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六年級語文教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4.94K

國小六年級語文教案【多篇】

六年級語文教案 篇一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掌握生字詞,積累描寫人物心理活動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父母在孩子講述過程中的心境變化,品味父母對孩子的關愛之情。

3、學習作者運用心理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注重朗讀。讓學生在讀中再現情境,在讀中體會感情。

【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會和感受課文中表現的父母對孩子的深切的關愛。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通過父親和母親情緒、心境的變化的描寫,感受父母對孩子的關愛。

教學時間:2課時

二、教學準備:

佈置預習作業:

A.讀通課文,讀準字音,把遇到的讀音問題以及不理解的地方做出標註。

B.思考:這篇課文中的孩子給父母講了關於金翅雀的一件什麼事?

C.查找有關金翅雀的資料。

三、教學過程及設計意圖:

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導語:今天我們要走入第四單元的學習,課前同學們都已經初步瀏覽了本單元的課文,誰來説説,這幾篇文章給你感受最深的是什麼?

這一單元我們將走進親情,走進愛的世界。

生活在父母的保護傘下,感受着父母給予我們默默無聞的愛,這是我們感受最深切的。今天我們學習的本單元的第一篇文章《金翅雀》,也會帶給我們這樣的感受。

課前大家蒐集了關於金翅雀的相關資料,誰來説説關於金翅雀你都瞭解了些什麼?(學生簡單交流)

二、檢查預習第一項:初讀課文,感知文章內容。

1、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注意把文章讀正確、讀流利。

2、小組內相互檢查生字詞的認讀情況。

3、教師出示整理的生詞和容易讀錯的詞語,指名朗讀。

4、小組中輪讀課文,互相傾聽,爭取把課文讀通順,讀正確。

三、檢查預習第二項:

再讀課文,説説文章中的孩子給父母講了關於金翅雀的一件什麼事?

四、細讀課文,感悟理解文章內容。

1、提出中心議題,學生自讀自悟。

中心話題:默讀課文,找到在孩子講述這件事情的過程中,孩子的心境是怎樣的?父親、母親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勾畫出相關語句,多讀幾遍,並説説你從中體會到什麼,把自己的感受寫在書的旁邊。

2、小組交流。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二、結合中心話題,全班交流。

重點引導:

描寫人物心情的語句:

如在描寫父親為孩子的安全擔憂的時候,文章運用了“和母親一樣提心吊膽地聽着,幾乎屏住了呼吸”;隨着兒子爬樹危險性的不斷升級,文章又運用了“父親和母親都驚呆了,誰也沒有吱聲。就這樣兩個人戰戰兢兢、一聲不響地讓兒子爬到樹上,爬上樹冠”;接下來,擔憂的情緒更加嚴重, “聽到這裏,父親的心臟都停止了跳動,完全忘記了兒子在什麼地方,似乎還在高高的樹巔,緊挨天際,完全忘記了他腳踏在地上,無須兩隻胳膊小心翼翼地附着樹枝”。

而孩子“仍在饒有興趣地説着”,説這件事的時候,“孩子的表情天真無邪”。

對照在故事講述的過程中孩子的心情和父母心情的變化,看看他們的變化有什麼關係,你體會到了什麼?

對於文章中對心理活動的描寫,教師還要適時地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三、精讀最後一段,猜測故事情節。

讓學生再細緻讀文章的最後一段,引發學生猜測,父親和母親會談些什麼呢?順勢引導學生思考,為什麼父母不在孩子講述故事的時候就打斷他呢?

四、回顧全文,聯繫生活談感受。

回顧整篇文章,説説你讀完此文後的感受?可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來談。

五、課堂詞句積累。

教師出示課後詞語,讓學生觀察,這類詞語都是描寫什麼的?

