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幼兒園精品説課教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7.36K

幼兒園精品説課教案多篇

優秀説課稿 篇一

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人是一切社會的主體,人的生存離不開自然環境,關於世界的人口在迅速增長的這個結論,學生已瞭解,但是如何準確、科學的表述從歷史發展的過程中,人口的增長速度的變化及其帶來的影響?人口分佈的不平衡,分析為什麼存在這麼大的差異?學生對這些問題的認識和理解,還遠遠不夠,本章從人地關係的角度,闡述了有關人口地理方面最基本的一些知識,為今後學生參加生產實踐和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人口的增長、分佈及人口問題是人口地理中最基本的知識,也是學習本章各部分知識的基礎。

教學目的

知識與技能:理解人口增長、分佈的特點、世界人口問題及其對社會、環境和經濟的影響。

過程與方法:學生學會運用地圖、資料,説出世界人口增長和分佈狀況。通過地圖,能分析影響各地區人口密度的自然原因。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了解世界人口問題,讓學生初步形成正確的人口觀,意識到"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的緊迫性,並從中學會用辯證的眼光去分析問題, 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1。世界人口增長和分佈的特點。

2。人口增長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

教學難點:1。人口自然增長率、人口密度的概念。

2。人口增長的地區差異。

3。人口問題及對策。

●説教法

以"讀圖+練習"的教學方式為主,充分利用課本所提供的練習和資料,創設情境、啟發,體現地理課堂的特色,另外本節內容主要運用FLASH課件來講述,集錄像、圖表於一身,變抽象為形象,讓學生更易於接受。

●説學法

讀圖分析、推理、比較、討論、辯論,從量到質地認識和理解世界人口狀況。

●説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設計六個環節,分別是:問題——設疑、討論——辨析、歸納——總結、演繹——鞏固、遷移——深化、昇華——結束。

第一環節:我用(視頻)《復活節島》的故事引入,從感觀上吸引學生,激發探求新知識的好奇心理。

第二環節:從認讀數字6500000000入手,通過以下活動了解世界人口。

一、資料分析。

培養學生運用文字材料,分析問題、總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計算討論。

變抽象為形象,讓學生從感觀上感受到人口的增加,並培養他們分析、總結的能力。

三、情景表演。

使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人口的增長給人類帶來的種種問題。

四、換位思考。

讓學生換位成國家人口政策的宣傳員,設計宣傳語和宣傳畫。這樣培養了他們創造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繪畫能力。

五、讀圖分析。

培養學生利用地圖綜合地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

第三環節:我讓學生用簡練的語言談談本節課的收穫和感想。

第四環節:為了激發學生的答題興趣我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用競賽的方式進行練習,並對答對的同學進行獎勵。

第五環節:我安排了兩項作業

一、我家的人口

二、家鄉的人口分佈情況調查

以達到理論聯繫實際的目的。

最後我用激情和語言結束全課,使學生的情感得到昇華,並播放動畫《夢》,呼籲希望這個可怕的夢不會成為現實!

優秀説課稿 篇二

一、教材分析

電流、電壓和電阻三個物理量之間不是孤立的,本節課直觀體現電阻的改變影響着電路中的電流,為深入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係作思維的過渡。同時,變阻器是電阻知識的延伸和實際應用,它是電學中最常見最重要的電路元件之一,是本章教學重點。學習變阻器有助於學生更好的理解電阻的概念,又為以後學習電學實驗做了必要的準備,在國中電學學習過程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教材從小實驗引入變阻器,並介紹常見變阻器的結構,重點安排實驗探究滑動變阻器的原理、構造、正確使用方法等。通過滑動變阻器的學習,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提高把知識轉化成技術的意識,在實驗過程中培養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二、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過了部分的電學知識,電流和電路,電阻及其影響因素,掌握了一些解決電學問題的基本方法(如控制變量法),具有一定的電學基礎,但學生感性思維能力較強,理性思維能力較差,所以要從學生常見的現象入手,進一步根據學過的知識設計出這種電路元件。

三、教學目標結合課程標準要求和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確立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知道滑動變阻器的構造和原理,會畫結構示意圖,電路符號。

2、會將滑動變阻器正確連入電路並正確使用,能分析滑片移動時引起電路中電流的變化。

3、知道滑動變阻器銘牌參數的含義,使用規則和實際應用。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自主創造設計改變小燈泡亮度的實驗,感知創造設計的一般方法,體會滑動變阻器的原理。

2、通過探究滑動變阻器連接方法的實驗,體驗並總結改變滑動變阻器連入電路中電阻大小的方法和規律。

3、通過連續改變電流的實驗,進一步加深理解電阻在電路中的作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滑動變阻器的設計和學習過程,培養學生解決問題,探究和創新能力,培養學生基本的科學素養。

教學重點:

滑動變阻器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教學難點:

滑動變阻器的正確使用

四、教法與學法變阻器的教學屬於實驗儀器的教學。

本節課擬採用演示實驗及學生分組實驗相結合的`方法。教師邊講解、邊導控,學生邊觀察、邊思考,並通過學生親自動手實驗來歸納總結,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充分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原則。

學生對實驗儀器的認識過程是:先了瞭解儀器構造,再學習儀器的使用方法。因此教學上力求通過對變阻器的原理、構造、這一難點的突破,來順利開展其使用方法這一重點的教學。設計滑動變阻器,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教材又提供了這樣的機會,所以,本人力圖通過實驗與電腦相結合的手段,引導學生完成這個設計,讓他們初步體會到“創新”的喜悦,加深他們對物理這門學科的感情

