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有效教學學習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欄目: 教學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3.89K

有效教學學習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有效教學心得體會 篇一

教學是否有效,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穫,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這就要求教師注重課堂這個衝鋒陷陣的主陣地,它不只是看你備課、上課的認真程度,更關注一個教師對課堂結構的把握,節奏的安排,時間的掌控以及對學生學習方法等等多方面的考慮。下面我談談對課堂有效教學的幾點感悟:

一、新課程大力倡導教學互動,師生對話,但“滿堂問”雖説是達到了教學的互動,對話狀態,但這種狀態並不是有效的還鄉團動,説到底,他沒有真正理解有效提問。

(一)有效提問應遵循的標準:

1、清晰(學生一聽就知道問的是什麼)

2、問題的價值(提出的問題必須有思考的價值,引起學生對所學內容有更深層的思考和把握)

3、趣味性(引人入勝,深入淺出)

4、大眾性(引起大多數學生的思維共鳴)

5、廣度和開放性(好的提問能激發不同角度的思維,因而也有各不相同的回答)

6、教師反饋(對學生的回答哪怕是錯的`也應該尊重鼓勵,維護學生的自尊心)

(二)有效提問的注意事項:

發問:準確把握提問時機,發問態度要自然,問題儘量只説一遍。

對象:向全體學生髮問,然後指名回答,抽答面要廣,努力使全班學生回答問題的次數大

致相同。

等待:提問之後要停一會兒,讓學生有時間思考。

啟發:教師為不能回答問題或回答錯誤的學生提供線索,打開思路,啟發他們正確地回答問題。

追問:當學生的回答正確卻不充分時,教師要給學生補充另外的信息,以便學生能得出更完整的答案。或者回答正確後,引出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

(三)有效提問十戒:

一戒提問專問優等生,省時省力省心。

二戒提問專找差生,哪壺不開提哪壺。

三戒以問代罰,為難學生。

四戒不給時間,突然發問。

五戒模稜兩可,節外生枝。

六戒越俎代庖,自問自答。

七戒不置可否,不作評價。

八戒大而無當,無從作答。

九戒多而瑣碎,串講串問。

十戒問如林,答發流,面上開花。

二、動態的生成是課堂互動的核心與靈魂,是課堂充滿生命活力的體現,教學所面對的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個體,教師充分發揮教育智慧,通過真實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動態生成,在互動中,往往有許多不可預見的、不可控制的新的問題在課堂中出現,我必須依靠教師的積極引導,保護和引導學生對知識的興趣和慾望。

闡述一個觀點:動態生成是有效互動的出發點和歸宿

教學需要預設,但預設不是教學的全部,教學的生命在於預設下的生成教學。教師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智慧,把問題變成新的教學資源,轉化成教學的亮點。新的課堂是在有效互動中動態生成的,是開放的,互動的,真實的,多維的,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文本的多元對話,是充滿生命活力,充滿智慧的課堂。

三、正確的評價是有效提問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起導向的作用。《新課程標準》指出:“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瞭解學生的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課堂教學中實施及時、適度、多樣的評價,既能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評價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適時調整教學過程。

1、教師充分發揮肢體語言的作用。在課堂中,教師的每一個眼神、每一個動作,每一句話語都會給學生傳遞一定的信息,或是讚賞,或是批評,或是認可,或是否定。純粹憑藉語言作為評價的一種方式肯定不符合新課程的理念,要能夠多角度地評價、觀察和接納學生,尋找和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發現學生的潛能;為學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機會和平台,使學生的個性得以充分的張揚。

2、關注結果更要關注過程。這也是新課程提出評價中很重要的一方面。我們不僅要關注問題的答案,還要關注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思考過程,關注學生的參與度,關注學生的合作交流的意識與情感、態度的發展。

3、提倡自評和互評。通過自我評價,能夠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自信度,更重要的是能夠促進學生對學習進行自我反思,培養學生的自我發展、自我成長的能力。而對他人的評價過程也是學習和交流的過程,學生能從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更好地提升自己。

4、激勵性評價要注意“度”。目前仍有一些教師喜歡在學生回答對問題後有規律地進行鼓掌,我個人認為鼓掌應該是發自內心,一味地追求激勵的方式大可不必,它反而失去了鼓掌的價值和意義,削弱了激勵的作用,不利於學生的自我評價,長期下去學生也許會迷失了自我。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改變教學方法、更新教育觀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如何有效的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需要很多策略的相互滲透和相互使用,在不同的教學內容下需要教師智慧的、合理的採用相應的策略。因此,如何有效的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需要我們不斷的探索,因人因時及時調整教學模式。