戰戰兢兢 心驚肉跳 提心吊膽 忐忑不安

聚精會神 全神貫注 心不在焉 心平氣和

你還知道哪些類似的詞語?積累在書上。

五、拓展閲讀

《悠悠寸草心》、《拐彎處的回頭》

瀏覽整個單元,意在讓學生對本單元文章有一整體感受。

培養學生蒐集運用資料的能力。

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是學習課文的前提。這裏充分利用小組學習,發揮孩子們學習的主動性。

培養學生概括文章大意的能力。

以此問題,統領全課。課堂上,教師把寶貴的時間還給了學生,促進了學生的閲讀、探究、感悟。

學生在思考和感悟文章的過程中,品詞析句,感情朗讀,從而讓學生從父母心情的變化中感受到父母對孩子安全的擔憂,對孩子好奇心和愛心的呵護。

讓學生更深刻地感受到父母對孩子的良苦用心。

聯繫生活談感受,有助於學生深化文章主題。

培養養成良好的積累習慣。

相關主題文章的拓展,增加學生閲讀積累的同時,讓學生深刻感受父母之愛。

六年級語文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閲讀名著的興趣,走進經典的閲讀世界。

2、通過閲讀,對重點人物、情節能提出自己的觀點,表達感受,體會作者

的情感。

教學準備

閲讀一部名著及相關書籍資料、影響資料,召開一次討論會。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上學期我們學了《猴王出世》《武松打虎》這學期又學了,瞭解了四大古典文學中的一些人物。我們已經瞭解了四部名著中更多性格鮮明的人物。對他們的言行也有不同的感受,然我們走進其中的一個故事,充當其中的一個人物。

二、交流要點

1、要選擇自己比較熟悉或感興趣的人物來寫。

2、必須以第一人稱敍事。

3、在原有基礎上要寫出自己的內心感受。

三、寫法指導

1、一定要一名著中人物的身份講故事。

2、名著中對人物和故事的描寫要合乎情理。

3、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

4、先説一説,再動筆寫。

(1)互評草稿,受到啟示。

(2)修改草稿,再讀。

(3)徵求同學的修改意見後,抄在作文上。

國小六年級語文教案 篇三

教學目的:

誦讀課文,理解文章藴涵的道理掌握一些常見文言詞語的含義。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誦讀課文,理解文章藴涵的道理掌握一些常見文言詞語的含義。

教學難點:

背誦課文。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二、大聲朗讀,解決生字。弈誨鴻鵠弗援繳矣

三、小組互讀,注意停頓。

四、指名朗讀,糾正停頓。

五、看譯文,與原文對照,瞭解重點詞語意思。(提示學生結合具體語言環境判定詞語在文中的解釋)弈:下棋通:全誨:教鴻鵠:大雁援:繳:俱:弗:不若:如是:他然:這樣

六、請同學講一講這個小故事。

七、全班齊讀,注意語氣,感情。

八、爭取背誦全文。

九、作業:背誦全文教後記

第二課時

一、背誦課文比賽,看那一組背誦的好!(評分)

二、主要詞語意思掌握比賽。

三、整體感知:文章裏兩個跟奕秋學下棋的人表現有什麼不同,課文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一個專心致志;一個三心二意

四、交流探究:“惟奕秋之為聽”的意思是隻聽奕秋一個人的教導,聯繫實際説説我們應該怎麼對待老師的教誨?學習了本文,你認為成功的條件有哪些?

五、小結

六、作業:背誦課文

六年級語文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訓練學生整體把握課文,概括課文的能力。

2、過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道德、情感、價值觀:讓學生樹立和平的信仰,培養學生愛正義、愛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設計:

1、按照“理解”品味“感悟”三大板塊層層推進,讓學生整體理解課文的內涵,感悟信仰的力量。

2、讓學生質疑、自主説、主動説、積極討論的過程中理解小説的深刻內涵。

3、以“見義勇為”的事例導人,激發學生的正義感;以抗日英雄的故事進行擴展、延伸,讓學生樹立和平的信仰,

感受勇氣來自於信仰的力量。

4、課時的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導人:

1、學生上台自我介紹(老師讚美學生的勇氣)

2、老師講述報道《一個普通的靈魂能走多遠》,問:是什麼使一個為生活奔波的下崗工人能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

