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八年級上冊歷史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5.73K

八年級上冊歷史教案(精品多篇)

八年級歷史教學設計 篇一

【教材分析】

本課是從經濟方面縱向概述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過程及特徵,並介紹了晚清時代的狀元實業家──張謇及其創辦的大生紗廠的興衰。內容較為空洞抽象,事件跨度大,跳躍性強。

【學生分析】

對於近代的民族工業發展瞭解很少,但對當代的民族工業發展有一定了解。通過對近代政治史的學習,已經模糊地認識到經濟發展和政治變化有一定的聯繫。

八年級學生已經初步具備分析史料和歷史圖片的能力。

【設計理念】

1、關注學生的知識現狀,引導學生運用已經學過的知識解決新問題,從而做到温故而知新。

2、注重培養學生的分析、總結能力,通過分析大量的史料得出歷史結論。

3、注重以歷史知識為載體,及時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

4、注重歷史與現實的聯繫,激發學生的興趣。

【教學目標】

1、應掌握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基本史實:開端、初步發展、黃金時期、凋敝破產的情況。

2、應培養的史料分析能力:分析民族工業發展的原因,以及發展中的困難是什麼?

應培養總結歷史知識的能力:總結近代民族工業發展中呈現的特徵。

3、應認識到近代中國的落後是由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所導致的,具體説是帝國義和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壓迫的結果。應認識到以張謇為代表的一些實業傢俱有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和愛國精神,他們提出“實業救國”的口號。

能深刻體會到沒有獨立的國家主權,沒有和平穩定的環境,經濟就不會發展。

【教學流程】

一、導入設計

教師活動:出示課件:

1、老年人口中所説的洋火、洋灰、洋油、洋釘其實就是什麼?為什麼要加“洋”字?這表明了什麼?

2、今天我國的有些民族工業品牌也走向國際市場,你能舉個例子嗎?這又説明什麼?

學生活動:探討、回答。

(1)説明近代中國技術水平十分低下,很多東西都需要進口。

(2)改革開放之後,我國科技水平不斷提高,工業品出口大大增加,像海爾集團、康佳、TcL等都走向世界市場。

教師活動(引導):民族工業的過去和現在形成強烈反差,這其中的歷史很值得我們去探究、回味!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歷程。

設計理念:【關注現實生活,拉近歷史與現實的距離,關注學生的興趣,激趣導學】

二、新課探究

1、民族工業的發展階段

(一)近代民族工業的開端(清末到洋務運動)

教師活動(展示課件):近代民族工業的含義;引導學生體會含義;並鼓勵學生運用所學歷史知識大膽判斷:我國近代民族工業的開端是?為什麼?

學生活動:體會近代民族工業的含義,並就老師的問題作出判斷,回答:中國近代民族工業是從清朝末年到洋務運動為開端的。因為,隨着外國資本主義入侵,特別是洋務運動自強、求富的刺激下開始的。

設計理念:【考察學生對已學過的歷史知識的掌握和靈活運用的能力】

(二)民族工業的初步發展

1、與近代民族工業發展有關的歷史

教師活動(出示課件):從我們學過的近代史中找一找還有哪些歷史事件對民族工業的發展有推動作用?

學生活動:討論、交流、回答。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的刺激、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

設計理念:【檢查學生頭腦中的感性認識,對學生認識現狀有所瞭解,以便加以引導。給學生創造參與課堂的機會】

2、甲午戰後民族工業初步發展及原因

教師活動(出示課件):甲午戰爭前後企業發展表格

學生活動:分析表格,得出歷史結論,認識到甲午戰後民族工業初步發展,並探究其原因。

設計理念:【培養學生分析史料得出歷史結論的能力,讓學生認識到《馬關條約》允許民間辦廠促進了民族企業的發展】

教師活動:佈置閲讀教材導入框內容及第一段課文狀元實業家──張謇。探討:是什麼因素促使張謇放棄高官厚祿,去開辦大生紗廠?他身上有什麼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學生活動:閲讀、分析、回答。

(1)《馬關條約》簽訂後,外國人紛紛在中國開辦工廠、開採礦山,利用中國廉價原料、廉價的勞動力,直接剝削中國人民。張騫深感要晚會中國的利益,必須發展本國的工商業。

(2)張騫興辦放棄高官厚祿興辦實業的愛國精神和不畏世俗的勇氣值得我們學習。

設計理念:【通過張謇創辦實業的典型例子讓學生認識到“實業救國”思想也是甲午戰後民族工業發展的原因之一,同時及時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

(三)民族工業的黃金時期(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

教師活動(置疑):大生紗廠發展最快是哪個時期?分析書中統計表,探討一戰期間民族工業發展快的原因?