五、教學準備器材:

滑動變阻器、電流表、小燈泡、電源、導線、開關

六、教學程序設計

1、實驗導入首先讓學生利用現有器材設計一個可以使小燈泡發光的簡單電路。進而提出問題:用什麼方法可以在所涉及的實驗基礎上改變小燈泡的亮暗程度?這時,便將學生帶入問題所設計的物理情景中。引入課題:變阻器——阻值可調節的裝置分析上述問題所得到的方法,小組討論哪種方法在實驗中最為簡單易操作?從而引出本節重點---滑動變阻器。

2、閲讀課本P68-P69回答滑動變阻器相關問題

3、實物具體展示並結合課件分析,詳細講解滑動變阻器結構、原理,接法和作用。(在課件中,接線柱不同的組合連接,在閉合開關後,電流經過滑動變阻器的路徑變成紅色。當改變接線柱或移動滑片時,紅色區域的變化既體現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中阻值的變化,也可以體現電流的路徑。從而直觀地幫助學生突破難點。)

4、介紹滑動變阻器銘牌參數的意義比如標有“20Ω1.5A”字樣的滑動變阻器,意思就是滑動變阻器的最大阻值是20Ω,允許通過的最大電流是1.5A

5、變阻器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課本導讀及課件簡介)

6、課堂達標檢測。通過檢測瞭解學生對本節內容的掌握程度。

7、課堂總結小組討論,教師總結

8、課後鞏固練習

七、板書設計變阻器

1、滑動變阻器的構造:結構示意圖電路中的符號變阻器

2、原理:利用改變連入電路中電阻線長度來改變電阻

3、探究滑動變阻器的正確連接方法:

4、作用:保護電路通過改變電阻改變電路中的電流和電壓

八、教學反思

本節課首先利用已有的知識設計電路並思考改變燈泡亮暗程度的方法,通過對設計方法的討論評價,尋找出最簡便易操作的設計方案,進而引出變阻器的課題。通過對課本內容的導讀,完成對滑動變阻器的認識和使用,體現出學生將理論應用於解決實際問題的新課標理念。在課程講解中採用學生實驗和多媒體演示實驗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極大地凝聚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生積極性,問題設計可以不斷地促進其對相關知識的思考。另外,在練習使用滑動變阻器的過程中,應儘可能地讓學生動手進行試驗,體驗並歸納滑動變阻器的使用方法,最後將其應用於生活,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應用於社會”的能力要求。

優秀説課稿 篇三

一、説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認識了整數和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讓學生藉助具體的量和幾何直觀,直觀感受小數與十進分數之間的關係,初步認識小數。認識小數都要基於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教材首先安排了一組圖,從質量、價格、體温、身高四方面説明小數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隨後以“量身高”為主要情境組織教學,通過人民幣、米制系統、面積、數軸這樣的直觀、半直觀來幫助學生體會、認識小數的含義。學好這部分內容,既可以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又能為以後系統學習小數的知識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認識小數,會讀、寫不超過兩位的小數。通過具體實例,知道以米為單位,以元為單位的小數的實際意義。

2、藉助“米尺”模型,認識0.1米與1分米與十分之一米之間的關係,直觀感受小數與十進制分數之間的聯繫,滲透數形結合的方法。

3、感受小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強數學的應用意識,體會數學的價值。

(三)教學重、難點

會認、讀、寫一位小數,在具體情境中感受小數的含義。

藉助“米尺”模型,認識0.1米與1分米與十分之一米之間的關係,直觀感受小數與十進制分數之間的聯繫。

二、説學情

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小數,但在日常生活中學生都已經見過小數,部分學生會認、讀、寫簡單的小數,但對小數的含義、讀寫法都沒有正確、統一的認識。對小數的含義學生理解起來有還有就一定難度,教學時要藉助現實背景和具體的量去認識。

三、説教法、學法

本課屬於概念教學,較為抽象,所以,本節課我以直觀演示法為主,輔以談話啟發法、嘗試法、引導發現法、知識遷移法等方法的優化組合。

教學時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採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動手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方法。

四、説教學過程

(一)結合情境,認識小數

1、激趣導入,引出小數。

新課開始我創設了數王國運動會的情境,用動畫的形式出示3.45,讓學生試讀,問學生知道他是什麼數嗎?從而揭示本節課的內容的學習。

2、認讀小數。

讓學生説一説生活中在哪見過小數?並出示書中的情景圖,讓學生感受到小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然後讓學生仔細觀察這些小數和我們原來學過的整數有什麼不同,再此基礎上指出,像這樣的數叫做小數。通過學生熟悉的場景引入新課,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

以3.45這個小數為例,放手讓學生嘗試讀小數,並自己總結出小數的讀法。

(二)藉助米尺,初識小數

1、出示例1情境圖,提出問題。

王東身高1米3分米用米做單位怎麼表示,學生嘗試解決,學生可能會説出1米3分米等於1、3米,但説不清原因。學生帶着這個問題進入學習。

2、教學以米為單位的小數的含義。

以米為單位的小數的含義。這一部分內容既是全課的重點也是難點,我用米尺直觀演示幫助學生回憶分數的知識,告訴學生1分米除了可以用分數表示,還可以寫成小數0.1米。學生直觀感受到1分米,十分之一米,0.1米之間的關係。接着讓學生在米尺上再找一找哪是0.1米,讓學生感受只要把1米平均分成十份,這每一份都是0.1米,加深對小數含義的理解。