教學其實是一種很個性化的東西,甚至是一種不斷留下遺憾的藝術。有效的教學策略難以固化,更不能單一;教學策略永遠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有效教學》學習心得 篇二

今天我很榮幸的參加關心鳳老師的《學段目標的課堂教學閲讀有效性》的精彩講座,通過認真聆聽關心鳳老師的專題講座,讓我瞭解在閲讀教學中教師的引導、語言的重要性。能讓學生在短的時間裏,能讀懂文章的具體內容。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讓我受益匪淺。我認為這次培訓班舉辦的非常有意義,非常有必要,因為它不僅讓我充實了更多的理論知識,更讓我開闊了視野,解放了思想,打動了內心。無論是生活到工作中,從討論到交談,每一堂課,都讓我有所感動和收穫,許多不可言語表達的收穫。關老師以生動的語言、大量的實例和多年的教學經驗向我們傳授,深入淺出、可謂是異彩紛呈。

我個人認為特別是在愉快教學這一方面有了更高的認識。我們都知道,近年來隨着教育觀念的更新,對教學以學生為“主體”認識的加深,課堂教學結構由封閉向開放的轉變,以及時代對未來成員素質的要求,發展興趣愛好已開始貫穿到語文課堂教學之中。因此,探討“愉快教學”在國小語文教學中的操作方式已引起人們的重視。聽完報告後,我個人認為,語文課堂中,開篇引趣,誘發好學之樂。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是推動學生主動去探求知識並帶有情緒體驗色彩的意向,激發學生興趣是提高教學效率的有力措施。語文閲讀教學中教師導入新課,如果開頭生動有趣,引人入勝,就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引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人們常説“興趣是成功的一半”就是這個道理。國小語文教材中一些人、事描寫迄今已久,且帶着濃厚的時代特點。這類文章,教師應先介紹當時當地的情況,這樣既為學生學習下文做鋪墊,又引起學生對內容的興趣,樂意。

總之,作為一名教師更應該明確目標,傳授知識,接受新時代的挑戰,上好每一節課,以學生為中心,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習真正的發生。

《有效教學》學習心得 篇三

今天,聆聽了河北省教科所王運教授的講座《反思教學行為 實施有效教學》,感受頗深。

王教授的開場《請您來參與》提出了三個問題,其中第一個問題帶給老師們很多思考。這個問題是:“今年暑假您給孩子留的什麼作業?”前排的好幾個老師做了分享,差不多都是佈置了讀一本好書、寫日記、寫作文、辦手抄報等,然後王教授又追問老師們是如何檢查的。

一邊聽着老師們和王教授的互動,我在心裏也在思考着這個問題:“留什麼作業會讓孩子們既感興趣又有收穫呢?”讀書是應該鼓勵孩子們做的,可是各讀各的,開學後還是沒有一個可行的檢查方法,其結果還是無法瞭解孩子們讀書的情況;檢查寫的日記,也只能看看拉倒,寫的好的給予表揚,可是大部分學生都是抱着寫完就行,好多都是臨開學才開始補作業,交上來之後老師還是無法去評價作業質量,也只是看看誰寫完誰沒寫完……

王教授分享了石家莊某位老師給一年級學生留的寒假作業,令我大開眼界。一年級學生寒假作業:1.你跟家長在逛年貨市場時,小販們是如何介紹自己的產品的?賣前和賣後的表情有何不同?回家模擬一下小販賣貨的過程。2.過年,家家户户都包餃子,説説你家包的餃子都有什麼餡的?3.在看春節晚會時,在每個家庭成員看到自己喜歡的節目時有什麼樣的表情,用相機拍下來,開學時講一講其中的故事。4.蒐集鄰居家門上的春聯,開學會比一比看誰背得多……像這樣的作業一共有十個。二年級學生作業:1.昨天發佈成績前,你的心情如何?老師是怎麼發佈的?你看了同桌的成績後感覺怎樣?回到家,父母是怎麼問你的?你當時是怎麼想的?2.聽一聽下雨的聲音,你想到了什麼?下雨後,你想到了什麼?打着傘在雨中走一走,你是什麼感受?寫一寫……

