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高一年級上冊政治教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3.59K

高一年級上冊政治教案(多篇)

2021高一政治教案 篇一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識記四種消費心理的含義。

2、理解怎樣正確看待、評價各種消費心理。

3、理解四大消費原則的內涵。

4、理解艱苦奮鬥在今天並不過時。

5、根據理智消費的原則,模擬一 份家庭消費計劃。並結合個人行為,説説怎樣才算應該理智的消費者。

(二)能力目標

1、學習“消費原則”時,讓學生結合自身實際,模擬一份家庭消費計劃,從而提高學生參與經濟生活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本框學習,向學生進行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思想政治教育,從而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2、通過本框學習,使學生樹立環保和綠色消費的理念,針對今天環境污染等問題,引導學生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

3、通過本框學習,使學生養成適度消費、量入為出等 消費觀念,成為理性的消費者。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做理智的消費者,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教學難點

適度消費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通過上節課學習,我們知道了消費的類型、消費結構的變化,也重點學習了影響消費的因素,知道我們的生活消費受居民收入、消費品價格和商品的性能、外觀、質量等客觀因素的影響。其實,我們的生活消費不僅受客觀因素的影響,還受消費心理的影響,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我們應該樹立怎樣的消費觀?

二、進行新課

(一)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1、消費心理面面觀

教師點撥:我們的消費往往受自然條件、社會環境、個人經歷等客觀因素的影響。這些外部因素常常影響到消費過程中的心理活動,使消費帶有複雜性。

(1)從眾心理引發的消費

教師點評:有從眾心理的人,看到許多人在做同一件事情,便不由自主地加入,這種消費會受別人行為、別人評價的影響。人們追隨時尚的心理,往往能夠引發對某類、某種風格的商品的追 求,並形成流行趨勢。商家往往利用消費者的這種心理來推銷總結的商品。所以,我們是否消費應該從實際出發,不能盲目從眾。

(2) 求異心理引發的消費

教師活動:我們應該看待這種消費行為?

教師點評:青年人應該有自己的個性,個性的展示往往通過自己的消費行為體現出來。這雖然推動了新工 藝和新產品的不斷出現,但展示個性要考慮社會的認可,還要考慮代價。為顯示與眾不同而過分標新立異,是不值得提倡的。

(3)攀比心理引發的消費

(4)求實心理引發的消費

教師活動:即在消費時綜合考慮商品的價格、質量、售後服務等各方面情況,從實際出發,而不是跟風買,搞攀比。

總之,人們的消費行為往往受到多種消費心理的影響。當然,不同的消費心理既有區別又有聯繫,它們常常共同影響人們的消費行為。因此,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樹立正確的消費心理,使我們的消費向合理、健康、文明的方向發展,做一個理智的消費者。

(二)做理智的消費者。

(1) 量入為出,適度消費

教師提問:什麼是適度消費?對量入為出,適度消費如何理解?

學生活動:認真閲讀教材內容並熱烈討論,回答自己不同的看法

教師總結:量入為出,適度消費原則就是要求人們的消費與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相適應。

理解這一原則注意:一方面,消費支出應該與自己的收入相適應,自己的收入既包括當前的收入水平,也包括對未來收入的預期,也就是要考慮收入能力這個動態因素。因為,信貸消費與人們對未來收入的預期有直接的關係。另一方面,在自己經濟承受能力之內,應該提倡積極、合理的消費而不能抑制消費, 否則,一方面,會影響個人生活質量,另一方面,也會影響社會生產的發展,特別是,當前我們國家已經形成買方市場,應該充分發揮消費對生產的帶動作用。

(2) 避免盲從,理性消費

教師活動:承接前面問題的總結,繼續設問:在收入水平一定的情況下,人們的消費還受什麼因素影響? 我們在消費中應該注意什麼問題?

教師活動: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人們的消費行為始終受到消費心理的影響,例:從眾心理、攀比心理等,並且這些心理往往相互聯繫,共同影響人們的消費。因此,在消費中我們要儘量避免一些不健康的消費心理的影響,做到合理消費,大家認為我們應該注意什麼問題呢?

學生活動:學生就所提問題展開討論,並發表見解

教師活動:針對學生的見解作點評、總結:

首先,在消費中注意避免盲目從眾。

盲目從眾是消費中常見的一種消費心理現象,也是對普通消費者影響的一種消費心理現象。因為,人們的消費行為始終受到消費心理的影響,例:從眾心理、攀比心理等,並且這些心理往往相互聯繫,共同影響人們的消費。因此,在消費中我們要儘量避免一些不健康的消費心理的影響,堅持從個人實際需要出發,理性消費。

其次,要儘量避免情緒化消費。它是個人消費受到情緒的影響,而做出不理智的的消費選擇的現象。往往是心血來潮、一時頭腦不冷靜,事後發現這種消費選擇並不適合自己的需要。因此,在消費時,要注意保持冷靜。

最後,要避免重物質消費,忽視精神消費的傾向。因為,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消費結構是不斷變化與改善的,我們的選擇也要有利於人的全面發展。

教師活動:我校餐廳經常使用發泡塑料盒 和塑料袋,造成了大量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大家對次有何看法?

學生活動:學生就所提問題展開討論,並發表見解

教師活動:針對學生的見解作點評、總結 :

(3)保護環境,綠色消費

綠色消費就是指以保護消費者健康和節約資源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環境保護標準的各種消費行為的總稱,核心是可持續性消費。因為,隨着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和資源的嚴重短缺,我們國家提出了實施“可持續發展”和“科學發展觀”,大家也應該從自身出發,保持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去從事綠色消費,即:節約資源,減少污染;綠色生活,環保選購;重複使用,多次利用;分類回收,循環再生;保護自然,萬物共存。希望同學們能真正把所學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做個綠色消費者。

教師活動:大家辯論:我們還應該不應該堅持艱苦奮鬥?艱苦奮鬥是不是已經過時了?

