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馬説》教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44W

《馬説》教案【多篇】

馬説教案 篇一

一、導入

戰國時,楚國有一個叫汗明的,到春申君那裏毛遂自薦。他對春申君説:“您聽説過千里馬嗎?有一匹千里馬,已過拉車年齡。有一天,它拉着鹽車上太行山,蹄子蹬直,膝蓋彎屈,尾巴下垂,皮膚潰爛,汗水四濺,它實在拉不動了。這時伯樂遇上了它,愛憐地撫摸它,為它哭泣,脱下衣服蓋在它身上。於是,千里馬俯身噴氣,仰頭嘶鳴,聲音直衝雲霄。這是為什麼呢?就因為它看到伯樂瞭解自己啊!如今我被困在地方上已經很久了,難道您就不想舉薦我,讓我像千里馬一樣,為您仰天嘶鳴嗎?”

故事中受困的千里馬因遇到伯樂而煥發了青春。現在,我們一塊兒來學習韓愈的《馬説》,它將告訴我們,伯樂對於千里馬是多麼的重要! (教師板書課題)

二、作者簡介

韓愈(768~824)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諡號“文”,又稱韓文公。在文學成就上,同柳宗元齊名,稱為”韓柳”。他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世盛稱其“文起八代之衰”。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幼孤貧刻苦好學,德宗貞元八年進士。曾任監察御史,因上疏請免關中賦役,貶為陽山縣令。後隨宰相裴度平定淮西遷刑部侍郎,又因上表諫迎佛骨,貶潮州刺史。做過吏部侍郎,死諡文公,故世稱韓吏部、韓文公。是代古文運動領袖唐,與柳宗元合稱韓柳。詩力求險怪新奇,雄渾重氣勢。

韓愈才華出眾,胸懷大志,卻不為當時重用,雖業精行成,卻難以施展,鬱郁不得志。本文借物説理,託物言志,以千里馬的遭遇,諷喻當世不知用人,感歎自身懷才不遇。

三、正音正字

祇(zhǐ)駢(pián)盡粟一石(dàn)食(sì)馬者 其真無馬邪(yé)

四、朗讀課文

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採用多種形式反覆朗讀,最好能集體朗讀,讓更多的同學得到訓練。要指導學生注意節奏和重音,讀得要響亮、流暢、沉穩。

1、劃分節奏

2、翻譯課文

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經過質疑解難疏通文義,最後進行課堂交流。教師應及時指導學生理解文中難懂的實詞和虛詞的意思。

3、背誦課文

要求在熟讀課文並且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或速記、或互相檢查,要求能當堂背誦。教師做適當地檢查。

五、作業

1、將全文譯成現代漢語,完成練習二。

2、繼續背誦課文。

3、完成思考題:

a.根據標題所示,試談談本文的體裁特點。

b.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c.試簡述本文在寫法上的特點。

《馬説》教案 篇二

《馬説》是傳統名篇,同時也是《語文課程標準》推薦背誦的篇目之一。《馬説》是一篇寓言性雜文,文章借伯樂相馬的故事,體現了“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的觀點。託物寓意,諷刺了封建統治階級不識人才,不重視人才,摧殘人才的愚昧和昏庸,表達了作者痛感“伯樂不常有”而懷才不遇的強烈憤慨,將深刻的寓意體現在具體的形象中是這篇文章的顯著特點。

教材選入這篇文章,目的在於讓學生學習名家名篇,培養學生閲讀文言文的能力。

學情分析

1、學生對文言文的閲讀,大多還停留在簡單的讀準字音,讀順句子的階段,而由“讀字音”——“讀文意”——“讀文情”的逐漸深入課文的朗讀方法,還沒有完全掌握。

2、學生積累了一定的文言實詞,但對文言虛詞積累不夠。

教學目標

知識和技能:

1、理解短文所闡明的深刻道理。

2、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過程和方法:

1、加強朗讀訓練,訓練學生的文言語感,督促學生疏通詞句,翻譯課文,提高

文言文閲讀能力。

2、反覆朗讀以至成誦,整體感知課文,

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會本文託物寓意的寫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體會本文託物寓意的寫法,理解伯樂與千里馬的寓意以及二者之間的關係。

教學難點:

1、引導學生理解文章表達的情感。

2、體會本文簡練、含蓄的語言特點。

語文馬説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積累優美的詞句。

2、瞭解作者寫作目的,學會欣賞馬的美德與美麗

3、學習運用對比描寫。

教學重點:

1、瞭解作者寫作目的,學會欣賞馬的美德與美麗

2、體會對比描寫的作用,並試寫

教學難點:

體會對比描寫的作用,並試寫

一、導入新課

以一組馬的圖片導入,請説説馬給你的印象?

今天的課文讓我們更全面地瞭解馬。

二、朗讀感知

本文是一篇科學小品文,但是運用了散文的語調。

1、學生默讀課文,並思考問題:文章寫了哪幾種馬?

2、分別找出各種馬的特點。(小組接龍,每人找到一種,有感情地朗讀,並概括特點)

3、從作者的描繪中,你可以看出作者對各種馬分別持怎樣的態度?(可用原文語句回答)

三、活動研討

1、作者將各種馬都描繪得各具特色,真是五彩紛呈,假如再有依次選擇的機會,讓你做一匹馬,你願意做哪一種馬呢?

