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有效教學心得體會(新版多篇)

欄目: 教學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79W

有效教學心得體會(新版多篇)

有效教學心得體會 篇一

一。有效備課: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和保證。但是對於備課,對比此書中所提及的內容,發現自己還是存在許多不足的。首先,自己細心鑽研教材,拿出個人的備課方案;其次,參加集體備課,並通過研讀名師教案,向他人學習;最後,將兩次的備課方案進行對比、調整,形成最後的教案。

當然,我認為現在我們的備課更多還是在關注教學內容,而忽略了備教學和學法。通過學習,也不斷地感受到其中所反覆強調的“有效”,在很大程度上是取決於學生的學,取決於學的效果。由此可見,教法和學法的選擇往往比教學內容更重要。我們常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能夠選擇適當的教法和學法,必然會“有效”地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自然就會出現這“最好的老師”,結果就是達到“高效教學”。

二。有效反思:

我認為只反思還不夠,比反思更重要的是反思後的落實!就如同學生改錯本,建是建了,再次拿出來看的又有幾人?不再看,就寫那麼一遍能有多大用處呢?再説老師這反思,寫是寫了,真正能用反思中那彌足珍貴的思想火花點亮教學實踐的又有幾人?

所以,我想對於老師們來説,再華麗的語言,再深刻的思想,都不及腳踏實地的行動更有説服力,更能取得成績!

所以,葉瀾先生説:“一個教師寫一輩子的教案不一定能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我還要加一句:有思想的同志們行動起來吧!

有效教學心得體會 篇二

20xx年12月12日至18日這幾天,我的心靈得到一次前所未有的洗禮,也受到了一種教育理念上的衝擊,因為我有機會參加了省教育廳在汕尾市林偉華中學舉辦的“南粵名師大講堂·走進汕尾”語文學科的研討活動和我校舉行的“聚焦課堂·有效教學”教師校本研修系列活動。本週的系列學習都使作為新教師的我收益頗豐,感受異樣。下面談談我這次學習中比較深刻的幾點心得體會:

一、專題講座迸發教育的智慧火花

兩次活動中,無論是華師大的周小蓬副教授還是我們的袁懷敏副校長,在專題講座中都給我們強調課堂教學要摒棄傳統教學的一言堂,有效教學的核心就是教學的效益,即什麼樣的教學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還是無效?它是實施教學目標管理的一種現代教學理念,即“立足課堂教學抓效果”。實施有效教學,有效備課是基礎和前提,有效課堂教學是重點,有效課後反思是創新。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去分析,去探討,去解決問題,但不能忽視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只能起引導作用。周小蓬副教授還結合語文學科的具體特點,為我們簡要介紹了“葉聖陶語文有效教學研究”,從實踐角度引導我們把理論層面的有效教學思想研究落實到語文這個具體學科的教學中。袁副校長則從課堂教學觀察和教師專業發展的角度勉勵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新教育教學理念,努力使自己向“學者型,鑽研性”的教師靠攏,共同打造龍山中學的“有效課堂、發現課堂、幸福課堂”。

校本研修活動的講座中,我更加深信,作為一名一線教師,一定要有先進的教育理論為指導和依託,這樣才能克服以往教學中的慣性和弊端,才能在課堂教學中融會貫通,將其轉變為自覺的教學行為。所以我也會從現在開始,堅持教育理論的學習,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在學習和研究中注意教育理論和實際教學的相結合。

二、同課異構感受教學的全新模式

在汕尾市林偉華中學進行的同課異構中,來自珠海市金海岸中學的省特級教師郭銘輝老師的語文課有一個非常鮮明的特點,那就是由學生來提問、質疑和評價文本。這節課學習的是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學生們就提出了不下二十個問題。“‘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的‘立’字之前加個‘獨’字起什麼作用?與柳宗元的‘獨釣寒江雪’的意境是否相同。”對任何一個問題,學生們都可以發表自己的看法,而作為老師的郭銘輝則主要扮演“主持人”的角色,對學生們的觀點進行總結分析和知識補充。這種全新的教學法,就是郭老師經過近二十年時間摸索得來的“散合式語文教學法”。這種新的教學方法,主要是通過語文教學,來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輻合性思維,從而達到他們會讀書、會創造性讀書這樣的目的,他們獲取的知識量可以説,比傳統的語文教學多一倍、兩倍甚至幾倍。這樣的課堂教學不正是有效教學的一種全新教學模式嗎?在這一節課中,郭老師設計的教學目標是:學生盡情展示精彩,在尊重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郭老師充分運用各種教學機智調節好課堂教學,很好的完成了預期目標。

