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美術教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76W

國小美術教案(多篇)

國小美術教案 篇一

設計意圖:

“龍”是中國民間神話中的象徵勇猛、權利的神物,是古時候人們膜拜的對象,而在今天“龍”的圖案被廣泛應用於人們的日常生活,在孩子們的心目中“龍”的本領高強,是他們崇拜的對象。此次活動意在讓孩子們通過觀察、欣賞感受“龍”千姿百態、威猛雄壯的美,使其瞭解“龍”的外形特徵,知道“龍”是存在於人們的想象之中的,增強我們是“龍的傳人”的自豪感,並通過模仿和想象畫出自己心中的“中國龍”。

活動目標:

1、欣賞感受龍的美,瞭解其外形特徵。

2、通過觀察、模仿、想象畫出龍的形態。

3、激發我們是“龍的傳人”的自豪感。

活動準備:

師生共同收集“龍”的圖案畫紙勾線筆

活動過程:

1、參觀“龍展”,觀察“龍”的外形特徵,感受“龍”的美。

2、介紹講述自己的“龍”展品,進一步感受“龍”的美,知道“龍”是古代中國人想象出來的神物,激發我們是“龍的傳人”。

3、通過觀察、模仿、想象畫出自己心中的“龍”。

4、將作品放入“龍展”,相互欣賞。

國小美術教案 篇二

國小美術教案-夢

一、課前談話——每個人都會有夢想,有的夢十分有趣,離奇。你可以給大家談談自己一個有趣的夢嗎?(讓學生自由發言。)

二、教師作“談夢”小結:

1、為什麼會做夢?“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2、為何夢境離奇有趣?因為現實的與想象的,各種不相關的事物都可交織在一起之故。

3、“夢” 既這樣力氣有趣,我們把它畫出來不是很有趣嗎?怎樣畫 “夢”呢?

三、指導學生欣賞“夢”的作品表現方法。

1、看課本中的範圖,畫面出現形象,是現實的或是理想的?他們之間有什麼聯繫,表現了什麼樣的夢境。?

2、出示童話故事圖片,學生觀看,除了理解圖片的中心內容外,着意指導學生有關不同空間,不同的事物的表現方法。

3、小結;“夢境”怪誕、有趣、美好,每一個夢都是一件事,有一箇中心,不很多不同的事物都可以同時出現。畫夢是沒有什麼約束的,只要放膽的把自己夢見的東西畫出來就行了。

四、學生作畫,教師輔導:畫一副自己最喜歡的畫——“夢”。本節課先用鉛筆畫稿。

國小美術教案 篇三

總課時數:9.10

領域:設計·應用

造型·表現

課時:2課時

教學目標:

以個人或小組的方式,畫一幅登山遊戲線路圖,再製作棋子,大家一起玩一玩。

教學重點:

用線和形的組合,在紙上畫棋譜。

教學難點:

畫面的佈局。

教具準備:

教師:準備好範圖及若干小圖片。

學生:彩筆及幾幅遊戲棋譜。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1、遊戲切入:讓學生通過遊戲與觀察,瞭解遊戲棋的玩法和基本組成部分。

師出示遊戲棋:這是什麼?(遊戲棋)今天我們就來玩一玩這種棋類遊戲。(依次請數個學生和老師對手進行遊戲)

2、師生共同討論 , 展示遊戲棋的種類。

師:你還見過哪些遊戲棋?上面都有些什麼?

(學生展示帶來的棋譜,説説其玩法及上面的有趣圖案。)

3、通過實物棋譜,引導學生觀察遊戲棋組成部分。

提問:一幅遊戲棋都會由哪幾部分組成?

