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月光啟蒙》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18W

《月光啟蒙》教案【精品多篇】

《月光啟蒙》教案 篇一

……

師:她唱了哪些民歌民謠?

生:(回答)

師:我們一起來學習這些民歌民謠。老師想先讓你們自學(出示歌謠)並提學要求(出示)在自學過程中,你可以自己動筆寫寫,畫畫。(學生自學,教師巡視)

交流:請一位同學來讀讀這段歌謠(生讀)請同學

生1;他聲音太輕了。

生2:沒有感情

生3:……

師:兩首歌謠應該怎麼讀呢?讀讀課文看看課文中是怎麼寫的?

生: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了她那芳香的音韻。

師:回答的非常好,(出示)請同學們自己讀讀,你覺得我們應該怎麼讀?

生;我們應該輕輕的

生;甜甜的

生;要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

師:對,我們應該輕輕的讀,我們一起來試下

師:想不想聽聽母親是如何為我吟唱的(放錄音)你覺得母親吟唱的好嗎?我們一起想象自己也在媽媽的懷抱裏聽媽媽唱着歌謠。(生想象)

師:剛才我們聽了媽媽唱的歌謠,你從歌謠中感受到了什麼?你是從什麼地方感受到的?

生;回答

……

《月光啟蒙》是蘇教版國小語文第十冊中的一重要的講讀課文,作者是著名的詩人孫友田。文章用細膩的筆觸回憶了自己的母親及為好的童年生活。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用民間文學給我啟蒙,引領“我”走進了詩歌的王國。

在教學這一片段時,出乎我的意料,學生的表現令我驚訝,他們對民歌民謠根本就不感興趣,在自瀆時,發現有些同學在暗自發笑,我想,這也許是因為這些歌謠、民謠是上個世紀的七八十年代甚至更早的作品的緣故,早就落伍啦!現在的學生更喜歡的是卡通人物吧。

在聽母親吟唱的錄音,同時要求想象自己同樣也在媽媽的懷抱裏時,有些學生顯得有些不耐煩,更加不會感興趣,更出乎我的意料。但是我進而一想,恍然大悟:現在的學生鍾情於電腦和電視,家中也沒有露天的陽台,父母也沒有心思給孩子講那些老掉牙的民俗歌謠,難怪毫無興趣。更何況,現在的學生對於自然科學知識瞭解不少,對於那漆黑的夜空早已經沒有了聯想和憧憬……

在這些歌謠中體會到了什麼?學生自發的進行四人小組合作的方式,小組之間進行了討論,自己進行探究,一部分本來沒有學習自主性的同學在另一部分同學的帶領下體現出了自己學習的個性,他們也能積極思考,體會到了母親的勤勞,辛苦,對未來生活的美好向往,這些都是同學自學體感受的,體現出來的。

在學習到最後時,我適合進行拓展,通過課外資料及學生的資料來理解文章的人物形象,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人物的分析、感悟更深了,我又及時拓展母親年老後的形象“母親老了,甚至失去了記憶,她安詳地坐在藤椅裏,依然那麼和藹、慈祥,但卻不知我從哪裏來,不知我來幹什麼,甚至不知我是誰。不再談她的往事,不再談我的童年,只是對着我笑……”通過拓展母親老年的形象,又適時回到課文,把作者記憶中的母親與年老後看到的母親進行強烈的對比。使學生更能感受到母愛的偉大,更能體會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

人間處處有生活,生活處處有語文。閲讀是感悟、積累是過程、探索是發現,教會學生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多看、多聽、多想,從身邊的事物中獲取學習語文的信息。

《月光啟蒙》教案 篇二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認識孫友田嗎?

2、《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會背嗎?孫友田就是這首詩的作者。

二、初讀課文:

理解:混沌 豁然開朗 蓮花落

讀好這些歌謠、童謠

三、讀通課文,感知民歌童謠:

出示文中的歌謠童謠,説説你讀懂了什麼?選擇你喜歡的多讀幾遍。

第二課時

一、歌謠、童謠

師: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第十九課——《月光啟蒙》。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作者在回憶自己的童年,回憶自己童年時,母親在月光下為自己唱歌謠、童謠、講故事、説謎語的情景。

1、品讀:讀了這些歌謠童謠,你有什麼感覺?

2、那母親是怎樣唱歌謠童謠的?從中你能體會到什麼?

先請大家仔細讀讀課文,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句去體會。(可以是母親的動作、聲音、神態)

出示第四自然段: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了她那芳香的音韻。

為什麼要輕輕的?怎樣唱叫吟唱?

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還像什麼?

那你能像母親一樣吟唱嗎?

現在當你聽到這些歌謠,又有什麼感受?

你知道母親在唱這些歌謠時的感受嗎?(聯繫母親的神態、動作)

從哪裏看出母親充滿“深情”?(深情地吟唱)還有呢?

母親忙完了一天的活計,洗完澡,換了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乾草堆旁摟着我,唱起動聽的歌謠。

注意“摟”,你有被母親“摟”過嗎?被母親“摟”着的感覺是怎樣的?

寧靜而美妙的月夜,被母親摟在懷裏,聽着她甜美而深情的歌聲,多麼富有詩意。請大家再讀一讀第四自然段,讀出詩意來:

出示:

她用甜甜的嗓音

深情地為我吟唱,

輕輕的,

像三月的和風,

像小溪的流水。

小院立即飄滿

她那芳香的音韻。

再讀文中的歌謠、童謠,像母親一樣輕輕的吟唱,像母親一樣充滿愛意,像母親一樣飄滿芳香。

二、感受月光:

師:那麼母親又是在怎樣的月夜裏給“我”做這些事情的呢?

找出描寫月色的句子,讀一讀,讀出寧靜。

1、暑熱散去了,星星出齊了,月亮升起來了,柔和的月色立即灑滿了我們的籬笆小院。

2、此時明月已至中天,母親沉浸在如水的月色裏,像一尊玉石雕像。

理解為什麼像“玉石雕像”?(體會作者眼裏的母親是最美的,最聖潔的)

師:童年的夏夜是美妙的,因為有了這迷人的月色,因為有了母親那動聽的歌謠。

三、理解啟蒙

那這些歌謠童謠帶給作者的僅僅是美妙和慈愛嗎?讀讀課文第五自然段,看看,還給了作者什麼?

1、出示:母親不識字,但她會唱很多好聽的歌謠,她用歌謠不僅給我送了月夜濃郁的詩情,更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着月光給了我,讓我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説説你對“豁然開朗”的理解。

再讀歌謠,母親通過歌謠告訴我什麼呢?

