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往事依依教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81W

往事依依教案多篇

《往事依依》教案 篇一

一、導入

今天,老師先要給大家介紹另一位優秀的語文老師,她的名字叫於漪。(板書於漪)

於漪,江蘇省鎮江市人,1929年生。1951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教育系。長期從事中學語文教學,是全國著名的中學語文特級教師。擔任過全國中語會閲讀研究中心理事長。主要著作有《於漪語文教育論集》、《語文教苑耕耘錄》、《語文教學談藝錄》等。

從何時起,她與語文結下了這段不解之緣?又是什麼讓她與語文結緣的呢?讓我們一起走進於漪老師的對往事的回憶。(板書《往事依依》)

二、解題

依依:這裏指縈繞胸懷,十分留戀。

文章一開始就將這種特殊的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齊讀第1小節,看看於老師是用何種方法來強調對某些往事的“依依”之情。

對比不少事情已經模糊

有的搜索枯腸....

不可得有幾件事仍歷歷在目....,記憶猶新....

搜索枯腸:形容竭力思索

歷歷在目:

記憶猶新:

三、整體感知

1、這幾件究竟是什麼事呢?文章一開始就給我們設置了這樣的懸念,既引出下文對往事的回憶,又激起了我們閲讀的興趣。請同學們大聲自由朗讀課文,你能分別用一句話來概括一件事嗎?力求精練、準確。(如若學生概括太簡潔,可引導他們要在概括中突出事件的性質,才能與“依依”相呼應)①我看山水畫入了神,樂在其中。

②我看《評註圖像水滸傳》,猶如身臨其境。

③我在學生時代讀《千家詩》,沉浸在美的享受中。④老師入情入理地講課培養了我課外閲讀的興趣。

⑤老師諄諄教導我們要多讀書,讀好書。

四、細讀理解

1、在作者所介紹的這些往事中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都與“讀書”有關。疑問:第一件看山水畫怎能説與讀書有關呢?

小組討論:看山水畫事件與看《評註圖像水滸傳》事件有無聯繫?與作

者的讀書生涯有什麼關係?

寫看山水畫是為了引出看《水滸傳》。由於平日對看畫的入迷,所以當作者打開《水滸傳》時,首先是被書中的插圖吸引的(一????就????)。同時,作者看畫的習慣也影響到她讀書的習慣——形象思維。(“有時凝視久了,自己也彷彿進入畫中,徜徉在山水之間,樂在其中”不知不覺把焦山一帶風景當做梁山泊背景,我似乎目睹何濤、黃安率領的官軍在茫茫蕩蕩的焦山下,在蘆葦水港中走投無路、狼狽逃竄的情景,猶如身歷其境,真是津津有味。)正是這種形象思維的作用,使我找到了讀書的樂趣.

2、到了學生時代,讀《千家詩》對我來説有什麼樣的意義或影響?(找原句)

“書,給我以廣闊的天地,而其中編織我童年美.

麗的生活花環的,竟是一本讓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詩》”

“腦海裏常常浮現五彩紛呈的世界,沉浸在美.

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濃濃郁鬱。”

有哪些美的享受呢?

可在詩篇中領略祖國山山水水四季風物,詩中豐富的顏色也給生活塗上絢麗的色彩。

四季之景分別是哪幾句?(秋冬之句需解釋)

補充介紹文中引用的詩句

宋朱熹《春日》: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唐韓翃《寒食》: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唐高駢《山居夏日》:綠樹濃陰夏日長,樓台倒影入池塘。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宋朱熹《題榴花》: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可憐此地無車馬,顛倒蒼苔落絳英。

唐韓愈《晚春》:草木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飛雪。

宋蘇軾《冬景》: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這些詩句作者信口拈來,説明她在讀書過程中不僅獲得了美的享受,也接受了美的薰陶。我們也讀了不少古詩,你能和作者一樣,當堂背誦一些詩句,來歌頌祖國的山川四季嗎?

3、第三件讀書往事發生在課堂上。和她的老師有關。我們常説好的老師對學生的影響是深遠的。在文中,於老師跟我們談到了她的幾位老師?這兩位老師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又有什麼共同點呢?這兩位老師的事與讀書又有什麼關係呢?

不同點:國文老師代課的國文老師教古文《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教新詩《南歸》朗誦時頭與肩膀左右搖擺(動作描寫)那深深感動的深情凝

注在眼睛裏(神態描

寫)

共同點:

講課時都充滿感情,國文老師悲歌慷慨,情滿胸腔。代課老師將那深深感動的神情凝注在眼睛裏。(通過什麼來表現老師講課時充滿感情的投入?)他們的講課感染了全班。“我們這些做學生的,愛國情懷油然而生”“這種感情傳染了整個教室,一堂鴉雀無聲,大家都被深深感動了”

對我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培養了我課外閲讀的興趣。“此後我每次登上????我就是從那時開始愛讀辛棄疾詞的。”“這幾句詩????此後,我對新聞學更有興趣,讀了許多有名的中外小説,開闊了眼界,使自己的心與時代更加貼近了。”

到這裏,讓作者愛上讀書的,是書中豐富的感人的情感了。

補充:

感受詩歌情感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何處望神州?

滿眼風光北固樓。

千古興亡多少事?

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

坐斷東南戰未休。

天下英雄誰敵手?

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這首詞是辛棄疾在他最後一任官職鎮江知府任上寫的。北固亭在鎮江城北的北固山上,可以俯瞰長江。詩人登北固亭極目遠眺,只見滾滾長江,卻難見中原故國,不禁心潮起伏,思緒萬端。他從京口曾是三國東吳都城,想到當年孫權年僅十九歲便統帥萬軍坐鎮東南,多次戰勝強敵的英雄業績,對此眼前只圖苟安的南宋小朝廷的昏庸無能,感慨萬端便寫下了這首詞。

田漢《南歸》

模糊的村莊已在面前/禮拜堂的塔尖高聳盎然/依稀是十年前的園柳/屋頂上寂寞地飄着炊煙

孤獨、惆悵、感傷

4、老師用她的諄諄教導明確地告訴作者,讀書的意義。齊讀第6小節——理

五、小結

朗讀第7小節

第7小節在全文中的作用:篇末點題,再次強調回憶美好的往事對我的激勵作用。

“金色”的回憶,讀完全文,你來説説,於老師為什麼説這些依依的往事是金色的回憶。

“金色”代表美好,讀書帶給她童年的樂趣,帶給她的美的享受,情感的薰陶,都是美好的回憶。

“金色”代表珍貴,這些故事讓她與書結緣,豐富了知識,增添了智慧,更成為一個志趣高尚的人。

“金色”的回憶“喚起我的青春激情,催我不斷奮進。”

六、拓展

同學們剛才通過對“金色”的回憶的闡述,為我們很好地總結了整篇文章。作者從小酷愛讀書,幾十年如一日,青少年時代所受的文學薰陶促使她不斷奮進,終於成了當今著名的語文教育家。

