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夜書所見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3.2W

夜書所見教案精品多篇

三年級語文教案《夜書所見》 篇一

教學目標:

1、會認生字“螢”、“微”、“簇”。

2、正確流利地讀古詩,讀出情感,熟讀成誦。

3、結合畫面和註釋,瞭解古詩大意,能用自己的話描繪透過詩句看到的美麗夜景。

4、象詩人一樣發現生活中細小的美,能大方地説一説。

教學重難點:

在朗讀詩句中進入情境,讀出情感,説出體悟。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解讀詩題

1、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清代詩人查慎行經常暢遊于山水之間。他飽覽過無數奇觀異景。一個寧靜的夜晚,遊玩了一天的他獨自坐在船上休息,沒想到卻被此時河上美景深深吸引。他不禁詩興大發,提筆寫下: 板書課題:舟夜書所見

2、師:昕了老師的介紹,同學們也預習了,你們知道詩人坐在船上寫下的是什麼嗎?

師:是什麼時候的景色呢?

師:對,夜晚詩人坐在船上寫下了美景。來,一起讀讀詩題!

3、齊讀課題。

師:詩人看到的怎樣的夜景呢?讓我為大家吟一吟(音樂)

二、讀準讀順,讀出韻律

師:好多同學都已躍躍欲試,請打開書60頁,輕聲讀讀詩,注意把生字讀準。(生自讀)

師:讀給同桌聽聽,字沒讀準幫她糾正過來。( 同位互讀)

師:誰願意第一個試試讀給我們聽聽。(指一生讀詩)

師:強調 “螢”是後鼻音,“簇”是平舌音,“微”字讀得輕而準!大家一起來讀讀。

師:誰再來讀一讀古詩,不但一絲不苟地讀,而且有板有眼地讀。

師:誰來點評他的朗讀!你的朗讀讓大家聽出了這首詩的節奏和韻律。來!我們一起讀!怎麼讀呢?每句詩的前兩個字你們讀,後三個字我來讀。

師:我們連起來讀,我讀題目和作者,你們讀詩歌,注意那個節奏,那個味道。

生:(齊讀詩歌)

師:讀詩,不僅要讀出節奏、讀出味道來,更要讀出畫面、讀出來情緒來。

三、營造氛圍,體驗靜之美

師:在這個寧靜的夜晚,迷人的夜色中,詩人正被這河上美景深深吸引,同學們現在再讀讀詩,邊讀邊想象河上的美景,你一定能看到一番特別的景緻。(她真會讀詩,閉着眼睛想;還有他,邊讀邊做動作幫助自己想象)

師:大家都陶醉其中了,來,讀一讀這兩行,説説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師:哦,詩中寫“月黑”,原來是一個漆黑的,沒有月亮的夜晚呀!

師:你説的好.就請你來讀讀這句吧!(生讀)

師:瞧,連月亮都不忍心打破這夜的寂靜呢。你讀得真好,還有誰讓我體會這是一個寂靜的無月的夜晚。(再指名一生讀)

師:詩人看到了幾盞漁燈?你從哪裏讀出來的?

師:原來詩人看到的只有小船上的一盞漁燈,難怪詩人稱它為“孤光”。

師:看圖,你看到了怎樣的光?

師:這就是“孤光”!再説説你看到了怎樣的光?

師:聽她這麼一説我就明白了,原來那盞漁燈的光太弱了,就像螢火蟲的光 似的。這就是“孤光”!

師:剛才是你説的,就請你來讀讀這句話好嗎?

師:我感受到了。那盞漁燈的光太微弱了。

師:能把這樣的景象讀出來嗎? 誰來試試,指名一生。

師:讀得真美,那盞漁燈就像小精靈似的。

師:老師也想讀一讀,看看從老師的朗讀你能聽出什麼?

師:讀出他的“孤零零”。還有不同的感受嗎?

師:讀出他的暗中顯亮!還有不一樣的感受嗎?

師:那就讀出詩人的欣喜!

師:小小的漁火雖然微弱,但在詩人看來,真是….(美、顯眼、惹人喜愛).

師:讓我們用詩句來讚美這小小的漁火,這靜靜的美!(接讀“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板書:靜

四、放飛想象,領悟動態美

師:這時,一陣微風吹來,河面起風了....那點微弱的餘光變魔術啦!

師:誰給大家讀讀吧!看看微風這位魔術師變出了怎樣的景象?