請用句式“我願意做馬,因為。”(用文中的語句回答)

小組活動:當 馬遇到 馬 以文中各種馬的特點為依據,進行對話演出。

四、拓展練習

來看看字典中馬的解釋:哺乳動物,頭小,面部長,耳殼直立,頸部有鬣,四肢強健,每肢各有一蹄,善跑,尾生有長毛。是重要的力畜之一,可供拉車、耕地、乘騎等用。皮可製革。

你覺得寫得好不好?為什麼?課文用了什麼辦法來把馬寫得生動形象呢?

將馬與好幾種動物進行了對比描寫。你覺得有什麼好處呢?

引入平實性説明文與文藝性説明文的概念。

根據課文內容,試着用對比的手法與散文的語調來改寫字典中的解釋。

五、作業佈置

1、用對比描寫改寫字典中虎的解釋。

2、課外閲讀周濤散文《鞏乃斯的馬》,感受飛奔的馬,做摘抄。

《馬説》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積累常用的文言實詞、虛詞的詞義;培養語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行文思路。

2、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瞭解封建社會中人才被埋沒的可悲現實。

3、理解伯樂和千里馬的寓意及二者的關係,領會本文託物寓意的寫法。

教學重、難點1、掌握一些常用文言實詞、虛詞的詞義;體會作者的感情2、掌握“説”的文體特點,學習文章託物寓意的表現手法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1、請學生説説有關“馬”的成語。2、今天,我們學習《馬説》,一定會讓你對伯樂和千里馬的關係有進一步的認識。《馬説》是通篇借物寓意的雜文,屬議論文體。“説”是“談論”的意思。二、自主學習,預習成果展示1、聽課文錄音或老師範讀,指導朗讀劃分節奏。2、字詞學習:祗(zhī) 駢(pián)食(sì)3、作家作品:

關於韓愈:字退之,河南河陽人,唐代著名文學家、思想家。自號昌黎先生,與柳宗元同為古文運動的倡導者,時為“唐宋八大家”之首。三、初讀課文,補充理解詞語1、學生自學,劃出疑難點;2、全班交流:

(1)、重點詞:祗:只是。 辱:受到屈辱。駢:並列,一同。 是:這。能:才能。 見:通“現”,表現。且:尚且。 等:相等。安:怎麼能 臨:面對。

(2)、一詞多義:雖: A、故雖有名馬: 即使。 B、雖有千里之能:雖然。以: A、不以千里稱也: 用。 B、策之不以其道: 按照。食: A、食之不能盡其材: 通“飼”,喂。B、食不飽: 吃。 其: A、其真無馬邪: 難道。 B、其真不知馬也:指代他們。 C、食之不能盡其材:指代千里馬。策: A、策之不以其道: 鞭打。 B、執策而臨之: 馬鞭。能: A、安求其能千里也: 能夠。 B、雖有千里之能: 才能。

(3)、通假字:

(1)、食馬者不只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 sì 同 飼 餵養

(2)、才美不外見 見 xiàn 同 現 表現出來

(3)、其真無馬邪 邪 yé 同耶 表示疑問,嗎

3、翻譯課文,要做到字字落實,大聲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背誦下來,並且領會文章的要旨。

四、探討質疑

1、千里馬指什麼?伯樂又指什麼?“千里馬”比喻人才。“伯樂”比喻能發現賞識任用人才的人。

2、世界上肯定是存在千里馬的,但有的千里馬能被發現,原因是什麼?而有的千里馬卻被埋沒、被摧殘,原因又是什麼?前者因為“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後者因為“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3、文章寄託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寄託了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和對統治者埋沒、摧殘人才的諷刺、控訴。

五、拓展探究

1、文章為何提出“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這一問題?如果沒有伯樂,即使有千里馬,也不可避免終身被埋沒、被摧殘的命運,其價值就無從體現。這樣闡述,突出了伯樂的重要性,即突出了發現人才、賞識人才、任用人才的重要性。

2、貫穿全文的中心句是什麼?“其真不知馬也!”

3、古代的人才是要等待“伯樂”的出現,被人發掘了才真正成為人才,那麼,我們當今社會又應該具有怎樣的人才觀呢?是不是仍像古代那樣等待別人去發現,抑或是怎樣呢?(學生自主發言,言之有理即可)

六、總結全文本文運用託物寓意的。寫作手法,借千里馬難遇伯樂,最終被埋沒,揭露封建統治者埋沒人才的現象,也表達作者懷才不遇的憤懣。

七、佈置作業

1、背誦全文;

2、完成課堂練習:

1)、選擇注音和解釋都有錯的一項是( )

A、一食或盡粟一石 (石:dàn 十鬥為一石)

B、不以千里稱 (稱: chēn稱號)

C、祗辱於奴隸人之手(祗:zhǐ同“只”)

D、一食或盡粟一石 (或:huò,有時)

2)、解釋加點的詞。

①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等:

②策之不以其道 道:

③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

3)、寫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並解釋。

①才美不外見:

②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③食之不能盡其材

④其真無馬耶

4)、本文選自《 》,作者是 朝的 家和 家 (人名),字 。河南河陽(今孟縣)人,祖籍昌黎,世稱 他和 、、、、

、、一起稱為“唐宋八大家”。

5)、“説”是一種文體,可以 也可以 但都是為了説明 。比如 、等作品。

6)、選擇下列句子中解釋有錯誤的一項是( )

A、①駢死於槽櫪之間(並列而死。) ②不以千里稱也(著稱。)

B、③一食或盡粟一石(吃一頓) ④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這<>)

C、⑤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並且) ⑥策之不以其道(鞭打)(道理)

D、⑦執策而臨之(面對) ⑧鳴之而不能通其意(通曉)

7)、對下列句子的意思,解釋不當的一句是 ( )

A.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餵馬的人不懂得要根據它日行千里的本領來餵養它

B.才美不外見

它的才能和美好品質不被外人看見

C.安求其能千里也?

