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七年級歷史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8.64K

七年級歷史教案【精品多篇】

七年級歷史教案 篇一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件展示)《滿江紅。怒髮衝冠》這首詞,師生共同充滿激情地朗誦後,提問該詞的作者及該詞表達了作者一種的怎樣的心情。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總結出:這首詞體現了作岳飛當年不願虛度年華的激昂心情以及決心抗金的雄心壯志。然後積極創設問題情境,你想知道《滿江紅。怒髮衝冠》中“靖康之恥”是怎麼回事嗎?岳飛為“收拾舊山河”作出了怎樣的鬥爭?從而導入新課。

(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學生集中注意力,帶着問題積極思考。)

(二)講授新課

(提問)金朝的。建立者、建立時間、建立的少數民族分別是怎樣的?金與遼的關係怎樣?

(學生帶着問題閲讀課文第1目,師生歸納知識要點)

(過渡)金滅遼後,又發動了對北宋的戰爭。面對遼的大舉進攻,北宋軍民是怎樣做的呢?北宋統治者又是怎樣做的?

(學生帶着問題閲讀課文第1目,師生歸納知識要點)

(過渡)由於北宋統治者的妥協投降,北宋軍民取得的東京保衞戰並沒有改變北宋的命運,北宋最終還是滅亡了。那麼,北宋又是怎樣滅亡的?

(生1:由於發生了靖康之變。生2:北宋統治者的妥協投降和腐敗。)教師及時作出肯定及表揚。

北宋滅亡的同一年,南宋建立。生答出南宋建立的時間、建立者及定都的都城。南宋建立後,金又發動了對南宋的大舉進攻。面對金的大舉進攻。以岳飛為代表的抗戰派堅決抵抗。教師積極創設一系列環環想扣的問題情境:

課件一:《七嘴八舌岳飛》,你知道有關岳飛的哪些故事?

(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通過查資料,學生補充了大量課本以外的知識,使岳飛抗金將領的偉大形象躍於紙上。)

課件二:你知道岳飛領導的岳家軍取得輝煌戰果的原因有哪些嗎?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了積極熱烈的討論,討論的結果是:抗金斗爭是正義的,得到了廣大人民的支持,這是抗金斗爭取得勝利的最主要的原因。其次就是岳飛領導的岳家軍紀律嚴明,作戰勇敢等。)

課件三:抗金形勢一片大好,宋高宗為何急令岳飛班師回朝?

(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又展開了依次積極熱烈的討論,討論的結果是:宋高宗害怕抗金力量的壯大會威脅到自己的統治。)教師及時總結和表揚,指出岳飛班師回朝後,宋高宗和秦檜並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岳飛父子。

課件四:你如何評價岳飛?

教師參與學生的討論。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體驗、探究、參與、討論、調查、實踐等多種學習方式,通過綜合分析,自己得出評價歷史人物的標準:“看他對歷史發展起的作用”;“看他的作為是否符合當時社會發展的需要,是否符合當時人民的利益”。對於學生創新的火花,教師及時作出表揚性的評價。

有的學生認為岳飛是南宋傑出的軍事家,著名的抗金將領。他領導的岳家軍紀律嚴明、作戰勇敢,“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他領導宋軍還取得堰城大捷的勝利,打敗金軍大將兀朮領導的最精鋭的部隊“鐵浮圖”和“枴子馬”。岳飛等人領導的抗金斗爭,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它有效地遏制了金統治者發動的掠奪性戰爭,保護了中原地區較高經濟文化的正常發展,保護了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使南方地區相對穩定,符合廣大人民的利益。

有的學生補充道,岳飛還是一個優秀的詞作家和書法家,因為他曾留下了慷慨激昂、豪情滿懷的《滿江紅怒髮衝冠》這首詞;寫了充滿愛國情感、氣吞山河的“還我河山”這四個大字。總之,岳飛雖死猶生,流芳百世,永遠受到人民的尊敬。我希望自己也像岳飛那樣,做一個對班級、學校、社會有貢獻的人。

課件五:我們説岳飛是抗金名將,能不能稱之為民族英雄?

在學生互相爭辯的基礎上,教師指出:一般把為維護中華民族利益勇於通外國侵略者鬥爭的人物稱為民族英雄。學生舉出了象戚繼光、鄭成功、林則徐等屬於民族英雄。

課件六:岳飛的事蹟能夠流傳至今,你認為是為什麼?你能從他身上學習到了哪些優秀品質?

學生暢所欲言,一致認為應學習岳飛愛國愛民的高尚品質。從而達到了古為今用、在體驗中感悟歷史的目的。

岳飛被害後,宋金加緊了投降議和活動,並於1141年,簽定了宋金和議。學生回答宋金和議的內容和影響。然後教師積極創設問題情境,(課件展示)你如何正確認識我國曆史上的三次議和?教師引導學生結合三次議和的內容,從正反兩方面引導學生考慮三次議和的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宋金和議後,為適應對劫掠來的高度發展的農耕地區的管理,(課件展示)假如你是金朝的統治者,你將採取哪些措施改變女真舊俗,鞏固自己的統治?(學生根據課本,各抒己見,獻計獻策。)

(三)課堂小結:今天我們主要學習了宋金南北對峙,(課件展示)心靈探險:學習了這一課後,你有哪些感悟?又有哪些疑問?(主動探究,互相解疑)最後:得出:歷史和人民永遠是公正的,愛國愛民者永遠受到尊敬;禍國殃民者遭到唾棄,遺臭萬年。教師讓學生對照板書設計複述宋金南北對峙形成的過程。(課件展示)

