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飛向太空的航程》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1.36W

《飛向太空的航程》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語文《飛向太空的航程》教案大全 篇一

【教學目標】

1、鞏固新聞報道的一般結構,瞭解本文的層次與脈絡。

2、提高分析新聞結構的能力,嘗試寫作一般的新聞報道。

3、感受中國人在航天事業的發展中的貢獻,引導學生關心國家大事,激發民族自豪感,樹立為祖國發展做貢獻的信念。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把握文章脈絡,瞭解新聞寫作的特點;引導學生關心國家大事,激發學生愛國熱情。

【教學難點】

瞭解新聞報道的特點,學會寫作。

【教學方法】

《飛向太空的航程》是必修1新聞單元的最後一篇新聞報道,同時,課文是針對中國航天事業這樣一個重大題材的報道,既記錄了“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升空的壯觀場面,更着力揭示了幾代航天人近半個世紀的奮鬥歷程,凸顯了國人的喜悦和自豪。

在教學中可以採取圖片激趣法、信息歸納法和合作探究法,引導學生學習新聞寫作,關注國家大事。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文導入(運用圖片激趣法)

遠古神話嫦娥奔月,敦煌飛天壁畫,都反映了先民對神祕天空的探尋慾望,直到萬户做出飛天嘗試,才拉開了人類挑戰蒼穹的序幕。我們這個古老民族的飛天夢已經做了幾千年。然而,只有到了這一天,隨着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科技水平逐步提高,國人才能親眼目睹這一夢想的實現。這一天就是201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飛船載着中國自己的航天員飛向太空。讓我們馬上進入《飛向太空的航程》的學習,領略我們期待已久的“飛天”歷程。

二、回憶舊知

1、回憶新聞的一般結構:標題、導語、主體、結尾。

2、結合本單元的第一篇新聞《別了,不列顛尼亞》,理解並區分新聞中的“新聞事實”和“背景材料”。

三、理清結構、熟悉內容

1、對照新聞的一般結構,理清本篇新聞的結構,完成表格:(運用信息歸納法)

讀新聞 析結構

段落 結構 內 容 1-3 導語? ?“神五”發射,舉國關注,不同凡響 ?4-26 主

體 新聞

背景? 中國航天曆史回顧? ?27-29 新聞

事實? ?“神五”發射成功 ?30 結尾? ?中華民族飛天夢圓 2、重點學習“主體”部分(運用合作探究法)

解決思考題:一、背景材料部分回顧了哪幾件具有重大意義的事件?

二、給主體部分擬個對仗式標題。

語文《飛向太空的航程》教案大全 篇二

《飛向太空的航程》教學設計

一、課題:《飛向太空的航程》

二、課時:一課時

三、教學目的:

1、知識目標:分析文章的層次與脈絡結構,提高分析長篇新聞的能力;

2、能力目標:繼續學習新聞的寫作特色和方法,學習擬定標題和撰寫導語;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引導學生多關心國家大事,感受中國人在航天事業中所作出的巨大貢獻,激發其民族自豪感,使之樹立為祖國繁榮發展而努力學習的信念。

四、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耐心閲讀較長篇幅新聞,整體把握文章脈絡、線索,獲取有用信息;

2、引導學生多關心國家時事政治,培養其多讀報紙,增長見聞的好習慣。

五、教學難點:

1、體會本新聞的寫作特色:標題的雙重含義,背景材料佔導主體地位,首尾圓合型結構;

2、初步學習撰寫新聞,包括標題、導語、主體的模仿與創新。

六、教學方法:材料分析整合法、引導法

七、教具:彩圖系列《嫦娥奔月》、《萬户飛天》、《“神六”雙雄》、《太空風光》

八、教學課型:略讀、導讀課

九、教學過程:

(一)導入:

從遠古時期的嫦娥奔月,到敦煌的飛天壁畫,屈原的仰望宇宙發天問,再到人類真正的“航天始祖”萬户,聞名中外的“愛國飛行師“馮如……我們這個古老民族的飛天夢已經做了幾千年。(邊講解邊展示彩圖,讓學生輪流傳閲)然而,只有到了今天,隨着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科技水平逐步提高,國人才能親眼目睹這一夢想的實現。當舉國歡慶“神舟”五號飛船載着中國自己的航天員飛向太空的時刻,我們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卻很少知道夢想到底是如何變成現實的。今天,我們有幸瞭解到這個歷程,解開先前的種。種疑惑。那麼,就讓我們馬上進入《飛向太空的航程》的學習,領略我們期待已久而驕傲自豪的“飛天”歷程。

(二)整體把握,理清文章脈絡:找出導語、主體、結尾部分。

導語:(1—3)點明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和場面,具體説明“神五”發射時間、地點、意義。(描述式+評論式)

主體:(4—26)敍述半個世紀以來中國人的“飛天”航程。(時間為線索,特點為“時間為經,事件為緯”)?

