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豐富語言經驗 提高語言積累

欄目: 教學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07W

有一個測試老師讀寫能力的主觀問題:一個班的學生練習寫作,結果用15對水汪汪的大眼睛、9對月牙般的眉毛和18張櫻桃嘴來描述角色的外貌。問學生描寫人物為何會千篇一律?

豐富語言經驗  提高語言積累

看到這道題目我不禁樂了,卻又陷入深深地反思:為什麼我們的孩子寫起話來總是千篇一律,抓不住特點?

答案説必須加強觀察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和抓住人物的特點。其實,觀察能力不強只是原因之一,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學生缺乏豐富的詞彙,沒有其他詞彙來描述眼睛、眉毛、嘴和臉的性格;也沒有習慣主動使用平時積累的新詞。

如何解決這種千篇一律的寫作現象?最有效的方法是引導學生積累大量的詞彙。“胸藏萬匯憑吞吐,筆有千鈞任翕張”。上國小的孩子記憶力好,理解能力差。最有利的是積累語言。語言在這一階段的最大積累,可以為學生語文能力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也可以為學生深刻的思維和細膩的情感提供物質支持。

語言材料的積累不僅指詞語和句子的積累,還包括使用語言的經驗。如何正確地匹配單詞,如何將句子和句子結合在一起,才是更美的。它們中的大多數都不規律,這就是基於經驗,是基於感情。傳統的語文教學越來越強調閲讀,強調語言經驗的積累。

那麼現階段我們的語文教學到底教什麼?怎麼教呢?我從以下幾點進行了思考。

一、課堂多讀助積累

重視多閲讀多背誦,是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留傳下來的寶貴經驗。朗讀不僅能促進理解,而且還能促進語言的輸入、語感的培養,獲得語言經驗。國小階段選取的課文,每一篇都可以説是精品中的精品。這些文本不僅規範是語言的例子,而且包含着大量的語言材料和語言知識。

仔細閲讀這些課文,會是學生語言積累的堅實基礎。一節語文課以有啟發性的對話開始,以對詞語的認識開始,由老師引導然後閲讀和複述,直到課程結束,都離不了讀。閲讀不僅可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而且可以幫助孩子掌握語言。俗話説:“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熟能生巧,讀得好,讀得開心,課文的語言就能變成學生自己的語言,課文中的情感就變成了學生自己的情感,沉浸其中,悠哉!樂哉!

教學《聽聽,秋的聲音》這一課時,我就以“讀”貫穿全文,讓學生讀出秋天所特有的聲音,體味秋天的獨特。首先老師配樂朗讀。老師深情的閲讀使學生們很快沉浸在美麗的情境中,感受到秋天的各種聲音,感受秋天的美麗。進而喜歡上秋天。接着引導學生用各種方式讀,自由讀、指名讀、小組讀……實現大自然中“黃葉”和“蟋蟀”的獨奏,“大雁”和“秋風”的合唱。

接下來的説話訓練也就自然而然了:小黃葉在風中快樂地飄浮着,它離開了母親的懷抱,小黃葉在和大樹媽媽道別呢,他會説些什麼呢?這個問題可以讓學生彷彿置身於鄉下林間,讓學生直接與課文對話,併產生情感共鳴。“大樹抖抖手臂,刷刷,是黃葉道別的話音。”這美美的語言也就印在孩子們們的腦海裏,得到了積累。最後,我運用一些秋天的圖片激發學生的思維,在積累語言的過程中,發揮想象,寫下屬於自己的詩歌。那稚嫩卻充滿童真的語言,更是一次語言的提升,情感的昇華。

二、依託教材促積累

我們不僅要引導學生在讀中積累語言,引導學生積累新鮮詞語也是非常必要的。在教《小毛蟲》這堂課時,我發現課文中新鮮的、比較陌生的詞語遠不止八個生詞,還有“新奇、打量、生機勃勃、羨慕、遲疑、與世隔絕、規律、時辰、飄然而起、霧靄”等十多個詞,都是值得積累的。

