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小石潭記》教案及複習指導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74W

《小石潭記》教案及複習指導

《小石潭記》是唐朝詩人柳宗元的作品。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記敍了作者遊玩的整個過程,以優美的語言描寫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發了作者被貶後無法排遣的憂傷悽苦的感情。全文對小石潭的整體感覺是:憂深冷寂,孤悽悲涼。以下是小石潭記的教學設計以及複習指導,希望能幫到大家!

《小石潭記》教案範文

目標與要求

1.通曉文章大意並背誦全文。

2.瞭解一些文言實詞與虛詞的用法。

3.理解作者借遊記寄託的思想感情。

教與導設計

①學法指導

這篇課文內容並不多,但其中不少字和詞不大好認,也不大好懂,因此,先要過文字關,理解各個字同、各個句子了含義,做到能夠通澤全文。然後把重點放在對作者的抑鬱憂傷之情的理解上,思考一下,是什麼引起作者的憂傷之情,在文中哪些語句中得到體現。同時,還要學習本文的寫法,本文先寫所見景物,然後以特寫鏡頭描繪游魚和潭水,這種特寫鏡頭與總寫景相結合的方法是值得借鑑的。

一、導入新課

唐代有一位著名作家,他曾經被貶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馬。在此期間,寫下了一組著名的山水遊記,合稱《永州八記》柳宗元.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永州八記》之一的《小石潭記》。

二、整體感知

1.作者是怎樣發現小石潭的?請用譯文回答。

明確:隔着茂密的竹林,聽到了水聲,好像身上佩帶的玉佩、玉環相碰發出的清脆聲音,我的心情也歡樂起來。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樣的?

明確:一整塊石頭做為潭底,靠近岸邊,有一圈從潭底周圍突出水面的石頭,成為坻、嶼、、巖各種不同的形狀。

3.游魚和潭水有什麼特點?

明確: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沒有什麼依靠似的。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散在石上,靜止不動;忽然向遠處遊走了,往來很快。

4.作者是怎樣描寫潭上景物的?

明確:潭的四面被竹子和樹木圍繞着,寂靜寥落,沒有人家,使得心神淒涼,寒氣透骨,感到悲哀深沉。

5.課文是按遊覽的順序來寫,條理十分清楚,請説説本文寫作思路。

明確:發現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氣氛

(二)引導討論下列問題:

(1)第一自然段描寫了哪些景物?作者寫發現小石潭的經過,用了哪些準確的動詞?

明確:寫了空竹、水聲、小潭和潭邊的青樹、藤蔓。用“隔”“聞”“伐”‘取”‘見”等動詞,寫出了發現小石潭的經過,同時也點出小石潭位於人跡罕至的荒僻幽靜之處。為下文寫環境的“寂寥無人”“其境過清”埋下伏筆。

(2)本段寫景用了什麼寫法?

明確:用的是先聞其聲,後見其形,“移步換景”的寫法。作者不是停留在一點上看,而是向前走去,引導我們看到不同的景物,很像一部山水風景影片。

發現小潭 篁竹—一水聲——小潭——青樹——翠蔓

隔——聞——伐——取——見(動詞準確) (移步換景的寫法)

(三)討論下列問題:

(1)第二自然段寫了哪些景物,用的是什麼寫法?

明確:描寫了潭水、游魚,用的是特寫鏡頭。

(2)潭水有什麼特點?作者是怎樣描寫的?

明確:清澄。作者從游魚、陽光、影子等角度描寫潭水。通過具體景物,用靜止和活動的畫面來寫,不作一點抽象的説明,整段話沒有一個字寫到水,只是描繪出一幅畫面,但又無處不在寫水。你看魚兒在水裏遊,就像在空中浮游沒有憑依一樣。這就寫出了水的清,清到彷彿透明的程度。太陽光照下來,魚兒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頭上了,這就更顯出了水的清澄。這裏雖然沒有正面寫水,可是通過對魚兒、日光和影子這些具體東西的描繪,真正地寫出了水清。就像畫家在畫風的時候,用樹枝飄向一邊表示風一樣,是一種形象化的表現手法。這種寫景的方法叫側面描寫。

(3)我們再看看,作者是怎樣寫魚的?這段描寫滲透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明確:作者採用動、靜相結合的方法,先描出生動的畫面,再加上擬人化的手法。先寫魚兒呆呆地一動不動,“亻台然”就是呆呆的樣子。潭底石頭上印着清晰的魚影兒,這是靜止的畫面;忽然,一些魚飛快地竄往遠處,一會兒游到這兒,一會兒游到那兒,非常活躍,這是活動的畫面。這些魚兒,又好像跟遊人同樣的快樂,這是作者把自己快樂的心情加到魚兒身上,好像魚兒也像人那樣會感到快樂似的。

