫助學生弄清本題的學習要求。

2、指導。

(1)學生自由讀12條成語,不認識的字可以查字典。

(2)教師範讀。

(3)學生自由讀。

(4)理解12條成語的意思,學生只要大體説出成語的意思即可,對一些理解有難度的成語,學生可查詞典,或教師適當給予講解。

3、練習。

(1)學生自由練讀。

(2)同桌練習背誦。

(3)指名讀。

4、反饋。

(1)集體背。

(2)指名背。

三、教學第六題

1、審題。教師説清題目的要求。(一是朗讀,二是背誦)

2、指導。

(1)查字典,把不會讀的字注音,並寫出它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字詞解釋出來。

(2)自由讀這兩句古代名人的名言。

(3)老師簡介老子和孫子。

(4)指導學生通過讀,弄明白兩句名言的意思。

第一句名言的意思是:禍患啊,幸福正依附在它的身上;幸福啊,禍患正隱伏在它的內部。教育學生要正確看待幸福與禍患,知道辯證地看待問題,即禍患有可能轉變為幸福,幸福也有可能轉變成禍患。

第二句名言的意思是:知道他方(指敵人方面)又知道我方的長處和短處,不管打多少次仗都不會失敗;不知道他方的情況而只知道我方的情況,就只有一半取勝的希望,而另一半則是失敗;不知道他方又不知道自己一方,那每一次打仗就必然都失敗。

3、練習。

(1)學生自由讀

(2)指名讀。

(3)練習背誦。

(4)指名背誦。

4、反饋。

(1)檢查朗讀。

(2)檢查背誦。

第三課時

一、教學第七題

1、審題。

(1)指名讀題目

(2)幫助學生明白説話的要求:一是要抓住重點;二是做速記;三是轉述時要把史律同學發明簡易灑水壺的經過説清楚,説完整。

2、指導。

(1)什麼是轉述?轉述有什麼要求?結合例子,讓學生明白,把別人的話説給另外的人聽懂就叫轉述。轉述時一要注意把別人説的話聽清楚,二要注意轉述的內容完整性,三要注意説話人的原意,不要隨意改動,關鍵性的內容不能有所遺漏,四要注意人稱的變換。

(2)教師介紹史律同學發明簡易灑水壺。

聽這一遍介紹,要求全班同學認真地聽教師介紹,對老師讀的這篇文章有一個大概的印象,只聽不記。

(3)教師再次介紹史律同學發明簡易灑水壺。

聽這一遍介紹,要求全班同學在認真地聽的同時記錄要點。

可以提供連詞“首先、接着、然後、最後”,讓學生速記要點,記錄的內容只要自己能看懂就可以了。

(4)討論所記錄的要點,組織同桌或四人一小組練習轉述,教師提示人稱的變換。

3、練習。

(1)小組選代表轉述給全班同學聽。

(2)師生共同評議。

師提示同學們聽時從經過是否完整清楚,人稱交代是否明白兩個方面去評議。

要點提示:首先,他在雪碧瓶蓋上戳了些小眼,結果水不能自動地灑出來,接着,他發現了醫院掛水用的鹽水瓶,受到了啟發,然後,在老師的指導下,明白了原因,最後終於發明了簡易灑水壺。

二、教學第八題(略)

國小六年級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1)從品味語言入手,體會作者在不同時期對喝粥產生的各種情感。

(2)通過引導,讓學生從多角度認識世情所折射出來的滄桑,從而理解文旨。

分析學生:

學生學習過張抗抗的作品《故鄉在何方》,對作者的有關生平情況已有所瞭解,為本課堂中深入理解課文打下了基礎。

學生對“喝粥”這一生活現象比較熟悉,但是缺乏思考與認識,更不善於對生活現象作生動描述。

課文的篇幅較長,不宜在課內朗讀。因此,在接觸文本探究之前,教師安排學生必須作一定預習工作。

學習類型:陳述性知識的學習與程序性知識學習相結合。

課的類型:新授課。

教時安排:兩教時。

授課班級:東門中學八年級7班。

教學方法:探究質疑,合作學習,學導結合

第一教時

教學目標:

學生通過自讀課文,對課文內容初步感知。

引導學生探究課文作者的寫作目的。

教學過程:

▲教師出示課題。

▲教師讓學生回憶作者張抗抗的生平資料。

▲教師佈置學生預習課文,並出示預習要求:

一、讀課文,清除文字障礙

要求給下列字詞注音:粥、粳、黏、翹、芍、舔、罄、炮製、豌、楂、獷、熬、舀、煲、燜、舂、匱、掰、迭

二、思考與探究:

1、你認為文中哪些段落寫得特別精彩?哪些句子描寫得生動形象?哪些字詞寫得極富有表現力?(請作圈劃)

2、作者寫了自己哪些時期的喝粥經歷,各有些什麼感受?最終得出什麼啟示?

3、結合課文的內容質疑,提出你最想提的問題。

▲要求學生做自讀筆記。

第二教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入

出示課題並要求齊讀。

詢問:“稀粥”這東西同學們喜不喜歡喝?

作家張抗抗可以説是喝稀粥長大的,在她的《稀粥南北味》中, “南北”指的是什麼?作者記敍了自己哪些時期的喝粥經歷?她喜不喜歡喝粥?她對喝粥有些什麼感受?

大家化五六分鐘時間對這些問題作些思考,並作好回答這些問題的準備。

二、指導探究文本

層次梳理:

引導學生關注課文22段。

作者記載了自己兩個階段三個時期的喝粥經歷:

①童年與少年時代,在家鄉浙江杭州喝大米粥;(稀粥初級階段)

②青年時期時代,在北大荒喝大楂子粥、小米粥;(稀粥初級階段)

③偶爾回祖籍廣東訪親時喝魚生粥、煲粥等(稀粥高級階段)

留意文中的兩個過渡段:9段、17段。(它們作了怎樣的過渡?)

品讀揣摩:

你認為文中哪些段落寫得?説説自己的理由。(啟示探究文本)

1、關注課文③—⑧段

指導品讀關鍵詞:

喝(吃)粥;飄起香氣;一搶而空……

指導品讀表述生動的語句:

◆ 灶上鍋裏咕嘟咕嘟白米翻滾的聲音,像是有人唱歌一樣……

◆ 滾燙的喝下去,似乎五臟六腑都被清洗了一遍。

◆ 早也喝粥,晚也喝粥,而且是見鍋見底,一搶而空。

◆ 必得用舌頭把粘在粥碗四邊的粥湯舔乾淨。

——作者對喝粥的感受:有些單調、別無選擇、出於習慣、某種需要……真是一種奇妙的東西。(探究:母親愛粥如命,祖母舔淨粥湯碗底,作者為什麼卻時常不滿?……飢餓使然)

2、關注課文10—16段

指導品讀關鍵詞:

湧入;

指導品讀表述生動的詞:

◆ 等到粥香四溢,開鍋揭蓋,眼前金光燦燦,一派輝煌,盛在碗裏,如捧着個金碗,很新奇也很莊嚴。

◆ 它的米粒飽滿又實沉,咬下去富有彈性和韌勁,嚼起來挺過癮。從每一粒餷子裏熬出的粘稠漿汁,散發着秋天的田野上成熟的莊稼的氣息,洋溢着北方漢子的那種粗曠和力量。

◆ 五彩的豆子在鍋裏微微脹裂,沉浮在金色的稀湯裏,如玉盤上鑲嵌的寶石……

◆ 小米粥比之大餷子粥,喝起來感覺要温柔些細膩些

◆ 每天每天,幾乎每一餐每一頓,我喝的都是小米粥。在掛滿白霜的土屋裏,冰涼的手捧起一碗黃澄澄冒着熱氣的小米粥,我覺得自己還有足夠的力量活下去……

——作者對喝粥的感受:熱粥一滴滴温熱我的身體烤乾我的眼淚暖透我的心,我不再害怕不再畏懼,我第一次發現,原來稀粥遠非僅僅具有外婆賦予它的功能,它可以承載人生可以疏導痛苦甚至可以影響一個人的命運。

(探究:在父母的羽翼下過自己美好的童年生活大米粥居然食之無味無趣,獨自在外,屢嘗人生艱苦,小米粥卻食之津津有味,為什麼?……化作自己闖蕩世界的精氣。)

3、關注課文18—23段

指導品讀關鍵詞:

指導品讀表述生動的語句:

◆稀粥竟以我從未見過的豐富絢麗,以其五彩斑斕的顏色和別具風味的種類,呈現在我面前

◆ 魚生粥其味鮮美無比。其粥人口便化,回味無窮,其魚片鮮嫩可口,滑而不膩。一碗粥喝下去,周身通達舒暢,與世無爭,別無它求

◆ 阿嫦的早粥不但味道清香爽口,讓人喝了一碗還想再喝,每天早晨都喝得肚子溜圓才肯作罷,而且內容豐富,色澤鮮豔——綠的菜葉紅的肉丁黑褐色帶花紋的松花蛋和金黃色的海米,襯以米粒雪白的底色,真像是一幅點彩派的斑斕繪畫。

——作者對喝粥的感受:白而黃的稀粥“初級階段”,躍入五彩繽紛的“中級階段”。稀粥的功能也從一般聊以餬口、解決温飽的實用性,開始邁向對稀粥的審美、欣賞、以及精神享受的“高度”

(探究:作者如何突出魚生粥的鮮美無比?……與“燒鵝乳豬蛇羹野味”對比)

4、探討文旨

作者從喝粥的經歷體驗,談到了自己對喝粥的認識。她從中得到了哪些啟示呢?