總結:一般包括名稱、路線圖、用於設置障礙和獎勵方法的圖譜、裝飾美化的圖案、遊戲方法介紹等等。

4、學生嘗試,實踐總結

(1)讓學生在畫紙上隨意畫一條彎曲線,儘量把紙畫滿。

(2)選取學生草稿中的範例,針對其中的不足和優點進行講評。

線過於彎曲密集——不利於安排線路。

線條流暢舒展——棋格順序明顯。

(3)總結學生的草稿,並示範。

a) 在紙上隨意畫一條彎曲的線。

b) 根據彎彎曲曲的畫面想象要安排的景物(用事先準備好的小插圖裝飾成完整的棋譜圖。)

c) 安排棋子的行進路線圖或序號。

d) 根據畫面想象如何進行登山遊戲。

5、再實踐,學生獨立設計一份遊戲棋,師巡迴指導。

6、欣賞,並學習評價

展示學生的草圖,啟發他們談談自己的創作意圖和設計的遊戲方法。

第二課時

1、請學生組成合作小組,共同完成一幅登山遊戲棋。

教師引導學生四人為一組進行合作。

2、要求小組長安排好分工與合作。

要選擇一份共同的設計稿,圍繞棋盤的裝飾進行。

3、小組展示自己的作品,代表向大家介紹玩法與規則,談談小組成員與眾不同的創想。

4、根據自己設計的圖譜進行遊戲。

教學反思:本節課學生的興趣很高,很多的同學聯想到了迷宮的遊戲,我也鼓勵學生把想法畫出來,有很多同學畫出的效果很好,設計新穎,值得鼓勵。

國小美術教案 篇四

教材分析:

本課通過以學生熟知的動物題材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進行有目的的欣賞、探索、創作、表演、評價活動,從而從多角度的認識各種動物的可愛,以及瞭解動物與人類、環境的密切關係,從而培養學生保護動物的環保意識。引導學生在參與美術學習交流的活動中,發展感知、形象思維、合作能力,培養探索、創新精神和技術意識、環境保護意識;使學生在在參與美術、文化的交流活動中提高審美能力並促進個性發展。

教學內容與目標:

認知目標:多角度地瞭解認識動物的可愛之處;感受各種材料特性,探討巧妙運用各種材料、手法表現有創意的“可愛的動物”的方法。

情感目標:培養保護動物的環保意識,體驗合作、探究、發現的愉悦,激發自信心和美術學習的興趣。

能力目標:通過探索用各種媒材自由創作動物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和創造精神。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

1、多角度地瞭解認識動物的可愛之處;

2、引發喜愛動物之情和環保意識,探索用各種媒材自由創作動物的方法,培養合作意識和綜合學習能力。

難點:巧妙運用各種材料、手法表現有創意的“可愛的動物”。

學習材料:

課件、動物圖片、動物錄像、各種製作動物的媒材等。

教學過程:

一、觀察瞭解自然界中可愛的動物:

1、遊戲導入:你演我猜。可以模仿動物的聲音或是動作,讓其他同學猜一猜。

2、課件展示:自然界中動物的錄像和圖片。

3、調查:你還了解那些動物的可愛之處?

教學意圖:做遊戲是每一個孩子的天性,他們非常願意模仿動物的聲音、動作。通過你演我猜,還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豐富生動的視頻和圖片資料,引導學生賞析比較自然界

中各種不同動物的可愛之處,如動物的動作、外形、顏色或是玩耍的時候、吃奶的時候等等,讓學生從多角度去發現動物的可愛。

二、欣賞感受藝術作品中可愛的動物:

1、民間工藝品《布老虎》

2、徐悲鴻的《奔馬》

3、《動物剪紙》

4、米羅《鳥的愛撫》

教學意圖:通過賞析中外藝術家表現動物的美術作品,瞭解不同的美術表現方式和美的多樣性,並且可以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

三、探討研究小朋友製作的可愛動物:

1、賞析小朋友製作的可愛的動物作品。

如:紙做的、橡皮泥、摺紙??

