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小石潭記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17W

小石潭記教案【精品多篇】

小 石 潭 記 篇一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

掌握記敍的順序。

(二)能力訓練點

學習綜合運用多種技巧,細緻真切地描寫事物的方法,培養學生有意觀察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體會作者筆下永州小石潭的優美景色,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

(四)美育滲透點

領略文中描寫的自然風光的美。

二、學法引導

學習本文,重點是背誦及體會文章寫景抒情的方法。把握課文內容可以從寫作順序入手。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應聯繫作者生平和與作背景。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①掌握記敍的順序。②學習綜合運用多種技巧,細緻描寫事物的方法。

解決方法:教師講解。

2.難點:樹、石、水、魚特點及對它們的準確描寫。

解決方法:學生自讀,從書上勾畫出來。

3.疑點:文章結尾部分感情基調為何與前不同?

解決方法:教師啟發,學生回答。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通過課文,把握文章大意。

2.精讀課文,體會寫景抒情方法。

3.聯繫作者生平及寫作背景體會文中思想感情。

4.口頭作文:根據教師展示的畫面,細緻觀察,然後進行口頭小作文訓練。

七、教學步驟

導語   杜甫曾有詩云:“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可見,景與情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柳宗元被貶永州時曾寫過永州八記,寄情山水,落筆不俗,視角獨特,如一幅優美的山水畫展現在我們面前。今天,我們就一同欣賞他的八記之一—。

(一)整體感知

1.學生根據工具書、課下注釋,自讀課文,掃除文字障礙。

2.默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順序,學生回答,教師點撥。

第一段,寫小石潭的出現、潭的結構特點及周圍景物。

第二段,寫潭中游魚。

第三段,寫潭水的源流。

第四段,寫作者遊覽感受。

第五段,寫作者遊覽感受。

3.朗讀課文,體會文章中寫景的優美文字,找出欣賞點,講明為什麼?

(1)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

坻、嶼、嵁、巖,形狀各異,寫出了潭的奇特可愛。

(2)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三句描寫潭邊景物。“蒙、絡、搖、綴”觀察入微,刻畫精確。

(3)“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

特寫游魚,游魚空遊無依,實則旁襯水清。

(4)“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寫魚的情態。“佁然”“俶爾”“翕忽”寫得惟妙惟肖。“樂”字寫魚,也是寫人的心境。

(5)“潭西南面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明、滅,描寫溪水因岸勢曲折而時隱時現的狀態,寫得真切、形象。

(6)“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筆意飄渺,引人遐想,“其岸”“其源”補述出“望”的對象。

(7)“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悽、寒、悄愴,寫出了作者獨特的感受。

4.突出重點,解決難點。

教師提問,作者是如何運用多種技巧,細緻描寫事物的?

(1)先聲奪人。如第一段,寫小石潭的出現,採用了先聲奪人的手法,如“隔篁竹,聞水聲”,用“雞珮環”的比喻形容水聲悦耳,用“心樂之”的主觀感受啟動讀者的興趣,然後寫“伐竹取道,下見小潭”,就十分令人神往。

(2)抓特點,用比喻。寫潭的構造形態,緊緊抓住特點來寫,先挑出“全石以為底”,從而照應了“水尤清冽”一語,然後用比喻“為坻,為嶼,為嵁,為巖”,寫石底卷出水面的形狀,給讀者的印象非常鮮明突出。

(3)正面描寫。寫岸上景物,則採用了正面描寫的方法,“青”、“翠”寫顏色,“蒙絡搖綴”寫形貌,“參差披拂”寫動態,寥寥數語,寫得宛如圖畫。

(4)正面、側面相呼應。第二段寫潭的游魚,文字不多,卻極其精彩。“皆若空遊無所依”一句,既正面寫出游魚的自由自在,又側面表現了潭水的清澈透明。

(5)對比描寫。為了突出魚的生動活潑,作者巧妙地把“佁然不動”和“俶爾遠逝,往來翕忽”兩種情態加以對比,靜動相對,尤能顯出魚的活潑。

(6)擬人。“似與遊人相樂”,採用了擬人的修辭筆法,更把游魚的神情寫活了。

5.文章結尾部分感情基調為何與前不同?讓人有低沉之感?