潭中景物:潭水、游魚、陽光、影子

側面描寫水的清澄:游魚 亻台然不動 亻叔爾遠逝 (動靜結合)

(四)討論以下問題:

1.第三自然段描寫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勢的什麼特點來描寫?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明確:抓住岸身的曲折、蜿蜒,岸勢的參差不齊來寫的,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小溪,就溪身説,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樣曲折,這是靜止的;就溪水説,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樣曲折,這是流動的。這裏用了兩個比喻,一靜一動來描寫小溪,準確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徵。

2.如何理解小溪的“明滅可見”?

明確:因為小溪是那樣曲折,所以望過去一段看得見,一段看不見。看得見的一段水面反映着天光雲影,所以明亮;看不見的一段光亮就滅了。一明一滅,非常精確地寫出了作者所看到的特徵。

小潭源流溪身鬥折蛇形——明滅可見

岸勢 犬牙差互——參差不齊

(四)討論以下問題:

1.第四自然段寫作者在潭上所見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寫了小石潭中怎樣的氣氛?反映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明確: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氣氛。作者極力描寫小石潭的幽靜,甚至浸透到人的心靈裏去,把景物跟心情結合起來,寫出一種境界。在這種境界裏,透露出作者貶居生活孤悽悲涼的心境。這是作者被排擠、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們可以從中體會到封建社會中進步文人的痛苦心情。

2.文章前面寫“心樂之”,後面又寫“悄愴幽邃”,一樂一憂似難相容,該如何理解?

明確:樂是憂的另一種表現形式。柳宗元參與改革,失敗被貶,心中憤懣難平,因而悽苦是他感情的主調,而寄情山水正是為了擺脱這種抑鬱的心情;但這種歡樂畢竟是暫時的,一經悽清環境的觸發,憂傷悲涼的心情又會流露出來。

潭中氣氛:幽深冷寂(孤悽悲涼心境的反映)——(寓情於景)

三、總結全文

課文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山水遊記。作者描繪小石潭的石、水、游魚、樹木,着力渲染了淒寒幽邃的氣氛,借景抒發自己在寂寞處境中悲涼悽苦的情感。

遊記裏各種描繪景物的手法,巧妙的比喻,情景交融的寫法,精練的語言,都值得我們借鑑。至於篇末表現出來的悽苦心情,那是作者當時所處時代和身世遭遇所造

成的,那樣的時代已成為歷史的陳跡,跟我們今天的偉大時代完全不合了,對這點我們必須有明確的認識。

四、譯文:

從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樣子,隔着竹林,就能聽到水聲,好象掛在身上的玉珮、玉環相互碰撞的聲音,心裏很是高興。於是砍了竹子,開出一條小路,順勢往下走便可見一個小潭,潭水特別清澈。整個潭底是一塊石頭,靠近岸邊,石底有的部分翻卷出水面,形成坻、嶼、嵁、巖等各種不同的形狀。青葱的樹木,翠綠的藤蔓,遮蓋纏繞,搖動低垂,參差不齊,隨風飄動。

潭中游魚約有一百來條,都好象在空中游動,沒有什麼依靠似的。陽光直射潭底,把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動;忽然間又向遠處游去了。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象在與遊人一起娛樂。

順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樣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樣彎曲,或隱或現,都看得清楚。溪岸的形勢象犬牙般交錯參差,無法看到水的源頭。

我坐在潭邊,四周有竹子和樹林圍繞着,靜悄悄的沒有人跡,使人感到心境淒涼,寒氣徹骨,真是太寂靜幽深了。由於這地方過於冷清,不能長時間地停留,於是就把當時的情景記下來便離去了。

同我一起遊遠的人,有吳武陵、龔古,我的弟弟宗玄。作為隨從跟着我們來的,有兩個姓崔的年輕人,一個叫恕己,一個叫奉壹。

《小石潭記》複習指導

一、字句解釋

1.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

關鍵字:西:向西。行:走。篁竹:成林的竹子。樂:以……為樂。因為……而感到快樂(對……而感到快樂)。之:代詞,指(聽到)如鳴佩環的水聲。

句譯:從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聽到了水流聲,好像玉佩玉環相碰發出的聲音(那樣清脆悦耳),我心裏為此而感到很快樂。