師:同學們,作者童年時的家庭其實是非常貧困的,你看:“黃河留給家鄉的故道不長五穀。”,所以,“我”只能過着清苦的生活。但是我卻感覺到我的童年是非常美妙的,那是因為黃河的故道“長歌謠”,“長五穀”“長歌謠”裏的兩個“長”意思一樣嗎?

指名説(產生歌謠)

是啊。故道產生了那麼多的歌謠,我的外婆會唱,我的父親會唱,我的母親也會唱,他們一代一代地傳下來,而如今,母親又毫無保留地傳給了我。

母親用歌謠豐富了我的精神生活

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着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那我究竟明白了什麼呢?(對故鄉的愛,對生活的愛,對親人的愛……)

2、出示:課文最後一段。

指導學生反覆朗讀。指名讀、齊讀。教師引讀。

説説自己的理解。

師:此時,你應該知道為什麼要以“月光啟蒙”為題了吧?

四、昇華母愛

1、師:然而,時間的車輪無情地碾碎了母親的青春。我個子高了,母親的脊背卻彎了;我長大了,母親卻老了;當我成了一名頗有聲望的詩人時,而我那親愛的母親呢……(讀原文)

(1)、母親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記憶,我趕回老家去看她時,她安詳地坐在藤椅裏,依然那麼和藹、慈祥,但卻不知我從哪裏來,不知我來幹什麼,甚至不知我是誰。不再談她的往事,不再談我的童年,只是對着我笑,笑得我淚流滿面。

多想喚醒母親的記憶,讓她知道:當年,母親是我的驕傲;現在,我能讓母親為我而感到自豪。

然而:

A 、現在的母親滿頭白髮,深深的皺紋刻在她的額上。 可曾經, 母親沉浸在如水的月色裏,像一尊玉石雕像。

B、現在的母親不知我從哪裏來,不知我來幹什麼,甚至不知我是誰。可曾經,母親忙完了一天的活計,洗完澡,換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乾草堆旁摟着我,唱起動聽的歌謠。

C、現在的母親不再談她的往事,不再談我的童年。可曾經,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了她那芳香的音韻。微風吹亂了母親的滿頭白髮,如同故鄉的天空飄滿愁絮……坐在面前的母親忘卻了她給我的那份愛。故鄉的天空不會忘記,不會忘記這位在月光下給我啟蒙的——母親

(2)、當作者在寫這篇文章時,母親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記憶,但是在我心中卻永遠珍藏着那一輪明月,珍藏着母親在月光下給我唱的歌謠。

齊讀歌謠

(3)、是的,母愛是最偉大的。母親為我們付出了很多很多,你想對母親説什麼呢?

學生寫話:母親,感謝您__________________

《月光啟蒙》教案 篇三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聯繫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啟蒙”作課題的深刻含義。

3、憑藉課文的語言材料,感受濃郁的母子親情,體會作者對母親終身難忘的感激、懷念和敬愛之情。

4、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課文語言優美,其中民歌民謠風格明快、流暢、含蓄、風趣,值得好好體味。

2、文中插圖精美,在指導讀書感悟時,可結合插圖,引導學生感悟語言內在意藴感情。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出示孫友田的經典詩句,相機介紹詩人。

2、孫友田能成為詩人,離不開他的母親,他曾經説過這樣一段話: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是母親用那一雙勤勞的手為我打開了民間文學的寶庫,給我送來月夜濃郁的詩情。她讓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華啟迪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暢、含蓄、風趣的民歌民謠,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

3、這是位怎樣的母親,竟能給她的孩子帶來如此豐富的精神財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孫友田寫的散文《月光啟蒙》(板書課題齊讀)

二、初讀指導

1、自由讀課文,要求:

(1)畫出生字,注意讀準字音,讀順課文。

(2)畫出生詞及不理解的詞語,聯繫上下文理解。

2、檢查自學情況

(1)讀生字詞,相機正音。

(2)指名讀,注意輕聲(裳)、前鼻音(辰)、後鼻音(蒙、鳳、凰、嫦、荊、帳)

(3)指名試讀課文,瞭解掌握情況。

啟蒙:使初學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門的知識,智慧得以初步開發。

混沌:形容無知無識的樣子。

3、通讀課文,思考分段

交流

第一段(1~3):寫童年夏夜生活的美妙,是母親的歌謠使“我”懂得了對故鄉的愛,對民間藝術的愛。

第二段(4~8):寫母親在夏夜給我講神話故事、唱童謠、猜謎語,啟迪了“我”的想象和智慧。

第三段(9~9):寫母親是啟蒙老師,為“我”飛向詩歌王國奠定了基礎。

4、質疑問難

三、指導書寫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出示課文插圖:看了這温馨的畫面,你會想起什麼?或想説點什麼?

2、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都浸透着母親無數的心血與汗水,藴涵着母親無盡的牽掛與關愛。這一課,就讓我們走進這籬笆小院,在柔和的月色裏聆聽這位農家母親的聲音。

二、精讀指導

1、學習1~5自然段

(1)自由讀,注意捕捉讀時內心的感受

(2)學生交流感受

①籬笆小院和諧、愜意:天上有星星月亮,籬笆院中有柔和的月色,安詳的母親,乖巧的“我”。

②母親的嗓音甜潤、輕盈: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

(3)誰能用甜甜的嗓音吟誦母親所唱的歌謠?

(4)女生齊讀2、3自然段。

(5)出示:小院立即飄滿她那芳香的音韻。

①説説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②交流:母親的聲音甜美,充滿深情,彷彿芳香四溢,沁人心脾。母親動人的音韻使“我”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悠然飄逸。

(6)這樣的日子雖然清苦,但精神生活是豐富的。如果你就是籬笆小院那個被媽媽摟在懷裏的孩子,聽着這樣的歌謠,你會想些什麼?

(7)齊讀: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着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4、學習6~13自然段

(1)自由讀6~9自然段,找出描寫母親形象的一句話

(2)出示:此時明月以至中天,母親沉浸其中,顯得莊嚴肅穆,有如玉石雕像。

①説説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交流:月光似水,身穿白布褂子的母親沉浸其中,顯得莊嚴肅穆,有如玉石雕像。

②指導讀出“我”對母親的崇敬之情。

(3)自由讀10~13自然段

①説説你讀懂了什麼

②交流

③分角色朗讀母子間的對話

5、母親的歌謠故事,使我童年的夏夜變得分外的美妙。所以,引讀: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

6、出示:最後三句話

(1)從這三句話中,你能看出“我”想對母親説什麼?

(2)簡介文章的寫作背景。

(3)再讀,體會其中包含的終身難忘的感激、懷念和敬愛之情。

(4)指名讀,齊讀。

三、總結全文

1、默讀課文,討論:作者為什麼用“月光啟蒙”作為課題?