(2)稀粥這玩藝,歷經歲月滄桑朝代更疊而始終長盛不衰的種種魁力。……對於許多中國人,亦如生命之源泉,一鍋一勺一點一滴,從中生長出精血氣力、聰明才智,還有順便喝出來許多陳規和積習。

(25)節:“……貧窮。糧食的匾乏加之人口眾多,結果就產生稀粥這種頗具中國特色的食物……”

(26)節“如今……喝粥是因為祖先遺傳的粥的基因……”

(27)節“……粥是貧窮的產物,也是時間的產物……”

——告訴人們:要懂得生活的甘與苦,要珍惜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多一種人生經歷,多一份生活感受,自己的生活反而充實。

三、課堂小結:

作者述説了她人生道路上與喝粥有關的一段經歷,她深切地體驗到:不同時期不同地域,喝粥有着不一樣的意義,人們對它的感受也會不完全一樣,內中折身着世情與滄桑真是:少年不識“粥”滋味……而今識盡“粥”滋味;只有經歷風雨,才能喜見彩虹啊。

四、作業:

親自實踐一次喝粥經歷,並記錄所觀察到的粥形及自己喝粥的感受。

五、板書設計:

稀粥的“初級階段” 稀粥的“中級階段”

少年時代/杭州 青年時代/北大荒 多年之後/廣東老家

〔大米粥(白)→大楂子粥、小米粥(黃)〕 〔魚生粥(街頭)→煲粥(親戚家中)

白而黃 五彩繽紛

清爽可口∝ 奇妙 過癮、細膩温柔∝新奇莊嚴 鮮美無比、回味無窮∝舒暢

(南方) (北方) (南方)

是貧窮的產物,是時間的產物

國小六年級語文教案3

教學目標:

1、學會8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抓住重點詞、句品味,瞭解江南的雪和北方的雪各自的特點,感悟文字背後藴涵的感情。

第一課時:

學習生字、生詞,讀通句子,讀熟課文,理解生字、生詞,難懂的句子的含義,整體感知課文。

第二課時:

一、談話引入:

1、現在雖是初春,可冬天剛剛離去,老師相信大家對漫天飛舞的冬雪,一定不陌生,記憶中,雪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學生自由説)

2、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同樣一種事物留給人們印象卻不盡相同。雪在一位偉大的文學家、一個無產階級革命戰士的眼中又是怎樣的呢?上節課我們初步感知了課文,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魯迅先生為我們營造的《雪》世界吧!

二、會學習的孩子,一定記住了在上節課捕捉到的很美很特別的詞語,還會讀嗎?

出示:滋潤美豔 如粉、如沙

磬口的臘梅 決不粘連

目光灼灼 蓬勃地奮飛

消釋、褪盡 旋轉、升騰

指名讀,當一生豎着讀時,問:你讀的方式不同,是豎着排列的詞連起來讀,為什麼這樣讀?(複習課文內容:江南的雪 朔方的雪)

請大家再讀讀這些詞,兩幅不同的雪景圖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呢?(生自由説)

美豔的東西一定最先吸引你的眼球,那就讓我們首先走進那個美麗的江南的雪世界裏,去感受它的獨特的景緻吧!

三、學習1—3自然段。

1、先讀讀第1自然段,找到文中的一個詞來説明“江南的雪”的特點。(板書:滋潤美豔)

2、“滋潤美豔”怎麼理解?從哪些詞句讓你感受到了呢?

相機出示句子:雪野中有血紅的寶珠山茶,白中隱青的單瓣梅花,深黃的磬口的蠟梅花;雪下面還有冷綠的雜草。

3、讓我們把目光聚焦在這些色彩的詞上,閉上眼,放飛想象,你的腦海裏會浮現出什麼樣子的畫面呀?

4、放眼望去:在那廣闊的雪野上,那裹滿白雪的山茶樹上你看到了 ,在那白雪覆蓋的梅花枝頭,你看到了 ,在那白雪皚皚的臘梅叢中,你還看到了 ,近處,在你踩踏的白雪下,你看到了 。白雪映襯着山茶熱情的血紅,深黃的磬口臘梅呼應着一片雪白,你會説江南的雪真是 (生説)。咦,明明是冬季,冰冷的白雪中雜草不是枯黃的,卻是——(冷綠),綠色讓你想到了什麼?在那白茫茫的雪野下,那一抹冷綠讓你能觸摸到什麼信息呢?

5、透過這些雪中的花兒、冷綠的雜草讓我們觸摸到了江南雪景的美豔與生機,你還從哪些句子感受到雪中藴含的生機呢?

生説,相機出示句子:胡蝶確乎沒有;蜜蜂是否來採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記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彷彿看見冬花開在雪野中,有許多蜜蜂們忙碌地飛着,也聽得他們嗡嗡地鬧着。

6、你是怎麼體會到的?---抓住“忙碌地飛着、嗡嗡地鬧着”

説得好,一個“鬧”字寫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機。“蜜蜂”怎麼會在這江南的冬季裏看到呢?作者的眼前真的出現了這種景嗎?抓住“彷彿” ,為什麼作者會有這樣奇特的想象呢?

7、這是“實寫”與“虛寫”相結合的表現方法,作者由爛漫的冬花,自然聯想到春天特有的動物蜂蝶忙碌的情景,從側面襯托了花的明豔,也讓我們感受到了江南雪景的勃勃生機。雖不是春天,可是我們聞到了春的氣息,感受到了春的活力。(板書:藴含生機)

你能把這種春的氣息傳遞給大家嗎?讀讀看

8、還有哪句話,展示了江南的雪的生機呢?

出示句子:江南的雪,可是滋潤美豔之至了,那是隱約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極壯健的處子的皮膚。

(抓住“隱約”、“處子的皮膚”,感受雪的滋潤與生機。)

請問對“隱約”一詞你是怎麼理解的?

生:隱隱約約,若有若無。

師:是啊,青春的消息雖不明顯,但我們已能感受得到,那是湧動着的鮮活的生命。

師:“處子的皮膚”有什麼特點?

生:白皙的,光滑的。

師:對,應該是光滑的,白嫩的。而且還是極壯健的處子的皮膚,應該還有健康的特點。

9、此時此刻,我不僅想起了雪萊的詩句“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

想真實地置身於這江南的雪野中嗎?擦亮你的眼睛,調動你的情緒讓我們陶醉其中吧(出示PPT:江南雪景圖片)

此時此刻你最想説-----

用最投入的情感化作最動人的聲音美美地讀一讀吧!----師生合作讀第一自然段(師讀暖國的雨…,生接讀江南的雪…)

10、魯迅的童年,少年是在家鄉浙江紹興度過的,那地方正是江南,成年的魯迅,為了振興中華,不得不漂泊在遙遠寒冷的異鄉北京,在這樣的一個雪天,魯迅先生想起了故鄉的雪、兒時的雪,他還會很自然地想起什麼呢?在這樣的雪天,孩子們最愛做什麼?

11、默讀2-3自然段感受一下:從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孩子們對於堆雪人的喜愛呢?用你喜歡的符號圈出來,與同桌交流一下吧!

學生交流----抓住表現動作的詞語來體會

12、用雪堆塑成的雪羅漢,自然也有江南的雪“滋潤美豔”的特點,文中哪裏能看出?(很潔白、明豔,以自身的滋潤相粘結,整個地閃閃地生光)

13、回味一下:你還在雪中做過哪些趣事呢?(生説)你的心情怎樣?

14、可當遇上連日的晴天,給孩子們帶來歡樂雪人消釋不見了,你心情會怎樣?

15、是啊,江南的雪,是滋潤美豔的,但也是——(生説)

美好的東西因為短暫才變得永恆,令人嚮往,令人追求,正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魯迅藉着對江南的雪的回味,是想表達內心怎樣的情懷呢?(美好的追求)

三、學習第4段。

回到眼前,此時的魯迅正置身於朔風凜冽的異鄉北京,看到的是——朔方的雪,朔方的雪,又以什麼樣的形象呈現在我們面前的?

1、放聲讀讀第4段,讀到那充滿靈性的句子旁寫下你內心的感受吧!

2、交流感受:

(1)朔方的雪是獨立的。

出示句子: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紛飛之後,卻永遠如粉,如沙,他們決不粘連,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這樣。

①“如粉,如沙,決不粘連”。“粉”和“沙”有着什麼特點?

②“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抓住“撒”來感受。(板書:獨立)

什麼原因雪會有這樣的特點呢?(天氣乾燥且寒冷)

這不免讓人聯想到北方的環境,會是怎樣的?(環境惡劣)

還有哪個詞也能讓我們產生這樣的聯想?(旋風)

(2)朔方的雪是奮鬥的。

旋風是大風嗎?感受過這種風中,在這麼狂躁這麼殘暴旋風中,萬事萬物會有怎樣的表現?説説它們的不同,這幾個詞,讓你彷彿看到了一個怎樣的朔方冬天呢?朔方的雪在這凜冽的天宇下有着怎樣的表現呢?

學生交流:

出示句子:別的,在晴天之下,旋風忽來,便蓬勃地奮飛,在日光中燦燦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霧,旋轉而且升騰,瀰漫太空,使太空旋轉而且升騰地閃爍。

①——“蓬勃地奮飛”、“燦燦地生光”,不是亂飛,而是“奮飛”,你感受到了什麼?(板書:奮飛)

②——“如包藏火焰的大霧”冰冷的大霧中卻包藏着熊熊燃燒的火焰,這個比喻又讓你感受到了什麼?

③——旋風愈來愈猛,愈來愈烈,凜冽的天宇下,朔方的雪不僅在奮飛,還在---(生説:旋轉、升騰),不僅僅在雪野上,更旋轉升騰到了哪裏?那會是怎樣的情景呀!想象一下你彷彿看到了什麼?你感受到了一種怎樣的氣勢?(生説:磅礴、壯美等)請你用最飽滿的熱情讀出來!

讓我們一起感受朔方雪景那種震撼的氣勢吧:(出示PPT:朔方雪景圖片)

縱然晴天之下,日光之中,也消釋不了它,眼前的雪還是脆弱的嗎?不是,是什麼的?

-----是勇敢地、是不屈的、是奮鬥的…

⑤讓我們循着魯迅的足跡回到當時那個年代——1925年,那會是個怎樣的年代呀!你會想到哪個詞來形容它——黑暗、殘酷。身處在那個黑暗的年代,面對冷酷的現實,魯迅看到這不屈的朔方的雪,他的內心在吶喊,他會説:----(板書:不屈的奮鬥)

激情朗讀:

廣闊的雪野中,那朔方的雪,不就是一位不屈不撓的鬥士嗎?在晴天之下,旋風忽來,他便……生接讀。

凜冽的天宇下,那朔方的雪,不就是千千萬萬個勇敢抗爭的鬥士嗎?縱有旋風忽來,他便……生接讀。

⑥今天,我們循着魯迅的筆香,遊賞了江南、朔方的兩幅雪景圖,江南的優美、朔北的壯麗,然而作者魯迅更欣賞哪裏的雪呢?(學生試説)

師提示:在文中由江南的雪寫到了朔方的雪時,作者用了哪個詞?(但是)它一般與誰聯用(雖然)那麼你能説説嗎?