師:先讀一讀,再把你看到的美美的説給大家聽聽。

師:微風泛起的層層波浪,用詩句裏的話就是——風簇浪!

師:想看嗎?(出示ppt)微風拂過,那倒映在河面上的一點漁火呀,一下子被細浪攪碎了,散向遠方,河面的燈光好像漫天的星星向我們眨眼呢。再讀一讀,這是一種動態的美!(板書)眼中的景越美,讀得也就更美。

師:誰試試?指名一生讀 師:我看到浪了,也感覺到風了,只可惜星星太少了,誰讓我看到多一點的星星。再指名讀。

師:他試圖讓我看到更多的星星。請你再來讀讀。

師:風吹起來了,浪湧起來了,滿河的星星在跳動。真美!你可以邀請一個小夥伴讀!

師:讀得真好。誰跟她一起讀?我們一起讀。全班齊讀 師:那點點像螢火一樣的漁燈在風的吹動下,散開成滿河的星星。

師:是啊,在詩人的眼中,滿河的燈光如同星星閃動,那麼在你的眼中像什麼?

師:表揚你的想像力。

師:一隻?兩隻?是無數只!

師:同學們的想象力真豐富啊!如果你們來寫,絕對不亞於詩人。來,讓我們邊想象邊吟誦。全班配樂齊讀。

四、背誦陶冶

師:經過我們的想象,這幅畫面就呈現在我們眼前了,看,夜深了,岸邊農户家的燈火熄滅了,只剩下一盞漁燈,起風了,漁火隨風搖晃,滿河的燈光閃動。來,請一味小詩人讀詩助興吧!指名讀詩(配樂,全詩)

師:讀得真好,誰能看着畫面吟誦?(ppt去字幕)指名背誦。

師:我們都陶醉了!讓我們站起來隨着畫面一起吟誦吧!全班配樂吟誦。

師:一點微弱的孤光就能激起詩人無窮的想象,這是因為詩人有雙慧眼,能發現別人不容易發現的美,誰能像詩人一樣,去試着發現生活中細小的美,説一説?

五、拓展發現,創造美品

師:現在老師還要給大家推薦一首描寫夜景的詩,看看這首《楓橋夜泊》 cAI:出示詩句。

師:你們還收集了哪些描寫夜景的詩,讓我們一同欣賞。指名兩生吟誦。

師:今天我們讀的這些首詩都特別美,同學們在課下還可以繼續分享,美美地讀,美美地説!還可以像小詩人一樣,美美地寫,好嗎?下課!

夜書所見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能準確地認讀多音字“挑”,能用簡潔的文字概括詩文的主要意思。

2、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抓關字詞等方法,體會詩歌的意境、詩人的情感,並背誦詩文。

3、體會詩人孤獨、寂寞的心境以及對故鄉、親人的深切思念,培養熱愛家鄉、珍惜親情的情感態度。

教學重難點:

1、體會詩文的意境,體味詩人的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詩文,在讀中有所感悟。

教學過程:

一、看圖導入,營造詩境。

(課件出示課文插圖)

師:上課之前,老師先要請大家一起來欣賞一幅圖,在這幅圖中,你們看到了一些什麼呢?哪位同學來説説。

指名回答。

師:我們的同學觀察得真仔細。在南宋的時候呀,有位大詩人——葉紹翁,有一年秋天,他離開家鄉,獨自在外,一個夜晚,他外出散步,見到了我們這幅圖上的情景,可他竟只用了短短的幾十個字便把這幅畫生動地表現出來了,同學們想不想讀一讀呢?(板書課題)

2. 初讀詩文,理解詩題。

1. 齊讀課題。

2. 師:一年級的時候,我們學過一首詩《所見》,回顧一下,“所見”是什麼意思呢?指名回答。(所看到的。)

3. 師:至於這個“書”字,我們先來給它組組詞。(看書)

“看書”中的“書”字是“書本”的意思,但是,把它用在題目裏,和前後的詞連接起來,它是不是這個意思?再齊讀課題一次。

4. 想想,他和“所見”連接,這個“書”字還有什麼意思?誰説?

指名回答(書寫)。

5. 師:對,“書寫”的意思,這就叫做一詞多義,現在我們能完整地説説詩題的意思了嗎?