2、讓我們輕輕閉上眼睛,走入記憶的長河,再在母親的愛中回味一番,陶醉一番。

3、世界上的母親都是一樣的,你的母親在你成長的歷程中給過你什麼幫助?你想對她説些什麼?

板書:

19、月光啟蒙

唱歌謠

講故事 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

唱童謠 飛向詩歌的王國

猜謎語

拓展閲讀:《月光啟蒙》課文

童年的夏夜永遠是美妙的。暑熱散去了,星星出齊了,月亮升起來了,柔和的月色立即灑滿了我們的籬笆小院。這是孩子眼裏最美的時辰。母親忙完了一天的活計,洗完澡,換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乾草堆旁摟着我,唱起動聽的歌謠:

“月亮出來亮堂堂,打開樓門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曬得脆脆的。”

“月兒彎彎像小船,帶俺娘倆去雲南,飛了千里萬里路,鳳凰落在梧桐樹。鳳凰鳳凰一擺頭,先蓋瓦屋後蓋樓。東樓西樓都蓋上,再蓋南樓遮太陽。”

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了她那芳香的音韻。

那時,我們日子清苦,但精神生活是豐富的。黃河留給家鄉的故道不長五穀,卻長歌謠。母親天資聰穎,一聽就會。再加上我的外婆是唱民歌的能手,我的父親是唱蓮花落的民間藝人。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着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母親唱累了,就給我講嫦娥奔月的故事,講牛郎織女天河相會的故事……高深莫測的夜空竟是個神話的世界。此時明月已至中天,母親沉浸在如水的月色裏,像一尊玉石雕像。她又為我唱起了幽默風趣的童謠,把我的思緒從天上引到人間:

“小紅孩,上南山,割荊草,編箔籃,篩大米,做乾飯。小狗吃,小貓看,急得老鼠啃鍋沿。”

“小老鼠,上燈台,偷油喝,下不來——老鼠老鼠你別急,抱個狸貓來哄你。”

“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轎。毛娃醒,吃油餅。毛娃睡,蓋花被。毛娃走,喚花狗,花狗伸着花舌頭。”

民謠童謠唱過了,我還不想睡,就纏着她給我説謎語,讓我猜。母親説:“仔細聽着:麻屋子,紅帳子,裏邊睡個白胖子——是什麼呀?”

我問:“朝哪裏猜?”

母親説:“朝吃的猜”。

我歪着頭想了一會兒,硬是解不開。母親笑着説:“你真笨,這是咱種的花生呀。”

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是母親用一雙勤勞的手為我打開了民間文學的寶庫,給我送來月夜濃郁的詩情。她讓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華啟迪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暢、含蓄、風趣的民歌民謠,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

《月光啟蒙》教案 篇四

一、教材簡析

《月光啟蒙》是蘇教版國小語文第十冊新增選的課文。本教材以“動態生成”的觀念引領教者優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課文以“民謠、童謠、謎語”的形式,充分展露“母愛、童心、智慧”這一主題。

二、教學目標

根據20xx年版《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和蘇教版這一類文章的特點,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我擬訂如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能體會重點詞句在文中的意思和用法。

2、技能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體會、把握民謠、童謠的內藴美。

3、情意目標:

學生在品味朗讀的基礎上,讓知識生成智慧,使智慧與情感共生。

三、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形象再現歌謠意境,感受民謠、童謠的深遠意境。

難點是:互動生成,價值引領,意境領悟。

四、教學準備:

網頁形式、可選性強、動畫演示、運行環境基於Windows20xx下的電腦課件。

五、教法與學法:

“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本課採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根據本課教材特點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遵循“積極指導自學、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教學理念,運用情境教學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創造學習、前後聯繫、讀中感悟、角色體驗,多渠道接受信息。

六、教學思路:

在傳統教學手段的運行之下,本課教學目標需三教時達成,但由於本課憑藉電腦課件輔助教學,加之,本課件製作採用網頁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所以在網頁式多媒體課件支持下,本課可採用兩課時達成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學會生字新詞,反覆讀熟課文。

第二課時:在細讀課文,品味朗讀的基礎上,創設情景,增強體驗,拓寬延展。

這裏,我着重説一説第二課時的教學思路:

(一)直接揭題,自主定位

課始,我直接揭題,並讓學生説説:“這節課在學習中你想學到什麼呢?”

[這一設計既符合“媒體組合教學設計的基本原理”中的第一條原理:目標控制原理,又有利於“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構建,使學生在最強的學習慾望、最佳的學習條件下進行學習。]

(二)歌文對應,初步感知

1、快讀課文,找出表明母親給予我《月光啟蒙》的詞句。板書(智慧啟迪)

2、課件出示語句(最後一小節),配樂範讀,並讓學生説説“你認為學習這篇課文我們要重點理解、體會什麼?”

[我認為這樣設計以優美的畫面、抒情的音樂、動情的範讀構成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磁場,有利於學生創造思維的迸發,同時讓學生自己談談“學習這篇課文我們要重點理解、體會什麼?”更是貫徹、落實《語文課程標準》中所提出的“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的具體體現。]

3、初步理解課文,分4小步進行:

第一步:找:默讀課文,找出文中民歌民謠。

第二步:讀:讀出所找的民歌民謠,課件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出示對應的語句。

第三步:説:説説你由這些民歌民謠所想象到的美景,會説哪一句就説哪一句,課件根據學生回答突出相關語句。

[課件這樣設計主要是因為學生的回答具有不可預測性,而我們設計成網頁形式,可選性強,加強了師生互動,提高了教學效率。]

第四步:議:互相討論,試着把自己感悟到的意境以讀一讀、畫一畫、唱一唱的形式表現出來。

[我認為這一環節的設計既有利於“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的學習方式,又有利於教學難點的突破。有了第一課時的反覆熟讀課文,又有了上述三步的對應,再加上這一環節中教者的適當點拔,突破難點可謂是水到渠成。]

4、師生共同小結,回讀文末語句:“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暢、含蓄、風趣的民歌民謠,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

(三)體驗感悟,感情朗讀

1、快讀課文,找出文中描寫體現母親智慧才華的語句。

2、感悟課文前一部分。

?根據學生回答出示“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了她那芳香的音韻”

這一句教學在自由讀的基礎上個別讀,點拔“你已經知道這裏體現了‘母親的智慧才華’,怎樣才能讀得更好呢?”並引導評讀,激勵再讀,體會“深情與芳香”。

?根據學生回答出示“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着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這一句教學讓學生讀中談體會,相機板書“混沌