又怎麼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D.食不飽,力不足

吃得不飽,力氣不充足

8)、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項。 ( )

A.祇辱於奴隸人之手 B.駢死於槽櫪之間

C.馬之千里者 D.雖有千里之能

9)、“以”字的意思和用法與“不以千里稱也”一句相同的一項是( )

A、策之不以其道 B、以叢草為林

C、以至鳥獸木石 D、不以善小而不為

10)、本文中有五個“也”字,請對其所表達的語氣分別作出解説。①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 ③安求其能千里也 ④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⑤不以千里稱也

11)、“千里馬”是一種比喻,文中把“人才”比作“千里馬”。 讀完本文,再聯繫社會實際思考:現在最需要什麼樣的人才,真正人才的標準是什麼?

《馬説》課堂練習答案:

1.B中④不以千里稱(稱: chēng 稱號)2.①等:等同,一樣② 道:方法③安:怎麼 3. ①“見”通“現” 表現,出現。②“食”通“飼” 餵養。 ③“材”通“才” 才能,才華。

④“邪”通“耶” 嗎。4.《昌黎先生集》唐 文學家 哲學家 韓愈 退之 韓昌黎 柳宗元、王安石、蘇軾、蘇洵、蘇轍、曾鞏。5.記敍 議論 講明一個道理。《愛蓮説》、《師説》6.C,⑤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尚且)。⑥策之不以其道(鞭打)(正確的方法)。7.B 8.C中的之是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其餘都是“的”之意。9.A 10. ⒋①表示肯定語氣,肯定"食馬者"的無知;②表示句中停頓,提醒讀者注意"食馬者"的無知給千里馬帶來的嚴重危害;③表示反詰語氣,凝聚着作者憤慨之情;④表示感歎語氣,其間既有痛切之感,更有對"食馬者"的辛辣嘲諷;⑤表陳述語氣,但流露出無限痛惜之情。11.提示:德才兼備的人。

語文馬説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知識,培養文言語感;

2、體會作者情感,理解作品寓意。

【教學重點】

積累文言知識,培養文言語感。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情感,理解作品寓意。

【教學設想】

1、本課教學結構按“感知與積累──探究與發現──應用與提升”三個環節設計。這三個環節是逐層推進的關係。第一環節主要是教學出文言文的語體特點(基本的文言知識主要在本環節落實),第二環節主要是通過語言品味和討論,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情感,理解作品寓意(寓意探討要有現代意識);第三環節主要是通過與作者進行虛擬對話,引導學生深入地、有創意地理解文本。要講出韓愈作品的味道。

2、設計要樸實中見新意,課件使用要精當。

3、板書要少而精,字跡要工整。

4、要想辦法把學生的情緒調動起來。

5、教學思路要清晰。本課分三大板塊,第一板塊15分鐘,第二板塊10分鐘,第三板塊10分鐘,留5分鐘機動,主要是使效果特好的環節酣暢淋漓一些。

6、由於是比賽課,因此每個環節要有亮點,結課前應有高潮。

【教學過程】

(導語執教者自行設計)

一、感知與積累

1、解題(教師解釋《馬説》之“説”)。

2、學生一讀課文,瞭解課文寫了哪幾種馬,主要是寫了哪種馬。

3、學生二讀課文,圈出課文中“千里馬”字樣。

4、請學生念出有 “千里馬(千里)”字樣的句子(課文第一段與第二段每一句都有“千里馬(千里)” ),並用自己的話講出這些句子的意思、。(這一環節要引導學生充分利用課文註解,通過查閲工具書、互相研討,力求自己解決重點實詞、重點虛詞、重點句子和難句,必要時教師補充訂正。這是文言文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是以後教學的基礎。)(亮點之一)

5、指導朗讀重點段落。

二、探究與發現

1、通過反覆誦讀文本和品味語言,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情感,理解作品寓意。

2、討論:從現代人的觀念看,千里馬應該有什麼表現(或千里馬應該對自己的遭遇負什麼責任──這一點口頭提示執教者)(亮點之二)

三、應用與提升

《馬説》既是埋沒人才的社會現實的反映,又是韓愈個人懷才不遇憤懣情緒的流露(他認為自己應得到更好的待遇)。請你給韓愈寫幾句安慰的話。寫完後展示點評。(預計是全課高潮)

《馬説》教案 篇六

【學習目標】

1、作者及其説的文體特點。

2、讀懂文章,領會本文詞、句的含義。

3、誦讀課文,理解文章的寓意。

【學習重點】

1、文中重點詞句的掌握。

2、力爭當堂成誦,加深對文章的寓意的理解。

【學習時數】

(應用一個半課時完成)

