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第一次世界大戰説課稿(彙總3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3.1W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3篇《第一次世界大戰説課稿》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第一次世界大戰説課稿》相關的範文。

第一次世界大戰説課稿(彙總3篇)

篇1:《第一次世界大戰》説課稿

《第一次世界大戰》説課稿

一.教材分析:

1.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世界規模的戰爭,它改變了世界政治經濟格局,成為人類歷史的轉折點。首先,一戰是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產物,是長期以來帝國主義國家間矛盾的總爆發。它改變了歐洲、亞洲的政治格局,使歐洲對世界的領導地位開始削弱,並促使帝國主義國家在新的力量對比上建立了新的國際關係體系: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其次,在戰爭中誕生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有力地衝擊和威脅資本主義制度,極大地削弱了帝國主義的力量。

2.作用:本課是培養學生多種能力的有效載體。它對馬克思主義關於政治與經濟之間關係的驗證,可使學生受到辨證唯物主義思想的教育,對國際關係的分析,有利於學生樹立維護祖國利益的觀念。有助於學生用正確的思想觀念分析和認識當今國際社會的重大問題,引導學生為維護世界和平而貢獻力量。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3.問題框架:本課圍繞着“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導致帝國主義國家間矛盾的不斷髮展”闡述了“一戰”爆發的原因、性質、經過和影響。

4.教材加工與拓展:

教材加工:將教材的前兩個子目合在一起,都作為“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因為,“兩大軍事集團的形成”實際是“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的發展。這樣,一是使教材更緊湊、充實、完整。二是使本課內容更加簡明,突出主線。

教材拓展:提供與本課相關的資料並設置情景,以便發展學生的思維,開闊學生的視野。

5.重點、難點及確立的依據與現實意義

重點: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原因、性質

依據:1 帝國主義國家的矛盾屬19世紀末20世紀初國際關係史的內容,前與“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向帝國主義過渡”相連,後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相接,是“一戰”爆發的根本原因,是學生形成知識結構、發展思維能力的關節點。

2、正確認識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原因有助於揭示帝國主義戰爭發生發展的規律,進而找到制止戰爭,保衞世界和平的途徑,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難點:“一戰”的影響

依據:此處是學生認知水平提高的台階,也是學生能力形成的障礙。由於世界現代史初期的許多問題都與此次大戰的影響有關,因此,學習這部分內容,又是學好世界現代史的關鍵所在

二.教學目標

高二學生已經掌握了歷史思維的.基本方法,具備了一定的能力基礎,熟悉了研究性學習的模式和步驟,對問題的深入探討充滿熱情和自信。但在挖掘歷史的現實意義方面尚有欠缺,個別同學的思想認識還比較膚淺。結合上述學生狀況,依據教學大綱和考試説明,為了使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能力得到進一步的發展,確立目標如下:

1.基礎知識目標: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矛盾的根源、實質、表現和發展,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大戰的爆發;大戰的性質;歐洲戰場三個階段戰局的演變;大戰的結果。

2.能力培養目標:(1)通過引導學生分析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培養學生正確把握矛盾的變化,學會抓住矛盾主要方面的方法。(2)通過蒐集和整合信息,訓練學生史論結合,論證問題的能力。

3.思想教育目標:(1)引導學生認識資本主義發展不平衡規律是大戰爆發的根本原因,逐漸樹立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觀念。(2)意大利退出同盟國集團,加入協約國集團作戰的史實,使學生認識,國與國之間的關係沒有永恆的友誼,有的只是永恆的國家利益。教育學生時刻把祖國的利益放在心上。(3)揭露帝國主義戰爭發生發展的規律,明確戰爭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戰爭,進而找到制止帝國主義戰爭,保衞世界和平的途徑。

三.學法指導

(1)指導學生利用網絡資源閲讀、分析有關材料,培養學生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2)通過對研究結果的展示和交流,培養學生合作學習,主動探究的精神。(3)通過“歷史論壇”和“質疑反饋”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大膽質疑的學習習慣。

四.教學方法與手段:

由於我校具有先進的現代化信息資源和多媒體設備,高二學生已經掌握了計算機網絡技術並具備了研究性學習的能力。因此本課採用網絡研究性學習的模式,進一步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

五.教學流程:

程序一:學生課前自學

程序二:師生、生生課上多向交流

1.導入新課:

展示有關20世紀戰爭的圖片,使學生的情緒受到感染,心靈受到震撼,啟激學生憎恨戰爭、維護和平的歷史責任感。

2.學習新課:

環節一:展示個人自學成果,建構知識體系, 組織學生展示知識結構.

