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幼兒園深度化學習案例 今天你“環保”了嗎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4.89K

今天你“環保”了嗎

幼兒園深度化學習案例 今天你“環保”了嗎

一、活動由來

最近天氣一直不太好,小朋友們早上都戴口罩來園,這天,妞妞摘掉口罩對我説“老師,戴口罩很不舒服,可是媽媽説霧霾太重了,不戴口罩容易生病,我早上試了一下不戴口罩,一會兒就咳嗽了,可什麼是霧霾啊”,別的小朋友聽見妞妞這麼説,也圍了過來七嘴八舌的問“老師,霧霾是什麼呀”“為什麼吸了它會咳嗽,會嗓子不舒服呢”,丁丁説“我爸爸説霧霾的形成是因為我們不環保,我們要是都環保,就不會這麼難受了”。對於什麼是環保呢,小朋友們吵得不可開交,我第一時間肯定了小朋友們的發現並表揚他們能主動探索關於“環保”的問題。“環保是什麼,我們又該怎麼做呢?”我思考片刻,決定將這個問題拋給幼兒。

二、活動審議

當幼兒發現了“環保”的問題之後,這就是一個很好的進行“環保”教育的契機,教師可以引導更多的幼兒關注到這個問題。“如何引導幼兒瞭解環保?”“如何引導幼兒在生活中做到環保呢?”“如何在遊戲中既能滿足幼兒遊戲的願望,又能引導幼兒關注到環保的問題呢?”我們可以提出這個問題引導幼兒來討論。把問題交給幼兒,我們相信,幼兒能用自己的智慧提出最優化、最適合的解決方案。

三、活動實施

活動一:什麼是環保


通過觀察和討論,教師先請幼兒講講述了自己在圖片中的發現,並提出自己的意見“亂扔垃圾很不好,不但看着很醜,而且天氣熱了味道也很難聞,垃圾都是壞東西!”大家都表示同意,一起譴責垃圾對生活環境的污染,但是豌豆説:“不是的,有的垃圾不是壞東西,它可以收回去繼續用,只是我們要會把它分類,把它分好了還是可以做很多事的。”豌豆的回答又引發一個新問題,於是,教師繼續追問:“所有的垃圾都是壞東西嗎?”

果果:污染環境,就是壞東西。

寧寧:吃不完的飯菜和削掉的果皮就是壞垃圾,會很臭。

小米:扔掉的紙盒不是壞垃圾,它可以收回去再用。

教師:生活中還有哪些垃圾?幼兒園裏什麼垃圾最多,我們應該怎麼處理它?

彤彤:小朋友隨手丟的紙屑最多。

毛毛:垃圾要扔到垃圾桶。

小雨:垃圾要分類扔到垃圾桶裏,不同的垃圾要放在不同的垃圾桶裏,有的還可以繼續用。

小雨的建議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贊同,於是,大家一起認識了垃圾桶的標誌,並且將垃圾的四大類 (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廚餘垃圾――其他垃圾)進行了識別,並用圖畫的方式製作了提示牌,提醒大家共同遵守將垃圾分類處理。

環境污染問題已經成為世界各國面臨的最重要的問題之一,因此環保教育迫在眉睫。幼兒是社會環境中的一份子,我們要培養幼兒熱愛自然、關愛環境的情感,通過日常生活中的點滴行為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並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興趣,開展形式多樣的環保教育活動。

活動二:幼兒園裏的垃圾分類

對於垃圾的分類討論剛剛結束,下午的時候就有小朋友氣呼呼地跑到老師面前説:“小米沒有按照分類扔垃圾,把可回收垃圾扔進了廚餘垃圾裏”,這時候,教師意識到幼兒還沒有真正理解“垃圾分類”的意義,他們還不能把遊戲中的規則遷移運用到生活中來。幼兒的疑惑和問題正是培養良好習慣的好時機。親身體驗是幼兒重要的學習方式,要讓幼兒感受到生活中如何進行垃圾分類,就必須從幼兒的生活出發。於是,教師問幼兒:“你們每天會看到什麼垃圾呢?”幼兒有的説擦鼻涕的紙,有的説吃不完的飯菜,有的説削掉的果皮…最終,他們確定了幾種常見的垃圾:飲料瓶、紙屑、果皮、剩飯菜、食品外包裝等。

教師:“現在我們來玩一個好玩的遊戲,送垃圾回家。這裏有四個垃圾箱,誰願意扮演垃圾箱呢?”(幫幼兒穿好垃圾箱,然後請幼兒介紹:我是…垃圾箱)

教師:那剩下的小朋友來做環保小衞士,幫忙把這些垃圾分別放到它們自己的“家”裏。 (發給幼兒垃圾)

教師:現在我們來輪流放垃圾。小朋友放之前,要向大家介紹:這是…,是…垃圾。然後再把它放進那個垃圾箱。

小米:可是忘記了垃圾的分類怎麼辦呢?

