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盲井電影影評(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88W

盲井電影影評(精品多篇)

盲井影評 篇一

前幾天看了《盲井》,我想當然地把英文名翻譯成《blind well》,看到海報以後才知道是《Blind Shaft》,因為英語中Shaft有陷阱的意思,所以用起來顯得更為貼切些。“陷阱”,很清楚起表達了這部電影的主題。

《盲井》是根據劉慶邦的小説《神木》改編的,説是根據小説改編,我找來書一看才發現電影跟原著已經有很大出入了,其中改變的不乏小説的結尾。

《神木》獲得過老舍文學獎,然而名氣卻不是特別大。

不得不説,《盲井》是一部很優秀的電影。出乎意料地整部電影沒有一點音樂。電影的基調是灰色的,開篇便是一個悠長的長鏡頭,把人的視線一直往井下拉,井口越發狹小。

《盲井》象是一部紀實電影,晃動的鏡頭顯得真實而平靜。沒有絲毫粉飾,如果不是主角的存在,往往讓人產生不是電影的錯覺。

兩位礦工——唐、宋以親戚的名義把其他礦工騙下礦井然後殺害領取賠償金。尋找目標的過程中他們找到一個年僅16歲的小孩——元鳳鳴。在礦井裏生活的時候由於礦主的精明,二人遲遲下不了手,這使得鳳鳴跟唐、宋二人有了接觸的時間。宋因為家中有個正在讀書的孩子,因此對鳳鳴有了情感上的認同。其中鳳鳴在工作閒暇時看書等細節也做得很充分。

三個人的關係中,鳳鳴是待宰的羔羊,身在虎口卻渾然不覺,為了感激“二叔”(宋)給他找到了工作,生活中他處處為宋着想。可以説在情感上鳳鳴已經把宋當成了真的“二叔”,而在這個過程中,宋也逐漸“入戲”。極具戲劇色彩的是鳳鳴的父親也曾經是唐、宋二人的犧牲品。宋對鳳鳴始終存在着愧疚之心。從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們身上最為原始的淳樸。宋在跟唐爭論該不該對鳳鳴下手的時候找過很多個理由,其中包括已經殺了他父親,再把他殺了等於斷了人家香火,要喝送行酒,以及帶鳳鳴去找妓女等等等等。鳳鳴的出現喚醒了宋心底沉睡多年的良知。一個初出校園的孩子,用最為真摯的感情融化了一顆堅冰包裹之下的心。他們帶鳳鳴去找妓女,鳳鳴死活不從,宋便威脅他説這是在放鬆自己。鳳鳴在脅迫之下擁有了“完整的人生”,然而這在他的心理上卻產生了陰影,一個善良的孩子是不允許自己做出這種事的,鳳鳴哭訴“自己是壞人了。”在礦上工作一段時間領到第一份工資,三人結伴到集鎮上玩,在這過程中鳳鳴跑去買了一隻雞,回來的時候被宋打了一巴掌,鳳鳴告訴他這是為了孝敬他。可想而知宋心底的震撼。“送行酒”就是用這隻雞做的菜。在這之後,唐、宋二人舉行完了全部的儀式,在隨後的時間裏,鳳鳴隨時都會失去生命。

在一次下井的過程中,唐再次提出要了結鳳鳴,結果又被宋制止。於是唐便對宋也下起了毒手,當他向鳳鳴舉起兇器的時候,身後昏迷的宋把他打死了。最終的結果是,一聲炮響,唐、宋二人被埋在井底。而鳳鳴則領到了礦上補償的6萬塊錢。

唐有句很經典的台詞“誰礙着我掙錢,我就殺誰!”在他眼裏,一個生命僅僅是一個數字,三萬塊錢,人性的泯滅和道德的淪陷在他這裏得到最為深刻的體現。影片象一杯渾濁的水,放大了社會的陰暗面,透露着骯髒、貪婪。

影片的結局很有意思,似乎有點中國傳統的因果報應。唐、宋二人殺害鳳鳴的父親,平分了三萬塊錢,最終在鳳鳴身上償還了。這也是導演手法上的處理,電影殘酷的情節留下了一個善意的結尾。

影片的主題據説是反映社會在功利主義下善和人道的迷失,社會在急速發展的同時缺席了精神教化。然而我想這是導演在表達手法上的藝術處理,可以説導演誇大了這個現實。影片反映的問題社會的確存在着,不過沒有可怕到那種程度。