【導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成語接力遊戲:

雖然這是我第一次給同學們上課,可我覺得我們之間是不陌生的,因為我們在同一個校園裏已經生活了快兩年了。在座的許多同學跟我有過交往,給我留下過很好的印象。所以希望大家放輕鬆些,我們先來做個成語遊戲:

規則:以小組為單位,逐個寫馬字成語,每人只限兩個,每組一次只能有1人在台上寫。多者為勝。

2、説説

馬説即説馬,是談談馬的意思 。説是古代的一種議論 性文體。用以陳述作者對社會上某種問題的觀點;寫法上十分靈活 ,跟現代的 雜文相似。

3、作者簡介。

二、聽錄音、試讀

(每個學生都要記到筆記或書上)

1、請劃出重要字詞音形。(正音、正字)

2、請找出疑難句子。 (會讀注意停頓、語氣)

聽完錄音即全班齊讀,找出誤音和節奏的錯誤。

A、食字的讀音 粟石的讀音

B、通假字──祗同只 食同飼 見同現 邪同耶 材同才

C、節奏:駢死於/槽櫪之間 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三、學習探究 串通文章

1、讀第一段完成

⑴ 找出文中的重要實詞和虛詞,同位探究解決。(先個人讀同桌討論,最後解決不了的集體解決)

請同學翻譯演板──重要詞句:

辱──辱沒 駢──一同、一起 奴隸:指僕役

不以千里稱也

⑵ 內容點撥

提問1:第一段文字提出了什麼觀點?

世上先有伯樂,然後才有千里馬。

伯樂與千里馬的關係──決定作用。

提問2:沒有伯樂,千里馬的命運將如何呢?

祇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

齊讀第一段。鼓勵一些同學試背

2、學習第二段

⑴ 重要詞句

能:①能夠 ②能力 ③能夠

才美:才能,美好的素質。

等:等同,一樣 安:怎麼

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⑵ 提問1:文中哪些句子可以體現千里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

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⑶ 提問2:千里馬不能日行千里的罪魁是誰?作者對他們的感情是怎樣的? 飼馬者(無知)──憤恨不滿

⑷ 女生齊讀第二段。男生齊讀

3、自學第三段(主要由學生完成)

(1)找出重要字詞。

策:①用鞭子打 ②鞭子 ③方法,正確的方法。

執──拿着 臨──面對 知──識別,瞭解

以──按照 鳴之──助詞,無意義。

(2) 哪些句子揭示食馬者的淺薄愚妄?

策之不以其道。天下無馬

(3) 本段中點明中心的句子是?

其真不知馬也

四、再讀課文體會本文的中心。

1、提問:本文通篇不離千里馬,難道只是説馬嗎?

借千里馬難遇伯樂,最終被埋沒,對埋沒人才的現狀作了揭露。

2、提問:本文中伯樂千里馬各比喻了什麼樣的人?

伯樂即善於識別人才的人。千里馬即人才。

3、提問:本文通過描寫千里馬的遭遇,表達韓愈怎樣的思想?

表達作者懷才不遇,有志難酬的憤恨的心情。

由文中每段尾的也的語氣就可以看出

無限痛惜──憤怒譴責──辛辣嘲諷

4、提問:你是知道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心態嗎?

仕途坎坷,多次被貶,懷才不遇,生不逢時。

有詩為證: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五、背誦全文(3~5分鐘)

課堂延伸能力培養

1、假設你是文中的千里馬,請你對飼馬者説幾名話?(假如你是文中的飼馬者看了這篇文章後你想説點什麼?)

2、課外思考:從本文看來,人才的埋沒是必然的,當今社會也不例外,那作為有知識、有才幹的你,將如何免遭被埋沒的命運呢?

【板書設計】

馬説 韓愈

論點: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

命運:祇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

遭遇: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主旨:其真不知馬也。

全文感情:(感慨悲歌)無限痛惜──憤怒譴責──辛辣嘲諷

《馬説》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詞彙,虛詞也的用法,另有其、之、而、以,增強文言閲讀能力。(重點)

2.在把握文章中心的基礎上,瞭解託物寓意的寫法。(重點、難點)

3.通過學習,認識封建社會人才被埋沒的根本原因,理解作者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

4.誦讀訓練,增強學生的文言語感,逐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達到當堂背誦的效果。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伯樂相馬:相傳伯樂是春秋時代人,姓孫名陽。據説,有一匹千里馬拉着沉重的鹽車翻越太行山。在羊腸小道上,馬蹄用力掙扎,膝蓋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膚也受了傷;渾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艱難吃力地爬行還是拉不上去,伯樂遇見了,就下了自己的車,挽住千里馬而對它淌眼淚,並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蓋在千里馬身上。千里馬於是低下頭吐氣,抬起頭來長鳴,嘶叫聲直達雲霄。這是它感激伯樂瞭解並且體貼它啊。

二、簡介作者:

韓愈 (768~824)字退之,南陽 (現在河南南陽縣)人,唐代著名文學家,散文尤為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 的美譽,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昌黎先生集》。他出身於封建官僚家庭,韓氏先人原是昌黎 (今屬河北)的大族,因而他常常自稱昌黎韓愈,世稱韓昌黎。他多次被貶官降職,很受壓抑。他的散文創作實踐也體現了這種精神。他是我國文學史上傑出的散文家之一。

韓愈所處的中唐時期,藩鎮割據,宦官專權,朋黨之爭激烈,許多中下層的地主階級知識分子都懷才不遇。韓愈本人遭遇也是這樣,貞元19年(803年)上書言京畿百姓窮困,請求緩徵徭役,租税,被貶為陽山令;元和14年(公元819年),韓愈上著名的《諫迎佛骨表》力諫,幾招殺身之禍,後經友人鼎力營救,被貶為潮州刺史。《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中竟然想到了死,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心情抑鬱,悲傷到了極點。這種抑鬱的心情一般都註定他們不會長壽。年未四十,而視茫茫,而發蒼蒼,而齒牙動搖。

因此他對埋沒人才不但不滿,而且加以揭露和抨擊。本文便是他這類作品中的名篇之一。 《馬説》是通篇借物比喻的雜文,屬論説文體。本文是作者《雜説四首》中的第四首,馬説這個標題,是後來人加的。説就是談談的意思,比論隨便些。這篇文章以馬為喻,談的是人才問題,從字面上可以解作説説千里馬或説説千里馬的問題。

三、初讀課文,積累文言詞彙:

1.通假字-----祗同只 食同飼 見同現 邪同耶 材同才

2.而 : A轉接 可以譯為卻,可是 B順接 可以不譯

之: A結構助詞的 B 代詞,代人或物 C 無意義,句中停頓 D 幫助構成倒裝,無意義

其: A代詞,代人或物 B 代詞 他的 它的 C 指示代詞 那種 D 反問語氣詞 難道 E 推測語氣詞 恐怕 以: A介詞 因為 B介詞 按照

也: A 肯定語氣 B反問語氣 C 推測語氣 D句中停頓

世:世上、世間。 然後,這以後。這、這種。 也:語氣助詞,在這裏表示語氣的舒緩停頓,可譯為啊。

雖:即使。 能:能力,本領。 才美:才能美質,指馬的能力和長處。 外見:表現在外面。

常馬:普通的馬。安:怎麼,哪裏。 也:語氣助詞,用於句末,和安配合使用,表示反問語氣,可譯為呢。

四、整體感知,理清文章脈絡:

1.課文脈絡:

第一節:伯樂知馬 (伯樂對千里馬命運起着決定作用)

第二節:不知馬,害了馬(揭示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

第三節:太不知馬(辛辣嘲諷食馬者的愚妄無知)

2.用原文回答問題:?

①文章一開頭,作者是如何闡述伯樂和千里馬 之間的關係的?

明確: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②沒有遇見伯樂,千里馬的命運會如何?

明確:只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③千里馬的才能為何被埋沒?其根本原因是什麼?

明確: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④作者是如何描述千里馬因肚飢而無法發揮才能的痛苦的?

明確:且欲與常成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⑤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馬者的不知馬的?

明確: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⑥文中的哪句話點明瞭中心?

明確:其真不知馬也。

五、探究課文:

1.三段文字都用一個也字收住,它們分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明確:無限痛惜;憤怒譴責;深刻嘲諷。

2.作者所説的食馬者、伯樂、千里馬僅僅是指傳説中的人和物嗎?

明確:食馬者比喻不能識別人才的統治者。伯樂比喻善於識別人才的統治者。千里馬比喻人才。

3.《馬説》的論點是怎樣的?作者的寫作意圖是什麼?

明確:首句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就是本文的論點。提出論點後即舉社會上伯樂不常有以致千里馬常遭埋沒的客觀現實,以證明伯樂對千里馬命運的決定作用。接着第2段揭示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是食馬者的無知,從反面論證了論點。第3段又揭示了千里馬被埋沒的第二個原因──使用不當。從另一個側面論證了論點。

本文寫作意圖並不在於論證論點,而是在論證過程中突出了食馬者的不知馬,作者的真意在於譴責食馬者的無知,對在位者不能識別人才,摧殘埋沒人才表示了極大地憤慨。

韓愈就是一匹千里馬,他有日行千里之能,但在封建社會,他懷才不遇,屢遭貶斥。他對在位者的不能識別人才,摧殘,埋沒人才有強烈的憤慨與不滿,可又不能直接表示出來,所以,他就託物寓意,借寫千里馬的遭遇,來寫封建社會人才的遭遇。

六、拓展:

1.當今社會還需要伯樂嗎?作者認為伯樂決定了千里馬的命運,你同意他的觀點嗎?説説理由

2.千里馬和伯樂究竟誰更重要

3.如果你懷才不遇你學哪位古人?