開朗”,再次體會“母親的智慧才華”。

[需要説明的是,這兩句的出示並沒有固定的先後順序,而是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出示,使得教學過程更具靈活性,從而使教師從黑板、粉筆的束縛中解脱出來,開拓更廣闊的教學領域。同時我認為這一設計通過多角度、有創意的閲讀,利用閲讀期待、閲讀反思和閲讀批判等環節,拓展了思維空間,提高了閲讀質量。]

在學生細讀基礎上穿插理解“黃河留給家鄉的不長五穀,卻長歌謠。”

回讀“她讓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華啟迪我的想象。”談體會。

[我認為這樣設計既使學生在閲讀中加深感悟,體會了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又以“回讀”這一特定形式體現了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自主靈活性。]

3、感悟後一部分

請同學們繼續找出文中體現“母親的智慧才華”的語句,並分讀、看、悟、品四步來體驗感悟,感情朗讀。

一讀,讀文中句子。

二看,看課件演示。(第6自然段開始展示的場景)

[這一設計符合媒體組合教學多感官配合原則,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做到視聽結合,動靜結合,進一步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意識;這一設計同時也體現了現代教育媒體的延伸功能,向學生提供了當時當地無法看到的現象與過程,加深了學生對“母愛與童心”的感悟。]

三悟:領悟兩個問題:從“哪些詞可以看出‘母親的智慧才華’?”“能談談你認為讀得好的經驗嗎?”並配樂朗讀,分角色朗讀10-13小節。

四品:出示“是母親用那一雙勤勞的手為我打開了民間文學的寶庫,給我送來月夜濃郁的詩情。”點拔學生品讀。

[綜觀這四步的教學,既展示了媒體組合教學的優化功能,提高了教學效率;又提高了學生參與意識,調節了課堂氣氛;還加深了學生感悟,突出了教學重點。可謂是一箭三雕。]

[這一部分的2、3兩個模塊中的師生互動生成也沒有固定的先後順序,力求充分體現在主題性閲讀中整體建構,在個性化閲讀中主動感悟,在“無字書”閲讀中涵育人格的閲讀教學理念。]

4、師生共同小結:回讀課文最後一自然段。

(四)昇華理解,拓展延伸。

1、課件配合下的師生合作,分角色朗讀全文。

議一議,還可以給課文加個什麼題目?比較體會文題《月光啟蒙》意境美。

2、通過小博士提問,學生自主總結所學知識,交流、吟唱已收集的民歌童謠。

3、通過小博士挑戰,出示實踐性、延伸性閲讀練習:繼續體會文章意境美,繼續收集家鄉民歌童謠。

[這樣設計既體現了師生民主合作的理念,又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還貫徹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有利於語文教學資源的開發。課件配合下的師生合作分角色朗讀為全課又掀起了一個高潮,學生喜聞樂見的卡通動畫形象更是調動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為學生課後語文實踐活動的高質量完成奠定了堅實基礎。]

七、板書設計

19

月光啟蒙

母親

智慧-啟迪

混沌-開朗

[我認為這一板書設計從文字上看簡潔明瞭,緊扣文意;從形式上看回環交融,寓含文意;從媒體運用的角度看,與課件演示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月光啟蒙》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聯繫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啟蒙”作課題的深刻含義。

3.憑藉課文的語言材料,感受濃郁的母子親情,體會作者對母親終身難忘的感激、懷念和敬愛之情。

4.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對母親終身難忘的感激、懷念和敬愛之情。

教學難點:

1、體味文中民歌民謠風格明快、流暢、含蓄、風趣的特點。

2、引導學生感悟語言內在意藴感情

預習要求:查閲資料,瞭解有關作者及寫作背景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初讀課文,瞭解主要內容,理清課文的結構層次。

一、導入新課

1、出示孫友田的經典詩句,相機介紹詩人。

2、孫友田能成為詩人,離不開他的母親。

3、這是位怎樣的母親,竟能給她的孩子帶來如此豐富的精神財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孫友田寫的散文《月光啟蒙》(板書課題齊讀)

二、初讀指導

1、自由讀課文,要求:

(1)畫出生字,注意讀準字音,讀順課文。

(2)畫出生詞及不理解的詞語,聯繫上下文理解。

2、檢查自學情況

(1)讀生字詞,相機正音。

(2)指名試讀課文,瞭解掌握情況。

啟蒙:使初學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門的知識,智慧得以初步開發。

混沌:形容無知無識的樣子。

3、通讀課文,思考分段

4交流

4、質疑問難

三、指導書寫。

四、作業:完成第一課時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1.聯繫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啟蒙”作課題的深刻含義。

2、憑藉課文的語言材料,感受濃郁的母子親情,體會作者對母親終身難忘的感激、懷念和敬愛之情。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課文插圖:看了這温馨的畫面,你會想起什麼?或想説點什麼?

2、這一課,就讓我們走進這籬笆小院,在柔和的月色裏聆聽這位農家母親的聲音。

二、精讀指導

1、學習1~5自然段

(1)自由讀,注意捕捉讀時內心的感受

(2)學生交流感受

(3)誰能用甜甜的嗓音吟誦母親所唱的歌謠?

(4)女生齊讀2、3自然段。

(5)出示:小院立即飄滿她那芳香的音韻。

①説説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②交流。

(6)這樣的日子雖然清苦,但精神生活是豐富的。如果你就是籬笆小院那個被媽媽摟在懷裏的孩子,聽着這樣的歌謠,你會想些什麼?

(7)齊讀: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着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2、學習6~13自然段

(1)自由讀6~9自然段,找出描寫母親形象的一句話

(2)出示:此時明月以至中天,母親沉浸其中,顯得莊嚴肅穆,有如玉石雕像。

①説説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②指導讀出“我”對母親的崇敬之情。

(3)自由讀10~13自然段

①説説你讀懂了什麼

②交流

③分角色朗讀母子間的對話

3、母親的歌謠故事,使我童年的夏夜變得分外的美妙。所以,引讀: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

4、出示:最後三句話

(1)從這三句話中,你能看出“我”想對母親説什麼?

(2)簡介文章的寫作背景。

(3)再讀,體會其中包含的終身難忘的感激、懷念和敬愛之情。

(4)指名讀,齊讀。

三、總結全文

1、默讀課文,討論:作者為什麼用“月光啟蒙”作為課題?

2、讓我們輕輕閉上眼睛,走入記憶的長河,再在母親的愛中回味一番,陶醉一番。

3、世界上的母親都是一樣的,你的母親在你成長的歷程中給過你什麼幫助?你想對她説些什麼?