電影拍攝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難,顯然,這是一部小投資的電影,不過這絲毫不能遮住電影放射出來的光芒。《盲井》是部非常優秀的電影。引人深思。

寫到這裏,《盲井》的影評也就寫完了,我想補充的是我對電影的一些宏觀上的認識。

我感到很欣喜,大陸的電影最近幾年出現了高質量的飛躍,讓我們看到了很多本土製作的優秀作品。

跟《盲井》風格類似的電影有《世界》、《青紅》、《紅顏》、《孔雀》等等,這些電影的共同點都是,投資小,然而給觀眾思考的空間卻很大。個人而言,很喜歡這類電影。

大陸的電影最近幾年也不乏大製作,這是國產電影跟國際接軌的標誌,也是好事。此類電影有《英雄》、《十面埋伏》、《無極》、《霍元甲》等。這些電影的特點是明星演員,超強的幕後製作班底,華麗的畫面。

美中不足的是沒內涵,幾乎這些是通病。《英雄》在全國吵作的時候呼聲很高,然而真正看到的卻覺得很無奈,對白很無力,幾乎看不出電影究竟想表達什麼東西。

《無極》被互聯網狠狠地惡搞了一把,饅頭似乎成了這部電影的阿喀硫斯之踝。一部很嚴肅的電影被惡搞得無厘頭讓陳凱哥也很無奈。在我看來電影中真田廣知跟張東健的漢語也成了缺點,我知道這麼處理是為了考慮亞洲其他地方的票房,然而兩位外國人漢語説得實在不敢恭維,語言上的障礙妨礙了演員情感上的表達。此外,我對劉燁飾演鬼狼的角色也持保留意見。劉燁是我比較喜歡的演員,我看過他演的幾部電影,包括反映同性戀題材的《藍宇》。縱觀劉燁演的這麼多電影,可以發現劉燁的一個特點,這是一個能從氣質上表達出淡淡憂傷的演員。這種憂鬱是現代的,與鬼狼的角色似乎不大沾邊。演員的戲路有的時候會把觀眾的思維造成定勢。打個比方,如果讓星爺出演《花樣年華》裏的周慕雲,在別人看來也許這是一種突破,但是在我看來,這也許是一種荒誕了。

當然我們不能對每部電影都委屈求全,畢竟國內電影跟國外還存在這相當的差距。不管怎麼説《無極》帶給觀眾一道視覺上的盛宴,華麗的畫面吸引了觀眾的眼球。

香港的電影曾經一度輝煌過,遺憾的是,現在香港的電影似乎有江郎才盡之嫌,香港影業存在着明顯的斷層。無論從導演還是演員,都是這樣。看看香港最近都出了什麼新片吧:《雀聖1》、《雀聖2》、《打雀英雄傳》……這也是一種思維上的定勢,這種電影是純粹的商業片,沒太大的意思。

盲井影評 篇二

人性的罪惡,現實的批判在鏡頭中一一得到展現,導演李揚藉助真實的鏡頭語言將社會主義的光環下一些不為人所知的黑暗面真實的呈現給觀眾,使得在城市生活的我們心靈得到震撼觸摸到了我們內心深出那不為人所知的真實情感,導演李揚正是抓住人們內心的情感,使影片得到了巨大的成功。

《盲井》與以往第六代導演的影片在記實方面下了很大的工夫,長鏡頭的熟練應用,剪輯的恰到好處無不另人咋舌,巧妙的摳住了主題,影片沒有過多的美景,但到處的煤礦卻形成了一道獨特風景線,將真實與美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別具匠心。

導演正是藉助“真實”這一最出彩的地方來激發觀眾內心對影片的嚮往與感傷,樸實的語言,無華的表演,構築了一個堅不可摧的城牆,在唐、宋二人在煤窯裏一邊拉着家常一邊將宋的弟弟殺死這一場面下顯示出了人性的醜惡與骯髒,更另人匪夷所思的是兩人在走出旅店後,直接講骨灰盒扔向垃圾箱,對生命的如此蔑視,從視覺上深切的刺激了人的眼球,從心靈上也是對人性的極大拷問,在他們眼中生命如此貧賤導演藉助如此真實的一幕將人內心的種種罪惡一一揭露了出來,既是給觀眾看也是對這個社會的呼籲,極具諷刺意味。