(四)佈置課後探究活動

以“走進少數民族”為題,調查瞭解周圍生活區的一個少數民族的生活習俗及其歷史,辦一期歷史小報。

七年級歷史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理解環境問題的本質,(為什麼説環境問題就是發展問題,為什麼發展的問題處理好了,環境問題才能得以解決;發展的問題處理不好,環境問題就永遠得不到解決,反而會愈演愈烈。)

2、理解環境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來源:學|科|網]

3、理解環境問題與人口問題、資源問題及發展問題的相互關係。

4、通過本課教學,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歸納總結能力及自己動手、動腦的認知水平。

【教學方法】

教法:用典型案例、精典問題的分析方法,創設情境和氛圍,進行情境式教學。

學法:閲讀分析案例和地圖,思考討論總結、重要的數據對比分析。

【教具準備】

投影儀、膠片(顯示案例、景觀圖片、圖表、訓練題目、知識結構)

【教學設計】

1、本節課的導入:環境問題是何時產生?怎樣產生的呢?環境問題的產生有自然的也有人為的原因。歷史時期以自然原因為主,而當今主要由人為因素造成。使學生了解世界各地區人口的增長不平衡,各地人口合環境的壓力也不一樣,環境問題突出地區不言自明,環境問題的表現也各有各的特點。

2、“資源的不合理利用”的導學,投影錄像《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教師可點撥:惡化的生態環境曾使瑪雅文明消失,以史為鑑,為了長久的利益,上述地區應怎麼去做?——應該退耕還林,退耕還牧。

3、“片面追求經濟的增長”的導學,由於這一部分較難理解,先投影《淮河的水污染》,然後進行案例分析,教師需進行適當的補充、引導。通過上述各項活動,在設凝、提問、討論後,經教師點撥、引申,讓學生慢慢咀嚼、體味人類社會與環境對立統一的關係,最後師生共同從機理上揭示出環境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

4、教師拓展:在嚴重的環境污染之後,人們的生活質量大大地降低了,為此又須花費鉅額資金去治理環境,付出高昂的代價。發達國家工業化所走過的“先污染,後治理”道路的教訓是慘痛的,我們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絕不應再步其後塵!

一、中國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必然性

(大屏幕出示相關圖片和資料)

通過這些圖片和材料讓學生經過討論得出我國壓力主要來自三個方面

龐大的人口壓力

資源短缺的壓力

環境危機的壓力(環境污染;生態破壞)

(過渡)

通過以上資料的分析、討論,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面對我國生存和發展的嚴峻挑戰,並總結國內外的歷史經驗教訓,我國只能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大屏幕顯示南水北調示意圖請同學思考:南水北調能不能根本解決我國北方水資源緊張問題。

那麼我國可持續發展的基本途徑和應採取的措施有哪些呢?二、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基本途徑和應採取的措施

(問)有那些好的方法呢?請同學門給社會出出主意,你們覺得應該從哪些方面來實現可持續發展。

1、農業在國民經濟中佔重要地位,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對於中國能否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至關重要。

方法:

調整農業結構

開展綜合利用

開發利用新能源

2、發展工業的同時注意環境問題,可以通過合理的規劃來實現。儘量地減少污染,對有污染的應該採取措施。

4、大量的種植樹木,綠化環境

5、把居民區和工業區分開。

6、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7、尋找新的清潔的能源。

……

(鞏固複習)略。

資料補充介紹:植物與環境

大氣污染報警器 雪松,雪松對二氧化硫和氟化氫這兩種氣體很敏感,當雪松針葉出現發黃、枯焦現象時,説明周圍可能有二氧化硫或氟化氫污染。

紫花苜蓿、胡蘿蔔、菠菜可以監測二氧化硫污染;菖蘭、鬱金香、杏、梅葡萄可以監測氟污染;蘋果、桃、玉米、洋葱可以監測氯污染。

如果你想知道附近有沒有氟污染,那麼你不妨試一試,放一、二盆美麗的菖蘭,隨時注意它的生長表現,如果葉片邊緣和尖端出現淡棕黃色的帶狀傷斑,而且受害組織之間有一明顯的界限,這就是菖蘭給你發出的警報:你周圍的空氣中有氟污染,不可掉以輕心!菖蘭是被大家所公認的很好的警報器,當氟的濃度在百萬分之0.005時既會出現症狀,而濃度在百萬分之8時才對人有害,所以得到菖蘭警報之後採取防污染措施還來得及。

利用植物警報簡單方便,既美化環境,又能監視污染,一舉兩得。

空氣淨化器 有一些植物它們的“肚子”吸了不少“毒”,但卻沒有中毒,依然花枝爭榮,生氣盎然。

據計算,1公頃柳杉林每年可吸收720千克二氧化硫;1公頃銀樺林每年可吸收11.8千克氟化氫;1公頃刺槐林每年可吸收氯氣42千克;美洲槭等能吸收二氧化氮;栓皮櫟、加拿大白楊、桂香柳等能吸收醛、酮、醇、醚和安息香砒啉等毒氣。向日葵、夾竹桃等吸收污染氣體的能力也很強。

淨化污水 蘆葦、小糠草、澤瀉能殺死水中的細菌;水葱、田薊、水生薄荷等能殺死水中的大腸桿菌;鳳眼蓮、浮萍、菹草、金魚藻等都有較高的吸收鋅等重金屬的能力天然消音器 據測定:10米寬的林帶可以減弱噪聲30%,20米寬的林帶可以減弱噪聲40%,30米寬的林帶可以減弱噪聲50%,40米寬的林帶可以減弱噪聲60%。