6. 先請一生回答,然後全班齊講。

7. 師:題目的意思弄明白了,現在請大家自由地將這首詩讀兩遍,第一遍讀的時候結合拼音、註釋把字讀準,第二遍要把詩句讀通。

8. 請一生讀。(指導多音字“挑”)。

師:剛才這位同學讀得很流暢,很通順,但詩是有節奏、有韻律的,如果你能把詩的節奏和韻律讀出來,就一定能把詩讀得更好聽。現在請同學們聽範讀,畫出詩歌節奏。

9. 學生練讀、齊讀。

三、抓住字眼,感悟詩意。

1、“夜書所見”,作者寫的都是自己所看到的景物,那他都看到了一些什麼呢?帶着這個問題,默讀詩文,把他看到的景物劃出來。

2、告訴老師,作者看到了一些什麼?

交流:

(1)“梧葉”(板書)

師:對,有梧葉,那梧葉怎麼樣呢?把這句詩再讀一讀。

生讀。

師:“蕭蕭”指的是什麼?

生:風聲。

師:寫風的聲音很多,最常用的有哪些?(呼呼)現在我們把“呼呼”這個詞放到詩中間,來對比讀一讀。(第一二大組①,第三四大組②)

課件出示:①呼呼梧葉送寒聲。

②蕭蕭梧葉送寒聲。

讀出來什麼了嗎?

(淒涼、悲傷)

師:是啊,在詩歌的開頭,作者就營造了一種孤寂的氛圍。蕭蕭秋風吹着梧桐樹葉,吹在風中人的身上,送來陣陣寒意。如果當時站在這風裏的是你,結合插圖,想像一下,面對這蕭蕭的風,看着漫天飛舞的梧葉,你會產生一種怎樣的感情呢?

生:思鄉之情。

師:帶着你的感悟把這兩句詩讀一讀。

跟他有共鳴的同學一起來一遍。

師:這就是作者所説的“動客情”,這個客就是指的——詩人自己。

(板書“動客情”)

師:現在讓我們帶着自己的理解,結合詩境,把第一二句再來體會體會。

(2)“兒童”“促織” “籬落一燈明”

師:除了梧葉,作者還看到了什麼?齊讀詩歌三四句。

生:兒童。(板書)

師:那麼兒童在——

生:捉蟋蟀。

師:來,把第三句讀一讀。

師:老師在這裏琢磨,把這個“知”字換成“見”字應當更好啊,你們認為呢?

生:不對,因為他沒有親眼看到的,他只是猜想到的。

師:看來這一句話作者寫的是自己的所想。那他到底看到了什麼?才會有這種猜想呢?

他看到了——

生齊讀:夜深籬落一燈明。

師:夜深人靜的時候,在蕭蕭梧葉下,一夥兒童與蟋蟀嬉戲,此情此景老師無法用語言表達,請大家邊看圖,邊想象,讀詩歌三四句,想想作者聯想到了什麼?

生:他想起自己也是這樣捉蟋蟀的。

師:此時此刻,那籬落邊的小孩子彷彿就是——

生:童年時的他自己。

師:他此時此刻的心情又會怎樣?

生議。

師:從這裏我們其實也可以看到詩人在前兩句中“動”了的客情;看到兒童們玩蟋蟀,他又一次“動”了客情,思念起自己的家鄉和童年。

四、吟誦詩文,再現詩情。

1、師:所以,“動客情”就成了全詩中的中心詞。全詩從頭到尾都融進了詩人的思鄉之情。我們要抓住這個中心詞更好地用心去感受這種感情。請再讀一遍,看能不能讀出這種感情?

2、生:(靜思細讀)。

3、師:(觀察生讀後)你們都在認真讀,很好。不過,有的讀得太快了,有的聲音太高了……。你想,詩人當時一個人很孤單、很苦悶,思鄉心切,情緒低沉的呀,聲調要緩慢些。比方,有個小姑娘拉住媽媽的手搖,雙腳輕輕地跳:“媽媽,我求求你啦,走吧,怪不好玩,回家啊!”你看你看,她是多麼想家呀!這首詩就是要把詩人“想家”(鄉愁)的感情、味道讀出來,讀得濃濃的。再自由讀,看誰讀得最好?