學生活動:討論、交流、回答。

(1)大生紗廠發展最快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

(2)第一次世界大戰其間,帝國主義國家忙於戰爭,暫時放鬆了對中國經濟的掠奪,中華民族工業得到了一個發展機會,進入了“黃金時代”。

設計理念:【注重通過歷史資料和統計數字直觀地認識歷史】

(四)受挫、破產時期(第一次世界大戰後)

教師活動:

(1)置疑:大生紗廠結局如何?為什麼?

(2)佈置閲讀課本小字材料:榮氏兄弟創辦企業的興衰。

(3)出示課件:陳啟源辦廠___;四大家族與榮氏企業。

學生活動:分析歷史資料,回答問題。

學生回答:(1)最後被外國公司吞併。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帝國主義又一次在中國大量傾銷棉花和棉紡織品,紗廠的產品被迫銷價銷售,收不抵支,負債累累,做後被吞併。

設計理念:【讓學生認識到民族工業發展中受到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的壓迫,民族資產階級必然有革命的。一面】

小結:導致近代民族工業長期落後的根本原因是帝國主義的侵略。資產階級具有革命的一面,所以有戊戌變法、辛亥革命,但由於軟弱、妥協,最終不能領導中國革命成功。

2、民族工業發展的特徵:

教師活動(置疑):我們已經縱向瞭解了民族工業的發展歷程,你能一句話概括一下發展的特徵嗎?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總結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特徵。

設計理念:【承上啟下,帶出相關問題,激勵學生探究】

學生活動:分析書中所給的3幅照片,説説民族工業在行業發展上的特徵。打開彩色地圖,分析民族工業分佈的地域特點。

深受三座大山壓迫總體水平落後-----表現在:

(1)從行業上看,主要集中在輕工業部門

(2)地區發展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大城市。

設計理念:【培養學生從圖中獲取有效歷史信息的能力】

三、小結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整體感知民族工業發展的歷程,點出應掌握的知識點。

設計理念:【畫龍點睛,明確問題,理清學生思路】

四、出謀劃策活動

教師活動(出示課件):分析課本上的材料,這段話反映了什麼問題?

毋庸置疑,加入wTo對我國民族工業的發展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大好機遇。但我們更應該清楚地看到,大量優質價廉的進口品種衝斥我國市場,對我國民族工業無疑是個很大的挑戰。請你為我們民族工業的發展出謀劃策。

學生活動:討論、分析、自由表達。

設計理念:【拉近歷史與現實的距離,在現實生活中培養學生歷史責任感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板書設計

1、民族工業的產生、初步發展(萌芽階段)──黃金時期──蕭條破產階段

發展原因發展原因發展的障礙

2、民族工業發展的特徵:艱難曲折、落後、不平衡

八年級歷史教案設計 篇二

一、教學目標

瞭解西學傳播、《申報》和商務印書館,理解它們的特色和影響;瞭解京師大學堂的創辦、科舉制度的廢除,説出中國近代教育發端的基本情況。

引導學生觀察、閲讀、逐步發現問題並提出問題,通過閲讀教材、思考問題等多種途徑,鼓勵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學生從材料中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歷史想象力以及分析、概括和歸納歷史知識的能力。

通過對清朝晚期文化教育變革的學習,瞭解西學傳播,中國近代教育與傳媒事業正在跟隨世界潮流前進和發展,認識到教育改革的必然性,近代刊物與出版業的重要性以及積極影響,從中感受創辦者的開拓敬業和獻身精神。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中國近代教育的發展和早期的大眾傳媒產生的基本史實,它們對近代社會生活的影響。

2、教學難點:如何讓學生比較真切地感受到這些文化教育事業的革新對中國近代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以及認同和學習先驅們的開拓創業精神。