學生活動:根據自己的觀點自動分為辯、反兩方,對上述問題展開激烈爭論。再次激發了學生的熱情與興趣。

教師活動:針對學生的辯論作點評、總結:

(4)勤儉節約、艱苦奮鬥

勤儉節約 、艱苦奮鬥是我國的傳統美德,是一種民族精神,而不是一種具體的消費行為。作為精神,它是永遠不過時的。特別是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生產力水平還比較低,還面臨人口、資源等壓力,我們更應該發揚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的優良作風。從個人思想品德的修養角度講,有利於個人優秀品德的形成和情操的陶冶,是有志者應該具備的精神狀態。當然,不能把勤儉節約、艱苦奮鬥與合理消費對立起來,勤儉節約不是抑制消費而是説不要浪費。

總之,以上四個原則,是科學消費觀的具體要求,我們要理解和掌握這些原則,並用他們指導自己的消費行為,既有益於個人,也有益於社會,將促進個人的健康發展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三、課堂總結、點評

這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影響人們消費的幾種消費心理和幾種科學的消費觀。

四、實例探究

[例1] 目前,在歐美一些國家,人們崇尚綠色消費,對此認識正確的是( )

A. 綠色消費是一種求異心理引發的消費,具有仿 效性和盲目性

B. 綠色消費是一種攀比心理引發的消費,不利於個人生活和社會發展

C. 綠色消費是一種求實心理引發的消費,符合實際,有利於提高個人生活的質量,有利於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值得推廣和提倡

D. 人們對綠色消費的崇尚具有從眾性,不可能是基於對科學認識的統一性而引發的

答案:C

[ 例2] 有位準備買汽車的消費者説“新車一上牌就成了二手車,開始貶值。對我來説,汽車只是一種為我服務的工具,什麼品牌無所謂,關鍵是質量要好,價格要實在。”從消費心理角度看,這是一種 ( )

A.攀比心理 B.求實心理

C.適度消費 D.盲目從眾

答案:B

[例3]近幾年來,青少年中肥胖者日益增多。這主要表明( )

A. 生活消費必須與經濟承受能力相適應,提倡適度消費,反對鋪張浪費

B. 物質消費與精神消費要協調發展

C. 要改變不良生活習慣、方式、觀念,提高消費合理性

D.要發揚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的精神,反對大吃大喝

答案:C

[例4]近幾年來,在許多大城市居民利用雙休日、節假日念夜大、電大,給自己充電蔚然成風,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教育支出大幅增長。城市居民的這種消費趨勢( )

A、是量入為出的適度消費

B、看到了知識就是力量,是發財致富的根本途徑

C、是從眾心理的體現,具有盲目性

D、懂得物質消費與精神消費要協調發展

答案: D

五、課餘作業

1、深入社會實際,寫調查報告:中學生消費心理調查

2、撰寫小論文:艱苦奮鬥是不是已經過時、適度消費之我見等

課後小結

學了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課後習題

完成課後同步練習題。

板書

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高一政治課程教案 篇二

一、課標與教學要求

1、課程標準

描述幾種消費心理;辨析消費觀念的變化,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_ 消費心理,如從眾心理、求異心理、追求時尚等;

_ 針對消費觀念的變化和衝突,討論“艱苦奮鬥精神的時代意義”。

_ 主張“量入為出、理性選擇、轉變觀念”的意義。

2、教學目標

1、識記:主要的消費心理

2、理解:怎樣看待、評價各種消費心理

準確理解四大消費原則的含義

二、教材梳理

1、知識結構

從眾心理

求異心理

消費心理面面觀 攀比心理

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求實心理

量入為出,適度消費

做理智的消費者 避免盲從,理性消費

保護環境,綠色消費

勤儉節約,艱苦奮鬥

2、知識要點

人們的消費行為受_______的影響。這些消費心理主要有:

消費心理的表現 具體特徵 評價

從眾心理引發的消費 追隨____ ,追隨_____ 。

求異心理引發的消費 追求________ 、________ 的效果。

攀比心理引發的消費 出於“_______ ”、“_______”的炫耀心理

求實心理引發的消費 講究_____ ,根據_______選擇商品。

做理智的消費者:

生產方式的變化推動着人們_______的更新,也不可避免地帶來不同_______之間的激烈碰撞。我們做理智的消費者,就是要踐行以下四項原則:

四項原則 具體要求

量入為出,________ 在自己的_____________之內進行消費。

________,理性消費 要避免跟風_______,避免______消費,避免只重物質消費忽視__________的傾向。

保護環境,_______ 5R:①節約___,減少____。②綠色生活,_____選購。③____使用,____利用。④分類_____,循環_____。⑤保護_____,萬物共存。綠色消費的核心是:___________;主旨是 。

勤儉節約,_______ ①勤儉節約、艱苦奮鬥是中華民族的 和 ;②我國是一個發展中的____大國,更要________;③艱苦奮鬥作為一種______,任何時候都應該發揚光大。

3、解疑釋難

1、教學重點: 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2、教學難點: 勤儉節約、艱苦奮鬥、消費心理對消費行為的影響

3、誤區警示

區分從眾心理引發的消費和攀比心理引發的消費的不同點。

(1) 內涵不同

從眾心理引發的消費是指有從眾心理的人,看到許多人在做同一件事,不由自主地加入。他們的消費往往受別人評價的影響,受別人行為的帶動。攀比心理引發的消費是指一些人出於“向上看齊”“人無我有”的炫耀的心理引發的消費,而不在於商品的實用價值和所帶來的樂趣。

(2)消費者應該採取不同的'態度

對從眾心理引發的消費要具體分析,不可盲目從眾;而由攀比心理引發的消費是不健康的消費,消費者要理性對待。

三、問題探究

情景設置:

心理測試

一羣人走進了世外桃源,景色優美。現在讓你選一個地方,在那裏建一幢房子住下來,你會選擇在哪裏?