教師:那有什麼辦法能讓我們隨時知道垃圾的分類呢?

甜甜圈:我會用紙把分類的垃圾畫下來。

大家一致同意畫畫是最快記錄的一個辦法。於是,幼兒齊動手,畫出了分類不同的垃圾,並把它貼在了垃圾桶的旁邊,方便每個幼兒根據分類迅速反應。

幼兒非常關注自己的垃圾分類情況,也時刻關注其他幼兒的分類情況,只要有不按分類扔垃圾的,都會及時指出,並且減少了製造垃圾,也能夠通過可回收垃圾的分類來思考,這個物品還可以怎麼用,積極利用了廢舊物品,大大減少了垃圾的產生。這再一次驗證了幼兒是通過親身體驗、實際操作、直接感知來學習的。通過這一活動,幼兒知道了每天會製造產生很多垃圾,很不利於環保。

活動三:家庭環保我知道

早上接園的時候,安安媽媽和我説“安安昨天回家指出了爸爸沒有根據分類的方式扔垃圾,還給我們講解了垃圾如何分類,讓我們都學習了很多”聽到安安媽媽的反饋,我的心裏非常感動,於是,在晨間談話環節,教師請安安介紹了昨天回家之後的行為。其他孩子聽完之後,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了起來。這時教師拋出了一個問題:“你們家裏每天的垃圾都會分類扔嗎?

豆豆:媽媽會分類扔垃圾。

旺仔:爸爸扔垃圾都是胡亂扔。

天天:爸爸媽媽有的時候也分不清垃圾的分類。

教師:那我們應該怎麼幫助爸爸媽媽來弄清楚垃圾分類呢?

很快,他們就提出瞭解決方案:那我們也來統計一下家裏會產生的垃圾,把分類圖畫一次吧。於是,幼兒決定利用週末的時間,和爸爸媽媽一起統計家裏的垃圾分類。

教師建議家長跟隨幼兒的意願來記錄,因為我們認為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記錄才更有意義。當幼兒集體分享自己的調查表時,我們發現幼兒全家的垃圾產生量真的在減少。有的幼兒改掉了剩飯剩菜的壞習慣,學會了吃多少打多少;有的幼兒開始減少用紙,甚至和家人一起討論了白色垃圾的危害,減少了家庭塑料袋的使用。

遷移是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在幼兒園學習到的垃圾分類的環保小知識,逐漸影響了在家庭中減少垃圾產生的行為。這種影響有的是澘移默化的,幼兒通過親身體驗,感受到平時產生的垃圾太多了,在此基礎上進行改變,才真正理解了“環保從小事做起”。所以,“今天你環保了嗎?”這個活動是可以一直持續的活動。它會引導幼兒將“環保”內化為平時再尋常不過的一個自然行為,成為一種習慣。

四、活動反思

良好的環保意識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要長期的堅持和滲透才行。因此,教師要注重日常生活中的各個環節,將環保意識的培養和訓練貫穿其中。例如,在洗手時不浪費水、關緊水龍頭,喝水、漱口時不浪費,走路輕輕、不大吵大鬧製造噪音,愛護玩具、照顧植物角等。幼兒愛模仿,教師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着他們,因此我們要發揮榜樣作用,在日常活動中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給幼兒做好表率。同時,要善於觀察,抓住適合的契機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

如發現幼兒平時亂扔垃圾、隨地大小便、亂摘花草、追逐打鬧等現象時,教師要及時的進行阻止並進行教育,讓幼兒既改正了不良的習慣,又能夠增強幼兒對環境的保護意識。如進餐前提醒幼兒洗手時誰不要開的太大、節約用水的同時一面濺濕衣服。如果幼兒對玩水的興趣很濃烈,教師可以生成關於水的活動,讓幼兒瞭解水、認識水的特性、作用,知道水資源的對人類生活的重要性。進餐時,鼓勵幼兒不挑食、不浪費食物,並教育幼兒隨大人外出就餐要拒絕吃野生動物,知道保護動物也是愛護環境的一個方面,初步讓幼兒瞭解人與自然界的動植物之間的關係,萌發幼兒保護環境的潛在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