三、教學策略

本課的教學內容,學生略知一二但卻又比較陌生。從知識點本身而言,屬於識記層次。雖然缺乏故事性、生動性,但又與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息息相關,可以收集的資料也比較多。因此,在教學中,可採取課前收集資料、比較、考察的方法,以增強本課的形象性,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課堂上,師生共同提供資料,鼓勵學生主動、大膽地進行比較和分析。

中國傳統的教育與文化事業在很長的一段歷史時期內位於世界領先地位,到了近代卻漸漸落後了。西學文化與知識隨着洋務運動、傳教士不斷傳播到中國,改變了中國人的觀念。《申報》和商務印書館給中國社會的文化事業帶來了新鮮的、豐富的內容,它們是中國近代傳媒的先行者,在傳媒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舊式學堂與科舉制度不利於對人才的培養和選拔,沒有現代的傳媒手段,也阻礙了社會的發展和成熟,因此改革和創新勢在必行。以京師大學堂等新式學堂的建立和科舉制度的廢除為標誌,大大促進了中國的近代教育的發展。

國中八年級歷史教案 篇三

課程標準

列舉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普及和高等教育迅速發展的史實。認識教育發展在“科教興國”戰略中的地位。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圍繞相關問題進行思考,展開討論,大膽表述自己的看法或觀點,學會探究式學習和合作學習,學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

知識與能力:瞭解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教育的發展規劃及其成就;《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三個面向”;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指導學生學習“三個面向”的題詞和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學習基本的調查研究方法,培養學生進行史調查和社會調查的能力,並學習撰寫調查報告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新中國成立以來人民教育事業輝煌成就的教學,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養愛國主義情感。

通過本課的學習,幫助學生樹立科教興國的意識。

通過調查,加深對我國基本國情的認識,增強熱愛家鄉的觀念,樹立學好本領、建設美好家園的志向。

教學過程

導入

由“大眼睛”照片引出教育話題,“你能給這幅照片加上你認為最恰當的標題嗎?”由此導入新課。

一、科教興國的奠基工程

想一想:為什麼要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説一説:新中國成立後,我國人民教育事業發展的可喜成就。

記一記:“三個面向”的題詞。

理一理: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取得巨大成就。

比一比:蘇明娟的兩張照片説明了什麼?

小調查:你所在社區普九實施情況(入學率及原因)

課後延伸:

小組討論:

“你準備怎麼幫助失學兒童?”或以“讓我們一起托起明天的太陽”為題,寫一封倡議書。材料閲讀:“我們要千方百計,在別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於犧牲一點速度,把教育問題解決好。”

——在聽取關於價格和工資改革初步方案彙報時的講話

“中央提出要以極大的努力抓教育,並且從中國小抓起,這是有戰略眼光的一着。如果現在不向全黨提出這樣的任務,就會誤大事,就要負歷史的責任。”

——1985年5月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誰掌握了面向二十一世紀的教育,誰就能在二十一世紀的國際競爭中處於戰略主動地位。”

教 育 立 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教師資格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

希望工程

“大眼睛”蘇明娟當年手握鉛筆“我要上學”的照片為很多人所熟悉,那雙充滿渴望的大眼睛深深震撼着人們的心靈,以這張照片為標誌的希望工程也已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慈善活動。

10年來,這張照片已為越來越多的人們所熟悉,以這張照片為標誌的希望工程也已經發展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慈善活動,社會各界捐建的希望國小總數達8335所,救助失學孩子累計達230多萬名。

10年後的今天,希望工程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中國青基會推出了希望工程遠程教育計劃,目的是為了縮小城鄉“數字鴻溝”,力爭在儘可能短的時間裏讓全國貧困農村國小都建起遠程教育網站。蘇明娟再次成為希望工程的“形象大使。

二、高等教育的大發展

口才展示:高等教育發展的概述。指導學生蒐集相關資料(重點大學、專業設置、科研成就、學位制度等方面)。

論從史出:高教發展數據比較(高校數量、在校人數等),説明高教的大發展。

實地調查:選擇本市你所感興趣的一所高校,瞭解它的歷史與發展現狀,加深對我國高等教育的認識。

國中八年級歷史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瞭解阿古柏侵佔我國新疆和殘酷剝削、壓迫新疆人民的史實;知道左宗棠在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下打敗阿古柏,收復新疆的史實。