?是什麼使一個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做出萬人景仰的壯舉?(學生回答)

一、理解課文

1、檢查生字詞的積累。

2、整體感知課文:以每分鐘400字左右的速度默讀課文。

3、學生用句式“這是一個__________的故事”概述故事內容。

4、再次整體感知課文:每分鐘500左右。思考故事怎樣開頭、發展、結尾。

二、品味課文

1、學習一一種新的閲讀方法——挑讀(有選擇地讀)

用“~~~~”標註描寫美國傘兵的語句。

用“_________”標註描寫法國婦女的語句。

用“。。。。”標註表達全文主旨的句子。

2、文章的標題叫做“勇氣”,文中也提到兩種“勇氣”的含義。

3、你更欣賞哪一種“勇氣”?請説明理由。(學生討論回答)

4、學生質疑。

三、感悟課文

1、過渡:和平是一種信仰,為了捍衞它,許多人不惜獻出生命。

2、學生談抗戰時期英雄的故事。

3、學生自擬有關“勇氣”和“信仰”的格言。

4、小結:在生活中許多地方需要勇氣,學習了這篇小説,相信同學們在今後的生活中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會有勇

氣戰勝它,使自己的人生更美麗。

5、作業:寫一篇讀後感一讀《勇氣》有感。

一、理解

這是一個_________故事。

二、品味

挑讀——有選擇地讀

用“”標註描寫美國傘兵的語句。

用“__________” 標註描寫法國婦女的語句。

用“。。。”標註揭示文章主旨的語句。

三、感悟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

六年級語文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古井不僅為鄉親們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們的品格,使學生受到無私奉獻的教育。

2.學習一邊讀一邊想的讀書方法。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會用“哺育”、“絡繹不絕”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學習一邊讀,一邊想的讀書方法。

2.理解含義較深的句子(“思考·練習”第2題),明確“古井教育人們怎樣做人”的問題。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一)按“預習”要求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通過查工具書,聯繫上下文理解本課新出現的字、詞。

(二)一邊讀,一邊想,按自然段讀懂意思,並劃分結構段。

教學重點、難點

(一)聯繫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詞。

(二)理解自然段內容,用歸併法劃分結構段。

教學過程

(一)自由讀課文,通過查工具書讀解生字新詞,並把不理解的詞語畫下來。再指名讀課文,檢查初讀課文情況,並糾正誤讀,區別字形。

1.讀準生字讀音:

“乳(rǔ)汁”的“乳”,“報酬(chóu)”的“酬”是翹舌音,要讀準。

讀准以下容易誤讀的音:

“扁擔(dàn)”的“擔”,不要讀成“dān”的音;

“單薄(bó)”的“薄”不要讀成“báo”的音;

“一陣風能把她吹倒似(shì)”的中“似”,不要讀成“sì”的音;

“日子長着哩(li)”的“哩”應讀輕聲;

“提供(gōng)”的“供”不要讀成“gòng”的音;

“他們懂得(de)”的“得”應讀輕聲,不要讀成“dé”的音;

“不能總讓大家出力氣啊”和“多好的古井啊”中的“啊”,應按“啊”的變調讀,前者應讀“ya”,後者應讀“na”。

2.注意以下字形:

“暮色”的“暮”下邊是“日”;

“絡繹不絕”的“繹”不要寫成“澤”;

“六旬”的“旬”與“句”,“陶冶”的“冶”與“治”不要相混。

3.提醒學生通過查工具書或聯繫上下文理解以下詞語:

“熹微”、“歉意”、“陶冶”、“絡繹不絕”

熹微:形容陽光不強(多指清晨)。

歉意:抱歉的意思。

陶冶:燒製陶器和冶煉金屬,比喻給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響。

絡繹不絕:(人、馬、車、船)前後相接,連續不斷。

(二)自由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古井”的“古”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叫“古井”?想一想各自然段的意思,分小組討論,並解答;再由老師歸納,順便把不懂的詞語或句子畫下來。