天然氧氣“製造廠” 植物既是天然氧氣“製造廠”,又是二氧化碳的“廣闊市場”,據統計1公頃闊葉林在生長季節每天能製造750千克氧氣,吃掉1000千克二氧化碳。探礦手 在澳洲和挪威分別有石竹科的兩種植物專門生長在含銅極高的土壤上,是銅礦的指示植物;在美國有一種豆科植物名叫“灰毛紫穗槐”,是鉛礦的指示植物;還有一種豆科植物和一種十字花科植物,是硒礦的指示植物;在西德和瑞典,發現一種“堇菜”,專門生長在鋅礦的廢堆上,另一種十字花科的植物也能指示鋅礦;在我國有一種“海洲香薷”,是銅礦的指示植物,在它們根部的幹物質裏含有3%的銅,當地的羣眾把這種植物稱為“銅草”。

七年級歷史的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元謀人的發現與距今的年代,北京人的發現、地點與距今年代,北京人使用石器和天然火以及北京人的羣居生活:山頂洞人的距今年代、發現地點,山頂洞人的石器、磨製技術和人工取火;山頂洞人過着氏族生活。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我國是人類的發源地之一,是目前世界上發現遠古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

(2)通過認清勞動創造世界和人類本身這一真理,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思想情感。

教學重點

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的生產和生活狀況。

教學難點

認識勞動在人類產生過程中的作用。

教學程序

教學內容及預見性問題方法與措施

一、自學討論,預習提綱

1、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的人類是()

A、元謀人B、北京人C、藍田人D、山頂洞人

2、“距今約七十至二十萬年,還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徵,但手腳分工明顯,能夠製造和使用工具”根據這一材料,請你判斷他屬於()

A、元謀人B、北京人C、山頂洞人D、半坡原始人

3、在從猿到人的演變過程中,起到決定性作用的是()

A、食物B、四肢的進化

C、大腦的進化D、勞動

4、下面對北京人一天生活的描述,正確的是()

A、幾十人圍在一起喝小米粥B、某人在一片原始森林中設下陷井捕捉野獸

C、人工取火燒烤捕到的野獸D、羣居在洞穴中,洞口燃着一堆大火以驅趕野獸和照明

5、有關山頂洞人的敍述不正確的是()

A其面貌還保留着一些猿的特徵B已使用磨製石器,並能製作骨針

C集體居住在山洞裏D已經懂得人工取火

6、山頂洞人是比北京人更進步的遠古人類,是因為:()

A手腳有明顯分工B距今年代比北京人近

C懂得人工取火D過着羣居生活

7、北京人與元謀人的相同之處不包括:()

A保留着猿的一些體質特徵B人工取火禦寒

C過着羣居生活D使用打製石器

8、山頂洞人抵禦野獸的攻擊,最可能使用的武器不包括()

A石器 B木棒C火把 D弓箭

9、在同一地點發現的遠古人類是()

A、元謀人北京人B、北京人山頂洞人

C、山頂洞人半坡原始人類D、河姆渡原始人類半坡原始人類

1A2B3D4D5A6C7B8D9B

二、分組交流,展示提升。

10、①右圖是什麼人?距今約多少年,位於哪條河的流域?

北京人距今約70萬—20萬年黃河流域

②圖中人物使用的工具是什麼?

石器和木棒

③圖中人物的體質特徵有何特點?

北京人能直立行走,上肢與現代人相似,但頭部還保留着猿類的一些特徵。

④圖中人物取火方式是什麼?“火”的使用對人類有何意義?

天然火火的使用大大提高了人類的體質,增強了與大自然鬥爭的能力。

合作探究學習

11、考古學家對北京人遺址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為我們提供了北京人的生活情況。現在我們知道的北京人化石材料有:完整和比較完整的頭蓋骨6個,頭骨碎片、下頜骨、牙齒、肢骨碎片、脛骨等,分屬40多個不同年齡的個體。同時還有10萬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種野獸化石,還有大量的灰燼,其中獸骨化石除犀牛、羚羊、斑鹿、牛、虎、豹、狼外,還有已經滅絕了的劍齒虎、腫骨鹿等……

(1)請根據有關資料,想象一下北京人一天的生活。

一天中的勞動:婦女和兒童等採集果實,男子打漁,集體捕獵野獸,獲取食物;

一天中的學習:長者要教幼者一些打獵的本領和生活的經驗;

一天中的娛樂:晚上有盛大的篝火晚會,競技比賽等;

重要提示:晚上一定要有專人負責看管火種;

其它:可以展開合理的想象;

三、瀏覽鞏固。

原始人類名稱生活地點距今年代體質特徵工具製造觀念用火情況

元謀人云南約170萬年會製造工具和使用火使用天然火

北京人北京約70萬~20萬年保留猿的某些特徵打製石器,採集、狩獵等使用天然火

山頂洞人北京約18000年和現代人基本相同開始掌握磨光和鑽孔技術,從事採集、漁獵等活動懂得愛美人工取火

四、抽測達標。

[導入新課]展示遠古人類的頭部模型。設問:這是什麼時候的人類頭部模型?那時侯,我國境內有哪些遠古人羣?他們的生產和生活狀況又是怎樣的呢?請大家閲讀第1課“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課堂組織學生自學課文,完成學案

學生充分展示後教師總結

[小結]

對本課內容的小結,教師可採用表格或其它方式予以歸納,便於學生從整體上把握知識,並作為學習資料保存。

七年級歷史科教學案

設計:張萍審核:班級:姓名:

課題第1課祖國近內的遠古居民

學習目標1、知識與能力目標: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元謀人的發現與距今的年代,北京人的發現、地點與距今年代,北京人使用石器和天然火以及北京人的羣居生活:山頂洞人的距今年代、發現地點,山頂洞人的石器、磨製技術和人工取火;山頂洞人過着氏族生活。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我國是人類的發源地之一,是目前世界上發現遠古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

(2)通過認清勞動創造世界和人類本身這一真理,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思想情感。

