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3.13W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教案【精品多篇】

幼兒園《我的祖國》教案 篇一

舒婷是朦朧詩的代表詩人之一。她的《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成詩於我國進人改革開放新時期的第一個春天。全詩四節,共有四個意象羣,通過它們的遞進組合,不僅表達了祖國從苦難到新生的發展歷程,而且表達了有着從迷惘到深思到沸騰的特殊情感歷程的青年一代的共同心聲。詩歌先抑後揚,宛如一曲多聲部的交響曲,呈現出一種由舒緩到急促,由低沉到高亢的語言節奏。新穎的意象所表現出的凝重的情感是鑑賞全詩的要點。

教讀本文,要注重朗讀。不僅要讀出語氣,而且讀時要揣摩詩句意思,體會詩的內在旋律。

要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聯想思維,領會詩人移注到形象上的主觀情感。體會舒婷的詩在委婉曲折中表達心聲的特點。對詩歌深刻內涵的理解,要聯繫時代背景材料。欣賞過程中,對詩中重要意象的分析,教師可用詞論點撥法。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理解、積累“乾癟、疲憊、簇新、迷惘、緋紅、噴薄”等詞語。

2、瞭解舒婷的濤在委婉曲折中表達心聲的特點。

3、感情誦讀並背誦全詩。

(二)能力目標。

1、理解詩中的藝術形象,領會詩歌藴含的深沉情感,培養學生解讀詩歌的能力。

2、品味詩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3、把握詩歌的情感歷程,培養良好的審美情趣。

(三)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獻身祖國的精神。

二、教學重點。

誦讀,理解詩歌中新穎的意象所表現出的凝重的情感。

三、教學難點。

探究詩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體內涵,準確把握詩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歷程。

四、教學方法。

1、誦讀感悟法 通過反覆誦讀感悟詩歌的深沉情感。

2、聯想想象法 用於對詩中意象含義的把握。

3、討論點撥法 用於對詩歌主題的分析。

五、教具準備。

多媒體CAI。課件、投影儀、錄音機。

六、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誦讀,整體感知詩意,分析詩中意象含義,把握全詩的情感歷程,探究詩歌主題。

七、導語設計。

設計(一):

同學們,愛國是個古老的主題,從《詩經》發軔,《楚辭》登程,在中國歷史上湧現出了以屈原為代表的眾多的愛國詩人,他們在詩中抒發的愛國之情總是和憂慮國家的命運相聯繫的。經

歷了文化革命浩劫之苦的朦朧詩人舒婷,以其沉重的歷史積澱,將個體的“我”匯注於祖國的大形象,抒發了富有時代特徵的一代人的嚴峻思考、深刻反省和頑強追求。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這與傳統一脈相承的《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去體會詩中強烈的愛國之情和歷史責任感。

(板書文題、作者)

設計(二):

同學們,我們為中國古典詩歌而自豪,因為它凝練、雋永,是多少年沉澱的精華。但這還不是中國詩歌寶庫的全部。一批錦繡滿腹、才華橫溢的新一代詩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感受着新時代的清新氣息,創作了一大批精彩華章,裝點了中國。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教學設計方案 篇二

學習內容:精讀課文第2—6自然段。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課文第2—6節,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2、體會肖邦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重點難點:

通過指導學生朗讀品味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體會肖邦的愛國主義情感。

學法指導:讀、思、議圈點勾畫、做批註,組內交流,練習拓展。

學案內容:

一、資料搜索

1、課前蒐集古今中外的一些愛國人士及關於他們的感人事蹟。

2、課前蒐集積累與愛國有關的名人名言

二、互動探究

1、探究的問題:

(1)肖邦既然愛自己的祖國,為什麼還要離開自己的祖國?

(2)埃斯內爾老師為什麼要送肖邦一個盛満泥土的銀盃?

(3)肖邦為什麼把亡國的痛苦和對祖國前途的憂慮,全部傾注在自己的音樂創作之中?

2、探究的方法:讀、思、批註、組內交流。

(上課前每個同學自主預習,在書上相應位置批註,寫下自己的想法和疑問,語言要簡潔。)

三、矯正反饋

1、埃斯內爾給肖邦的特殊禮物是                  ,用意是                       。

2、我學習了課文知道肖邦的鋼琴曲代表作                 ,那              的旋律表現了波蘭人民的                  。

3、“彌留之際”意思是                    ,肖邦在          (城市名)與世長辭,當時,他才      歲,“才”表達了作者                                                           之情。肖邦彌留之際的請求是                                 ,我從這句話中讀出了                               。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 教學設計 篇三

第一課時

一、檢查預習

昨天同學們已經回去預習了課文,老師想檢查一下大家的預習情況。

(指名分段朗讀課文,正音、讀長句子。?)

誰能用自己的話告訴我們課文講了什麼?(指名説。)

默寫,訂正,指導容易寫錯的字。(巴黎、肺結核)

肖邦悲憤詠唱一腔熱血

憂慮巴黎肺結核蠟燭

二、出示課題。

指讀課題,

今年老師要告訴大家一句話,我們閲讀一篇文章,要“讀出文字背後的意思來。”

文字是會説話的,透過文字,我們能獲得許多信息,我們再來讀一讀課題,看看你有哪些發現?

1、我——肖邦。(簡介肖邦)板書:鋼琴家

2、肖邦現在不在國內,在國外。(可以追問,從哪兒看出來的?正確嗎,我們説話,要言之有據,能從課文中找出證據嗎?)

3、這是肖邦説的一句話。

轉到課文的結尾,出示那句話。

“我死後,請把我的心臟帶回去,我要長眠在祖國的地下。”

指名讀,(找一小組,開火車,反覆讀)問,你體會到了這句話背後的什麼?(肖邦的愛國)

板書,愛國。(同意嗎?好,我們六一班的同學非常棒,一下子就抓住了課文的核心問題。那麼,你們能從課文的其他文字中來證明你們的結論嗎?默讀課文,畫出文章中能夠體會到肖邦愛國情感的詞語來。)

三、默讀課文,體會愛國。(10)

a,悲憤。年輕的……肖邦得知……

理解:悲憤欲絕。

這裏有個詞語,悲憤欲絕,誰能説説它的意思?(分別理解四個字的意思,然後合起來,説明痛苦憤怒到了極點,甚至不想活了,以前我們課文裏學到過,當司馬遷受到酷刑的時候,他也曾經悲憤欲絕。這是理解詞語的一種方法,就是先理解……)

b,留戀不得不回首

c,思念第四自然段

d,四處奔波生計祖國

f致死不忘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

相機理解:與世長辭,辭什麼意思?你想到了什麼詞語?告辭,對,故人西辭黃鶴樓。辭就是離開的意思,與世長辭就是離開了(這個世界)離開了人世。通過聯繫相近的詞來理解詞語,也是一種非常好的理解詞語的方法)

小結:

四、回顧欣賞

這就是肖邦,一個致死不忘祖國的愛國鋼琴家,正如課文裏所説的那樣,他把亡國的痛苦和對祖國的憂慮全部傾注在他的音樂之中,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他的作品,體會他的心聲。(播放鋼琴曲)

五、釋疑質疑

至此,我們基本瞭解了一個愛國的肖邦,一個致死不忘祖國的肖邦,但,課文中還有許多疑問沒有解決,比如課後第四題就有兩個疑問,我們來試試看,能不能聯繫上下文來解決這兩個問題。

學貴善疑,讀了這篇課文,你還有哪些疑問,請找出來。

第二課時

通過上一節課的閲讀,我們初步體會到了肖邦的拳拳愛國之心,這節課我們來繼續學習課文。有人説,“音樂是流淌的詩,詩是凝固了的音樂。”而肖邦也被人們譽為“鋼琴詩人”,今天我們就着這個話題,來嘗試一下走進肖邦的內心。

一、體會詩與音樂

1、肖邦想離開自己的祖國嗎?