然後問學生3分米你能用小數表示嗎?請你寫在本上,從而教學小數的寫法。

接着讓兩人一組採用一問一答的形式到米尺上找小數,通過學生的觀察思考,直觀感受,進一步理解以米為單位的小數的含義。

學到這例1的問題學生會很容易解決了。重點讓學生體會1.3米表示的現實意義,加深對小數的認識,然後通過課件演示在尺子上表示1.3米,為數軸上表示小數做鋪墊。那老師身高1.6米是多高呢,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鞏固練習,運用小數

1、完成課本92頁做一做。

2、填一填,畫一畫。

3、在數軸上寫出相應的小數。

所有的習題設計都是為了加深學生對小數含義的理解,並鞏固小數的寫法,其中第一題的設計關注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利用知識遷移,理解以元為單位的小數的具體含義,第2題利用正方形使學生內化分數和小數的關係,第3題引入數軸,不僅鞏固了小數的知識,還培養了學生的數感。

4、瞭解古代小數的表示方法,豐富學生對小數的認識。

(四)全課總結,分享收穫

學生談談本節課有那些收穫?使學生對本節課有一個完整的認識。

優秀説課稿 篇四

《坐井觀天》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第三冊第四單元第十二課。這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青蛙和小鳥爭論天的大小,告訴我們像青蛙這樣目光狹小,所見有限,還自以為是,是不對的,《坐井觀天》位於本單元四篇課文中的第三篇,上承《撈月亮》、《狐狸和烏鴉》下跟《小馬過河》。它處於由知識的學習向知識的運用轉化的過渡位置,因此,它是本單元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階段中的一步棋子,是從掌握知識逐步向能力轉換的一架橋樑。

一、教學目標

根據《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擬定以下教學目標:

1 、學會7個生字和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着重理解“坐井觀天”、“大話”、“無邊無際”等詞的意思。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坐井觀天”這個成語的比喻意思。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課文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鳥的對話是教學的重點。理解“坐井觀天”的寓意是教學的難點。

創新點

為突破教學難點,讓學生創造性地學習,可採用以下方式來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1)圖文結合,理解詞意,學生模仿動作,理解詞意;

(2)做實驗,體驗“觀天”。學生用紙圈成筒體會青蛙之所以認為“天只有井口大”,是因為高高的井壁擋住了它的視線,從而揭示寓意;

(3)藉助情境,動畫演示小鳥漫遊,體會小鳥見多識廣;

(4)設計“跳出井口”,啟迪學生創造性地想象,深化認識。

二、説教法

根據寓言故事的特點及本課的語言特色,教學中,以青蛙與小鳥的三次對話為線索,以讀代講,以讀促學,讓學生在讀中悟情明理。引導自由閲讀,自由表達,打好自主學習語文的基礎。再有,低年級學生喜歡直觀、形象、生動的畫面,為貼近學生實際,可採用簡筆畫、錄像、動片演示等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依據新課標的精神,我運用了談話法、對比法、表演法、實踐法等教學方法,激勵學生全面參與,主動學習,培養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三、説學法

新課標要求,語文課程一定要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學生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就會產生兩個飛躍:一是由“學會”變為“會學”,二是由“被動地學”變為“主動地學”,達到“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的理想境界。這樣,學生的主體精神被大大激發,其學習效率就會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學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本課時,指導學生自由選用“讀、説、背、演”等學習方法,結合比較朗讀、想象情境、直觀理解、做實驗等學習方法,真正達到“教是為了不教”這一教學的最高境界,在閲讀習慣方面,着重培養學生解疑閲讀,學會自學,學會積累的良好習慣。

四、説練習

積累和運用是新課標強調的又一重要內容,在這個環節中,以學生的發展為出發點和歸宿點,精心設計練習,訓練學生的聽説讀寫的能力。

(1)學生聽老師範讀,聽學生朗讀,在聽中感悟語言;

(2)動畫演示小鳥漫遊各地後,讓學生練説,抓重點詞讓學生練説,想象青蛙跳出井口後練説;

(3)個別讀、齊讀、小組讀、分角色讀、比賽讀、引讀等形式達到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效果;

(4)佈置學習課後續寫青蛙跳出井口後的故事,延伸課文的內涵,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五、説過程

圍繞教學目標,緊扣新課標和教材,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教學思想,體現以讀為本,以讀促學教學方法,注重看、聽、説、讀、練的教學思想,可安排兩個課時完成。下面具體説第一課時的教學步驟:

(一)啟發談話,引入新課。從學生實際生活中,所見到事物談起,説自己認為天有多大,引入課題,釋題質疑。

(二)圖文結合,理解詞意。藉助圖片動畫弄懂“落”、“井沿”,在簡筆畫中貼圖找青蛙與小鳥的位置。

(三)指導朗讀,啟發想象。重點引導體會問號和感歎號的語句所表達的不同語氣,從小鳥漫遊的畫面想象走過的地方,領悟出小鳥眼界寬,看得多,見識多。

(四)突出重點,解決難點。

(1)通過動作表演理解課文;