雖然江南的雪 ,但是朔方的雪 。

魯迅是一位勇敢的鬥士,敢於與黑暗的社會不屈地抗爭,不正是因為他善於從眼前的一景一物中汲取到震撼人心的力量去與黑暗戰鬥嗎?這也將給我們以啟迪。

四、總結寫法:

1、欣賞魯迅筆下“江南雪景”、“朔方雪景”兩幅截然不同的畫面後,對於雪的印象一定會更加清晰起來,作為一名文學巨匠,我們又從魯迅這篇《雪》中的文章中,學習到哪些獨特的寫作手法呢?

(交流:對比,擬人,實寫+想象)

2、書是我們精神的食糧,愛思考的你一定有收穫。這奮飛的雪又帶給你怎樣的人生啟迪呢?

五、作業:

1、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走近魯迅——蒐集魯迅的作品讀一讀。

23 雪

江南的雪 滋潤美豔 藴含生機

朔方的雪 獨立奮飛 不屈的奮鬥

國小六年級語文教案4

教學要求

1、學習童第周勤奮學習,為祖國為人民爭氣的精神。

2、學會本課生字詞,理解“發憤”、“資助”、“耐心”、“嘗試”、“鑽研”等詞語的意思,並會用“耐心”和“鑽研”造句。

3、練習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領會童第周是在什麼情況下,怎麼勤奮學習的。

2、理解課文中兩次提到“一定要爭氣”之間的聯繫。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中兩次提到“一定要爭氣”之間的聯繫。

教學時間

3課時。

教學準備

1、生字卡片。

2、幻燈片或小黑板。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簡介童第周

童第周(1902~1979):實驗胚胎學家。曾任國內外許多著名大學的教授、研究員,是我國實驗胚胎學的主要開創者。

今天我們學習《一定要爭氣》這篇課文,看看寫了童第周在學生時代時的幾件事,從中我們受到什麼教育。

二、學習新課

(一)藉助漢語拼音讀書,特別是要讀準本課生字的音,邊讀邊畫出本課的生字。

(二)指名讀書,訂正讀音。

“僻”讀pì,不要讀bì。“績”讀jì,不讀jī。

(三)讀本課的生字詞,讀準字音。

出示字詞卡片認讀。基礎、期末、考試、平均、成績、退學、發憤、努力、瞧不起、實驗、需要、耐心、鑽研。

(四)再讀課文,提出不理解的詞語,通過查字典或聯繫上下文理解。

發憤:下決心,努力。課文是指童第周下決心努力學習

資助:用錢幫助。

耐心:心裏不急躁,不厭煩。

嘗試:做一做,試一試。

鑽研:深入地進行研究。

偏僻:離城市比較遠,交通不便。

震動:本課指童第周的重大成就使歐洲生物學界感到驚訝。

(五)讀書理清文章的思路。

1、全文共有幾個自然段。(6個。)

2、寫了童第周的哪兩件事,哪幾個自然段寫的是童第周勤奮學習,趕上了別的同學,取得優異的成績,哪幾個自然段寫的是童第周刻苦鑽研,做出了外國教授幾年沒有做成的成績。

(六)用自己的話簡單地説説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鞏固練習

(一)讀書。

(二)讀詞語。

(三)預習生字的字形。

第二課時

一、談話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一定要爭氣》這篇課文。

二、學習新課

(一)指名六人讀書,每人讀一個自然段,讀後説説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第1自然段講童第周家裏很窮,小時候沒有受到學校的正規教育。

第2自然段,講童第週上中學晚,學習跟不上,經過再三請求,校長才同意讓他跟班試讀。

第3自然段,講童第周勤奮學習,趕上了別的同學,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第4自然段,講童第周受親友資助出國留學,在中國留學生被外國人看不起的情況下,下決心要為中國人爭氣。

第5自然段,講童第周刻苦鑽研,做成了外國教授幾年沒有做成功的實驗。

第6自然段,講童第周實驗成功震動了歐洲的生物學界,為中國人爭了氣。

(二)從課文中找到童第周兩次“一定要爭氣”的句子讀一讀,帶着童第周在怎樣的情況下,怎樣爭氣的問題繼續學習。

(三)學習1~3自然段。

1、學習第1自然段。①讀,②知道有幾句話;知道每句話的意思;知道這段與下面內容的關係。

2、學習第2自然段。①説説這個自然段主要講的是什麼?(童第周學習跟不上,經過再三請求校長才同意讓他跟班試讀。②找出帶有“才”字的句子讀一讀,體會“才”字的意思。③讀句子回答問題。校長要他退學,經他再三請求,才同意讓他跟班讀一個學期。“再三”是什麼意思?再三,是一而再,再而三,即多次的意思。)“請求”是什麼意思?(誠心誠意,態度非常懇切。)“再三請求”説明了什麼?(渴望學習。)

3、學習第3自然段。①第二學期童第周是怎麼做的?(發憤學習。)②“發憤”的意思是什麼?(是振作精神,努力學習。)③童第周是怎樣發憤學習的?(一是他每天天沒亮,就悄悄起牀,在學校園的路燈下讀外語,二是他夜裏在路燈下看書,被老師發現,把路燈關了,就又溜到廁所外邊的路燈下學習。概括起來,就是講童第周無論白天,還是黑夜,都在發憤學習。)④經過半年的努力,結果怎樣?(取得了優異成績,數學還考了100分。)⑤為什麼在半年之內童第周能取得這麼好的成績,學習童第周心想的句子。讀,體會意思。(一要爭氣,即要有志向;二要自信,相信自己的力量;三要刻苦努力。)⑥指導朗讀。

4、總結學習1~3自然段的學習思路,通過學習我們知道了是誰爭氣—→他為什麼要爭氣—→他是怎樣爭氣的—→結果怎樣—→體會“一定要爭氣”句子的含義。

(四)學習4~6自然段。

1、按照童第周為什麼要爭氣—→是怎樣爭氣的—→結果怎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的思路學習4~6自然段。(讓學生自學。)

2、討論發言。

3、讀句子回答問題:教授自己做了幾年,沒有成功;同學們誰都不敢嘗試。童第周不聲不響地刻苦鑽研,他不怕失敗,做了一遍又一遍,終於成功了。童第周取得成功靠的是什麼?(勇於實踐,不怕困難,刻苦鑽研的精神。)

4、理解第二個“一定要爭氣”。這裏所講的“一定要爭氣”指的是為誰爭氣?(為中國人爭氣。)

(五)課文中兩次寫到“一定要爭氣”有什麼不同?(第二個“爭氣”比第一個更可貴,這是為中國人爭氣,這是民族自信心的體現。)

(六)課文中幾次寫到窮?(兩次、家窮、國窮)“窮”和“爭氣”有關係嗎?(人窮志不窮,把壓力變成動力。)

(七)讀書。

三、總結

(一)看板書總結課文內容。

(二)讀了這篇課文,你受到什麼啟發?

板書設計

第三課時

一、複習

(一)檢查讀書。

(二)認讀生字卡片。

二、學習新課,記憶分析生字的字形

(一)“末”字的第二筆橫比第一筆橫要短。

(二)“考”字不要多筆畫防止寫成“”。

(三)“試”字不要多筆畫,防止在斜鈎上加撇。

(四)“瞧”字是左右結構,“灬”在“隹”的下面。

(五)區分“憤”、“奮”的字義。

(六)區分“需”、“須”的字義。

三、指導書寫

注意字的間架結構,把字寫工整,正確。

四、處理課後作業

(一)指導造句:

耐心——

鑽研——

(二)聽寫詞語。

國小六年級語文教案5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學會抓住重要線索複述故事。

2.體會語言,感受人物形象,受到感染,內化語言。

3.感受蘇武歷盡艱險,持節不屈的堅貞的民族氣節。

教學重點:

通過誦讀課文,體會蘇武的愛國精神。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把握的寫作特點,即藉助環境的渲染烘托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預習導入

天我們進入《蘇武牧羊》的學習,誰能為大家介紹一下,你查找的關於蘇武的資料和信息。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排除讀音障礙;

2.理解難度詞語;

3.讀準音詞,再讀全篇。

4.概括主要內容,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主要講述的蘇武在北海邊經受的身體上的非人折磨和他堅定的態度。第二部分講述的是蘇武心靈上受到的殘酷的折磨和他堅貞不屈的態度。

5.整體朗讀全詩

三、品讀感悟

1.請大家自讀課文,你能不能用一個詞來形容一下蘇武十九年的牧羊生活呢?(苦、艱難、生不如死等相關詞語)

2.請大家再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畫,文中的哪些語句可以看出蘇武生活的窮困與愁苦,你對他的處境有怎樣的感受?

3.蘇武的哪些經歷讓你感到心酸?找出來並談一談你的體會。相機引導“雪地又冰天”雪落地而不化,可見天氣已經寒冷,而又結冰,可見天氣(十分寒冷),而牧羊又在西伯利亞的貝加爾湖,我們學過《第一場雪》,文中提到,可見天氣(特別寒冷)。在這樣的天氣裏,就是錦帽貂裘,也難以抵抗寒風的侵襲呀,可是我們的蘇武,那個並沒有料知自己會被扣押的蘇武,他穿着什麼呀?難以禦寒的布衫,他在寒風中瑟瑟發抖,這樣的日子,一過就是十九年,228個月,6935天,別説一天,每一秒都是痛苦的煎熬!這不能不使我們感到心酸。

4.這“難中難”僅僅是雪地與冰天,也就罷了,蘇武又隨時面臨着什麼的威脅?一個和我們一樣的普通人,渴了只能吃雪,餓了只能吞氈,這麼冷的天,如果能喝上一口熱水,對於蘇武來説,過分嗎?這麼冷的天,吃上一口娘做的家常飯,過分嗎?悲,我們的蘇武,只能吃冰冷的雪,冰冷的雪,怎能幫助他禦寒?我們的蘇武,他只能吃難以下嚥入肚後難以的毛氈!這根本不能稱做食物的東西,怎能幫助他禦寒?同學們,蘇武只是一個普通人啊,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啊,而不是一塊沒有知覺的石頭,他的感覺並不遲鈍,這一切,怎能不讓我們感到心酸?

5.想象一下,歷盡難中難,他還可能遇到哪些困難?屈服了嗎?