那麼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一些與讀書有關的故事呢?能否跟我們大家來講一講。(可以是課堂表達,也可以是課後隨筆。)

往事依依教案 篇二

教材分析

於漪老師深情追溯了少年時代的依依往事:看山水畫、讀《水滸傳》、聽國文課、登北固樓、讀中外小説,都寫得有聲有色,情文並茂。真誠抒寫了作者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深情,真切告訴青少年要多讀書、讀好書、明做人之理,做一個志趣高尚的人。

教學建議

1、本文選材精當,要言不煩。內容淺顯,學生易懂。

因此,不必細講。學習時可作兩方面的引導:一是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祖國;二是多讀書,讀好書,明做人的道理。

2、文章前後照應,語言優美,文采斐然。文中飽含深

情,富有哲理。學習時重點體會文中藴涵的感情。

教學策略

1、通過學生合作學習,重點品味語言內涵。

2、引導學生體驗生活,重點培養學生想象和聯想能力。

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

體驗作者愛生活、愛讀書的深情。

2、能力目標

①、培養學生概括問題及流暢表達的能力。

②、教給學生品讀文章的方法、培養學生體會文章情感的能力。

3、知識目標

①、掌握文中重點字的寫法、理解重點詞的意思。

②、能夠概括文中抒寫的幾件往事。

③、畫出文中精彩語句並體會感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掌握重點字的寫法,瞭解重點詞的意思。

2、熟讀課文,疏通文意。

3、概括文中作者所回憶的幾件往事。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我們的人生旅程中,總會留下一串串成長的足印。或許,你曾仰望那深邃的夜空,點數過閃爍的星星;或許,你曾眺望那浩瀚的大海,呼喚過飛翔的海鷗;或許你也曾象於漪老師那樣,觀畫、讀詩、賞文……依依往事,總會撥動我們的心絃,使我們魂牽夢繞,甚至帶給我們終生的影響。

今天,讓我們一起回到於漪老師的少年時代,用真情去探尋她成長的源頭吧!

(板書課題)

二、解題:

依依:有兩個意思①形容樹枝柔弱,隨風搖擺,如楊柳依依。②形容留戀,不忍分離,如依依不捨。

題目中的依依應是第二個意思,這裏指縈繞胸懷,十分留戀(註釋①)。表達了作者對往事懷有怎樣的情感?

(學生答:懷念、依戀、以往情深等均給予肯定)

過渡:作者對往事有着如此深厚的情感,首先讓我們看一下作者回憶了那幾件往事?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概括回憶事件的內容

1、朗讀課文,用筆畫出文中不認識的字或詞語。

2、從文中哪裏看出是對往事的回憶?用自己的話概括出作者回憶了哪幾件往事。

明確:1、投影打出,幫助學生解決字詞:(生指出並畫出,師補充)

①註釋詞語:(見註釋)

搜索枯腸

徜徉

浩淼

風物

芳菲

雕鏤

鐫刻

②補充詞語:

年華:時光,年歲。華,指時光。

歷歷:(物體或景象)一個個清清楚楚的。

茫茫:沒有邊際看不清楚(多形容水)。

身歷:親身經歷。

重(chong)讀:重新讀,再一次讀。

雨晦(hui)風雨如晦。風雨交加,天色昏暗猶如黑夜。

意境:文學藝術作品通過形象描寫表現出來的境界和情調。

絢麗:燦爛美麗。

眼花繚亂:眼睛看到複雜紛繁的東西而感到迷亂。

心曠神怡:心情舒暢,精神愉快。曠,心情開闊。

油然: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的產生。

萬端:(頭緒)極多而紛繁,各種各樣。

滾瓜爛熟:形容讀書或背書流利純熟。

依稀:模模糊户。

凝注:凝聚,凝結。

③多音字或形似字。

竟:未竟之時、有志者事竟成、竟然。

競:競爭、競賽、競選。

彩:五彩、喝彩、剪綵、豐富多彩。

採:採茶、採購、採取、興高采烈。

3、明確:第一段,(生讀)

看山水畫、讀《水滸傳》,讀《千家詩》,聽國語課、登北固樓、讀中外小説等。

(學生交流後明確)

四、小結:今年暑假,參加新教材培訓時,72歲高齡的於漪老師作了精彩的電視講座。她新穎的教學理念、深厚的文化功底,無不來源於長期不懈的讀書與實踐,令我們敬佩不已!

五、佈置作業:

1、掌握所學字詞。

2、畫出文中精彩語句,體會它們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品味語言內涵。

2、體會表達情感。

教學過程

一、檢查複習:重點字——補充

諄諄告誡

水泊梁山

二、研讀課文,品味語言,體會所表達感情

請學生默讀課文,出示問題如下:

1、畫出用得好的詞語、寫得美的語句。

2、結合自身體驗談一談哪些語句引起了你的聯想,讓你想起曾經見過、聽過或經歷過的類似的情景。

(學生先讀書,自己動手動腦;

之後,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討論;

最後,代表發表見解,其他人補充,邊讀邊體會。)

明確:①、用詞舉例:第一段的“搜索枯腸”用的好,表明許多事情竭力思索都想不起來,襯托文中寫得着幾件事留給作者的印象非常深刻。

第二段的“雄偉險峻”和“煙波浩淼”寫得好,分別寫出了梁山和水泊的特點。

第四段中的“風光流轉,陰晴雨晦,麗日藍天,風雲變幻,美不勝收”這些詞把變化多端的自然美景概括的描寫出來了。

②、美句舉例:第二段寫作者讀《水滸傳》猶如身歷其境,學生結合自身經歷談個人的喜怒愛樂等感受。

第四段中的詩句引用得好,寫出了春夏秋冬四季景物和各種色彩,美麗如畫。(請學生讀文中詩句,並加以拓展。)

三、小結延伸

通過大家的合作學習,我們體味作者用詞達意的匠心獨運,也品味到到文中藴涵的詩情畫意。諸多小事給了作者良好的影響,它們為於漪老師打開了一扇文學之門。同學們,在你成長的道路上,哪件事給你影響最大,使你受益無窮,請講出來聽聽。

(學生講生活體驗)

老師引導:只有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人,才有激情抒寫對自然、生活、祖國的熱愛;讓我們象於漪老師那樣多讀書、讀好書吧!這樣,我們才能做一個志趣高尚的人。

四、佈置作業:

1、積累文中優美語句及詩句。

2、日記《我和於老師》

3、課外閲讀冰心的《往事》等作品。

板書:

六 往 事 依 依

於 漪

看山水畫 甚得其樂

讀《水滸傳》 身歷其境 愛自然

讀《千家詩》 心曠神怡 愛生活

聽國文課 抒愛國情 多讀書

登北固樓 感興亡事 好讀書

讀中外小説 開闊視野

《往事依依》教案 篇三

一、教材分析。

於漪老師深情追溯了少年時代的依依往事:看山水畫、讀《水滸傳》、聽國文課、登北固樓、讀中外小説,都寫得有聲有色,情文並茂。真誠抒寫了作者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深情,真切告訴青少年要多讀書、讀好書、明做人之理,做一個志趣高尚的人。