四、作業:完成第二課時。

板書:

19.月光啟蒙

唱歌謠

講故事

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

唱童謠

飛向詩歌的王國

猜謎語

《月光啟蒙》教案 篇六

教材簡析:

《月光啟蒙》,是當代作家孫友田的一篇寫人散文,節選自《月光母親》。《月光母親》講述母親患了老年痴呆症,對來看望她的兒子只是傻傻地笑,笑得作者淚流滿面。而在課文中,作者則回憶了小時候母親在月光下用歌謠、神話故事、童謠、謎語等對自己進行啟蒙教育的事,表達了對母親養育、啟蒙之恩的感激與懷念之情。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讀準“蓮花落”中的“落”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及“音韻”、“天資聰穎”、“混沌”、“豁然開朗”、“高深莫測”、“沉浸”、“濃郁”、“啟迪”、“啟蒙”等詞語的意思。

3、從母親吟唱的歌謠、故事、童謠和謎語中體會作者對母親的深深感激和懷念之情,領會“月光啟蒙”的真正內涵,知道為什麼用“月光啟蒙”為題。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出示孫友田的詩句:“萬年煤層打個滾,/一山烏金往外冒。/黑寶石,往外跑,/滿山滿谷金光照。/一路大聲喊:/我是煤,我要燃燒!”

2、讀了這首詩你有什麼感受?(詩人非常樸實;這首詩非常容易懂,而且非常形象;對生活充滿熱情……)

3、孫友田能成為詩人,離不開他的母親,他曾經説過這樣一段話(出示):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是母親用那一雙勤勞的手為我打開了民間文學的寶庫,給我送來月夜濃郁的詩情。她讓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華啟迪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暢、含蓄、風趣的民歌民謠,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

4、這是位怎樣的母親,竟能給她的孩子帶來如此豐富的精神財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孫友田寫的散文《月光啟蒙》(板書課題齊讀)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要求:

(1)畫出生字,注意讀準字音,讀順課文。

(2)畫出生詞及不理解的詞語,聯繫上下文理解。

2、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試讀課文,瞭解掌握情況,注意讀準帶輕聲的詞(衣裳、籬笆、鳳凰、太陽)和多音字(蓮花落)。

(2)交流討論自己不理解的詞語。着重理解“混沌”、“豁然開朗”、“啟蒙”(由“混沌”到“豁然開朗”的過程其實就是“啟蒙”)

3、理清課文脈絡

(1)母親是怎樣對我進行“啟蒙”的呀?(唱動聽的歌謠、講故事、唱童謠、猜謎語)課文是用哪幾小節來寫的?(1——13)

(2)給課文分段。

三、再讀課題,質疑

1、請同學們再讀讀課題,你覺得,學習這篇課文,要解決哪些問題呢?(為什麼以“月光啟蒙”為題?母親是怎樣啟蒙的?……)

四、佈置作業

1、組詞

暑( )笆( )辰( )帳( )謠( )摟( )

薯( )巴( )晨( )賬( )搖( )樓( )

2、近義詞

啟蒙(啟迪)時辰(時候)聰穎(聰明)吟唱(歌唱)豁然開朗(茅塞頓開)濃郁(濃厚)

3、反義詞

清苦( )豐富(貧乏)濃郁(淡雅)聰穎(愚蠢)混沌(清醒)高深莫測(淺顯易懂)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1、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煤礦詩人孫友田的《月光啟蒙》。

2、還記得上節課結束的時候留下的那些問題嗎?

3、善於提問,對語文學習來説至關重要。就本課而言,我們首先要解決的是“母親是怎樣啟蒙我的”這個問題,解決了這個問題,其它問題就會迎刃而解。有什麼解決的辦法嗎?(用心讀書、認真思考)

二、品讀“啟蒙”,感受母愛

1、接下來,就請大家默讀課文,用橫線畫出文中能體現“母親是怎樣啟蒙我的”語句,並標出重點詞句好好體會,在課文旁邊的空白部分寫下你的感受。

2、學生自由讀課文,寫體會。

3、交流,並相機板書(唱歌謠、講故事、唱童謠、猜謎語)

4、我們首先來看看母親的第一種啟蒙方式。這是母親給“我”唱的兩首歌謠(出示:月亮出來亮堂堂,打開樓門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曬得脆脆的。/月兒彎彎像小船,帶俺娘倆去雲南,飛了千里萬里路,鳳凰落在梧桐樹。鳳凰鳳凰一擺頭,先蓋瓦屋後蓋樓。東樓西樓都蓋上,再蓋南樓遮太陽。),誰來讀?(讀後提示:“亮堂堂”在這兒後兩個字讀第一聲更有味道)

5、想聽聽母親是怎麼吟唱的嗎?用耳傾聽,用心感受,閉上眼睛想象——你彷彿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課件)

6、是啊,此刻,我們的眼前一定都有這樣一幅美妙的月夜圖。(課件出示課文插圖及第一自然段)讀讀這段文字,看看能不能讀出月夜的美妙來!

7、就在這樣美的月夜裏,母親——(出示)“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了她那芳香的音韻。”)

8、學生練讀,談感受,理解“芳香的音韻”。

9、出示:“那時,我們日子清苦,……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1)理解“黃河留給家鄉的故道不長五穀,卻長歌謠。”

(2)理解“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着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我”明白了什麼?)帶着這種理解再讀兩首歌謠。

10、剛才,我們學習了“唱歌謠”部分,同學們抓住了重點詞句,通過朗讀,表達了自己的獨特體驗,這是讀書的一種好方法。接下來,我們就要用這種方法繼續學習,剩下的三個部分。(可以學生喜歡哪個部分就先學哪個部分。)

(1)講故事部分抓住“此時明月已至中天,母親沉浸在如水的月色裏,像一尊玉石雕像。”體會月光下母親的美麗與聖潔。

(2)唱童謠部分主要通過“朗讀——談談感受——朗讀”這樣的方式理解課文內容。

(3)猜謎語部分主要通過讀謎語來體會母親的慈愛。

11、唱歌謠、講故事、唱童謠、猜謎語……(指板書)就這樣,母親給了“我”人生最初的啟蒙。母親到底都把什麼給了“我”呢?一分鐘小結一下,把它寫在課文插圖旁邊的空白部分。(多媒體出示:母親把伴着月光給了“我”,(使我)。)

12、唱歌謠、講故事、唱童謠、猜謎語,不識字的母親也許並不知道這樣的方式會給孩子帶來什麼,但滿懷對孩子的愛,她把勤勞,把想象,把詩情,把智慧伴着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讓“我”受益無窮,終身難忘。所以,作者孫友田説:——(出示)“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飛向詩歌的王國。”(學生齊讀)

13、現在,你知道為什麼以“月光啟蒙”為題了吧?(正因為這月光下的啟蒙教育影響了作者的一生,所以文章以《月光啟蒙》為題,表達對母親的深深感激和懷念。)