A:看看大多數人在哪裏建,我就建在哪裏,大家在一起熱鬧,房子式樣什麼要和別人差不多,不要太突出。

B:大家在起沒有意思,瞧他們都建在山腳下,我這麼有個性的人怎麼能和他們一般,我要建在山腰上。

C;我的房子地段肯定要比別人的好,房子造型……要有新意,不能讓別人看貶了。

D:看看家裏的存款有多少,再根據地段方便與否選一個地方。

四、聯繫實際

LG空調讓“黃金週”變成“健康周”

據賣場促銷人員介紹,“消費者現在對空調消費更加理性了,儘管LG空調的價格與其它一些正在降價的產品相比價格略高,但是並沒有影響到消費者的選購熱情,以其突出的健康功能博得了眾多消費者的青睞,已經成為我們賣場裏空調銷售區域裏的焦點了。”消費者王先生的觀點也反應出消費者對健康的關注,“空調是夏季生活的常用品,而且是在封閉的環境中使用,產品的健康功能肯定是我首先要考慮的。選擇LG空調,就是由於它健康功能很強大,我們全家都覺得買空調就是要選最好的,不能因為價格便宜就選擇差的產品。”

隨着生活品質的提高,消費者更加關注生存環境,注重提高生活質量,落實到家電消費上,便是選擇好品牌、好技術,這在“十一”期間老百姓的消費心理變化已顯露無疑。

高一年級政治教案 篇三

★新課標要求

(一)知識目標

理解世界多極化趨勢及國際競爭的實質,認識我國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二)能力目標

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判斷國際社會政治現象的能力,以及自主學習、探索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培養學生關心祖國在國際社會的地位、命運的民族責任感,以及熱愛和平,維護本國利益和維護各國人民共同利益相統一的理念。

2、認識我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增強憂患意識和勇於挑戰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當代國際競爭的實質

★教學方法

教師啟發、引導,學生自主閲讀、思考,討論、交流學習成果。

★教學建議

教學中通過創設情景,聯繫有關實例,讓學生感悟、理解世界多極化趨勢以及國際競爭的實質,體會如何抓住機遇,迎接挑戰。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20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伴隨着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美蘇對峙的兩極格局被打破,世界各種力量在錯綜複雜的利益關係中出現新的分化和組合,國際格局相應的發生重大變化。各國之間將呈現怎樣的關係呢?下面就學習這方面的問題。

(二)進行新課

十七、透視世界若干力量中心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閲讀教材104頁,思考幾個探究性問題。

學生活動:積極思考並回答問題

教師點評:當今世界正在形成的政治經濟力量中心反映出世界格局多極化趨勢,這與二戰後形成的美蘇對峙兩極格局有明顯不同。這種局面有利於世界的和平、穩定、發展和國際關係民主化。中國作為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在當今國際事務中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二、世界多極化的發展趨勢

1、當今國際形勢的一個突出特點是:世界多極化在曲折中發展

(1)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形成了以美蘇對峙為標誌的世界兩極格局。

(2)20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美蘇對峙的兩極格局被打破。世界各種力量在錯綜複雜的利益關係中出現新的分化和組合,大國之間的關係經歷着重大而又深刻的調整,國際格局向多極化發展。

教師活動:閲讀教材105-106頁內容,思考所提出的探究問題。

學生活動:認真思考並積極討論,踴躍發言

教師點評:歐盟成員國的增加,有力的推動了歐洲一體化進程,使歐盟成為多極化力量中頭等實力單位,在世界格局中佔據更加重要的地位。俄羅斯當今的實力雖有所削弱,但仍具有巨大的經濟科技潛力和強大的軍事力量,其大國地位不容置疑;日本是僅次於美國的第二經濟強國,目前正在保持經濟大國基礎上謀求政治大國地位。

(3)目前世界正在形成的若干個政治經濟力量中心。美國、歐盟、俄羅斯、中國、日本等大國和國際組織在國際社會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廣大發展中國家是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重要力量,是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主力軍,是我國在國際舞台上的同盟軍。

(4)世界多極化的形成將是一個漫長曲折的充滿複雜鬥爭的演變過程。

2、世界多極化進程中的國際競爭

(1)伴隨着世界多極化進程,國際競爭越來越激烈。

面對急劇變化的世界,許多國家都在調整目標,力圖為自己確立有利態勢。美國極力維護其世界超級大國地位;日本和德國正努力躋身政治大國行列;中國堅定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2)競爭的意義:世界走向多極化,是時代進步的要求,符合各國人民的利益。由於世界多極化建立在多種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約的基礎上,因而有利於世界和平與發展。

總之,稱霸與反霸的鬥爭將長期存在,這是影響國際和平與安全的一個基本因素。單極與多極的矛盾、稱霸與反霸的鬥爭,將成為21世紀相當長一個時期內國際鬥爭的焦點。

三、抓住機遇,迎接挑戰

1、國際競爭及其實質

世界格局的變化,各國目標的調整,形成了國家間既合作又競爭的局面。要對話與合作,不要對抗與衝突,已成為越來越多國家的共識。各國人民要求友好相處的呼聲日益高漲。國家間在加強合作的同時,競爭也在加劇。

國際競爭表現在各個領域,有經濟競爭、文化競爭、軍備競爭、人才競爭、科技競爭等。

當前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

教師活動:閲讀教材第106頁“專家點評”內容,瞭解什麼是綜合國力?

學生活動:認真思考並踴躍發言

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一教案 篇四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

一、教學目標:

1、識記消費的不同類型,消費結構的含義以及恩格爾係數的含義。

2、理解影響消費水平的因素,最主要的是收入水平和物價水平;理解錢貨兩清的消費,貸款消費以及租賃消費時商品所有權和使用權的變化。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難點:

影響消費水平的因素

恩格爾係數的變化的含義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一)情景導入:

教師活動:以設問方式導入該節課的內容,帶出問題——作為一個社會人,同學們的日常消費活動包括哪些項目?

學生活動:就日常生活的體驗得出相應的迴應,例如:買文具、食堂吃飯、買零食、買衣服、電話費等日常消費活動。

教師活動:多媒體課件展示豐富多彩的消費活動,其中主要集中於學生可能並有實際經驗的消費內容。

教師:同時導出課堂主體內容:日常消費多種多樣,家庭作為消費的主體單位是我們要關注的重要內容,那影響它消費的因素有哪些?這些消費活動有什麼區別?我們消費活動的不同又説明了什麼問題?