2、學習左宗棠收復新疆的史實,學會正確評價左宗棠,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掌握全面、客觀地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

3、知道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抗擊外來侵略、捍衞國家主權的行為會得到廣大人民的支持。

教學重難點

重點:左宗棠收復新疆

難點:講清收復伊犁的重要性與付出代價的必要性。

教學過程

【導入】教學過程

(多媒體課件)播放歌曲《我們新疆好地方》,並配一組展現新疆美麗、富饒的圖片,最後一張圖片定格於“左公柳”。

設問:在新疆很多地方,都能看到這種柳樹,人們親切地稱它為“左公柳”。哪位同學知道這些柳樹為什麼被稱為“左公柳”?

(學生回答後,教師指出)正像歌中唱的那樣,我們新疆是個好地方,風吹草低見牛羊,葡萄瓜果甜又香。可是在19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時候,美麗富饒的新疆曾一度被外國侵略者侵佔。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傾聽一曲正氣之歌,看左宗棠如何收復新疆。

(多媒體出示課題) 第3課 收復新疆

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新課

阿古柏侵佔新疆

學生閲讀11頁“導入框”和本目課文內容,根據教師的提問在書上劃出或標註答案。

1、根據13頁地圖,標明阿古柏入侵新疆的路線。(“浩罕國”→喀什噶爾→天山以南→[北疆]烏魯木齊→吐魯番等地)

2、有人説阿古柏“一僕二主”。請問他的“二主”是哪兩個?(英、俄)其中哪個國家直接出兵佔領伊犁?(俄)

設疑過渡:如果你是清朝的官員,面臨着新疆地區這麼嚴重的危機,你會考慮怎麼辦?(先讓學生合上課本,在小組裏自由表達,然後要他們打開課本看看當時實際上是怎樣處理這場危機的。)

左宗棠收復新疆

學生閲讀12——14頁本目課文、“自由閲讀卡”等,思考回答:

1、請學生扮演“李鴻章派”和“左宗棠派”,用自己的語言説明主張及其理由。

2、如果你是左宗棠,你將怎樣打敗阿古柏?怎樣收復新疆?(允許自由發揮)

3、左宗棠打敗阿古柏後,怎樣處理伊犁問題?(沒有直接與俄國交戰,而是主張通過外交途徑解決,同時在哈密設立“抗俄司令部”支持曾紀澤的外交鬥爭。)

教師過渡:為了配合曾紀澤為收復伊犁而同俄國進行的談判,左宗棠抬棺上征程,表明了自己誓死收回伊犁的決心,請同學們表演一段歷史劇來展示這段歷史。

學生活動預期效果:

學生1(扮演曾紀澤):伊犁是我大清的國土,沙俄無理搶奪,已是不符合各國和平共處、互不侵犯的國際法則,伊犁歸還大清是理所應當的。

學生2(扮演左宗棠):左宗棠讓士兵抬着棺材出場,走過一場。

學生3(歷史評述者):“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這首詩頌揚了19世紀70年代中期,欽差大臣左宗棠率領湖南戰士收復新疆,治理邊疆的業績。

學生4(歷史評述者):左宗棠在哈密設立抗俄司令部。在前往哈密的路上,讓士兵抬着棺材走在前面,表明誓死抗擊俄國,收復伊犁的決心。左宗棠的壯舉,有力地支援了曾紀澤的外交鬥爭,迫使俄國歸還伊犁。

1、他這樣處理是否正確?請説明理由。

正確。首先,他根據不同的形勢、不同的對象,採取不同的鬥爭策略。對於較弱的浩罕國,取勝的把握比較大,就果斷動武;對於較強的俄國,就儘量避免直接交戰,有利於維護國家的軍事實力。

其次,伊犁是新疆的大門,如果不收回來,整個新疆就無安全可言。付出一些土地和金錢作為代價,保住更為重要的安全大門,是明智之舉,有所失才會有所得。

再次,外交鬥爭必須有武力作後盾,才有可能取得勝利。

總之,在收復新疆這個問題上,左宗棠能夠高瞻遠矚,用全局的眼光來分析、解決問題,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2、聯繫左宗棠和戚繼光等人的所作所為,可以看出封建王朝的愛國大臣、愛國將領都有什麼樣的兩面性?(對外反侵略,值得讚揚;對內鎮壓人民起義,必須批判。)