(2)通過捲紙筒“觀天”,懂得青蛙認為“天只有井口大”的原因。

(五)總結學法,引導自學。檢查效果,完成練習。

(六)角色表演。假設情境,創造思維,練説:青蛙跳出井口的情境。

(七)歸納總結,提示寓意。

優秀説課稿 篇五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是第五冊小説單元的第三篇文章,在學習前兩篇小説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小説的有關知識。本課教材篇幅較長、內容較多,不過作者在情節上的構思和人物刻畫上的技巧尤為突出。

2、學習目標: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編寫教材的意圖及本節的特點,本課時抓住了以下學習目標:(1)領會構思之巧妙。(2)學習主人公純潔、善良、關愛他人的優良品德。

二、説教法、學法:

1、教法:採取邊講邊討論,啟發誘導的教學方法,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學法:教學活動是教和學的雙邊相互促進活動。在上述教學方法的指導下,學生能聯繫自己的知識積極主動參與。

三、説課堂教學流程:

良好的教學設想,須通過教學實踐來實現。

(一)導入新課:教師以記者身份採訪學生:逢年過節、生日、獲獎等日子時你都是收到了哪些禮物?你認為哪一件最珍貴?為什麼?(從學生熟悉的身邊的事入手,激發興趣。)

簡介作家作品。

(二)解題:“麥琪”

(三)研習新課:

1、概述故事情節(檢查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整體把握)

2、探討構思巧妙、藝術上的巧合。

生活中充滿種種巧合,這種巧合要讓人覺得真實可信,不能只依靠偶然,小説必須有暗示或伏筆通過預示使讀者在思想上有所準備。

學生立足課本討論找出這樣的暗示伏筆。時間上聖誕節要送禮物、夫妻感情相愛要送禮物表達心意,但經濟上拮据就只好賣掉了各自最珍貴的東西。(説明:通過探討分析,使學生髮自內心的感歎作者在情節上構思巧妙,並且在自己的日常寫作中受到些許啟發。)

小結:這是本堂課的第一個學習重點。播放巧合結構圖

3、人物品德:

雖然雙方的禮物都變成了無用的東西,但讓人覺得這並不只是一個令人遺憾的結局,我們從“貧賤夫妻百事哀”的痛苦中,分明還能感到些許心慰,這心慰是什麼?(夫妻之間真心相愛)小説是怎樣刻畫的?學生在文中找出描寫人物句子來分析其中藴含的意義。

俗話説:語言是心理再現,找出28-44自然段的人物語言,搬上舞台,分角色對話,再現文中精彩。

小結:透過這一個個耐人尋味的描寫,字裏行間我們分明讀到的是德拉、傑姆之間最純潔、最真摯的愛情。為了愛他們賣掉了自己最心愛的東西,為了愛有的甚至可以犧牲生命。播放中船沉後傑克與露絲漂在水面上的一段對話。(説明: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

4、扣題:

當我們被如此聖潔的愛洗禮時,你是否想高聲讚美我們的主人公?(生讚美)。作者是怎樣讚美的?在最後一段中找出一句話。(生回答:“在所有饋贈禮物的人當中,他們兩個是最聰明的。在一切接受禮物的人當中,像他們這樣的人也是最聰明的。他們就是麥琪。)

小結:作者稱他們是聰明的麥琪,那麼這禮物無疑就是神聖的充滿愛心的“麥琪的禮物”了。播放文章脈胳圖。

(四)拓展:

愛是世界最美好的情感。小而言之,家庭成員之間、鄰里之間、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到處都充滿了愛,大而言之,愛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愛我們偉大的祖國,愛我們美麗的家園,同樣是愛。

請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一談自己都是得到了哪些愛,又為別人付出了哪些愛?(説明:結合身邊生活,加深對愛的理解、認識。)

播放一組畫面:①抗非典②希望工程③助殘④雷鋒助人為樂。根據你對愛的認識和體會為愛説句話。愛是。

小結:我們同學所説的這句話,組合起來就是一首優美的愛的散文詩。(趁機板書,用紅筆構畫兩個紅心填寫愛,播放韋唯的《愛的奉獻》,引發愛的昇華。)

總結:是啊,韋唯唱的多好啊: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只要我們人人都有愛心,我們每個人自己就是最聰明最幸福的麥琪。

優秀説課稿 篇六

一、説教材

1、本節內容的地位與作用 壓強是生活和生產中應用廣泛的一個概念,但學生比較陌生。本節教材主要建立在前面剛學習過的力的初步知識的基礎上,是學習了重力、摩擦力後對另一類力的學習遷移,是學習了物體運動狀態的改變和力的關係後對力的另一類作用效果的具體分析。壓強是整個單元的基礎,也是學好液體壓強、大氣壓強和浮力的重要保證。教材從展示自然界有關壓強的現象開始,通過觀察現象,提出問題,激發了學生對壓強知識的求知慾和進行探究活動的興趣,通過學生的探究活動,比較瞭解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對壓強形成概念。在理解壓強概念的基礎上,通過了解生活實例,歸納出改變壓強的方法,進行有關計算。 2、教學目標 課標要求通過實驗探究,學習壓強的概念。能用壓強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本節課主要是以實驗為基礎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探知慾,並通過實驗探究來加深對壓力、壓強的理解。有關計算和增大減小壓強,安排到下一課時進行。因此我確定教學目標為: a、知識與技能目標 ①知道壓力的概念,理解壓強的概念,理解壓強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 ②瞭解壓強公式中各個物理量的名稱、單位及符號。

b、過程與方法目標 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和什麼因素有關?通過學生自己設計實驗,體驗、觀察實驗現象以獲得對壓強的瞭解。在此過程中學習應用控制變量法。

c、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①通過參加探究性實驗的活動,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悦,提高學習的自信心。 3、教學的重、難點:

由於壓強的概念貫穿全章,起統領全章的作用。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不僅加深了學生對壓強概念的理解,而且培養了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所以探究壓力作用效果影響因素的實驗為本課的重點。

教學難點:因國中學生的抽象思維不夠,因此,如何通過概括實驗結論而引導出壓強的概念為本課的難點。

二、説學情

學生已經歷了簡單探究實驗的過程,對如何用控制變量法探究自然規律有一定的認識。具備了基本的觀察、分析、歸納能力。但通過實驗現象尋找規律的能力還比較薄弱。因此,教學中應注重學習思維的培養。 學生以為壓力一定就是重力產生的,會對壓力的正確理解造成困擾。所以我細化了壓力部分的學習。

三、説教法、學法

1、教法:根據我縣提倡的問題導學模式的教育形式。我採用先學後教、小組合作、問題導學的教學方法。設計思路立足在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上,讓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教師點拔,達到學習目的。

教具準備:海棉、壓力小桌、一盒鈎碼、氣球、削尖鉛筆 四、説教學過程 1、設計實驗

讓學生自選器材設計實驗,讓學生把他們的設計思路展示出來。這樣的教學設計對於一些基礎較一般,他們會打開課本,學會用海棉、壓力小桌做探究實驗。而對於那些程度好的同學,他們的思維較活躍,探究方法也多。這樣分層次的教學,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學生在這個實驗探究過程中,通過操作、設計、自覺主動地去挖掘知識,既培養了學生獨立操作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

2、壓強知識的應用

將壓強聯繫在生活中能加深學生對壓強意義的理解。老師介紹每一物體能承受的壓強都有一定限度,超過這一限度,物體就會損壞,並舉了一些實例。 請學生分析哪些事例是需要破壞物體表面(增大壓強)的?而哪些事例中又是要防止物體表面被破壞(減小壓強)的? 4、小結

讓學生板書對本課時的收穫。

5、作業設計 作業1讓各小組學生回去設計“壓力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不同的方案,並與同學交流。這樣的作業設計可讓學生在課後能將所學知識加以消化,同時又可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作業2下去收集生活中需增大和減小壓強的事例或應用。作業3自學壓強的計算。

優秀説課稿 篇七

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蘇教版第十二冊語文教材第四組中的一篇課文,課題是《孔子游春》。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它主要寫了孔子帶領他的弟子一起到泗水河邊遊玩,孔子借河水來教育他的弟子們做人的道理,表達了孔子師生之間的真摯情感,同時也説明了孔子是一個善於教育弟子的名師。

學情分析: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六年級學生的語文素養,特別是考慮到我們的學生平時的課外閲讀量比較少,對這類文章接觸的不是很多,故理解這篇文章的深刻情感時有一定的困難。

我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緯度特制定教學目標如下: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夠把自己的體會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2、能夠學會並運用本課的7個生字,並能理解和運用由本課生字組成的詞語。兩條綠線內的2個生字只要認識就行,不一定要會書寫。

3、通過具體的語言材料,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來感受泗水河畔景色的優美,同時也感悟一下孔子通過河水對弟子的教誨,並從其中受到深刻的教育,用與自己日後的為人處事。

其中目標一和二是教學的重點,目標三既是教學的重點,又是教學的難點:

為了達成以上教學目標,分兩課時組織教學。下面簡單説説第一課時的教學。

我將主要通過“四讀”即通過引導學生自讀、檢查朗讀、開火車讀和默讀分段實現讓學生能夠讀通課文,瞭解字詞,理清課文層次。

首先,與學生交流有關孔子的知識,教師在學生的講述情況下,做一個簡單的總結,然後直接引入本課的學習。

緊接着就安排四讀:一讀是自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以掃除字詞障礙。二是檢查朗讀,指名要求學生按照自然段和課文的具體內容來朗讀課文,其間,要抓住時機來認識一些容易讀錯的字“眸”、“畔”;以及“茵、瀾”是前鼻音;“洋”是後鼻音等。同時在檢查朗讀的同時,通過聯繫生活實際和上下文的內容、查字典、同學交流等多種方法來理解“司空見慣、温文而雅、深思熟慮、側耳傾聽、推辭、深奧、意味深長……”等詞語的意思。三是默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分好段落,並瞭解每段的意思和段與段之間的相互聯繫。四是讓學生挑自己喜歡的段落進行自由的朗讀,然後教師指名讓學生讀一下自己喜歡的段落,教師根據學生的朗讀情況作適當的評講和指導。

最後佈置作業:抄寫文中的新詞,並對着第二個練習題好好描一下,加強一下生字的學習效果。

接下去我就重點説説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這一課時我打算按“複習導入,自讀自悟,精讀感悟,拓展延伸”這四個環節來進行教學,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

一複習導入

可以在上一堂課學習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先討論一下自己已經瞭解的課文的具體內容,這樣教師就可以通過學生的發言直接揭示中心句“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濃了”,讓學生反覆朗讀一下這句話。細細體會一下。

二自讀自悟

我以“為什麼説‘泗水河畔春意更濃了。’?”這個問題引導學生自讀全文,在文中找出相關內容,仔細體會,還可以在書上具體的語句邊上寫寫自己的體會,這樣培養獨立閲讀、獨立思考、獨立感悟的能力。以上學習過程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可以巡視作適當的指導。

