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中語文《觀滄海》教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8.99K

國中語文《觀滄海》教案多篇

《觀滄海》教案設計 篇一

教學過程:

一、導語

有人用這樣的話來評價他“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他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和軍事家,1800年前他統一了連年**的中原大地;他還是一位才華橫溢的文人,他的詩篇流傳千古。他以人格魅力和卓越的才能在三國時期獨領風騷。他就是三國時期的三絕之一——曹操。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觀滄海》,來走進他的內心世界。

二、疏通字詞

碣石澹澹竦峙蕭瑟詠志

三、創設情境

1當你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時,或是當你剛被老師批評完,你獨自一個人來到海邊,你想做些什麼?

明確:想對着大海狂喊,發泄自己的悲傷情緒。

2當你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遠大理想的時,或者此時你接到了清華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你興奮不已地跑到了海邊,你又想做些什麼?

明確:想對着大海高興地狂歡,和大海一起歡樂。

[教師小結]

這兩種情境有一個共同點,大海都是人宣泄情感的對象,或喜或悲,大海永遠會做你的傾聽者。

3請學生閉上眼睛想:此時你就是曹操,你剛打敗了袁紹的殘餘部落,打敗了烏桓,在回來的途中你經過了碣石山,面對波瀾壯闊的渤海,你想做些什麼?

明確:認為大海就是我的,我已經統一了北方,面對波瀾壯闊的大海,我的心裏也很不平靜,大海這種(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正是自己此刻的真實寫照。

[教師小結]

我們一起走進《觀滄海》感受曹操的內心世界。

四、研討分析

1、全詩以哪個字展開來寫的?

明確:觀

2、首詩寫了幾層意思?哪些詩句是寫現實的,哪些詩句是寫想象的?

明確:兩層。實景:樹木叢林,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虛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

3、詩中交代觀海地點的句子?

明確: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4、通過海水和山島描寫出海的遼闊和尊嚴的句子?

明確: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5、詩中的實景描寫的句子?

明確:樹木叢林,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6、表達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

明確: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

教師總結

本詩的基調蒼涼慷慨,歷來被視為“建安風骨”代表作。全詩寫景的十句,前六句寫的是實景,後四句是虛景。這首詩借景抒情,將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壯志融合在一起,詩人以滄海自比,開闊的意境,雄渾的氣勢,也是詩人寬闊胸懷和豪邁氣魄的表現。詩人勾畫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包孕萬千的壯麗景象,表現了開闊的胸襟,抒發了同意中國建功立業的抱負。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瞞,沛國譙(今亳州市譙城區)人。是我國漢、魏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曹操是漢相國曹參之後,祖父曹騰曾任中常侍,受封費亭侯。父親曹

嵩系騰之養子,官至太尉。曹操雖出身豪門,但系宦官之後,在時人眼中仍為";寒族";。這種社會地位激勵着曹操積極進取。青少年時期他酷愛讀書,經史典籍廣泛涉獵,尤愛讀軍事著作,且在詩歌、書法、音樂方面天賦獨具,幾可與名家媲美,武藝也十分高強。曹操20歲時舉為孝廉,任洛陽北部尉,遷頓丘令,後徵拜議郎、濟南國相、東郡太守,後再由典軍校尉、司空至丞相,進魏公,封魏王。死後,其子曹丕代漢稱帝,建立魏國,追尊他為魏武帝。曹操生於東漢末年,這是一個社會劇烈動盪、烽火不息、民不聊生的苦難時期。曹操很想在政治上有一番作為。他";除殘去穢";,整飭吏治,觸犯了地方豪強和宦官集團的利益,於是託疾回鄉,秋夏讀書,冬春射獵,待時而動。曹操的軍事生涯是從討伐董卓和鎮壓黃巾起義開始的。曹操變賣家產,招募義軍5000人以討董。在鎮壓黃巾軍的過程中,他收降黃巾軍,選其精鋭30萬人組成";青州軍";,為日後統一中國北方準備了軍事力量。

《觀滄海》教學設計 篇二

一、教學內容:人教版七上第三單元第15課

二、教學設想:

1、考慮到七年級學生誦讀古詩的通病是急於成誦:讀的速度太快,節奏感不強,這就不利於感悟與理解。要改變這種狀況,須從讀詩的節奏訓練人手。為了培養學生的節奏感,教師應範讀或領讀一兩遍,或挑選個別學生為全班領讀。以多種形式加強誦讀,以誦讀貫穿學詩的全過程,創造濃郁的學詩的氣氛。在熟讀的基礎上適當分析、點撥,加深對詩的理解。

2、至於串講或啟發提問,重點可放在景物描寫,因為借景抒情是這首詩的特點。背景也要講一點,切忌展開。

3、要遵照“詩無達詁”的原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啟發、誘導、排疑解惑,要講得精煉,講到點子上,使學生能説出自己的體會,使學生學得有興味,願意多讀一些古代詩歌。

三、教學目標:

1、理解詩的內容,領會作者抒發的感情和表現的生活情趣。

2、體味詩詞情景交融的特點和遣詞造句的妙處,通過對詩歌的具體分析讓學生了解寫作中如何借景抒情。

3、瞭解並掌握詩歌朗讀的技巧(節奏、語速及語調等方面的),學習詩的韻律知識。在反覆朗讀中培養閲讀興趣,領會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受到美的薰陶和感染。

4、啟發學生像作者一樣,心存遠大志向,將來為促進社會的進步而建功立業。

四、教學重點難點

1、進行誦讀訓練。

2、理解詩歌意思,解説詩句的意思。

3、體會作者的情感。

4、學習借景抒情的寫法。

重點難點突破方法:本人運用適當的音樂和畫面來創設情境,再通過聲情並茂的朗讀,將學生帶入詩歌的情境中,然後讓學生邊讀邊想象畫面,品味詩歌優美的語言,教師要在必要處進行引導、點撥和講解,使學生能更深入地理解詩歌。

課時安排:1課時

課前準備:

1、課前讓學生預習課文,熟讀課文並嘗試用繪畫的形式表達自己對課文的理解。

2、準備多媒體教學。

五、教學過程:

(一) 導語設計

曹操,一代梟雄,在《三國演義》中,我們已經一覽他的風姿。但是由於《三國演義》褒劉貶曹的創作傾向,導致作者並未能給曹操一個公允的評價。其實,據史料記載,曹操也是一代良君,他是東漢末年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在詩歌創作中,曹操也是以豪放悲愴的創作風格被古代文壇所稱頌。今天,我們即將學習的一首《觀滄海》就是寫在曹操事業的巔峯時期。那時,他即將統一北方,登上當年秦皇漢武也曾經親臨的碣石山,又臨秋風蕭瑟之際,他的心情也是如滄海般澎湃。就讓我們趕快來欣賞一下這首氣壯河山的大作吧,來感受它的雄渾氣勢。

(二)作者作品簡介

曹操,字孟德,東漢末年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曹操的文學成就很高,與他的兒子曹植、曹丕並稱“三曹”,他寫的詩慷慨、雄渾、悲壯、有氣魄,多反映他欲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理想,《觀滄海》就是反映這一思想。

漢獻帝建安十二年(207),曹操親率大軍北上,追殲袁紹殘部,五月誓師北伐,七月出盧龍賽,臨碣石山。他躍馬揚鞭,登上當年秦皇、漢武也曾登過的碣石,又當秋風蕭瑟之際,心情像滄海一樣難以平靜,觸景生情寫下這首壯麗的詩篇。詩作融會自己昂揚奮發的精神,具有一種雄渾蒼勁的風格。

漢代樂府詩一般無標題,《觀滄海》這個題目是後人加的。樂府詩原來是可以歌唱的。詩的最後兩句“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是合樂時加上的,是詩的附文,跟詩的內容沒有聯繫

(三)、字詞積累和基本技能訓練。

1、首先老師範讀課文,同學們仔細地聽,將生字標記出來,不懂意思的詞加上點,仔細聽這些字詞的發音。

2、掌握生字詞的讀音,認讀兩遍,對生字的結構進行講解幫助學生識記。

3、學生一讀課文,齊讀,讀準字音。老師要及時糾正學生讀錯的字音。

4、朗讀詩歌要注意正確處理詩歌的節奏、語速及語調。古詩的節奏一般按音節劃分。四言的節奏型是:X X/X X如“東臨/碣石,以觀/滄海”(四言句) (本詩為四言樂府詩,韻腳 “峙”“起”“裏”“志”等字,押的是“i”韻。) 賞景詩一般語速較慢,詩人往往是邊賞景邊歌從心來。此詩的語調比較激昂、雄渾有力。學生二讀課文,要讀好詩歌的節奏、語速及語調。看屏幕賞讀,一邊欣賞壯闊的畫面,一邊想象詩人當時的感受。