學生的語言能力存在差異,每個孩子需要積累的單詞是不同的。在課堂上,我把這八個詞語出示給學生看,讀。接下來,讓學生自己閲讀文章,抽出自己覺得新鮮陌生的詞,反覆閲讀,並進行抄錄。黑板上八個詞生抄三遍、四遍,他們自己積累的詞可以抄一遍、兩遍。讓學生自主積累詞語。隨着時間的推移,學生們會養成一種習慣,閲讀中遇到的一些生詞,就會積累這些生詞。通過這種認識,這種習慣,學生的閲讀質量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如果閲讀是輸入語言和吸收語言,那麼説就是一種輸出語言。課文學完了,讓學生講述毛毛蟲的故事,這要求學生主動建構語言,在黑板上使用這些單詞,並將它們重組成連貫的句子。學生能夠使用了,這意味着他理解了,這也是我們詞語教學的最終目標。

當學生們介紹的時候,我也是不吝惜自己的讚美:這個同學用了三個詞,誰還能再多用幾個呢?這個同學用了五個詞語,值得表揚!這個同學用了所有八個詞,太棒了,真有水平!如果只用在課文中新鮮的詞來説毛毛蟲的故事,學生就會不自覺地照着原文説。我改變開頭一點:“小毛蟲看到到處生機勃勃——”,然後用課文中積累的詞語介紹毛毛蟲。通過這種方式,一個新的語境被創造出來,學生必須重建話語。學生主動使用課文中新的詞語,組織新的句子,文本中的詞語和句子就可以大量轉換成自己的語言,他的語言就會改變。這樣的練習經常進行,學生的語言會越來越豐富,表達的質量也會越來越高。表達練習的機會越多,學生表達的流利程度就越高,他們在語言表達方面的經驗也就越多。

三、課外閲讀拓積累

《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培養學生廣泛的閲讀興趣,擴大閲讀面,增加閲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説過:“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因此教師應將更多的時間讓學生自主閲讀,在讀中不斷充實自身的積累知識庫,以此達到厚積而薄發的效果。

我利用每天下午的課前輔導,讓學生拿出心愛的書津津有味地默讀半小時,同時教師自己也拿出一本書,靜心閲讀。

我曾經和學生們一起讀郝月梅的書——《搞笑鬼王鬧》,在這本書中,一位幼兒園老師教王鬧寫一篇作文,大致意思是:有一個場景-一棵樹,樹下停着一輛摩托車,摩托車旁邊有一個年輕人。如果不會寫作文的,可能就只會説這麼幾句。如果你會寫作文,你會這樣描述它:遠遠有一棵樹,一棵高大濃密的梧桐樹,樹下停着一輛紅白相間的摩托車,嶄新的摩托車,摩托車的主人是一個年輕人。他站在摩托車旁邊,焦急地望着樓上,彷彿在等什麼人。這個描述更具體地描述了樹的密度,摩托車的顏色,甚至是小夥子舉止的細節。

讀完這樣的描寫,正好一隻麻雀飛進我們的教室時,我馬上抓住這個機會引導孩子們觀察小麻雀的外形、表情、姿勢和動作,然後讓他們試着寫一寫。

我引導他們在寫的時候多問自己幾個“什麼樣的”“怎樣”。其中就有一個同學這樣寫:一隻小巧玲瓏的麻雀飛進了我們教室,它圓溜溜的黑眼睛,一張尖尖的小嘴,褐色的羽毛。它驚恐地看着我們,在教室中間飛來飛去,一會兒碰到了屋頂,一會兒撞上玻璃,真是讓人替他擔心。這個同學高興地對我説,這是他從課文《翠鳥》和《搞笑鬼王鬧》中學來的。其他的同學笑了,我也笑了。他們真的從讀中得到了積累,學會了運用,愛上了讀書。

“腹有詩書氣自華。”在國小語文教學中,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豐富學生的語彙量,語言的積累又是一個漫長而艱鉅的過程,我們需要的是堅持幾年,甚至十幾年,這樣學生才能在實踐中學習遣詞造句,積累使用語言的經驗,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質量。

Tags:語言 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