是啊。祖國被瓜分,人民被欺凌。如何能走,但是手無寸鐵的肖邦面對兇殘的侵略者,音樂家只能用音樂來表達自己的仇恨和抗爭。詩人則用詩來表達。老師想起了杜甫的一首詩。《春望》

指讀齊讀兩段話。

2、作為音樂家的肖邦,他的武器是音樂,一個個音符像一顆顆子彈穿過敵人的耳膜,洞穿敵人的心臟,那是肖邦強有力的武器。他顛沛流離,在法國巴黎,為了生計,到處流浪,當他在異國他鄉得知國內起義失敗後,悲憤欲絕,心中鬱積的情感一下子迸發了出來,他的一腔熱血化成了音符,流淌了出來。(播放《革命練習曲》)

而同樣遭遇亡國之恨的文天祥也寫下了氣壯山河的篇章。(《過零丁洋》)

小組齊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3、此時的肖邦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的創作之中,用音符來書法自己對祖國的思念和祖國前途的擔憂。由於他的忘我工作,使他病魔纏身,終於倒下了。彌留之際,他仍念念不忘:(出示肖邦説的最後一句話)

一小組開火車連續讀肖邦的話,最後齊讀。

這句遺言,飽含了什麼?(失望、悲憤……)

再齊讀。

一個深深熱愛着祖國的人,致死卻不能回到祖國的懷抱。空留遺恨,這讓我想到了陸游的那首——《示兒》。

出示示兒,指名讀。

小結:同學們,你看,詩與音樂是相通的,而愛國之情,無論古今,無論中外,都是一樣的。在國家、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每一個人都會拿起武器,用自己的生命和鮮血去捍衞自己的祖國、自己的民族。這一點,中外音樂家也是相似的。聽這首《革命練習曲》的時候,我的耳邊又想起了一段耳熟能詳地旋律。(起立)

唱、聽《義勇軍進行曲》。

二、寫詩,悟情

不同的是語言,相同的是幟熱的愛國情感。讓我們再回到維斯瓦河畔,回到那個分別的場景,你覺得在這一段中那些環節最感人?

1、“他們(同學和老師)站在路邊,詠唱着埃斯內爾特地為肖邦譜寫的送別曲《即使你遠在他鄉》。”

2、“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動的淚水溢滿了眼眶。他着重地從老師手裏接過了盛滿泥土的銀盃,回首望了望遠處的華沙城,然後登上了馬車,疾馳而去。”

完成小訓練:為這羣不得不分離的親友設計語言

“即使你遠在他鄉,”

(即使你遠在他鄉,你永遠是波蘭人民的兒子。”“即使你遠在他鄉,我們永遠會心心相印,我們‘天涯若比鄰’”“即使你遠在他鄉,,也不能把我們忘記。”“即使你遠在他鄉,,我也會日日夜夜地想念你的。”“即使你遠在他鄉,我們也會永遠記住這一刻。”“即使你遠在他鄉,也不要忘記自己的祖**親。”)

出示歌詞,默讀。

即使你遠在他鄉,不論你在哪裏逗留,不論你在哪裏流浪,願你永遠不會把祖國遺忘,願你懷着一顆温暖志誠的心,永遠不停對祖國的熱愛。即使你遠在他鄉,祖國依然是你生長的地方。即使你遠在他鄉,祖國依然是你靈魂的故鄉。不要忘記祖國,用你的雙手效力祖國,銘記祖國,用你的智慧振興祖國。即使你遠在他鄉,祖國依然是你思念的地方。即使你遠在他鄉,祖國依然是你夢中的天堂。喚醒你的祖國吧,用你的音樂去感染她!讚美你的祖國吧,用你的激情點燃她!即使在你的生命結束的那一刻,也別忘了,吻你偉大的祖國

三、習作,走進內心

肖邦致死也沒有忘記老師和同學們的叮囑,他做到了。大家發現了沒有,課文裏肖邦只説了一句話,這樣一個滿懷愛國熱情的人,用他的音樂在傾訴,你聽出了他説了些什麼嗎?請拿起你的筆,寫下來。

再次播放《革命練習曲》,學生練筆。

討論,交流。

總結全文:這就是肖邦,一個波蘭人民的兒子,這就是肖邦,一個愛過的典範。每一個人,熱愛自己的祖國是最起碼的準則,作為一箇中國人,我們一定要大聲地説《我們愛你啊,中國》

齊背,下課。

板書設計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

悲憤

肖邦留戀

鋼琴家思念

愛國四處奔波

至死不忘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教案 篇四

3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包括圖片和音頻資料)

浪漫鋼琴詩人肖邦生平                       肖邦的愛國事蹟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的:

1、通過學習,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學習課文中的生字新詞,理解詞語意思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的重點、難點是送別時老師的叮囑以及肖邦的情感變化,教學時,要通過小組討論、感情朗讀等方法帶領學生質疑、理解體會。

三、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1、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新課文。板書課題“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

2、學生讀題。教師設疑:課文講述的是波蘭鋼琴詩人、傑出的音樂家肖邦的故事,肖邦為什麼要把自己的心臟帶回祖國?他又在哪裏呢?

3、教師範讀課文。要求學生認真聽,注意文中生字詞的讀音。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小組內自讀課文(朗讀方式由組長策劃)

2、組內自學生字(讀準字音、掌握字形、理解詞語的意思)

3、組內完成一個小任務:找一個與課題意思相近的句子(記錄在本子上)

4、教師檢測生字詞的學習,出示投影

肖邦 維斯瓦河 疾弛而去 催人奮起

蠟燭 亡國之恨 消逝 肺結核

深淵 霧靄 盛滿 吶喊

5、指名學生讀生字,説説詞語的意思

(三) 質疑討論,學習全文。

1、交流小任務,各小組找了哪個句子?各組彙報。

2、出示投影

彌留之際,肖邦緊緊地握着姐姐的路德維卡的手,喃喃地説:“我死後,請把我的心臟帶回去,我要長眠在祖國的地下。”

3、誰來讀一下這句話,原來課題是由肖邦的一句話壓縮而來的。

這句話是肖邦在什麼時候説的?(彌留之際)在投影上劃線。

“彌留之際”是什麼意思?(重病將死)

4、肖邦是怎樣説這句話的? 圈點詞語“緊緊握着”“喃喃地”,誰來試讀這句話(比較指導)。

5、一句話你可以體會到什麼?(他深深地愛着祖國)

6、那麼,他為什麼會離開自己的國家呢?小組學習課文,試給課文各段加一小標題(組長記錄,準備交流)

7、指讀課文第一小節,説説肖邦離國的原因。(小標題:忍痛離國)

8、就在肖邦離國的那天,發生了一件感人的事,自讀課文,注意肖邦情感的變化。(小標題:深情送別)

9、出示重點句子

孩子,無論你走到哪裏,都不要忘記自己的祖國呀?

讀讀這句話,體會老師的期盼和叮囑。

10、引讀句子。這時,埃斯內爾又捧過一隻閃閃發光的銀盃,深情的對肖邦説。聽了他的話,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動的淚水溢滿了眼眶。從肖邦的淚水中我們看到其實他已經理解、體會了老師的一片心意,此時的肖邦什麼也沒説,但從他的淚水中,他有千言萬語,想一想,肖邦心裏在説些什麼?(小練筆)

11、小練筆交流。

(四)佈置作業

1、抄寫詞語。

2、有感情朗讀課文。

(五)板書設計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

忍痛離國

深情送別

肖邦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

一、通讀課文,理清脈絡

1、默讀思考:課文可以分為幾部分?依據是什麼?