5、理解詩歌內容,先要明白字詞的意思。學生三讀:自讀,看註釋或資料,補充註釋一些字,然後釋譯全詩。譯一句就齊説一句。

原文:東臨碣石, 以觀滄海。 譯文:(揮師)向東登上碣石山,來觀賞大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海水多麼寬闊浩蕩,碣石山高高聳立在海邊。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碣石山上樹木聚集在一起生長,各種草長得很繁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秋風颯颯,海上湧起巨大的波濤。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日月的運行,好像是從這浩淼的海洋中出發的。

星漢燦爛,若出其裏。 銀河星光燦爛,好像是從這浩淼的海洋中產生出來的。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真是幸運極了,用歌唱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觀滄海教案 篇三

《觀滄海》是曹操蒼涼慷慨寫景抒情的一首優秀作品,同時又是一首詩中有畫,畫中含情的名篇。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此詩,應先讓學生簡單瞭解曹操的生平思想及政治抱負,理解詩中景色描寫,流露出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的感情。通過學習後,培養學生面對多姿多彩大自然,也能悟出自己的情感。

曹操是《三國演義》中一個著名人物,同學們是比較瞭解的,因此我在教學上設計:先讓學生自主去了解曹操生平及思想抱負,然後文中詩句師生共同合作切磋,在學習中一定要質疑問難,師生再深入探究並解決之。

一、教學目標

1、朗讀,背誦全詩。

2、體會詩中有畫,畫中含情,理解曹操的抱負。

3、培養學生感悟古代詩歌的能力。

二、導入新課及寫作背景

同學們都很熟悉曹操是《三國演義》中一位著名的人物。建安五年(200),他在官渡之戰中大敗兵強地廣的袁紹後,於建安十二年(207),又親率大軍北上,大破烏桓及袁紹的殘餘勢力,在凱旋班師途中登上碣石山,面對着洪波湧起的大海,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

三、教學設計

【自主性學習】

1、學生課前預習,掃清文字障礙。

指名兩位學生來朗讀,注意節奏、語調、情感。讀完後請其他同學來指出讀錯的字詞。

2、朗讀,初步整體感知課文。

全班齊讀,講究抑揚頓挫,鏗鏘有力,充滿豪情壯志誦讀,然後請兩位學生來説説詩中畫面及詩人的情感。

【合作性學習】

1、整體感悟

詩人站在碣石山上,望着蒼茫的大海,波濤起伏,拍打着海岸,山島聳立,豐茂的草木在蕭瑟的秋風中搖曳弄姿,詩人感到這是多麼壯麗的意境,多美好的圖畫啊!看到太陽、月亮的運行離不開大海的懷抱,大海就彷彿是日月星辰的母親一樣,這是多麼博大的胸懷啊!

2、把學生分成四人一組,開始共同研討下列問題。

問:整首詩是由一個字來展開詩的線索,統領全篇的,請指出是哪個字?

理解:“觀”是全詩的“詩眼”,以下十句都是觀海所見。

問:“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此句主要交代什麼?句中直接寫到人嗎?

理解:主要交代觀海地點、方位,句中雖沒有寫人,但我們彷彿看到了曹操登山觀海時那種勃勃英姿。

問:詩中哪幾句是寫實景?主要寫了哪些景色?顯示了什麼?

理解:“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全是實景,主要描寫了滄海水波盪漾的動態景色和山島挺立,草木豐茂的靜態景象。顯示了在茫茫蒼蒼的大海上,波濤起伏,拍打着海岸,山島聳立,豐茂的草木在蕭瑟的秋風中搖曳弄姿,生機勃發,這是多麼壯麗的意境,多麼美好的山河圖畫啊!

問:詩中哪幾句又是寫虛景?能説出這景象嗎?這種景象是一種什麼樣意境?