瞭解寫作背景,柳宗元是在政治上失意遭貶的情況下寫這篇文章的,到了偏遠的永州以後,也不能不使他心懷恐懼,這種特定的思想感情,自然要反映、滲透在他的作品之中。因此,小石潭那竹樹環會的境界,別人身臨其境也許會感幽美宜人,流連忘返;而對他來説則是“湊神寒骨,悄愴幽邃”,認為不可久居。結尾部分的感情調子的低沉,原因就在這裏。

(二)總結、擴展

總結:這篇文章生動地描繪了永州小石潭的優美景色。小石潭結構的奇特,潭水的清澈,岸上景物的秀麗,潭中游魚的活潑,通過作者精描細繪,圖畫般地展現在我們面前。

擴展:優美的文章,往往得力於作者觀察事物細緻如魚在水中“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的情態,溪流時隱時現、明滅可見的景象,若不是親臨其境,進行了細緻的觀察,是很難描繪出來的。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完成400~500字的寫景抒情散文。

八、佈置作業

1.解釋下列加點的字

(1)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

(2)青樹翠蔓

(3)日光下徹

(4)其岸勢犬牙差互

(5)以其境過清

2.翻譯下列句子

(1)如鳴珮環,心樂之。

(2)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3)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

(4)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5)其岸勢犬牙差互。

九、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學習本文,重點是背誦及體會文章寫景抒情的方法。本設計引導學生把握從寫作順序入手課文內容,聯繫作者生平和與作背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探究活動

採用卡片積累文言實詞和虛詞

採用卡片積累文言詞語是一種方便有效的方法。著名歷史學家吳晗主張“老老實實地讀點書”。他十分重視做卡片,邊讀書,邊做卡片。這成了他幾十年如一日的好習慣。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下面介紹一些做卡片的方法:

第一,卡片紙。可以到文具店購買,也可以用硬實一些的紙自己製作,卡片相當於32開紙的二分之一,裁好後按照自己平日書寫字的大小畫上橫格,上方留有1釐米的天頭。第一行註明題目、類別等項目。例如:

第二,確立積累的內容分類。

國中階段學習的文言實詞一般可以分類為:

一詞多義、古今詞義變化、詞類活用、通假字。

虛詞可以單個積累,例如:

之、以、其、於……

第三,整理抄錄。按照分類的項目,從學習過的文言文中整理抄錄,製作卡片。例如:

一張卡片只抄錄一個實詞。留下空白等日後再學新的義項時進行補充。例如“見”,今後還要學到的義項有:①見解,見識。②表示被動。(用作虛詞)③表示對自己怎麼樣。隨學隨補充,這種方便是用本子積累所不能相比的。

為了補充新的例句,也可以在每個義項的例句之後留出空行。如上面的卡片。

第四,分類存放。

準備卡片盒。到文具店購買一個卡片盒,或者找一個廢棄的合適的包裝盒。

製作目錄卡片。目錄卡片的上沿要比普通卡片多出一片,書寫題目。如圖所示:

把相同類型的卡片放在一起,目錄卡片作為同類卡片的第一張,放在卡片盒子裏,便於翻檢。

教學目標 篇二

1、藉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2、體會遊記散文借景抒情的特點。

3、感受大自然的美,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

教學目標: 篇三

1、知識與技能:

⑴疏通文意,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⑵通過推敲、揣摩、品味文中詞語與句子,概括小石潭的特點。掌握抓住景物特徵加以細緻描摹的方法,提高自己的鑑賞能力。

⑶理解作者借景所寄寓的心情,體會借景抒情的藝術特色。

2、過程與方法

⑴預習課文,根據工具書、課下注釋、自讀課文,掃除文字障礙。

⑵反覆朗讀課文,合作交流探究課文景物的特點和寫景方法。

⑶結合文章背景,分析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作者筆下小石潭的優美景色,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領略文中描寫的自然風光的美。

小石潭記 篇四

一、教材內容

《小石潭記》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古代借景抒情散文。課文作者通過仔細入微的觀察,運用多種技巧,生動地描繪出小石潭環境景物的幽美和靜穆,抒發了作者貶官失意後的孤悽之情。這一單元是本冊課本的第二個文言文單元,選入了四篇寫景記遊的古代散文,編入這類文章意在繼續培養學生藉助提示、註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的能力,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增強語感,同時能體會遊記散文借景抒情的特色,觸摸文中所藴含的思想情感脈搏,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教學這篇美文,應注重在誦讀中品味語言,體驗情感,發展語感,結合親身體驗加深對寫景抒情類文章的體會和理解。