2、交流,理清文章線索:

滿懷悲憤,離開祖國——化熱血為音符,鼓舞鬥爭——彌留之際,囑託姐姐

二、再讀課文,感知愛國情感。

1、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練習讀出感情。

2、交流朗讀,評議,指導。

三、精講課文,品味語言,昇華情感

過渡:為什麼三部分都有人喜歡呢?(它們都體現了肖邦對祖國強烈的愛。)

(一)、第一部分

1、自由讀,説説那些地方寫出了肖邦對祖國的愛,將自己的理解寫在相關語句後面。

2、交流:(着重理解有關句子及肖邦的感情變化)

3、練習感情朗讀,練習背誦第2自然段(可抓住詠唱——叮囑——贈杯給學生記憶的支撐)。

(二)、第二部分

1、自由朗讀,將自己的理解寫在書上。

2、交流,並相機指導感情朗讀。

着重理解好以下句子:

那催人奮起的旋律,表現了……吶喊與抗爭。

他把在亡國的痛苦和……傾注在自己的音樂創作之中。

時間在消逝,……沒有了時間的概念。

3、小結。

(三)、第三部分

1、指名朗讀。

2、説説自己讀(聽)後的感想。

(1)理解肖邦彌留之際的話;

(2)當時他才39歲。(理解“才”的多重意思)

3、練習有感情朗讀,加強體驗。

四、總結

1、總結,煽情

2、播放《革命進行曲》,朗讀全文,體會肖邦“把心臟帶回祖國”至極的愛國情懷。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教學設計二

一、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綠線中的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具體語言材料感知並體會肖邦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二、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你瞭解哪些音樂家?(聶耳、冼星海等) 今天,我們學習一篇寫一位外國音樂家故事的課文。(板書: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 從這課題你看出了什麼?還有什麼疑問嗎? (“我”不在祖國,但十分思念、熱愛祖國,不然怎麼要將心臟帶回祖國呢?“我”是誰?“我”怎麼會離開自己祖國的?“我”為什麼不能回到祖國?“我”是在什麼情況下説這話的?) 二、初讀指導。 1、自由讀課文,要求: (1)畫出生字,邊認字邊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畫出生字詞及不理解的詞語,藉助字典並聯繫上下文理解意思。 2、檢查自讀情況。 (1)讀生字詞,相機正音。 深淵 霧靄 吶喊 盛滿 疾馳 蠟燭 維斯瓦河 消逝 催人奮起 肺結核病 (2)指名試讀課文,看是否流利,瞭解部分詞語掌握情況。 霧靄:霧氣。 疾馳:馬車奔馳。 催人奮起:叫人趕快行動。 吶喊:大聲喊叫助威。 亡國:國家滅亡。 消逝:消失。 肺結核病:慢性傳染病,通稱肺病。 3、默讀課文,思考揭題時提出的問題答案各在文中哪一部分。 4、指導分段。 三、精讀指導。 1、回答:“我”是誰?(波蘭年輕而富有才華的音樂家肖邦)文章哪一部分告訴了我們?(第一段) 補充介紹: 肖邦,6歲就開始學習鋼琴,7歲學習作曲,8歲便在音樂會上登台演出,16歲時進華沙音樂學院作曲班,不到20歲已是華沙很有句的鋼琴家和作曲家。 2、默讀第一段,思考:你還知道什麼? (1)交流:肖邦為什麼離開自己的祖國。 (2)指名讀有關語句。 在世界地圖上找出歐洲、波蘭及俄國。 幫助理解: 瓜分:像切瓜一樣地分割。 深淵:原指很深的水。文中比喻波蘭人民遭受的苦難極深。(聯繫從書報、電影電視那裏瞭解到的舊中國遭受帝國主義列強侵略時,百姓被欺凌、被壓迫的悲慘遭遇來幫助理解。) 3、指導朗讀。 正當這個富有才華的音樂家為祖國和人民施展他的音樂才能時,他卻--不得不離開自己的祖國,該是多麼--悲憤! 體會肖邦當時的悲憤之情。 朗讀時要求語調低沉、激憤,語速稍緩,重讀“不得不”。 範讀,指名讀,齊讀。 四、指導書寫。 邦:左右基本等寬。瓦:末筆是點。 馳:左窄而長,右寬而扁。亡:橫要長。 催:範寫。指出注意點。逝:注意筆順。 燭:筆畫安排要勻稱。肺:右邊末筆是“|”。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讀了課文第一段,你知道了什麼? (板書: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 不得不離開 肖邦波蘭) 指名讀第一段。 過渡:既然是不得不離開祖國,那麼離別的情景肯定是令人難忘的。 二、繼續精讀訓練。 1、學習第二段。 (1)默讀第二段,弄清文中寫了告別的哪幾個場景。 (2)交流:詠唱送別曲;老師的叮囑;贈送銀盃。 (3)自由讀對這三個場景的描寫,看看哪兒特別感動你,為什麼。 (4)交流並指導朗讀。 埃斯內爾和同學們在肖邦懷着淒涼而又悲憤的心情離開首都華沙來為他送行,肖邦事先並不知道,這從“突然”一詞可以看出,而且送別曲《即使你遠在他鄉》是老師“特地”為他譜寫的。 請想象師生詠唱送別曲時,是怎樣的神情。 指名讀有關語句,體會深厚的師生之情。 埃斯內爾“緊緊地”握住肖邦的手,他説的話“……無論……都不要……啊”是何等懇切! 想象埃斯內爾此時的激動心情。 自由讀、男生讀,體會老師語氣之懇切。 老師把祖國的泥土作為“特殊的禮物”送給肖邦,使他激動萬分,實在感人。 出示:埃斯內爾又捧過一隻閃閃發光的銀盃,深情地對肖邦説;“這裏裝的是祖國波蘭的泥土,它是我們送給你的特殊禮物,請收下吧!” 思考:埃斯內爾為什麼把泥土作為“特殊禮物”送給肖邦?(提示:聯繫前面老師説的話思考)(老師要肖邦走到哪兒都不要忘了災難深重的祖國和處在水深火熱中的人民) 朗讀體會埃斯內爾的深情。 此時此刻,此情此景,肖邦怎能不激動呢?指名讀有關語句。 (5)朗讀全段,體會師生之間真摯深厚的情感。 (6)過渡:肖邦帶着祖國的泥土,告別了親人,離開了他深愛着的家園,上路了。 2、學習第三段。 (1)指名讀第3自然段,出示:悲憤欲絕(讀) ①查字典,解釋“絕”:氣息中止。 ②説説詞語的意思:悲痛憤怒到了極點。 (2)引讀:什麼消息令肖邦悲憤欲絕?肖邦是怎樣做的? (3)想象波蘭人民起義失敗,一個個倒在敵人槍口下的情景和波蘭人民聽到《革命進行曲》,振奮精神,重新拿起武器抗爭的情景。 (4)從肖邦的舉動中你感受到了什麼?(熾熱的愛國情感,身在國外,心繫祖國。) (5)默讀第4自然段,思考寫了什麼。 (6)交流。 理解“徹夜”。(通宵,整夜) 比較:他勉勵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 他勉勵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 朗讀體會肖邦忘我工作的精神。 自由讀、指名讀。 (7)思考:他為什麼要這麼做? 交流,出示: 肖邦日夜思考着祖國。他把亡國的痛苦和對祖國前途的憂慮,全部傾注在自己的音樂創作之中。 朗讀體會肖邦思念祖國的情懷。重讀帶點的詞。 (8)引讀:所以,“他……時間……可是他……“ 看插圖,肖邦就是這樣夜以繼日地在鋼琴前工作、工作。思鄉情,亡國恨,隨着琴聲從他的作品裏流淌出來。因此,這個時候,肖邦無論在鋼琴演奏還是在音樂創作方面,都取得了驚人的成就。 (9)小結:這一段寫什麼?(肖邦日夜思念祖國,將一腔勢血化成音符,忘我地進行音樂創作。) 三、試背第二段。想想如何記憶。 同桌互背,指名背。 小結:背誦也要講究方法,方法得當,事半功倍。 四、繼續精讀訓練第四段。 過渡:時間在肖邦的緊張工作中飛逝。 1、指句讀。 2、出示:彌留之際,肖邦緊緊地握着姐姐路德維卡的手,喃喃地説:“我死後,請把我的心臟帶回去,我要長眠在祖國的地下。” (1)什麼叫“彌留之際”? (2)肖邦為什麼病得這樣重? (3)肖邦彌留之際哪來的力量“緊緊握着”姐姐的手?(積聚全部的力量,請求姐姐一定要記住他的遺言。) (4)朗讀肖邦的話,看看錶達了他怎樣的思想感情。(至死不忘祖國的強烈的愛國情感。) 3、想象肖邦此時在想什麼。(我的災難深重的祖國呀,整整18年,我無時無刻不在思念着你,努力做着一個赤子應該做的一切……我生不能回到你的身邊,死後也要長眠於你的懷抱……) 4、引讀第6自然段。 (1)理解“與世長辭”。 (2)讀一讀,比一比,説説有什麼不同。 (肖邦就這樣與世長辭了。肖邦就是這樣帶着亡國之恨在異國他鄉與世長辭了。) (當時他39歲。當時他才39歲。) 交流,小結:兩組中的第二句話突出了肖邦的悲憤之情,亡國之恨。 五、總結課文,朗讀全文。 課文講波蘭音樂家肖邦在異國他鄉不忘亡國之恨,彌留之際請求把心臟帶回祖國,表達了他對祖國強烈的愛。 板書: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 不得不離開 肖邦 波蘭 日夜思念 忘我工作 彌留之際的請求

