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圓柱的體積參考教案二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25W

圓柱的體積參考教案二精品多篇

《圓柱的體積》數學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瞭解圓柱體體積(包括容積)的含義,進一步理解體積和容積的含義。

2、經歷探索圓柱體積計算方法的過程,掌握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圓柱的體積,並會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培養初步的空間觀念和思維能力;進一步認識“轉化”的思考方法。

教學重點:

理解和掌握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會求圓柱的體積

教學難點:

理解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用具:

圓柱體積演示教具。

教學過程:

一、複述回顧,導入新課

以2人小組回顧下列內容:(要求1題組員給組長説,組長補充。2題同桌互説。説完後坐好。)

1、説一説:(1)什麼叫體積?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

(2)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怎樣計算?如何用字母表示?

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用字母表示()

2、求下面各圓的面積(只説出解題思路,不計算。)

(1)r=1釐米;(2)d=4分米;(3)C=6.28米。

(二)揭示課題

你想知道課本第8頁左上方“柱子的體積”嗎?你想知道“一個圓柱形杯子能裝多少水”嗎?今天就來學習“圓柱的體積”。(板書課題)

二、設問導讀

請仔細閲讀課本第8-9頁的內容,完成下面問題

(一)以小組合作完成1、2題。

1、猜一猜,圓柱的體積可能等於()×()

2、我們在學習圓的面積計算公式時,指出:把一個圓分成若干等份,可以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面積就是圓的面積。圓柱的底面也可以像上面説的那樣轉化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通過切、拼的方法,把圓柱轉化為一個近似的長方體(如課本第8頁右下圖所示)。(用自己手中的學具進行切、拼)觀察拼成的長方體與原來的圓柱之間的關係

(1)圓柱的底面積變成了長方體的()。

(2)圓柱的高變成了長方體的()。

(3)圓柱轉化成長方體後,體積沒變。因為長方體的體積=()×(),所以圓柱的體積=()×()。如果用字母V代表圓柱的體積,S代表底面積,h代表高,那麼圓柱的體積公式可用字母表示為()

[彙報交流,教師用教具演示講解2題]

(二)獨立完成3、4題。

3、如果已知課本第8頁左上方柱子的底面半徑為0.4米,高5米,怎樣計算柱子的體積?

先求底面積,列式計算()

再求體積,列式計算()

綜合算式()

4、要想知道“一個圓柱形杯子能裝多少水?”可以用杯子的“()×()”(杯子厚度忽略不計)

【要求:完成之後以小組互查,有爭議之處四人大組討論。】

教師根據學生做題情況挑選一些小組進行彙報、交流,並對小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

三、自我檢測

1、課本9頁試一試

2、課本9頁練一練1題(只列式,不計算)

【要求:完成後小組互查,教師評價】

四、鞏固練習

課本練一練的2、3、4題

【要求:組長先給組員講解題思路,然後小組內共同完成】

教師進行錯例分析。

五、拓展練習

1、課本練一練的5題

2、有一條圍糧的席子,長6.28米,寬2.5米,把它圍成一個筒狀的糧食囤,怎樣圍盛的糧食多?最多能盛多少立方米的糧食?

【要求:先組內討論確定解題思路,再完成】

六、課堂總結,佈置作業

1、總結:這節我們利用轉化的方法,把圓柱轉化為長方體來推導其體積公式,切記用“底面積×高”來求圓柱的體積。

2、作業:課本練一練6題

《圓柱的體積》數學教案 篇二

圓柱的體積

教材簡析:

本節內容包括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利用公式直接計算圓柱的體積,利用公式求:圓柱形物體的容積。教材充分利用學生學過的知識作鋪墊,採用遷移法,引導學生將圓柱體化成已學過的立體圖形,再通過觀察、比較找兩個圖形之間的關係,可推導出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

教學目的:

1、運用遷移規律,引導學生藉助因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方法來推導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並理解這個過程。

2。會用圓柱的體積計算圓柱形物體的體積和容積,運用公式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3。引導學生逐步學會轉化的數學思想和數學法,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藉助實物演示,培養學生抽象、概括的思維能力。

教 具:圓柱的體積公式演示教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1、出示圓柱形水杯。

(1)老師在杯子裏面裝滿水,想一想,水杯裏的水是什麼形狀的?(2)你能用以前學過的方法計算出這些水的體積嗎?

(3)討論後彙報:把水倒入長方體容器中,量出數據後再計算。(4)説一説長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

2、創設問題情景。(課件顯示)

如果要求壓路機圓柱形前輪的體積,或是求圓柱形柱子的體積,還能用剛才那樣的方法嗎?剛才的方法不是一種普遍的方法,那麼在求圓柱體積的時候,有沒有像求長方體或正方體體積那樣的計算公式呢?