二、教學建議。

1、本文選材精當,要言不煩。內容淺顯,學生易懂。因此,不必細講。學習時可作兩方面的引導:一是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祖國;二是多讀書,讀好書,明做人的道理。

2、文章前後照應,語言優美,文采斐然。文中飽含深情,富有哲理。學習時重點體會文中藴涵的感情。

三、教學策略。

1、通過學生合作學習,重點品味語言內涵。

2、引導學生體驗生活,重點培養學生想象和聯想能力。

四、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

體驗作者愛生活、愛讀書的深情。

2、能力目標。

①培養學生概括問題及流暢表達的能力。

②教給學生品讀文章的方法、培養學生體會文章情感的能力。

3、知識目標。

①、掌握文中重點字的寫法、理解重點詞的意思。

②、能夠概括文中抒寫的幾件往事。

③ 畫出文中精彩語句並體會感情。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我們的人生旅程中,總會留下一串串成長的足印。或許,你曾仰望那深邃的夜空,點數過閃爍的星星;或許,你曾眺望那浩瀚的大海,呼喚過飛翔的海鷗;或許你也曾象於漪老師那樣,觀畫、讀詩、賞文……依依往事,總會撥動我們的心絃,使我們魂牽夢繞,甚至帶給我們終生的影響。

今天,讓我們一起回到於漪老師的少年時代,用真情去探尋她成長的源頭吧! (板書課題)

(二) 解題:

依依:有兩個意思①形容樹枝柔弱,隨風搖擺,如楊柳依依。②形容留戀,不忍分離,如依依不捨。 題目中的依依應是第二個意思,這裏指縈繞胸懷,十分留戀(註釋①)。表達了作者對往事懷有怎樣的情感?(學生答:懷念、依戀、以往情深等均給予肯定)

過渡:作者對往事有着如此深厚的情感,首先讓我們看一下作者回憶了那幾件往事?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概括回憶事件的內容。

1、朗讀課文,用筆畫出文中不認識的字或詞語。

2、從文中哪裏看出是對往事的回憶?用自己的話概括出作者回憶了哪幾件往事。

投影打出,幫助學生解決字詞:(生指出並畫出,師補充)

① 註釋詞語:(見註釋)

搜索枯腸 徜徉 浩淼 風物 芳菲 雕鏤 鐫刻

② 補充詞語:

年華:時光,年歲。華,指時光。

歷歷:(物體或景象)一個個清清楚楚的。

往事依依教案 篇四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瞭解作者成長的源頭,感受她對學生時代閲讀文學作品的一片深情。[由整理]

2、體會閲讀文學作品對少年兒童成長的好處。培養學生閲讀文學作品的興趣,提高他們閲讀文學作品的自覺性。

3、學會運用人物的情態、心理等描述方法表現精神生活。

教學重點:

體會閲讀文學作品對少年兒童成長的好處。

教材分析:

着力品位準確、生動的語言,引導學生自主感受其景其情其意,培養主體意識、

合作與探究精神。主體部分描述的四件事的資料,引導生嘗試比較閲讀。

教學設想:

《往事依依》作者是於漪,著名語文教育家,本文是一篇回憶少年時代讀書生活的散文;鑑於本文資料淺、易懂。因此,教學着重引導學生:一是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祖國。二是多讀書,讀好書,明做之理,讓學生走進文本,走近名師,最終讓學生能像於漪老師那樣熱愛文學。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在我們的人生旅程中,總會留下一串串成長的足印。或許,你曾想親近文學、打開文學之門。或許你曾仰望那深邃的夜空,點數過閃爍的星星;或許,你曾想疊只紙船,送給遠方的朋友;或許你也曾像於漪老師那樣,觀畫、讀詩、賞文……依依往事,我想總會撥動我們的心絃,使我們魂牽夢繞,甚至帶給我們終生的影響。這天,讓我們一齊回到於漪老師的少年時代,用真情去探尋她成長的源頭吧!(板書課題)

2、預習反饋:(出示幻燈)

師:昨日,老師佈置了回家預習課文資料的任務,下面先看看大家的預習效果怎樣,同時也測試一下大家的記憶力。請一位同學來讀生字詞。

徜徉(chángyáng)素蛾(é)嬋娟(chánjuān)浩淼(miǎo)雨晦(huì)慷慨(kǎi)雕鏤(lòu)鐫刻(juān)諄諄教導(zhūnzhūn)心曠神怡(yí)

3、作者簡介(出示幻燈)

於漪江蘇鎮江人,1929年生,現年75歲。1951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教育系。長期從事中學語文教學。語文特級教師。現任全國中語會閲讀研究中心理事長。主要著作有《於漪語文教育論集》、《語文教苑耕耘錄》、《語文教學談藝錄》等。

師:同學們,我們一齊來認識下於老師。於漪老師是一位才華橫溢、充滿人格魅力的語文教育家。在近四十年的執教生涯中,她致力於探索語文教學規律,教學風格獨特,著述頗多,成就斐然。這和於老師青少年時期理解的文學薰陶是分不開的。在我們這天將要學習的這篇課文中,於老師就深情地追憶了自己少年讀書生活中的依依往事,追憶了文學對她的深刻影響。那麼,於老師回憶了哪幾件往事呢?帶着這個問題,請同學們大聲自由朗讀課文一遍。(要求:用筆畫出這幾件往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於老師回憶了哪幾件事?(出示幻燈)

看山水畫、讀《評註圖像水滸傳》、讀《千家詩》、聽老師講課……

2、大家想一想,看山水畫和讀《評註圖像水滸傳》都能夠歸納為看什麼?能不能概括地再精練點?(明確:看圖)

3、作者主要回憶了三件往事:看圖、讀詩、聽課。(板書)

4、這三件事都與什麼有關?作者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

都與讀書有關,是按時間順序來寫的。

5、作者在小時侯讀了哪些書?看了哪些圖?

看了山水畫、讀《評註圖像水滸傳》(出示幻燈)

6、作者讀《評註圖像水滸傳》時的感受如何?(明確:身歷其境,津津有味)(板書)

7、請從文中找出相應的原話,並齊讀。

8、作者在看山水畫、讀《評註圖像水滸傳》時,領悟到了一種什麼感情?

熱愛自然、熱愛生活。

往事二:讀詩

1、作者小時侯看圖,那麼到了學生時代,作者讀了哪些書呢?

讀《千家詩》

2、:從文中找出作者讀了《千家詩》中的哪些詩句?

“萬紫千紅總是春,騷人擱筆費評章。”

3、好的詩句,不僅僅要多讀,還要像於老師那樣,在平時要善於積累詞句,能夠信手拈來,熟記於心。下面我們就分組來背誦這四組詩句,看哪組背得又快又準確。

分組背誦詩句

4、同學們都背得十分準確。思考:這些詩句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

春夏秋冬,四季的順序

5、對,這些優美的詩句都是描述四季風光的。除了這些好的詩句以外,作者還從《千家詩》中讀了什麼?