肖邦簡介

肖邦:偉大的波蘭音樂家,自幼喜愛波蘭民間音樂,七歲寫了《波蘭舞曲》,八歲登台演出,不滿二十歲已成為華沙公認的鋼琴家和作曲家。後半生正值波蘭亡國,在國外渡過,創作了很多具有愛國主義思想的鋼琴作品,以此抒發自己的思鄉情、亡國恨。其中有與波蘭民族解放鬥爭相聯繫的英雄性作品,如《第一敍事曲》、《降a 大調波蘭舞曲》等;有充滿愛國熱情的戰鬥性作品,如《革命練習曲》、《b小調諧謔曲》等;有哀慟祖國命運的悲劇性作品,如《降b小調奏鳴曲》等;還有懷念祖國、思念親人的幻想性作品,如不少夜曲與幻想曲。肖邦一生不離鋼琴,所有創作幾乎都是鋼琴曲,被稱為“鋼琴詩人”。他在國外經常為同胞募捐演出,為貴族演出卻很勉強。1837年嚴辭拒絕沙俄授予他的“俄國皇帝陛下首席鋼琴家”的職位。舒曼稱他的音樂象“藏在花叢中的一尊大炮”,向全世界宣告:“波蘭不會亡”。晚年生活非常孤寂,痛苦地自稱是“遠離母親的波蘭孤兒”。臨終囑附親人把自己的心臟運回祖國。

教學反思

第一課時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的切入口就在愛國。所以今天教學時,我在讓學生用一句話評價肖邦之後,緊扣“愛國”不放,讓他們找出課文中能證明肖邦愛國的表現來。學生自由讀,深入課文尋找每一個細節,最後得出這些地方表現出肖邦是愛國的:

1、悲憤 在亡國這後“滿懷悲憤”;在得知華沙起義失敗後“悲憤欲絕”。

2、留戀 在“不得不離開自己的祖國”時,接過老師的特殊禮物之後“回首望了望遠處的華沙城”所表現出來的纏綿。

3、思念 “肖邦日夜思念着祖國”。

4、四處奔波 “為了祖國,也為了生計,肖邦四處奔波。”

5、至死不忘 “彌留之際,肖邦緊緊握着姐姐路德維卡的手,喃喃地説:‘我死後,請把我的心臟帶回去,我要長眠在祖國的地下。”

整個一節課就在這樣的讀中尋,尋中思的過程中度過。有了今天的基調,我們明天也可以更好地體會作為一個“年輕而富有才華的音樂家”來説,肖邦如何“愛國”。再通過讀來品味他的具體行為與思想。

第二課時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的重點段,第二自然段的閲讀是對學生情感體驗、文本感悟諸多能力的檢驗。也是對學生的問題的一次集中性的對話。所以我在學生理清了本段的基本脈絡後,重點放在閲讀、體驗、對話這樣的三步驟訓練上。

閲讀,讀出肖邦對祖國的愛,讀出對沙皇的恨,讀出與親人的難捨,讀出肖邦臨行前對波蘭的留戀。(找出語言、動作、情感的描述)

體驗,你覺得在這一段中那些環節最感人?

1、“他們(同學和老師)站在路邊,詠唱着埃斯內爾特地為肖邦譜寫的送別曲《即使你遠在他鄉》。”

2、“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動的淚水溢滿了眼眶。他着重地從老師手裏接過了盛滿泥土的銀盃,回首望了望遠處的華沙城,然後登上了馬車,疾馳而去。”

完成小訓練:為這羣不得不分離的親友設計語言

針對第一個環節設計:同學説:“即使你遠在他鄉, ”

學生的答案有:“即使你遠在他鄉,你永遠是波蘭人民的兒子。”

“即使你遠在他鄉,我們永遠會心心相印,我們‘天涯若比鄰’”(我插話:“這位同學還是個中國通。”

“即使你遠在他鄉,,也不能把我們忘記。”

“即使你遠在他鄉,,我也會日日夜夜地想念你的。”

“即使你遠在他鄉,我們也會永遠記住這一刻。”

“即使你遠在他鄉,也不要忘記自己的祖**親。”

…… …… ……

第二個環節設計:他鄭重地從老師手裏接過了盛滿泥土的銀盃,回首望了望遠處的華沙城,説:“ ”然後登上了馬車,疾馳而去。

答案有:祖國,我會回來的!

我帶着悲憤而去,我會帶着驕傲而歸的。

祖國再見了!親人再見了!老師再見了!同學們,朋友們再見了!

沙皇,這裏不會永遠屬於你!

祖國,我會為你而奮鬥的!

祖國,我會用我的方式來愛你的!(當時在此又引開了一個話題:肖邦以什麼方式來愛國?簡單的討論使學生明白了不同的人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表示對自己祖國的愛,如科學家的發明創造,戰士的浴血奮戰,工人農民的辛勤勞作,教師為祖國培育人才等等。從而進一步理解了肖邦不得不離開自己的祖國的原因。)

…… ……

對話 在充分體驗了當時的情與境之後,我讓學生就“特殊禮物”所含的象徵意義進行了討論,同樣答案也是多重的,(這是祖國、這是你的根、這是生你養你的土地、這是波蘭人民、這是你情感的源泉[受《長江之歌》的影響]、這是你藝術創作的動力……

通過這樣幾個環節,學生對第二自然段的理解上了一個台階。

這次教學也有遺憾,如果有《即使你遠在他鄉》的音樂,我想效果會更好!