在元的首次出現時,穿着學生服,四處打量着這個對他既陌生又熟悉的小縣城,心理充滿着恐懼,夾在人羣中與其他人形成鮮明的對比,一個學生不在家好好讀書反而出來打工揭示了社會主義制度下的種種漏洞,也反映了下一帶的苦難與命運的坎坷。

影片中唐的繼續墮落,宋的開始反省,元的乖巧懂事構造了故事的主要矛盾,矛盾持續升級將社會的黑暗完整的展現給觀眾,激發了觀眾的好奇心深化了影片的主題。在宋做愛完成的時候,他説“要有這100快錢,給娃買點東西不好麼”從字裏行間我們可以看出在宋的眼裏還存在着善良的一面但在這個社會下他卻無能為力,心靈開始懺悔生命還要繼續多重壓力擺在宋的眼前他受夠了開始反抗,在後來唐多次用這句話刺激宋的內心情感,這也對宋的情感迸發做了很好的鋪墊。

人性的墮落也許對他們來説實數無奈,但對於那些社會的種種黑卻才是最值得人們思考的,影片開頭礦主在知道礦上死人後,竭力封鎖線索免的風聲走漏,甚至私下了解,這種不為人所知的惡劣行徑竟在“社會主義”的大環境下愈演愈烈,礦主甚至將上面的種種官員作為最後的保護傘更加本質的揭露了人性的罪惡巧妙的是在影片結尾出元從一個受害者變成了一個受益者,手裏捧者6萬元望着宋屍體燃燒散發出的白煙。影片到此戛然而止,給人們留下了無限的想象使人們從內心深出去反省自己的種種錯誤。

無限的思考這是導演留給觀眾的最後一個問題,也是給觀眾一個懺悔的空間,黯淡的燈光隱藏着許多生命的呼喚導演也許並不是為了達到對視聽語言的極度追求,但對社會的真實一面細緻的刻畫卻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另人回味無窮,發人深省。

盲井電影影評 篇三

中國的知識分子大概從來就很少有人存過“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這一原則,翻遍中國學人的皇皇鉅著,又幾人爭過自由,求過獨立?這才是他們最大的悲哀。他們願意捲入權力圈,那麼,被權力碾得粉碎也就是該得的報應。

――――陳寅恪

他們死了,死於導演對天道的認識,他們死了,這樣才能在人性的陰鬱裏擦過一抹亮色。這個電影描述的一切,每一天都在家國貧瘠的山樑上發生。

《盲井》是站在批判現實主義的立場上的,他站在了人性角度去反思中國當代採煤業的真實狀況,在體制一致向錢看的狀態下,私營礦主利慾薰心,使得井下作業的礦工生命處在危機四伏中。可是這還不是最讓人痛楚的。痛楚的是在這樣的事件裏知識分子的熟視無睹和麻木不仁

為了利益,某些人人性泯滅,他們將急於尋找工作的農人騙至私營礦井,將其謀害之死,從而騙取傷亡費的“人相食”故事。人性的墮落在於良知的卻失,而良知、道德的體系建立在於知識分子的介入,而當下知識分子有幾人存過“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嗟乎!奈何!

在熟視無睹的人文環境裏,描繪他們、拍攝他們、同情他們都是在道義上是蒼白和虛偽的,那些在暗無天日的井下工作的農人兄弟他們連基本的人權都不甚知道。安源時期,毛澤東曾經講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但是,在當下,你又何嘗看到知識分子肩負着良心和道義的責任走進礦區對工人和農民弟兄進行基本權利的啟蒙?是知識分子在道義和良知的缺席使得中國下層人民和礦工的生活變得如此之悲慘和令人觸目驚心。

這樣的人裏,我也是一個。我們旁觀着他們的屈死,他們只是我們在照片上無限接近的“工人兄弟”,在茶餘飯後當成俯拾皆是的話題。僅此而已啊!