意圖:1 通過課前預習使學生達到基礎知識目標要求,在此基礎上設計知識結構,目的是推動學生主動加工教材並從中體會有效學習的基本途徑,進而發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2 通過展示師生知識結構,達到生生間和師生間的思維交流,實現知識共享。

策略:對學生自主學習的成果採用激勵式評價,鼓勵學生主動探究,同時,利用生生互評和教師點撥,糾正學生可能出現的錯誤。

預測:學生願意展示自己的才能和思維過程,這既能發現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火花,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既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和解讀教材的能力,又有利於教師有效地對學生因材施教。

環節二:檢測基礎知識,獲得反饋信息根據網絡中基礎知識檢測題,檢查和督促學生完成預習任務,並獲得反饋信息以便及時調整教學。

環節三:突破重點,深化認識、提高能力

策略:依據大綱的要求,結合知識體系和能力建構的需要,在自學和反饋的基礎上,針對學生的認知狀況,組織探討有利於學生進一步發展的研究性問題,組織學生分組進行研究,並在網頁上展示研究成果,使學生的思維和能力達到其最近發展區。

問題一: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的趨勢如何?分析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實力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問題二:帝國主義國家間矛盾的根源和實質是什麼?你認為“帝國主義是世界大戰的根源”這種觀點正確嗎?

問題三:如何看待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性質

意圖:使學生明確帝國主義國家間矛盾的根源是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這種發展的不平衡導致資本主義各國的實力對比發生了變化,舊的平衡被打破,產生了新的動盪的帝國主義大國間的關係。帝國主義國家間矛盾鬥爭的實質是爭奪霸權和殖民地。

環節四:再現歷史過程,強化知識目標

意圖:利用網絡中的資源,將一戰的史實活化,讓學生體驗歷史過程。激發學生的好奇與興趣,強化記憶效果,提高知識目標的達成度。

策略:通過演示和引導學生查閲網絡資料庫中的照片、形勢圖、影視錄像、具體戰役介紹和大戰武器庫等資源,使複雜的歷史過程直觀化、簡約化。

環節五:探究難點,綜合信息,遷移思維

問題:一戰對世界歷史進程產生了哪些影響?你怎樣評價戰爭?

策略:引導學生蒐集查閲資料,整合信息,論證觀點。

意圖:培養學生深入探討、多角度論證、辨證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明確一戰除了給人類帶來巨大災難外,也推動了歷史的進步。

環節六:拓展思維,啟智明理

意圖:在學習教材的基礎上,組織學生閲讀網絡上的相關資料,提出有利於培養學生創新思維開放思維的研究性問題,以有效地激發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掌握歷史學習的方法和途徑.

問題一:對意大利退出同盟國集團,加入協約國集團方面作戰一事,你有何感想?

問題二:美國參戰的原因是什麼?

問題三:美國的參戰和俄國革命對大戰的進程會起什麼影響?

策略:組織學生分組研究、互相討論,發表看法

預測:學生能夠認識到國家政策的根本出發點是國家利益;戰爭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戰爭,社會進步的總趨勢是不可逆轉的等歷史唯物主義觀點。

環節五:總結並思考:

第一次世界大戰留給你哪些思考?面對21世紀新的形勢和挑戰,你認為應該怎樣防止戰爭維護世界和平?