第三課時

今天的教學中覺得有兩處引得較好:

作為愛國的音樂家的肖邦,他對祖國的任何情感都是通過音樂來抒發的,起義華沙失敗了,他創作了《革命進行曲》,試想如果起義成功了,他會如何創作?(有學生説:《革命勝利曲》《革命狂想曲》《革命頌歌》、)就在他們漸漸興奮的時候,我語調沉了下來:“然而,真正的結果是起義失敗了。”讓他們感受了一種情緒的起落。不但沒有沖淡主題,反而使主題的效果更強烈了。進一步再引:“我們中國有這樣的音樂家嗎?”(有:聶耳、冼星海、劉天華、喬羽……)

另我將甜版的“冰山原理”在教學中進行了實踐:“為了祖國,也為了生計,肖邦四處奔波。”

我抓住了“奔波”這個海面上的“一角”:“為了生計,可能怎麼奔波?”(找一份工作、爭取一些演出的機會、甚至可能在街頭演奏、做別人家的家庭音樂老師等等)“那麼,肖邦又在為祖國奔波什麼呢?”(學生真的探尋到了海下的冰山:他尋找在巴黎的波蘭人;他可能和那些支持他的藝術家們一起交往;他利用演出進行演講;他把演奏自己的作品向世界展示波蘭人的智慧;他向世界揭露沙皇的罪惡;他義演來表示對自己祖國的愛……)

這種“冰山”的追尋使得學生對下文中肖邦對他姐姐説的話理解起來就有了更深的體味。在學生最後的集體誦讀中,這份情感被髮揮到了淋漓盡致。“躺倒在病牀上”“彌留之際”“喃喃地”又使語調變得低緩而深情。

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一直在積極主動地參與,他們活躍的思維和豐富的情感活動,使得他們對這原本陌生的主題加深了理解和體驗,在讀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了情感的薰陶。

古詩貫穿於課堂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教後記

在教學《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一文時,我將古詩穿插於中,讓大家用古詩來詮釋肖邦的愛國情懷,受到了很好的效果。既加深了學生對古詩的理解,又使學生對肖邦的愛國情懷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是一篇飽含主人翁摯熱情感的文章,那發自內心的呼喊,用心才能體會。可是,文章內容及其時代背景與學生的生活有很大的差距,再加上是國外是事情,就更加了一份距離,所以,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但是,我相信情感是相通的,愛國情感是沒有距離的。因此,我想到杜甫,想到了陸游,想到了文天祥,我想用他們的愛國情懷去詮釋肖幫的愛國思想。

在引導學生讀懂“肖邦不得不離開祖國”一段的時候,我對孩子們説:“這時肖邦想離開自己的祖國嗎?”

“不想。”

“為什麼?”

“他看到自己的祖國被列強瓜分,看到自己的同胞被強盜欺凌。不忍心離去。”

“是啊。祖國被瓜分,人民被欺凌。如何能走,但是手無寸鐵的肖邦面對兇殘的侵略者,只能用音樂來表達自己的仇恨和抗爭。”

引入《春望》引讀:“國破山河在……”

學生起:“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作為音樂家的肖邦,他的武器是音樂,一個個音符像一顆顆子彈穿過敵人的耳膜,洞穿敵人的心臟,那是肖邦強有力的武器。他顛沛流離,在法國巴黎,為了生計,到處流浪,當他在異國他鄉得知國內起義失敗後,悲憤欲絕,心中鬱積的情感一下子迸發了出來,他的一腔熱血化成了音符,流淌了出來。

在此我引入《過零丁洋》。引讀:“辛苦遭逢起一經……”

學生起:“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沈雨打萍。惶恐灘頭説惶恐,零丁洋裏歎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讀到這學生對肖邦的愛國情懷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此時的肖邦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的創作之中,用音符來書法自己對祖國的思念和祖國前途的擔憂。由於他的忘我工作,使他病魔纏身,終於倒下了。要讓孩子真切體會肖邦在臨死前的一句話,讓孩子深刻地體會肖邦的愛國思想,我讓孩子用情地朗讀肖邦最後一句話後,引入了陸游的《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

學生起:“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在這悲憤的詩句中讓孩子體會,詩人的愛國情懷的同時,讓孩子感受肖邦的感情。詩歌的加入使學生對文章的理解降低了難度,同時也為這首詩作了全新的解釋。

這一嘗試讓我收穫兩點:其一是情感是沒有國界的,就像音樂一樣,那是心與心的感應,心與心的交流。我們首先要走進孩子的心靈,輕輕地打開孩子的心靈,為他們接納心靈而準備。

其二,詩歌的積累是為了讓孩子感受中華之文化瑰寶,增強孩子的文化底藴,和語文素養。需要我們理解的是,詩歌是情感的產物,精闢的語言飽含着詩人豐富的情感。知識的積累,我們要使之“活起來”。讓知識成為學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讓孩子用知識解釋知識,讓知識既成為最終目標,也成為獲取新知識的手段和工具。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教案 篇五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是蘇教版十一冊第三篇課文。課文講述波蘭被外國侵略者佔領,音樂家肖邦不得不離開祖國,他日夜思念祖國,將一腔熱血化成音符,忘我地進行音樂創作,彌留之際請求把心臟帶回祖國。從編寫者的意圖來看,是為了表達鋼琴詩人肖邦強烈的愛國之情。

肖邦的愛國是不容質疑的。1836年,被稱為“波蘭的帕格尼尼”的小提琴家裏平斯基要來巴黎演出時,肖邦積極地為他進行籌備,唯一的要求是要他為波蘭僑民開一場音樂會。最初裏平斯基表示同意,後來拒絕了,理由是他不久要去俄國演出,如果他在巴黎為波蘭僑民演奏,會引起俄國人的反感。這個理由激怒了肖邦,他憤然斷絕了與裏平斯基的友誼。1837年,俄國駐法大使以沙皇宮庭的名義拉攏肖邦,要他接受“俄皇陛下首席鋼琴家”的職位和稱號,並表示這是由於肖邦並未參加1830年的華沙起義。肖邦斷然加以拒絕,並義正詞產地答覆:“雖然我沒有參加1830年的革命,因為當時我還太年輕,但是我的心是同那些革命者在一起的。”這堅定的回答、傲岸的蔑視,無疑給沙皇一記響亮的耳光。諸如此類的故事還有不少。我要質疑的是,課文為什麼要扭曲歷史的本來面目,非要給肖邦這個浪漫的鋼琴詩人以“無產階級革命者”的光輝形象。

文章第一段寫波蘭被歐洲列強瓜分,肖邦不得不離開自己的祖國。肖邦離開波蘭前的確時局震盪,但並非到了非得流亡國外的地步。他的出走,起決定因素的是親人、老師和朋友們敦促他出國去深造,通過音樂創作和演奏去為祖國獲取榮譽——肖邦是個鋼琴天才,大家希望他能有更好的發展、更大的音樂成就。“我還在這裏,我不能決定啟程的日子。我覺得,我離開華沙就永遠不會再回到故鄉了。我深信,我要和故鄉永別。啊,要死在不是出生的地方是多麼可悲的事(肖邦日記)”,但最後,肖邦還是選擇了離開。因此,課文中“年輕而富有才華的音樂家肖邦,滿懷悲憤,不得不離開自己的祖國”之説,把他的離開完全歸結於政治因素,是不恰當的。

第二段寫肖邦帶着祖國的泥土,告別了親人。課文為了強化肖邦的愛國情,先寫老師和同學的送別,此時的肖邦只是“感動地點了點頭”,後來老師送給他一杯泥土時,才“激動的淚水溢滿了眼眶”。而我所查閲到的資料卻是這樣的:“肖邦接受了友人們贈送的一隻滿盛祖國泥土的銀盃,它象徵着祖國將永遠在異邦伴隨着他。更使肖邦感動的是,當親友送行到華沙郊外──肖邦的出生地沃利亞時,他的老師埃爾斯納和華沙音樂學院的一些同學們,竟已等候在那裏,並演唱了埃爾斯納特地為送別肖邦寫的一首合唱曲……這樣的送別場面,這樣激動人心的詞句,使肖邦百感交集,在登上旅途時不禁失聲痛哭。”課文把這兩個場景的先後順序故意顛倒,以此來突出表現肖邦的愛國情,不知這種“藝術加工”是否可以。