我發自心底地佩服,為什麼一個老師可以把課堂上的教育機智運用的如此巧妙!在這裏,我的體會是教師在課堂教學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學是在學生“想學”的心理基礎上展開的,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營造寬鬆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這也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

三、集體研修奔騰思維的涓涓細流

12月18日上午,高一語文組在學校的統一佈置下,召開了有效教學學習交流會。通過觀摩有效教學成果視頻、備課組長做專題輔導、全體教師交流討論,加強了我們備課組的集體學習。在討論會上,老師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及對有效教學的學習和理解暢所欲言。

備課組長的專題講座是華南師大附屬中學20xx屆大學聯考語文備考經驗總結,詳細的“內部資料”也使我們更加深刻的認識到當今高手如林的大學聯考競爭中,只有堅持、堅持、再堅持,才能做到與成功為鄰,與高分為鄰,與狀元為鄰!而備課組的集體研修能使老師們的教學目標更加目標明確,增加教學的針對性,少做無用功,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特別要潛心研究每年《考試説明》中的參考試卷,它可以幫助我們如何分析把握試題內容的認知層次要求和難度,具體體現了大學聯考語文能力的考查方式,繼續認真研究典型試題,掌握各類題目的解題思路、方法、技巧和規律,並用於指導自己的教學,這樣既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也能提高語文教師的業務素質。

主題明確的校本研修活動,能為教師,特別是像我這樣的年輕教師提供一個學習的平台,給我們以啟示、啟迪,使我們受益匪淺!

《有效教學十講》心得體會 篇三

讀了《有效教學十講》一書,真的讓我從中領會了許多知識,讓我獲得了許多感悟。讀完後,我發現自己的心靈得到了淨化;人格得到了完善;理念實現了飛躍。

什麼是有效的教學呢?既促進學生髮展又促進教師自我成長的教學,才是有效的教學。

(一)“先學後教”——以學定教

當學生已經能夠閲讀教材和思考的時候,也就是進入“相對獨立”和“基本獨立”學習階段的時候,要先讓他們自己去閲讀和思考。當然,這時只靠學生自己讀書和還不能解決全部問題,所以,教師的教學依然是重要的,但是,教師一定要針對學生獨立學習中提出和存在的問題進行教學,這就是教學的針對性。沒有針對性的教學就是一般化的教學,一般化的教學是低效的,甚至是無效的教學。需要強調的是,在針對學生獨立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教學的時候,教師也不是包辦代替,而是要繼續注重發揮學生學習潛能和學生的集體智慧。

這條規律告訴我們:當學生處於相對獨立和基本獨立的學習階段,具有一定的獨立學習能力的時候,必須先學後教。這是教學的一條規則、規律,而不是一種可以採用也可以不採用的方式、方法。

我們來看幾個以“先學後教”為教學理念和教學特徵的著名教改實驗:

1.嘗試教學:“先練後講,先試後導。”嘗試教學簡單地説,不是教師先講,而是讓學生在舊知的基礎上先嚐試練習,在嘗試過程中教師再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

它的教學基本程序可分為五步:

一、出示嘗試題;

二、自學課本;

三、嘗試練習;

四、學生討論;

五、教師講解。

2.洋思模式:“先學後教,當堂訓練。”

課堂教學分以下五個環節:

一、出示這堂課的學習目標和自學要求;

二、學生根據自學要求自學,教師巡視並發現學生自學中的問題;

三、學生彙報自學結果,在彙報時,“後進生”有優先權;

四、糾正、討論、指導自學結果;

五、學生當堂完成作業,教師當堂批改作業。

3.盧仲衡老師指導的“自學輔導教學”。其主要的步驟有五個:

第一,啟發。就是提示當天學習的重點和難點。

第二,閲讀。就是學生自己閲讀課本。

第三,練習。既然讀懂了課本,就可以做相關的練習題。

第四,評議。就是當時知道結果。這一步很重要,做了練習之後,讓學生當場核對或訂正答案。

第五,小結。教師下課之前總結這節課的學習內容。

我國著名的教學論專家江山野先生,依據教學是一種變動的、動態的觀點,把教學分成五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叫“完全依靠教師階段”;第二個階段叫“基本依靠教師階段”;第三個階段叫“相對獨立階段”;第四個階段叫“基本獨立階段”;第五個階段叫“完全獨立階段”。