3、根據第11頁“動腦筋”:為什麼説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兩漢設置西域都護、隋唐對突厥實行有效管轄、乾隆年間平定新疆少數民族反動首領的叛亂、清政府在1884年設置新疆行省等。)

採用詩歌形式:俄英垂涎爭新疆,入侵稱汗阿古柏。海塞並重左宗棠,力退敵寇壯山河。威震伊犁名天下,新疆收復回祖國。

左宗棠在天山南北留下的,不僅是戰績、故事、祠宇,還有一叢叢在戈壁灘中頑強生長的“左公柳”。(多媒體展示圖片)

從蘭州到哈密,從哈密到烏魯木齊,所植倒柳“連綿不斷,枝拂雲霄”。正是:

大將籌邊尚未還,

湖湘子弟滿天山。

新栽楊柳三千里,

引得春風度玉關。

我想“左公柳”承載着左公的精神和氣節,肩一天風塵,守腳下土地。左公柳深深紮根於西北的地層,昇華、完善、豐富、成熟,成為矗立於戈壁荒漠中的民族的脊樑。

八年級歷史教學設計 篇五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 了 解 義和團運動興起的原因,八國聯軍侵華的基本事實

掌 握 《辛丑條約》對中華民族的危害

能力訓練

過程方法 綜 合

理 解 甲午戰爭引發義和團運動,八國聯軍藉口絞殺義和團出兵侵華,結果簽訂《辛丑條約》,使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討 論

分 析 《辛丑條約》主要內容對中華民族造成的嚴重危害

情感、態度

價 值 觀 愛 國

情 感 中國人民不會忘記102年前的國恥與苦難,我們一定要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熱愛祖國、堅決反抗外侵的優良傳統

思 想

意 識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具有野蠻殘暴的殖民掠奪性質,義和團對八國聯軍的抗擊,顯示了中國人民的光榮傳統,他們不屈不撓的精神,是阻止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

教學重點 八國聯軍的侵華戰爭和《辛丑條約》

教學難點 《辛丑條約》主要內容對中華民族造成的嚴重危害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組織學生回顧上學期學過的線索,討論回答問題:

為什麼説甲午戰爭以後,中國的民族危機空前嚴重?

《馬關條約》 割遼東半島、台灣和澎湖列島,賠白銀2億兩,增闢通商口岸,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 領土和主權更遭踐踏,中國貧弱更加嚴重,列強擴大商品傾銷,還直接進入中國生產領域 大大加深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組織學生閲讀“導言框”,瞭解義和團運動興起的原因:甲午戰爭後,隨着帝國主義侵略勢力的深入,一些外國教會也猖狂地欺壓中國人民。義和團就是在反教會鬥爭中產生並發展起來的。

小結、過渡:導言框的歌謠就是當年民眾傳唱的。帝國主義列強對義和團運動的迅猛發展感到恐慌,他們便拼湊八國聯軍發動了侵華戰爭。請大家閲讀新課,記住課題和標題。

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新課

一、八國聯軍侵佔北京

指導學生閲讀課本19——20頁本目的內容,並在《中國歷史填充圖冊》第9頁中,用筆描出八國聯軍的進攻路線。(可在原線旁另畫一條平行線條)

指導學生聯繫地7頁圖文,進行小組討論,然後在班級內交流:

1、北京兩次被外國軍隊侵佔的情況有哪些不同?

聯軍名稱 侵略國 佔領年代 清朝帝、後

英法聯軍 英、法 1860年 咸豐、慈禧

八國聯軍 英、法、俄、美等 1900年 光緒、慈禧

2、根據課本20頁“動腦筋”:請你根據這些圖片敍述當年八國聯軍的罪行。

(可自由發揮和互相補正,但應控制在3人次以內)

二、《辛丑條約》

學生閲讀21——22頁課文(包括小字)、插圖、“自由閲讀卡”等,思考回答:

1、分別指出《辛丑條約》關於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方面各有什麼規定?(主要目的是讓學生通過條約具體內容來感知“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概念,而不是死記硬背其條款)