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研究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出示課題:圓柱的體積)(設計意圖:問題是思維的動力。通過創設問題情景,可以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舊知,積極思考,去探索和解決實際問題,並能製造認知衝突,形成"任務驅動"的探究氛圍。)

二、新課教學:

設疑揭題:我們能把一個圓採用化曲為直、化圓為方的方法推導出了圓面積的計算公式,現在能否採用類似的方法將圓柱切割拼合成一個學過的立體圖形來求它的體積呢?今天我們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板書課題:圓柱的體積。

1。探究推導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

課件演示拼、組的過程,同時演示一組動畫(將圓柱底面等分成32份、64份……),讓學生明確: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體圖形就越接近於長方體。C、依次解決上面三個問題。①把圓柱拼成長方體後,形狀變了,體積不變。(板書:長方體的體積=圓柱的體積) ②拼成的長方體的底面積等於圓柱的底面積,高就是圓柱的高。配合回答,演示課件,閃爍相應的部位,並板書相應的內容。)③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 字母公式是V=Sh(板書公式)

討論並得出結果。你能根據這個實驗得出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嗎?為什麼?讓學生再討論:圓柱體通過切拼,圓柱體轉化成近似的 體。這個長方體的底面積與圓柱體的底面積 ,這個長方體的高與圓柱體的高 。因為長方體的體積等於底面積乘以高,所以,圓柱體的體積計算公式是: 。(板書: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用字母表示: 。(板書:V=Sh)(設計意圖:在新課教學中,先讓學生通過複習舊知識,在觀察中理解,在比較中歸納,通過這些措施可以使學生切實經歷圓柱體積公式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這樣的教學,不僅有利於學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而且在公式的推導過程當中,領悟了學習方法,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要用這個公式計算圓柱的體積必須知道什麼條件?

填表:請同學看屏幕回答下面問題,

底面積(㎡)高(m)圓柱體積(m3)

63

0.5 8

52

(設計意圖:設計練習能使學生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從而訓練學生的技能。這是第一層基本練習,通過這道題可以使學生更好的掌握本課重點,夯實基礎知)

例:一個圓柱形油桶,底面內直徑是6分米,高是7分米。它的容積約是多少立方分米?(得數保留整立方分米)

解: d=6dm,h=7dm。r=3dm

S底 =πr2=3。14×32 =3。14×9 =28。26(dm2)

V =S底h =28。26×7 =197。82198dm3 答:油桶的容積約是198立方分

(設計意圖:使學生注意解題格式,注意體積的單位為三次方)

三.鞏固反饋

1.求下面圓柱體的體積。(單位:釐米)

同學板演,其餘同學在作業本上做。板演的同學講解自己的解題方法題,教師歸納學生所用的解題方法,強調在解題的過程當中格式。(設計意圖:這是第二層變式練習。是讓學生在掌握公式的基礎上理解公式,學會靈活運用公式的訓練題。通過對公式的拓展性理解,可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圓柱體積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同時也能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練習:(回到想一想中) 圓柱形水杯的底面直徑是10cm,高是15cm。已知水杯中水的體積是整個水杯體積的 2/3 計算水杯中水的體積?

(設計意圖:這是第三層發展性練習,安排了密切聯繫生活實際的習題,讓學生運用公式解決引入環節中的兩個問題,切實體驗到數學就存在於自己的身邊。)

四.拓展練習

1.一個長方形的紙片長是6分米,寬4分米。用它分別圍成兩個圓柱體,A是用4分米做底高6分米,B是用6分米做底高是4分米它們的體積大小一樣嗎?請你計算説明理由。(結果保留π)

2.一個底面直徑是20cm的圓柱形容體裏,放進一個不規則的鑄鐵零件後,容體裏的水面升高4cm,求這鑄鐵零件的體積是多少?、

(設計意圖:安排了密切聯繫生活實際的習題,讓學生運用公式解決引入環節中的兩個問題,使學生認識到數學的價值體驗到數學對於瞭解周圍世界和解決實際問題是非常有作用的;能使學生的思維處於積極的狀態達到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解決問題能力的目的。)

五.課堂小結:

1.談談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

2.解題時需要注意那些方面。

(設計意圖:收穫包括知識、能力、方法、情感等全方位的體會,在這裏採用提問式小結,使學生暢談收穫、發現不足,既能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培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同時通過對本節所學知識的總結與回顧,還能使學生學到的知識系統化、完整化。)

六.佈置作業

1。A冊習題2。7

2。拓展練習2題

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體現了:一、利用遷移規律引入新課,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二、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引導學生觀察、思考、説理,調動多種感觀參與學習;三、正確處理"兩主"關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注意學生學習的參與過程及知識的獲取過程,學生積極性高,學習效果好。達到預期效果,不足處學生討論時間控制太少,課後作業個別學生還是對公式不會靈活應用。

《圓柱的體積》教學設計 篇三

評價樣題:

學習流程:

一、創設現實情境,增強探究慾望。

1、出示橡皮泥做的圓柱體:怎樣求出這個圓柱體橡皮泥的體積?你能想出幾種辦法?