所以我們這節課就影響消費的因素及消費的類型相關討論

(二)情景分析:

探究活動一:如何安排生活費?

現在我們假設同學們分屬不同的兩個小組,兩個小組每月的生活費略有不同,A組每月600元,B組每月300元,各位同學該如何安排各自每月的消費活動呢?

學生活動:互相安排並討論各自的消費活動或消費內容,發現其中的區別

(1)收入

教師活動:設問解疑

同學們是否發現各自的消費有什麼不同?而造成這個區別的原因在此主要是什麼?

教師講解:收入是消費的前提與基礎。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人們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對各種商品和服務的消費量就越大。收入增長較快的時期,消費增長也較快;反之,當收入增長速度下降時,消費增幅也下降。當前收入直接影響消費,預期消費則影響消費信心,當預期消費樂觀時,消費信心就強;預期消費較低時,消費信心就弱。所以,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須保持經濟的穩定增長,增加居民收入。

(2)物價水平

教師活動:影響消費的因素除了收入水平還有沒有其他了呢?

最近5年的物價變化趨勢,其中具體產品如:“蒜你狠”——3元/公斤漲至14元/公斤、“豆你玩”——2.6元/斤漲至9.5元/斤、“姜你軍”——4元/斤漲至9元/斤,幾乎所有的產品應聲一片上漲,面對這種情況各位如何調整消費活動?

學生活動:就材料進行相應的討論,得出初步的結論,消費活動還受到物價水平的影響

教師講解:消費品價格的變化會影響人們的購買能力。人們在一定時期的總收入是有限的,如果消費品價格上漲,會引起購買力下降,因而消費需求就降低。反之,則購買力提高,消費需求就增加。因此,物價的穩定對保持人們的消費水平,安定生活和穩定社會具有重要意義。正是由於這個原因,穩定物價才成為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目標。

教師:雖然我們是用同學們的消費活動做的説明,但要明白家庭消費的影響因素也是同樣的道理。我們在考察了總體消費狀況的前提下,接着來討論一個具體的消費案例:

探究活動二:小君的苦惱

小君,就讀於南二中高一(14)班,月生活費800元,已攢了2000元零花錢,在猶豫要不要買個電腦,不買吧,商場特價,此時下手頗為划算;買吧,以後就要勒緊腰帶生活了。買不買?怎麼買?你的意見?

學生活動:根據情境表達自己的意見並説明相應的理由,提出分期付款買、借夠錢後一次性買、租個電腦等方式

(1)按交易方式不同,可分錢貨兩清的消費、貸款消費和租賃消費

教師活動:按交易方式不同,可分錢貨兩清的消費、貸款消費和租賃消費。

錢貨兩清的消費,是人們最常用的交易方式。交易一旦完成,商品的所有權和使用權都發生了轉移,商品如何使用一般由買主自己支配,不再受賣者的限制;

租賃消費也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消費方式,我們可以通過租賃的方式使商品的所有權不發生變更,而獲得該商品在一定期限的使用權。

貸款消費是一種新興的消費方式,主要用於購買大宗耐用消費品及服務。因為這些消費品超出消費者當前的支付能力,因而預支自己未來的收入,來滿足當前的需要。也就是我們常説的“花明天的錢,園今天的夢”。貸款消費的交易方式,其消費品的所有權與使用權沒有完全轉移。在消費者按照約定按時還貸的前提下,消費品的所有權與使用權逐漸發生轉移,直至還完貸款為止,其所有權與使用權才徹底轉移到消費者手裏。

貸款消費不僅滿足了消費者的生活需要,提高了消費者的生活質量,而且促進了經濟的發展,特別是我國經濟發展進入買方市場後,貸款消費對擴大內需,拉動經濟的增長起來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們要轉變傳統的消費觀念,以積極的態度來對待貸款消費,通過貸款消費滿足來滿足當前的需要,通過生活質量。當然,在貸款消費是也要考慮自己的償還能力,還要講究信用,按時還貸。

問題又來了,粗心的小君回家路上摔壞了硬盤,換一個硬盤——600元,維修硬盤——90元,如何選擇?這兩種消費有什麼不同?

學生活動:就相關情境進行討論,做出自己的選擇並給出相應的解釋理由

(2)按消費對象分,消費分為有形商品消費和勞務消費

教師活動:按消費對象分,消費分為有形商品消費和勞務消費,有形商品消費消費的是有形的商品,而勞務消費消費的是無形的服務。

萬事大吉了!大家知道小君已經達到哪種消費層次了嗎?

生存資料消費?發展資料消費?享受資料消費?

學生活動:討論並回答相應問題,得出享受資料消費的結論

(3)按消費的目的不同,可分為生存資料消費、發展資料消費和享受資料消費

教師活動:按消費的目的不同,可分為生存資料消費、發展資料消費和享受資料消費。其中生存資料消費是最基本的消費,滿足較低層次的衣食住用行的需要;發展資料消費主要指滿足人們發展德育、智育等方面需要的消費;享受資料消費滿足人們享受的需要。隨着經濟水平的提高,發展資料和享受資料消費將逐漸增加。

探究活動三:考查自己家裏的消費結構

教師活動:每個家庭的消費活動各不相同,那如何衡量一個家庭的消費水平呢?引導學生通過討論和書本閲讀了解相關內容

學生活動:認真閲讀並討論得出結論家庭消費的不同內容體現了不同的消費水平

(1)消費結構

教師活動:多媒體展示近幾年社會的消費現狀,例:假日旅遊、電子產品、汽車等。引導學生通過不同層面的直觀感受來了解消費結構的變化。

要了解家庭消費水平先要知道一個概念就是消費結構,是指人們各類消費支出在消費總支出中所佔的比重。消費結構會隨着經濟的發展、收入的變化而不斷變化,變化的方向遵循由生存需要到發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的順序。

(2)恩格爾係數

教師活動:恩格爾係數指食品支出佔家庭總支出的比重,用公式表示:恩格爾係數=食品支出費用/各項消費總支出費用×100%。一般恩格爾係數越大,越影響其他消費支出,特別是影響發展資料和享受資料的增加,限制消費層次和消費質量的提高,因此生活水平就越低,相反恩格爾係數減小,生活水平就提高,消費結構會逐步改善。恩格爾係數是消費結構研究中的重要概念,在國際上受到普遍承認和重視。