2、22頁“活動與探究1•議一議”:《辛丑條約》簽訂後,有人指出清政府已經成為“洋人的朝廷”。有道理嗎?(有)為什麼?(帝國主義列強的經濟掠奪更加瘋狂,清政府幾乎成為列強向中國人民徵收“戰爭賠款”的代理機構;帝國主義列強武裝控制了清朝都城北京,清政府必須為帝國主義鎮壓中國人民的反帝鬥爭,他們完全成了列強的忠實走狗。)

3、22頁“活動與探究2•談一談”:《辛丑條約》中的“使館界”同今天的使館區有什麼不同?(“使館界”形同“國中之國”,界內外國人猶如“太上皇”,中國政府無全無權過問其事務;“使館區”雖然仍是外國使節居住的專門地區,但它完全處於中國政府的管轄之下。)

4、隋朝大運河的中心、南北兩端分別在哪裏?(洛陽、餘杭、涿郡)

5、根據第21頁“動腦筋”:《辛丑條約》給中華民族帶來了哪些危害?(它給中國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負擔,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從此,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如時間許可,鞏固小結

1、要求學生正確指出《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對中國社會所造成的影響。(通過反覆講練,讓學生理解 “開始淪為……大大加深……完全陷入……”這些詞語所反映的近代中國社會變化脈絡)

2、當堂完成22頁“練一練”:下列各條款不屬於《辛丑條約》的是A。(賠款2億兩白銀是《馬關條約》規定的數額)

3、學生集體朗讀22頁“自由閲讀卡”內容後,教師聯繫課本相關部分,指出義和團的正面作用。(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具有野蠻殘暴的殖民掠奪性質,義和團對八國聯軍的抗擊,顯示了中國人民的光榮傳統,他們不屈不撓的精神,是阻止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要求學生完成《中國歷史填充圖冊》第9頁剩餘題目。(可延伸到課外)

國中八年級歷史教案 篇六

香港和澳門的迴歸

一、課程標準

簡述香港、澳門迴歸的史實,説明“一國兩制”的科學構想是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基本方針。

1、進入歷史新時期後,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成為中國人民的迫切要求,“一國兩制”的提出創造性構想,成功地運用於解決香港和澳門問題,香港和澳門終於回到祖國懷抱;

2、認識“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是對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説的創造性發展;

二、課程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知道“一國兩制”的提出和含義;

2、瞭解香港和澳門問題的由來;

3、掌握香港和澳門迴歸祖國的時間及意義;

4、知道香港和澳門區旗、區徽及含義;

過程與方法:

分析“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和香港、澳門迴歸的歷史意義,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回顧香港和澳門的問題的由來,提高學生初步的歷史歸納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分析“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和香港、澳門迴歸☆☆的歷史意義,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回顧香港和澳門的問題的由來,提高學生初步的歷史歸納能力;

三、重點與難點

重點:香港和澳門迴歸的歷史意義;

難點:“一國兩制”構想的基本含義;

四、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收集相關音像資料;製作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1、回顧歷史瞭解香港和澳門問題的由來;

2、瞭解香港和澳門區旗和區徽的寓意;

五、教學方法

教師教法:活動法;談話法

學生學法:探究性學習;

一、“一國兩制”的構想

課堂討論:1、“一國兩制”的含義是什麼?2、在這一構想的指導下,我國順利地解決了哪兩個地區問題?

二、香港和澳門的迴歸

1984 中英聯合聲明 1987 中葡聯合聲明

課堂活動:1、齊唱“七子之歌”;説説七子是哪七個地方;

2、你能準確説出香港和澳門迴歸的日子嗎?

3、介紹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區旗和區徽的含義

4、觀看香港和澳門迴歸的記實片

5、討論香港和澳門迴歸的歷史意義

國中八年級歷史教案 篇七

[課標內容]

(1)講述我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外交史實。

(2)以我國參與“亞太經合組織”的活動等史實為例,説明我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的作用。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通過了解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恢復過程及中美建交的經過,分析其重大意義,提高學生分析闡釋歷史現象的能力。

(2)中國外交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培養學生的綜合歸納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指導學生閲讀課文,蒐集查閲相關資料,瞭解另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恢復過程及中國合法席位恢復後在聯合國發揮的重要作用,從而理解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重大意義。