如果要求(出示百家姓廣場上的圓柱形大鼎底座圖片)圓柱形大鼎底座的體積,還能用剛才那樣的方法嗎?那怎麼辦?(學生試説出自己的辦法。)

看起來前面這些方法雖然可行,但有一定的侷限性,我們必須找到一個解決任意圓柱體積的方法才行,對嗎?今天,就讓我們來共同研究解決任意圓柱體積的方法。(板書課題:圓柱的體積)

二、親歷建構過程,提高探索能力。

1、提出問題,大膽猜想

你能猜一猜圓柱的體積怎樣計算嗎?你覺得圓柱體積的大小和什麼有關?

(鼓勵學生大膽猜測,説出自己的想法)

2、回顧舊知,幫助遷移

同學們都很會大膽猜想,但還要小心地論證猜想的科學性。你還記得圓面積轉化什麼圖形的面積來求它的公式的嗎?

(演示課件:圓轉化成長方形)

3、引發思考:我們能否把圓柱體也轉化成學過的立體圖形來計算它的體積呢?如果能,猜一猜能轉化成哪種立體圖形?

4、小組合作,驗證猜想

下面請大家四人一組,藉助手中的學具或用蘿蔔和土豆做成的圓柱分組進行探討。

(出示合作提綱)小組長做好分工,並完成記錄表。

活動記錄表

思考:

1、圓柱體可以轉化成哪種立體圖形?

2、☆☆兩種立體圖形之間有怎樣的聯繫?你們發現了什麼?得出了什麼結論?

3、怎樣用簡捷的形式表示你推導出來的公式呢?

活動過程:

1、我們用方法,把圓柱體轉化成了體。

2、在這個轉化的過程中,變了,沒有變。

3、通過觀察比較,我們發現:把一個圓柱體的底面分成許多相等的扇形,然後切、拼,就能得到一個近似的長方體。這個長方體的底面積等於圓柱體的(),高就是圓柱體的()。因為,長方體體積=(),所以,圓柱體的體積計算公式是v=()。

5、全班交流,展示評價。

評價交流中,藉助評價樣題。同時課件演示切拼的過程,同時演示將圓柱底面等分成32份、64份……,讓學生明確: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體圖形就越接近於長方體。 6、根據學生的發現引導學生推導出:

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

用字母表示v = sh。

7、反饋練習。

(1)要求圓柱體積,必須知道哪些條件?

(2)出示例5,學生藉助圓柱體積公式自主完成,並及時訂正反饋。

圓柱的體積教學設計 相關內容:用轉化的策略解決分數問題“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教學實錄國小數學《倒數的認識》教案北師大版6年級數學第11冊第1單元《圓的認識》教案1、分數四則混合運算《按比例分配》課後反思百分數的意義和讀寫法反思百分數(三)用百分數解決問題查看更多>>國小六年級數學教案

《圓柱的體積》數學教案 篇四

教學內容:

教材第10~12頁圓柱的體積公式,例1、例2和練一練,練習二第1~5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並能根據題裏的條件正確地求出圓柱的體積。

2、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和思維能力;讓學生認識轉化的思考方法。

教具準備:

圓柱體積演示教具。

教學重點:

理解和掌握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

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1.求下面各圓的面積(回答)。

(1)r=1釐米; (2)d=4分米; (3)C=6.28米。

要求説出解題思路。

2.想一想:學習計算圓的面積時,是怎樣得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指出:把一個圓等分成若干等份,可以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面積就是圓的面積。

3.提問:什麼叫體積?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

4.已知長方體的底面積s和高h,怎樣計算長方體的體積?(板書: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二、自主研究:

1.根據學過的體積概念,説説什麼是圓柱的體積。(板書課題)

2.怎樣計算圓柱的體積呢?我們能不能根據圓柱的底面可以像上面説的轉化成一個長方形,通過切、拼的方法,把圓柱轉化為已學過的立體圖形來計算呢,現在我們大家一起來討論。

3.公式推導。(可分小組進行)

(1)請同學指出圓柱體的底面積和高。

(2)回顧圓面積公式的推導。(切拼轉化)