按照江山野先生的觀點,到了高中,學生就進入了“基本獨立階段”。學生能基本看懂教材的內容,即使基礎比較差的學生,可能要多看幾遍,但是總歸能看懂80%。這時候需要老師教的也就是20%,如果老師要硬教100%,那麼學生的80%的獨立能力就要喪失,老師的教就不是促進學生的發展,而會阻礙學生的發展。這就是無效的教。我們的教學就要立足於現有發展區,針對最近發展區的問題來展開,這樣的教學才會促進發展。我們的教學要瞄準、針對這個發展區,通過教學把最近發展區轉化為現有發展區,把不會的變成會的,把不能的轉化為能的。

(二)“温故知新”——學會了才有興趣

一切教學都必須從學生實際出發,根據學是的原有知識狀況進行教學。這也是教學的一條規則、規律,而不是教學的一種方式、方法。泛泛來談,這條規律似乎涵蓋了前兩條規律的內涵,但是,我們在這裏要特別強調它的獨特內涵和意藴。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曾經提出這樣的命題:“如果我不得不將所有的教育心理學原理還原為一句話的話,我將會説,影響學習的最重要因素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麼,根據學生原有的知識狀況進行教學。”

這條規律告訴我們,新知識的教學必須基於學生的原有知識,所謂温故知新。沒有“故”哪兒來“新”?這就是説,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是以舊知識為基礎的,新知要麼是在舊知識的基礎上引申和發展起來的,要麼是在舊知的基礎上增加新的內容,或由舊知重新組織轉化而成的。

寫到這裏,我又想到了這本書的名字,那麼對於我們一線教師來説,有效教學最簡單的理解就是不僅讓學生學的輕鬆,老師教的輕鬆,而且教學效果好。一句話就是又好又快地提高教學質量。

從有效教學走向優質教學,也就意味着教師從一般教師走向優秀教師;從普通教師走向教學名師;從經驗型教師走向專家型教師。任何課程改革、教學改革都是對優秀教師、教學名師、專家型教師的呼喚!

《有效教學十講》心得體會 篇四

余文森教授是國內課程與教學領域內的專家,在有效教學方面頗有心得。在寒假期間我認真的閲讀了他的《有效教學十講》這本書,讀過之後,我覺得這是一本拿起來能夠讓你一口氣讀下去,但又能給你很多啟發、帶來一些真實促動的書。

整本書以講座的形式,討論了“教學的有效性”、“教學的生成性”、“三維目標”、“教學情境”、“教學關係”、“有效教學的三條鐵律”、“新課程教學改革成績與問題反思”、“新課程學習方式的基本特性”、“校本教研的三個基本要素”、“校本教研的三種基本類型”十個話題。在這十個話題中,餘教授的絕大多數觀點都能引起我的強烈共鳴,成為我的精神食糧。但在這些觀點中,給我留下最為深刻印象的是:

1、關於三維目標關係的闡述。在這部分內容中,餘教授引用了把三維目標比成“長方體的長、寬、高和一個人的肌肉、骨骼、神經等系統”的比喻,指出了“三維目標不是三種目標”,強調了三維目標的“整合的意識”。同時,指出三維目標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哪個維度是顯性的、哪個≤≥目標是隱性的,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反觀我們的教學,特別是很多新教師或者對新課程理解不深刻的老師,在他們的教學設計中,我們經常看到的是將“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進行分門別類的表達;在每堂課的教學中,都能清晰地辨別出他們的哪些教學是在完成三維目標中的哪種目標。他們把三維目標弄成了三種目標,目標達成不是滲透性,整體性的,也從不區分哪些是顯性的、哪些是隱性的,哪些是重點、哪些是非重點。三維目標被活生生地、機械地割裂開來。