(2)指導學生查閲資料及閲讀課文有關內容,瞭解20世紀50年代以來中美關係發展的情況,認識中美建交的重大意義及中美關係發展曲折複雜的原因。

(3)閲讀課文,瞭解我國新時期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路線的特點及外交活動的重大成就,理解我國外交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20世紀70年代,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恢復及中美建交,是中國外交的重大勝利,表明中國國際地位的顯著提高。

(2)新時期,中國外交方針的調整適應了國際形勢的發展變化和國內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3)認識維護國家利益是外交政策的根本出發點,提高綜合國力也是對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重大貢獻,從而激發學生為人類進步做貢獻的社會責任感。

[重點和難點]

重點:中美建交和新時期外交新局面的開創。

難點:新時期外交政策的調整。

[課時] 1課時

[教學方法]

自主閲讀、教師講述及問題討論教學法

[教學過程]

課前引導:什麼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它的提出有什麼重大意義?學生回答後,教師指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是我國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的完整體現,標誌着中國外交政策的成熟。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構成了世界各國相互了爭與生產共處的堅實基礎,獲得了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贊同,成為解決國與國之間關係的基本準則。20世紀70年代以後,隨着國際國內形勢的發展變化,我國政府進一步發展和完善了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路線,取得了許多新的外交成就,我國的國際地位顯著提高。

導入新課

一、另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1、美國阻撓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恢復

2、中國合法席位的恢復及其意義

二、中美建交

1、尼克松訪華及上海《中美聯合公報》

2、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係

三、新時期的外交成就

1、新時期的外交成就

2、中國外交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小結]

20世紀70年代以來中國外交活動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和主要成就,表明中國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中國已成為國際事務中舉足輕重的力量。隨着綜合國力的不斷提高,中國必將對建立和平、穩定、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做出更大貢獻。

[作業]

指導學生完成課後習題。

八年級下歷史教案 篇八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複習提問:清朝末年,我國出現了哪些著名的科學家和工程師?他們取得了什麼成就?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指出:清朝末年,我國雖然在自然科學方面取得很大成就,但這不能改變中國落後捱打的局面。引導學生認識中國落後的根本原因是社會制度的腐朽落後,一些進步思想家們意識到中國的落後,主張學習西方,變革社會。從而引出新課。

二、《四庫全書》:

性質:這是清朝乾隆年間官修的一部大叢書,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部叢書。

分類和意義:全書分為經、史、子、集四大類,共收錄各類書籍3000多種,近8萬卷,保存了十分豐富的文獻資料。但是,清政府為了鞏固統治,實行思想文化專制政策,刪改、銷燬了大量不利於清朝統治的書籍,也是祖國文化遺產遭到很大破壞。

三、魏源和《海國圖志》

1、簡介魏源的生平。

2、《海國圖志》:學生閲讀書中相關內容後,教師指出:《海國圖志》是當時介紹西方歷史地理最詳實的一部專著,也是介紹和傳播西方先進科學技術,特別是軍事技術的著作。這部書編寫的目的是“師夷長技以制夷”,即學習外國的先進技術,用來抵抗外國的侵略。

魏源思想的影響:組織學生討論:魏源的思想有什麼進步性?產生了什麼影響?

魏源主張向西方學習,表明地主階級知識分子中的先進人物開始認識到中國的落後,從“天朝上國”的迷夢中驚醒過來,開始面向世界,注意研究現實問題,啟迪人們通過學習西方,尋求強國禦侮之道。

四、嚴復和《天演論》

1、簡介嚴復:引導學生回憶嚴復在維新變法運動期間,就在天津主辦《國聞報》,宣傳變法的史實。結合本目小字第一段,指出嚴復是我國近代著名的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他對西方文化進行了比較系統地介紹。

2、嚴復思想形成的背景:提問:嚴復生活的時代和魏源生活的時代有什麼不同?引導學生認識和理解嚴復主張效法西方,推行維新改革是與19世紀末中華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維新變法思想高漲的時代背景相適應的。他的思想比魏源更全面、更深入,是“向西方學習”的思想不斷深化的結果。