(3)探索求圓柱體積的公式。

根據圓面積剪、拼轉化成長方形的思路,我們也可以運用切拼轉化的方法把圓柱體變成學過的幾何形體來推導出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你能想出怎樣切、拼轉化嗎?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以下實驗,邊觀察邊思考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與拼成的幾何形體之間的關係。教師演示圓柱體積公式推導演示教具:把圓柱的底面分成許多相等的扇形(數量一般為16個),然後把圓柱切開,照下圖拼起來,(圖見教材)就近似於一個長方體。可以想象,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體圖形就越接近於長方體。

(4)討論並得出結果。

你能根據這個實驗得出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嗎?為什麼?讓學生再討論:圓柱體通過切拼,圓柱體轉化成近似的 體。這個長方體的底面積與圓柱體的底面積 ,這個長方體的高與圓柱體的高 。因為長方體的體積等於底面積乘以高,所以,圓柱體的體積計算公式是: 。(板書: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用字母表示: 。(板書:V=Sh)

(5)小結。

圓柱的體積是怎樣推導出來的?計算圓柱的體積必須知道哪些條件?

4.教學例1。

出示例1,審題。提問:你能獨立完成這題嗎?指名一同學板演,其餘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列式依據是什麼?應注意哪些問題?(單位統一,最後結果用體積單位)

0.9米=90釐米 2490=2160(立方厘米)

5.做練習二第1題。

讓學生做在課本上。指名口答,集體訂正。追問:圓柱的體積是怎樣算的?

6.教學試一試一個圓柱的底面半徑是2分米,高是8米,求它的體積。指名一人板演,其餘學生做在練習本上。評講試一試小結:求圓柱的體積,必須知道底面積和高。如果不知道底面積,只知道半徑r,通過什麼途徑求出圓柱的體積?如果知道d呢?知道C呢?知道r、d、C,都要先求出底面積再求體積。

7、教學例2。

出示例2,審題。小組討論計算方法,然後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列式依據是什麼?應注意哪些問題?(單位統一,最後結果用體積單位,結果保留整數。)

《圓柱的體積》數學教案 篇五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34~35頁例3及課堂活動,練習八1,2,3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體驗圓柱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圓柱的體積公式並能應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2.倡導交流、合作、實驗操作等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觀察、猜測、分析、比較、綜合的學習思考方法。

3.讓學生感受探索數學奧祕的樂趣,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點】

圓柱體積計算方法及應用。

【教學準備】

教具:標有釐米刻度的透明長方體容器和圓柱容器、量筒、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實驗回顧長方體體積計算方法

(1)出示透明長方體容器。

教師:現在我們向這個容器裏倒入1釐米深的水,容器裏的水會形成什麼形體?(長方體)

(教師現場操作倒水)估計一下,有多少立方厘米?

怎樣才能知道這層長方體的水有多少立方厘米?

(2)如果要計算的話,要測量哪些數據?

(請一名學生前台測量,教師注意提醒從內部量)

教師板書數據,全體學生即時計算,一生板演。

學生講解,教師從算式中用紅線勾出表示底面積的部分。

説明:長方體的體積可以用底面積乘高來計算,當高為1 cm時,底面的面積數就是這個長方體所含的體積單位數。

教師再往容器內依次倒入2 cm,3 cm高的水,隨機請學生口答出體積數。

(3)揭示:當長方體的高度增加,我們就可以用一層的體積數乘上高度(也就是層數)來求得體積。

二、實驗探究,學習新知

1.初次實驗

出示標有釐米刻度的圓柱形玻璃容器。

教師:向這個容器裏倒入1釐米深的水,水會形成什麼形狀?(圓柱)

教師操作倒水後:猜一猜,這個圓柱形水柱的體積如何計算?(教師板書學生猜測結果:V=Sh)

教師:假如這些猜測合理,我們需要測量哪些數據?(d或r)

一名學生上前台在教師的協助下現場測量,記錄下數據。

學生集體按照自己猜測的方法演算結果,並進行相關板演。

教師:怎樣證明這些結果的正確性?(量筒測量)

教師將容器中的水倒入量筒,直觀驗證V=Sh的正確性。

2.二度實驗

教師:一次實驗還不能説明問題,我們再進行幾次行嗎?

教師往容器中倒入2 cm,4 cm,5 cm,10 cm高的水,學生計算後,師生共同用量筒直觀驗證,並生成實驗表格。

3.實驗分析

教師:剛才的實驗説明了什麼?觀察數據你還有哪些發現?

4.迴歸課本,認識轉化法推導圓柱體積,擴展對公式的認識

教師:圓柱體積V=Sh,關於這個方法,我們的數學家們用不同的方法進行了相關的説明,一起來看看。

課件配音演示:

教師:欣賞了數學家的推導方法,再回憶一下我們剛才的實驗,你想説點什麼嗎?