三、拓展昇華

1、作者通過此文告訴我們:雖然“我”的母親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村婦女,但她卻――(用那一雙勤勞的手為“我”打開民間文學寶庫,給我送來月夜濃郁的詩情。)雖然“我”的生活貧窮而清苦,但“我”的母親――(讓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華啟迪我的想象。)雖然“我”的母親不認識一個字,可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暢、含蓄、深刻的民歌民謠,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

2、在你們的眼裏,這是一位什麼樣的母親?(勤勞、聰明、善於和孩子溝通……)

3、這就是“我”的母親,一個令作者驕傲、自豪的母親!然而,時間的車輪無情地碾碎了母親的青春。“我”個子高了,母親的脊背卻彎了;“我”長大了,母親卻老了;“我們”生活好了,母親卻感受不到了。其實這篇文章在入選我們課本時省略了一個部分,他告訴我們孫友田在怎樣的時刻寫下了這樣的文章,在這裏,我想讀給同學們聽一聽,也許聽完後你會有另一份感動。

(出示原文,師讀《往事如歌----月光母親》)

母親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記憶。我趕回老家去看她時,她安詳地坐在藤椅裏,依然那麼和藹、慈祥,但卻不知我從哪裏來,不知我來幹什麼,甚至不知我是誰。不再談她的往事,不再談我的童年,只是對着我笑,笑得我淚流滿面

微風吹亂了母親的滿頭白髮,如同故鄉的天空飄滿愁絮……

坐在面前的母親忘卻了她給我的那份愛。故鄉的天空不會忘記。

母親失去了記憶,而我心中卻永遠珍藏着那一輪明月……

4、多想喚醒母親的記憶,讓她知道:當年,母親是“我”的驕傲;現在,“我”能讓母親為“我”而感到自豪。

而現在的母親不知我從哪裏來,不知我來幹什麼,甚至不知我是誰。可曾經,――(點出齊讀:母親忙完了一天的活計,洗完澡,換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乾草堆旁摟着我,唱起動聽的歌謠。)現在的母親不再談她的往事,不再談我的童年。可曾經,――(點出齊讀: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了她那芳香的音韻。)現在的母親滿頭白髮,深深的皺紋刻在她的額上。可曾經,――(點出齊讀:母親沉浸在如水的月色裏,像一尊玉石雕像。)

5、母親給了作者無私的愛,回想起母親,作者充滿了深深的感激和懷念,他認為“是母親為我開啟了文學的大門”,所以他特別感激母親。

感謝母親――(用那一雙勤勞的手為我打開民間文學寶庫,給我送來月夜濃郁的詩情。)感謝母親――(讓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的才華啟迪我的想象。)感謝母親――(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暢、含蓄、深刻的民歌民謠,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

6、母愛是永恆的話題,世界上的母親都是一樣的。在你成長的歷程中,母親給了你哪些幫助?此時,你想對她説些什麼?寫下來。放學後就去對你的媽媽説或者將你寫的給媽媽看。

四、佈置作業

1、寫出下列句子中帶點字的意思。

(1)黃河留給家鄉的故道不長五穀,卻長歌謠。

(2)小院飄滿了她那芳香的音韻。

2、填空

(1)本文是一篇淳樸優美感情真摯的散文,作者回憶了自己幼年時在夏夜月光下,母親唱民歌,講童謠講神話故事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母親月光啟蒙的感激懷念之情。作品是孫友田,我們還學過他寫的文章《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還有兒童作品《在黑寶石的家裏》。

(2)文章以“月光啟蒙”作為課題是因為:

①月光本身就充滿詩情畫意,令人無限遐想。

②母親在月光下為我唱名歌,講故事,猜謎語,使我懂得了熱愛家鄉,讓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最終飛向詩歌的王國。

(3)我們在課內學過歌頌母親的文章有《第一次抱母親》、《陳毅探母》等。

《月光啟蒙》教案 篇七

第一課時

一、引題,理解“啟蒙”。

從引背《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進入。

一個詩人的成長,背後總會有這樣那樣的理由。孫友田説,母親是他的啟蒙老師。這話的意思是……(理解“啟蒙”:學生説母親是他的第一位老師。師追:那“啟蒙”是不是就是“第一位”的意思?討論小結詞意:打開心門。)

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這位偉大的母親。讀題:月光啟蒙

二、進行讀書指導,學生自讀進入文本。

1、板書自讀要求:這樣的要求應當成為我們一生的讀書習慣。

讀正確:字音讀準,句子讀順。

有所思:讀中品味:“亮眼”的詞句處“駐足賞觀”:意思?妙處?(讓學生理解)掩卷而思:文章寫了什麼,我能體會作者的內心嗎?

會質疑:問便是吹起了思考的衝鋒號。(讓學生理解)

(比如,從題目開始我們便可以問了:月光怎麼啟蒙?題目到底是什麼意思?打下一個問號,當課文讀完,思考理解了這個問題,問號擦去?當然你也擦去了矇蔽,擦亮了心靈。)

2、學生自讀,教師巡視瞭解學生的質疑及解疑情況。(“黃河故道”、“蓮花落”估計學生不理解,行間指點)

三、檢查讀書,總體把握課文內容情感。

1、開火車讀。相機正音,指導讀順語句。(本文沒有長句子,估計不會存在閲讀障礙,只是“割荊草,編箔籃,篩大米,做乾飯”一句集中了三個生字,可能讀時會打結,訓練讀順)

2、討論:讀完課文,你心中有着什麼樣的情感體驗?像……(像春風漾過,月光照耀,)再請你用一個味覺的詞兒來概括。(甜)

3、再讀一讀課文,體會文字間流淌着的甜甜的情意。

四、課後作業:

説説你心中甜的感覺來自何處?

第二課時

一、引入話題

今天我們來繼續學習詩人孫友田的——讀題。

向老師彙報一下你上節課的學習收穫。

根據彙報切入話題:是什麼讓我們心頭感覺甜蜜?

(如果學生感覺困難,可作啟發:課文讀完,你的眼前一定縈迴着一幅畫面。注意聽,你聽到了什麼聲音?)