2、探討製作動物材料的運用以及製作方法。如:想好動物選擇材料或根據材料決定製作動物。

教學意圖:教師引導學生從形、色、花紋、動態方面進行欣賞,探索如何巧妙地運用各種材料製作動物以及製作動物的各種方法。

四、合作設計“動物園”中可愛的動物:

1、教師提出作業要求:小組合作製作“小小動物園”。

2、討論分工合作的方法。

3、學生製作,教師輔導。

教學意圖:學會合作,學會分工是現代人必備的生存競爭能力,在合作中培養學生的交流能力,與人合作的能力。

五、欣賞評述—我們製作的可愛的動物:

1、“小小動物園”作品展示。

2、評述作品。

教學意圖:抓住動物的形、色、媒材、技法表現、創新構思等對自己或他人的“小小動物園”進行合理的評價,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以及語言

的表達能力。

六、拓展昇華瞭解保護自然界中可愛的動物:

1、拓展:

(1)瞭解動物的種類。

(2)瞭解關於動物的有關知識。

(3)瞭解我國的珍奇動物。

2、昇華:

(1)動物與人類、與環境的關係。

(2)我們如何保護動物。

教學意圖:通過對動物知識的拓展,讓學生在更廣闊的空間裏瞭解更多的知識,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瞭解動物與人類、動物與環境的關係,培養學生保護動物的環保意識。

國小美術教案 篇五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引導學生對身邊的事物進行觀察併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運用搜集到的各種廢舊材料,加工成造型各異的形式新穎的不同物品。

【過程與方法】通過廢舊材料的聯想及藝術作品的欣賞,激發學生學習和探究的興趣。製作方法的討論,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大膽創新和語言表達的能力。實踐中多種材料的選擇,可以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和善於發現、利用材料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製作,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環境保護的意識。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發現身邊的廢舊材料,並能合理利用,製作出立體或半立體的工藝品。

教學難點:作品製作的新穎、美觀以及能否用多種材料和方法結合完成製作。

三、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利用廢棄材料製作的工藝品、廢舊材料、剪刀、膠水、課件。

學生準備:廢舊材料、剪刀、膠水等。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在上課之前請同學們和我一起來看大屏幕,看一看這是些什麼東西你們都認識嗎?

出示廢品圖片。

教師:上節課同學們製作出了許多漂亮的剪貼畫,這節課我們要用我們的雙手將這些廢品變廢為寶。

(板書)──變廢為寶

(二)探索新知

1、引導學生觀察廢舊物品,並思考如何讓廢舊物品變廢為寶。

提問:人們通常會拿這些廢舊物品做什麼呢?觀察它的形狀、顏色,想象怎樣才能變廢為寶?

教師:同學們先來看一段動畫視頻,看看用這些廢棄物能製作出那些藝術品。

出示用廢舊物品製作的藝術品動畫視頻,引導學生欣賞。

教師:老師家裏也有一些廢舊物品,大家看看老師將這些廢舊物品製作成了什麼?

教師出示作品圖片。

提問:你們喜歡哪一件作品?能看出這些作品用到了哪些廢舊物品?在製作中用到了哪些方法?教師:有一個同學用家裏的一次性紙杯作出了一個可愛的小企鵝,我們一起看看他是怎麼做的。

2、播放動畫《舊物改造──製作小企鵝紙杯》。

教師引導學生欣賞動畫,在欣賞過程中,教師可以隨時暫停,講解紙杯的設計思路,啟發學生對材料的再認識。

教師:看了老師的示範,你們想到用你們手中的材料製作出什麼樣的物品了嗎?趕快討論討論,説出自己的創意。

3、教師引導學生小組討論,説出自己的創作思路。

提問:你們帶了哪些廢舊物品?可以將它改造成什麼?

4、出示學生作品。

教師:我們再看看其他小朋友將廢舊物品進行了怎樣的改造。

提問:你能看出他們都利用到了哪些廢舊物品?