理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全是寫虛景,即作者的主觀感受,可從兩個“若”看出。主要描寫了太陽、月亮、星辰銀河都好像從海里升起又落入海里,這些運行都離不開大海的懷抱,都包藴在這滄海之中。作者藉助奇特的想象來表現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狀觀景象。是一種極其開闊博大的意境。

問:實景是一幅美麗的山水圖畫,虛景能把我們帶進一個極其開闊,博大胸懷的境界,你能悟出詩人寫實虛景的感情嗎?

理解:詩人描寫實景實際上在謳歌祖國壯麗的河山,流露出作者熱愛祖國的感情。詩人目睹祖國山河壯麗景色後,更加激起要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強烈願望。虛景描寫是詩人實際藉助豐富奇特想象,來充分表達這種願望,以滄海自比,勾畫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藴萬千的景象來表現詩人博大胸懷和豪邁氣魄。

3、小結,朗讀、背誦。

這是一首以寫景為主題的名作,通過對登山觀海的描寫,抒發了詩人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抱負。

學生齊讀,當堂背誦。

【探究性學習】

問:你能説出此詩中哪些詩句最能體現作者的博大胸懷?

理解:實景也能看出詩人的博大胸懷,但跟虛景比較,氣象略遜一籌,因為詩人的意圖在虛景中,所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最能體現作者的博大胸懷。

問: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但全詩卻沒有哪一句是寫情的詩句,情寓於景中。你能説出古代即寫景又寫情的詩句嗎?

理解:李白《贈汪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張繼《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等等即寫景又寫情的詩句。

作業:1、背誦全詩。2、課外閲讀有關曹操詩句。

附:板書設計

水何澹澹顯示大海波壯闊,

動態景色秋風蕭瑟美麗多姿,生機

實景洪波湧起勃勃景象。(實頌借景抒情

山島竦峙祖國壯麗山河,抒發詩人

曹操登山觀海(全景)靜態景色樹木叢生激起統一中國強統一中國

百草豐茂烈願望。)建功立業

虛景日太陽、月亮、星辰、銀河都投入的抱負。

(想象)月大海的懷抱,作者以大海自比,

星漢含蓄表達詩人博大胸襟。

觀滄海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朗讀,背誦全詩。

2、體會詩中有畫,畫中含情,理解曹操的抱負。

3、體會、學習詩人寬廣的胸懷和豪邁的氣概。

教學重點

1、朗讀、背誦此詩。

2、瞭解詩的內容,理解作者的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抱負。

教學難點

1、賞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體會詩人博大的胸懷。

2、培養學生感悟古代詩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蘇軾在他的《赤壁賦》中寫道:“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古一世之雄也。”大家知道蘇軾在文中稱讚的是誰嗎?(由此引出曹操及其詩作《觀滄海》)

二、瞭解作者及作品

分別請幾位同學介紹作者及作品,其他同學補充、糾正。

明確: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國譙郡人,東漢末年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善詩歌,代表作有《蒿里行》《觀滄海》《龜雖壽》等,以慷慨悲壯見稱。

漢獻帝建安十二年(207),曹操親率大軍北上,追殲袁紹殘部,五月誓師北伐,七月出盧龍寨,臨碣石山。他躍馬揚鞭,登上當年秦皇漢武也曾登過的碣石,又當秋風蕭瑟之際,心潮像滄海一樣難以平靜,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詩作融會了自己昂揚奮發的精神,具有一種雄渾蒼勁的風格。

三、朗讀《觀滄海》,整體感知

1、老師範讀。

2、指導詩歌朗讀方法:停頓、重讀、語調、延緩。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4、請幾名學生朗讀,其他同學評價。

四、合作探究,理解詩歌

1、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思考、探究下列問題:

(1)全詩以哪個字展開來寫的?

(2)這首詩寫了幾層意思?哪些詩句是寫現實的,哪些詩句是寫想象的?

(3)這首詩描寫了哪些景物?體現了詩人怎樣的胸懷?

(4)詩中哪些句子最能體現作者博大的胸懷?