師小節:這就是蘇武,一個怎樣的蘇武?

(雖然歷盡了……,但是他卻一心想着……;雖然歷盡了……,但是他卻一心想着……)

6.身處異鄉的蘇武,當聽到匈奴吹着的音樂,會想些什麼?

那是不能與母親相見的愁苦,這愁苦整整十九年。這十九年裏,沒人知道,蘇武的頭髮已如孃親一樣雪白。那是與妻子不能相見的愁苦,這愁苦整整十九年。儘管思親如此愁苦,但我們的蘇武卻任……(生接讀)

7.加上了一個“任”字讓你感受到了什麼?

再加上一個任字,可見這時的情景,雖然蘇武的處境讓我們感到心酸,但他的精神卻讓我們感到敬佩。

8.帶着心酸,懷着敬佩,讓我們伴着音樂,讀一讀全篇課文。

師小節:歷史不能忘記,在浮華與堅守之間,北海的蘇武,那流放於荒山野原的鐵血男兒,用不屈與錚錚傲骨作出了最完美的詮釋,忘卻富足,成就氣節;銘記祖國,造就偉大。

四、延伸:

此時此刻,蘇武在你心目中是什麼形象?從他身上你學到了什麼精神?

課下請同學們閲讀《漢書·李廣蘇建傳》的蘇武牧羊原文及譯文。

板書設計

蘇武牧羊

窮苦 堅貞不屈

(心酸) (敬佩)

國小六年級語文教案6

設計理念:

“古詩誦讀”的學習重在讀和誦,所以,本設計力求體現讀和誦的特點,引導學生反覆朗讀,熟讀成誦,在讀和誦中走進意境;引導學生聯繫生活設身處地地去體驗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內容:

《舟過安仁》是南宋詩人楊萬里寫的一首詩。詩人乘舟路過安仁時,閒來一瞥發現兩小童撐傘使風行船,便作此詩。這首詩淺白如話,充滿情趣,展示了無憂無慮的兩個小童的充滿童稚的行為和行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能借助註釋,結合相關資料,理解詩句意思,感受小童的形象;

3、能體會作者對兒童的讚賞、喜愛之情,同時也感受詩人的不泯童心。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小童的形象。

教學準備:

查閲有關楊萬里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談話導入:

1、還記得楊萬里嗎?我們以前學過他的哪些詩?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他的一首描寫兒童的詩————《舟過安仁》。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學生解題。

3、學生交流楊萬里的有關知識。

4、教師誦讀全詩。

二、初讀感知,讀順讀熟

1、讀通讀順,讀準字音。

(1)多麼有趣的詩句啊!你們也迫不及待地想讀讀它吧!下面請你們自由朗讀這首詩,注意讀準字音。

(2)學生自由朗讀全詩。

(3)指名朗讀,注意正音。

2、反覆朗讀,讀出音律。

(1)學生標出節奏,指導朗讀,讀出節奏。

(2)同桌互讀互評。

(3)小組賽讀。

三、自讀自悟,理解詩意

1、學生回顧交流以往學過的理解詩句的方法。

2、小組討論交流。

3、小組彙報自學結果。

4、指名串講詩句大意。

四、感悟童心,走近詩人

1、感悟童心:

(1)讀着全詩,你眼前彷彿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這兩個小童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預設:天真、聰明可愛、有趣、頑皮……)

(2)你能帶着天真頑皮的語氣讀一讀嗎?

指名讀。

全班讀。

(3)走近詩人的內心:

詩人行船途中,偶見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詩人心生疑惑,便仔細觀察,欲探個究竟,可見,此時詩人的心情是怎樣的呢?若是你在什麼情況下才會有這份雅興呢?

(預設:閒適的、愉快的、興奮的……)

從文中哪個詞可體現這份愉快?

師述:是啊,詩人此時應該是愉快而悠閒的,他才會有心關注兩小童,兩小童的天真、聰明也深深感染了作者,似乎讓他也回到了天真無邪的童年,可見,詩人同樣擁有一顆不泯的童心!

五、背誦古詩

指導學生以多種形式誦讀全詩,體會詩請畫意,進而熟讀成誦。

六、課後延伸

1、你還知道哪些描寫兒童的詩句,找來讀一讀。

2、畫一幅“兩小童使風行船”圖。

國小六年級語文教案7

教學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中心思想。學習啟蒙老師的愛國品質和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深入理解課文重點句子的含義。感悟作者對啟蒙老師崇敬、感激和懷念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理解啟蒙老師的優秀品質和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

教學難點:

感悟作者對啟蒙老師崇敬、感激和懷念的思想感情。

教學構想:

以學生自學為主,對於一些難懂得字、詞,教師要適當講解,講解有關的歷史背景,幫助學生理解本文。在讀、悟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圈圈、畫畫、做旁註等形式,記下自己的學習心得。

教具準備:

投影儀

教學時間:

1課時

學生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回憶你的啟蒙老師,談談他們給你留下的印象。

2、本文作者寫下了怎樣的回憶,是為了表達什麼?

二、自學本文:

1、思考:

(1)“我”為什麼難忘啟蒙老師?

(2)本文哪幾段是寫回憶往事?回憶了國小啟蒙老師的哪幾件事情?

(3)這些事情表現了啟蒙老師的哪些品質?

(4)從這種寬嚴之間我們這些國小生也領悟到了老師們沒有明説的道理。

A、“寬嚴之間”指什麼?(老師對各門課的要求很嚴,但對日語課特別寬鬆)

B、從“寬嚴之間”領悟到什麼道理?(對日本侵略者不能屈服,要記住自己是中國人)

2、講解:

(1)1942年,淪陷時期

(2)學校所處的位置。

3、讀文章的最後一段句子,再把它改成不用問號的句子,句子的意思不變。

4、既然我的老師們播下的種子在他們學生的身上開花結果了,我們播下的種子也一定會在自己的學生身上開花結果的。

三、聯繫自己,談談啟蒙老師的幾件事情。

1、請同學們談談。要求:有條理、有中心、重點突出、語句通順連貫。

2、把這些寫下來,並認真修改

3、教師巡視指導

4、同學之間可互相交流欣賞。

作業設計:

把你的感想寫出來,好嗎?

板書設計:

17、難忘的啟蒙

組織抗日演講愛國之心

淪陷時期啟蒙老師嚴格要求學生

抵制日語課嚴謹治學

國小六年級語文教案8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1個生字和生字組成的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苦練基本功的重要性。

3、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中老師説的話。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老師的話和達·芬奇學畫態度轉變之間的聯繫,明白刻苦練功的道理。

教學思路:

教學中,可取消獨立識字的環節,把閲讀作為識字的重要途徑,節省教學時間,提高識字效率,提早發展語言。可分三步:第一步,初讀課文,識記字音。第二步,逐段閲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認識刻苦練基本功的重要性,在理解課文的同時,理解生字生詞的意思。第三步,突出重點,綜合訓練,識記字形。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識記生字字音。

1、揭示課題,提出問題。

課文講了誰學畫雞蛋?為什麼要畫雞蛋?結果怎樣?

2、引導學生帶着問題讀課文,把課題和課文內容聯繫起來。

(1)自由練讀。要求借助拼音把課文讀通順,標出自然段;畫出生字並記住字音。

(2)檢查朗讀和字音掌握情況。

先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在朗讀中進一步識記字音,然後讓學生離開課文認讀不帶拼音的生字卡片。

3、朗讀全文。思考:《畫雞蛋》講的是誰學畫雞蛋的事?他是個什麼人?

讀後回答:《畫雞蛋》講的是達·芬奇學畫雞蛋的事。他是著名的畫家。

教師簡介達·芬奇:他是意大利人。是400年前非常出名的畫家。他一生都研究繪畫,他的畫有的已成為世界公認的藝術珍品。他所以取得這樣的成就,是和他刻苦練習繪畫分不開的。有許多苦練繪畫的故事是很感人的。畫雞蛋就是其中的一個。

二、學習第1自然段。

在教師介紹的基礎上讀第1自然段。

理解“著名”的意思,指導學生朗讀。“著名”要讀重音,以突出達·芬奇是個什麼樣的畫家。

三、默讀2、3自然段。思考:達·芬奇開始學畫蛋時態度怎樣?聽了老師的話態度有什麼變化?為什麼他的態度變了?

第二課時

一、複習第1自然段。

達·芬奇是什麼時候的人?哪個國家的人?是幹什麼的?

二、講讀2—4自然段。瞭解達·芬奇學畫雞蛋的表現和結果,理解生字詞的意思。

導言:達·芬奇成為著名的畫家,是他刻苦練習繪畫的結果。我們繼續學課文,從他學畫雞蛋的故事中瞭解他是怎樣按照老師的要求苦練繪畫本領的。

1、讀第2段,思考:達·芬奇開始學畫時,態度怎樣?老師是怎樣教育他的?

讀後討論回答:

(1)老師是怎樣讓他畫雞蛋的?(畫了一個又讓畫一個)

(2)達·芬奇的態度怎樣?(不耐煩)

(3)他為什麼不耐煩呢?

先引導學生聯繫老師讓他畫一個又讓畫一個回答。瞭解因為畫得多了他不耐煩了。

再引導學生聯繫達·芬奇的話想。“天天”是説達·芬奇認為畫雞蛋時間長了。“太簡單”是説達·芬奇認為畫雞蛋容易,用不着這麼練。所以就不耐煩了。

然後指導學生朗讀,讀時強調“畫一個又讓畫一個”、“天天”、“太簡單”等詞語,讀出不耐煩的語氣。

(4)達·芬奇的態度對嗎?老師是怎樣教育他的呢?看圖上老師的表情,體會老師説話時嚴肅的語氣,用嚴肅的語氣讀老師的話,再理解老師説的4句話。

第1句話告訴了達·芬奇什麼?(達·芬奇以為畫雞蛋容易,是錯的。“容易”在這裏是説畫雞蛋簡單,很好畫的意思)

第2、3句話,老師告訴達·芬奇畫雞蛋很不容易。為什麼説不容易呢?(“在一千個雞蛋中沒有形狀完全相同的。”是第1個原因。意思是説雞蛋的形狀看起來差不多,但“仔細”看,一千個雞蛋中每個跟每個都有差別。“每個雞蛋從不同角度看,形狀也不一樣,”是第2個原因。可讓學生從不同角度看同一個雞蛋,自己去發現不同,從而理解“不同角度”的意思)

第4句話,老師讓達·芬奇反覆畫雞蛋的目的是什麼?(訓練眼力和繪畫技巧)訓練眼力是為了什麼?(是為了觀察事物準確,畫得像。“眼力”指觀察能力。“觀察準確”是説看的一點不差)訓練繪畫技巧是為了什麼?(是為了畫得熟練。這樣就會畫得快)

再讀老師説的4句話。體會老師是怎樣嚴肅地給達·芬奇講道理的。

2、讀第3段,思考:達·芬奇聽了老師的話,懂得了畫雞蛋的重要性,畫雞蛋的態度有什麼變化?