三精讀感悟

我先讓學生説文中自己最感興趣的段落,然後我根據學生交流的具體情況逐步出示文章的內容引導學生學習理解。

1、譬如當學生談到春意指的是泗水河畔的景色無比美麗的時候,我就是文章的第一和第二小節。

讓學生讀讀課文的1和2小節,找出反映泗水河邊景色美麗的句子和詞語,並做好記號,然後讓大家反覆讀這些優美的語句,説説印象中的河邊美景,同時讓大家思考討論“為什麼説大自然是一位偉大的母親!”,藉以激發大家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當學生談到包含有孔子對弟子們的教育時,我適時引導學生精讀3到9節

引導學生學習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我讓學生通過自讀,分角色朗讀等多種方式讓學生細細體會,尤其是要抓住第八小節中的重點句和重點詞引導學生理解水的特點和做人的要求所具有的共同點,讓學生通過討論交流從中受到一定的教育,同時抓住第九小節弟子們的由“疑惑”到“驚訝”,即悟出道理,領會孔子的教育方法是充滿了智慧,進而感知孔子的教育中的和藹,平易近人,值得我們學習。

3、接着當學生無法説到下面的內容的時候,我以“從哪兒可以看出孔子師生情誼深厚?”引導學生學習課文第三部分

在學習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我讓學生找出表現孔子師生關係密切的語句好好讀讀,體會一下他們的師生情誼,然後抓住子路和顏回説的話讓學生理解一下,同時進行一下個人的理想教育,同時還可以出示一些名人名言,讓學生學一下,拓展一下課外知識。

四、拓展延伸

我以“今天大家學了這篇課文有什麼想法?”引導大家思考一下,並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然後大家交流一下,進一步讓學生從課文中接受情感的教育和學會一些做人的道理。

五、作業

以“我的理想”為題,讓學生寫一段話。

板書設計

借物喻理水君子

孔子游春循循善誘充滿智慧

集合説課稿 篇八

一、説教材

《數學廣角》是教材中新增設的一個內容,它主要是介紹和滲透一些數學思想方法嘗試把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通過學生可以理解的簡單形式採用生動有趣的事例呈現出來。本節課涉及的重疊問題是日常生活中應用比較廣泛的數學知識。在本節課前學生雖然已經學習過分類的思想方法,但集合這部分內容比較抽象。

針對三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在這裏只是讓學生通過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題材去初步體會集合思想為後繼學習打下必要的基礎,學生只要能夠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就可以了。

綜上分析本課的教學目標定位為:

二、説教學目標?

1、學會藉助直觀圖,利用集合圖的思想方法解決簡單的問題。

2、掌握解決重疊問題的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3、培養學生善於觀察、善於思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説教學重、難點?

經歷集合產生的過程?並學會用集合來解決實際問題。

四、説教學策略

"重疊問題"在日常生活中應用比較廣泛?具有濃濃的"生活味"。確定教學內容及目標後,該採用怎樣的教學方式去達成目標?經過多方面考慮?最後確定了我的教學思路。以"認知衝突?設疑導入------探究新知?感悟韋恩圖-----解決問題?運用韋恩圖"為結構。以"衝突-----思考----交流-----驗證"為教法,力求在老師的引導下自主探究,讓學生藉助直觀圖體會、理解重疊問題各部分的關係,正確解答重疊現象中的相關數量關係,在探究生活中重疊問題的過程中,利用生活事例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感悟到數學的價值,滲透多種方法解決重疊問題的意識,培養學生善於觀察、勤于思考的學習習慣。

五、説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課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腦筋急轉彎:

(1)兩個爸爸和兩個兒子一起去看電影,他們只買了3張票就順利進了電影院。這是為什麼呢?

(2)昨天,郎老師到超市去買東西,在付款的時候,從前往後數我排在第3,從後往前數,我排在第4.這時,一共有多少人在排隊付款?

學生活動:學生猜測各種可能性,你一言我一語地發表自己的高見。

興趣是的最好老師,探索是成功的基石。通過學生喜愛的腦筋急轉彎引入,激發了學生無限的學習興趣,同時引導學生大膽的猜想,讓學生在猜測中學會思考,在爭論中學會傾聽、學會交流、學會整合。領悟問題存在的根源——重複。

(二)民主導學

任務一、遊戲中明算理:

(1)、報名參加學校組織的興趣小組:語文和數學

(2)、遊戲:

為了能使同學們更方便地看清楚,我們來做一項活動:請報名參加語文的同學站到講台的左邊,報名參加數學的同學站到講台的右邊。(參與報名的學生活動,站到相應的位置)

讓學生站起來,走出座位,站到相應的位置中去,打破了傳統的學生只能坐在座位上聽講的教學方式,台上的同學有了展示自己的機會,台下的同學也興趣盎然,參與度更高了。一個個高舉着小手,迫不及待的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

(3)、畫一畫

學生動手試着畫圖,片刻,有同學歡呼起來了:"老師,我畫出來了"説着,高舉着自己創作的畫,向全班同學展示了起來。指名上黑板畫。當學生產生認知衝突後畫好後説一説為什麼這樣圈,每一部分代表什麼,從而自然引出韋恩圖?接着演示每一部分的意義,讓學生用語言表述圖意,使本節課的難點悄然解決。接着根據學生觀察韋恩圖得出的信息,引導學生從圖的形式轉化成算式的形式,從而解決了"初步學會利用交集的含義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這一重點。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整個環節完全是讓學生經歷自己創造韋恩圖的過程。學生在快樂的合作探究中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悦。