2、關於“教與學”關係的表達。餘教授引用了我國著名教學論專家江山野先生關於教與學關係的觀點。江先生認為教與學是一個動態過程,不論是從國小一年級到高三、還是在一門學科的教學過程中、一個單元的學習過程中,都要經歷一些幾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完全依靠教師階段”,在此階段,學生百分之百依賴老師,老師怎麼教學生怎麼學,老師教多少學生學多少;第二個階段是“基本依靠教師階段”,學生學習的自主需求有了一定程度的增長;第三個階段是“相對獨立階段”,學生的獨立性進一步增強,如果老師過渡包辦,就不是促進學生髮展,而是阻礙學生髮展了;第四個階段是“基本獨立階段”,不要老師教,學生一般能讀懂75%,此時如果老師還講系統性、全面性,仍然事無鉅細、全包全攬,教師就會感到“怎麼教也教不完”,而且效果適得其反;第五個階段是“完全獨立階段”。然而,反觀我們的教學,很多老師認為新課程強調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將課堂還給學生,因此就不加區分地從“極端控制”走向了“極端放縱”。國小一年級與高中三年級的課堂基本上沒有了差異,甚至還正好顛倒。一年級的課堂開始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高三的課堂老師仍然生怕學生沒學懂,把學生當成毫無理解能力的白痴(雖主觀上出於好意,但實際上就是無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哪怕是一個細小的、淺顯的知識點都要反覆講解。

3、關於情境創設的誤區的表述。情境教學是比較流行的教學方式,新課程教學也特別強調學習情境的創設。但在我們日常的教學觀察中,卻常常發現很多教師的情境創設雖然煞費苦心,但卻顯得特別“矯情”,特別是一些公開課展示,有時就是一種生拉活扯的表演,就是一個噱頭。在這裏,餘教授指出了情境教學中的幾個誤區,分別是“形式化情境”、“假問題情境”、“缺乏真情的情境”、“猜謎式的情境”、“電灌的情境”等,對於餘教授指出的誤區,我認為是一針見血的,非常中肯的。

老實説,在這本書中還有很多精彩的觀點、生動的表述。餘教授是一位經常深入課堂的教學論專家,儘管他使用的語言很平易、很樸實(不像是我們很多教育學者顯得那麼“高深”、“淵博”,將一些本來很有血肉的教育現象或實踐,抽象成連自己都理解困難的教育理論),但他所表達的道理卻很真實、很實在,對一線教師也最有啟發!這樣的教育專家才是真正地將教育理論與實踐聯繫了起來,使用普通老師聽得懂的語言,表達教育的真實。這正是我們需要的專家!

有效教學心得體會 篇五

讀完《有效教學十講》一書之後,我深有感觸,也受益匪淺。

這本書語言簡潔樸實,內容淺顯易懂。從我們的實際教學生活出發,展示了精彩的理論依據,為教師怎樣經營好課堂提供了大量的教學策略。

大家都十分清楚,教學有效性就是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採用各種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時間、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儘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

我覺得要想取得教學的有效性,應該做到下面幾點:

一、有效備課。

有效備課是有效教學的首要條件。備課是否有效,不是看教學流程、教學設計寫的如何,關鍵是教學設計是否與課堂表現相一致,與學生需求相吻合,與教學實際相結合。有效備課更關注教學對象,更關心教學效益,更注重教學實踐,更注意教學反思。

二、有效指導。

教學中要做到因材施教,區別對待,“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也就是在教學中,從學習目標的確定到教學內容的選擇,從教學手段的安排到教學語言的運用,都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做到有的放矢。

三、靈活運用教法。

學生的參與程度與教師傳授知識的難易程度關係很大,如果知識難度超出了學生的理解能力,脱離原有的知識基礎,學生會心有餘而力不足,如果知識過與簡單,學起來毫不費力,學生就會感到厭煩。只有難度適中,才能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產生積極的內心體驗,

以高漲的情緒從事學習,充分激發思維能力,形成良好的課堂氣氛。新課程中,教材與教學參考只是作為教學活動重要的參考資料,而並非唯一依據,老師必須根據教學環境、學生實際,結合自身吃透教材,對教材進行增、散、調、補的深度加工,靈活的處理學習材料,設計出獨具匠心的教案,保證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和生動性。

四、注重學生有效學習,關注課堂效率。

一堂課的效果如何,應當首先關注學生學的如何。學生學習的有效性體現在學習是否積極主動地參與體驗學習過程,學生是否在原有基礎上取得進步和發展;教師教學的有效性體現在能否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對知識的主動建構,注重過程教學,改變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我們教師應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以儘量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儘可能多的教學效果。教師必須具有一切為學生髮展的

思想,運用科學的教學策略,儘量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選擇合適教法、努力地追求有效的課堂教學,使他們樂學、學會、會學,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能給學生創造一個輕鬆愉快的課堂學習環境

五、注重教後反思。

教學反思是在課堂教學告一段落之後,把課堂上的反饋信息、自我感覺以及引發的諸多思考形成文字。促進教者及時總結教學中的經驗教訓,從而更有效的處理和運用教材,逐步掌握教學規律,提高教學水平。