“紅紫芳菲,白鷺上青天。”

6、這些都是描繪五彩紛呈世界的精妙詞語。作者從讀《千家詩》中體會到了怎樣的感情?

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祖國。

往事三:聽課

1、作者回憶的第三件事是聽課。聽課給作者的啟發是什麼?兩位老師講課有何異同?帶着這兩個問題,我們一齊來學習第5段。(師範讀第五自然段)(出示幻燈)

2、聽課給了於老師什麼樣的啟發?用文中原話回答。

(明確:老師入情入理的講情……閲讀的興趣)(板書)

3、兩位國文老師講課有什麼不同?

一位是教古文,一位是教本站。

4、兩位老師教的資料也不一樣。第一位國文老師教《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老師在講課時的神情是什麼樣貌的?(明確:頭與肩膀左右搖擺,……愛國情懷油然而生。)

5、作者從中體會到了怎樣的感情?(明確:愛國)

6、第二位國文老師是教本站的。老師講了什麼資料?(明確:田漢《南歸》)學生齊讀田漢《南歸》。老師在講課時,神情又是怎樣的?(明確:老師朗誦着,進入了主角,那深深……感動了。)本站老師的講課,給了作者什麼樣的啟發?

此後……與時代更加貼近了。

三、總結課文,拓展練習:

1、思考這樣一個問題:這幾件事情都和什麼有關呢?為什麼都與讀書有關呢?

(1)讀書。(2)因為作者回憶的是學生時代的生活,學生時代是讀書學習的時代,回憶往事,當然離不開讀書。讀書編織了“我”童年生活美麗的花環,開闊了“我”的眼界,開啟了“我”的心智,給“我”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薰陶,使“我”成為一個志趣高尚的人。

同學們,值得於老師回憶的往事太多了。那麼,於老師為什麼選取這三件往事來回憶呢?於老師想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呢?用文中的原話回答。

第六自然段。齊讀第六自然段。(板書)

2、透過與大家合作學習,我們一齊體會到了作者用詞的獨具匠心,品味到文中藴含的真摯感情。下面我們一齊來做個練習:假如你是於老師,此刻的你想對往事説些什麼呢?

(出示幻燈:與往事説聲”謝謝”)

3、請大家思考五分鐘,並在練筆本上試着把你想説的話寫下來,過會我們一齊來欣賞大家的“佳作”,老師給大家帶給了一篇範文。(出示範文)

謝謝你,小屋裏的山水畫,

謝謝你,一幅幅“水滸插圖”,

謝謝你,石印本《千家詩》,

謝謝你,入情入理的國文課,

範文:小屋裏的山水畫,你我朝夕相見,就像兒時的閨中密友,每次應對你,我總是展開想象的翅膀,頃刻間彷彿置身於青山綠水之間,是你讓我年幼的心靈開始感受國畫的意境,領略山川的俊美……

四、延伸拓展,佈置作業:

透過剛才大家對往事的“真情告白”。從中,我們能夠發現:閲讀課文,我們猶如走進色彩斑斕的文學天地,令人目不暇接。顯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這是否是一日之功呢?作者從小 作業:《文學與成長》

五、板書設計

往事依依

於漪

看圖――身歷其境,樂在其中

讀詩――沉醉意境,美不勝收

聽課――入情入理,激發興趣

往事依依教案 篇五

一、教學目標

1、認識文學作品對青少年成長的意義。

2、能主動積極地閲讀文學作品,培養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朗讀感受本文優美的語言、領略作者斐然的文采

2、學習文中景物、人物的描寫片段,體會其簡潔生動的特點並模仿寫作。

3、詩、詞等語言的積累與運用。

三、教材學情分析

進入緊張的國中階段,學生們普遍懷有對天真爛漫的童年生活深切懷念的情愫,這為學生迅速進入課文提供了極佳的情感切入口。本文詞彙量大而豐富優美,詩句應用多達十多處,且多為耳熟能詳者,易於使學生積累語言、拓展聯想與想象。本文中的人物、景物描寫簡潔生動,易於學生模仿練習。因而,無論是從情感上,還是從語言內容上,都能發掘出使學生深入體味、拓展創造的切點。

四、相關教學理念

在傳統教學中,對於本文的教學多用兩教時,且教學內容多拘囿於課文本身,不利於學生的自主發展,學生所獲並不豐富,興趣反而見少。為改變這一“少慢差費”現象,我充分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運用我校“四自五步法”課堂教學模式中“自主學習”、“自覺探究”、“自我創造”、“自由發展”等原則與手段,將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多動腦多實踐、設置探究創造性練習貫穿於課堂,嘗試用一教時來高效地完成課文的學習,達到特定的教學目標。

五、教學過程

本過程分四個板塊進行。

板塊一:結合實際,激情導入

1、“往事依依”、“依依往事”反覆品讀課題,結合童年經歷體會“依依”一詞的含義及本文的情感基調。(播映表現兒童生活的畫片,如幼兒笑臉、學走路、遊戲、讀書、畫畫等)

2、青少年時期是人生的第一步階梯,是萌發的第一枚春芽,她對人的一生有着至關重要的影響。上海特級語文教師於漪先生的童年也是如此。今天,讓我們一起步入於漪先生的《往事依依》。

板塊二:整體感知,把握思情

讓學生默讀、思考、討論:使作者“歷歷在目”、“記憶猶新”的往事及感受有哪些。(教師指導學生充分結合原文,提煉概括詞句的方法,討論評點後播映投影一)

板塊三:細節探究,品讀練習

(一)重點評點“看圖畫”的第二片段(播映畫面)

指名一女生朗讀,讓學生景物描寫中的妙詞佳句,並作分析評點。(教師示例:如“煙波浩淼”表現了水面開闊、水汽蒸騰的景象)

教師引導學生概括四字短語典雅凝練,富有想象空間等特點,要求學生根據西陵峽的畫片,多用四字短語進行描述。(播映西陵峽畫片)

教師再引導學生合理安排景物順序,努力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展開豐富的聯想與想象,在藝術加工的基礎上,對圖畫再做描述。(以圖表形式播映具體要求)

教師引導學生試着賦予景物一定的主題,並圍繞之作第三次描述。

教師小結,出示投影二:例文

(二)評讀“讀詩歌”語段

學生高聲誦讀文中引用的描繪四季風物的詩句,並用自己的語言説出美之所在,教師出示投影三,匹配以表現四季景物的畫面和歡快的音樂。

鼓勵學生背讀平時所積累的描述祖國風光、四季景物的詩句。

學生朗讀本段中其他引用,提煉出表現色彩的詞語,並補充其他的表現色彩的詞語。

教師小結,鼓勵學生積累詞彙,勤背詩詞,提高文學素養,豐富生活情趣。

(三)評讀“聽上課”語段

1、指導學生對兩位老師的描寫作比較,從而理解人物描寫注重細節,筆法靈活,相映生姿,為主題服務。(經學生討論,出示投影四)