2、小組在全班展示,其他同學評價。

(1)學生回答,其他同學補充、糾正並評價。

(2)明確:以“觀”統領此詩。

三層。第一層(開頭兩句):交代觀海的地點,以“觀”統領此詩。第二層(“水何澹澹”至“洪波湧起”)描寫海水和山島。第三層(“日月之行”至“若出其裏”)藉助奇特的想象來表現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最後兩句詩附文,是為和樂而加,與詩的內容無關。實景:樹木叢林,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虛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明確: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

這首詩描寫了海水、山島、樹木、百草、秋風、洪波、日月、星漢。尤其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四句,以豐富的想象表現了大海浩瀚壯闊、包容天地的宏大氣概與形象,顯示出詩人博大的胸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最能體現作者博大的胸懷。

五 品讀賞析

賞析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

學生在小組內展示,然後在班上交流。

理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全是寫虛景,即作者的主觀感受,可從兩個“若” 看出。主要描寫了太陽、月亮、星辰銀河都好像從海里升起又落入海里,這些運行都離不開大海的懷抱,都包藴在這滄海之中。作者藉助奇特的想象來表現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狀觀景象。是一種極其開闊博大的意境。

日月的起落,好像是在滄海中運行;夜空中燦爛的銀河,好像是滄海映上去的。很明顯,這不是作者眼前所見的實景,而是他看到波濤洶湧丁大海所產生的奇特想象。詩人將自己這種昂揚奮發的精神融匯到詩裏,表現了詩人博大的胸懷。

六、小結

師問:實景是一幅美麗的山水圖畫,虛景能把我們帶進一個極其開闊,博大胸懷的境界,你能悟出詩人寫實虛景的感情嗎?

理解:詩人描寫實景實際上在謳歌祖國壯麗的河山,流露出作者熱愛祖國的感情。詩人目睹祖國山河壯麗景色後,更加激起要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強烈願望。虛景描寫是詩人實際藉助豐富奇特想象,來充分表達這種願望,以滄海自比,勾畫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藴萬千的景象來表現詩人博大胸懷和豪邁氣魄。

這是一首以寫景為主題的名作,通過對登山觀海的描寫,抒發了詩人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抱負。

七、拓展延伸

師問: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但全詩卻沒有哪一句是寫情的詩句,情寓於景中。你能説出古代即寫景又寫情的詩句嗎?

理解:李白《贈汪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張繼《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等等即寫景又寫情的詩句。

八、作業

1、背誦全詩。

2、課外閲讀有關曹操詩句。

板書設計

觀觀——水島樹草

滄博大胸懷

海感——日月星漢

加載中,請稍候。.。.。.

教學設計 篇五

一、教學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揣摩詩歌表達的情感。

2、瞭解詩歌情境交融的特點,培養學生讀古代詩歌的節奏感。

3、品味詩句,感悟詩歌的意境,受到美的薰陶。

觀滄海教案 篇六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積累語言詞彙,揣摩其語言魅力;理解詩的內容,領會詩人在詩中所寄寓的情感。

能力目標掌握鑑賞古詩的方法,學習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提高對古詩的審美鑑賞力。

情感目標領會詩歌的語言美、意境美,感受美的薰陶,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並背誦詩歌,掌握鑑賞古詩的基本方法,鑑賞意象意境,領會作者的思想情感

難點理解詩歌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的寫作特色

三、教學課時:(一課時)

四、教學方法

誦讀法提問法點撥法討論法探究法多媒體教學法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1、導入語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何其芳先生筆下所描繪的清新自然的秋景圖,今天我將帶領大家一起來學習另外一首描摹秋天景色的詩歌,看看詩人筆下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景?下面我們就一同走進曹操的《觀滄海》。

2、作者簡介及寫作背景

首先,請同學們談談“你心目中的曹操是一個怎樣的人,你是如何看待他的?”。

{作者簡介}曹操(155—220)

字孟德,小字阿瞞,一名吉利,漢族,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中國東漢末年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和詩人。精於兵法,著有《孫子略解》、《兵書接要》、《孟德新書》等書。善詩歌,創有《蒿里行》、《觀滄海》等詩篇。其詩具有“慷慨悲涼,氣韻沉雄”的風格。