航1957年,蘇聯發射衞星,激勵中國也立項研究;

1958年,毛澤東提出“人造衞星”計劃,專家學者制定發展規劃方案;

天1960年,第一枚液體火箭發射成功(關鍵)

1970年,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衞星成功升空/“長征”一號火箭首發成功

大1980年,返回式衞星和原蘇聯的飛船重量相當

1986年,“863”計劃出台

事1992年,作出實施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戰略決策

1999——2002年,“神舟系列(一至四號)”成功飛天?

記2003年,“神五”成功飛天,楊利偉順利進入太空

結尾(27—30)呼應開頭,回到導語重點內容——中華民族迎來飛天夢圓的時刻!

?(乾淨利落、突出中心、深化主題、錦上添花)

(三)情感教育指導:引導學生了解成就的背後是無盡的艱辛與數不清的付出,我們在激動與興奮之餘,要多想想那些默默付出的無名英雄,以及集體力量的可貴。

?1、那些已經載入史冊的光輝讓我們重温了成功的自豪與喜悦,但是有位教授的話讓我們感慨良深:“為了這一天,我們付出了很多。”在這裏,“我們”主要指的是誰?“付出了很多”到底又是付出了些什麼呢?

明確:“我們”——科學家、工程師、技術員、航天員……

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付出”——智慧和心血、精神和個人力量……

點評:他們將幾千年來民族的夢想變成了現實,用自己的努力和心血為我們創造了奇蹟,譜寫了一曲飛天壯歌。曾經有那麼多樸實無華卻又感人至深的故事在敲打着我們的心靈:

?⑴“神四”發射時工作人員為了扶住即將傾斜的儀器而雙手嚴重受傷亦無怨無悔;

⑵“非典”隔離時期的電話指揮、堅決不下火線,保證“神五”的成功發射;

所以,我們要為他們鼓掌,要感謝他們的付出。這倒是讓我們想起了魏巍作品中的一句話:“他們是最可愛的人。”我們看來,他們不僅是最可愛的人,還是最敬業、最偉大、最值得我們學習的人。

2、航天事業的成功離不開一系列強而有力的保障,除了技術與人員的投入以外,其實還需要什麼呢?(引導學生結合課文提及的知識進行再深入思考分析)

明確:⑴國家領導人的正確領導和決策。如:毛澤東的“我們也要搞人造衞星”、鄧小平的“863計劃”、江澤民的“下決心搞載人航天”等關鍵時刻作出的正確決策,極有力地推動了航天事業的發展。

⑵厚實的物質基礎——強而有力的物質保障。這是離不開改革開放,更準確來説是離不開辛勤勞動創造出一切物質財富的全國勞動人民。沒有經濟實力,根本談不上航天工程近十億的經費。夢想的實現,沒有勞動人民的付出是絕對不可能實現的,過去就是因為經濟跟不上而無奈地讓飛天夢想塵封在一張張構圖中;如今終於有條件實現了,是因為經濟與綜合國力的提升。所以説,正如一首歌曲所唱的:“軍功章裏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航天事業的成功,有國家的功勞,更有人民的功勞。

小結:這樣一個龐大的工程,要具體指出誰的功勞最大,確實很難,應該説是不可能的,我們只能説這是一個團結的集體、一個有理想的民族共同努力的結果,也是我們社會主義新中國裏的一個建設成就。老師相信高一(3)班也將會是這樣的集體,將來書寫一個個令人欣喜的成就,最終邁向大學聯考成功的彼岸。希望當你們邁向大學校園的時候,會記得向老師報個喜訊。(笑)

(四)探討文章的寫作特色:作為新聞報道,忠實地傳遞現場信息是其不容推卸的責任,但是這篇新聞關於“神五”昇天的現場報道似乎不多,更多的篇幅讓給了背景材料——中國航天史的敍述,僅在首尾談及現實場景——“神五”昇天。這樣的新聞是不是有點不像新聞了?你怎麼理解這樣的寫法呢?可以回想前面幾篇新聞(特別是《別了,“不列顛尼亞“》)的寫作特色,結合本文思考。

?預設:補充過去的重要事件更有説服力/?把更多的背景放進文章使文章更有歷史厚實感/?讓我們能夠更加深入地瞭解中國航天史……(充分發揮學生的理解能力)?