意圖:培養學生運用所學及網絡資源,實現歷史學科的課程價值,突出時代感和使命感。

策略:學生進入歷史論壇,各抒己見,教師也加入論壇,實現生生交流,師生交流。

環節六:課後檢測題 (見)

意圖:多角度、分層次地考察學生的學習情況,發現問題,提高學習效果。

篇2:歷史《第一次世界大戰》説課稿

歷史《第一次世界大戰》説課稿

一.教材分析:

1.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世界規模的戰爭,它改變了世界政治經濟格局,成為人類歷史的轉折點。首先,一戰是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產物,是長期以來帝國主義國家間矛盾的總爆發。它改變了歐洲、亞洲的政治格局,使歐洲對世界的領導地位開始削弱,並促使帝國主義國家在新的力量對比上建立了新的國際關係體系: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其次,在戰爭中誕生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有力地衝擊和威脅資本主義制度,極大地削弱了帝國主義的力量。

2.作用:本課是培養學生多種能力的有效載體。它對馬克思主義關於政治與經濟之間關係的驗證,可使學生受到辨證唯物主義思想的教育,對國際關係的分析,有利於學生樹立維護祖國利益的觀念。有助於學生用正確的思想觀念分析和認識當今國際社會的重大問題,引導學生為維護世界和平而貢獻力量。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3.問題框架:本課圍繞着“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導致帝國主義國家間矛盾的不斷髮展”闡述了“一戰”爆發的原因、性質、經過和影響。

4.教材加工與拓展:

教材加工:將教材的前兩個子目合在一起,都作為“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因為,“兩大軍事集團的形成”實際是“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的發展。這樣,一是使教材更緊湊、充實、完整。二是使本課內容更加簡明,突出主線。

教材拓展:提供與本課相關的資料並設置情景,以便發展學生的思維,開闊學生的視野。

5.重點、難點及確立的依據與現實意義

重點: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原因、性質

依據:1帝國主義國家的矛盾屬19世紀末20世紀初國際關係史的內容,前與“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向帝國主義過渡”相連,後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相接,是“一戰”爆發的根本原因,是學生形成知識結構、發展思維能力的關節點。2正確認識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原因有助於揭示帝國主義戰爭發生發展的規律,進而找到制止戰爭,保衞世界和平的途徑,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難點:“一戰”的影響

依據:此處是學生認知水平提高的.台階,也是學生能力形成的障礙。由於世界現代史初期的許多問題都與此次大戰的影響有關,因此,學習這部分內容,又是學好世界現代史的關鍵所在

二.教學目標

高二學生已經掌握了歷史思維的基本方法,具備了一定的能力基礎,熟悉了研究性學習的模式和步驟,對問題的深入探討充滿熱情和自信。但在挖掘歷史的現實意義方面尚有欠缺,個別同學的思想認識還比較膚淺。結合上述學生狀況,依據教學大綱和考試説明,為了使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能力得到進一步的發展,確立目標如下:

1.基礎知識目標: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矛盾的根源、實質、表現和發展,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大戰的爆發;大戰的性質;歐洲戰場三個階段戰局的演變;大戰的結果。

2.能力培養目標:(1)通過引導學生分析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培養學生正確把握矛盾的變化,學會抓住矛盾主要方面的方法。(2)通過蒐集和整合信息,訓練學生史論結合,論證問題的能力。

3.思想教育目標:(1)引導學生認識資本主義發展不平衡規律是大戰爆發的根本原因,逐漸樹立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觀念。(2)意大利退出同盟國集團,加入協約國集團作戰的史實,使學生認識,國與國之間的關係沒有永恆的友誼,有的只是永恆的國家利益。教育學生時刻把祖國的利益放在心上。(3)揭露帝國主義戰爭發生發展的規律,明確戰爭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戰爭,進而找到制止帝國主義戰爭,保衞世界和平的途徑。

三.學法指導:

(1)指導學生利用網絡資源閲讀、分析有關材料,培養學生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2)通過對研究結果的展示和交流,培養學生合作學習,主動探究的精神。(3)通過“歷史論壇”和“質疑反饋”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大膽質疑的學習習慣。

四.教學方法與手段:

由於我校具有先進的現代化信息資源和多媒體設備,高二學生已經掌握了計算機網絡技術並具備了研究性學習的能力。因此本課採用網絡研究性學習的模式,進一步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

五.教學流程:

程序一:學生課前自學

程序二:師生、生生課上多向交流

1.導入新課:

展示有關20世紀戰爭的圖片,使學生的情緒受到感染,心靈受到震撼,啟激學生憎恨戰爭、維護和平的歷史責任感。

2.學習新課:

環節一:展示個人自學成果,建構知識體系,組織學生展示知識結構

意圖:1通過課前預習使學生達到基礎知識目標要求,在此基礎上設計知識結構,目的是推動學生主動加工教材並從中體會有效學習的基本途徑,進而發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2通過展示師生知識結構,達到生生間和師生間的思維交流,實現知識共享。

策略:對學生自主學習的成果採用激勵式評價,鼓勵學生主動探究,同時,利用生生互評和教師點撥,糾正學生可能出現的錯誤。

預測:學生願意展示自己的才能和思維過程,這既能發現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火花,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既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和解讀教材的能力,又有利於教師有效地對學生因材施教。

環節二:檢測基礎知識,獲得反饋信息根據網絡中基礎知識檢測題,檢查和督促學生完成預習任務,並獲得反饋信息以便及時調整教學

環節三:突破重點,深化認識、提高能力

策略:依據大綱的要求,結合知識體系和能力建構的需要,在自學和反饋的基礎上,針對學生的認知狀況,組織探討有利於學生進一步發展的研究性問題,組織學生分組進行研究,並在網頁上展示研究成果,使學生的思維和能力達到其最近發展區。

問題一: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的趨勢如何?分析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實力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問題二:帝國主義國家間矛盾的根源和實質是什麼?你認為“帝國主義是世界大戰的根源”這種觀點正確嗎?

問題三:如何看待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性質

意圖:使學生明確帝國主義國家間矛盾的根源是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這種發展的不平衡導致資本主義各國的實力對比發生了變化,舊的平衡被打破,產生了新的動盪的帝國主義大國間的關係。帝國主義國家間矛盾鬥爭的實質是爭奪霸權和殖民地。

環節四:再現歷史過程,強化知識目標

意圖:利用網絡中的資源,將一戰的史實活化,讓學生體驗歷史過程。激發學生的好奇與興趣,強化記憶效果,提高知識

目標的達成度。

策略:通過演示和引導學生查閲網絡資料庫中的照片、形勢圖、影視錄像、具體戰役介紹和大戰武器庫等資源,使複雜的歷史過程直觀化、簡約化。

環節五:探究難點,綜合信息,遷移思維

問題:一戰對世界歷史進程產生了哪些影響?你怎樣評價戰爭?

策略:引導學生蒐集查閲資料,整合信息,論證觀點。

意圖:培養學生深入探討、多角度論證、辨證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明確一戰除了給人類帶來巨大災難外,也推動了歷史的進步。

環節六:拓展思維,啟智明理

意圖:在學習教材的基礎上,組織學生閲讀網絡上的相關資料,提出有利於培養學生創新思維開放思維的研究性問題,以有效地激發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掌握歷史學習的方法和途徑.

問題一:對意大利退出同盟國集團,加入協約國集團方面作戰一事,你有何感想?

問題二:美國參戰的原因是什麼?

問題三:美國的參戰和俄國革命對大戰的進程會起什麼影響?

策略:組織學生分組研究、互相討論,發表看法

預測:學生能夠認識到國家政策的根本出發點是國家利益;戰爭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戰爭,社會進步的總趨勢是不可逆轉的等歷史唯物主義觀點。

六.教學反思:

1.網絡環境下的課堂教學,教師應抓住適當時機,介入學生的學習和情感體驗過程中去,以避免因人機交互沖淡師生、生生間的情感交流

2.歷史教師一定要站在現代課程觀的高度上,深入挖掘歷史與現實的有機聯繫,為使學生成為具有時代精神和歷史責任感的新世紀人才奠定基礎。

篇3:九年級歷史《第一次世界大戰》説課稿設計

九年級歷史《第一次世界大戰》説課稿設計

一、説教材

1、地位及作用:第一次世界大戰就影響而論是空前的,它導致了民主政治的衰弱和極權主義的盛極一時,併為二十多年後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埋下了禍根。本課概括地介紹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洲兩大軍事對抗集團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導火線、凡爾登戰役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人類帶來的巨大災難。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對第一次世界大戰形成初步的、輪廓性的瞭解,樹立熱愛和平、維護祖國利益等觀念。

2、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目標:帝國主義列強爭霸世界和兩大軍事集團形成的史實;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期的矛盾與衝突;薩拉熱窩事件;凡爾登戰役。