第三段寫肖邦日夜思念祖國,將一腔熱血化成音符,忘我地進行音樂創作。的確,去世前兩年的肖邦的作品已不多見,他的高產期大概是在1838年至1847年,但他的創作激情更主要的是來自於愛情的歸宿。1835年,肖邦認識了波蘭貴族沃德津斯基的女兒瑪麗亞,和她熱戀。次年,肖邦向她求婚,但由於肖邦不是貴族,只是“一個音樂家”,遭到瑪利亞父親的拒絕。失戀後的肖邦,兩年後結識了“有一雙憂鬱的眼睛”的奧羅爾·杜德旺夫人,也就是聞名於世的小説家喬治·桑。請看以下資料:“肖邦對她的第一印象並不好,但不久就被她的魅力征服。在一種他從未經歷過的激情支配下,他的音樂想象力達到高度興奮的程度。其後的八年中,每年的夏天肖邦都是在諾昂喬治。桑的別墅裏度過的。這些年也是肖邦創作最旺盛的時期。”1847年,他和喬治·桑的關係走向破裂,他的健康也逐漸變壞,這正是課文《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後來提到的“肖邦的肺結核病又復發了”的一個重要原因。

第四段中有這麼一句話:“為了祖國,也為了生計,肖邦四處奔波。疲勞加上憂憤,使肖邦的肺結核病又復發了。”但資料顯示,“肖邦很快就在巴黎成名了。他通過自己的創作、演奏和鋼琴教學,贏得了人們高度的尊重。”資料中還提到“儘管肖邦對巴黎的上層社會有所反感,但他的活動大多侷限於上層的沙龍,加上他自己也逐漸地過上了優越的生活,這對他的思想意識也必然產生一定的影響和局制,使他對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和社會改革缺乏應有的理解和同情,這和他歷來與不少波蘭貴族及其子弟關係較密切也有聯繫。”顯然,課文這麼寫是為了美化肖邦,把肖邦打扮成一個徹底的“無產階級革命戰士”。

在呼喚教育人文的今天,教材的作用舉重若輕。多年以前我們學習政治,我們義憤填膺地感受着西方國家人民的苦難,恨不得一步跨過去把他們全部解放到我們社會主義的天堂來。這種神聖的滑稽到了今天已無可置疑地成為一種感歎,一種無知的羞愧。我想,倘若我們順着教材把課文中那個“無產階級革命戰士”一樣的肖邦形象,根植於學生腦海的話,這與當年學習政治的情形何其相似。翻看六十年代的教材,你會讀到眾多諸如“在階級鬥爭、生產鬥爭和科學實驗三大革命運動的實踐中,常常要用到分母是一百的分數。例如:先鋒電機廠無產階級革命派掌權後,堅決執行毛主席提出的‘抓革命,促生產’的指示,今年第二季度的總產值比去年同期增長百分之六十八,六月份的總產值相當於去年同期的百分之二百;東方紅紡織廠,今年上半年棉紗的總產量,完成了上半年生產計劃的百分之二百零九點七;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以來,農村中呈現出一片大好形勢。光明生產隊夏熟作物的總產量今年比去年增長百分之七點九。像上面這些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數,叫做百分數”的革命教材、政治教材,時代發展到今天,這樣的事自然不能重演,但這種政治教材思想卻總不能從人的腦海中完全剔除,於是,我們可愛的肖邦成了一個犧牲品,這樣的教材之下,犧牲的又何止是一個肖邦呢?要知道,讀者是千千萬萬的孩子啊。

人文的起碼底線是真實。人文的重要內涵是把人當做人,既不把人當作鬼,也不把人當作神。肖邦的“無產階級革命戰士”形象是一種中國式的神化,其間折射的教育問題,是一個典型,也是一種悲哀。

六年級《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教案 篇六

教學目的:

1、精讀課文三、四段,並有感情地朗讀。

2、通過肖邦彌留之際“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的剖析,以及3、4節肖邦的愛國行動的感悟,體會肖邦是一個愛國者。

3、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

1、通過讀,感悟肖邦強烈的愛國感情。

2、讓學生體會到肖邦的愛國體現在語言和行動兩個方面。

教學準備:小黑板、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複習鞏固

1、根據學生回答板書:離開祖國——滿懷悲憤

2、詠唱送別曲

告別2、無論……都……不要忘記祖國

3、贈銀盃

4、指名背背誦第二自然段(一人;然後集體背誦)

二、學習第五節

( 肖邦這一去不知能不能記住老師的話,能不能回到祖國?)(不能,為什麼?為了祖國,為了生計……)真的回不去了嗎?

1、彌留之際,為什麼要姐姐把他的心臟帶回祖國?他是怎麼想的?(學生思考、討論)(死了也要回故鄉……)

a、老師的叮囑,同學的期望。、

b、肖邦愛國

表達了肖邦怎樣的思想感情? (愛國)

板書: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點題)

肖邦這麼愛國,大家能把肖邦愛國情懷讀出來嗎?

學生先自由讀,然後教師指名讀。

三、學習第三節

1、肖邦愛國吧,他在國外到底為祖國做了哪些事情?

聽到起義失敗悲痛欲絕。作為一個音樂家,他化悲痛為力量,將一腔熱血化成催人奮起的旋律和音符。(看書中插圖)

(多媒體:播放《革命練習曲》)

板書:起義失敗—— 一腔熱血化音符

指導看圖,指導有感情地讀書。

2、他日夜思念祖國。(心繫祖國的人會怎麼做?)

學生回答後,教師小結板書:工作、工作、再工作

指導讀(悲憤)

3、最後一節:一個人這麼辛苦地工作,他能受得了嗎?

指名讀最後一節。

比較: 肖邦就這樣在異鄉與世長辭了。

肖邦就這樣帶着亡國之恨在異鄉與世長辭了。

當時他39歲。

當時他才39歲。

(肖邦的“死”:為國而死,;他還年輕,令人惋惜、同情,可歌可泣)

指導讀:聲音緩慢、低沉、惋惜。

四、練習説話,人物精神昇華。

肖邦是一個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再讀3、4、5、6節。(肖邦這麼熱愛祖國,我們能把課文讀好嗎?)

六、拓展

誰不熱愛自己的祖國,中國有哪些愛國人和愛國的故事。

(文天祥、陸游、周恩來、吉鴻昌……)

七、作業設計:

從校圖書室借“愛國故事書”閲讀。

板書設計: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

離開祖國——滿懷悲憤

1、詠唱送別曲

告別

2、無論……都…… 不要忘記祖國

3、贈銀盃

起義失敗 ——一腔熱血 化 音符

愛國行動

思念祖國 ——工作、工作、再工作

愛國語言 : 把我的心臟帶回……(彌留之際)

教學反思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寫的是波蘭遭到外國列強的瓜分,音樂家肖邦被迫流落異國他鄉,不忘亡國之恨,彌留之際請求把心臟帶回祖國的事,表達了他對祖國強烈的愛。學完了《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我的心情竟然久久不能平靜。我被一個長眠在異國他鄉,靈魂卻渴望迴歸祖國的一顆赤子之心深深地打動了。我相信學生們同我一樣,也一定或多或少會有感動。

新課標要求語文教學要體現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的有機結合。因此我對本課的教學主要進行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努力:

1、揭題質疑

上課伊始,我首先抓住課題《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引導學生邊讀邊思考:題目中的“我”是誰? “我”是在什麼情況下説這句話的?讓學生初步體會肖邦的愛國之情。然後話鋒一轉:可是,肖邦既然如此地愛自己的祖國,為什麼不一直生活在自己的國家?為什麼當初要選擇離開呢?