2、口頭小作文:難忘的瞬間

3、教師小結生動的細節對錶現人物的作用。

板塊四:收束全文,課外延伸

1、學生跳讀全文綜述:作者童年時期的文學生活對她產生的有益影響,從而尋覓作者成長的源頭。

2、例舉地攤文學等不良讀物對青少年的危害。

3、學生互相介紹讀過的優秀文學作品。

4、學生反覆朗讀第六語段中“老師”的教導,並牢記之。

5、佈置課後學習

① 片段練筆:“狀哉,西陵峽”或“某某老師速寫”

② 通過網絡查找並閲讀辛棄疾《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及相關評論

③ 結合朱光潛《談讀書》及下發的推薦書目,擬訂國中三年的讀書計劃。

六、教學評點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由於影象、音響等感性材料的激發,學生興趣盎然,氣氛活躍,理解深入,感受深刻。貫穿於全程的討論、練習,有趣而紮實;詩句背讀、詞句評點,豐富了學生的語言材料;景物、人物描寫的課堂課後練習,鍛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並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嚐到了成功的喜悦;人物的比較性閲讀,加深了學生對寫作材料與寫作目的之間的相依關係的理解;課後練習,有助於增強學生動手實踐能力。

附:相關投影

投影一:

往事依依

於漪

看圖畫——有身歷其境之妙

讀詩歌——領略祖國風物之美

聽講課——使我深受感動

聆教誨——使我銘刻在心

投影二: 《哉,西陵峽》例文(略)

投影三:

春:萬紫千紅總是春,春城無處不飛花。 鮮花遍地,萬紫千紅

夏:綠樹濃蔭夏日長,五月榴花照眼明。 樹木繁茂,石榴爭豔

秋: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裏鬥嬋娟。 秋雙潔白,月色皎潔。

冬: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 白雪紛飛,寒梅飄香

投影四:

比較

不同

相同

人物

國文老師

代課老師

入情入理

充滿愛國情懷

描寫

動作

神態

內容

辛棄疾詞

田漢詩

深受感動

激發了愛國熱情

時代

古代

現代

影響

開始愛讀辛棄疾詞

對新文學更感興趣

培養了課外閲讀的興趣

投影五:

往事依依

於漪

看圖畫——有身歷其境之妙——熱愛自然

讀詩歌——領略祖國風物之美——愛國愛美愛生活

聽講課——使我深受感動——愛課外閲讀

聆教誨——使我銘刻在心——熱愛文學

相關畫片、音樂略。

《往事依依》教案 篇六

一、教學目標

1、能學習並進行情況描寫。

2、能學習文中的優美字句,語段。

3、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

同目標2

三、教學方法

獨立合作研讀課文

四、教學安排: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師:同學們,自從我們學習了趙麗宏先生的《為你打開一扇門》之後,文學就在我們心中留下了初步的影子。生活中不能沒有文學啊!今天,我們和於老師一起走進《往事依依》,探究一下於老師是怎樣在文學作品的薰陶下步入人生之路的。(板書課題)

二、預習檢查

1、注音

徜徉()()

浩淼()鐫刻()

2、解釋

年華:依依:邱:淼:

曠:呈:

3、作者簡介

三、研讀課文,探討

1、大家都已預習了這篇文章,下面,我想請一個同學把這篇文章的第1段朗讀一遍,要帶着感情讀。在聽讀的過程中,同學們想一想:這一段在文章中有什麼作用。(生朗讀課文第1段)

師引導:讀得怎麼樣?(生答)還有哪個同學願望再讀一遍?(又一生讀)這一次讀得怎麼樣?

(讀得有感情,好像有點意味深長)突出這點。

2、哪個詞最能體現?

年華似流水,還有但字。

師:看來同學們已經有些感情了,不錯。讓我們來齊讀這一段吧。(生齊讀課文第1段,感情投入,在年華似流水和但等處作重音和語調的處理。)

師:(略有誇張地範讀這一句,表達出一種感慨萬端的情緒)年華似流水這幾個字為什麼要如此朗讀呢?聽到老師的朗讀,你領悟到其中哪些感情?

A、年華像流水一樣,非常快,從小到大,一步一步就流走了,很難再回來。

B、時間過得很快,有惋惜的意味,還想讓時間再來一次。

C、捨不得年華流去,有一種希望,讓年華停下來,讓自己重新走一次。

D、這裏表達的。是一種感歎,感歎時間過得很快。跟下文的轉折正好聯繫起來。

師評:同學們説得不錯。回憶往事,感慨萬端,它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調,也緊扣了題目。緊扣題目的是哪一個詞呢?(生齊聲回答:依依)

3、請大家看書下注釋,什麼叫依依呢?在文中是什麼意思?(生回答)

依依是留戀的意思,在文中指縈繞胸懷,十分留戀。以這裏我們已基本明白,文章的第1段很重要,它有總領全文的作用,它還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調。(師邊講邊板書)

4、這一段中哪兩個詞最重要,為什麼?

歷歷在目、記憶猶新

5、下面的文章應該怎麼寫呢?應該回憶往事了吧?下文回憶哪些事呢?你能用一句話概括一件事嗎?這句話力求精練、準確。(生充分閲讀課文,準備回答)

E、主要寫於老師小時候讀《水滸傳》和對《千家詩》的熱愛,還有國文老師對於老師的影響。

F、還有小時候在家裏看山水畫。還有國中讀書的時候新派老師教田漢的《南歸》詩。

G、看山水畫不能算一件事,它只是為引出讀《水滸傳》的。這兩者實際上是一件事。

師評價:同學們發言很踴躍,概括得也比較準確。主要寫了四件事情:一是讀《水滸傳》,二是讀《千家詩》,三是聽國文老師講辛棄疾的詞《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四是聽新派的老師講田漢的新詩《南歸》。(師邊講邊板書)

師:根據於老師描寫的情景,我們也跟着國文老師背誦一遍《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好嗎?(生齊背)

同學們真不簡單,沒有學過,大家竟然背下來了。看來是被於老師所描寫的情景感染了,也熱愛上了這首詞了。

6、想一想:於老師為什麼要選擇這幾件事來回憶呢?可以討論一下。(生圍繞問題討論)

H、因為這幾件事給於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這些事都跟讀書有關係,因為於老師學生時代的生活樂趣,絕大部分來自讀書。

I、因為倒數第2段寫了多讀書,讀好書,能豐富知識,增添智慧,成為一個高尚的人,可以看出讀書給於老師很多幫助。

師評價:同學們説得都有道理,其實,這些都包含在往往依依裏,特別是依依一詞,歷歷在目、記憶猶新也是緊扣這些事。開頭是總領,這一部分寫了四件事,當然就是分寫了。下面我們討論一下結尾,請同學們朗讀末尾兩節。(生齊讀末尾兩節)

師:我覺得,同學們還沒有讀到位,沒有把於老師那種深厚的感情讀到位。文章開頭寫了:年華似流水結尾又寫道:往往依依金色的回憶喚起我青春的激情(生情不自禁地齊聲跟讀起來)

師:好,我們來齊讀一遍,要讀出依依的分量,讀出深情,讀出前後呼應的感覺。(生齊讀課文末尾兩段)

師:於老師在優秀文學作品的薰陶中,成長為一位知名的教育家、著名的特級教師。好,我們還是回到題目上來吧。文章的最後兩段有何作用?開頭總領,中間分寫了四件事,結尾應該幹什麼?(總結全文)

師:是的,總結全文。(師邊講邊板書)同學們在文章開頭抓了兩個詞語,結尾該抓哪些詞語呢?