國際上甚至用它作為區分國際間消費結構層次高低的最一般標準。聯合國糧農組織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提出劃分窮國富國的標準:恩格爾係數在60%以上為絕對貧困國家;50%~59%的國家為勉強度日(我們稱之為温飽型);在40%~49%為小康水平;在20%~39%為富裕水平;20%以下為極富裕國家。

我國這幾年經濟結構有了很大改善,消費水平不斷提高。

(三)情景迴歸:

教師組織學生反思總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並進行當堂檢測,瞭解教學反饋。

優秀高中政治教案 篇五

《世界文化的多樣性》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民族節日、文化遺產的認識,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粹及其差異,確認文化多樣性的價值,對待文化多樣性的正確態度,尊重文化多樣性的意義

(二)能力目標;

(1)從民族節日、文化遺產中感受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2)認同不同民族文化的差異性,尊重文化的多樣。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認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教學重難點

重點:文化多樣性

難點:民族文化的多樣性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世界文化多姿多彩,各具特色。不同的國家、民族具 有各自特色的文化,這使世界文化呈現出爭妍鬥豔,五彩繽紛的景象。如何正確認識、對待世界文化的多樣性?這是本節課探究的問題。

(二)講授新課

探究一:展示不同的建築,這些建築承載了什麼?説明了什麼?

各國標誌性的建築顯示世界上每個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即世界文化是異彩紛呈,交相輝映的。

1、異彩紛呈、交相輝映

世界文化多姿多彩(多樣性)最典型的表現形式就是民族節日和文化遺產。

探究一:多媒體展示漢族和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以及外國的傳統節日,感受一下紛呈的民族節日。

(1)民族節日

①含義: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風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倫理等文化因素,是一個民族歷史文化的長期積澱。

②意義:

第一:慶祝民族節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

第二:透過各民族的傳統節日及習俗,我們可以領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韻味。

小試牛刀:

1、2013年3月13日,是農曆的二月二。農曆二月八年級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龍頭節”,象徵着春回大地,萬物復甦。民諺“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寄託了人們祈龍賜福的美好願望。這表明( )

①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標誌 ②慶祝民族節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 ③透過民族節日及習俗我們可以領略民族文化的韻味 ④民族節日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誌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 民族節日屬於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標誌,①觀點正確;②③屬於民族節日的作用,正確;④觀點錯誤,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誌。

[答案] C

探究二:展示文化遺產的圖片,以及我國文化遺產的相關資料

材料一:我國已擁有各類世界遺產37處

我國在1985年加入《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至今已經有37處文化和自然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繼意大利、西班牙之後的第三遺產大國。其中文化遺產26處、自然遺產6處、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4處。

你能説出哪些的世界文化遺產?

文化遺產部分:長城、故宮、莫高窟、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秦始皇陵及兵馬俑、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孔府及孔廟和孔林、武當山古建築羣、拉薩布達拉宮、平遙古城、廬山、蘇州古典園林、麗江古城、皇家園林頤和園、皇家祭壇天壇、重慶大足石刻、青城山-都江堰、洛陽龍門石窟、皖南古村落、明清皇家陵寢、大同雲岡石窟、澳門歷史城區等

材料二:世界文化遺產的相關信息

古埃及的金字塔:埃及的金字塔建於4500年前,是古埃及國王為自己修建的陵墓。迄今,埃及已發現大大小小的金字塔97座,其中最有名的是位於開羅西南面的吉薩省沙漠裏的祖孫三代金字塔——胡夫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和門卡烏拉金字塔。1979年,埃及從吉薩至達哈舒爾的金字塔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古羅馬圓形競技場:位於意大利首都羅馬威尼斯廣場南面,是迄今留存的古羅馬建築中最卓越的代表,也是古羅馬帝國的象徵。

1980年,包括它在內的羅馬城古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通過這些資料,我們對文化遺產有什麼瞭解嗎?

(2)文化遺產

①人類遺產分類:文化遺產、自然遺產、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

②地位: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誌。

③意義:對研究人類文明的演進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於展現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具有獨特作用,是人 類共同的文化財富。

④保護:以名錄的方式確立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並給予保護。

小試牛刀:

2、由我國藝術家楊麗萍領銜的《雲南映象》在澳大利亞演出,引起轟動。這個藴含現代文化觀念、充滿美麗安寧意境、具有濃郁民族風情的歌舞劇,在澳大利亞觀眾中產生了認同感和親切感。該劇引發澳大利亞觀眾共鳴的根本原因是( )

A.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文化構成的

B.中華文化與澳大利亞文化具有巨大的反差

C.不同國家的人民具有共同的人文情懷

D.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文化作品能得到世界認可

[解析] 我國民族文化能在異國得到觀眾的共鳴,是因為不同民族文化之間具有共性;文化差異會導致誤解,故C正確,B排除。A、D不是引發澳大利亞觀眾共鳴的根本原因,排除。

[答案] C

2、透視文化多樣性(難點)

(1)文化多樣性的表現及意義

①文化多樣性是指不同民族和國家文化的內容和形式各具特色。

②文化多樣性的表現

語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理論、文學藝術、民族建築和風俗習慣、傳統節日、文化遺產等等

(2)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共性與個性)

①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國家構成的,文化是世界性與民族性的統一。

②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世界性:世界各民族的實踐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規律,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規律。

民族性:由於多種因素不同,各民族文化之間存在差異。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個性和特徵。

小試牛刀:

3、、“如果全世界都吃漢堡包,那將是人類的悲哀;如果全世界都看美國電影,那將是世界文化的毀滅。”下列對這句話的理解正確的是 ( )

A.維護文化的多樣性,有利於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B.文化多樣性是各民族文化得以生存和延續的條件