1.歸納自然段的意思:

第1自然段:村東頭有一口古井,村裏的人都來取水。

第2自然段: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

第3自然段:村裏的人常年幫一對老人挑水,從來不要報酬。

第4自然段:老兩口表示歉意。

第5自然段:鄉親們勸説兩位老人接受大家的幫助。

第6自然段:古井使大家懂得應該怎樣做人。

2.想一想,議一議:按自然段歸併的方法(自然段的意思聯繫比較緊)為全文劃分四個結構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

第二段:第2自然段

第三段:第3~5自然段

第四段:第6自然段

3.讀課文,想一想,共同歸納:課文講了和古井有關的什麼事?哪一件是文章的重點?

(課文講了古井的位置和作用,講了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重點講鄉親們常年幫一對老人挑水不要報酬的事。)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進一步運用一邊讀一邊想的方法閲讀課文,從重點詞語和句子入手,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古井不僅為鄉親們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們的品格,從而受到無私奉獻的教育。

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使用一邊讀一邊想的讀書方法,理解“思考·練習”第2題中的三個句子及結尾一段話的含義,從而深刻理解課文的中心思想。

教學過程

(一)指名分段讀課文。

(二)閲讀分析第一段:

1.這一段寫了四句話:有兩句話是寫古井的位置和作用的,還有兩句話是進一步説明井水的質量和古井與鄉親們的關係的。讀一讀,想一想,找一找,把前兩句話畫下來。後兩句話中“清涼可□”的“可口”是什麼意思?

2.“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親,用她甜美的乳汁哺育她的兒女”,“甜美的乳汁”指的是什麼?“哺育”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把古井比喻成“温情”的母親呢?

(“甜美的乳汁”指清涼可口的井水。“哺育”是養育、培養的意思。把古井比作温情的母親,因為母親是慈愛的,對兒女的愛是無私的、高尚的,可以毫無保留地奉獻自己的一切。古井同母親一樣,無私地向人們奉獻甜美、清涼的泉水,養育村民毫無所求,所以説古井像母親一樣。)

(三)閲讀分析第二段:

1.指名讀課文。讀前提問,讀中思考,讀後議論、解答:

這一段是寫到古井挑水的人很多,段中有沒有“很多”這個詞?如果沒有,作者是通過什麼表現挑水的人很多的?

(不用“很多”,而用時間長、人數多、路面濕表現。給讀者的印象是具體的、生動的。)

2.春雨有什麼特點?為什麼不説下過一場夏天的雨或秋天的雨?

(春雨不同夏天和秋天的雨,它的特點是雨水少,有“貴如油”之稱。下起來不大,斷斷續續,一般剛能潤濕路面。)

“剛下過一場春雨”的路面是什麼樣的?

(濕漉漉的。)

“老是像剛下過一場春雨”説明了什麼?

(説明到古井挑水的人很多,路上人來人往,免不了會有井水灑到地上,路面總也不幹。)

3.這一段寫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説明了什麼?

(説明了鄉親們盡情享用井水,表現了古井在當地人們的生活中發揮的作用是很大的。)

(四)閲讀分析第三段:

1.指名讀課文。讀前提問,讀中思考,讀後議論解答:

這一段是寫鄉親們幫助村裏一對挑不動水的老人挑水,不要報酬的事。兩位老人為什麼需要有人幫助挑水呢?鄉親們是怎樣幫助老人挑水的?老人怎樣表示?鄉親們又是怎樣“勸説”的?這一切説明了什麼?

(年過六旬、一瘸一拐;又矮又瘦、很單薄;女兒外地教書,所以老人需要有人幫着挑水。)

2.“這個幫着挑一擔,那個幫着提一桶,老人的水缸總是滿滿的。”這裏,“這個”、“那個”用在上下句裏説明什麼?

(幫着老人挑水的不是一兩個人,而是許多人。)

“挑一擔”“提一桶”,上句是“擔”,下句是“桶”,説明力氣大的就挑擔,力氣小的就提桶。

“老人的水缸總是滿的”,這句話説成“老人的水缸滿滿的”有什麼不同?“總是”説明了什麼?