4、生:(自由讀)

師:現在,我看誦讀好多了。只是“動客情”是詩中的中心詞,吐字要清,適當放慢。(範讀)“江上/秋風/動……客情!”最後兩句“捉蟋蟀”場景確實令人高興,但同時又牽動了詩人“動客情”思念家鄉呀!所以後兩句語氣可明快些,但不可過快。

5、齊讀古詩。

五、積累背誦,回顧拓展。

1、這一次的朗讀,老師看到你們已走進了作者的心靈。同學們能不能把整首詩背下來呢?試着背一背。

2、我們也來學做小詩人,好不好?就根據這首詩的意思,用現代人的話口述四句;要想像、順口、有感情。先分組討論,看哪組表達最好?

一陣陣_____的秋風吹落梧桐樹葉,送來陣陣寒意啊,

這江面上的風使我___________________!

那籬笆下玩蟋蟀的兒童們啊,

更使我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業佈置。

1、背誦、默寫詩文。

2、積累思念家鄉和親人的詩句。

三年級語文教案《夜書所見》 篇三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體會詩人所描繪的河上夜晚的迷人情景,陶冶愛美情趣,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2、理解詞句意思瞭解古詩敍述的內容。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詞句,想像詩歌內容。

教學過程:

一、温故知新,引入新課。

1、引導學生回憶古詩《所見》解釋“所見”的意思。

2、通過課前預習,你們知道這首詩的作者是誰?你對他有什麼瞭解。

二、觀察畫面、解題。

1、出示圖畫,指導觀察。

2、解題。

3、師配樂範讀古詩,學生思考。這首古詩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三、指導自學

1、你們有什麼學習方法嗎?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四、師生交流

1、看第一句詩句,你們讀懂了什麼?

2、學生質疑。

3、指導朗讀。

4、過渡:此時詩人又看到了什麼景色呢?

5、在這一句中你讀懂了什麼?

6、學生質疑

你最喜歡詩中哪一句或哪個詞。

五、感情朗讀、激活畫面、練習背誦。

1、齊讀,同桌互相説説你腦海中出現了哪些畫面。

2、自願上台描述。

3、背誦古詩。

六、佈置作業。

夜書所見教案 篇四

夜書所見

(宋)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課文分析:《夜書所見》描繪了秋天夜景圖,表現詩人孤身在外孤獨、寂寞的心情。抒發了一種思鄉念親、懷想故園的感情。詩中一、二兩句寫梧葉飄飛,寒聲陣陣,秋風瑟瑟,江船漂泊,有力地烘托出詩人客居他鄉、輾轉漂泊的淒涼心境。三、四兩句描寫兒童挑燈夜遊、捉弄蟋蟀的生活場景,自然容易引發詩人的聯想。他會想起自己童年時代也是如此天真浪漫,開心有趣;他會想起故土家園的温馨美好,他想起親人朋友的音容笑貌……一種如歸故里,如返童年的親切感油然而生。詩文傳達了詩人久居在外、歸家不得、思家念親的思想感情。

學情分析:三年級的學生學習古詩,一方面是要把古詩作為一個識字的載體,另一方面是要學生通過朗讀背誦古詩,體會古詩的意境美,理解詩意也根據學生的年段特點,不要求學生一一對譯,使學生產生產生畏難情緒,不利於今後的學習。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所以要重視語文課程的薰陶感染,逐步培養學生的語感全面提高

學生的語文素養。

教法分析:

語文的閲讀教學應該堅持“以讀為本”,詩歌教學更是如此。“三分詩,七分讀”這句話就強調了詩歌學習中讀的重要性。根據《夜書所見》一文的詩歌題裁特點,在教學中我主要採用“以讀促知、以讀促解、以讀促悟”的方法進行教學。閲讀是學生的個性行為,相同的閲讀材料,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閲讀感受,有不同的體驗和感悟。在讀的基礎上,通過引進資源、練習説話、啟發想像、改編古詩等環節,引導學生進入詩歌學習的自主狀態。整個教學設計,突出表現以讀為本,説、寫結合,突出能力訓練。在琅琅書聲中,學生的情感得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從而潛移默化地受到詩歌的感染。課堂上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努力營造自主空間,使學生學得得法,學得主動,學得生動。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會認“促、深、憶、蕭、梧”五個生字,會寫“促、深、憶”三個生字。

(2)朗讀、背誦詩文。

2.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詩文,體會詩中的感情,背誦詩文。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詩人孤獨、寂寞的心境以及對故鄉、親人的深切思念,讓我們熱愛家鄉珍惜親情。

重難點、關鍵:

1.體會詩文的意境,體味詩人的感情。

2.朗讀詩文做到“字字有情,句句含情”,在讀中有所感悟。

教具準備:課文掛圖。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美圖導入,營造詩境

1.出示掛圖,請學生説出掛圖中的景物、人物,然後互相交流,根據自己的想像創編小故事。

2.“同學們的故事很精彩,老師真是佩服呢!這樣美的畫面寫成詩也一定會很精彩!來,我們一起走進《夜書所見》!