C.只有保持文化的多樣性,世界才更加豐富多彩

D.對人類社會來説,文化多樣性的重要性,就像生物多樣性對於維持生態平衡那樣必不可少

解析:此題考查對文化多樣性的理解。材料是通過反例啟示我們文化要多樣性,而不能整個世界一個模式。A、B、D三項是從整體上表述文化的多樣性,沒有結合材料,是不正確的。

答案:C

3、尊重文化多樣性 (重點 )

(1)對待文化多樣性的正確態度

正確態度: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鑑,求同存異,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繁榮進步。

(2)尊重文化多樣性的意義

①尊重文化多樣性是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內在要求。

在一個民族的歷史與現實中,民族文化起着維繫社會生活、維持社會穩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與發展的精神根基。

②尊重文化多樣性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

(3)尊重文化多樣性遵循的原則

①原則:遵循各國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

②要求: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異,理解個性,和平相處,共同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

③意義: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礎上,才能做到世界各國人民相互尊重、共同發展;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世界才更加豐富多彩,充滿生機與活力。

小試牛刀:

2、在進行文化比較時,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不能堅持文化中心主義。所謂文化中心主義就是以自己的文化為標準來評論其他文化,並認為自己民族的文化是正確的,而其他民族的文化是錯誤的傾向。反對文化中心主義 ( )

①是承認世界文化多樣性的表現 ②有利於世界各國人民互相尊重、共同發展 ③是承認各國文化具有優劣的表現 ④是尊重民族文化的要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反對文化中心主義,就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尊重文化的多樣性,所以①②④正確,③説法錯誤。所以選C。

答案:C

課後小結

高一年級上冊政治教案 篇六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識記生產與消費的關係、社會再生產四個環節、發展生產力的決定因素;理解我國大力發展生產力的意義及如何發展生產力;運用生產與消費的關係,解釋現實生活中的相關經濟現象。

2、能力目標:通過對“生產與消費關係”的學習,培養學生從實例中分析認識生產的決定作用,消費對生產的反作用的觀察、分析問題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生產與消費的關係;發展生產力的意義。

三、教學方法

遵照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運用“探究—交互”式教學,積極採用啟發式、談話法、案例分析法、情緒激勵法。

四、教具

電腦多媒體。

五、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我們前面學習了商品與消費的有關知識,我們知道了商品是生產出來的,有了商品的出現,我們才有消費,大家看看我們使用的課桌,還有風扇等,都是生產出來後由學校買來供我們使用的。由此可以得出:從生產可以推出商品,由商品可以推出消費,依據數學知識,我們可以從生產推出消費,但是,從我們生活常識和經濟學角度講,能否由生產推出消費呢,生產與消費到底是什麼關係呢?這是我們這節課要回答的問題。我們今天就來共同學習第x課第一框——《發展生產滿足消費》。

(二)新課教學

學習導航:必須帶着問題學習:生產與消費的關係是什麼,大力發展生產力(為什麼,怎麼樣),社會再生產的四個環節是什麼?

(三)課堂總結、點評

這節課我們重點學習了生產與消費的關係,以及大力發展生產力問題。讓學生明確生產決定消費,同時消費反作用於生產。

高一政治教學設計 篇七

知識技能

商品經濟的基本含義;比較説明商品與物品、商品與勞動產品的聯繫和區別;舉例説明使用價值和價值都是商品的屬性,卻一不可;區別個別勞動時間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説明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結合實例,説明商品的價值量與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

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親自調查、研究,培養學生自己動手、勤于思考的好習慣。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的商品經濟意識,樹立起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貢獻力量的愛國情感。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一、關於商品概念的教學建議:對於商品的概念,學生容易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物品相混淆。對此,教師應該把握兩點:

(一)、商品必須是勞動產品。非勞動產品不是商品。因為只有有了人的勞動才有價值,人們才會有了交換的尺度。

(二)、商品還必須是用於交換的。沒有交換就不能進行比較,也無法體現出人的勞動的意義。對於這個概念教師可以用書上的圖形來説明,同時還可以讓學生自己舉例説明哪些是商品,哪些不是商品並説明原因。使學生能夠將商品與其它各種物品、勞動產品相區別。

二、商品價值量的決定因素

(一)、商品的價值量即商品價值的大小,是用人們所耗費的勞動時間來計算的,而勞動時間又有個別勞動時間和社會勞動時間之分。教師在講述這一點時,應該講清楚個別勞動時間與社會勞動時間的區別和聯繫。並且要説明為什麼價值量應該要用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來計算。

(二)、講清楚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含義。要將清其含義主要弄清楚兩個概念:現有的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關於這兩個概念可以以某一個部門或行業為例並可以結合馬克思的話來講述。現有的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是指某一行業、某一部門大多數的生產條件,例如某一部門大多數都是手工勞動或者都是電氣化作業。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指的是大多數生產者的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

三、關於商品的價值。

(一)講清楚商品價值的概念。商品的價值是指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這個概念學生很難理解,教師首先要説明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夠進行交換不是因為它們使用價值相同。因為不同的商品有着不同的使用價值,因此無法從量上進行比較。要進行比較就必須找一個質上相同的東西進行比較,而人類的勞動雖然量上不同但是本質上都是相同的,都是人類腦力和體力的付出。而這些是可以從量上進行比較的。

(二)要説明商品交換實際上體現的是商品的社會屬性。它體現的是人和人之間相互交換勞動的關係。例如:1把斧子=15千克大米。説的是人們在1把斧子上所付出的勞動和生產15千克大米所付出的勞動相等。因此,二者的交換實際上是勞動的交換。

(三)要講清楚商品的價值要通過交換價值表現出來。人們的勞動凝結在商品上,商品即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載體。但價值本身不能自己表現出來,必須同另一種商品相交換才能表現,而這另一種商品就是商品的交換價值。例如在:1把斧子=15千克大米中,15千克大米就是1把斧子的交換價值。

四、商品價值量與勞動生產率的關係

(一)、講清楚勞動生產率的含義及其表示方法。勞動生產率是生產者的勞動效率,它可以用生產某一件產品所耗費的勞動時間或一定時間內生產出的勞動產品的數量來表示。相對於勞動者的勞動時間有個別勞動時間和社會勞動時間來説勞動生產率有個別勞動生產率和社會勞動生產率。