3、《天演論》及其影響:為了介紹和宣傳西方資產階級思想文化,嚴復一生翻譯了大量西方學者的著作,其中以《天演論》的影響最大。指導學生閲讀本目小字第二段,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看書討論《天演論》中“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生物進化觀點和“世道必進,後勝於今”的社會進步理論。嚴復翻譯《天演論》的真實目的在於以進化論為思想武器,論證變法維新的合理性,通過變法使社會由落後變為先進是自然之理,抨擊了“天不變,道亦不變”的錯誤觀點。很顯然,嚴復用資產階級的世界觀對封建保守思想進行了有利的抨擊,啟發中國知識界探索西方資本主義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為維新變法運動提供了理論依據。

五、清末新教育制度的建立:(教師指導,以學生自學為主)

1、背景:傳統科舉制度的弊端在於脱離社會實際,培養不出有用的人才。鴉片戰爭以後,受西方的影響,新式學堂紛紛建立,教育改革已經成為大勢所趨,時代的要求。

2、新教育制度建立:1903年,張之洞等奏準頒佈了《奏定學堂章程》清政府逐步建立起新的教育制度。1905年,沿襲了一千多年的科舉制被廢除。

小結:鴉片戰爭以來,隨着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一些先進的思想家開始認識到中的落後,他們主張學習西方、抵禦外侮、變革社會,實現國家的富強這種進步的思想引導先進的中國人不斷向西方尋找救國的道路。這種順應歷史潮流,與時俱進的愛國思想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板書設計

清朝的文化——進步的思想家和新教育制度

一、《四庫全書》——世界最大的叢書

二、進步思想家——“與時俱進”

魏源:《海國圖志》“師夷長技以制夷”

嚴復:中國近代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

(1)嚴復的思想:效仿西方,變法救國

(2)《天演論》及其作用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世道必進,後勝於今”

三、新教育制度的建立

舊教育制度的弊端

擬定《奏定學堂章程》和廢除科舉制

八年級歷史教案 篇九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使學生掌握公車上書、百日維新、戊戌變法和戊戌六君子等有關知識。

2、能力目標:

(1)引導學生思考分析和理解維新變法運動興起的背景,歸納和總結康、樑維新變法的主要活動;

(2)通過討論“變法失敗的原因”,培養學生運用歷史知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目標:

(1)通過本節課,使學生認識到戊戌變法是以康有為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維新派的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情況下,發動的一場救亡圖存的政治活動,是符合歷史發展潮流和中華民族利益的,具有愛國和進步的意義,從而對戊戌變法有一個正確的認識。21教育網康、樑為代表的中國近代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在民族危難之際,以挽救民族危亡為己任,奔走呼號,宣傳變法,投身改革,要求維新變法。應該學習他們“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主義精神,學習他們與時俱進,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公車上書和“百日維新”的主要內容。

處理方法:運用多媒體投影、圖片等直觀手段,從康、樑的活動入手,講清公車上書的情況。通過分析、理解、歸納等方法掌握“百日維新”的內容。

法的內容:哪些觸及頑固派利益,哪些有利於資本主義發展,進一步分析支持維新變法的人有哪些,搞清維新變法運動的社會基礎,引導學生從力量對比、策略得失等方面分析變法失敗的原因,理解變法的作用。

教學方法:

分組學導,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滲透點:

(1)用不同形式總結本課,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2)訓練學生根據史實,掌握論從史出的分析方法。

教學設備:

(1)多媒體教學設備。

(2)衞星接收的教學資源,中央電教資源庫資源。

(3)光盤。

教學過程:

一、課前導學:

(1)小組內學生分工收集,處理有關資料。

(2)學生預習本課,做小報、結構圖,分角色表演來總結本課。

(3)結合本課內容進行自我教育。

二、新課講授:

出示圖片《黃海激戰》,出示視頻《馬關條約》。(甲午中日戰爭後,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馬關條約》的簽訂,使全國人民感到恥辱,義憤填膺,中國的民族危機日益深重,資產階級維新派呼籲變法圖強,挽救民族危亡,實現國家富強。)

假設:我們都生活在19世紀末這個動盪年代,我們都是熱愛祖國、關心中國前途命運的知識分子、愛國青年,你如何看待當前的時局?如何拯救中華民族於水深火熱中?談談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總結:和同學們一樣,當時中國的各界人士為挽救民族危亡進行了艱苦的探索,今天我們就學習當時最著名的資產階級改良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