能力培養目標:培養學生運用歷史的眼光分析歷史事件的意識和能力。瞭解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的作用。

思想教育目標: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人類發展和進步帶來的嚴重災難,樹立熱愛和平、遠離戰爭的現代意識。

3、重點、難點

重點: 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影響。

依據:通過學習兩大軍事集團形成,瞭解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的情形。第一次世界大戰就影響而論是空前的,給各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苦難。

難點: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分析和評價。

依據:通過教學中對戰爭殘酷的描述,使學生認識“戰爭給人類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帶來嚴重災難”。培養學生認識歷史問題的能力,並形成科學的歷史觀。

二、説教法

利用薩拉熱窩事件的故事性,引發學生興趣,自然過渡到塞爾維亞的民族解放運動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提供了導火線。同時利用歷史地圖、文字、圖片、影視等資料,讓學生對如:兩大軍事集團的形成過程(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地圖)、“導火線”引發的地點(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巴爾幹半島地圖)、“爭霸”野心的表現(漫畫)等事件有直觀、感性的瞭解和深刻的認識。 通過演示照片、形勢圖、影視錄像、具體戰役介紹和大戰武器庫等資源,使複雜的歷史過程直觀化、簡約化。

三、説學法

指導學生利用網絡等資源閲讀、分析有關材料,培養學生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指導學生在評論歷史事件時注意運用史實分析和説明問題,堅持“論從史出”,形成科學的歷史觀。

四、説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通過複習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自然過渡到本課上來,便於學生把握歷史發展的線索,便於學生接受新的知識。

2.學習新課:

第一框題:帝國主義爭霸世界

(1)、薩拉熱窩事件出現在課前的導讀部分,通過對薩拉熱窩事件的敍事性描述,增強故事性(觀看薩拉熱窩事件的影片、出示斐迪南像),啟發講述,雙邊活動。讓學生明白薩拉熱窩事件是大戰的導火線 。

(2)、在講解第一框題時重點講明第二次工業革命以來世界局勢發生的巨大變化(指導學生閲讀課本131頁小字部分),各國逐漸走上帝國主義道路,矛盾異常尖鋭。讓學生思考: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的趨勢如何?分析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實力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3)、讓學生對兩大軍事集團的'形成過程(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地圖)、“爭霸”野心的表現(漫畫)等事件有直觀、感性的瞭解和深刻的認識。使學生明確帝國主義國家間矛盾的根源是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帝國主義國家間矛盾鬥爭的實質是爭奪霸權和殖民地。

第二框題:大戰的爆發

“導火線”引發的地點(觀看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巴爾幹半島地圖)自然過渡到塞爾維亞的民族解放運動為大戰提供了導火線。(閲讀133頁“火藥桶”的材料)強調薩拉熱窩事件導火線的作用。使學生獲得以下信息:大戰的爆發時間、地點、交戰的雙方、起因。

第三框題:空前的災難

講解凡爾登戰役(指導學生閲讀134頁小字部分描述;觀看凡爾登戰役的影片),使學生認識“戰爭給人類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帶來嚴重災難”,從而培養學生熱愛和平、遠離戰爭的意識。戰爭不是實現和平的工具,啟發學生思考和探討人類發展過程中避免戰爭的有效途徑。使學生了解凡爾登戰役的時間、地點、雙方、結局及對此戰役的稱呼。

同時瞭解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新式武器(幻燈片展示)及造成的後果。

大戰的結局(觀看幻燈片展示)——同盟國失敗

討論:一戰對世界歷史進程產生了哪些影響?你怎樣評價戰爭?

使學生認識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主要是一場帝國主義戰爭,列強出於各自的利益考慮,覬覦全球,爭霸世界,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其次,雖然塞爾維亞順應戰前普遍高漲的民族主義情緒,維護民族獨立,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一股帶有正義性的力量,但並不能改變非正義的帝國主義戰爭的性質。

3、最後總結:

第一次世界大戰留給你哪些思考?面對21世紀新的形勢和挑戰,你認為應該怎樣防止戰爭維護世界和平?學生各抒己見,教師也加入討論,實現生生交流,師生交流。

五、課堂小結

結合板書,從課題入手,理清歷史發展線索,適時進行學法指導。

六、測試:

依據學習目標,反饋教與學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