《小石潭記》是柳宗元《永州八記》中的一篇遊記散文,山水遊記,這是柳宗元散文中的精品,也是作者悲劇人生和審美情趣的結晶。他的山水遊記在意境構造與表現技巧上很有特色。對景物的描繪不僅能肖其貌且能傳其神,常結合自己的遭遇寓情於景,別具味外之味。由意在宣泄悲情到藝術地表現自然,將悲情沉潛於作品之中,形成了柳氏山水遊記“悽神寒骨”之美的特色。教學《小石潭記》,既要培養學生閲讀文言文的能力,又要幫助學生體會柳宗元遊記散文的悽美特色,體會其意境美、藝術美。

二、教學目標

教學本課主要是培養學生閲讀古代遊記散文的興趣和能力,學會閲讀文言文的方法,提高對遊記散文的欣賞能力。對國中文言文教學,新課標提出了這樣的基本要求:“閲讀淺易的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背誦優秀詩文80篇。” 它又在“實施建議”強調,國中閲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

所任教的八年級學生通過近兩年的文言文學習,初步掌握了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已基本養成查閲資料、圈點勾畫、歸納整理的良好習慣,也具有一定的分析、概括、賞析能力,自主、自立、自學的意識逐漸增強,但學生的這種習慣能力參差不齊,部分學生對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不濃,學生的理解、欣賞、遷移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根據課程、單元要求,結合課文特點及學生的發展需要,我預設了以下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能借助工具書閲讀文言文,積累文言詞語。能熟練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觀察、質疑、鑑賞能力,學會多種描寫景物的技巧。

●過程方法:通過誦讀品味,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展開學生與文本、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的對話。

●情感態度:領略小石潭寂靜、幽美的景色,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理解作者失意被貶、寄情山水的抑鬱憂傷的感情。

●重點:培養閲讀文言文的能力,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難點:理解作者的感情變化原因,並嘗試將情景交融的寫法學以致用。

三、教法學法

文言文教學中選擇學生需要的有效的學習方式進行教學,既要“求活”又要“求實”。為此我對學生文言文學習的情況作了調查,反饋如下:

學習方式

學習內容

學習評價

我最喜歡的

討論式35.7

自學兼討論26.19

學導式11.9

講授式14.29

自學式4.76

朗讀54.76

字詞疏通落實

內容理解

思想感情14.29

文章寫法4.76

練習檢測38.10

競賽42.86

情境顯現16.67

歸納整理

我最有效的

討論式33.33

學導式23.80

講授式21.43

自學式19.05

朗讀14.29

字詞疏通落實30.95

內容理解21.43

思想感情

文章寫法

背誦16.67

練習檢測59.52

競賽19.05

情境顯現9.52

歸納整理

我最不喜歡的

講授式33.33

自學式28.57

學導式21.43

討論式19.05

討論自學

背誦73,81

朗讀9.52

字詞疏通落實

內容理解4.76

思想感情

文章寫法4.76

練習檢測

背誦默寫64.29

競賽11.90

情境重現16.67

歸納整理

我感到困難的

自學式54.76

學導式16.67

講授式16.67

討論式7.14

朗讀9.5背誦19.05

字詞疏通落實30.95

內容理解16.67

思想感情16.67

文章寫法9.52

練習檢測19.05

背誦默寫38.10

情境顯現16.67

競賽11.90

歸納整理

我是如何解決困難的

討論查資料42.86

討論9.52

學導14.29

講授7.14

自學7.14

朗讀背誦

字詞疏通落實

內容理解

思想感情

文章寫法

對老師我最滿意的

討論7.14

學導11.90

講授30.95

自學2.38

朗讀19.05

字詞疏通落實11.95

內容理解

思想感情

文章寫法

練習檢測21.43

背誦默寫7.14

情境顯現7.14

競賽11.90

歸納整理

不夠滿意的

討論11.90

學導11.90

講授9.52

自學4.76

練習檢測7.14

默寫21.43

情境顯現2.3

競賽2.3

歸納整理2.3

背誦2.3

針對以上情況,我選擇了老師啟發引導下的“自主式學習模式”。這種自主式學習着眼於學生的自主意識和自主能力的培養,學生活動體現自主性,教師活動重在激發思維性,課堂在於問題探索、交流、生成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過:“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因此,在閲讀教學過程中倡導“自主探究”的學習模式,是將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轉化為“主動學習的探索者”的有效途徑。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方式:

朗讀式:朗讀之於文言文,猶如活水之於游魚,必不可少。運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引發朗讀興趣,提高朗讀效率,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

質疑式:對文章的詞句疏通、內容理解、寫法意境等方面的疑難提出問題進行探究。

鑑賞式:利用圖片鑑賞及情境重現的形式引發對課文的深入探究。

整理式:利用“研討與練習”一梳理文章的遊覽順序、景色特點、作者感受,從而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也為背誦作鋪墊。利用反思筆記整理文言文的重點詞句,總結學習過程、結果及方法。

整體思路是:自主預習——導入新課——朗讀疏通——質疑積累——鑑賞誦讀——總結拓展(讀——思——賞(悟)——結)

本文由於時代背景遙遠、文言詞彙艱深、作者寄予於景的感情難以把握,因此設計了自主預習這一環節,消除閲讀障礙。

自主預習:

熟讀課文及《永州八記》中的有關文章(下發《鈷姆潭西小丘記》《始得西山宴遊記》等文章)疏通課文,圈畫重點疑點,做好自學筆記。並根據自己的條件興趣自主選擇以下研究任務:

詩文組:蒐集關於柳宗元的詩文,並選出一些誦讀,向同學推薦。

資料組:蒐集有關柳宗元及作品《小石潭記》的背景資料,瞭解作者生平及所處的時代與環境。

錄音組:選擇合適的音樂,練習有感情地朗讀,搞好配樂朗誦錄音。

圖片組:蒐集與文中景色相關的圖片。

設計意圖: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課前準備交給學生做,可一舉多得,培養綜合學習能力,學會自學,學會合作。

四、教學環節

1、導入新課

欣賞當代文化名人餘秋雨《柳侯祠》中對於系列山水遊記《永州八記》的高度評價,導入新課《永州八記》第四篇——《小石潭記》。然後學生自瀆提示語進入課文。

因為這段評價和提示語不僅提示了寫作背景、文章內容,暗示了作者情感,能為學生學課文作背景、情感鋪墊,而且語言很有吸引力,餘秋雨的深情評述,易感染學生。提示語親切,像導遊一樣引領學生饒有興趣地進入文本。

2、朗讀疏通

①示範朗讀。導入後音樂響起(高山流水音樂),老師聲情並茂地地配樂朗讀課文。

②自讀課文。佈置要求:讀準字音,不讀錯字;讀通句子,不讀破句;讀順文章,不打疙瘩。具體方法:一人讀書,一人發現讀音或停頓有錯誤,隨時指出來,兩人都拿不準的地方藉助註釋詞典,討論統一意見。

③全班齊讀或推薦朗讀好的學生讀。

設計意圖:因為這篇文章的生字難句、多音字較多,學生難以讀好。

示範朗讀使學生對課文有整體薰陶感染,初步領略文章的文字美、情景美,儘快進入自主朗讀的狀態,同時幫助學生矯正自己的朗讀,起到示範作用。

兩人小組的朗讀,激勵學生人人蔘與,既互相系檢查了預習又促使學生自己進行查漏補缺。

最後的齊讀進一步體驗了朗讀的語感、氣勢。

④四人小組交流:交流預習過程中的疑難詞句及重點詞句(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通假字、新詞等),

看註釋、查詞典、翻資料,疏通全文,逐字逐句理解。並根據利用“研討與練習一”梳理文章的遊覽順序、景色及特點、作者感受。老師巡迴指導

設計意圖:解決語言積累問題,養成“眼到、手到、心到”良好閲讀習慣,提高課堂閲讀效率。

3、質疑積累

①質疑問難:學生提出討論中不能解決的問題,老師在黑板上歸類板書,然後引導學生集體討論解決。完善自學筆記。

設計意圖:“讀書貴有疑”,學生在質疑中往往會閃現智慧的火花,使課堂“出彩”,同時這也是師生互動、共同進步的過程。

4、鑑賞誦讀

①出示圖片鑑賞

柳宗元的妙文引得古往今來無數墨客遊人去尋訪永州城內外這些山山水水、草木竹石。不過,如今除了縣西2公里處的西山依稀可辨外,作家筆下的遺蹟都難以尋識。今天我們在欣賞他帶給我們藝術美的同時,也想欣賞自然風光。老師及同學從網上下載了一些相近的圖片,並拍攝了一些照片,你覺得這些圖片能體現文中的情境嗎?如果能,從文中找出依據説明,如果不能,請説明理由。