二、交流。重點學習課文1-5小節。

(學生會從自己的角度去理解體會,可能學生會從某一點上説,或者説不透徹,課堂要根據學生的回答做出迴應並引導學生全面而深入地理解課文。)

這是一個温馨的畫面:月色下,作者依偎在母親懷裏聽着動聽的歌謠。那是甜蜜的時刻。無論是母親還是孩子。

A母親:忙完了一天的活計,洗完澡,也洗去一天勞累,換了一件白布褂子,也換上一天的好心情,終於可以陪一陪我親愛的兒子了。

B孩子:一天在太陽下曬,在泥地裏滾,這時候靜下心來,享受月光,享受月光下母親深情的吟唱

生讀2、3小節,教師接讀第4小節。理解此處“亮眼”的詞句:1、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輕柔,像小溪的流水輕盈。2、芳香的音韻:母親嗓音甜潤、深情,彷彿芳香四溢。讓作者的內心也充滿了芳香。這裏“芳香”意思是:對世界對人生懷有一種美好的情感。不是嗎?不然哪有這樣的詩句:去吧,去呼吸山水間芬芳的空氣,去吧,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課文第5小節有一句話就説了這一個意思。理解“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着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回讀前面的兩首歌謠,從歌謠裏你能體會什麼呢?——勞動創造美好的生活,勞動便是生活的幸福!這是故鄉流傳下來的歌謠,這是故鄉給予生長在這塊土地上人們的恩賜,在這個美好的月夜,通過母親的口又傳給了我。

三、生齊讀課文6-13小節。

師接應:我似乎看見當母親講起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的故事時,作者投向月亮那好奇的目光;我似乎聽到當母親唱起“小老鼠,上燈台,偷油喝,下不來”時,作者的開心的笑;難怪文章開頭便説:童年的夏夜永遠是美妙的。

四、下面我想給大家介紹一篇文章。題目叫《月光媽媽》,是這篇文章的原文。讀完後我還想聽聽大家的感覺。

交流感受:對母親的感恩深情。味是苦的:一個愛自己,給自己曾經多少童年歡樂的母親就這樣老去了。我多想抹平你額上皺紋,我多想喚醒你的記憶,答應一聲兒子聲聲叫喚。

交流對題目“月光媽媽”的感悟:母親在兒子心目中的形象:A、和月光溶為一體的玉石雕像。B、在月光下給了我多少愛,如月光般柔情的母親。

《月光啟蒙》教案 篇八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聯繫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啟蒙”作課題的深刻含義。

3.憑藉課文的語言資料,感受濃郁的母子親情,體會作者對母親終身難忘的感激、懷念和敬愛之情。

4.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1、課文語言優美,其中民歌民謠風格明快、流暢、含蓄、風趣,值得好好體味。

2、文中插圖精美,在指導讀書感悟時,可結合插圖,引導同學感悟語言內在意藴感情。興趣,培養想象力。

【教學準備】教學插圖

【教學時數】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出示幻燈(月光下的美景)指名背誦關於月亮或月色的古詩。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課文《月光啟蒙》,齊讀課題。看到這個課題,你有什麼疑問嗎?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一)輕聲讀課文,要求:

1、讀準生字詞語,讀順課文。

2、考慮:文章中“我”的啟蒙老師是誰?

(二)幻燈出示生字詞語,朗讀詞語,重點指導“籬笆”“時辰”的輕聲。出示句子“我的父親是唱蓮花落的民間藝人。”指名讀,出示“蓮花落”的意思,指導該詞語的正確讀音。

三、細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一)回答問題:文章中“我”的啟蒙老師是誰?你從哪兒能讀出來?

1、出示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

A、輕聲讀。

B、指名讀。讀了這段話,你有何疑問?同學質疑。

2、出示幻燈,總結同學提出的問題:

A、母親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民歌民謠,是怎樣使我展開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的?

B、母親是怎樣用她的智慧才氣啟迪我的想象的?

(二)今天我們就來解決第一個疑問。再讀課文,找出課文中母親給我們唱的民歌民謠。

(幻燈出示文中的民歌民謠。)

1、五首民歌民謠有何不同?理解“歌謠”、“童謠”兩個詞語的區別。

2、大聲地讀一讀這五首民歌民謠,把你最喜歡的一首讀給大家聽一聽。並説説你喜歡的原因。(同學自由地談談對歌謠的理解和自身讀後的想象)

3、通過歌謠的理解來理解最後一小節中“含蓄、明快、風趣、流暢”等詞語的意思。

4、多麼美、多麼有趣的民謠啊,正是母親唱的這些優美生動的歌謠為“我”開啟了民間文學的寶庫,給我帶來濃濃的詩情,展開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板書)再有感情地齊讀課文中的最後一句話,體會作者對母親的感激之情。

(三)拓展:這麼美的歌謠你喜歡嗎?老師也很喜歡,我也找來了兩首歌謠,拿出來和大家分享。(幻燈出示)讀一讀。説説你喜歡嗎。

5、安排作業:收集家鄉的民歌民謠,或者自身寫童謠。

四、結束語:母親為什麼能唱那麼多的民歌民謠,她又是怎樣用她的智慧才氣啟迪我的想象的,同學們回家繼續仔細讀課文,這將是我們第二節課討論的內容。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上一課大家和老師一道伴着柔和的月光走進了作者童年時的籬笆小院(出示課文插圖),看着這温馨的畫面,你會想些什麼?或是想説點什麼?

(我們每個人的生長都浸透着母親無數的心血與汗水,藴含着母親無盡的牽掛與關愛)

2、這一課,就讓我們走進這個籬笆小院,與這對母子倆,一同分享他們的快樂!

二、品讀課文,感悟真情:

1、師:作者成年以後,回憶起自身童年的夏夜,總是充溢深情地説:“童年的夏夜永遠是美妙的。”(投影,生朗讀)是什麼讓作者對童年的夏夜總是念念不忘,覺得那樣的夜晚永遠是“美妙”的呢?

2、生自由朗讀課文,用筆圈劃

師巡視,相機點撥。

3、同學分小組交流,傾聽他人意見。

4、進行全班交流:

A:暑熱散去了,星星出齊了,月亮升起來了,柔和的月色立即灑滿了我們的籬笆小院。這是小朋友眼裏最美的時辰。(景色美)

B:母親忙完了一天的活計,洗完澡,換上一件白色白布褂子,在院中的乾草堆旁摟着我。

此時明月已至中天,母親沉溺在如水的月色裏,像一尊玉石雕像。

(母親形象美是樸素的,純真,神聖的。)

C: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那芳香的音韻。

1)讀一讀從中你知道什麼美?

2)體會到什麼美?(嗓音甜甜,深情的。)

3)輕輕地讀出這種感受。

4)讀完後你覺得哪個詞顯得很特別,特別的亮眼?(芳香)

5)為什麼呢?。引出並理解“芳香”:芳香是鼻子聞,而這兒指的是什麼?

6)是阿這是聽了歌謠時讓作者的內心充溢了芳香。這裏“芳香”意思是:對世界對人生懷有一種美好的情感。不是嗎?不然哪有這樣的詩句:去吧,去呼吸山水間芬芳的空氣,去吧,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

7)同學們,你們見過芳香的歌謠嗎?那麼芳香指的什麼/讀出來。

8)讀歌謠。自由讀,指名讀。(讀出柔和,輕輕的,甜甜的音)

9)引讀:

“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着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這樣的日子雖然清苦,但精神生活是豐富的。假如你就是籬笆小院那個被媽媽摟在懷裏的小朋友,聽着這樣的歌謠,你會想些什麼?