(從形象直觀的圖畫入手,符合兒童的認識規律。通過圖片營造詩文意境並在此基礎上創編故事,一是為了訓練口語表達的能力,二是為了有一個輕鬆的開始,創造自由的學習氛圍。在老師的引導下提高同學們的閲讀期待,預熱課堂。)

二、初讀詩文,感知詩情

1.理解“書”、“所見”的意思,近而解題。

2.齊讀題目。

3.根據拼音、註釋同桌互讀詩文,要求讀通、讀順。

4.老師正音、師生討論生字的認法。

5.老師範讀,劃出朗讀節奏,男女生分組讀。

6.告訴老師你從詩中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猜一猜詩人在想什麼?

(從整體入手,把握詩意,避免了機械的分析,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學生通過整體感悟文章內容,邊讀邊想,實現學生與文本的對話。)

三、精讀詩文,感悟詩意

1.詩的題目是《夜書所見》,那詩人在這樣的月夜看到了哪些景物呢?默讀詩文,在你認為的重點詞語下面劃線,説説感受。

2.在這樣淒涼的秋夜,詩人的心裏有什麼感覺?他想到什麼呢?(板書“動客情”。)

3.請同學帶着自己的感受齊讀寫景部分。(讀中感悟,讀中悟情,以讀促思,尊重學生個性化朗讀的感受,激發了他們的閲讀興趣。)

4.圖文結合,自由讀文,聯繫上下文討論“知”的意思。(品“挑”)(品詞析句,積極思維,展開聯想,凸顯學生的個性化和自主性。)

5.在圖中標出從詩文中摘到的詞,給圖畫配上“註釋”。(看圖也是閲讀的一種方式,鮮明的圖畫激發了學生的創造力,圖文結合是第二學段閲讀的重要途徑。)

6.作者看到孩子們玩得那麼投入,就會想到什麼?(家鄉、童年。)是的,這就是“江上秋風動客情”中的“動客情”,也就是—詩人思念自己的家鄉和童年。

7.“動客情”就是全詩的中心句,文字中融進了詩人思鄉之情,我們讀的時候就要把“想家”、“鄉愁”的味道讀出來,讀得濃濃的。你覺得應該怎樣讀才能讀出這種感覺?

(抓住文中的字詞來理解詩文內容,讓學生聯繫上下文分析想像,使之感受更為深入,學生體悟了詩內涵,也學會了閲讀。)

四、誦讀詩文,品味詩藴

1.指名讀詩,師生評價,評出“朗讀之星”。(多元化的評價、激勵方式激發學生朗讀興趣及熱情,避免出現“朗讀疲勞”。)

2.齊背詩文。(注重合作精神的培養,讓學生在合作的過程中學會合作,學會與人共處,同時進一步昇華了詩歌的情感。)

3.説説自己的感受,你想對詩人説些什麼?

(以學定教,順學而導。與文中人物對話,學生在情境中將自己融入其中,與作者的思想產生共鳴,加深了對詩文的理解。)

4.回憶一下關於思鄉的詩,如《靜夜思》。(注意新舊知識的聯繫,迴應本課情感體驗。)

五、小小詩人,再現詩韻

把這篇古詩改寫成一篇優美的現代詩。

(注重積累與表達的訓練,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激發學生對文字的興趣,很自然地完成讀寫結合。樹立了“生活中學語文,生活中用語文”的大語文教學觀,拓寬學生學習語文、運用語文的空間。給學生留下自主空間,可做課堂小練筆,也可課下寫成,下節交流。)

板書:

見:梧葉   挑促織 一燈明

夜書所見 聽:寒聲秋風思鄉、孤獨

感:動客情

三年級語文教案《夜書所見》 篇五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的生字詞,會寫“促、深”兩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挑”。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學習藉助註釋理解詩意,體會詩人思念家鄉的感情,激發和培養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1、會寫本課的兩個生字。

2、感情朗讀,理解詩意,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通過誦讀,悟出詩情。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生蒐集有關葉紹翁的資料。

教學過程:

今天這節語文課,由朱老師和大家一起來學習。孩子們,準備好了嗎?