青春激情。

師:還有什麼詞語?

還有不斷奮進。

師:同學們有沒有不同意見?其實,兩個動詞喚和催也很有表現力。

它們表達了回憶往事的意義,對我們也有啟發意義。

師:我想,同學們講的這些正是於老師寫作這篇文章目的之所在。請同學們把自己的理解滲透到朗讀中,再來品讀這兩節。(生齊讀課文最後兩段)

師:同學們研究一下,這幾件事是怎麼銜接在一起的?(學生快速閲讀,尋找答案)

有承上啟下的句子,我覺得是第3段。

師:請你讀一下。(生聲情並茂地朗讀第3段)

師:讀得非常好。我已受到了感染,好像是被於老師的情感帶進去一樣。除了這一處,還有沒有呢?

師:還有老師入情入理的講課也在我心上雕鏤(誤讀為lóu)下深刻的印象,培養了我課外閲讀的情趣。

師:找得正確。雕鏤的鏤應該讀作lǒu,者不讀lóu(師邊糾正邊板書:鏤lǒu)這一句中還有重要的字讀時應該強調出來,是哪一個字呢?生:也字。

師:你為什麼要抓這個也字呢?

因為不僅把上面的內容讀書和老師入情入理的講課雕鏤在我心上,還把後面的事情也

師:噢,你是説也字起到了聯繫上下文的作用。

38頁的也是在國中讀書時,來了一位代課的國文教師,是年輕的新派人物也是的。

師:同學們找得很仔細。這裏也有一個也字。於老師用了一個並不起眼的字,卻把文章的前後內容自然地銜接起來,使文章結構特別緊湊,形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我們還是通過朗讀來感悟一下這幾處過渡語句吧。(生齊讀幾處過渡句)

師:最後,讓我們齊讀課文的第4段,跟隨於老師一起陶醉《千家詩》的意境中。(生齊讀課文第4段)

四、總結

同學們,這節難忘的課就要結束了,我希望大家做人就要做像於老師這樣的人,從小熱愛自然,熱愛讀書,熱愛文學,把握現在,創造明天,做一個志趣高尚的人。

五、課堂檢測

板書設計:

往事依依

於漪

一、總提(感歎)

歷歷在目、記憶猶新

讀《水滸傳》(古典小説)

二、分寫讀《千家詩》(古典詩歌)

聽教辛詞《南鄉子》(宋詞)

聽教新詩《南歸》(現代詩歌)

三、總結(呼應)

青春激情、不斷奮進

往事依依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能夠積累相關的歌詠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詩詞,並能有感情地朗讀。

過程與方法:聽讀、默讀相結合,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

情感體驗價值觀:使學生了解到“多讀書,讀好書,能豐富知識,增添智慧,成為一個志趣高尚的人”。培養學生對文學作品的熱愛。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每個人都有一個金色的少年時代,每個童年都有令人難忘的歲月,同學們的童年有哪些樂趣,能與我們分享嗎?今天,我們要跟隨語文“特級教師”於漪,回憶她童年的“依依往事”,去一同感受童年的人、童年的事、童年的一切。

課題、作者

二、整體感知

1、聽讀課文。思考:文章記述了哪幾件“依依往事”?

小時侯:看圖畫:(1)小屋裏的山水畫

(2)《水滸傳》中的一幅幅插圖

學生時代:讀石印本《千家詩》

聽講課:(1)聽兩位國文老師講課:聽教辛棄疾詞《南鄉子》

聽教田漢新詩《南歸》

2、這幾件事有什麼共同點?

都與讀書有關。

三、請同學們到文中找一找,這幾件事分別對作者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儘量用課文中的詞句回答

看畫《水滸》:如臨其境、津津有味——單純而樸素的童真童趣

讀書《千家詩》:給我以廣闊的天地,編織我美麗的生活花環——使我貼近生活熱愛生活。

聽課:培養了我課外閲讀的興趣

對這幾件往事的回憶,給我們展現了作者當年在優秀文化的薰陶中不斷地成長的思想情感歷程。真是往事依依。“依依”是什麼意思?留戀。文中哪些詞語可以看出“往事依依”,難以忘懷?學生找文章首尾部分“記憶猶新”、“銘刻在心”。文章開頭緊扣“依依”,結尾迴應“依依”,中間敍事圍繞“依依”,在追溯少年時代的依依往事中,湧動着一股情感的熱流。

四、我們從作者的依依往事中可以探尋到她成長的源頭。那就是少年時代多讀優秀的文學作品、接受優秀文化的薰陶,提高我們的人文修養。正像趙麗宏在《為你打開一扇門》中説的那樣:閲讀優秀文學作品是一個文明人增長知識,提高修養、豐富情感的極為重要的途徑。

大量的閲讀,的確讓作者受益匪淺。我們讀這篇文章,或多或少也有一些收益。下面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語句和段落有感情地自由朗讀,品一品,好在哪裏?

學生朗讀。

學生讀、講;教師點評。

***積累了大量生動形象的詞彙,四字短語用得恰到好處;

***化用古人詩句,對稱呼應,韻味十足。

2、齊讀詩句春夏秋冬

同學們也讀了很多詩歌,其中有描寫四季風光的嗎?

説説、背背

3、學生如説不出***化用古人詩句,就補充。

實際,作者在文章中還化用了辛棄疾的詞《南鄉子》

原文如下:請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希望課後能夠背誦。

五、培根説:“讀書使人充實”,同學們有過哪些閲讀的體會?哪些文學作品將你的精神擺渡到了更高的境界?學生髮言。

六、想一想,於漪,一位七十多歲的長者,如果就在現場,你想她最想對在座的同學們説點什麼呢?