蘇霍姆林斯基説了這樣一句話," 當知識與積極的活動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時候,學習才能成為孩子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在畫一畫的過程中,學生體腦結合,手腦並用,共同交流、思考,經歷了創作韋恩圖的過程,得到了成功的體驗。也從中感受到了愉悦、輕鬆、快活。他們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長得以充分發揮,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以進一步發展。

任務二,利用集合圖來解決問題

?  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到用韋恩圖來解決問題的價值,從而掌握使用集合圖解決重疊問題的方法。

?  1、任務呈現:讀圖訓練。讓學生看書例1的集合圖,通過觀察讓學生找出數學信息,提出相關問題並進行解答。

?  2、自主學習,完成課堂任務單

?  3、展示交流。

(三)檢測導結

1、課本105頁1題。

2、三年級(2)班的部分同學參加"秋季運動會",其中參加跳繩比賽的有22人,參加跑步比賽的有28人,兩項都參加的有10人,共有多少人蔘加比賽?

六、説教學效果

本節課是在找準了學生的認知起點和困惑點的基礎上,尋找了一條符合學生學習的有效教學途徑。首先從學生喜愛的生活情境出發導入新課,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在探究的過程中,讓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學習新知識服務。教師只有課前知學,然後才能知教。然而怎樣去知學?又怎樣去知教?是需要課前花足時間去思考的事。

數學課不僅是讓學生學數學,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欣賞數學、體驗數學的神奇價值,從欣賞和體驗中去感悟數學道理、培養數學素養。本節課學生在活動的參與中,真正的作到了自主探索、不斷創造,體驗到了數學學習的快樂與成功。

優秀説課稿 篇九

一、教材解讀

《生命 生命》是人教版新課標實驗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五組中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開頭髮問:生命是什麼?接下來並沒有正面回答,而是講了飛蛾絕境求生、瓜苗從磚縫中長出、傾聽心跳三個小故事,表現出作者杏林子對生命真諦的思考、探究與領悟,最後一節道出心聲。向讀者傳遞了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一定要珍惜生命,決不讓它白白流失,使自己生活得更加光彩有力。文章主體部分的三件小事看似淺濕,實則含義深刻;看似並列,實則層層遞進。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掌握本課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的內容,背誦課文。

過程與方法:抓住重點詞語,聯繫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惜生命,讓有限的生命創造出無限的價值。

三、教學策略

“生命是什麼”這樣一個深刻的問題對於四年級學生而言,有一定的難度。為此設計教學流程時,我緊扣文路,設計教路,鋪墊學路,主要是以下幾點:(一)情景導入,引發生命的思考;(二)品詞析句,感受生命的躍動;(三)聯繫生活,欣賞生命的頑強;(四)親身體驗,領悟生命的責任;(五)叩問心靈,追求生命的價值。

四、教學過程

本課的教學分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引導學生讀通課文內容,學會生字新詞。以下是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引發生命的思考

播放一組大自然生機盎然的圖片,然後引用杏林子的話導入新課:一粒貌不驚人的種子往往隱藏着一個季節的燦爛;一條醜陋的毛蟲,可能蜕變為一隻五色斑斕的彩蝶,因為生命本身就是一個奇蹟。

這個環節,我讓學生看到與普通生命絕然不同的畫面,引發學生對生命的思考:生命是什麼?我們該如何看待生命呢?並自然引出課題“生命 生命”。

(二)品詞析句,感受生命的躍動

學生對生命有新的思考,就急於想從文本中找出答案,這時,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飛蛾求生的這個事例中感受生命的躍動,讓學生劃出令自己震撼的句子,重點出示:“但它掙扎着,極力鼓動雙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躍動,那樣強烈!那樣鮮明!”句中飛蛾求生慾望之強烈,顯而易見,學生在“掙扎”、“極力鼓動”這些重點詞語的朗讀中,能想象出飛蛾為了一線生機使出所有力量,這時,老師讓學生聯繫上下文思考:飛蛾是在什麼情況下掙扎求生的?通過品悟,學生明白飛蛾此時身處絕境,毫無生還的希望,然而追求生存的力量卻又是如此強烈,讓它奮力拼搏,飛蛾絕境求生給學生震撼與啟迪:生命是如此重要。學生通過品詞析句,真切感受到生命的躍動,為小飛蛾弱小生命在這逆境中掙扎求生而敬佩。再次有感情地朗讀課題時,學生便像飛蛾一樣帶着強烈求生慾望,呼喊出了“生命 生命”。

(三)聯繫生活,欣賞生命的頑強

如果説,飛蛾的躍動是“求生存”,那麼瓜苗從磚縫中長出則更多的是“謀發展”,這個故事中給學生的啟迪應比絕境中求生的飛蛾更加深刻,為讓學生欣賞到生命的頑強,更為深入的領悟生命,我引導學生回憶吃瓜子的經歷,體驗瓜子殼的堅硬程度,感受小小的瓜苗衝破堅硬的外殼,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再聯繫科學知識讓學生聯想植物生長的條件,這時老師結合句子:“它可以衝破堅硬外殼,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中,不屈向上,茁壯成長,即使它僅僅只活了幾天。”進行探究“小瓜苗拼命衝出外殼,冒出地面,也許只能活幾天,你認為這樣值得嗎?”此刻,我補充“黃山鬆”、“塔頂樹”、“爬蔓”、“竹石”等一系列震撼人心的圖片,學生聯繫了生活場景,領悟到生命的不屈向上,這時老師再親切與學生對話交流:“同學們,你現在對生命又有了什麼樣的理解呢?”帶着對生命執着追求,學生再讀課題時,香瓜子這種頑強向上的生命力,已不只限於對文本的認識,而是深入到內心深處。