A.韓愈懷才不遇寫文學 B.蘇秦懸樑刺股發憤

C.董邵南另尋高就發展 D..陶淵明歸隱田園樂悠悠

七、小結:

本文以物作為比喻,通篇説馬,通篇喻人。先從千里馬與伯樂的關係落筆,鮮明地提出了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接着以名馬的不幸遭遇説明有千里馬沒有伯樂還是等於沒有千里馬。再以餵馬的不得法進一步論證了論點,沒有伯樂就沒有千里馬。最後用排比句有力地概述了不知馬者的表現,歸結到實質是不識馬這個要害上來。不識馬才會妄説無馬,識馬就有馬。文章反覆論述,層層深入,短小精悍,波瀾曲折,耐人尋味。

板書設計:

馬 説

伯樂知馬伯樂少,千里馬被埋沒。(同情痛惜)

食馬者不知馬,害千里馬。 (憤怒譴責)

食馬者妄説無馬,實不不知馬。 (辛辣嘲諷)

《馬説》教案 篇八

教材分析:

《馬説》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第23課的自讀課文。本文是一篇精彩的論説文,運用託物寓意的寫法,形象的寫出了千里馬的悲慘遭遇,揭示了伯樂不識馬的根本原因。與其説是寫千里馬的遭遇,不如説是寫人才的遭遇,表達作者了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對封建統治者進行了無情的控訴。

根據國中語文課程標準和國中文言文教學大綱的要求,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達到能疏通文言字詞理解課文大意的目的。我設置了以下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教學目標:

1,藉助工具書自主翻譯,感知課文大意。

2,反覆誦讀、培養語感,能熟讀成誦。

3,會記筆記積累詞彙,瞭解文體把握託物寓意寫法。

4,感受千里馬的遭遇,深刻理解課文含義。

教學重點:

積累文言詞彙,熟練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掌握託物寓意寫法,理解伯樂千里馬所象徵的含義。

學情分析:

農村中學的八年級學生雖然接觸了文言文,但基礎薄弱,還沒有學會積累文言字詞的習慣,很難順利的翻譯一篇文言文。所以,繼續加強文言字詞的基礎教學仍是國中文言文教學的重點,因為文言字詞是讀懂讀通文言文的基礎之基礎。鑑於此,我採用了以下的教法和學法。

教學方法:

為了達成目標,確定本課的教學方法。

1,文本賞讀法:學生誦讀,教師範讀,通過文本解讀文意。

2,問題探究法:教師引導,學生體悟,通過文意理解內涵。

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法。

教學課時:

兩課時,第一節是自主學習課,學生提前預習為主;第二節是合作探究課,師生互動共同探究完成。

教學過程:

導入以設置懸念激發興趣切入,問一個適合學生切身利益的問題,吊起學生的胃口,驅動學生髮自內心的學習。都説21世紀,是競爭人才的世紀。那麼請問什麼是人才?如何成為人才?這些都是我們同學需要思考的問題,為自己早日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做準備。為解開這個千古之謎,就讓我們懷着虔誠的心,打開課本向韓愈索解吧!

接下來,我將發揮班班通的優勢,運用多媒體展示演示文稿出示預習提示,快速高效的告訴學生文明接下來要幹什麼怎麼幹?這節省了時間,更是把寶貴的時間還給了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

任務1:尋找《伯樂相馬》、《毛遂自薦》等或者與人才悲慘遭遇有關的故事。一方面運用故事熱身,貼近文本,為深度理解文本內涵做鋪墊;一方面是讓學生積累人文知識,活躍思維,充實大腦,激發興趣。

任務2:展示預習提示,指導學生如何預習,怎樣去疏通文意,把握文言文知識點,達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效果。

★瞭解作者作品、背景及説這種文體。

★你認為文中有哪些字的讀音需要掌握?

★朗讀中哪些句子的節奏需要注意?並説處例句。(演示文稿)

★你認為文中哪些詞的意思需要掌握?

★你積累了哪些一詞多義的詞?並説出例句。(出演示文稿)

★你又積累了哪些通假字?並説處例句。(演示文稿)

★你認為文中哪些句子的翻譯需要注意?

如果時間允許,我還將這些知識點作為搶答題,讓同學們快速搶答,或者分組比賽,看哪一組的答案回答得又快又好,一切都用電子文稿演示。這就是利用班班通網絡技術為語文學科重點內容的服務,高效的達成目標,讓學生在緊張的學習中,感受到方法的重要,學會方法,培養了動手能力,提高了語文素養。為下一節課的深刻理解文本內涵立下了汗馬功勞。

這是第一節課的自主學習課,第二節課是合作探究課,將採用朗讀法和問題探究法,達成對課文的深刻理解。朗讀法是培養學生的語感,為熟讀成誦和深刻理解課文搭橋鋪路。問題探究法還是用班班通的展示準備好的演示文稿,學生快速瀏覽問題,然後儘可能多的留有時間充分思考問題。問題設置層層推進,步步緊逼,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體現邏輯演繹的精神,以高度的榜樣示範,以有別於學生所熟悉的教輔資料,來組織教學,像磁鐵一樣吸引學生。讓學生陷入思維的泥沼欲罷不能。問題如下:

1,既然是議論文,那麼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麼?(點撥此問的目的也就是問伯樂與千里馬的關係?)

2,當時的千里馬有什麼遭遇,或者説當時的社會現象是什麼?

3,食馬者不知馬的具體表現?

4,由於食馬者不知馬,直接導致了馬的什麼後果?這其中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5,哪些句子表明了作者的感情傾向?

6,作者的結論也即本文的主旨是哪一句?

7,作者僅僅是寫千里馬嗎?他們分別象徵什麼?這是一種什麼寫法?