——抓緊時間,珍惜光陰,多讀書,讀好書。

好,我就用這句話結束這節課,願與同學們共勉:珍惜光陰,多讀書,讀好書吧!課後請同學們制訂本學期的讀書計劃。

往事依依教案 篇八

一、教學目標:

1、瞭解作者成長的源頭,感受她對學生時代閲讀文學作品的一片深情。

2、體會閲讀文學作品對少年兒童成長的意義。培養學生閲讀文學作品的興趣。提高他們閲讀文學作品的自覺性。

3、學會運用人物的情態、心理等描寫方法表現精神生活。

二、重點和難點:

重點:體會閲讀文學作品對少年兒童成長的意義。

難點:學會運用人物的情態、心理等描寫方法表現精神生活。

三、教具:錄音機

四、課文解讀:

這是一篇回憶童年讀書生活的散文,淺顯易懂。考慮到它在內容上與第一單元“親近文學”有內在聯繫。語氣優美,飽含深情。作者通過小時侯讀文學作品的幾件十分留戀的往事的回憶,抒寫了她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深情。告訴青少年,要多讀書,讀好書,明白做人之理,做一個志向高尚的人。

五、教學過程:

⑴、內容呈現

1、快速默讀課文,不動脣、不指讀。用一句話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2、教師配樂(鋼琴曲《秋日私語》)朗讀課文。學生感受作者成長的源頭。

3、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作者的深情。

⑵、設置問題情境:

於漪老師是一位才華橫溢充滿人格魅力的語文教育家,在近四十年的從教生涯中,她致力於探索語文教學規律,教學風格獨特,著述頗豐,成就斐然。這和她青少年時期接受的文學薰陶是分不開的。在我們今天將要學習的這篇課文中,於漪老師就深情地追憶了自己少年讀書生活中的依依往事,追憶了文學對她深刻的影響。

⑶⑷交流對話:

1、教師與學生對話

話題一作者回憶了幾件往事?往事帶來了哪些好處?

明確:往事

小時侯讀《評註圖像水滸傳》

學生時代讀《千家詩》

聽國文老師講《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懷古》

好處

懂得了生動的形象可形成深刻的記憶

給我帶來了生活樂趣

使我熱愛自然、獲得美的享受

激發了我的愛國情懷

是自己的心和時代更加貼近了

話題二:第五段所舉事例都是國中國文老師入情入理的講課,有何異同?

明確:

相同:兩位老師講的內容都是抒情詩,作者都是愛國詩人。講課時老師都採用誦讀,都入情入理,學生都深受感染“我”都牢記了所講內容,且由此激發了喜讀詩詞,愛好新文學的熱情。

不同:①一個是國文老師,一個是代課的國文老師。

②所講內容是一古一今

③講課情狀一個是情溢於胸,頭和身子左右搖晃,一個是情滿雙眸,那深深感動的表情凝注在眼睛裏。

④ “我”讀了辛詞每“回顧千古興亡事,總是感慨萬端”,而讀了許多有名的中外小説,則“使自己的心與時代更加貼近了。”

話題三課文第六段引述老師的話的落腳點在哪裏?“我”為什麼對此“銘記於在心”且“一生受用不盡”?

明確:老師這句話的落腳點在“做人”,在作者看來。“當時老師並不説多少大道理,但教我們讀書明理,明做人的道理”(於漪語)作者正是按老師的諄諄教誨去身體力行:數十年如一日。從中獲益匪淺,所以“我”永遠銘記在心且受用不盡。

2、學生與老師對話:

話題一:勾畫自己最喜歡的語句,並思考自己為什麼喜歡這些語句。完成後在小組交流。

話題二:全班交流勾畫的好詞好句,暢談自己的感受和所引起的豐富聯想。

明確:教師要注意適時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並抓住學生的發言引導學生由課內到課外進行拓展延伸。

3、學生與學生對話

話題《千家詩》中引用的詩句能否顛倒?為什麼?

明確:不能。課文在引用這類詩句時依次為我們展現了春夏秋冬的風光。這樣寫符合大自然的演化時序。切合人們的感受習慣。如一幅幅美麗的圖畫,似一幕幕特寫的鏡頭,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而引導讀者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熱愛自然。

4、師生與作品的對話

話題課文多處前後照應,這既是結構安排的需要,更是內容充實、突出主題的需要。舉例説明。

明確舉例課文的第一段和第七段結尾相互呼應。首段緊扣標題是為了引起下文,末尾點題是為了深化主題。

舉例第三段説“書給我以廣闊的天地”第五段進一步講“許多有名的中外小説,開闊了眼界,使自己的心與時代更加貼近了”強調了讀好書能啟迪心智,指點做人。

四遷移閲讀,反饋檢測。

閲讀《書渴》要求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理解“書渴”的正確含義

《往事依依》備課資料

一、《往事依依》課文作者鏈接—於漪的學術境界

於漪,1929年生,現年76歲,江蘇鎮江人。1951年7月畢業於復旦大學教育系,現任全國中語會閲讀研究中心理事長。長期從事中學語文教學,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1978年被評為語文特級教師。作為中國特級教師羣體的優秀代表,當代漢語文教育界具有鮮明學術個性和廣泛影響的標誌性人物之一。關於語文在基礎教育的重要性,她這樣作比方:基礎教育是“樹”,語文是“根”。她寄語語文教學:“語文奼紫嫣紅,春色無限:多彩的語言,豐厚的人文,綿綿的情思,深邃的哲理,對青春年少的學生而言,能啟心智,長見識,陶冶性情,誘發不盡的遐想。教師要與學生一起走進語文,激情點擊,心領神會,共同欣賞這無邊春色。”於漪主要著作有:著作有《於漪語文教育論集》、《於漪教育文叢》、《於漪文集》、《追求綜合效應》、《語文教學談藝錄》、《教你寫作文—中學生作文指引》、《學海探珠》、《作文講評五十例》、《語文園地拾穗集》、《語文教苑耕耘錄》、《於漪文體教學教案選》、《於漪教案選》、《明清的故事》、《春秋戰國的故事》等是10餘種。她一心着力於學生的發展,把語言教育和思維鍛鍊、情感薰陶、人格培育化為一體,實踐和理論兩手都硬朗,一步一步,趟出了一條承前啟後、溝通中外的宏富之路,站在了中國語文教育研究的前沿。她的語文教育觀概括為五句話:胸中要有教文育人的藍圖,培養學生語文的好習慣,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進行多種能力訓練,開拓視野,課外延伸。這五句話表述的是以目標、習慣、感情、能力、視野為基本發展要素的立體的教書育人的思想體系。

二、與課文有關的四時寫景名句積累(課內)

春:萬紫千紅總是春,春城無處不飛花。

夏:綠樹濃蔭夏日長,五月榴花照眼明。

秋: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裏鬥嬋娟。

冬: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

三、課外寫四季美景名句選萃

春天: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葉紹翁)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詠柳》)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夏天: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秋天: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冬天: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四。從下列寫景詩句“春草嫩綠夏草青,秋草枯黃冬草盡;春雨綿綿夏雨急,秋雨涼爽冬夾雪。”中任選一句,展開想象,擴寫成一段充滿詩情畫意的文字;有興趣的同學可配上一幅畫或音樂。(200字左右)

五、遷移訓練:在我國古代詩詞中有很多描寫春夏秋冬、四季風采的詩句,試將下列詩句按照春夏秋冬的順序排列,將序號填在括號內。

A、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B、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C、五月榴花照眼明D。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裏鬥嬋娟。