明確:⑴背景材料雖然不一定是最新的消息,但是對於補充説明新聞事實有很大作用,是新聞報道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本文的大篇幅敍述中國航天史,是建立在一個重大歷史事件的基礎上,面對這樣一個重大的歷史事件,每一個華夏兒女都會擁有自豪感,同時也迫切想知道當中的一些細節,想更深入地瞭解這個艱辛的歷程到底是怎樣的。所以,針對這樣的情況,本文提供了翔實的資料以及一些首次披露的資料,且把資料以歷史的形式系統地呈現在讀者面前,這對於滿足讀者的閲讀需求無疑是及時的,這就體現了本篇新聞的價值所在。另外,這種狂歡之中的冷靜回顧,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義更加突出,從而反映出本文作者立意的角度更高,他們認識到“神舟”五號發射的成功是中國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我們的目光不應該只是關注現實的場景,還需瞭解這一事件背後的故事。所以他們把目光投向了歷史的深處,把事件放在了歷史的長河中去考察,使得事件本身更加凝重。

⑵文章的結構分析:首尾圓合型的結構

“神五”發射是重大新聞,關於它的現場報道千千萬萬,如果只把目光聚在這個現實場景上,那就沒有太大的特色了。作者寫這篇文章時,在安排結構上巧動腦筋,以飛船發射作為線索,以“神五”發射為引子巧妙地回顧了中國航天史,讓讀者較全面地瞭解有關信息後,又以“神五”的發射作為結束。這樣,首尾都是最新消息,體現出新聞的時效性,中間部分合理安排背景材料補充説明增強了文章的説服力,就使得文章的內容充實,結構合理了。這樣首尾呼應的寫作結構又叫“首尾圓合型的結構”,形成了一個。我們知道,給人的感覺是和諧、圓融、平穩的,在中國文化中,它也代表着一些特殊的含義,特別是和諧圓融,它正是不少人所追求的完美的象徵。所以,這篇文章也就給人舒適平穩的感覺了。

(五)綜合全文,理解標題——“飛向太空的航程”?的雙重含義。

明確:其一,本文要傳達的新聞事實是中國的載人航天飛船飛向了太空,並且取得了成功,標題可認為實指“神舟”五號飛船發射的過程。

其二,中國的航天夢經過幾千年不懈努力終於取得了成功,標題也喻指這一探索過程。

點撥:俗話説:“畫龍還須巧點睛。”如果把寫文章比喻成“畫龍”,那麼擬題就是“點睛”,這對於新聞來説就更為明顯,因為新聞的最大目的是供人閲讀,標題的吸引度往往決定了文章的閲讀率,所以標題就是新聞的“眼睛”。新聞界有個“三分之一時間寫標題,三分之一時間寫導語,三分之一時間寫主體”的説法,可見新聞標題、導語、主體的重要性。今天,我們分析了文章的這三個部分,希望大家能從中吸取經驗,在後面的新聞寫作練習中得到啟發,鍛煉出自己的新聞寫作水平。

(六)古有屈原發天問、嫦娥奔月宮,今有國人赴太空、飛天夢終圓。這個偉大的夢想,經過無數人的努力,終於成為了現實,這是我們的驕傲,也是對於我們的激勵。在最近的“珠海航展”上,“神五”、“神六”的3位航天英雄楊利偉、費俊龍、聶海勝透露:目前包括他們3位在內的多位宇航員都在接受“神七”的選拔訓練。“神七”要求宇航員在太空出艙活動,因此選拔要求將比以往更加嚴格。但是,所有的宇航員都無怨無悔,認真刻苦地接受着所有的訓練和挑戰,這也説明了我們的航天事業要邁向高峯,就需要更多的人才和英雄。那麼,這個目標交給了誰呢?那就要靠在座各位同學的努力和進取了。

十、作業佈置:

1、課外再找資料,補全“中國航天大事記”;

2、本文語言看似樸實平淡,但常常隱含着作者的感情傾向。請你找找帶有作者感情傾向的句子,品味當中的情感,學習這種含蓄而有韻味的筆法。

十一、板書設計:

導語(1—3)“神五”成功發射場面、意義

?首尾圓合型結構主體(4—26)中國航天大事記(見前面部分)

結尾(27—30)“神五”成功發射——一個民族的飛天夢想終於實現

十二、教學後記:

1、思路清晰,表達順暢。備課功夫充足,思路清晰,內容熟悉,鈎連恰當,指點細膩到位,板書清晰明瞭。能夠跟隨着自己的計劃進行教學,密切聯繫時事進行補充講解,使課堂教育充實而有説服力,很好地帶動學生對課文正確把握。不足的是表達順暢之暴露出語言有時過於累贅,拖泥帶水的弊病,應注意“過猶不及”的道理,適當修飾授課用語,使之簡潔到位,不顯得過滿、過實。

2、情感教育準確,學生反映踴躍。能夠在課堂上把情感教育和愛國知識教育緊密結合,擺脱枯燥説教模式,以親切的感染力製造合適的氣氛,感情豐富飽滿,帶動學生接受一次生動形象的愛國情感和價值觀教育,效果明顯。學生紛紛響應,回答眾志成城,真切誠懇。

3、講解編排仍需多多琢磨。一份好教案,一堂好課除了問題設計合理,講解細膩,指點中肯外,還需要特別注意步驟之間的順序編排。本次授課的標題含義理解步驟放在課文進入時,學生不容易領悟,若放在課文總結時探討,相信學生的理解會更透徹。

4、分析銜接過於平淡,語言音調起伏不明顯。語言的區分度是引起聽課者興趣,加深其理解和把握的一個重要手段,教師應該恰當運用好這手段調動學生的聽課積極性,製造不同程度的起伏,保持課堂的活躍性。自己過於平實的語調,使課堂的步驟銜接不甚明顯,有點影響課堂末段的聽課效果。

5、操控課堂能力仍有待提高。課堂開始階段的圖片導入由於圖片數量有限,課堂稍微有點混亂,學生注意力有些分散。授課過程中偶有學生出現分心、竊竊私語的情況,自己操控能力不足,未能作出很有效的管制。必須加強自己的課堂組織管理意識,使自己熟練地掌握堂上的主動權。同時,要多留心學生的表情和反應,以便恰當地對難題多作講解,對容易問題輕輕帶過,提高授課效率,做到“一切為了學生”。

6、心態要放鬆,笑容要更多。多注意自己上課的表情,儘量放鬆心情,給學生更多的感染力,切忌表情過度嚴肅過度繃緊。適當添加笑容,以既親切又吸引學生的方式進行有效的授課。

《飛向太空的航程》教學設計與反思

《飛向太空的航程》教學設計 篇三

三維目標

1.瞭解“神舟”五號昇天的相關事宜,關注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

2.分析課文標題的特色,學會擬新聞標題。

3.增強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生對科學的熱愛。

重難點

1.分析課文標題的特色,學會擬新聞標題。

2.增強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生對科學的熱愛。

教學過程

情景導入

遠古時期有嫦娥奔月的神話,敦煌有飛天壁畫,幾千年來,人們一直做着飛天夢,也只有到了今天,夢想才變為現實。中國到底如何讓自己的飛天夢想變為現實的呢?就讓我們一

起來學習《飛向太空的航程》。

名言導入

誰能讓世界五分之一的心靈隨着他的節奏跳動,誰能從前所未有的高度見證中國實力

的飛躍,他在蒼穹畫出龍的軌跡,升空日行一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他就是楊利偉——第

一個圓了中華民族幾千年飛天夢的人。今天讓我們走進《飛向太空的航程》來了解這段艱辛

而輝煌的歷程。

文本解讀

1.標題是新聞的“眼睛”,好的標題可以吸引讀者。本文的標題就很有特色,讀完全文,

你能説説標題的含義嗎?

明確:標題包含兩層含義:第一,本文要傳達的新聞事實是中國的載人航天飛船飛

向了太空,並且取得了成功,標題可以認為是實指“神舟”五號飛船發射的過程;第二是

指中國的航天夢經過幾代人不懈的努力,終於取得了成功,標題也喻指這一探索過程。

2.這則新聞的導語是什麼?導語部分主要講述了什麼?8226;

明確:本文的導語部分是1、2、3段,點朋這則新聞想要傳達的最重要、最有價值的新聞事實,即20xx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飛船發射,並且指明“這是人類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響的發射”,它標誌着中國從此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將航天員送入太空的國家。這一方面指明瞭這一事件的意義,同時,氮明這則新聞的新聞價值所在。

3.這則新聞主體部分主要講述了哪些內容?