(説明一直是滿滿的,大家不間斷地幫老人挑水)

3.鄉親們這樣不間斷地、熱情地幫助老人挑水,老人很感激。多次表示要給鄉親們一些報酬,可是誰也不肯接受。於是,“老兩口帶着歉意説:日子長着哩,俺們不能總讓大家自出力氣啊。”老人的話裏“不能總讓大家白出力氣”,那麼,不“白出力氣”是什麼意思呢?

(是有報酬)

“總讓”的“總”跟“總是滿滿的”的“總”的意思一樣不一樣?

(一樣,都是一直、一向的意思)

換個意思相近的、同學們口頭上經常説的口語詞是什麼?

(老是)

4.鄉親們是怎樣表示的?齊讀第三自然段。

“那口井給人們出了多少力氣?”這句話點了問號,應該怎樣讀?是有疑問而提出詢問的語氣,還是強調古井為鄉親們做了巨大貢獻的一種反問語氣?連同下面一句話試讀一下看看。

5.“鄉親們總是勸説兩位老人”,“勸説”是什麼意思?

(勸解、説服)

為什麼還要“勸説”兩位老人呢?

(因為兩位老人一個心眼兒要給幫助挑水的人一些報酬。鄉親們不肯接受,只能向老人講道理,讓老人安心接受幫助。)

這種“勸説”是不是隻有一兩次,還是多次?從哪個詞看出來的?

(每次老人表示,鄉親們總是這樣勸説的。“總是”)

6.這一段出現了兩個“總是”,一個“總讓”,查查工具書,這裏的“總”是什麼意思?

(經常、一直或一向。)

一是為了表示鄉親們對兩位老人的無私的熱情的幫助,一是為了説明兩位老人一個心眼兒感激鄉親們要有所表示。

7.有感情地試讀這一段,再指名讀。要讀出鄉親們的關懷熱切和體貼的感情,還要顯示出兩位老人的不安和感激的情懷。

(五)閲讀分析第四段:

1.先齊讀,再自由讀課文結尾段。

“多好的古井啊”,好在什麼地方?下面的話,説明了“多好”:

①“它不僅為鄉親們提供着生命的泉水”,什麼是“生命的泉水?”“泉水”前面為什麼加上“生命”?

(人們享用古井的泉水,使生命得到保存。)

這句話跟開頭一段在意思上有什麼聯繫?再讀讀開頭段。

(這句話跟開頭段呼應了,是開頭段內容的概括和加深。)

把開頭一段和結尾這一句話連起來讀一讀,母親甜美的乳汁就是生命的泉水,看看它們的聯繫密切不密切:

(“我們村東頭有一口古井。井裏的水清涼可口。村裏的人都到這兒取水。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親,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兒女。它為鄉親們提供着生命的泉水。”)

看來,“母親甜美的乳汁”就是“生命的泉水”,二者聯繫是非常密切的。

②古井“多好”,好在一是為鄉親們提供了生命的泉水,二是“還陶冶着鄉親們的品格,使他們懂得應該怎樣做人。”“陶冶”是什麼意思?工具書上是怎麼講的?“品格”是指人的什麼?

(“陶冶”,原來的意思是指燒製陶器和冶煉金屬,用來比喻給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響。“品格”是指人的品質、風格。)

小組(或同桌)議論,然後全班討論:古井“還陶冶着鄉親們的品格,使他們懂得應該怎樣做人。”古井源源不絕地為鄉親們提供“生命的泉水”,一無所求。這是一種什麼精神?

(無私奉獻精神)

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給鄉親們以什麼影響?換句話説,這種精神鄉親們學到手沒有?

(學到手了)

表現在什麼地方?

(幫助兩位老人挑水不要報酬)

2.小結:

鄉親們幫助老人挑水不要報酬,説明古井陶冶了人們的品格,使他們懂得應該做一個無私奉獻的人。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