(三)能力反饋(學生動手實踐)

作業要求:

用手中的廢舊材料製作一件工藝品。

步驟提示:

1、在畫紙上畫出要做的工藝品外形及結構設計。

2、將準備好的廢棄材料用剪刀修剪成工藝品所需要的形狀。

3、利用膠水拼接材料。

教師巡視指導,鼓勵學生大膽想象,敢於打破物體原有的形態進行組合和創造。幫助學生共同解決製作上的難點。

製作完成後回收可利用的材料,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環境的衞生和整潔。

(四)課堂講評

展示學生的作品,組織學生自評、互評,發展審美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提問:説一説你的作品最大的創意體現在哪裏?(啟發學生從材料的運用上講。)

你對其他同學的哪件作品最感興趣?為什麼?(啟發學生從材料的運用和製作的造型上講。)

教師總結、評價。(主要從作品的想象力是否豐富、聯想是否合理、材料運用是否恰當及小組合作是否愉快等方面進行評價)。

本課總結:這節課通過開展回收廢舊物品、“變廢為寶”小製作的活動,不僅培養了我們動手動腦的能力,提高了審美情趣,還使我們養成了保護環境的良好習慣。讓我們一起去尋找更多的材料,做出更多漂亮的工藝品吧。

(五)拓展延伸

提問:你還可以用廢棄物製作更多的工藝品嗎?鼓勵學生嘗試用更多的材料和方法來製作各種新穎獨特的立體造型。

國小美術教案 篇六

通過對這三位小朋友畫風的學習,説説你們喜歡他們嗎?為什麼?(三位小朋友善於觀察生活,遇到問題善於動腦筋。)

板書:敢想敢做,善於動腦。

1、現在呀,我們要來展示你們朗讀課文的水平。誰想來展示呢?

⑴個別讀(分段朗讀)

⑵分角色朗讀課文(分小組朗讀)

2、剛才,同學們替課文當中的三個小朋友展示了畫風。現在阿,老師想讓你們也來展示一下你們自己是怎樣畫風的。不過,老師這一次要求你們展示的方法可有些特別,老師先不要你們説,也不要你們畫,而是讓你們把畫風的辦法想一想,再寫下來。聽明白了嗎?

例:泛着波紋的湖水,放風箏的小孩,人頂風向前走。

3、小結:

風雖然看不見,摸不着,但我們可以用不同形式把它畫下來。希望同學們在生活中善於觀察事物,遇到問題要善於動腦筋,要敢於創新,向文中的三個小朋友學習,做個人見人愛的好孩子。

4、作業:

⑴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三個小朋友善於動腦的句子。

⑵畫畫風,畫好後與同學交流。

【板書設計】

旗子飄

小樹彎

敢想敢做

15、畫風

雨絲斜

善於動腦

風車轉

國小美術教案 篇七

第一課明與暗

教學目標:

1、瞭解物體在光照射下所產生的明與暗。

2、培養學生對客觀世界存在的自然現象的研究興趣。

教學重點:

引導觀察、分析和比較物體在光照射下的明暗變化的原理和規律。

教具準備:

球體、立方體石膏模型數個、射燈、靜物桌、襯布、範畫兩幅

第1課

教學過程:

一、欣賞導入

1、出示素描範畫,説説這些作品有什麼特點?

小結:這些作品都是用明暗造型方法表現的石膏體。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研究明暗怎樣產生的。

①把一張白紙放在燈光下觀察,它的表面上有沒有明暗變化?

②把紙卷一下,觀察在光的照射下發生了什麼變化?

總結:有了從明到暗的漸漸過渡。

③把紙折一下,放到燈光下,有什麼變化?

總結:明和暗有了一條明顯的分界線,對比非常強烈。

④把紙揉皺了,在燈光下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總結:紙上出現了豐富的明暗變化。

2、通過觀察,你能總結出明暗是怎樣產生的嗎?

總結:有體積的物體在光線的照射下,會呈現出一定的明暗變化。

三、觀察體會

1、把石膏球體擺在桌上,觀察光線照射時,我們有什麼發現?球體的亮部有沒有明暗變化?暗部呢?

