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教學中關注學生比關注學科更重要

欄目: 教學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9.38K

作為教師在教學中關注學生比關注學科更重要。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就是關注人。也就是説:一切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過分關注學科,過分強調學科的獨立性和重要性,是學科本位論的反映。學科本位論把學科凌駕於教育之上,凌駕於人之上,學科成為中心,成為目的,學校教育、課堂教育成為促進學科發展,培養學科後備人才的手段,這種只看分數不看人的教育觀從根本上背離了基礎教育,特別是義務教育的基礎性質和神聖使命。從實踐層面講,以學科為本位的教學是一種“目中無人”的教學。因此,作為教師在教學中要確立“以學生髮展為本”的理念,應該時刻注意做到:<?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教學中關注學生比關注學科更重要

一、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展

每一個學生都是生動活潑的人、發展的人、有尊嚴的人,在教師的課堂教學理念中,包括每一個學生在內的全班所有的學生都是自己應該關注的對象。關注的實質是尊重、關心和牽掛,關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關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本人對這句話深有體會。記得剛走上崗位時,由於缺乏教學經驗,心裏總是擔心自己所教的主科——語文的成績比別班差,因此就拼命地給學生補課甚至把其他術科的課也用來上語文課,根本就不懂得去關注學生,結果用上九牛二虎之力也未能使學生們領情。更有甚者,有的學生一上語文課就打瞌睡或搞小動作,有的學生無緣無故地就請假不來上語文課。可見學生們對這種缺乏“人性化”的“填鴨式”教學方法很反感。記得一本《讀者》上有一段利奧格<?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利亞先生寫的話:“我們整天在幹些什麼?我們如此忙於傳授知識。如果我們沒有教利亞妮任何她真正需要知道的東西,譬如:如何快樂地生活着,如何有個人價值感和自尊心,而單教給她如何讀書、寫作、算題,這又有什麼用呢?”由此可見,我們應該轉變教學理念,從原來在教學中過分關注學科轉變為關注每一個學生。應該明白如果教學過程不能成為學生道德提升和人格發展的過程,這是以學科為本位的教學的最大失職。以學科為本位的教學從根本上失去了對人的生命存在及其發展的整體關懷,從而使學生成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可見,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展是多麼的重要。

二、要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

孔子説過: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樂知者。教學過程應該成為學生一種愉快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學生在課堂上是興高采烈的還是冷漠呆滯;是其樂無窮還是愁眉苦臉?伴隨着學科知識的獲得,學生對學科學習的態度是越來越積極還是越來越消極?學生對學科學習的信心是越來越強還是越來越弱?這一切必須為我們教師所關注,這種關注同時還要求我們教師必須用“心”施教,不能做學科體系的傳聲筒。用“心”施教體現着教師對本職工作的熱愛,對學生的關切體現着教師熱切的情感。對於學困生,作為教師更應該用“心”施教。就上學期我接手的504班中的一位姓陳的學生來講。在此之前,他語文基礎差,每次測試總是考不及格。對本學科的學習根本提不起興趣來。我通過了解他厭學語文的原因後,針對具體情況對症下藥:知道他喜歡看有趣的童話書,我經常帶他來家裏看他喜歡看的童話書。有時讓他帶回去看,看後做好讀書筆記,再用筆記來換書看。還組織班幹部幫他補課,並鼓勵他多參加集體活動。這樣通過本人用“心”施教,這位姓陳的同學上學期期末考了68分。這學期我在上語文課時,他也逐漸喜歡舉手發言,而且有自己獨特的見解。第一單元測試就得了75分。可見,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是非常重要的。

三、要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

課堂不僅是學科知識傳遞的殿堂,更是人性養育的聖殿。就語文課來講,它的意義不僅僅侷限於教給學生某種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它要通過一篇篇凝聚着作者情感、情趣和情操的文章,來影響學生對生活的感受、思考及表達方式,並最終積澱成為人的精神世界中最深層、最基礎的東西——道德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由此可見,課堂教學潛藏着豐富的道德因素,“教學永遠具有教育性”,這是教學活動的一條基本規律。教師不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學中各種道德因素,還要積極關注和引導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各種道德表現和道德發展。如在教《古井》一課時,我提出這樣的問題讓大家討論:我們要學習古井的什麼精神?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説説。就這樣學生根據問題各抒己見。有的説要學習古井那無私奉獻的精神,有的説平時要懂得幫助老人,也有的説要幫助學習上有困難的同學……等等。教《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課之後,學生們明白做人就要做到: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學習《金色的魚鈎》一課後,學生們懂得要學習老班長那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高貴品質。這樣就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一種高尚的道德生活和豐富的人生體驗。這樣,學科知識增長的過程同時也就成為人格健全與發展的過程。伴隨着學科知識的獲得,學生變得越來越有愛心,越來越有同情心,越來越有責任感,越來越有教養。班級中的好人好事湧躍出現。如調皮的鄭澤森同學,能利用課餘時間悄悄地修理班中損壞的課桌椅。平時好説粗話的章炳權同學也逐漸變得説話文明有禮了。

總之,隨着時代的變遷,學生無論從生理還是從心理上都越發早熟。這就要求教師關注學生的思想變化,採取貼近學生最近發展區的切實可行的教育,教學方法。這樣才能夠使學生朝着正確的目標和方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