一、導入新課

1、出示《靜夜思》的背景圖片。

孩子們,看着這幅畫,你想起了哪首詩?

2、指一名學生來背一背。

問:李白思念誰?他看到什麼想起了故鄉的?

3、讓我們帶着思念,一起再來讀讀這首詩。

古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葉紹翁寫的夜書所見。

板書: 夜書所見

二、解詩題,知作者

1、簡介作者

孩子們,叫一叫詩人的名字。

葉紹翁是我國南宋的一個大詩人。來,再敬佩地叫一聲-----葉紹翁。 親切地叫一聲--------葉紹翁。

2、好,我們來看這首詩,一起來讀一讀詩題。

3、解詩題

(1)你知道這裏的書是什麼意思嗎?

這裏的書,就是我們現在“寫”的意思。

(2)誰來説説“夜書所見”是什麼意思?

(在夜裏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寫下來。)

三、初讀古詩

1、一讀

(1)(好,孩子們翻到書本35頁。)自由讀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指一名學生讀詩,正音。(強調“挑”的讀音。)

(3)教學多音字。這個字還在哪些詞中也讀挑呢?

出示挑撥、挑逗、挑染 來, 一起讀。

能給它的另一個讀音組組詞嗎?

(3)齊讀全詩。

2、二讀

(1)快速地讀,用“------”標出詩人所寫的景物。

(2)指名説,板書,再讀一讀詞語。

梧葉

江 秋風

兒童促織

籬落 燈

3、三讀

(1)理解“註釋”

A、仔細看課文,除了文字,你還發現了什麼?

B、①②③④與下面註釋裏的①②③④對應起來的,註釋是幫助我們讀懂詩句用的。

C、看,詩句裏的促織右上角有個③,我們就到下邊的註釋中找③,找到了嗎?

D、説一説促織就是什麼?

E 、你知道詩人為什麼叫它 “促織”嗎?

因為它在秋天鳴叫,提醒農婦冬天快到了,快織布做衣,所以又叫促織。 現在請小朋友輕輕地讀,一邊讀詩句,一邊看註釋,你能讀懂哪句詩?

(2)學生自由讀詩。

四、明詩義,悟詩情

(一)出示第一句:蕭蕭梧葉送寒聲

1、誰來説説“蕭蕭”指什麼聲音?(風聲)

2、詩中的“梧葉”指的是什麼?

(1)解説:梧葉(課件出示梧桐的變化照片)

梧葉指梧桐樹的葉子。梧桐樹是一種有季節特徵的樹。它春天發芽;夏天葉

茂;可到秋天,蕭蕭秋風一起,便葉黃飄落。從梧桐樹的變化,我們可以知道秋天來了,天氣變冷了。

3、鏈接詩句:

古人常用“蕭蕭” “梧葉”來寫秋天的景象。

(1)出示詩句(師讀前一句,生接後一句)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

蕭蕭幾葉風兼雨,離人偏識長更苦。

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

一聲桐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

讀到這兒,老師又想起了一句諺語------

出示: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要穿棉。

秋風、梧葉,再加秋雨,給我們送來了陣陣寒意,這陣陣寒意就是詩人筆下的寒聲。

(2)再出示詩句--------蕭蕭梧葉送寒聲, 你能把這寒聲送到句子中去嗎?

(3)指名朗讀,評價學生的朗讀

評: 老師感受到一陣秋風正從我的身邊吹過。

聽了你的朗讀,老師不禁打了一個寒顫。

(4)出示夜晚的梧桐樹葉子。

引:當夜幕降臨時,這秋風、梧葉更讓人感到格外的寒冷,誰來讀讀這夜晚的寒聲。

指名讀。

評:你把這秋的寒意帶進教室了。一起讀------

此時,詩人葉紹翁也和我們一樣,感受着這秋的寒意,再讀-------

那這蕭蕭秋風,僅僅是給詩人送去寒意嗎?

(二)學習第二句:江上秋風動客情。

1、課件演示詩人的生活情境

旁白:那一年,詩人遠離自己的家鄉。在秋天的一個傍晚,詩人走出旅店房門,聽到秋風吹動梧葉蕭蕭作響,詩人頓感陣陣寒意,又回到房中看書。可是,他怎麼也靜不下心來了。孩子們,你説,他在想什麼呢?