(二)、當個別勞動生產率提高時,社會勞動生產率一般保持不變。這樣勞動者個別勞動生產率提高,生產出更多的產品,仍然按社會平均價格來計算,這樣能夠獲得更多的利潤。

(三)、由於不同的勞動生產者生產同一件產品其耗費的勞動時間不同,因此勞動生產率不一樣。而勞動者要想獲得很高的利潤就必須儘量在一定的時間內生產出比別人更多的產品,這樣勞動者要降低自己的個別勞動時間即提高勞動生產率。也就是説個別勞動生產率越高,勞動者的利潤越大。

高一政治教學設計 篇八

【神奇的貨幣】

一、説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從與人們經濟生活息息相關的貨幣入手,是全書的開篇,起着引領和導入作用,必須高度重視。首先,從日常生活體驗中感悟經濟道理,透過經濟現象把握經濟規律是經濟學科的核心能力之一,是培養學科思想的重要環節;而第一堂課能否在這方面有所突破至關重要。其次,商品、貨幣是現代市場經濟非常活躍而不可或缺的要素,是深刻認識各種經濟現象、進行後續學習的基礎。作為教材的第一課本節內容至關重要,主要體現在:

第一,從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理論體系來看,貨幣作為經濟生活最基本的要素,是經濟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貫穿於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始終。

第二,從教材結構來看,本節內容最為第一課是全部經濟學知識的基礎。也是全書的重點所在。只有讓學生首先打好最基本的經濟學概念和理論的基礎,才可在以後的學習中融會貫通。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本課時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知道商品的含義;

(2)瞭解由物物交換到以貨幣為媒介交換的必然性;

(3)理解貨幣的本質;

(4)理解貨幣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兩個基本職能,知道貨幣還有儲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貨幣等職能;

(5)理解紙幣的含義及其優點;

(6)知道紙幣的發行量必須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為限度

2、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運用基本原理分析現實問題的能力。從一個具體材料入手,通過簡要概括商品交換的長期發展過程中貨幣出現的必然性,以及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培養學生在大量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分析總結出對貨幣含義的理性認識。

(2)通過簡要説明紙幣的含義和作用,懂得製造__是違法行為,並瞭解愛護和正確使用人民幣的相關知識,提高鑑別(jia chao)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逐步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商品貨幣觀念,既要認識貨幣在經濟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錢,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做到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2)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誠信、公平競爭等意識。

(三)重點、難點

1、難點。

(1)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

(2)紙幣是國家發行並強制使用的貨幣符號。

2、重點。

貨幣的基本職能。

二、説教法

由於貨幣在實際生活中隨處都會遇到,學生比較熟悉。而且,教材講述採用生活實例展示,通俗易懂。為了使學生認識更深刻、更全面。根據教材特點,以及學生認知心理和認知規律,我主要採用目標教學方法,貫穿“讀--議--講”的基本程式,多種教法綜合運用,來完成各項教育、教學任務。具體方法有,例證法、講授法、討論分析法等等啟迪學生思維。

1、用現代教學手段,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運用電教多媒體展示形象的多媒體素材,通過生動故事、畫面,增加課堂的感染力,其目的就是為了使抽象問題具體化,枯燥問題形象化。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的經濟活動和現象,激發學生積極參與經濟生活,用經濟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培養學生對於“錢”的正確認識。

2、用討論法,澄清認識盲點

為了調動學生的主體性,施展教師的主導作用,強化“熱點”、澄清“盲點”,本課時對“如何客觀對待貨幣”這一教學內容安排了討論,以端正學生對貨幣的正確態度。

三、説學法

學習方法是課堂教學重要內容之一。對學生而言,一定的學習方法實際上是能力與素質的表現,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就是具有對知識的學習能力、選擇能力和創造能力。根據教材特點,本節課進行以下學法指導:

1、理論聯繫實際法:這一方法是政治課學習最基本的方法,思想政治課的生命力就在於理論聯繫實際。通過人民幣的展示、物物交換圖片的形象展示,將抽象的理論和現實生活的實例結合起來。

2、問題引導法:在本節講課,對於每一個問題的講述,我都一問題的形式展開引導學生思考,首先讓學生闡述自己的觀點然後我在進行糾正和總結。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

3、讀--議--講學習法:“讀”就是讓學生閲讀課文文段,閲讀材料,領會其精神實質。“議”説是讓學生對材料展開分析討論。“講”就是讓學生嘗試提出自已觀點,發表自已的看法。養成自學習慣,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學習方法。在本節課對設計了一些思考題、議一議、想一想、講一講等小問題,來引導學生讀材料、分析知識點,實現自學達標。

四、課堂設計

導入新課:拿出一沓不同面額的人民幣,問同學們,“大家見過嗎?”、“大家知道這個可以幹什麼嗎?”、“那麼大家知道為什麼一張薄紙就可以換其他我生活中的各種東西嗎?”大家覺得神奇嗎?、好的,今天我們就為大家揭開“錢”的神祕面紗吧!

一。 揭開貨幣的神祕面紗(板書)

師:要了解貨幣,我們首先從一個概念入手,那就是商品。貨幣是從商品交換的歷史中發展而來的,因此,我們首先要了解商品和商品交換髮展的歷史。

1、商品的含義:用於交換的勞動產品。(板書)

師:我們為什麼要購買商品呢?(有用)我們買東西要考慮哪些因素呢?(便宜、質量好等)所有這些因素用可以用哪一個成語來概括?