合作探究中,我將慢慢引導,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東西來點撥來啟發,慢慢展示課件,用圖片,用聲音,用光電來複圓情景。既觸及學生自身的關於人才觀問題的理解,又活躍了課堂。最主要的是達成了對課文託物寓意的理解,明白千里馬暗喻人才,伯樂象徵識別人才的人,深刻理解了作者那對封建統治階級的憎恨和控訴。

精選韓愈《馬説》教學設計 篇九

一、教育目標:

(一)知識儲備點

1、瞭解“説”這種文體的特點,分辨其中的議論和記敍。

2、積累相關的文言詞語,瞭解某些文言句式的特點。

(二)能力培養點

1、理解“千里馬”、“伯樂”、“奴隸人”的深層含義。

2、瞭解託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議論方法。

(三)情感體驗點

瞭解作者對古代封建統治者壓抑摧殘人才的憤慨之情。

(四)學習目標

1、熟讀、背誦課文,掌握重點詞語。

2、瞭解託物寓意的寫法,體會作者情感。

二、教學設想

1、重點、難點、疑點

重點:瞭解“説”這種文體的特點,分辨其中的議論和記敍。

難點:託物寓意、以事喻理是本文議論的一大特色。

疑點:如何結合課文內容理解“千里馬”、“伯樂”、“奴隸人”的深層含義。

2、課型及基本教學思路

教讀課。

“説”,是古代的一種議論體裁,大多是以華麗的言辭陳訴作者對某個問題的見解,跟現在的雜文大致相近。這篇説,帶有寓言的色彩。文章的首句“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是全文立意之所在。這個意思是從古代關於伯樂和千里馬的故事中生髮出來的,卻又表現了作者的獨特見地。文章以千里馬比喻有才能的人,以伯樂比喻聖明的君王,借千里馬的被埋沒揭露封建統治者埋沒人才的現象,也表達作者懷才不遇的憤慨。

三、課時安排

一課時

四、教學步驟

(一)情景導入

觀看“萬馬奔騰”的音像視頻資料。

師:馬是一種吉祥、神聖的動物是人類的朋友,而且是十二生肖之一,哪些同學屬馬?請站起來。請每一個人説一個有關馬的成語再坐下。

生:一馬當先(師:好!果真如此,説完請直接坐下)、馬不停蹄、快馬加鞭、金戈鐵馬(師:好,戰場建功、巾幗英雄)、放馬南山(仗打完了,放馬南山,我們都渴望的和平生活)馬首是瞻、馬革裹屍、五馬分屍、萬馬奔騰、千軍萬馬、龍馬精神、青梅竹馬(師:好,郎騎竹馬來,繞牀弄青梅,富有表現力)、馬馬虎虎、走馬觀花、人仰馬翻、馬失前蹄、人強馬壯、害羣之馬、單槍匹馬、犬馬之勞、一馬平川、心猿意馬、招兵買馬、懸崖勒馬、塞翁失馬、指鹿為馬。

師總結:同學們積極踴躍、爭先恐後,這很好,就應該一馬當先,有龍馬精神。

(二)課前熱身: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駢( pian)死於槽櫪(cao  li)之間    才美不外見(xian)      食(si)之不能盡其材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①故雖有名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  (即使)(一起)

②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吃)

③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飼養)(吃)

④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況且)

⑤策之不以其道  (用鞭子抽)

⑥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鞭子)

(3)重點句子翻譯

①馬之千里者

日行千里的馬,之,定語前置的標誌

②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想與普通的馬一樣尚且辦不到,怎麼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③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難道真的沒有千里馬嗎?大概是不識千里馬吧!

(三)課文朗讀

《馬説》寫於韓愈初登仕途之時,他曾三次上書宰相,請求提拔重用,均未成功,鬱郁不得志。正所謂“不平則鳴”!

課文要讀出這種情感,請齊讀。齊讀後老師指導朗讀,注意重音、停頓、情感。舉例:

①故/雖有名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找學生朗讀第一段,老師範讀,讀出痛惜之情,然後學生齊讀。

②請同學讀第二段,注意:

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教師範讀,讀出憤慨之情,然後學生齊讀。

③請同學讀第三段,注意:

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教師範讀,然後學生齊讀全文。

(四)內容探究

同學們感情充沛、一氣呵成,讀的很好,古人云:“書讀百遍,其意自見”,那你想,作者借“千里馬”不遇“伯樂”的遭遇,寄託了自己怎樣的思想感情?

“千里馬”、“伯樂”又分別象徵什麼人呢?

請討論三分鐘回答。

明確:見板書

馬    説

韓愈

千里馬        人才

伯樂          善於發現人才的人

食馬者        愚昧無知埋沒人才的統治者

思想感情      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憤慨。

寫法          託物寓意

韓愈,乃唐宋八大家之首,文章被譽為“文起八代之衰”,但即使是這樣的曠世之才,仍被埋沒,實在令人痛心疾首,請讓我們飽含感情再齊讀課文。

《馬説》教案 篇十

【學習目標】

1、正確理解文中重要詞句的意思。

2、瞭解“説”這種文體的特點,分辨其中的議論和記敍。

3、體會作者寄託在文中的思想感情,瞭解封建社會中人才被埋沒的可悲遭遇。

【教學建議】

1、教學指津:作為一篇文言文,教學時宜通過自主與交流相結合的方式疏通全文,落實重要詞句的意思,讓學生真正讀懂課文。作為一篇優美的古代散文,本文運用託物寓意的手法,借伯樂和千里馬的傳説,生動形象地表現了有才之士受到的不公正的待遇和不幸處境,寄託了作者憤憤不平和窮愁潦倒之感,觀點鮮明,諷喻深刻。學習本文,重在引導學生理解寓意,發掘文章的現實意義;激發學生關注現實,增強人文素養,培養思維的深刻性。

2、問題導航:

⑴ 文中的“伯樂”“千里馬”“食馬者”各有怎樣的寓意?