原來,還可以這樣給學生留作業啊!分析老師留的這幾個作業,這樣留到底有什麼作用呢。首先,低年級的孩子對這個世界的認知還很少,老師的這些作業有很多需要孩子進行觀察,比如觀察家人看電視的表情、小商販賣貨時的表情、認識餃子和餃子餡等等。雖然這些都是平時再平常不過的事物,但是如果沒人引導他們去刻意地觀察,他們就不會對這些有很深的認知。

其次,這些作業都是結合孩子的生活實際,孩子們做起來就會有興趣。不同於寫字、讀書,時間久了就會令人厭煩,而這些作業就跟玩一樣:聽聽雨的聲音啊、打着傘在雨中走啊、逛商場啊,每一項都是在玩的過程中完成作業。孩子們就不會為了完成作業而完成作業。

第三.每一項作業都是一個綜合實踐活動,能從多方面訓練孩子的各種能力。

聽完王教授的講座,我都慚愧。這麼些年來,我給孩子們留作業還是老傳統,從來沒有動腦筋想過為什麼要留這樣的作業,孩子完成這些作業會有哪些真正的收穫。新的學期馬上就要開始了,我會在留作業上多動腦筋,不再讓學生做很多無用功,既沒有收穫還浪費了很多時間。

有效教學學習心得 篇四

這段時間我認真地讀了《有效教學》這本書,從這本書中讓我獲益非淺,不僅知道了有效教學的含義,也同時意識到有效教學對於我們教師來講在新課程教學當中它有着很多的實際的意義。有效教學首先體現在有效備課上,回顧着多年的教學歷程備課無疑是經歷最多也是變化最多的,從教學初期盲目備課,到現在有效的備課,在這變化過程中無疑經驗在起着很大的作用,總是認為自己能夠把握住化學教學,但總是在一些細節上出現一些失誤,從而使有些化學課堂教學不能很好的讓學生掌握住多元知識。有效教學使我認識到自己在課前準備上存在許多的不足,必須做到有效備課才能讓學生學得快學的好。怎樣才能算是有效備課呢?從這本書我受到了以下的啟示和感想如下:

第一、備而能用。

備課應該備而能用,減少無效備課,“備課”“上課”不能兩張皮。第二、有利於教。有利於教師落實地教、巧妙地學、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有利於教師的專業成長,使教師水平迅速提高。第三、有利於學。讓學生學得快、學得輕鬆,所有的知識過手、培養能力到位,力爭較好地完成教學目標,向課堂要效益。

第二、有效教學還體現在有效指導上。

“課堂教學的中心應該在於學生而不在於教師,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是組織者、指導者和促進者。”這句話指出了教師在教學中應起的作用,也明確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要地位,還有指出了課堂必須是在教師有效指導之下的。在日常工作中教師對學生的技能指導最多了,我在以往的教學中存在着幾點問題和解決方法:

1、指導時機把握不當。以往教學中往往在學生出現錯誤時教師就對學生進行指導或者批評,有效教學這本書告訴我們教師課堂教學中注重是學生活動的過程及發展,並非僅僅是技能與知識的掌握。所以在學生最需要指導的時候,不失時機地給予指導,可以取得最大的效益。在有效教學的組織日常活動中分給與學生自學自練得機會,給與培養他們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合作之間協調能力。

2、指導不夠清晰明白。在指導中,有些教師話語重複,嘮叨不停,這樣不僅難以清楚地表達意思,有時還易引起學生的反感。在實際過程中指導要適當。即指導的內容做到針對性強,學生想了解的內容、難以解決的問題才給他指導。教學指導的有效性,往往表現在教師給與化學知識的指導與學生期望得到的指導的一致性上。

第三、有效互動。有效互動就應該是在一定的組織形式下,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媒體等要素之間產生的一種激發化學學習的興趣,激活化學的思維,體現化學的生命活力的課堂教學行為。課堂如果缺少了互動就缺失了教學的生機,就缺失了生命的靈動。

第四、有效管理。

教師也是管理者,課堂教學中教師有效的管理有助於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使教師能夠有效地組織教學,師幼之間的溝通則變得順暢,教學效果就高。反之再充分的教學準備都將只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勞無功,故而教學的有效性依賴於教師管理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有效管理它要求教師具備特有的專業素養,要求教師在單位時間內採用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方法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態度和情感,使教學內容、教學信息的傳達達到最佳的效果。