(1)達·芬奇聽了老師的話是怎樣畫雞蛋的?畫出一個詞語。(用心畫)

(2)從哪兒看出他是用心畫雞蛋的?從“畫了一張又一張,每一張都畫了許多形狀不同的雞蛋。”可以看出達·芬奇耐心反覆練習畫雞蛋,非常用心。

(3)指導朗讀,帶點的詞語要重讀,突出達·芬奇是怎樣畫雞蛋的。

3、讀第4段,思考:達·芬奇用心畫雞蛋結果怎樣?

(1)“無論畫什麼,都畫得又快又像。”是什麼意思?(畫什麼都畫得又快又像,沒有畫得不快不像的)讀一讀,讀出讚美的語氣。

(2)達·芬奇為什麼畫什麼都畫得又快又像呢?他反覆練習畫雞蛋,掌握了繪畫技巧,畫得熟練了,所以就快;通過訓練眼力,他看得準確了,所以畫得就像)

4、達·芬奇畫什麼都畫得又快又像,所以成為著名的畫家。你向達·芬奇學習什麼?要想畫出好畫,寫出好字,學會唱歌,寫好作文,應該怎麼辦?(學習達·芬奇苦練繪畫技巧的精神。要想掌握上述本領就要從小刻苦練習)

三、綜合練習,識記字形。

1、看田字格中的生字,應該怎樣記住這些字的字形,練習説一説。

2、教師指導分析字形。

(1)哪幾個是左右結構的字?應該怎樣記?

始:把“抬”字的“扌”換成“女”。

練:左邊是“糹”,注意右邊的第3筆不要寫成“東”。

技:與“枝”形近,左邊的部首不同。

準:和“誰”形近,右邊的部首不同。

確:左邊是“石”,右邊是新學的“角”字。

(2)上下結構的字有哪幾個?怎樣記?

角:上邊是?,下邊是“用”。

易:上邊是“日”不是“目”,下邊是“勿”。

(3)半包圍結構的字有“度”,怎樣記住它呢?

度:外面是“廣”,裏面的上半部分是一艹廿,下邊是“又”。

3、指導學生在田字格里寫字頭。

4、完成課後第2題。

國小六年級語文教案9

一、教材簡析

《南沙衞士》是六年制國小語文北師大版第12冊第六單元的拓展課閲讀課文。本單元主題是“英雄”,學生通過對本篇課文的學習,一是要在閲讀能力及理解能力上都得到進一步提高;二是在思想上受到啟迪和教育,重新理解“英雄”的真正含義,從而培養學生為國爭光和無私奉獻的精神品質。

本文講述了駐守在南沙羣島的解放軍官兵在島上遭受的種種困難:高鹽、高濕、高温,嚴重缺乏淡水資源,使人的生理機能面臨嚴峻的挑戰,與世隔絕的孤獨使他們飽受精神上的痛苦。然而,戍守衞士卻勇敢頑強地與惡劣的.自然條件做鬥爭,讚揚了他們熱愛祖國,艱苦奮鬥,追求作為、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

二、教學設計與課堂教學

1、教學目標

根據國小語文新課程標準對本冊的要求,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的知識學情、智力層次確定本課教學目的要求和教學重點如下:

1)快速閲讀課文,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找出圍繞缺水文章描述的七件事情,進一步培養學生快速閲讀的能力。

2)認真閲讀課文,通過理解重點詞語、句子理解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南沙衞士熱愛祖國、無私奉獻、不畏艱難的精神和品質,重新認識和把握英雄的真正含義。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教學重點和難點

1)快速閲讀課文,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找出圍繞缺水文章描述的七件事情。

2)認真閲讀課文,通過理解重點詞語、句子理解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南沙衞士熱愛祖國、無私奉獻、不畏艱難的精神和品質,重新認識和把握英雄的真正含義。

3、教學設計

本次高年級組的獻課研究專題是“長文短教”,這篇文章不僅篇幅很長,而且是一篇拓展閲讀課文,重在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快速閲讀和理解能力上。因此,在設計和教學時,我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以讀促悟。

首先讓學生快速閲讀課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讓學生以完成填空的方式歸納,引導學生進一步鞏固和掌握歸納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和技巧。

然後,給學生提出了三個問題,讓學生圍繞這三個問題自讀自悟:

1、圍繞缺水,課文具體講述了哪幾個事例?

2、缺水該給戰士們帶來了哪些困難?

3、面對這些難題,戰士們想了哪些辦法?

體現了戰士們怎樣的精神品質?

接着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充分地去閲讀、研究、探討,解決這幾個問題,教師巡視並給予適當的指導。完成之後進行全班交流,七個事例學生找得非常準確,描述也比較完整精練,準確地理解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同時通過找重點句子,抓住關鍵詞語,反覆感情朗讀體會,深刻感悟了戰士們高尚的品質。

在此基礎上,我又給學生提出兩個問題進行討論:

1、面對何正會的遺體,大家為什麼流眼淚?又為什麼用熱水給他擦洗身子?

2、為什麼把太陽花定為南沙的礁花?圍繞這幾個“為什麼”,引導孩子們再次快速閲讀全文,抓住課文的重點段落、句子和關鍵詞語反覆朗讀感悟,然後和同桌認真交流討論,並邊理解邊做批註,同時教師給予適時指導,要求學生用文中的重點詞語句子來準確回答,談自己的理解、感受,從而突破了教學的難點。

最後,我讓孩子們在讀完這篇文章後重新用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語言來給“英雄”下定義,或者説你心目中認為的英雄,孩子們都認真地寫了下來,有的孩子寫得非常好,理解非常準確深刻,重新定義了自己心目中“英雄”的含義,實現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三、課後反思

這是根據教研組研究專題設計和教學的一堂課,長長的一篇課文,豐富的課文內容和思想內涵,用一節課的時間完成,這是一次挑戰。但課堂效果證明這種教學方式是值得嘗試的,課堂上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真正體現了教師是引導他們學習的領路人。這種教學方式,最重要的是給足時間,讓學生充分地閲讀課文,在充分閲讀的基礎上,引領他們理解、分析課文。最後一個教學環節,應該是本堂課的一個亮點,學生是在充分理解課文內容,把握文章的思想內涵,深刻感悟戰士們的高尚品質之後,才可能用那麼精彩的語言給“英雄”下定義。

國小六年級語文教案10

教學目的:誦讀課文,理解文章藴涵的道理掌握一些常見文言詞語的含義。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誦讀課文,理解文章藴涵的道理掌握一些常見文言詞語的含義。

教學難點:背誦課文。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二、大聲朗讀,解決生字。弈誨鴻鵠弗援繳矣

三、小組互讀,注意停頓。

四、指名朗讀,糾正停頓。

五、看譯文,與原文對照,瞭解重點詞語意思。(提示學生結合具體語言環境判定詞語在文中的解釋)弈:下棋通:全誨:教鴻鵠:大雁援:繳:俱:弗:不若:如是:他然:這樣

六、請同學講一講這個小故事。

七、全班齊讀,注意語氣,感情。

八、爭取背誦全文。

九、作業:背誦全文教後記:

第二課時

一、背誦課文比賽,看那一組背誦的好!(評分)

二、主要詞語意思掌握比賽。

三、整體感知:文章裏兩個跟奕秋學下棋的人表現有什麼不同,課文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一個專心致志;一個三心二意

四、交流探究:⒈“惟奕秋之為聽”的意思是隻聽奕秋一個人的教導,聯繫實際説説我們應該怎麼對待老師的教誨?⒉學習了本文,你認為成功的條件有哪些?

五、小結

六、作業:背誦課文

國小六年級語文教案11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教科書語文第十二冊《窮人》。

教材分析

本篇課文是第五單元中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講的是漁夫和桑娜在鄰居西蒙死後,主動收養她的兩個孩子的故事,真實地反映了沙俄專制制度下的社會現實,表現了桑娜和漁夫勤勞、善良,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結合本組教材的編寫意圖,在教學本課時,應讓學生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的基礎上想開去,以深化對課文的理解。

設計理念

依據“研究性學習”的的理念中的“研究性閲讀”的教學方式,重在培養學生自主閲讀、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發展的語文綜合素養。《窮人》一文,無論是從課文主題和人物形象看,還是從寫作方法和語言風格看,都是實施研究性閲讀的好課。

教學目標

學會本課字詞,讀懂課文內容,聯繫上下文體會句子的含義,從而感受桑娜和漁夫的勤勞、淳樸和善良。學習他們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他人的美德。在這一學習過程中使學生享受小組合作學習樂趣,使學生在積累知識的過程裏又是身心和人格健全發展的過程。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從人物行動、語言、思想活動中體會窮人的美好心靈,並從中學習文章的表達方法,展開合理想象。

教學難點

體會桑娜矛盾的心理活動。

教學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啟發質疑

圍繞課題,你能提出哪些問題呢?(課文題目是“窮人”,但是在整篇文章中,並沒有出現“窮”字,為什麼?桑娜和漁夫為什麼要收養西蒙的孩子?)

二細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1從課文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桑娜的一家過着窮苦的生活?

2學生自學課文,在書中畫出相關內容。

(學生自主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方式品讀體會。)

【設計意圖:體現學生自主學習。】

3學生彙報。

4有感情的朗讀,彙報內容相關的句子,讀出你的理解。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能力,並使學生體會人物的特點。】

三分析桑娜內心活動,體會人物的崇高品德。

現在就第二個問題展開討論。

1出示文章描寫桑娜內心活動的段落。

【設計意圖:體會人物“忐忑不安”的心理及人物的性格特點。】

2讀完本段內容,從中你想知道什麼?