學習重點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的生產和生活狀況。

學習難點認識勞動在人類產生過程中的作用。

自學內容

一、自學討論,預習提綱

1、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的人類是()

A、元謀人B、北京人C、藍田人D、山頂洞人

2、“距今約七十至二十萬年,還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徵,但手腳分工明顯,能夠製造和使用工具”根據這一材料,請你判斷他屬於()

A、元謀人B、北京人C、山頂洞人D、半坡原始人

3、在從猿到人的演變過程中,起到決定性作用的是()

A、食物B、四肢的進化

C、大腦的進化D、勞動

4、下面對北京人一天生活的描述,正確的是()

A、幾十人圍在一起喝小米粥B、某人在一片原始森林中設下陷井捕捉野獸

C、人工取火燒烤捕到的野獸D、羣居在洞穴中,洞口燃着一堆大火以驅趕野獸和照明

5、有關山頂洞人的敍述不正確的是()

A其面貌還保留着一些猿的特徵B已使用磨製石器,並能製作骨針

C集體居住在山洞裏D已經懂得人工取火

6、山頂洞人是比北京人更進步的遠古人類,是因為:()

A手腳有明顯分工B距今年代比北京人近

C懂得人工取火D過着羣居生活

7、北京人與元謀人的相同之處不包括:()

A保留着猿的一些體質特徵B人工取火禦寒

C過着羣居生活D使用打製石器

8、山頂洞人抵禦野獸的攻擊,最可能使用的武器不包括()

A石器 B木棒C火把 D弓箭

9、在同一地點發現的遠古人類是()

A、元謀人北京人B、北京人山頂洞人

C、山頂洞人半坡原始人類D、河姆渡原始人類半坡原始人類

二、分組交流,展示提升。

10、①右圖是什麼人?距今約多少年,位於哪條河的流域?

②圖中人物使用的工具是什麼?

③圖中人物的體質特徵有何特點?

④圖中人物取火方式是什麼?“火”的使用對人類有何意義?

合作探究學習

11、考古學家對北京人遺址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為我們提供了北京人的生活情況。現在我們知道的北京人化石材料有:完整和比較完整的頭蓋骨6個,頭骨碎片、下頜骨、牙齒、肢骨碎片、脛骨等,分屬40多個不同年齡的個體。同時還有10萬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種野獸化石,還有大量的灰燼,其中獸骨化石除犀牛、羚羊、斑鹿、牛、虎、豹、狼外,還有已經滅絕了的劍齒虎、腫骨鹿等……

(1)請根據有關資料,想象一下北京人一天的生活。

三、瀏覽鞏固。

原始人類名稱生活地點距今年代體質特徵工具製造觀念用火情況

元謀人云南約170萬年會製造工具和使用火使用天然火

北京人北京約70萬~20萬年保留猿的某些特徵打製石器,採集、狩獵等使用天然火

山頂洞人北京約18000年和現代人基本相同開始掌握磨光和鑽孔技術,從事採集、漁獵等活動懂得愛美人工取火

七年級歷史科教學案課時:2

設計:張萍審核:班級:姓名:

課題第2課原始的農耕生活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河姆渡的原始農耕,半坡原始居民,大汶口原始居民。

2、初步培養學生觀察歷史文物圖,主要的歷史信息,加以初步分析。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增強愛國主義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河姆渡,半坡原始居的農耕生活

教學難點河姆渡,半坡原始居的農耕生活

教學程序

教學程序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時量

(一)、複習與提問

(二)、學習新知

一、河姆渡的原始農耕生活

1地點長江流域的浙江

2時間約七千年前

3生產工具磨製石器耒

4農作物水稻

5定居生活幹欄式房屋

6原始飼養業豬

7原始手工業陶器玉器

二、半坡原始居民指導閲讀複習提問:

1:我國現在生產的農作物由那些?(水稻、小麥)那麼遠古人類是靠什麼手段來獲取事物

2講:古老的神話,神農氏,教人耕種。從此有了農耕。

3介紹、分析、提問三

討論:遠古時人類採集食物會遇到什麼困難?

思考:我國原始農耕的代表性遺址有那些?

三、大汶口原始居民

時間:約四五千年

地點:山東

生產工具:石鐮石鋤

原始手工業:黑陶白陶

私有財產和貧富分化

私有財產的出現必然會造成貧富分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發生了變化。

強調:是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課時小結:

自由發言,説出本課的知識要點。

提問:河姆渡與半坡原始居的異同?

拓展想象:

生活在原始農耕時代的男人、女人和老人會有時麼勞動分工?

思考:貧富分化出現在什麼時期,為什麼會引發這種變化?積極發言

比較回答

閲讀思考

5分鐘

10分鐘

15分鐘

10分鐘

小結:同學們瞭解了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大汶口居民農耕生活。瞭解生產工具的進步,帶動了原始農業的發展,帶動了原始飼養業、製陶和紡織的出現。在人們的生產、生活種,原始的藝術也開始萌芽了。

5分鐘

作業:動手寫一段小文章:

原始的居民一天是怎樣度過的?