第五、有效練習。

練習設計是教學過程中重要的一環,它起着監控、鞏固、反饋的作用,是教學不可或缺的關鍵環節。課堂作業和家庭作業必須緊扣和服務於教學目的,必須與教學內容相關,對學生有意義、有價值,還要有趣。難易要適度數量要適當,目的要明確。

第六、有效策略。

所謂教學策略,是為了達成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而在對教學活動清晰認識的基礎上對教學活動進行調節和控制的一系列執行過程。教學方法是非常豐富多彩的,我們説每個教師都是一個創造者,他們所採用的的方法也不會有所不同,因人而異,所以有效教學策略也就難以固化,更不會千篇一律,教學策略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學習有效教學心得體會 篇五

通過學習《有效教學十講》理論,感觸極深。那麼如何進行有效教學呢?

在信息與科技迅猛發展的教育時代,“一對一”數字化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課堂從單一的學習環境轉變為課堂、網絡、社會全空間學習環境;從單一課本逐漸轉變為學習資源網絡化、數字化、多媒體化。在國小教學目標、教學設計、教學策略、教與學的評價以及學生的個性化學習等方面,“一對一”數字化對其起到很好的優化作用。

1、語言知識的優化:藉助動畫遊戲幫助學生複習和鞏固語言知識。

藉助學生感興趣的遊戲複習已習得的字詞,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學生在自主參與遊戲的同時,有效地複習了他們曾經學習過的字詞。

2、語言技能的優化:通過各種有趣、實用、輕鬆、活潑的活動,讓學生體驗用語言表達和交流的樂趣。通過設置讓學生“猜動物謎語”的遊戲活動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整節課教學環節清晰,關注學生的信息量,利用電腦,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及教師的引導作用。因此課堂顯得活潑有趣,學生學得開心,教師教得愉悦。

3、學習策略的優化:利用聽、説、遊戲、小組合作等靈活實用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擺脱枯燥的學習氛圍,積極參與到各種學習活動中。教師設計與課文密切相關的練習題,請學生利用已經習得的知識進行正確的選擇。學生在這個學習活動中不但提高了認讀能力,更提高了理解能力,真正做到了學以致用。

4、情感態度:學生在豐富的教學活動中顯示出對學習的極大興趣,體驗學習的過程和收穫的快樂,並能夠自主學習。學生有了電腦,學生可以自己利用教師提供的語音素材糾正讀音,也可以瀏覽網頁,學生們覺得它們真是學習的好幫手。

5、文化與文化意識:教學活動中有意識地讓學生探究各個國家文化傳統方面某些特點從而培養他們對多元文化的認識和理解,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和了解世界的熱情。

同時充分利用豐富的教學資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的動力。在課堂教學中使用兒童在線中的遊戲資源,讓學生自主參與到遊戲之中,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課堂練習形式多樣化,學生更深入理解學習內容。充分利用網絡教室的軟件,讓學生積累資源,相互交流。在教學中很多學生難以理解的問題可以比較直觀、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便於學生理解和接受。往往在課堂枯燥的講授,學生毫無興趣,在教學環境中,通過動畫、圖形、聲音的演示,加上教師深入淺出的講解,學生會在不知不覺中學到知識。如教學《花鐘》一課時,可配合電教媒體,讓學生在優美的音樂聲中欣賞各種鮮花,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深入領會課文的意境。通過這樣的電化教育,不僅使學生的心靈與作者得到了溝通。還縮短了學生與課文的心理距離,便於學生在學習課文內容時產生豐富的聯想.以培養學生的記憶想象力。有效突破教學難點,讓學生更準確地理解所學知識。

總之“一對一”數字化教學對教學模式的創新必將成為未來教育的發展方向。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將從根本上引發教學模式的變革,也為優化教學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教學平台。作為面向未來的現代教育,要求我們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終生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以適應教育內涵的發展、適應教育未來的發展、適應人未來的發展。

學習有效教學心得體會 篇六

暑假伊始,帶領全校教職工一起研讀《有效教學十講》。餘森教授以“對人的成全”為內在尺度,通過對堂教學耐心、細緻的省察,見微知著,道出許多啟人心智的關於有效教學的獨特見解。這是餘教授二十幾年對堂教學觀察、思考所積澱下的智慧結晶,讓人眺望到了教育中迷人的內景。