學生提問並歸納整理。

(1)讀讀這段話,想一想這段話的大致意思。

(2)這段話出現幾個省略號?請你想象出桑娜的內心活動。

(3)採用小組間角色朗讀等形式展開自學。

【設計意圖:體現學生自主閲讀自主學習的要求。】

3學生準備交流。

(和小組同學交流,表達自己的想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交流中體會探究的快樂,體會桑娜的善良、樂於助人的美好品質。】

4彙報展示。

(學生個性化表達,暢談自己的體會。)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語言表達能力。】

5教師小結。

6練習朗讀。

四學習最後一部分。

1讀讀最後一部分,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並談談自己的體會。

【設計意圖:體會漁夫的高尚品德。】

2指導有感情有感情的朗讀最後一段。

(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進一步體會漁夫和桑娜的勤勞和善良。)

【設計意圖:在讀中體會兩人的善良,樂於助人的高貴品質。】

3出示文中的重點句。(小黑板)

4引導學生分析句子的含義。

5學生彙報。

6教師小結。

五總結全文

1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引導學生從文章內容和寫作方面進行總結。)

2結合課文內容,續寫課文故事情節。

國小六年級語文教案12

教學目的: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藝術境界。

2.學習襯托的手法。

3.背誦並默寫這兩首詞。

教學重點:教學目的1、3

教學難點:教學目的1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法:誦讀、點播、賞析。

一.談話導入,激發情趣

1.:梅花一直是古往今來文人墨客歌詠的對象,請大家試着背一背關於梅花的詩或詞。(如《梅花》、《墨梅》、《早梅》、《紅梅》)。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讚美梅花的詞——毛澤東在1961年12月寫的《卜算子·詠梅》。

2.大家還記得我們以前學過的兩首詞嗎?誰能背給大家聽?

3.(學生背誦《漁歌子》、《憶江南》這兩首詞。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詞比較長,分為兩部分。前一部分叫上闕,後一部分叫下闕。

二、反覆吟誦,理解詞意

1.自由讀毛澤東寫的這首詞《卜算子·詠梅》,

(1)自讀課文,練習讀正確、讀流利。(2)誰願意讀一讀這首詞?

2.再來讀這首詞,邊讀邊把詞中難理解的詞語或句子畫下來,試着自己解決,解決不了的提出來討論。

(1)想想詞中寫了梅花的什麼特點,讚揚了梅花怎樣的品格,把自己的感受在空白處寫一寫。

(2)我們交流一下,大家自己解決了哪些問題。

(可以交流詞語的意思,如:詠梅、猶有、俏、爛漫。也可以交流句意。)

(3)同學們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問題?

(4)與同桌相互交流。

3 。交流討論。

結合具體詞句,充分交流見解一一梅的特點及梅的品格;教師相機點撥,生對毛澤東詞中所寫的梅花產生讚歎之情。

(1)“風雨送春歸,風雪迎春到。”

“歸”是返回的意思。這句詩是説風雨把春天送回來了,漫天的飛雪迎接着春天的到來。

(2)“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梅花綻放於寒冷時節的荒郊野外。俗話説“冰凍三尺,非一日寒”,更何況“已是懸崖百丈冰”。可以想象羣花凋謝,大雪紛飛,天地間了無生機之時,梅花卻不畏嚴寒、一枝獨放的動人畫面。這句詩讚美了梅花不畏嚴寒、凌寒盛開的品格。

指導朗讀,想象畫面。

是呀,梅花傲霜鬥雪、堅韌不拔的品格令人讚頌。你能把這種感受讀出來嗎?邊聽邊想象,這是一幅什麼樣的畫面?

(學生描述自己想象的畫面。)欣賞畫面:

通過大家的描述,在老師的腦海中彷彿真的浮現出一幅寒梅傲雪圖。不少畫家也為這首詞配了畫,讓我們一同來欣賞幾幅。

(3)“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

①“不爭春”,不和誰爭呢?

②梅花是那樣美麗,但卻不和春天盛開的百花爭豔,不炫耀自己的美麗。這是一種什麼品質呀?

(可讓學生補充:“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也寫出了梅花這種樂觀謙虛、不居功自傲的品格。)

③體會梅花的品格,練習朗讀。

要讀出梅花是報春的使者,卻無意爭春邀寵、居功自傲,表現了梅花樂觀謙遜的作風。

(4)“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等到百花盛開之時候,梅花無比欣慰地飄落叢中,表現了梅花的坦蕩與無私與眾不同。)

小結:這是多麼了不起的品格呀!凌寒獨放,在寒冷的季節裏向人們通報着春的信息;當春天到來,百花盛開,梅花已經凋謝,卻默默地在百花叢中微笑。讓我們帶着讚美之情,再來讀讀這兩句。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1)梅花以其樂觀自信、謙虛坦蕩的品格,贏得了毛澤東的讚頌,老師也忍不住要讚頌梅花。(範讀)

(2)讓我們都用自己的朗讀來讚頌梅花吧。(學生自由練習朗讀)

(3)播放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根據課件中所呈現的音樂旋律與畫面風雪交加、春回大地等變化,從而滿含激昂、讚歎之情讀出梅花的風姿,梅花的品質。注意讀出詞的節奏與韻律。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4.用自己的話説説詞的大意。(風風雨雨剛把春天送回來,漫天風雪又迎春天來到。看懸崖已結下百丈冰柱,凌寒梅花卻嬌豔地盛開着。雖然美麗卻不同百花爭春,只把那春的消息向人間預報。等鮮花盛開的時候,梅花在花叢中搖曳含笑。)

三、同桌合作,練習背誦

1.同學們,你們能不能把這首詞背下來?大家先試着自己背一背,然後和旁邊的同學互相檢查背誦的情況。

四.佈置作業,複習鞏固

2.背誦並抄寫這首詞。

國小六年級語文教案13

教學目標

1.會認2個字,會寫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指尖的世界”的含義。

4.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瞭解盲人教育工作者的奉獻精神,喚起對生活的自信與樂觀。

教學重點

1.掌握難認、難寫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指尖的世界”的含義。

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瞭解盲人教育工作者的奉獻精神,喚起對生活的自信與樂觀。

教學準備

背景資料、圖片、配樂等。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師:有一羣孩子,他們因為先天的或後天的某些原因,永遠告別了光明與色彩,一生籠罩在黑暗中。(教師一邊敍述一邊播放有關盲童的錄像資料)

他們原本以為自己的生活永遠也不再有希望,但是善良的人們為他們營造了一個美好的環境,帶他們在“指尖的世界”裏重新找到希望。

板書課題:指尖的世界

2.齊讀課題,生質疑。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生自由讀課文。

提示:(1)讀準確,讀通順。

(2)初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麼?

2.檢測初讀情況。學習會認字。

3.再讀課文。複習會認字,學習會寫字。

提示:(1)讀流利,知內容。

(2)説説課文是按什麼樣的順序敍述的?

生再讀課文,把課文分為三個部分,理清脈絡。

三、品讀課文,走近“指尖的世界”

出示閲讀提示:找到文中最打動你的段落,做上記號,讀一讀,在腦中想象出畫面。

1.學生默讀課文。教師巡視,瞭解學情。

2.全班交流。(學情預設,重點指導朗讀及體會)

(1)“雖然孩子們看不見陽光,看不見綠樹,看不見日日進出的硃紅色校門和裏面一片多彩的天地……但是,他們體會到了,身上那暖暖的感覺是太陽給的;走近那些小樹,能聞到葉子的清香;靠近花園,能聞見花的香甜;他們知道,操場的盡頭有一個音樂噴泉,那裏有美妙的音樂和歡快的水珠一起舞蹈。”

這段話用一系列的排比,用看不見與能聞、能聽的對比,表現出盲孩子們在學校生活的快樂。學生對這種快樂可能較難理解,在指導朗讀時,教師可聯繫課前他們查找的資料及之前觀看的錄像,兩相對比,讓學生明白在盲人學校裏的孩子也是快樂的。

練習用“雖然孩子們看不見……但是,他們……”説話。想象盲孩子們在學校的其他生活情形,再指名朗讀。

(2)“學校裏有琴房,琴聲悦耳,一個孩子正陶醉在音樂裏。他的指尖輕快地在黑白琴鍵上移動,演奏心中已十分熟悉的曲譜。對喜歡音樂的盲孩子而言,音樂是另一個世界,一個自己創造的完美世界。”

提示:他可能在想什麼?如果此刻你在他旁邊,你有什麼問題想問問他嗎?

有感情地讀讀這段話。

(3)“有時,孩子們還玩兒足球。足球是特製的,裏面裝着鈴鐺,滾動時發出清脆的聲音。孩子們跑幾步,停下來聽聽,再跑幾步,咿咿呀呀地交換意見。比賽時,他們在球門上掛上風鈴,叮叮噹噹的聲音,指引着他們投入地奔跑。”

聯繫學生踢足球的經驗理解:正常人踢足球不難,可是對於盲童來説,奔跑就很困難了,更何況去踢球。但是他們克服了這些困難,而且玩得非常開心。讓學生體會盲孩子因為自己也能踢球而產生的自豪感、快樂感,想象畫面,激情地朗讀。

四、佈置作業

畫出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試着自己理解。

第二課時

一、質疑導入

1.文中哪些地方你讀不懂?

2.生質疑。

3.教師梳理,能夠由學生互相解答的不必講解,難懂的準備討論。

二、深入理解,走進“指尖的世界”

1.“所幸的是,總有善良的人們願意給他們營造一個美好的環境;他們相信,無法驅走黑暗的時候,美好的心靈更是可貴的明燈。”

“善良的人們”指的是那些關愛盲人的人,為盲人教育工作奔走奉獻的人。“美好的心靈”指對生活充滿自信、樂觀、積極向上的心。

(課件:補充西藏盲人學校德籍女校長的資料以及這篇課文的創作背景,再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談談,感受他們善良美好的品質,受到思想的薰陶。)

師:帶着對他們的崇敬讚美之情再讀一讀這句話吧!

2.“厚厚的盲文課本,由許許多多凹凸的小點組成。孩子們靜靜地讀着,指尖靈巧地移動,彷彿走在通向光明世界的長廊裏。”

“長廊”指什麼?學校。板書:學校

為什麼把學校比作一條長廊?

理解:學校就是教育孩子認識世界,走向生活的長廊。

課題為“指尖的世界”,現在你如何理解?