2、帶着問題初讀探疑

讓學生通過讀,體會到了肖邦 “不得不”離開祖國的無奈,通過從課內課外獲取信息,理解肖邦被逼、悲憤中離開祖國的不得已:正是在這樣一種動盪不安的形勢下,肖邦的親人、老師和朋友們督促着肖邦出國去深造,並通過他的音樂創作和演奏去為祖國獲取榮譽。

3、深讀課文,抓重點句

肖邦的那份強烈的愛國情感,與他離開祖國前夕,他的老師和同學特地為他送行時的諄諄囑託,有着密切的關係。因此課文“送行”一段是全文的一個重點段,描寫具體細緻,情感渲染淋漓盡致。

4、討論解疑、悟情

我抓住“詠唱送別曲”、“老師的叮囑”、“贈送銀盃”這幾個“送別”場面,引導學生感悟人物情感,再一次從肖邦的神態、動作中體悟他滿懷愛國之心、報國無門、遠走他鄉的無奈和憂憤,當然還有一份對祖國的不捨。當《即使你遠在他鄉》的送別曲在課堂中響起時,我相信,學生此刻已經走進了肖邦的內心……這樣,順理成章就能理解肖邦在異國他鄉用音樂作為武器、拼作、憂憤而死的生活經歷,就能理解肖邦對祖國至死不渝的熱愛和眷戀。

通過這四步,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瞭解肖邦不僅是一個傑出的音樂家,還是一個滿腔熱情的愛國者,從而使學生對肖邦的敬仰之情達到沸騰的頂點,同時也使學生在心中升騰起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在理解了本文之後,引導學生背誦第2自然段。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的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通過具體語言材料感知並體會肖邦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重點難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通過具體語言材料感知並體會肖邦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突破重、難點的過程

一、繼續精讀訓練第四段

1.指名讀。

2.出示:彌留之際,肖邦緊緊握着姐姐路德維卡的手,喃喃地説:我死後,請把我的心臟帶回去,我要長眠在祖國的地下。

(1)什麼叫彌留之際?

(2)肖邦為何病得這樣重?

(3)肖邦彌留之際哪來的力量緊緊握着姐姐的手?(積聚全部的力量,請求姐姐一定要記住他的遺言)

(4)朗讀肖邦的話,看看錶達了他怎樣的思想感情。(至死不忘祖國的強烈的愛國情感)

3.想象肖邦此時在想什麼。

4.引讀第6自然段。

(1)出示與世長辭:

①,解釋辭。(告別)

②説説它的意思。(永遠離開人世)

(2)讀一讀,比比,説説有什麼不同。

肖邦就是這樣與世長辭了。

肖邦就是這樣帶着亡國之恨在異國他鄉與世長辭了。

當時他39歲。

當時他才39歲。

交流,小結:

兩組中的第二句話突出了肖邦的悲憤之情,亡國之恨。

精彩創意搜索信息

鞏固背誦第二段,交流記憶方法

1、討論記憶線索:

告別親人離華沙,

師生詠唱送別曲。

老師叮囑送禮物,

肖邦接杯登車去。

2、同桌互背,指名背。

3、小結:背誦也要講究方法,方法得當,事半功倍。

作實業踐設活計動

1、仿照第2段分場景的寫法,寫一段自己與別人的告別場面。

2、欣賞肖邦的作品。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教學設計方案 篇八

教學設計方案學校五星班級六(2)學科語文課題《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教時第二課時日期07/09一、教材簡析這是一篇洋溢着濃濃愛國情誼的敍事性文章,這是一篇典型的愛國主義鮮活教材。文章講述了波蘭被歐洲列強瓜分後,音樂家肖邦流落異國他鄉仍不忘亡國之恨,彌留之際還請求姐姐把他的心臟帶回自己的祖國,從而表達了他對祖國的強烈的愛。《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由於列強瓜分了波蘭,使肖邦“不得不”滿懷悲憤之情忍痛離開祖國;師友送別時,無論詠唱《即使你遠在他鄉》,無論叮囑“不要忘記自己的祖國”,也無論贈送泥土這一“特殊禮物”,都是以愛國為核心的;肖邦身處異國他鄉,日夜思念祖國,忘我進行音樂創作;即使彌留之際也請求死後把他的心臟帶回去,他要長眠祖國地下——這是多麼熾烈執着的愛國之情啊!二、學情分析課文是一篇洋溢着濃濃愛國情誼的敍事性文章,文中並沒有多麼深奧的詞句,對於六年級學生來説,理解這篇課文應該並不難。只要學生能抓住圍繞中心的重點詞句用心去讀,必能有所悟,有所感。通過全文感受的變化過程,就有最後的收穫――愛國情感和對偉大的音樂家肖邦的敬仰之情。三、教學目標根據課程標準和文章的特點,結合我班學生的具體認知水平,我擬定了如下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二自然段。2.通過朗讀感悟,體會肖邦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四、教學重、難點抓住貫穿全文的情感主線——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在訓練語言文字的同時,陶冶學生的愛國情感。教   學   過   程時間教學環節教 師 活 動學 生 活 動設計意圖  3’ 複習導入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經過大家的努力和整合一共留下了幾個問題?誰來説説。根據學生回答歸納出示: (1)肖邦既然愛自己的祖國,為什麼還要離開自己的祖國? (2)埃斯內爾老師為什麼要送肖邦一個盛満泥土的銀盃? (3)肖邦為什麼把亡國的痛苦和對祖國前途的憂慮,全部傾注在自己的音樂創作之中?  學生回憶、回答   這種開放式的導入方式,使學生帶着問題走進課堂,通過回憶,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更為本課的教學指明方向。                28               解疑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探討這三個問題。 (一)   探討研究(1)肖邦既然愛自己的祖國,為什麼還要離開自己的祖國? 根據學生回答情況,學習文章第一節。 注意:“瓜分”“落到”“陷入深淵”“滿懷悲憤”“不得不”等重點詞句。進行研究,肖邦離開祖國的真正原因。 突出地讓學生重點理解感受肖邦的熱愛祖國。 集體朗讀本整節。 (二)   探討研究(2)埃斯內爾老師為什麼要送肖邦一個盛満泥土的銀盃? 此段的學習就按照學生的回答,讓學生體會、感悟①肖邦對於老師來説,是得意門生(相機滲透肖邦的音樂天才資料)②老師和同學都十分地依戀肖邦③老師和同學都不希望肖邦出國後忘記自己的祖國。④肖邦內心是不太想離開牌子祖國的。而第三、四點是需要學生重點體會的。 本段學習重點通過朗讀來深入體會感受。 過渡:肖邦帶着祖國的泥土,告別了親人,離開了他深愛着的家園,上路了。他有沒有忘記自己親愛的教師和同學的囑託呢?(沒有)為什麼? (三)研究探討“(3)肖邦為什麼把亡國的痛苦和對祖國前途的憂慮,全部傾注在自己的音樂創作之中?” 重點理解:“悲憤欲絕” “徹夜”等詞。朗讀並展開想象:波蘭人民起義失敗,一個個倒在敵人槍口下,這時,波蘭人民聽到《革命進行曲》,振奮精神,重新拿起武器抗爭的情景。説説你從肖邦的舉動中感受到了什麼? 朗讀體會肖邦忘我工作的精神並展開想象。出示“肖邦日夜思念着祖國。他把亡國的痛苦和對祖國前途的憂慮,全部傾注在自己的音樂創作之中。”朗讀。結合插圖,肖邦就是這樣夜以繼日地在鋼琴前工作、工作。思鄉情,亡國恨,隨着琴聲從他的作品裏流淌出來。因此,這個時候,肖邦無論在鋼琴演奏還是在音樂創作方面,都取得了驚人的成就。1、學生通過對“瓜分”“落到”“陷入深淵”“滿懷悲憤”“不得不”等重點詞句的揣摩,明白肖邦離開祖國的真正原因。理解感受肖邦對聯祖國的熱愛。 2、集體朗讀本節。  學生回答、體會、感悟①肖邦對於老師來説,是得意門生(相機滲透肖邦的音樂天才資料)②老師和同學都十分地依戀肖邦③老師和同學都不希望肖邦出國後忘記自己的祖國。④肖邦內心是不太想離開牌子祖國的。1、學生重點理解:“悲憤欲絕” “徹夜”等詞。朗讀並展開想象: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説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裏這種需要特別強烈。”蘇霍姆林斯基強調的是兒童在學習中的主動探究精神。質疑的目的是解疑,學生提出的問題必須在教學中──解決。教師應給予學生解疑的方法。用什麼方法來解決呢?傳統的教學往往是由老師解答,而“探究性學習”則要求學生自己來解決問題。學習語文的方法很多,例如:聽、讀、思、議、畫、找、寫等。運用什麼方法來解決問題呢?由學生自己決定。為了更好地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探究性。           5           精讀結束部分過渡:時間在肖邦的緊張工作中飛逝。1.出示:彌留之際,肖邦緊緊握着姐姐路德維卡的手,喃喃地説:“我死後,請把我的心臟帶回去,我要長眠在祖國的地下。”指名讀。2. (1)理解“彌留之際”、“緊緊握着”。(2)朗讀肖邦的話,看看錶達了他怎樣的思想感情。(至刃不忘祖國的強烈的愛國情感)  3.想象肖邦此時在想什麼。 4.引讀第6自然段。(1)出示理解“與世長辭”①查字典,解釋“辭”。(告別)②説説它的意思。(永遠離開人世)(2)讀一讀,比—比,説説有什麼不同。肖邦就是這樣與世長辭了。肖邦就是這樣帶着亡國之恨在異國他鄉與世長辭了。當時他39歲。當時他才39歲。交流,小結:兩組中的第二句話突出了肖邦的悲憤之情,亡國之恨。5.用緩慢的語速,低沉的語調齊讀第6自然段,1、學生讀    2、理解“彌留之際”、“緊緊握着”。3、朗讀肖邦的話,體會表達的情感4、想象肖邦此時在想什麼。5、查字典理解“與世長辭”體會其中的情感。     2、學生感情朗讀。在一篇文章中,有許多詞語可以是整篇文章的“觸發點”、“共振點”、“興奮點”,能夠起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在本段教學中,我緊抓這幾個關鍵詞語,讓學生進行深入體會肖邦的愛國情感。    4    三、總結課文,朗讀全文1、課文講波蘭音樂家肖邦身在異國他鄉不忘亡國之恨,彌留之際請求把心臟帶回祖國,表達了他對祖國強烈的愛。2、(指課題)“把心臟帶回祖國”,肖邦彌留之際的請求是他靈魂深處的吶喊,是他愛國情懷至極的表現。3、播放肖邦的《革命進行曲》,朗讀全文,進一步體會。1、學生在音樂聲中朗讀全文。課堂的高潮往往就是結束部分,這時候學生的情感已經通過一堂課的鋪墊,經過老師的引導,到達了含苞欲放的時候,而音樂的鋪陳則成了學生感情噴發的催化劑與強化劑,在音樂聲中,達到了情感共鳴,化成了千言萬語,厚積薄發,課堂則到達高潮