雖然只學習了前五講,但是發現,平時教學實踐中的許多想法在這裏得到了驗證,許多困惑在這裏得到了解答。怎樣的教學才是有效教學?在書中餘教授把新程的改革説得很透徹,新程教學就是要把以前的教學模式個大改變,教師的教學就要花最少的時間獲得最好的效果,給學生更大的空間去發展個性,拓寬知識面。這就是有效教學的全部內涵。

讀着前五講,有很多體會和感觸,其中最深刻的有三點:

一、要從實際出發,注重拓展的有效性

《國中歷史程標準20xx版》提出了鼓勵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倡導教師教學方式和教學評價方式的創新,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為了貫徹這一新程的理念,在教學中曾出現了“拓展探究熱”,只要能與堂教學內容扯上點關係的就要拓展,老師在堂上花很多的時間讓學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資料,卻不加引導。過分拓展的結果是造成了寶貴的堂教學時間的無謂浪費,忽視了本內容的教學。

二、要重視學生的“最近發展區”

在堂教學中,我們經常會遇到自認為設計得非常巧妙的一個問題提出後,學生並沒有積極迴應?創設一個感覺良好的教學情境學生並沒有積極參與?這時我們常常會責怪學生基礎差,複習不及時,學習不主動。很少反思自己提出的問題、創設的情境是否與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生活經驗相匹配。

讀了餘教授這本書,我瞭解到了關於學生的“現有發展區”和“最近發展區”的理論,餘教授指出:學生不能獨立解決,須在老師教導下,通過同學間的合作、幫助才能解決,這個問題就處在最近發展區,教學正是要立足現有發展區,針對最近發展區的問題展開。還指出:有效堂應該運用靈活的方法,適應學生的實際和內容的要求。學生的參與程度與教師傳授知識的難易程度關係很大,如果知識難度超出了學生的理解能力,脱離原有的知識基礎,學生會心有餘而力不足,如果知識過於簡單,學起毫不費力,學生就會感到厭煩。只有難度適中,才能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產生積極的內心體驗,以高漲的情緒從事學習,充分激發思維能力,形成良好的堂氣氛。

這個理論讓我受到許多啟發,這不就是要求我們在備時充分地“備學生”嗎?要從學生實際出發,要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善於開發和利用國中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選取學生關注的話題,圍繞學生在生活實際中存在的問題,堅持正面引導,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拓展性的歷史閲讀。反思我們平時的教學,往往只關注教材,關注教學環節,卻很少去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設計的教案因為不符合學生實際而讓堂教學變成了教師的“獨角戲”,難以生成有效的學習成果,堂教學的有效性也就可想而知了。

三、要處理好預設和生成的關係

預設是堂有效學習的基礎,沒有預設即前的精心準備——備,堂上就毫無法;沒有生成,再好的預設也無用武之地,這就不能活學活用,也就失去了教學的最終意義。於是,如何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辯證關係,如何精心預設,如何促進生成,就成為新程背景下的歷史堂教學亟待解決的實際問題。

新程強調重視生成,這是眾所周知的,但餘教授在書中也為我們列舉了一些生成的誤區,特別是指出了重視生成並不表示可以忽視預設,並強調有了精心的預設才會有精彩的生成。

如何預設?還是應“備學生”,“瞭解學生學習的客觀規律,把握本班學生的知識經驗背景和思維特點、興趣點、興奮點,把握思維活動的走向。”的確,“備學生”是一節成功的重要條。

預設應是一種基於“生成”的預設,這樣才有利於教育創新,有利於學生的發展,使堂更得心應手。完整的教學目標應是預期性目標和生成性目標的和諧統一。在教學目標的設計時思路可以是:師生互動——產生與預期目標不同的問題——提出新目標——產生新問題——尋找新方案——提出更高的追求目標。這樣將更有利於培養學生探究學習能力和以人為本的價值觀的形成,有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終身發展,而教師也在“動態生成”的教學中獲得生命的活力與價值。以生為本,在預設中充分地尊重學生,提供學生探索“未知”的空間,這種全方位的預設就能使教師適時關注堂生成的新情景、新內容、新方法、新過程,關注學生在堂中個性化的生命活動,從而體現真正意義上的“以學定教”。

提高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每一位教師追求的永恆主題。蘇霍姆林斯基説:“只有當教師的知識視野比教學大綱寬廣得無可比擬的時候,教師才能成為教育過程的真正的能手、藝術家、詩人。”同樣,只有當教師站的足夠高時,才能駕馭堂,才能讓堂教學的有效性落到實處。而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只有時常總結、不斷反思,終身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