盲孩子失去眼睛,他們看不見,他們最直接地感知事物、生活的方式就是觸摸。通過雙手讀書學習,彈琴畫畫。對於常人來説,世界在我們的眼裏,而對於他們來説,世界在他們的指尖上。

3.“但若是每一日,他們的快樂與信心都多一點兒,那麼,他們便會在都市的轉角、在樹梢送來的微風中、在生命的一站與另一站之間,看到曾經想過或未曾想過的世界與光影。”

“都市的轉角”“樹梢送來的微風”“生命的一站與另一站”指什麼?

指的是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個細節。

他們“曾經想過”什麼呢?而他們“未曾想過的世界與光影”又指什麼呢?

學生自由發言。盲孩子雖然看不見這個多彩世界,但在他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或許是路人的幫助,或許是清晨涼爽的微風,依然能讓他們感知到這個世界的美。體會這句話告訴我們:對生活要充滿信心,要有樂觀的心態。

板書:自信、樂觀

幸福的生活

三、擴展延伸

1.思考:讀了這篇課文你想到了什麼?有什麼想説的?

可以談向盲孩子學習樂觀、自信地面對學習與生活;可以談盲人成功的事蹟……

2.總結:只要對生活充滿信心,併為之努力,每個人都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四、佈置作業

1.複習會寫字。聽寫。

2.寫下你讀後的感想。

3.積累課文中的好詞好句。

4.寫一條公益廣告,號召人們加入到關愛殘障人的行動中來。

國小六年級語文教案1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會9個生字。理解詞語。

2、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領悟文章收尾呼應的表達方法。

過程與方法:給與學生充分自讀自悟的時間與空間,在交流和換位體驗的過程中感受文章的思想內核。

情感態度價值觀:引導學生感受孩提時代的純真與美好,深刻感悟“沒有什麼比自由的生活更為可貴”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作者與妹妹第二次飼養螞蟻的過程。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體會作者孩提時代的純真與美好。深刻感悟“沒有什麼比自由的生活更為可貴”這句話的道理。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課文回顧激情導入

1、同學們,你們一定記得上節課那對養螞蟻的小兄妹吧!他們找來玻璃瓶飼養了15只螞蟻。可第二天早上全死了。誰記得原因?

板書:“旋緊死”

2、後來兄妹倆決定為螞蟻再做一個新居。為什麼螞蟻已經死過一次了,他們還要再次養螞蟻呢?

(預設)因為他們喜歡螞蟻,沒想到玻璃瓶裏沒有空氣,螞蟻會被悶死了。而且他們認為所有的動物都能養大,就想把螞蟻養得比蟋蟀和蟈蟈還要大,第一次失敗了,希望第二次能成功。

3、正是這樣。他們懷着對螞蟻無比的喜愛和美好的期待,決定為螞蟻再造一個新居。這節課,讓我們走到兄妹倆身邊看看他們是怎麼做的吧!

二、精心研讀理解感悟

1、請大家翻開書70頁,默讀課文的五、六自然段,這次給螞蟻做新居,兄妹倆是怎麼想的?怎麼做的?畫出有關內容細細體會。可以在旁邊寫下自己的感受。

2、全班交流,這一次給螞蟻做新居他們是怎麼想的?怎麼做的?你有什麼感受?誰來説説。

3、(預設)●火柴盒(扎小洞眼的火柴盒)

a(生找到並讀句子:我找來一隻火柴盒子,準備為螞蟻們做一個新居。怕它們再悶死,我命令妹妹用大頭針在火柴盒上扎出一些小洞眼,用來透氣。)第一次螞蟻就是因為不透氣被悶死了,他們想火柴盒上紮了小洞眼,螞蟻們就能透氣了。我從“怕它們再悶死”體會到作者很喜歡螞蟻,不想它們被悶死。

b對!扎洞眼的方法真好!既然愛小螞蟻,就不能讓它們悶死。(板書:扎)誰願意來讀讀這句!師評:從你的朗讀中我看到了一個細心的小男孩。

c還有誰想説説? (我從命令這個詞中感受到哥哥對這件事非常重視,一定要讓螞蟻們透氣。)都命令妹妹了,可見這是件大事。經過第一次的失敗,怎能讓悶死的事件重演呢!誰來讀讀哥哥的決心!師評:你的朗讀使我相信螞蟻們決不會再悶死了。

嚴實的火柴盒紮上小針眼立刻變成了一個既透氣又通風新家,這對兄妹真行!男同學一起來讀一讀?

d從扎小洞眼我們體會出小兄妹對螞蟻們的關心呵護,誰再接着説。

4、(預設)●剪碎稻草

a(讀課文中的句子:當時已是深秋,天氣有些冷,於是妹妹又有新的擔憂:“火柴盒裏很冷,小螞蟻要凍死的!”對,想辦法吧。在妹妹的眼裏,我這個比她大一歲的哥哥是無所不能的。我果然想出辦法來:從保暖用的草窩裏抽出幾根稻草,用剪刀將稻草剪碎後裝到火柴盒裏,這樣,我們的螞蟻客人就有了一個又透氣又暖和的新居了。)我從妹妹新的擔憂中體會到妹妹又怕螞蟻們凍死,很着急!

b她不願螞蟻們凍死,誰讀讀這句。

師評:我彷彿看到了妹妹擔憂的表情,真可憐呀!這麼冷的天氣,螞蟻們怎麼過啊!誰再來讀讀妹妹擔憂的句子。

師評:從你的朗讀中我深切的感受到妹妹對螞蟻的關心。女同學一起來讀讀吧!

c你可以看圖也可以結合課文想象當時的情景,你知道了什麼?體會到什麼?

生1:讀“我果然想出辦法來:從保暖用的草窩裏抽出幾根稻草,用剪刀將稻草剪碎後裝到火柴盒裏,這樣,我們的螞蟻客人就有了一個又透氣又暖和的新居了。”我從作者從保暖用的草窩裏抽出幾根稻草覺得兄妹倆很愛螞蟻,他們把自己保暖用的稻草抽出來給螞蟻取暖,簡直就把小螞蟻當親人了。

生2:我從“螞蟻客人”中的“客人”這個詞體會到兄妹倆把螞蟻當朋友。

師評:是呀,既是親人又是朋友,多純真可貴的感情啊!

生2:我從圖上看到兄妹倆邊剪碎稻草臉上還有微笑,我想他們為螞蟻忙碌的時候很快樂,可能還在説:“有了這些,小螞蟻再也不會怕冷了”。

你就把這份快樂讀出來吧!還有誰要説?

生3:我從無所不能、果然這兩個詞體會到哥哥很會想辦法,鋪上稻草小螞蟻不就有了一個又透氣又暖和的新居了嗎。

師:你感受到了他們的真心。

生4:我從圖上看到他們用剪刀剪碎稻草而且擺放得很整齊,覺得兄妹倆太愛螞蟻了,小孩子用剪刀多危險啊!可他們根本不想自己,一心想着螞蟻。從那些整齊的碎稻草可以看出他們多麼用心地擺放啊,生怕螞蟻們住得不舒服。這對小兄妹真了不起。

d(板書:剪碎)有了希望還有什麼是不能戰勝的呢?我也被這對小兄妹感動了。請你把這句話讀給大家聽聽吧!

師:讓我們感受着小兄妹的純真與善良,朗讀這個部分吧!(齊讀)

c這個新居又透氣又暖和,兄妹倆並沒有滿足,他們還想了什麼?做了什麼呢?

生:(讀書上的句子:我和妹妹又抓來……會喜歡這個新家的。)我從放餅乾屑感受到他們想得很周到,怕螞蟻餓着了。

師:(板書:放)誰能讀出這種細心。的確是把螞蟻們照顧得無微不至啊!難怪他們自信地以為,一起讀:螞蟻們會喜歡這個新家。

d是呀!兩個小寶貝相信這樣一個透氣、温暖並且食物充足的新家,螞蟻們一定會喜歡的。(師加動作深情朗讀:遺憾的是……)聽了老師的朗讀你的心中湧出了哪些想法? 先和同座説説。

全班交流 指導朗讀:

e(預設)

生1:讀句子:“遺憾的是不能像玻璃瓶一樣在外面可以觀察它們了。但可以用耳朵來聽,把火柴盒貼在耳朵上,可以聽見它們的腳步聲。這些窸窸窣窣的聲音極其輕微,必須在夜深人靜時聽,而且要平心靜氣地聽。”我覺得他們很關注小螞蟻,等到夜深人靜時聽螞蟻們的動靜,而且要平心靜氣地聽,聽聽它們是否過得好。

生2:我覺得這句中的“貼”“極其輕微”都説明螞蟻們的聲音很小很小,幾乎聽不見,但兄妹倆因為太想知道螞蟻們的情況就貼着聽,平心靜氣地聽。可見他們是真的愛小螞蟻,生怕有閃失。

師:你的體會很有深度,能讀出來嗎?還有誰也能像她這樣讀?

生4:我從“在這若有若無的微響中,我彷彿已看見那些快樂的小螞蟻正在長大,它們長出了美麗的翅膀,像一羣威風凜凜的大蟋蟀……”這個句子中感覺到兄妹倆非常天真可愛,他們對螞蟻們有着美好的期待。

g就讓我們帶着這些美好的憧憬合作朗讀這個部分吧!

師生:合作朗讀。 (師引讀:在這若有若無的微響聲中,……)

h師:兄妹倆想啊:小螞蟻,你們快快長大吧。(CAI:在這若有若無的微響中,我彷彿已看見那些快樂的小螞蟻正在長大,它們長出了美麗的翅膀,像一羣威風凜凜的大蟋蟀……)這些是兄妹倆的美好願望。(課件)下面請大家以“在這若有若無的微響聲中,我彷彿已看見”開頭説説你對可愛的小螞蟻美好的願望吧!

生自由説,教師相機評價(説一個學生在黑板上打三個點,指兩名學生説)

I同學們,你們所描述的美好願望正是句子中省略號所想表達的呀!