2.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

關鍵字:伐:砍伐。取:取得,這裏指開闢。道:路。下:往下(走)。見:看見。尤:尤其,特別。清洌:清澈。

句譯:我們砍伐竹子,開闢出一條小路,往下走便看見一個小水潭,水特別清澈。

3.全石以為底,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

關鍵字:全石以為底:以全石為坻。全:整個。以:把,用。為:作為。卷石底以出:“以”,相當於“而”。出:露出。為:成為,形成。

句譯:小潭用整塊石頭作為底,靠近岸邊,石頭(有些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形成坻、嶼、嵁、巖等各種形狀。

4.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關鍵字:蒙:覆蓋。絡:纏繞。搖:搖動。綴:連結。

句譯:(岸上)青翠的樹木、藤蔓,覆蓋、纏繞、搖動、連結,參差披拂,隨風飄蕩。

5.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

關鍵字:可:大約。許:表示數目不確定,上下,左右,光景。若:好像。空:在空中。

句譯:潭裏的魚大約有一百條左右,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麼依靠也沒有。

6.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

關鍵字:徹:透過,穿過。布:原為“分佈”之意,這裏可解釋為映現。佁然:愣住的樣子。

句譯: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現在石上,呆呆地,一動不動。

7.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關鍵字:俶爾:忽然。遠:距離遠(同“近”相對)。逝:離去。翕忽:迅速。樂:逗樂。

句譯:魚忽然又遠遠地遊開了,來來往往,輕快迅速,好像在同遊人逗樂。

8.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關鍵字:西南:向西南。鬥:像北斗七星那樣。折: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樣彎曲。明:明亮。滅:暗,看不見,常與“明”連用。

句譯:我向水潭的西南望去,那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樣曲折,像蛇爬行那樣彎曲,一段看得見,一段看不見。

9.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關鍵字:其:它的。勢:形狀。犬牙:像狗牙一樣。差互:相互交錯。差:交錯。知:知道。

句譯:溪流兩岸的形狀像狗牙一樣互相交錯,也不知道它的源頭在哪裏。

10.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

關鍵字:環:環繞。合:合攏,合抱。寂:寂靜。廖:冷清,冷落。悽:使……悽楚。寒:使……寒透。悄愴:寂靜得使人感到憂傷。邃:深。

句譯:坐在潭邊,四面竹子樹木環繞合攏,寂靜冷落沒有旁人,那種氣氛使人感到心神淒涼,寒氣透骨。這地方真是寂靜幽深,使人感到憂傷。

11.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關鍵字:以:因為。其:它的。境:環境。過:過於。清:冷清。居:停留。之:代詞,指當時的情景。去:離開。

句譯:因為它的環境過於冷清,不能長時間停留,於是我就把當時的情景記下來便離開了。

12.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

關鍵字:隸:跟隨。從:跟從。小生:年輕人。生:對讀書人的尊稱。

句譯:作隨從跟着來的人,有姓崔的兩個年輕人……

二、內容理解

1. 作者柳宗元,唐朝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與韓愈並稱“韓柳”,同為唐代古文運動領袖。此文寫於其被貶謫到永州期間。當時柳宗元共寫了八篇山水遊記,合稱《永州八記》,本文為其中的第四篇。

2. 第一段寫發現小石潭的經過和小石潭的概貌。

發現小石潭的經過充滿了探奇的情趣,而水清、石奇、樹美的自然景觀則更寫出了小石潭景緻的美妙。作者發現美景的喜悦自然流露於其中。

第二段寫潭中游魚。

寫魚,動靜結合,“似與遊者相樂”,又用擬人手法寫出游魚的活潑和怡然自得,表現作者暫時陶醉於自然美景的快樂。游魚、日光、影子等側面寫出水清。

第三段寫小石潭曲折的溪流和岸勢。比喻形象。

第四段寫潭的氣氛和作者的感受。

小石潭環境冷清,勾起作者內心憂傷悽苦之情,以至匆匆離去。

第五段交代同遊者。

全文按作者遊蹤來寫(移步換景)。

而作者的思想感情又隨景而變,從“心樂之”(發現小石潭的快樂心情),到“似與遊者相樂”(觀活潑游魚,陶醉於美景的快樂),再到“悽神寒骨,悄愴幽邃”(苦悶悽苦的心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含蓄抒發作者被貶後(想要寄情山水卻)難以排遣的憂傷悽苦的思想感情。

中心歸納:本文記述了作者遊覽小石潭的經過,含蓄抒發了作者被貶後(想要寄情山水卻)難以排遣的憂傷悽苦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