幼兒園《我的祖國》教案 篇九

活動目標:

1、知道祖國的全稱和首都的名稱,能在世界地圖上找到中國。

2、知道祖國很大,有燦爛的文化,萌發做中國人的自豪感。

活動準備

世界地圖、中國地圖若干張,有關祖國的特產、戲劇和國慶大遊覽、閲兵式、升國旗等圖片資料。

活動過程

1、示世界地圖,瞭解中國的地理位置。

(1)幼兒分組,師生共同在世界地圖上找到中國的地理位置,並做上標記。

(2)引導幼兒説出祖國的全稱和首都的名稱。

(3)引導幼兒説説中國人長相的特徵。

小結:我們是黑頭髮、黑眼睛、黃皮膚的中國人,我們的國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是北京。

2、出示中國地圖,認識祖國。

(1)説説我們國家在地圖上像什麼?

(2)引導幼兒根據地圖上不同的顏色,找出祖國的海洋、高山、河流、陸地等。

(3)請幼兒説説:中國有哪些城市、海洋、河流、大山等。

小結:中國很大,有很多城市,有56個民族,人口很多,共有13億多人口,是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我國有許多的高山、河流和城市,喜馬拉雅山的珠穆朗瑪峯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峯,長江是中國最長的河流,首都北京是世界各國朋友嚮往的地方,我們的國家真了不起。

3、解祖國的國旗、國歌、語言、文字、戲劇、特產等。

(1)幼兒分組到區域中去開展活動。

(2)集體講述,談談自己在區域活動中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4、欣賞歌曲《龍的傳人》。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 教學設計 篇十

一,教學目的:

1, 通過學習,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 學習課文中的生字新詞,理解詞語意思

3,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的重點,難點是送別時老師的叮囑以及肖邦的情感變化,教學時,要通過小組討論,感情朗讀等方法帶領學生質疑,理解體會。

三,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1,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新課文。板書課題“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

2, 學生讀題。教師設疑:課文講述的是波蘭鋼琴詩人,傑出的音樂家肖邦的故事,肖邦為什麼要把自己的心臟帶回祖國 他又在哪裏呢

3, 教師範讀課文。要求學生認真聽,注意文中生字詞的讀音。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 小組內自讀課文(朗讀方式由組長策劃)

2, 組內自學生字(讀準字音,掌握字形,理解詞語的意思)

3, 組內完成一個小任務:找一個與課題意思相近的句子(記錄在本子上)

4, 教師檢測生字詞的學習,出示投影

肖邦 維斯瓦河 疾弛而去 催人奮起

蠟燭 亡國之恨 消逝 肺結核

深淵 霧靄 盛滿 吶喊

5, 指名學生讀生字,説説詞語的意思

(三) 質疑討論,學習全文。

1, 交流小任務,各小組找了哪個句子 各組彙報。

2, 出示投影

彌留之際,肖邦緊緊地握着姐姐的路德維卡的手,喃喃地説:“我死後,請把我的心臟帶回去,我要長眠在祖國的地下。”

3, 誰來讀一下這句話,原來課題是由肖邦的一句話壓縮而來的。

這句話是肖邦在什麼時候説的 (彌留之際)在投影上劃線。

“彌留之際”是什麼意思 (重病將死)

4,肖邦是怎樣説這句話的 圈點詞語“緊緊握着”“喃喃地”,誰來試讀這句話(比較指導).

5,一句話你可以體會到什麼 (他深深地愛着祖國)

6, 那麼,他為什麼會離開自己的國家呢 小組學習課文,試給課文各段加一小標題(組長記錄,準備交流)

7, 指讀課文第一小節,説説肖邦離國的原因。(小標題:忍痛離國)

8, 就在肖邦離國的那天,發生了一件感人的事,自讀課文,注意肖邦情感的變化。(小標題:深情送別)

9, 出示重點句子

孩子,無論你走到哪裏,都不要忘記自己的祖國呀

讀讀這句話,體會老師的期盼和叮囑。

10, 引讀句子。這時,埃斯內爾又捧過一隻閃閃發光的銀盃,深情的對肖邦説。聽了他的話,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動的淚水溢滿了眼眶。從肖邦的淚水中我們看到其實他已經理解,體會了老師的一片心意,此時的肖邦什麼也沒説,但從他的淚水中,他有千言萬語,想一想,肖邦心裏在説些什麼 (小練筆)

11, 小練筆交流。

(四)佈置作業

1, 抄寫詞語。

2, 有感情朗讀課文。

(五)板書設計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

忍痛離國

深情送別

肖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