(學生思考、討論後回答)

總結:光照後,球體表面出現了明、暗半球。球體的明暗變化比較複雜,而且是逐漸轉變的,可概括為:亮面(即直接受光面),灰面(即側面受光面),暗面(即沒有受光的面),明暗交界線(區分明暗兩部的界限),反光(側面環境光影響),投影(物體擋住光源產生)。

2、出示石膏幾何體觀察,找找看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發現了什麼?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物體明暗變化的基本規律,希望同學們能將這些知識運用到繪畫中,畫出優秀的作品。

第2課

教學目標:

1、瞭解物體在光照射下所產生的明與暗。

2、學習用鉛筆表現石膏立方體或圓柱體的明暗關係。

教學重點:

初步運用物體的明暗畫法規律,表現出物體的立體感。

教具準備:

球體、立方體石膏模型、射燈、靜物桌、襯布。

教學過程:

一、演示繪畫

同學們,怎麼作素描畫呢?

師用鉛筆畫素描的形式表現圓柱明暗關係,並講解畫法。

1、整體觀察分析。確立光源方位,找出明暗交界線所在的位置。

2、起稿。直線畫出圓柱的結構輪廓;標出明暗交界線、投影。

3、鋪大色調。鋪出暗面、投影的基調。(注意:用直線排成塊面,順着球的弧面畫;投影近實遠虛。)

4、細緻刻畫。從明暗交接線入手,先畫出背光面基本調子;背光面近暗遠灰,但不能比受光面的灰調亮;再從明暗交界線向亮調子由深到淺過度;亮調子用較硬鉛筆畫。

二、學生實踐

1、選擇立方體或圓柱體畫明暗素描,師巡迴指導

2、注意把握以下問題:

A、灰調過少或高光位置不對;

B、明暗交界線不準;

C、投影不準;

D、排線問題;

E、反光太亮。

三、欣賞講評

1、展示作品,學生欣賞討論,説出自己的觀點。

四、課堂總結

通過同學們動手作畫,談談你的感受。

這節課我們運用物體明暗變化的基本規律表現了石膏幾何體的立體感,希望同學們能觀察生活中各種不同物體的明暗,並用畫筆把他們描繪出來。

國小美術教案 篇八

教學目標:

1、瞭解美食文化,培養熱愛勞動、珍惜食物的良好生活習慣和熱愛家鄉、熱愛中華傳統文化的思想情感。

2、感受食品藝術之美,學習欣賞食品的方法。培養學生熱愛勞動。

3、感受各種材料特性,進人“神氣的小廚師”的角色,探討巧妙運用各種材料把自己喜愛的食物表現出來。

教學準備:

1、多方面搜索與食品相關的圖文資料。

每個同學都準備一 到兩個與食物相關的故事或傳説,或對某一種食物的食法的資料。

2、查找了解廣東有哪些特色的美食。

媒材工具的準備:

1、學生自己用白紙做好的“廚師帽”。

2、各種用以製作“食物”的材料和工具。

3、製作好的“食物”。

4、食物欣賞圖片。

教學過程

1、欣賞觀察,激發興趣。

(1)提出課題:如果你是一名廚師你想做一道什麼菜7引導學生回憶想象並説出自己喜愛食品的形、色、香、味等基本特徵,瞭解食品的寓意。

(2)欣賞觀察屏幕展示的各式食品圖片。學習欣賞美食的方法。

(3)回憶並講一講與食物相關的故事傳説。

2、進入角色,探索思考:

(1)展示學生製作的各式“食物”。引導學生欣賞其形、色、擺放的美感。

(2)展示教師示範製作“食品”過程。學習探索如何

巧妙利用廢舊材料去製作各式美食。

(3)引導思考:你可以用一張牛皮紙製作出什麼“食品”?

(4)師生總結制作“食品”的方法:

1、根據材料來決定要製作的“食物”。

2、根據想好的“食物”來選擇製作材料。

3、明確《神氣的小廚師》主題,交流合作:

(1)瞭解我國民族傳統節日及其相關美食文化。回憶思考: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等中國傳統節日有什麼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