{寫作背景}

東漢建安年間,曹操借許悠之計,以少勝多,擊退他在北方的主要對手——袁紹。袁紹殘部逃至烏桓(遼東半島上的一個少數民族政權),欲借烏桓之力,以求東山再起。曹操乘勝追擊,征討烏桓。東漢建安12年曹操揮鞭北指,所向披靡,大敗烏桓。歸途中,曹操登臨碣石山,觀看滄海壯麗景色。此刻,曹操躊躇滿志,意氣昂揚,揮筆即書“《觀滄海》”。

(二)夯實基礎,整體感知

{簡要介紹詩歌體裁}

樂府——兩漢官署名稱,即音樂機關。其主要職責是製作國家典禮音樂,主要收集文人詩、民間歌謠入樂。

樂府詩一般無標題,尤其是漢代樂府。《觀滄海》的題目是後人所加的。樂府詩可譜樂歌唱,詩最後兩句“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是合樂時加上去的,亦可稱之為“詩的附文”,與詩歌表現的內容無關。

{聽讀結合,初讀感知}

請同學們聽我泛讀,注意把握這首詩歌的情感基調。泛讀完之後,再請同學們齊讀,在讀的過程中請同學們找出“這首詩描繪了哪些景象?”

明確:詩中描繪了水、山島、樹木、百草、秋風、洪波、日月、星漢等景象{深入詩歌,品讀文本}

帶領學生進入詩歌,梳理詩歌的內容:1、細緻分析詩歌所描繪的景象構成了一個怎樣的意境,與詩人的心境有何聯繫?

解析:“觀滄海”以一個“觀”字為線索,總攬全詩。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旨在交代觀海地點及方位,登高臨海,視野開闊,將滄海壯麗的景色盡收眼底;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登高遠眺,描摹大海、山島的情狀,使眼前之景顯得遼闊、壯觀,寫出了滄海之景的壯麗之勢;

“樹木從生,百草豐茂”一反宋玉《九辯》中“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的悲秋情懷。寫出在秋風蕭瑟、草木搖落的季節,島上樹木繁茂,百草豐茂,給人生機盎然之感。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此句雖言秋風蕭瑟(秋天的典型環境),卻無半點悲秋意緒。眼前見到的卻是大海的洶湧澎湃,氣象宏闊、生命不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詩人將眼前實景,融進自己的想象和誇張,呈現出吞吐宇宙的氣象。詩人以滄海自比,隱含自己有吞吐日月、包藴星漢的宏偉氣魄和博大胸懷,抒發了詩人統一天下、建功立業的壯志雄心。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為合樂而作,與詩歌正文的內容無關。

2、品析這首詩運用了那些藝術表現手法?並説明這些表現手法在詩中是如何得以體現的。

明確:A、景物的描寫手法:

由近及遠(由眼前實景到想象、聯想之景的描寫——空間關係的遷移,顯得層次分明)

虛實相生(水、山島、樹木、百草、秋風、洪波等景象為實寫,日月、星漢為虛寫。採用虛實相生的描寫手法,使詩內涵豐富,意韻無窮)

動靜姐合(水、秋風、洪波、日月、星漢等景象的描寫為動景,山島、樹木、百草等景象的描寫為靜景。動靜結合,使詩歌顯得鮮活生動,富於感染力)

B、情感的表現技巧:

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景生情,情生景”:一切景語皆情語)

託物言志(借寫大海吞吐宇宙的雄偉壯闊之景,隱喻自己統一天下、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

{誦讀全詞,昇華感情}

請學生富有情感的誦讀全詞,以感受文氣,曹丕在《典論·論文》曾説:“文以氣為主”,詩詞亦是如此。在《觀滄海》這首詞中需要我們在誦讀中去獲得一種陶冶,以便使自己融入詩中,並達到與詩的一種交流與溝通。

小結:

本節課所學的《觀滄海》,重點是讓大家掌握鑑賞古詩的方法,學習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體會詩人在詩中所寄寓的情懷。通過對這首詩的學習,我希望大家都能像曹操那樣“胸懷闊大、志存高遠”。

(三)課後作業

請同學們下來完成課後作業,並背誦這首詩歌。

板書設計:

水山島(壯麗氣勢)

樹木百草(向榮姿態)實景(借景抒情)觀滄海秋風洪波(氣象闊大)

(樂府詩)日月:運行-出其中(奇特想象)虛景(詩言志) 星漢:燦爛-出其裏(宏偉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