(四)親身體驗,領悟生命的責任

飛蛾、香瓜子這些小小的生靈用它們的頑強和努力證明對生命的渴望和熱愛,作為萬物靈長的人,又應該怎樣對自己的生命負起責任呢,在這一環節中,我注意引導學生由物及人,從飛蛾絕境求生存,香瓜子磚縫謀發展的故事領悟,轉入親身體驗中。首先,讓學生閉上眼睛把手放在左胸上,和杏林子一起感受心跳,然後問:同學們你觸摸到什麼?有的説:摸到生命在跳動,有的説:感到生命力很強大,還有的説:擁有生命多幸福呀!這時讓學生用個性化的朗讀去告訴別人:這就是我的生命,單單屬於我的。然後我再聯繫文本,適時拓展:介紹杏林子的人生經歷,寫作背景資料。當學生知曉一個有着如此熱情,對生命充滿追求的人,居然是一個日夜飽受病痛折磨的殘疾人,對生命更加敬畏。此時,師生一起帶着對生命負責的態度深沉地齊讀課題“生命 生命”。學生以文本的拓展,思索起生命,在親身體驗中知道必須承擔的責任。整個教學過程,就變得更加立體豐滿起來!

(五)叩問心靈,追求生命的價值

在學生獲得珍惜生命,敬畏生命的感受之後,我把學生從文本引入生活,聯想到自己,讓學生説説自己該怎樣對待生命,學生結合自己瞭解的身殘志堅的人進行交流,然後畫面出示:攀登藝術頂峯的聾啞姑娘——“千手觀音”;身殘志堅的現代保爾——張海迪;先人後已的神州之花——文花枝;輪椅上的科學鉅子——霍金;不懼暴力保衞聖火——金晶……從一曲麴生命讚歌中,我們再次回到了課始的那個問題“生命是什麼呢?”文章題目重複出現“生命”“生命”含義又何在呢?然後讓學生深深地叩問自己的心靈,我又該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譜寫生命呢?讓學生用:“可以……也可以……”的句式寫話,暢談如何讓自己的生命變得光彩有力。學生對生命的獨特理解,已超越了文本,超越了課堂,在今後的人生中,將輝映出奪目的光彩。

回顧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這一節課的教學,在貫徹新課程理念中,有三個鮮明特徵:

(1)閲讀文本,對話交流。引導學生在閲讀中思考,閲讀中感悟。文本中的飛蛾絕境求生、香瓜子的頑強不屈、傾聽心跳的鏘鏗有力與學生心靈彼此交融,達到和諧統一。

(2)緊扣課題,逐層深入。生命含義豐富,意味深長,教師在教學中有意存而不解,而是在反覆迴盪,在逐步深入中給學生更多思考的空間,最終達到情感上的共鳴,理性上的認識。

(3)聯繫生活,注重體驗。引導學生跳出文本,走向生活。使學生對深刻的生命話題有更真切的感悟,在潛移默化的閲讀之中吸取到人生的營養。

幼兒園教案及説課稿 篇十

活動目標:

1、通過模仿小動物之間的對話,培養幼兒完整的語言表述能力。

2、親近小動物,瞭解一些常見動物的生活習性。

3、能大膽運用有禮貌的語言拒絕別人。

活動準備:flash《小鴨找朋友》,小鴨、小兔、小鳥、烏龜等動物掛飾若干。

活動重點:理解故事內容,學習故事中小動物的對話。

難點:區分會游泳和不會游泳的動物。

活動過程:

一、興趣導入

出示一隻在哭的小鴨子,問:小鴨子怎麼了?他為什麼哭呀?(幼兒自由回答)

老師小結:小鴨子一個人玩,真沒勁,它想找好朋友和它一起玩。

問:它會找誰和它一起玩呢?(幼兒猜測)

二、完整欣賞

觀看flash《小鴨找朋友》,並提問:

1、小鴨子找誰和它一起玩了?小動物和它一起玩嗎?為什麼?

小結:原來,小鳥和小兔子不會游泳,所以不能到水裏和鴨子一起玩,小烏龜會游泳能到水裏和小鴨子一起玩。

三、分段欣賞flash並交流故事內容。

(1)故事的名字叫什麼?學説小鴨子找朋友,並認字。

(2)一天,一隻小鴨在池塘裏游泳,這時,一隻小鳥飛來了,小鴨對它説什麼?小鳥是怎樣回答的?小鳥很禮貌的拒絕了它,為什麼不能和它一起游泳呢?

(3)一隻兔子走過來了,小鴨説什麼了?小兔子是怎麼回答的?

(4)一隻烏龜爬過來了,小鴨説什麼了?小烏龜是怎麼回答的?

四、表演“小鴨找朋友”

老師扮演小鴨,請幼兒扮演小鳥、小兔子、小烏龜,學説故事中的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