E、綠樹陰濃夏日長F。梅花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

G、春城無處不飛花H。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I、千山鳥飛絕,萬驚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J、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K、天接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L、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M、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N、山舞銀蛇,原弛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春:夏:秋:冬:

春:A G H K L M夏:C E J秋:D冬:B F I N

六。修改下列詞語中的錯別字,把正確的寫在括號內。

(1)厲厲在目()

(2)記憶尤新()

(3)走頭無路()

(4)美不盛收()

(5)明刻心上()

(6)眼花燎亂()

(7)五采繽紛()

(8)興高彩烈()

七、閲讀訓練:閲讀下面一篇短文,按要求答題。

《生命之歌》

一位朋友向我講述了在南美洲一片森林邊緣發生的故事:那一天,由於遊客的不慎,使臨河的一片草叢起火了,順着風勢遊走着的火舌活像一掛紅色的項鍊,開始圍向一個小小的丘陵。這時,明眼的巴西向導向我們叫道:“一羣螞蟻被火包圍了!”我們隨着他指點的方向看去,可不是,被火舌縮小着的包圍圈裏已經變成了黑壓壓的一片。“這羣可憐的螞蟻肯定要葬身火海了。”我心裏惋惜地想着。,,,,。蟻團在火舌舐動的草叢間越來越迅速地滾動着,並不斷髮出外層螞蟻被燒焦後身體爆裂的聲響,但是蟻團卻不見縮小,顯然,外層被灼焦的蟻國英雄們至死也不鬆動線毫,肝膽俱裂也不離開自己的崗位。一會兒,蟻團衝進了河流,隨着向對岸的滾動,河面上升騰起一小層薄薄的煙霧……

我聽着這則蟻國發生的真實故事,像聽着一曲最悲壯的生命之歌,小小的螞蟻,其重不足毫克,真正是比毫毛還要輕上十倍、百倍。然而,在人類往往也要遭到重大傷亡的火災面前,竟然能如此沉着、堅定、團結一致,不惜犧牲自己,以求得種族的生存,其鬥爭的韌性,其脱險方式的機警,又是如此感人,怎能不發人沉思,油然生出敬慕的情感來?

漸漸地,我自感到原先那種認為“螻蟻之命,何足掛齒”的想法,實在是太無知、太淺薄了。

【閲讀訓練】

1、請概述這則故事。(不超過25字)

2、第一段中説“外層螞蟻被燒焦”了,可“蟻團卻不見縮小”,這是為什麼?

3、第二段有“又是如此感人”一句,作者認為螞蟻的什麼地方感人。

4、第一段的橫線上,原文有以下幾句話,你認為怎樣排列才恰當?

①可萬萬沒有想到②這區區的弱者並沒有束手待斃③火神肆虐的熱浪裏已夾雜着螞蟻被夢燒而發出的焦臭氣味④竟開始迅速地扭成一團⑤突然向河岸的方向突圍滾去

答:恰當的排列順序是、、② 、、⑤ 。

參考答案:

四題、(略)

五題、春:A G H K L M夏:C E J秋:D冬:B F I N

六題、(1)歷(2)猶(3)投(4)勝

(5)銘(6)繚(7)彩(8)採

七。閲讀訓練參考答案:

1、被大火包圍的螞蟻,抱成一團,機警地逃離火海。

2、螞蟻死後仍抱住蟻團,從遠處看,蟻團並不見縮小。

3、鬥爭中表現出的韌性,脱險方式的機警。

《往事依依》教學反思

這是著名語文特級教師於漪回憶少年時代讀書生活的一篇散文。本文選材精當,內容淺顯,學生易懂。對於這樣一篇內容較為淺易的文章,如果僅僅解讀文本,瞭解於漪老師回憶的幾件往事,學生的學習收穫是不大的,也不容易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為國中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積累,具有了一定的思辨能力,他們的求知慾望強烈,如果這篇課文沒有一些新的東西,或者沒有一個新的角度,他們往往就會覺得平平淡淡,收穫不多。

怎樣來教這樣一篇課文呢?我反覆考慮,數易其稿,最終定位在把閲讀和寫作結合起來,打通閲讀和寫作之路。即用指導學生寫作的方式來閲讀這篇課文,在閲讀的過程中體會寫作的方法,受到寫作的啟示。

接下來的問題就是怎樣把閲讀和寫作組合起來,並有機融合在一起的問題了。如果用寫作的方法來解剖這篇課文,課上起來肯定毫無生氣,也缺乏閲讀教學的韻味。有人形容閲讀和寫作是語文教學的雙翼。只有兩個翅膀同時煽動起來,讓閲讀和寫作比翼雙飛,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

我主要採用了一下方法加以整合,經實踐檢驗,教學效果良好。

教學思路整合。以文章的寫作框架確定閲讀教學的思路,即從結構入手,以“鳳頭、豬肚、豹尾”的篇章結構確定教學板塊,以寫作指導作為貫穿前後的主線,給人以整體感,同時又有所變化,最後引導到讀書積累上來,以一副對聯作為結束,給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和人生的啟迪,體現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學目標。

教學內容整合。閲讀教學的精髓在於學生的朗讀,積累,感悟和品味語言的能力,這些內容如果分開進行,每一項都有很大的空間,但往往給人一種割裂的感覺,既然我的教學定位在打通閲讀和寫作之路上,所以就大膽取捨,把課文內容的教學引導到文章的選材上來,把語言的品味教學過渡到寫作語言上來,使之有機融合在一起。如首先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件事大聲朗讀,之後明確作者圍繞主題,寫到的一些往事:看山水畫、讀千家詩、聽國文老師講課,這些材料能刪去一部分嗎?能顛倒次序嗎?在學生充分思考、討論、回答後,自然得出寫作啟示:選材要豐富,並注意材料的典型性和安排的次序。

教學形式的整合。文章是閲讀課,所以要有閲讀的味道,定位在閲讀和寫作融合,以閲讀指導寫作,所以教學的形式很重要。在教學中我採用寫作啟示錄的形式,目的是讓學生樂於接受。在最後從結構、內容和語言上總結成三點,給學生以清晰的印象。如學生朗讀第一自然段後,教師提問:你認為本文的開頭符合鳳頭的標準嗎?這樣的問題,既兼顧篇章結構、又能夠品味語言,學生樂於思考回答,在此基礎上,自然得出寫作啟示:文章開頭要緊扣題目,短小而精美。

教學設想和實際教學效果總是存在差異,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不少問題。

一是語言品味還不夠到位,由於注重競賽形式,併兼顧寫作啟示,為了趕時間,沒能在語言品味上深入,另外教師預設的多,而學生雖有發現,因預留時間偏少,而不能充分展示出來。

二是在總結寫作啟示時,對於學生有創意的發現,應及時關注並給予鼓勵。

三是作業的佈置,應對學習的內容有所延伸和拓展,以鞏固和加深學生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