齊讀: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着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D:高深莫測的夜空是個神話的世界。

高深莫測的夜空竟是個神話的世界。

比較:自由讀看兩句有什麼區別?從這相“竟”字你知道了什麼?再齊讀。

E:月光似水,身穿白布褂子的母親沉溺其中,顯得莊嚴肅穆,有如玉石雕像。指導讀出“我”對母親的敬重之情。

F:童謠用拍手歌讀,感受風趣

G:猜謎語。

自由讀10~13自然段

①説説你讀懂了什麼

②交流

③分角色朗讀母子間的對話

5、過渡、引申:

在這柔和的月色裏,母親為他唱歌謠,童謠,講神話猜謎語,作者聽着母親甜甜的的聲音,覺得童年的夏夜永遠是分外的美妙,不由發自內心地説……

投影:“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

①生朗讀

②問:母親不識字,她怎能成為作者小時侯的啟蒙老師呢?

(在作者童年夏夜母親美好的聲音中,作者不知不覺懂得了要熱愛生活,熱愛家鄉,對生活要充溢想象,從而使作者逐漸走上文學道路,做正直、有為的人。)

③生深情朗讀文章最後一小節。

6、師簡介寫作背景,配樂深情朗誦:

我寫這篇文章時,母親已經老了,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記憶。我趕回老家去看她時,她安寧地坐在藤椅裏,依然那麼和藹、慈祥,但卻不知我從哪裏來,不知我來幹什麼,甚至不知我是誰。不再談她的往事,不再談我的童年,只是對着我笑,笑得我淚流滿面,她永遠不再明白兒子的內心是多麼的苦痛,我多想抹平母親額上的皺紋,我多想用淚水喚醒你的記憶,答應一聲兒子的呼喚啊……

再讀,體會其中包括的終身難忘的感激、懷念和敬愛之情。

三、總結全文

默讀課文,討論:作者為什麼用“月光啟蒙”作為課題?

四、聯繫同學生活實際,拓展練習

1、師過渡:作者對他的母親充溢深深的感激之情,一句歌詞唱得好: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她們時時給我們啟迪,給我們鼓勵……

2、生根據自身實際,完成課堂寫話練習:

【板書設計】

月光啟蒙

唱歌謠

講故事

月光下母親 唱童謠 啟蒙“我”

猜謎語

《月光啟蒙》教案 篇九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瞭解民歌民謠的特點,感受民間文學的魅力。

3.通過對課文具體語言文字的朗讀、感受、體驗、品悟、表達,感悟作者在月光下從母親那裏得到的啟蒙教育,感受濃郁的母子親情,在真情的噴湧中獲得文化的洗禮與親情的陶冶。

二、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對課文具體語言文字的朗讀、感受、體驗、品悟、表達,感悟作者在月光下從母親那裏得到的啟蒙教育,感受濃郁的母子親情。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1、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月光啟蒙》

2、時光匆匆流逝,但童年的夏夜卻永遠留在作者記憶的最深處,配樂朗讀第一小節

3、讀着這段文字,你的眼前會浮現出一幅怎樣的畫面?

4、出示孫友田接受記者採訪時説的一段話:母親不識字,但她為我吟唱的歌謠,在我的心裏紮下了根,成為我一輩子最温馨、最幸福的回憶。

(二)、學習歌謠、童謠

1、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讀讀母親的歌謠、童謠,去感受母親的啟蒙吧!

2、自由讀讀課文中的五首歌謠、童謠,可以把你最喜歡的那首多讀幾遍,看看你能感受到什麼?

3.誰來把你喜歡的一首歌謠讀給大家聽聽?並説説喜歡的理由或自己的感受。(學生交流;多形式、個性化朗讀。)

4.你對民歌童謠又有了哪些新的瞭解?

5.你們的發現和孫友田的感受是一樣的,民歌民謠明快、流暢、含蓄、風趣,充滿鄉土的氣息,濃郁的詩情,能給我們帶來無窮無盡的遐想。

(三)、感悟月光、母親、啟蒙

1.母親吟唱歌謠時又會給我們帶來一種怎樣的感受呢?(出示農家月夜場景)配樂引讀第一自然段。

2.你們聽!母親的歌聲從籬笆小院裏傳了出來……(播放:清唱的歌謠)

3.聽着母親的歌聲,你有什麼感覺呢?

4.孫友田的感受和你們是一樣的,他在文中寫到:

(出示: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了她那芳香的音韻。)

《月光啟蒙》教案 篇十

★ 學什麼

朗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理解“月光啟蒙”的含義。

★ 怎樣學

一、研讀體會

品讀課文,想象文章所描繪的意境。

二、日積月累

畫出你認為用的好的詞句,把它們抄下來。

三、理清脈絡

認真讀課文,看看文章是按( )順序組織材料,將事情的來龍去脈交代清楚的,你試着把各部分劃分出來。

★ 測一測

一、詞語廣角(讀拼音寫詞語)

lí bā x zo yī shang fèng huáng

zhàng zì yīn yùn hùn dàn q méng

nòng yù liú chàng hán xù fēng qù

二、火眼金睛(比一比,再組詞)

辰( )籬( ) 吟( ) 謠( ) 沌( ) 帳( )

晨( )離( ) 鈴( ) 遙( ) 噸( ) 漲( )

三、詞語世界

1、把詞語補充完整,再解釋帶點的字

天資聰( ): ( )然開朗:

高深( )測: 幽默風( ):

2、在括號裏填上合適的詞語

( )的月色( )的歌謠 ( )的母親 ( )的童心

( )的音韻( )的詩情 ( )的夜空 ( )的童謠

四、句子平台(按要求寫句子)

1、用上“打比方”的方法。

童年的夏夜永遠是美妙的。

2、改成“把”字句。

母親在院中的乾草堆旁摟着我,唱起動聽的歌謠。

3、縮句。

高深莫測的夜空竟是個神話的世界。

五、課文傳真(按課文內容填空並回答問題)

1、散去了, 出齊了, 升起來了, 的月色立即 ,這是孩子們眼裏 的時辰。

這個時辰在孩子們眼裏是 的,這是因為 。

2、母親不識字,卻是 。是母親用 為我打開了 的寶庫,給我送來 的詩情。她讓 的翅膀,飛向 的王母。

★ 再提高

你的家鄉有民歌童謠嗎?選擇一首你喜歡的抄寫在下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