2、學生想象説話。

3、板書:思親念家--------這就是詩中所説的“動客情”。

4、出示詩句------江上秋風動客情。

(1)這裏的“客”指的是誰?(葉紹翁)

(2)為什麼詩人稱自己為“客”。(因為他不在自己的家鄉,就像是在外作客。這客就可以解釋為“在他鄉作客”。

過渡:在這秋風掃落葉,寒意襲人的秋夜裏,詩人卻孤身在外,他怎能不想家,想親人呢?你能把詩人心中的思鄉之情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嗎?

5、練習朗讀,評價朗讀。

評:你讀出詩人心中的思念了。

是呀,離家很久了,家鄉的親人,你們好嗎?

一起讀--------江上秋風動客情

6、齊讀前兩句詩

引讀:夜幕降臨,詩人走出茅屋,讀-------

千里之外,想念親人,思念家鄉,詩人感到孤獨、無奈呀,讀-------

7、你能説説這兩句詩的意思嗎?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蕭蕭秋風吹動梧桐樹的葉子,送來陣陣寒意。客遊在外的詩人不禁想念起自己的家鄉和親人。(指兩名學生説。)

過渡:因為思鄉,詩人在茅屋邊久久站立,向家鄉的方向望去,這時候,他突然看到了---------

(三)學習三、四兩句

1、課件演示“一燈明”。

2、説説詩人看到了什麼?指名説。

3、所以詩人説“夜深籬落一燈明。”

4、他看着這一點燈光,想到了什麼呢?(注:以下兩環節據學生回答教學)

(1)猜想有兒童在捉蟋蟀。

出示“知有兒童挑促織,”

詩中説“知有兒童挑促織”,“知”在這裏就解釋為“料想、猜測”的意思。

(2)猜測有孩子在捉蟋蟀,詩人又會想到什麼呢?

詩人想起自己小時候捉蟋蟀的情景了。板書:回憶童年

引:詩人小時候也經常提着燈在秋天的夜晚和夥伴們一起捉蟋蟀的。

(3)詩人看到燈火,在猜想、在回憶。你看,古人寫詩,就是有趣,經常把話倒過來寫。那你能用我們現在的説法來説説這兩句詩的意思嗎?

(4)指名説。

夜深了,黑漆漆的,他忽然看到遠處籬笆下有一盞燈火,料想是孩子在捉蟋蟀吧。

5、練習趣讀

過渡:這一燈火讓詩人回憶起自己小時候捉蟋蟀的歡快情景。

(1)你能讀出捉蟋蟀的歡快來嗎?指名朗讀。

評:多開心呀!多好玩呀!

(2)捉蟋蟀好玩,鬥蟋蟀更有趣了。

引:看,昨晚挑着燈籠捉來的蟋蟀,今天都拿出來鬥一鬥吧!

(3)演示鬥蟋蟀。

(4)有趣嗎?那誰來把這樂趣帶到詩中去。

評:瞧,這一燈明也樂了。一起讀。

男生、女生賽讀。

引讀:此時此刻,詩人也沉浸在鬥蟋蟀的樂趣中了,不禁笑出聲來,讀--------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6、情感轉換

過渡:可想起自己小時候鬥蟋蟀的歡快情景,詩人更是感到傷心和孤獨。你能説説這是為什麼?

(1)指名説。朗讀跟上(你就把這種心情帶到詩中去吧?)

(2)指名讀。評:我已經感受到詩人的孤獨了。

千山萬水,隔不斷的是思念呀!

(3)引:窗外的一燈明,照亮的是童年的樂趣,而屋內的一燈明,卻伴隨着孤獨的詩人。

齊讀-----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四)整體感悟

1、出示整首詩。

小結過渡:詩人通過這些景物,寫出了自己漂泊在外的心情,(小結完成板書。)我們把整首詩連起來讀一讀。

2、孩子們,先自己練習一下。

3、配樂讀詩。指兩名學生讀------

評:是呀,想家的感覺是難過的呀!

你已經讀到詩人的心裏去了!

4、我們一起來讀。

5、接下來,我們來做個小遊戲。老師來説詩的意思,孩子們來對詩句,好嗎?

(1)全班説:

蕭蕭秋風吹動梧桐樹的葉子,送來了陣陣寒意,

客遊在外的`詩人想起了自己的家鄉和親人。

(2)指名説

夜深了,詩人看到遠處籬笆旁有一點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