板書設計:2原始的農耕生活

一、河姆渡的原始農耕生活

1地點長江流域的浙江

2時間約七千年前

3生產工具磨製石器耒

4農作物水稻

5定居生活幹欄式房屋

6原始飼養業豬

7原始手工業陶器玉器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1地點黃河流域的陝西

2時間約四五千年前

3生產工具磨製石器

4農耕作物粟

5原始手工業陶器紡輪

三、大汶口原始居民

1時間:約四五千年

2地點:山東

3生產工具:石鐮石鋤

4原始手工業:黑陶白陶

5私有財產和貧富分化

教學反思:

教學內容及預見性問題方法與措施

一、自學討論,預習提綱

二、分組交流,展示提升。

三、瀏覽鞏固。

四、抽測達標。[導入新課]

[小結]

七年級歷史科教學案課時:1

設計:張萍審核:班級:姓名:

課題

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教學程序

教學內容及預見性問題方法與措施

一、自學討論,預習提綱

二、分組交流,展示提升。

三、瀏覽鞏固。

四、抽測達標。[導入新課]

[小結]

七年級歷史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瞭解甲骨文、青銅器和金文的歷史價值。

2。提煉青銅文明的本質特徵,培養學生歸納、概括歷史知識的能力。

3。通過指導學生觀察圖片,總結甲骨文、金文的演變趨勢,通過做“想一想”和讀“小資料”,培養學生觀察、想象和概括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展示青銅器圖片,讓學生了解我國青銅時代的輝煌。

2。通過展示甲骨文字,瞭解甲骨文與漢字的淵源。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本課,學生了解我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樹立人民創造歷史的正確人生觀

●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1。甲骨文和青銅器成就。

2。瞭解甲骨文和金文的含義。

(二)教學難點

1。甲骨文和金文的歷史價

2。青銅文明。

●教學方法

啟發式教學法、自學式探究學習法。

●教學媒體

(一)教具準備

商、周時期甲骨文、青銅器圖片,甲骨文和青銅器的視頻。

(二)素材準備

多媒體網絡、投影儀。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結構與過程

(課堂導入

問題導入:我國有文字記載可考的歷史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我國最早的文字是什麼文字嗎?

第7課甲骨文和青銅器

(講授新課)

(板書)一、甲骨文

播放《甲骨文》視頻,閲讀課文第一部分內容回答下列問題:

1。什麼是甲骨文?甲骨文最初是用來做什麼的?

2。甲骨文有什麼歷史意義?

3。甲骨文的內容?

(甲骨文是刻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最初甲骨文是用來做占卜的,比如,當時的人們生育、築城和征伐都要先進行占卜,包括生育和疾病這樣的事情也要進行占卜。記錄占卜的文字刻寫在龜甲和獸骨上,因此稱其為甲骨文。甲骨文是我國最早的文字,記載了當時商王朝和貴族活動的重要方面,反映了當時的歷史情況,是我們現在研究商朝歷史的重要資料。)

教師展示甲骨文的相關圖片,使學生了解發現的甲骨文的字數已有約4500個,現在能釋讀的有近20xx個,並舉例幾個甲骨文文字,請學生識別甲骨文。對比甲骨文和漢字。

(板書)二、青銅器

教師引導學生閲讀課本第二部分“青銅器”的內容,找出以下問題的答案,並作答。

1。青銅器是用什麼做成的?

2。青銅器有哪些的種類?

3。青銅器有哪些特點?(可以通過和舊石器時代、新時期時代工具進行對比,總結歸納。)

教師展示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青銅器圖片。

教師介紹“青銅器時代”和“青銅文明”的概念。

(板書)三、金文

教師引導學生閲讀課文第三部分“金文”的內容和“小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1。什麼是金文

2。迄今發現最長的金文是在什麼器物上?

3。金文有什麼歷史價值?

教師展示刻有文字的青銅器的圖片,請同學們觀察。比較金文和甲骨文的特點及歷史價值。

●板書設計

國中七年級歷史教案新5 篇五

原始的農耕生活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在中華文明起源中我國原始農耕經濟的主要情況,使學生了解中華文明處於起源階段時原始農耕經濟的發展水平,進而認識其發展對中國遠古時代社會進步的重要意義。

2、過程與方法

本課教學用具是多媒體教學課件,教學方法是啟發式的談話法,設計探究問題與學生質疑相結合。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認同創造出我國原始農耕文化的先民們在自己勞動成果中體現出的智慧與淳樸的情感,進而促發或增強學生對祖國曆史和文化的認同之心,對中華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農耕生活。

難點是大汶口文化時期出現的私有財產和貧富分化這些概念和結論。

[教法、學法]應用多媒體課件,運用啟發式和問題目標教學法。

[課時]1課時

[課型]新授課

[教具]地圖冊、我國原始人類相關多媒體、考古新發現圖

[教學設計]

1導入新課

課本引言中伏羲氏教民熟食、結網捕魚和神農氏教民播種五穀的故事,然後學生帶着問題預習課文,進入學習狀態。

2、探究過程

(1)教師出示探究問題:假如你是一個生活在原始社會的人,僅靠在野外採集食物為生有哪些不便之處?(受季節變化和天災影響大,食物來源不充足,需要不斷遷徒,等等),然後引出獲得固定的食物來源怎麼辦的問題,從而得出開始農耕生活是原始人類改善生存狀態的關鍵的認識。

(2)學生閲讀教科書上的《白虎通》引文,看看能得出什麼結論。展示圖片,讓學生觀察、比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幹欄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式房屋復原圖,並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分析這兩種房屋建築有什麼不同?

(3)展示歷史圖片:觀察在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農耕成就中,有哪些農耕經濟現象?各種因素的內在聯繫如何:原始農業中的生產工具與產量的關係,原始農業與漁獵的關係,原始農業與飼養業、手工製陶和紡織的關係,生產、生活與原始藝術和早期文字的關係,原始陶器和紡織與定居生活的關係等。

(4)利用《我國原始農耕時代主要遺址圖》,學生指出河姆渡、半坡、大汶口的具體地點後,啟發學生觀察、分析該時代文化遺址分佈的情況,尋找分佈特點。

(5)在瞭解了大汶口原始居民農耕生產的內容後,讓學生閲讀課文的最後一段小字,然後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討論大汶口晚期的墓葬裏,為什麼有了隨葬品?應怎樣看這一現象?