我覺得應該寫自己實際教學中碰到的問題,有親身感受,內容新鮮、具體,見微知着。也就是説從實際出發,在教學實例中探及某種教育規律。事例可小,但要善於上升到理論高度,作一些有深度的分析,用以審視自己的課堂教學。

作為一名教師,要不斷超越自我,完善自我。要不斷更新教育觀念,不斷

改進教學方法。努力把握學科發展最新動態,積極學習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具有終身學習的理念,永保與時俱進的思想,主動優化知識結構,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讀余文森《有效教學十講》第六講

《有效教學十講》的第六講主要討論教學的規律,有效教學的三條鐵律分別是:“先學後教”——以學定教;“先教後學”——以教導學;“温故知新”——學會了才有興趣。

第一條鐵律“先學後教”——以學定教告訴我們,當學生處於相對獨立和基本獨立的學習階段,具有一定的獨立學習能力的時候,必須先學後教。前蘇聯著名心理學家維果茨基就教學與發展問題,創造性地提出兩種發展水平的思想——現有發展水平和最近發展水平。只有建立在學生獨立學習基礎上的課堂教學,才有可能走在發展的前面,並推動發展,從而不斷地創造最近發展區,並把最近發展區轉化為新的現有發展

區。先學之學具有三個特徵:超前性、獨立性、異步性。後教之教具有三個特徵:針對性、參與性、開放性。“先學後教”為教學理念和教學特徵的著名教改實驗:

1、嘗試教學;

2、洋思模式;

3、杜郎口模式;

4、盧仲衡老師指導的“自學輔導教學”;

5、黎世法老師倡導的“異步教學”。

第二條鐵律“先教後學”——以教導學告訴我們,當學生處於依靠教師的學習階段,必須先教後學,邊教邊學,但是教的着眼點是為

了不教,學的着力點在於自主、獨立學習,就是教師致力於教學生學會學習。所謂教師的主導作用,最主要最根本的也就在於促進和完成從教到學。先教後學的本質就是把教轉化為學,具體來説,也就是把教師的教學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轉化為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而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的主要措施是學法指導,學法指導的主要教學要點包括三個方面:

1、堅持傳授知識與傳授方法相結合。

2、注重學習過程本身的教學。

3、堅持教法改革與學法指導同步進行。以學法指導和培養自學能力為重點的著名教改實驗:

1、錢夢龍老師的“語文導讀教學法”;

2、魏書生老師的“六步教學法”;

3、浙江省金華一中的“學案教學法”;

4、江蘇省東廬中學的“講學稿”。

第三條鐵律“温故知新”——學會了才有興趣,告訴我們新知識的教學必須基於學生的原有知識,新知要麼是在舊知的基礎上引申和發展起來,要麼是在舊知的基礎上增加新的內容,或由舊知重新組織轉化而成的。美國布魯姆的“掌握學習”和上海市閘北第八中學的“成功教育”就是這一規律在教學實踐中的創舉。“掌握學習”的核心策略:

1、目標導向;

2、反饋糾正;

3、循序漸進。“成功教育”的教學策略是“低,小,多,快”四字要訣。

讀余文森《有效教學十講》有感

南通陳厝國小翁麗雲

回想自己畢業後的幾年,在教學上就是一個茫茫然的迷途者,不明白一堂課中該教什麼,怎麼教,只知道按部就班照本宣科,更未曾反思過自己的教學是否有效。近日,拜讀了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學十講》,心中感慨良多,在讀的過程中,有不少收穫,但也湧起絲絲慚愧,雖然不能説自己的教學是無效的,但起碼是一直處於低效狀態,現在才更清楚地意識,教學必須有效,追求高效教學。説説自己的一點點體會吧。

在這本書中,余文森教授就把教學的有效性放在第一講,過玉米地掰玉米的隱喻形象地對應學習的有效性三個方面指標:

一、學習速度;

二、學習結果;

三、學習體驗。一節課的教學時間是有限的,這就要提高單位時間的教學質量和效率,餘教授也理出了低效教學的幾個表現。如何提高課堂有效性?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眾所周知,制定有效的教學目標,實施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在參加小語學科工作室課題研討

會議時,張校長就點出了:很多教學設計的教學目標可以從第一課複製到最後一課,從一年級複製到六年級,成為雷打不動的鐵三點:

1、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抓住重點語句懂得……道理

而目前教學,我們部分老師恰恰忽略了這點,上課時存在隨意性、盲目性,以致於出現課文中該教的內容沒有教,有些內容卻一再重複等現象,可想而知,這樣的課堂教學是無論如何也不能體現教學的有效性。明確了教學目標,就會避免課堂教學內容的隨意性,實際上也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餘教授又“從有效教學走向優質教學”的論述,給我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這也是社會對教師的期待,更是每一名教師的發展方向,對教師自身的素質要求也更高了。

隨着課改的深入,再回頭審視自己的教學,漸漸發現,由於過分注重情境

的創設,課堂熱鬧了,但教學效率卻低下了。記得一次上《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一課,課堂上也出示有關圖片的輔助教學,老師極力用慷慨激昂的語言調動學生積極性,但學生卻反應平淡,最後也勉強上完了課文。課後一位老師的點評一針

見血:這篇課文時代背景十分重要,背景知識瞭解不充分,僅靠幾張圖片,閲讀也是沒法有效進行。在第四講中,餘教授就説:“你不能絕對化,不能為情境而情境,情境只是學習的憑藉或工具。”一個形象的比喻又點出了情境的價值:情境之於知識,猶如湯之於鹽,鹽需要溶入湯才能被吸收,知識也需要融入情境中,才能顯示出活力和美感,才能容易被學生理解、消化、吸收。是呀,既然要創設情境,就得有效地輔助教學,而不能成為擺設,否則,就不值得我們花心思,就讓學生直接把“鹽”吃進去了。

餘教授還歸納出了幾種教學情境,

並結合了一個個生動的案例,讓我受益匪淺。讓我想起了曾看過的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執教的《秋天的懷念》,竇老師就巧妙設置了教學情境。開始上課,竇老師就説:“今天課上,要為同學們帶什麼禮物呢?我想起了我們學校的一位校友,他叫史鐵生。這位從我們學校畢業的學生,今年已經54歲了,21歲的時候,突發的重病使他高位截癱。也就在這一年,他的母親也去世了。雙重災難,並沒有讓他倒下去,他頑強地活了下來。這麼多年來,他一直用文字表達對母親的深深懷念。請同學們一起默讀下面這段話,看看你讀到了什麼。”

簡潔的語言所描述的作家不幸的遭遇深深打動了學生的心,介紹作者的同時也介紹作者的作品,把“情”激發了出來,激發學生進入學習狀態,也把那種“境”創設出來,帶領學生進入那種情境,整堂課的教學也就在濃濃的情感氛圍中進行,課堂效率怎會不高呢?

當然,如何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的

有效性,需要很多策略的相互滲透和相互使用,在不同的教學內容下需要教師智慧的、合理的採用相應的策略,這也是一個艱鉅的過程。因此,如何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需要我們不斷地探索,因人因時及時調整教學模式。

以上是我的一點心得體會,寫得並不周全,但看了這本書確實帶給我不少收穫。教學路漫漫其修遠兮,我會不斷學習,把收穫播種入教學行為中,來獲得更多的收穫!

有效教學心得體會 篇六

20xx年1月22日上午,吳益院長給我們做了一堂精彩的專題講座,《做自己的有效教學》這堂講座將影響我的一生,以下是我聆聽吳院長的傾心傳授“有效教學”經驗後的一點心得。

吳院長在講座的開場白提問得很好,有效教學是什麼東西?為什麼要推廣有效教學?有哪些經驗可拿來借鑑?怎樣做自己的有效教學?這些問題都問在點子上,也是我長期以來為自己有效教學常自問的問題。今天吳院長通過多年教學經驗的積累和深入探索,給我們找到真正有效教學的許多方法,使我們知道了有效教學的真正意義,同時也意識到有效教學對於教師來講新課程教學中有很大的實際意義。老師能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讓學生學得快,學得紮實,所有的知識,培養能力到位,力爭較好地完成教學目標,向課堂要效益,其次有效教學還體現在有效指導上。講座中吳院長出示視頻讓我們觀看小女孩背誦乘法口訣時哭訴“太難了”的可憐鏡頭,讓我看到了真感到揪心,似乎踹不過氣來,這就是吳院長所説的“我們教學的低效乃至無效,沒有成效”的真實鏡頭。當時我想很多老師都會和我有同感:“學生的學習是在教師有效指導下逐步發展的過程,教學的本質特徵不是行為注意者所認為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