明確:新聞的主體部分,作者按時間順序,較為詳盡地敍述了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過程。

1958年5月17日,毛澤東提出要搞人造衞星,拉開我國航天事業的序幕;

1960年2月19日,中國自己設計的第一枚液體火箭發射成功;8226;,

1970年4月24日,中國成功地將第一顆人造地球衞星送上了天空;

1986年出台的"863計劃”,對中國開始載人航天探索起到了催化劑作用;

1992年9月21日,江澤民明確指出,要下決心搞載人航天;

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號實驗飛船發射成功;

20xx年1月9日,“神舟”二號發射成功;

20xx年3月25日,“神舟”三號飛船發射成功;

20xx年12月30日,“神舟”四號飛船發射成功;

20xx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飛船順利進入大空。

合作探究

1.要真正依靠自己的力量把航天員送上天,擺在航天人面前的。困難有哪些?他們是怎樣克服的?

明確:困難主要有三點:一是要有可靠性高、大推力的火箭;二是要有安全返回技術;三是要研究出具有良好的生命保障系統,為太空中的航天員提供安全舒適的工作環境。

克服方法:第一項和第二項在“長征”系列火箭發射中已有了解決的基礎,第三項用了七年的時間,通過建立航天培訓中心等一系列研究試驗成功解決了。’

2.分析本文結尾的特點和作用。8226;

明確:和開頭一樣,結尾也是新聞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寫新聞事件的必然結局,是意盡言止時的自然收筆。俗話説:“編筐編簍,全在收口。”結尾是主題思想的主要顯示,是讀者領悟文章內涵的一把鑰匙。因而古人有“行文看結尾”,,“一篇全在結局”之説。俄國著名作家契訶夫曾説:“我要等到想出一個跟開頭一樣好的結尾才寫它。”可見人們對結尾的重視。本文的結尾乾淨利索,不拖泥帶水,能突出中心,深化主題,增強感染力,使文章錦上添花。

3.本文題目是“飛向太空的航程”,文中開始寫了“神舟”五號的發射現場,按照新聞的一般寫法,接下來應該報道“神舟”五號航天的有關情況,但文章卻筆鋒一轉,寫了近半個世紀來中國航天人的奮鬥歷程,這樣寫,是否符合新聞的要求?

明確:新聞的主體部分,作者並沒有繼續敍述“神舟”五號飛船發射的經過,而是叉開一筆,用一個過渡段過渡到對中國航天研究史的回顧中。這一部分所佔篇幅最長,引用一些背景材料,這就使得本文和同題材的其他新聞報道有了很大的不同。大多數新聞都是很詳細

地描述火箭發射的過程,黨中央以及國人對於此事的關注,飛船上天后楊利偉的所見所感,

即使有一些背景資料,也只是寥寥幾筆。本文作者立意的角度更高,他們認識到“神舟”五號發射的成功是中國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我們的目光不應該只是關注這樣一些

瑣碎的場景,讀者急需瞭解這一事件背後的故事。所以他們把目光投向了歷史的深處,按照

時間順序,敍述了中國的飛天夢以及我們實現飛天夢的艱辛過程。也正是因為把事件放在

了歷史的長河中去考察,才使得事件本身更加凝重。

拓展探究

1.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如果讓我們寫一篇新聞稿,應注意哪些問題?

明確:首先,要抓住新聞報道的及時性、準確性的特點。

其次,標題是新聞的“眼睛”,要選擇好的標題,例如本則新聞的標題。

再次,注重新聞的結構。例如本則新聞為首尾複合型結構,原因為本則新聞首尾兩部分記錄的都是“神舟”五號的發射場景,中間則穿插了對中國航天史的簡要回顧,二者自然地銜接在一起。

總結:新聞一般由導語和主體兩部分組成。導語放在開頭,由最新鮮最主要的事實或依

託新聞事實的議論組成;而主體則具體展開對新聞事實的論述。

2.比較《別了,“不列顛尼亞”》《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飛向太空的航程》表達感情方式的不同。

明確:《別》敍寫有節制,有分寸,考慮受眾,包括內地、香港、英國人的接受心裏,很微妙,客觀敍寫,感情內斂。《奧》通過參觀者的表情描寫,間接表現。《飛》是直接議論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