設計意圖:利用直觀形象的圖片引導學生準確把握文章所表述的內容,進行還原性閲讀,同時激發起學生的體驗與感受去領悟文章的氛圍、意境、感情基調,進行創造性閲讀。

在鑑賞過程中,突破難點:(質疑:文章前面寫“心樂之”,後面又寫“悄愴幽邃”,一樂一憂似難相容,該如何理解?)

柳宗元來遊小石潭,到底是“樂”還是“悽”? (學生討論,教師提示聯想柳宗元的相關作品,如《始得西山宴遊記》、《江雪》、《黔之驢》—資料組展示蒐集成果。)同時結合圖片有感情的朗讀有關語句並嘗試背誦。

②複述賞析

他那生花妙筆使這些無情之物變得有性有靈,令人嚮往。《小石潭記》這篇文學作品,也是一件藝術品。的確是一幅畫,濃郁的愁、清雅的景,融匯成一幅幽雅深邃的水彩畫。 那麼請我們用欣賞的眼光觀賞這副作品,用自己的語言展現相關的畫面。

利用“研討與練習”二,品讀第二自然段,用自己的話複述一下這種景緻。當堂展示評價。評價中對學生複述中“精確的詞語、形象的修辭、合理的想象、悽美的意境”作充分的肯定與鼓勵,同時還可建議學生改變一下常規順序、安排合理的結構、運用文中的恰當寫法(如動靜結合、特寫鏡頭、側面描寫等)。當然對學生不符合文意的地方也要作出矯正。評價時老師把複述的方法歸納在黑板上。學生根據這些方法修改。之後讓學生想象自己描繪的畫面,背誦原文中的精彩段落。播放學生的錄音朗讀。

閲讀是個性化的行為,要讓學生直接面對文本,充分地讀,在讀中積累,在讀中感悟,在讀薰陶,在讀中遷移。

誦讀是內化的過程,賞讀背誦不僅可以積累語言,更是培養語感的重要途徑。

5、總結延伸

1、整理反思筆記,準備做練習檢測。(課內完成)

易讀錯寫錯的字音、字形:

作者作品背景:

重點字詞整理(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通假字、新詞等)

疑難及主題探究:

方法改進:

設計意圖:讓學生及時複習反饋,使學生的整理歸納、反思評價成為習慣。

2、選讀《永州八記》中的文章,選擇自己喜歡的篇目或段落寫好書面複述。

設計意圖:拓展閲讀範圍,對柳宗元山水遊記的特色、寫法有整體的印象、初步的探究,對複述的方法(情景交融的寫法)能學以致用。

3、配樂朗誦並錄音(可回家作業)回校展示播放

我校英語學科教學中通過建立錄音檔案,提高口語能力,效果良好,語文“古詩苑漫步”詩歌朗誦中,有些同學的錄音展示,引起了學生的興趣。於是有學生向我提議文言文朗誦背誦也可採用此法。我認為這一方法可行,讓學生充分運用現代手段進行自我評價,在評價中提高對文言文的感悟能力,還可作為形成性評價把學生成果存入檔案袋。

4、推薦閲讀餘秋雨《柳侯祠》,

更廣更深地走進柳宗元,讓學習成為一個延續的過程,讓學生帶着慾望走進課堂,又帶着新的慾望走出課堂。

以上教學方法的運用及教學環節的設計力求體現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係,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著名教育家誇美紐斯説過這樣一句話:

“找出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使學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囂、厭惡和無益的勞苦,獨具閒暇、快樂及堅實的進步。”

這是我這堂課的追求,也是我努力的目標。

努力使課堂變成“教師、學生、教材、環境”四因素的整合,讓課堂變成一種動態的生長的“生態環境”。

小 石 潭 記 篇五

柳宗元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遊者吳武陵、龔右,餘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