(四)鞏固小結

1、出示話題:我國的原始居民過着什麼樣的生活?你願意生活在那個時代嗎?為什麼?(根據老師展示的歷史實物圖片,學生髮揮想象力,任意選擇一種居民設計、表演他們一天的生活)

2、小製作:看看誰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設計出一個經濟實用的表格,對所學知識進行歸類,明確農耕經濟中的勞動分工。

(五)推薦作業

1、製作與本課農耕經濟有關的自由閲讀卡,可以是神化傳説、歷史故事,詩歌,也可以是農耕小知識。

2、有條件的學生,可以到農村感受一下農民耕作的苦與樂。

附:板書設計

一、河姆渡的原始農耕

1、時間---距今7千年2、生活位置:河姆渡居民位於長江流域

3、農業:河姆渡居民種植水稻,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

4、河姆渡居民會建造房屋,還會開挖水井。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1、時間---距今五六千年

2、生活位置:半坡居民位於黃河流域

3、農業:半坡居民種植粟。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粟的國家。

4、半坡居民會製造彩陶。

三、大汶口居民

1、時間---距今四五千年2、地點---山東大汶口

3、在後期,出現了私有財產和貧富分化。

七年級歷史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學習型社會的瞭解,終身學習的意願,並自覺地對自己的學習目標不斷進行更新。

能力目標

能夠通過了解學習型社會的基本含義、對學習主體的要求,增強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能夠理解終身教育的現實意義,養成積累知識、勤于思考的學習習慣。

知識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知道什麼是學習型社會,理解學習型社會對人的基本要求。

通過對學習型社會的認識,知道終身學習的含義。結合前一課的學習,深化對學習型社會中學校和教育的認識。

重點

對終身教育的理解是本課的重點

難點

對終身教育的理解也是本課的難點

教學活動

關於對終身教育的理解

1、終身教育是人在一生各階段當中持續不斷地接受各種類型的教育活動。它既是人一生所受各種教育的綜合,同時也是個人所受不同類型教育的綜合。這裏,前者是從縱向上來談的,説明終身教育含概人的一生。

2、教育不僅在時間和空間上發生了變化,重要的是叫和學習模式也內在地發生了改變。這從終身教育的特點可以看出。

3、可將終身教育的特點與傳統教育的特點進行對比説明。傳統教育僅把教育對象侷限於中國小,忽視了中國小學習與幼年期學習、成年期發展的聯繫;把教育等同與學校教學,沒有充分關注家庭和社會在教育過程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繫;沒有從社會生產的需要和科學技術的進展出發,進行具有實質意義的教育內容、教育方式的革新。因此,傳統教育在教育目的上,強調掌握各個領域的黃鑽們知識,忽視了受教育者自身的發展和學習能力的形成;在教育內容上,集中於抽象的知識,忽略了知識與生活、與人的情感等其他因素的聯繫;在教育功能上,強調篩選功能,忽視人的素質的充分、全面發展;在教育方法上,注重從外部施加,忽視了對學習主題個性、獨立性的尊重和激發。終身教育則與此相反。

4、做終身教育的實踐者,這就是中社教育的內涵。首先要做到對教育和學習活動持積極態度,對自己的學習負責,並同多自己的提高對社會生活持積極態度。具體就是從自我發展、自我管理做起。要有意識的培養自制能力,把自己所學的知識儘可能地與實際生活聯繫起來。還要養成用不同方式斤毫年升毫年個學習的習慣,學會觀察、傾聽,能表達自己的觀點、提出問題和進行思考。要能夠熱鬧市到自己所需要的教育,並對自己的學習和手到的教育進行評價。要組到使自己置身於廣泛的學習領域之中,並注重方法和原則的掌握,而不是僅僅侷限與某些顯證結論的學習和掌握。還要會利用不同的學習條件,作到使自己的學習經驗和不同的學習條件結合起來。學會積極參與各種活動,並在活動中更好地瞭解自己、認識自己,從而不斷髮展自己。

教學資源

終身教育

終身教育具有以下特點:①民主性。終身教育是為了一切人的教育,它一在使所有民眾都能平等地獲得受教育的機會。②形式多陽性。生活是多樣的、豐富的,作為與此相適應的終身教育來説,也必須是多氧化的,是多種多樣的教育形態的總和。③連貫性。終身教育所要求的餓是各種教育的連貫性、一直性,是從整體上來看待和組織相互以來的教育過程的不同方面和不同階段的。“在任何能夠一種概念中,教育將在生活的各個方面獲得自己的地位,將貫穿於個性發展的始終;基於這樣概念,現在把各類各級教育活動中密封式的相互隔絕的學多障礙加以消除,讓位給充滿生氣的、有目的的相互交流”④自主性。終身教育尊重沒個人的個性和獨立性,重視學習者自主、自發地持續性發展,它不僅使學習內容多氧化的範圍更加擴大,而且教育、學習的技術、方法也進一步擴大化,學習者可以自主得從多種內容和方法中進行選擇。

潛能

一是指存在於人的身體內部的體力和腦力的綜合,是已經具備的能力,知識沒有通過一定的形式時微度第億外部表現;還指這些體力和腦力的總和沒有獲得開發的機會,尚未變成一種可以損失有效運用的能力。

板書設計

終身學習

1、社會發展對人們提出了新的要求

2、社會發展也使人們重視生活質量

3、國家應建立終身教育體系

教學反思

對單純理論的教學應該注重多和實際相聯繫,我儘量這樣去做了,可是我覺得現在學生的知識面太狹窄,他們似乎對窗外的世界一無所知,讓我一腔熱情都被浪費了。

七年級歷史教案 篇七

導入新課

“結合史料(課本)能總結出“開元之治”原因者,將獲得大唐開元盛世遊的機會。”

什麼是開元之治?