4、學習第7自然段

a同學們,(指板書)兄妹倆用心地扎着小洞眼、認真地剪碎稻草,小心地放餅乾屑,付出了自己所有的愛心和努力,他們認為小螞蟻定會像他們所希望的那樣成長,可結果呢?請大家自由讀課文第7自然段。

b為什麼呀!如此一個充滿愛的新家,書上用的什麼詞?(安樂窩)c螞蟻們幹嘛逃得無影無蹤呢?

d角色轉換:如果你們就是這安樂窩中的小螞蟻,來,傾訴你們的心聲!全班交流:

A、火柴盒能透氣,但空間小。(評價:原來你喜歡大自然的廣闊、自由。)

B、有稻草碎,雖然温暖但不自由。(評價:你的家不是這樣的,你不喜歡被關起來,渴望自由,渴望快樂)

C、有食物,但不是自己勞動換來的。(評價:你願意無拘無束地和大夥一起找,一起搬,用勤勞換來食物啊!)

D、你們的飼養就是囚禁呀!(評價:原來螞蟻的感受和我們的想法不一樣)

E令人欣慰的是螞蟻們的吶喊小作者聽到了,誰來讀讀。

(CAI:我也終於明白,螞蟻們是不願意被關起來的,它們寧可在牆角、路邊和野地裏辛辛苦苦地忙碌搏鬥,也不願意在人們為它們設置的安樂窩裏享福。) (指名讀)

f對,小螞蟻不願被關着,它們嚮往自由的生活。一二組的同學讀讀?

g是呀!螞蟻們願意忙碌、奮鬥,他們渴望自由。三四組的同學在來讀讀。經歷了兩次養蟻的失敗,小作者深深的懂得了這樣一個道理:課件:(沒有什麼比自由的生活更為可貴。)大聲地讀出來吧!

小結:火柴盒雖好,只是一個狹小的空間,怎麼比得上大自然的廣闊無限;有人飼養雖然無憂,可又怎比得上順依天性,無拘無束來得快樂?“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的自由誰都希望擁有。從這個角度思考,這“關愛”就是“囚禁”啊!

5、鞏固收尾呼應的寫作手法

a作者曾經這樣認為:

(CAI: 童年時曾經認為世界上所有的動物都可以由人來飼養,而且所有的動物都可以從小養到大,就像人一樣,搖籃裏不滿一尺長的小小嬰兒總能長成頂天立地的大人。)

可文章的結尾,作者卻悟出了:

(CAI:我也終於明白,螞蟻們是不願意被關起來的,它們寧可在牆角、路邊和野地裏辛辛苦苦地忙碌搏鬥,也不願意在人們為它們設置的安樂窩裏享福。)

請同學們認真地讀這兩個句子,想想他們之間有什麼聯繫。

b對,第一個句子是作者童年時幼稚甚至是錯誤的想法,以為螞蟻可以由人來飼養。第二句則是作者經歷了兩次“養蟻”結果不是死了就是逃了,明白了螞蟻們不願被關起來由人來飼養,像這樣以第一句開頭以第二句為結尾,就是我們平時接觸到的首尾呼應的寫作手法。

三、總結全文 昇華情感

1、同學們,兄妹倆第一次因好奇飼養螞蟻到第二次全情投入照顧螞蟻,結果兩次都以失敗而告終,現在你們是否明白課題為什麼是“囚蟻”而不是“養蟻”嗎?(因為他們開始認為喜歡螞蟻就把螞蟻關起來養,而後來卻發現螞蟻們不願意被關起來,它們有自己的生活習性和方式,這樣關着不是“養蟻”而是“囚蟻”。)

2、是呀!作者以自己認為的方式飼養螞蟻,以為它們會喜歡,但小螞蟻們卻“毫不領情”,因為這樣精心的“養”對於它們來説意味着無情的“囚”。自由是一種天性,也許人與動物相處的境界就是不打擾,不干涉,默默關懷,真心尊重吧!

四、作業

今天老師還帶來了本文作者趙麗宏的另外幾篇記敍他童年笨事的小文章與同學們分享(課件),相信大家讀後一定會有所啟發,有所感悟。如果你也有像他這般有趣的經歷,講給同學們聽聽。

板書設計:

11.囚蟻

關愛? 囚禁

沒有什麼比自由的生活更為可貴

國小六年級語文教案15

一、教學要求

1.準備拼讀音節;完成形近字組詞;近義詞選詞填空及一字多義的練習。

2.閲讀短文,理解內容,給短文分段並歸納段意。

3.完成理順排列錯亂的句子的練習。

4.寫一件感人的事,要求將事情的經過寫清楚。

二、教學時間五課時。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字詞句部分

一、教學第一題

可先讓學生各自拼讀,比較每組上下兩個音節裏的韻母有什麼不同,再指名讀,看能否正確讀出來。

二、教學第二題,形近字組詞

先讓學生比較每組字的異同點,再組詞。

參考答案:

暮(暮色) 鈔(鈔票) 板(木板) 淘(淘氣) 句(句子)

治(治療) 幕(幕布) 抄(抄寫) 版(出版) 陶(陶冶)

旬(上旬) 冶(冶煉) 愧(慚愧) 昂(高昂) 擔 (挑擔)

漸(逐漸) 沸(沸騰) 灑(灑落) 魂(靈魂) 仰(敬仰)

坦(平坦) 嶄(嶄新) 佛(佛像) 酒(米酒)

三、教學第三題,選詞填空

可先讓學生説説兩個詞在意思上的區別再填寫。

第一組,“因此”用於交待結果,“因為”用於説明原因。第1句應填“因為”,第2句應填“因此”。

第二組,這兩個詞都有“不安全”的意思,但“危急”除此之外還有緊急的意思。第1句應填“危險”,第2句應填“危急”。

四、教學第四題

先讀句子,然後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想想加點詞的意思,最後説説它們的意思有什麼不同。

第1題中的“老”,在上句中是“經常、總是”的意思,在下句中指年歲大。

第2題中的“別”,在前句中是“不要”的意思,在後句中是“佩戴”的意思。

第3題中的“濃”,在上句中的意思與“淡”相反,指含某種成分多,在下句中是“強烈”的意思。

第4題中的“豎”,在上句中是“直立”的意思,在下句中是指漢字自上而下的一種筆形。

第二課時

教學閲讀部分。

一、閲讀題目,明確要求

請同學們把題目讀一讀,説説有哪些要求?(①分段,歸納段意;②回答問題。)

二、讀通短文,指導分段

1.請同學們把短文輕聲讀一遍,遇到生字多讀幾遍,要求把課文讀通。

2.默讀短文,思考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討論歸納。

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①陳毅和其他幾個青年來到重慶,登上朝天門碼頭的最高處,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

②陳毅見到河中停泊的外國軍艦,非常氣憤。

③聯繫船票的人告訴大家去上海分別有日本人、英國人和中國人辦的三家公司的船,乘坐外國輪船公司的船能得到贈送的洋貨。乘坐中國船則什麼也沒有。

④大家在坐船的問題上爭論起來。

⑤聽了陳毅的話,大家一致決定坐中國船去上海。

3.將意思相近的自然段歸併,劃分段落。

討論歸納。

第一段(一、二自然落):陳毅到重慶後,看到河中停泊的外國軍艦非常氣憤。

第二段(三—五自然段):聽了陳毅句句在理的話,大家一致決定寧坐沒有贈物的中國船,也不坐能得洋貨的外國船。

三、理解短文內容

1.默讀第一自然段,看看這個自然段向我們交待了些什麼?(事情發生的時間是1919年6月,地點在重慶,主要人物是陳毅。)

2.輕聲讀第二自然段,看看陳毅在碼頭上看到了什麼?他是怎麼説的?

結合學生回答解釋下列詞語:

“列強”過去指世界上同一時期內的各個資本主義強國。“鐵蹄”比喻侵害人民的殘暴行為。“蹂躪”指踐踏,比喻用暴力欺壓、侮辱、侵害。

3.默讀第三自然段,看看去上海有哪幾家輪船公司的船?外國公司的船是怎樣吸引乘客的?

4.輕聲讀四、五自然段,看看有沒有不理解的詞語。

結合解釋下列詞語:

“五四”運動:指1919年5月4日,北京300O多學生,要求取消賣國的二十一條,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遭到北洋軍閥政府鎮壓。各地學生紛紛響應,運動迅速擴大到全國。這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是中國進入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標誌。

欺侮:就是欺負。

聲援:指公開發表言論支援。

氣節:指堅持正義,在敵人面前不屈服的品質。

在理:合乎道理,有理。

5.陳毅為什麼不同意坐外國船去上海?為什麼大家覺得陳毅的話句句在理?(在北京青年高舉愛國旗幟,全國人民積極響應,抵制洋貨,反對侵略,愛國熱潮一浪高過一浪的時候,是坐中國公司的船,還是坐外國公司的船,體現出是否有愛國心,不是小事。)

教學作文部分第一題

可先讓學生輕聲讀題,瞭解事情的大概,接着根據事情的發展及時間的推移試排,最後反覆讀幾遍檢查有無不妥之處。

正確答案應為③①⑥⑤④②。

第三、四、五課時

教學作文部分第二題

一、閲讀題目,明確要求

1.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經歷過或見過許多感人的事,今天我們就寫一件讓你感動的事。

2.請同學們把題目讀兩遍,看看這一次作文有哪些要求,在關鍵的詞語下加上着重號。

3.討論歸納題目要求。

選材要求:

①內容範圍“讓你感動的事”,應主要是別人所做,“我”或是作為旁觀者,或是作為與所寫事情有關連的人,但不能寫主要由自己所做的事。

②數量範圍寫一件事。

寫的要求:

①先想後寫。

②把事情的經過寫清楚。

二、指導選材

1.討論第二組教材中《峨眉道上》《苦柚》《渡船》三篇課文所寫的這類事情是否符合選材要求。

討論歸納,這三篇課文所寫事情均符合選材要求。

2.我們同學曾經歷或看到過哪些感人的事情呢?

學生彙報。

三、指導寫清事情經過

1.以《苦柚》為例談如何把事情經過寫清楚。默讀《苦柚》看看作者是怎樣將事情的經過寫清楚的?作者是分幾步來寫的?(①看到姑娘;②詢問柚子;③買下柚子;④獎勵姑娘。)要將事情的經過寫清楚就要想好把經過分哪幾步來寫。

2.回憶讓自己感動的事,想想經過部分可以分成幾步來寫。

學生彙報。

四、彙報事情的感人之處

説説這件事的什麼地方最讓你感動?

五、指導學生理清作文順序

要求分開頭、中間、結尾三部分,中間部分要求分幾步寫清楚。

六、介紹範文

七、學生.寫作文,教師巡迴指導

八、作後講評

(其中指導、作文兩課時,講評一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