三、實踐應用,鞏固新知

1.基本技能訓練

練習八第1題。

2.拓展應用,促進發展

教學例3。

教師:不告訴圓柱的底面積,你能求出它的體積嗎?

課件出示例3:

集體感知題意。全體學生獨立完成,兩名學生板演後講解。

教師小結:當求體積的必要條件沒有直接告訴時,我們應先根據相關信息予以解決。

3.獨立作業

練習八第2,3題。

四、全課總結:

教師:今天我們一起研究了什麼知識?在今天的學習中你的最大收穫是什麼?

《圓柱的體積》數學教案 篇六

探究目標:

1、組織學生開展測量、計算、估測等數學實踐活動,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圓柱體積計算公式,並能運用公式正確地計算圓柱的體積。

2、在探索空間與圖形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及實踐能力,同時結合具體的情境培養其估測意識。

3、使學生學會與他人合作,並能比較清楚地表達和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和結果。

4、讓學生體驗解決策略的多樣性,不斷激發其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使其積極地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教學重難點:

學生會應用圓柱體積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探究過程:

一、遷移引入

提問:一個圓柱的底面積是80平方釐米,高是20釐米,求它的體積。

提問:如果已知的是底面半徑和高,該怎麼求呢?

二、自主探究

1、出示長方體魚缸。

要計算這個長方體魚缸能裝多少水,就是求什麼?

怎樣求這個長方體的容積呢?

2、出示圓柱形魚缸。

⑴估測。這個圓柱形魚缸的容積大約是多少?

⑵操作、彙報。如果忽略容器的壁厚,這個圓柱形魚缸的容積到底是多少呢?學生分小組進行操作計算,各小組派代表演示操作過程,並展示計算過程。

學生可能的回答有:

生1:這個圓柱的底面周長是94.5釐米,它的高是12釐米,計算過程如下:①94.5÷3.14÷2≈15.0(釐米)②3.14×152×12=8478(立方厘米)

生2:我們小組測量的是底面直徑和高。底面直徑長30釐米,高是12釐米,計算過程如下:3.14×(30÷2)2×12=8478(立方厘米)

生3:我們測量的是底面半徑和高。3.14×152×12=8478(立方厘米)

⑷評價。

組織學生間進行評價。你最喜歡哪個小組的操作方案?為什麼?每一步列式的意義是什麼?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

⑸反思。引導學生將實際計算結果與自己的估測結果進行對比。自己矯正偏差。

⑹延伸。如果每立方分米水重1千克,這個魚缸大約能裝水多少千克?

3、自學例題。

組織學生自學課本例5。同桌的兩名同學結合例5的解答過程提出相關的數學問題,進行互問互答。

三、鞏固練習

做教科書第80頁“做一做”中的第2題、練習二十一的第5題。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集體評講。

四、創意作業

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計算、繪圖、裁剪、粘貼等多項操作活動。

在一張長30釐米,寬20釐米的長方形紙上進行合理的裁剪,做一個無蓋的圓柱形筆筒。比一比,誰做的筆筒容積最大?

《圓柱的體積》數學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

圓柱的體積(1)

圓柱的體積(教材第25頁例5)。

探索並掌握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會運用公式計算圓柱的體積,體會轉化的思想方法。

教學重難點

1、掌握圓柱的體積公式,並能運用其解決簡單實際問題。

2、理解圓柱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工具

推導圓柱體積公式的圓柱教具一套。

教學過程

複習導入

1、口頭回答。

(1)什麼叫體積?怎樣求長方體的體積?

(2)怎樣求圓的面積?圓的面積公式是什麼?

(3)圓的面積公式是怎樣推導的?在學生回憶的基礎上,概括出“轉化圖形——建立聯繫——推導公式”的方法。

2、引入新課。

我們在推導圓的面積公式時,是把它轉化成近似的長方形,找到這個長方形與圓各部分之間的聯繫,由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推導出了圓的面積公式。今天,我們能不能也用這個思路研究圓柱體積的計算問題呢?

教師板書:圓柱的體積(1)。

新課講授

1、教學圓柱體積公式的推導。

(1)教師演示。

把圓柱的底面分成16個相等的扇形,再按照這些扇形沿着圓柱的高把圓柱切開,這樣就得到了16塊體積相等,底面是扇形的立體圖形。

(2)學生利用學具操作。

(3)啟發學生思考、討論:

①圓柱切開後可以拼成一個什麼立體圖形?

學生:近似的長方體。

②通過剛才的實驗你發現了什麼?

教師:拼成的近似長方體和圓柱相比,體積大小變了沒有?形狀呢?