學生討論,教師歸納:

物美價廉。這就涉及到商品的兩個基本屬性,即價值和使用價值。

在現代生活中,購買商品需要貨幣,商品和貨幣似乎是一對孿生兄弟,但並不是從古到今人們都用貨幣購買商品,貨幣的出現要比商品晚得多,貨幣是商品交換髮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貨幣產生的歷史。

2、貨幣的產生(板書)

師:貨幣產生的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偶爾的物物交換。在原始社會時期,人們的交易活動主要是一種物物交換,當時的交換非常偶然,因為當時的生產力水平比較低,物品品種很少。

第二階段:擴大的物物交換。隨着生產力和社會分工的發展,交換越來越頻繁,交換範圍越來越廣,交換難度也越來越大,經常出現“教材P4探究活動二”所描述的情況。

第三階段:一般等價物的出現。為了克服這些弊端,人們找到了解決的辦法,先把自己的物品換成市場上大家都樂意接受的商品,然後再用這種商品去換回自己所需的東西,這些大家都樂意接受的商品被稱作“一般等價物”。在歷,曾經有過許多商品充當過一般等價物,如貝殼、龜殼、皮革、布帛、牲畜等。

第四階段:貨幣出現。 但問題又出現了,如貝殼,比較小,容易碎,大宗交易非常不方便;牲畜會老,會死亡;布帛容易污染破碎,攜帶不方便。後來,金銀由於具有體積小、價值大、易於分割、不易磨損、便於保存和攜帶等優點,逐步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地充當了一般等價物。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就是“貨幣”。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

(總結)偶然的物物交換→擴大的物物交換→一般等價物→貨幣(副板書)

3、貨幣的含義: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板書)

師: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貨幣為什麼那麼神奇,可以換回我們需要的任何商品呢?這就使我們有必要了解貨幣的職能,也就是貨幣的作用。我們通過設計一個情景解決這一問題:

(二)貨幣的職能(板書)

1、基本職能(板書)

(1)價值尺度 A.含義 B. 價格 C. 觀念中的貨幣(板書)

(2)流通手段 A.含義 B. 商品流通的含義及公式 C. 現實的貨幣(板書)

在此引導學生討論“教材P6探究活動二”。

師:“商品----貨幣----商品”的流通過程中,“商品----貨幣”是賣的階段,“貨幣----商品”是買的階段,賣不出去,就沒有買回來的實力。賣不出去的商品達到一定程度,商品所有者就會破產倒閉,因此,人們把賣稱為商品的驚險的跳躍,這一跳躍如果不成功,摔壞的一定是商品所有者。這就意味着商品生產者只有生產適銷對路、質量上乘的商品,才能夠賣出去。這是市場的要求,商品生產者必須要有誠信意識,靠產品質量和服務在競爭中獲勝,否則必被淘汰(例如三鹿集團)。

貨幣執行流通手段職能時,能夠與一切商品相交換,是不是意味着流通中的貨幣量越多越好?

師:不是,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是受一定規律支配的,它主要由商品的價格總額和貨幣的流通速度所決定的。(引導學生初步理解“適度原則”)

(見教材P7“專家點評”)

用公式表示

待售商品價格總額

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屬貨幣量= ———————

貨幣流通次數

(3)貨幣的其他職能:貯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貨幣(板書)

隨着經濟的發展,商品流通越來越頻繁,金屬貨幣也出現了一些缺陷(引導學生討論“教材P7探究活動一”。),於是代替金銀行使流通手段職能的紙幣出現了(經歷由金垠條塊→足值的鑄幣→不足值的鑄幣→紙幣的過程)。為什麼小小一張紙幣有這樣的功用?這主要是因為紙幣是由國家發行的、強制使用的貨幣符號,也就是説國家用強制力賦予紙幣這樣神奇的力量。

(三)紙幣(板書)

1、含義:由國家發行的、強制使用的貨幣符號(板書)

師:國家用強制力賦予紙幣這樣神奇的力量,那麼國家有權發行紙幣,但能不能任意發行呢?我們已經知道紙幣的發行量必須以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為限,如果超過這個限度就會“錢不值錢”了,引起物價上漲,通貨膨脹;相反如果小於這個限度會使商品銷售發生困難,想買東西,可手上沒錢,造成通貨緊縮(見P8“名詞點擊”)。而且每個國家的紙幣都是用先進的技術和特製的紙張製造出來的,國家為什麼要費那麼多力氣製造這些紙幣呢?主要是為了防止(jia bi)的流行。

(jiabi)有什麼危害?

師:對國家而言,(jia bi)會擾亂市場經濟秩序,造成通貨膨脹(因為紙幣的發行量必須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為限度,而(jiabi)在市場上的流通會造成紙幣過多,導致通貨膨脹,物價飛漲。),物價飛漲,嚴重影響國民經濟的發展,同時也影響人民幣的聲譽,制約了人民幣進一步走向世界;對個人而言,會使自身利益受到嚴重損害。

犯罪分子為什麼要製造(jiabi)呢?是希望有更多的錢,但俗話説得好,“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所以我們要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四。 正確對待貨幣(板書)

師:我們現在處於市場經濟的環境中,有許多人唯利是圖,一切向“錢”看,認為有錢能使鬼推磨,金錢是萬能的,能夠買世界上所有的東西,但真的擁有了金錢就擁有一切嗎?

師:快樂、健康、自由、親情、親情、友情、幸福等,都是用金錢無法真正買來的,如果這些都需要金錢來維繫,那麼人活在世界上真的太悲哀了。

那是不是“金錢就是萬惡之源”,不斷在引誘人們跳入_的深淵,所以我們不應該擁有金錢呢?當然也不是,我們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金錢,有句話説得好,“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只是這些錢必須通過你的誠實勞動依法取得。

當你有錢的時候,那能不能任意的揮霍呢?剛才已經提到了,凡事要有“度”,要用錢做一些真正有意義的事。所以我們要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師:如果我們到市場購買大宗東西,除了攜帶大量現金外,是否還有其他方式付款?

如信用卡、支票、匯票等。隨着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特別是銀行計算機網絡系統的實現,出現了用電子計算機進行儲存、轉賬、購買、支付的電子貨幣,人們越來越多地藉助於銀行的電子計算機系統完成自動轉賬業務 。

五。 電子貨幣(板書)

【課堂小結】本節課我們通過從貨幣的起源入手,共同探討了貨幣的本質、職能及紙幣、電子貨幣的相關知識,同時又涉及到商品、商品的價格等內容。通過以上對貨幣神祕面紗的逐步揭開,我們應該在正確認識貨幣的基礎上,合法地獲取它,合理地利用它,做金錢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