他們的生命往往頃刻化為烏有,血肉之軀隱進煤層,點亮我們子孫燈紅酒綠的夜空。

他們生命的價格,不及富家之犬的一個零頭,他們淋漓的獻血染紅新時代的太陽…

他們為誰人驅使成為自相殘殺的人獸,而沒有人道和憐憫之心,罪犯的產生,首先是社會的責任(馬克思·韋伯語)。

《盲井》的立場是建立在天道上的,它發現了人性深處的黑暗和在某一刻良知的覺醒。雖然發現和泯滅是可以相互轉換的,但是,只要社會去關注象元鳳鳴【注一】(讀解這個名字的意義,可以看出導演的心理)

影片開頭下井的一場越來越弱的光亮和殺人者滿不在乎的口哨聲,將人性在苦難裏的扭曲成獸行的悲涼直接點出。

而導演在元鳳鳴身上化了大量的力氣的意義在於他確實站在全知的視角,在這個寓言體的人身上,我們看到了社會對個體的異化,16歲輟學的元鳳鳴剛開始的純樸和懵懂,看歷史課本(這是導演對人性問題的反思)。

完成“成人禮”後的哭泣(進入慾望和拼爭(男性根的意義)社會的第一步)。

洗澡一場意味含混的一笑對應最後他最後凝視焚屍爐煙囱的一瞥(成長的終極意義其實只是灰飛煙滅的無法逃避)導演將人生的命題上升到了哲學的高度,人的意義(惡與善)在哪裏,舍與得的終極是什麼,

這些的思考是當代人文語境裏被刻意忽略和迴避的,社會人文的卻失再一次將中國人回到了“叢林。”

社會帶給鳴鳳的不再是課本的歷史經典語境(儒家的善和道義)而是成人後慾望對心靈的佔據,郵局再遇妓女時的曖昧舉止,這是他開始靠攏社會法則的標誌,一個向宋和唐轉換的標誌(這種逆轉的責任在於全社會對於弱勢羣體的理性和道義啟蒙的欠缺,在於對於苦難和貧瘠的無視),人性的善意的迷失是社會“屍灰”的矇蔽,只有全社會對責任的擔負,才能斬斷“人相食”的殘酷之鏈,才能將一些邊緣和臨界狀態的人喚回良知的軌道。、

啟蒙,不是憑空產生的,它是每一個知識分子對自己必須的要求,這是社會對知識分子的呼喚!

天理滅了宋和唐,他們的不義為導演的思想體系所絕滅(兩人的同歸於盡)和元鳳鳴的意外逃脱(導演的善意和伏筆:元今後的路和可能性)。導演的話題是沉重而沒有答案的,他將一個社會未來可能性的命題給了所有的中國人。

但是導演對片中的每個人都沒有刻畫成十惡不赦,老宋(街上救助失學孩子)的猶豫更增加了社會的道義責任,他們的泯滅來自何方?那些社會底層性工作者的問題亦讓我們深思。

因為人所共知的原因,導演在描繪中國真實社會狀態時晦澀和隱忍的。只是通過私營礦主(不要譴責他們的黑心,他們的墮落是社會教化的缺席和失敗)的對話讓我們看到整個家國在功利主義下善和人道的迷失,導演藉助的只能是天道,這是一份悲涼和辛酸。

電影給你視覺和良知的震撼,但是震撼完了之後,我們又能幹什麼?

影片的演員,無論是專業的李易祥,還是非職業的演員們,在導演的調教下沒有拘謹和造作,使得整部影片民友學院派的匠氣,導演李楊厚積而勃發,以中年人對家國的瞭然拍攝了這樣一部感人的優秀電影,也給那些功利主義的中國大師(沉迷於技術、色彩和虛無的古代中)上了一堂教育課:

世界上著名的電影節不是靠吹噓出來的,他們對人性命題和社會正義的推崇,喚起了世界對公正、良知和善良的責任,那些靠華而不實的精緻畫面和高科技的技術堆砌出來的大片,永遠只是一堆包裝華美的垃圾而已。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良知的,才會贏得世界上絕大多數人的敬重和欣賞。

無論如何,電影首先是人性和人文的藝術,這是每個電影人的必須的思索。

後記

在生命的坎上,我看見人性的真實,波蘭斯基《怪訪客》那跳兩次樓的場景一遍又一遍劃過眼簾,生命裏有些事是自己必須承擔和麪對的,受難的意義是對自己人生坎坷的超越,在那孤助無援的時刻,是信仰讓我不怕,是信仰灌注了善的靈魂。在那個時刻食指大哥的詩《相信未來》給了我力量。

黑夜過盡,依舊是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