學生:拼成的近似長方體和圓柱相比,底面的形狀變了,由圓變成了近似長方形,而底面的面積大小沒有發生變化。近似長方體的高就是圓柱的高,沒有變化。故體積不變。

(4)學生根據圓的面積公式推導過程,進行猜想:

①如果把圓柱的底面平均分成32份,拼成的形狀是怎樣的?

②如果把圓柱的底面平均分成64份,拼成的形狀是怎樣的?

③如果把圓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28份,拼成的形狀是怎樣的?

(5)啟發學生説出:通過以上的觀察,發現了什麼?

①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拼起來的形狀越接近長方體。

②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每份扇形的面積就越小,弧就越短,拼起來的長方體的長就越接近一條線段,這樣整個立體形狀就越接近長方體。

(6)推導圓柱的體積公式。

①學生分組討論:圓柱的體積怎樣計算?

②學生彙報討論結果,並説明理由。

教師:因為長方體的體積等於底面積乘高,而近似長方體的體積等於圓柱的體積,近似長方體的底面積等於圓柱的底面積,近似長方體的高等於圓柱的高,所以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

2、教學補充例題。

(1)出示補充例題:一根圓柱形鋼材,底面積是1250px2,高是2.1m。它的體積是多少?

(2)指名學生分別回答下面的問題:

①這道題已知什麼?求什麼?

②能不能根據公式直接計算?

③計算之前要注意什麼?

學生:計算時既要分析已知條件和問題,還要注意先統一計量單位。

(3)出示下面幾種解答方案,讓學生判斷哪個是正確的。

①50×2.1=105(cm3)答:它的體積是2625px3。

②2.1m=5250px 50×210=10500(cm3)

答:它的體積是262500px3。

③1250px2=0.5m2 0.5×2.1=1.05(m3)

答:它的體積是1.05m3。

④1250px2=0.005m2

0.005×2.1=0.0105(m3)

答:它的體積是0.0105m3。

先讓學生思考,然後指名學生回答哪個是正確的解答,並比較一下哪一種解答更簡單。對不正確的第①、③種解答要説説錯在什麼地方。

(4)引導思考:如果已知圓柱底面半徑r和高h,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是怎樣的?

教師板書:V=πr2h。

課堂作業

教材第25頁“做一做”和教材第28頁練習五的第1題。學生獨立做在練習本上,做完後集體訂正。

答案:“做一做”:1. 6750(cm3)

2、7.85m3

第1題:(從左往右)

3.14×52×2=157(cm3)

3.14×(4÷2)2×12=150.72(cm3)

3.14×(8÷2)2×8=401.92(cm3)

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你有什麼感受?

課後作業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的練習。

第4課時圓柱的體積(1)

課後小結

1、“圓柱的體積”是學生在掌握了圓柱的基本特徵以及長方體、正方體體積計算方法等基礎上學習的。它是今後學習圓錐體積計算的基礎。

2、採用小組合作學習,從而引發自主探究,最後獲取知識的新方式來代替教師講授的老模式,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推導公式時間過長,可能導致練習時間少,練習量少,要注意把控。

課後習題

教材第25頁“做一做”和教材第28頁練習五的第1題。學生獨立做在練習本上,做完後集體訂正。

答案:“做一做”:1. 6750(cm3)

2、7.85m3

第1題:(從左往右)

3.14×52×2=157(cm3)

3.14×(4÷2)2×12=150.72(cm3)

3.14×(8÷2)2×8=401.92(cm3)

《圓柱的體積》數學教案 篇八

一、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

《課程標準》指出:要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同時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在本節課中,我給學生創設了生活情景(裝在杯子中的水的體積你會求嗎?)學生聽到教師提的問題訓在身邊的生活中,頗感興趣。學生經過思考、討論、交流,找到了解決的方法。而且此環節還自然滲透了圓柱體(新問題)和長方體(已知)的知識聯繫。在此基礎上教師又進一步從實際需要提出問題:如果要求某些建築物中圓柱形柱子的體積,能用剛才同學們想出來的辦法嗎?這一問題情境的創設,激發學生從問題中思考尋求一種更廣泛的方法來解決圓柱體體積的慾望。

二、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數學學習過程充滿着觀察、實驗、模擬、推斷等探索性與挑戰性活動,因此,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課程標準》所倡導的數學學習的主要方式。在本節課提示課題後,我先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要解決圓柱的體積問題,可以怎麼