武則天后,唐朝政局一度動盪,唐玄宗勵精圖治,政治局面為之一新,歷稱之為“開元之治”。

開元是唐朝哪個皇帝的年號?

出示唐玄宗畫像

提起唐玄宗,同學們能翻譯出這句話嗎?

玄宗少歷民間身經迍難,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親庶政”

(因為唐玄宗少年時在老百姓中間生活過,經歷了很多磨難,所以剛即位時,很懂得體諒老百姓的疾苦,很多涉及老百姓的政務,都親自辦理)

由此導入新課唐玄宗統治前期,開創了”開元盛世’的良好局面。

講授新課

為了開創繁榮昌盛的景象,唐玄宗具體採取了哪些措施呢?

一、政治上(開元之治):

即位後,勵精圖治,他採取的措施有:

①任用名相(如熟悉吏治、富有改革精神的);

②重視;

③崇尚節儉,命人燒燬珠玉錦繡,表示的決心。這些措施,使開元年間政局為之一新,史稱“”。

二、經濟上⑴農業:

觀察、比較,分析出曲轅犁的優點。(省力;翻土塊,相當完善。)

觀察、想象,分析出筒車比以往灌溉工具先進的地方,(水力代替了人力)聽講理解形成認識:筒車是一種利用水力轉動的灌溉工具,用竹或木製成一個大型立輪,由一個橫軸架起,可以自由轉動,輪的周圍斜裝上許多竹筒,把轉輪安置在溪流上,受水流衝擊,自行旋轉不已。

觀看”開元盛世’從西域引進的蔬菜品種、陸羽《茶經》圖片,引導學生進一步瞭解”開元盛世’農業特點

①興修工程;

②農作物種植上:水稻採用育秧移植栽培、品種增多、之風盛行;③農具改進:唐朝時發明了新的生產工具和;

④抗拒天災的能力增強。

⑵商業方面:

觀看長安平面圖,引導學生了解”開元盛世’商業特點

1)明確當時唐朝繁華的都市有。

2)長安城的佈局:城內分為和(長安城中的坊和市分別指和。)

3)唐代的長安既是當時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個的大都市

⑶手工業:

觀看“唐畫中身着絲綢服裝的婦女形象”、“唐朝陶瓷”、“唐三彩”,引導學生了解”開元盛世’手工業特點

①絲織業花色品種多,技術高;

②陶瓷業:代表作有越窯、邢窯和(最的)。

老師歸納:開元之治是唐朝鼎盛的時期,也是我國封建社會少有的經濟繁榮和文化昌盛的時期。

明末清初的學者王夫之比較了歷代盛世之後説:“開元之盛,漢、宋莫及矣。唐玄宗統治前期,政治清明,經濟空前繁榮,倉庫充實,人口明顯增加,唐朝進入了全盛時期,歷稱為“開元盛世”。

這裏一定要注意:在唐玄宗統治前期,唐朝進入了全盛時期,

因為在唐玄宗統治中後期,,由於寵愛楊貴妃,重用奸臣,後來爆發了安史之亂。而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到衰的轉折點。

我們已經知道在統治前期,為了取得良好的統治局面,唐玄宗採取了很多措施,比如重用人才,發展生產,提倡節儉

但是開元盛世的取得是玄宗一人的功勞嗎?哪些方面促進了開元盛世?

1、唐玄宗的努力

2、隋文帝、唐太宗、武則天奠定的基礎

3、勞動人民的創造

4、中外及各民族間的交流

課堂小結:

一、開元之治

唐玄宗前期的統治

二、盛世經濟的繁榮

1、農業的新氣象

2、手工業的成就

3、商業城市的發展

佈置作業

課後“練一練”及“活動與探究”

七年級歷史教案 篇八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使學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統一,社會經濟的繁榮,大運河的開鑿及歷史作用。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全面分析“隋朝開通運河是好事還是壞事”的綜合分析的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使學生認識大運河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是與長城齊名的世界最偉大的工程之一,激發熱愛祖國,振興中華的高尚情操。

二、教材分析

本課簡要介紹了隋朝的建立,社會經濟的發展,大運河的開鑿。重點敍述了大運河的開通和作用,這是本課的重點。隋初經濟的繁榮難以理解,這是本課的難點。

三、課前準備

師:蒐集本課的資料,相關的圖片。生:在圖書館蒐集有關大運河的資料。

四、教學過程

一導言引入

師:講述“隋煬帝賞瓊花”的故事,那麼隋煬帝專為看瓊花開通大運河的説法否對。隋朝是怎樣建立的?大運河是如何開鑿的?(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二互動授課

讓學生閲讀第一框的內容師:隋朝是哪年建立的?隋帝又是如何統一全國的?有什麼意義?生:581年,楊堅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589年,滅掉陳,統一全國。引導學習概括出“結束了西晉以來,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對峙的局面,開創?大一統?的局面,為經濟文化的繁榮發展奠定了基礎”。過渡:封建王朝從漢朝以來,都注重以農立國“夫農天下之本也”經濟繁榮的基礎在於農業,那麼,隋朝經濟發展如何呢?

師:隋朝經濟繁榮出現的原因?

生1:“國家統一,社會安定”2:“隋帝勵精圖治,改革制度,發展生產”。

師:從哪些方面可見經經濟繁榮?

生1:人口激增2:糧倉豐實引導學生閲讀第二框內容“大運河的開通”

投影:大運河的圖片,放輕音樂生:結合地理簡介大運河隋朝大運河在605年開始,到610年全線開通,以洛陽為中心,他分為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四段,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經過浙江、江蘇、山東、河北、天津、北京

六省市。全長四五千裏,是世界上的偉大工程之一,大運河開通後“高旅往返,船乘不絕”。

師:大運河的作用有哪些?