明確:“千里馬”寓人才,“伯樂”寓能發現賞識任用人才的人,“食馬者”寓愚妄淺薄的統治者。

⑵ 作者借“千里馬”的遭遇,寄託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在封建社會,許多有識之士懷才不遇,屢遭貶斥。作者對在位者的不能識別人才,摧殘、埋沒人才有強烈的憤慨與不滿,可又不能直接表示出來,所以,就託物寓意,借寫千里馬的不幸,來表現封建社會人才的遭遇。

⑶ 説説古今中外“千里馬”巧遇“伯樂”盡顯才能、成就作為的故事。

提示:可以收集資料,課件展示典型例子,如有些科學家、藝術家、體育明星等;還可以從學過的課文中、聽過的故事中收集素材,如諸葛亮、陳伊玲的故事。旨在進一步明確伯樂的重要。

⑷ 這是一篇“説”,讀完後你認為它屬於哪一種文體?

明確:議論文。

【資料鏈接】

1、背景資料:

⑴ 韓愈,字退之,河陽人,唐代著名文學家、哲學家和詩人。散文尤為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譽。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祖籍河北昌黎,故世稱韓昌黎。著有《昌黎先生集》。其文論證嚴密,氣勢磅礴;其詩力求新奇,摒棄陳言。今存散文380餘篇,詩400餘首。

韓愈其人有傑出的才華,可他的政途卻多坎坷:貞元11~16年(公元795~公元800年)求仕,不得志,有“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的感歎;貞元19年(公元803年)上書,言京畿百姓窮困,請求緩徵徭役、租税,被貶為陽山令;元和14年(公元819年),韓愈上著名的《諫迎佛骨表》力諫,幾招殺身之禍,後經友人鼎力營救,被貶為潮州刺史;卒於824年,57歲病逝。這篇《馬説》大約作於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795 ~800)間。其時,他曾三次上書宰相求提拔,未被採納。他在京城應試覓官,奔走相告,一共呆了10年之久,最後無限怨鬱,離開長安。坎坷遭遇正是他寫這篇《馬説》的思想基礎。

⑵ 古文中的“説”歸屬説理散文,是議論文之一體,有時稱雜説。接近今之雜文、札記、隨筆之類,或抒一時感觸,或述一得之見,或託物寓意、體物言志。

2、多元解讀:

⑴ 借寫千里馬的不幸遭遇,來反映封建社會人才被埋沒的現象,揭露封建社會的腐朽和黑暗。

⑵ 曲陳心跡,表達了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

3、搜索百家:

《新唐書列傳》《師説》《晚春》

【拓展訓練】

一、積累應用

1、給加粗字注音:

駢( )死於槽( )櫪( )之間,不以千里稱( )也。

一食( )或盡粟( )一石( )。食( )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 )

2、本文作者是________代文學家______________。體裁是_________。

3、先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閲讀理解

㈠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4、結合語境,解釋加粗詞語。

⑴ 故雖有名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⑵ 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 ,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5、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6、下列對文章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這是一篇議論性的文章,作者在文中呼籲人們要重視人才,人才也要敢於毛遂自薦。

B、凡屬千里馬,都不願意淺薄地表現自己,因此人們也就很難認識到它們的才華。

C、有伯樂才有千里馬。然而世上是沒有真正能識馬的伯樂,因此千里馬被埋沒也就是無法避免的事情了。

D、“食馬者”的“不知馬”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後果,那就是人才被埋沒,被扼殺。

7、結合課文換位思考:假如你是“千里馬”,你怎樣避免“懷才不遇”的厄運?

㈡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此文被譽為《馬説》的姊妹篇),完成練習。

龍説(雜説一)

韓愈

龍噓氣成雲,雲固弗靈於龍也。然龍乘是氣,茫洋窮乎玄間;薄日月,伏光景,感震電,神變化,水下土,汩陵谷。雲亦靈怪矣哉!雲,龍之所能使為靈也;若龍之靈,則非雲之所能使為靈也。然龍弗得雲,無以神其靈矣!失其所憑依,信不可歟?異哉!其所憑依,乃其所自為也。《易》曰:“雲從龍。”既曰:“龍,雲從之矣。”

8、結合語境,解釋加粗詞語的意思。

雲固弗靈於龍也 茫洋窮乎玄間

然龍弗得雲 其所憑依

9、用現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⑴ 雲亦靈怪矣哉!

⑵ 若龍之靈,則非雲之所能使為靈也。

10、本文與《馬説》為同期作品,以______喻聖君,以_________喻賢臣,闡明瞭_______________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