辦?學生通過思考很快確定打算把圓柱轉化成長方體。那麼怎樣來切割呢?此時採用小組討論交流的形式。同學們有了圓面積計算公式推導的經驗,經過討論得出:把圓柱的底面沿直徑分成若干等份。在此基礎上,小組拿出學具進行了動手操作,拼成了一個近似的長方體。同學們在操作、比較中,圍繞圓柱體和長方體之間的聯繫,抽象出圓柱體的體積公式。這個過程,學生從形象具體的知識形成過程(想象、操作、演示)中,認識得以昇華(較抽象的認識——公式)。 不足之處:

在學生們動手操作時,我處理的有點急,沒有給學生充分的思考和探究的時間。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特別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優化課堂教學,對教材進行適當的加工處理。數學知識的教學,必須抓住各部分內容之間的內在聯繫,遵循教材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圓柱體積的教學,要藉助於學生已經學過的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通過分析、推導、演示,發現新知識。推導出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實現教學目的。圓柱的體積這部分知識是學生在有了圓柱、圓和長方體的相關知識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知識和技能上,通過對圓柱體積的具體研究,理解圓柱體的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會計算圓柱的體積;在方法的選擇上,抓信新舊知識的聯繫,通過想象、實際操作,從經歷和體驗中思考,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創設情境,解決問題,體現數學知識“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理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知識的求知慾,使學生樂於探索,善於探究。在新的課改形勢下,死記硬背這種膚淺的、教條的、機械的學習方式已經完全不適應教學改革的需要,不利於學生健康的成長髮展的需要,教師要重視引導學生去探索,思考,發現規律,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反思本節課的教學,覺得在練習設計上還可以下一番功夫。比如可以設計開放性習題:給一個圓柱形積木,讓學生先測量相關數據再計算體積等等。

二、教師的語言非常貧乏

在課堂教學中,評價語言是非常重要,它總是伴隨在教學的始終,貫穿於整個課堂,缺乏激勵的課堂就會像一潭死水,毫無生機。而精妙的評價語言就像是催化劑,能使課堂掀起層層波瀾,讓學生思維的火花時刻被點燃。教師準確,生動,親切的評價語言大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在激勵中學、自信中學、快樂中學,讓教師與學生零距離地接觸,我想學生的心理更能感覺到更大的鼓舞。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藝術首先包括談話的藝術。”教師的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的語言表達能力。數學課堂教學過程就是數學知識的傳遞過程。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數學知識的傳遞、學生接受知識情況的反饋,師生間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須依靠數學語言。教師的語言表達方式和質量直接影響着學生對知識的接受,教師語言的情感引發着學生的情感,所以説教師的語言藝術是課堂教學藝術的核心。我這節課最大的失誤是語言沒有發揮出調控課堂駕馭課堂的作用。

《圓柱的體積》數學教案 篇九

一、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探索並掌握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並能運用計算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讓學生經歷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等數學活動過程,發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滲透數學思想,體驗數學研究的方法。

3.通過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運用的過程,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挑戰性,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條理性和數學結論的確定性,獲得成功的喜悦。

二、教學重難點:

掌握和運用圓柱體積計算公式, 圓柱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三、教學方法:

從生活情境入手,通過組織猜測、操作、交流等數學活動,使學生經歷“做數學”的過程,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創造性地建構圓柱體積計算公式,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讓學生的思維得到發展,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得到提高。

四、教學步驟

(一)創設情景 提出問題情境引入:

某玩具廠廠長,他們廠新近開發了一種積木玩具,這三個積木的底面積和高都相等,他想比較一下這三個積木的體積的大小,同學們有什麼方法?

(二)動手實驗, 探索公式

1.觀察、比較,建立猜想引導生觀察例4中的三個幾何體,提問:

(1)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相等嗎?為什麼?

(板書: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2)圓柱的體積與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可能相等嗎?這三個幾何體的底面積和高都相等,它們的體積有什麼關係?

2.實驗操作,驗證猜想讓學生自主探究(材料:圓柱體插拼教學具、師準備課件),想辦法驗證圓柱的體積與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相等。

教師提示:你能想辦法把圓柱轉化成長方體嗎?圓是如何轉化成長方形的?可以模仿這樣的方法來轉化。

(1)小組合作研究怎樣將圓柱體轉化成一個長方體

(2)小組代表彙報,全班交流

(學生按照自己的方式來轉化,會有多種轉化方法,教師適時加以鼓勵)

演示操作

a請一名學生演示用切插拼的方法把圓柱體轉化成長方體。其他學生模仿操作。

b思考:這是一個標準的長方體嗎?為什麼?如果分割得份數越多,你會有什麼發現?

c電腦演示圓柱體轉化成長方體的過程(從16等份到32等份再到64等份)

3、觀察比較,推導公式

a圓柱體轉化成長方體後,什麼變了,什麼沒有變?

b 根據學生的觀察、分析、推想,老師完成板書:

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圓柱的體積 = 底面積×高

d小結:要想求出一個圓柱的體積,需要知道什麼條件? e學生自學第8頁例4上面的一段話:用字母表示公式。

學生反饋自學情況,師板書公式:v=sh

(三)鞏固練習, 拓展應用

1.出示第26頁試一試,學生理解題意,獨立完成。集體訂正,説一説每一步列式的根據是什麼?使學生明確應用體積公式求圓柱的體積一般需要兩個條件,即底面積和高。

2.完成第26頁的“練一練”的第1題。

先看圖説説每個圓柱中的已知條件,再各自計算,計算後,説一説計算的過程,強調:計算圓柱體的體積要先算出底面積。

3.完成第26頁的“練一練”的第2題。

讀題後強調説説為什麼電飯煲要從裏面量底面直徑和高,然後列式解答。

4、把直尺繞着它的一條邊旋轉一圈得到了一個什麼圖形?它的體積你會計算嗎?

(四)總結回顧 評價反思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你是怎樣學會的?

五、板書設計:

圓柱的體積

切拼成的長方體的體積等於圓柱的體積,長方體的底面積就相當於圓柱的底面積,長方體的高就相當於圓柱的高。

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

字母表示:V=Sh=πrh2

《圓柱的體積》數學教案 篇十

設計説明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新課伊始,為學生創設“圓柱形橡皮泥的體積你會求嗎?”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經過思考、討論、交流,找到解決的方法。這樣的設計不僅自然滲透了圓柱(新問題)和長方體(已知)的知識聯繫,還讓學生體會到可以有許多方法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新知的慾望。

2.實踐操作,促進知識遷移。

知識和經驗的積累來源於大量的實踐活動。動手操作不但能使學生獲得感性的體驗,更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本設計為學生創設動手操作的情境,使學生通過動手拼擺,充分感知圖形之間的關係,深刻理解圓柱的體積公式的合理性,充分認識到圖形轉化過程中形變而質不變的辯證關係,使學生在把舊知遷移、發展、轉化、構建為新知的同時,動手操作、觀察及歸納能力也得到極大的提高。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圓柱的體積公式演示教具 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 圓柱的體積公式演示學具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圓柱的體積(1)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出示一塊圓柱形橡皮泥。

師:同學們,我們以前學過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現在我想知道這塊圓柱形橡皮泥的體積是多少,你有好的辦法嗎?

2.學生小組討論交流並彙報。

預設

生1:可以把這塊橡皮泥捏成長方體,利用長方體的體積公式來解決。

生2:可以把它放到量杯中,計算上升的水的體積。

3.引入新課。

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有很多方法,需要我們去發現、去探究。這節課我們就共同去探究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生思考,進一步體會“轉化”思想。

新知探究

1.利用知識的遷移,猜想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

(1)提出猜想。

師:在剛才的問題中同學們提出可以將圓柱形橡皮泥捏成長方體,這時會有什麼變化?

(形狀變了,體積沒變)

師:我們已經掌握了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計算方法,大家猜一猜:圓柱體積可能等於底面積×高嗎?

(2)學生討論、交流。

2.探究算法。

(1)提出問題:能不能借鑑把圓轉化為長方形的方法,把手中的圓柱形學具轉化為長方體?

(2)動手操作:把圓柱轉化為長方體。

(3)彙報交流:介紹自己的轉化方法。

(結合學生回答,課件演示轉化過程:先沿圓柱底面的半徑把圓柱平均分成16份,然後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體)

(4)引導學生明確:由於我們分得不夠細,所以看起來還不太像長方體;分得越多,拼成的立體圖形就越接近長方體。(課件演示將圓柱分成更多等份並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體的過程)

(5)彙報發現。

①拼成的長方體的體積與圓柱的體積有什麼關係?

②長方體的底面積、高分別與圓柱的底面積、高有什麼關係?

③長方體的體積等於什麼?圓柱呢?

3.總結公式。

(1)圓柱的體積怎樣計算?為什麼?

(圓柱通過分割、拼組,可以轉化成近似的長方體。這個近似的長方體的底面積與圓柱的底面積相等,高與圓柱的高相等。因為長方體的體積等於底面積乘高,所以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

(2)説一説,怎樣用字母表示圓柱的體積公式?

(學生反饋:V=sh)

(3)如果已知d、r、c和h,怎樣求圓柱的體積?

求圓柱體積的直接條件是s、h,間接條件是d、r和c,所以圓柱的體積公式也可以表示為V=πr2h、V=πh、V=πh。

(4)圓柱和長方體、正方體一樣,都是直柱體,你能總結出求它們的體積的統一計算方法嗎?

(直柱體的體積都等於底面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