生:“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全國統治。”

師:“隋煬帝專為看瓊花開通大運河的説法對不對?為什麼?”

學生根據蒐集的資料,在小組交流。生:不對。隋煬帝開鑿大運河,既有貪戀江都的美景的動機,蒐括江南財富的目的,也有兵力強大,帝王的霸氣。

師:隋煬帝對為什麼能夠開縱貫南北的大運河?生:利用已有的經濟實力師:隋朝開通大運河是好事還是壞事?

生:學生分小組討論:全面分析隋煬帝開鑿大運河的功過。出示唐朝詩人皮日休的詩: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開鑿大運河徵發幾百萬人,給廣大勞動人民帶來沉重的苦難。”“開通大運河,成為我國南北交通的大動脈,‘天下轉漕,仰此一渠’,推動了南北經濟交流,促進了運河兩岸城市的發展,鞏固了隋朝的統治”學生比較今天的運河和隋朝大運河有什麼區別?補充:當今運河相當於三條鐵路運輸量,每日通過船隻三百餘艘。

七年級歷史的教案 篇九

[學習目標]:

瞭解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實,學會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觀察歷史進程、分析歷史事件,鍛鍊初步理清歷史發展線索的能力。

學習西周統治者為鞏固統治實行的分封制的簡況,為進一步瞭解我國夏、商、西周奴隸制經濟、文化的發展奠定基礎。

[教學重點]:夏朝的建立;西周分封制;

[教學難點]:西周分封制;

[教學方法]:運用多媒體課件,給學生以直觀的感受;採用活動法教學,將常規課活動化;通過小組合作、年代尺、歷史短劇、辯論等形式,激發興趣,加深對知識的瞭解,讓學生學會合作學習。

[學習過程及指導]:

一、導入新課:

觀看flash動畫──“大禹治水”導入:

師:大禹因治水而威望大增,他憑藉日益增長的威望和權力,建立了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夏朝經歷了多少年?夏朝以後緊接着哪個朝代?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第5課夏、商、西周的興亡。

二、學習新課

1、夏朝的興衰

(1)夏朝的建立

首先請同學觀看多媒體屏幕上《夏朝統治區域示意圖》並閲讀課後自由閲讀卡,為學生設疑:這些歷史資料説明了什麼?(夏朝已是早期國家了),並由此讓學生總結出夏朝奴隸制國家的建立和特點。然後提出問題:我國從原始社會的氏族、部落發展到奴隸制國家是社會的進步還是倒退?請同學分組討論,得出結論。

(2)末代暴君夏桀

首先多媒體展示《夏桀把人當坐騎》插圖,引起學生注意,然後閲讀教材,請同學討論:夏桀比得上禹嗎?表現在哪裏?這樣學生在討論中得出結論,自然能體會到夏朝的滅亡,並由此因此本節第二個內容――商湯滅夏和武王伐紂。

2、商湯滅夏和武王伐紂

(1)提出問題:商湯為什麼能滅夏?學生在討論中得出結論,自然記憶夏的滅亡和商的建立。

(2)指導學生討論:後世為什麼把商朝又成為殷朝?當時商王盤庚為什麼要遷都?引出商王盤庚遷都的內容。在討論中加深印象。

(3)多媒體展示《商都城示意圖》,請同學指出商的統治區域,設問這樣的一個大國是怎樣滅亡的呢?過渡到暴君商紂。

請同學講述紂王的殘暴

(4)請同學表演“姜太公釣魚”的故事,增加趣味性,並引出“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鈎”的佳話,在表演中使同學瞭解文王求賢若渴重用人才的品德。

老師總結:文王的做法為武王伐紂奠定了基礎,過渡到牧野之戰

(5)多媒體展示《牧野之戰示意圖》,請同學描述當時戰爭的景況,得出牧野之戰導致商滅亡西周建立。

(6)最後請同學分組討論教材23頁“動腦筋”分析回答:商湯滅夏和武王伐紂取得勝利的原因,加深印象。並設問西周建立後怎樣才能鞏固統治,過渡到下一個內容。

三、課堂小結

利用歌謠來小結:

夏朝開國是夏禹,早期國家已建立。商湯滅夏建商朝,盤庚遷殷到殷商。

王位傳給兒子啟,禪讓從此變世襲。有名暴君是紂王,武王伐紂滅掉商。

夏朝經歷470年,暴君夏桀被商取。

四、課堂練習:

1、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王朝是

A.夏朝B.商朝C.西周D.東周

2、世襲制代替禪讓制,“公天下”變成“家天下”局面開始於

A.禹B.啟C.桀D.周武王

3、下列國王中,生性殘暴並最終導致國家滅亡的有①夏桀②商紂③周厲王④周幽王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④

4、西周的眾多諸侯,是通過什麼產生的

A.奴隸制B.世襲制C.分封制D.禪讓制

5、辯論: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發現奴隸制度是一個非常野蠻、殘酷的制度,奴隸在社會上沒有任何的權力和自由。而恩格斯卻説:“採用奴隸制是一個巨大的進步。”你的意見如何?奴隸社會取代原始社會是進步還是退步?

(正方:進步;反方:退步)

(學生思考辯論略。通過辯論的形式使學生最終達到“釋疑解惑”的作用,學生學習的興趣陡然上升。並且引導學生知道雖然奴隸制很殘酷,但是採用奴隸制,生產力提高了,是社會的進步。)

6、課外活動:假期你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假如你是河南省歷史博物館的一名解説員,當參觀者向你詢問有關夏、商、西周興亡史時,你將怎樣向他們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