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飛向太空的航程》教學設計新版多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1.23W

《飛向太空的航程》教學設計新版多篇

《飛向太空的航程》教學設計 篇一

【教學目標】

1、掌握新聞的基本格式和結構,瞭解新聞各部分的作用。

2、通過本文的學習,引導學生關心國家大事,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愛國情。

3、學習通過各種渠道獲取信息(本課主要學習從報刊、電視、網絡這些渠道獲取信息)。

【教學重點】

1、掌握新聞的結構和各部分的作用。

2、學習航天精神,學習中國人民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

【教學難點】

掌握新聞的結構以及各部分的作用,學習寫作新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在我們家鄉泉州,有一座讓泉州人民引以為豪的建築,它佇立在市區的圓盤上,上面有許多的飛天。這就是咱們泉州的城雕。城雕上的飛天,姿態各異,栩栩如生。飛天,反映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對飛上九重天的嚮往。那麼,請大家回憶一下,我們中國歷史上還有什麼與飛上藍天有關的人和事呢?

討論:時間為5分鐘左右。

總結歸納:最早的當屬嫦娥奔月了;牛郎織女的故事;女媧補天和夸父追日;《西遊記》、《封神榜》等文學作品;敦煌有“飛天壁畫”、“唐明皇遊月宮”。

二、主體

教師:我國從古至今對飛天的夢總是抱有很深很濃厚的憧憬,這個夢想終於在20xx年10月17日得到了實現。這一天可以説是全國上下萬眾矚目的一天,也是我們的自豪感得到空前提升的一天。這一天,讓我們用一些定語來給它下定義。

同學們看書,自己找詞語,或者自己形容(時間為3分鐘)。

教師歸納、概括、點評:中國第一位宇航員、第三個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將航天員送入太空、實現了幾百年的夢想……(這些詞語可以由同學們自己找、自己説,主要的目的是讓他們對這一天的意義有所瞭解)。

教師:在課文的開始,開頭的三段,給我們介紹了本篇新聞的主要內容,這一部分叫作新聞的導語。導語放在開頭,由最新鮮、最主要的事實或者依託新聞的精闢議論組成。

一篇新聞除了導語以外,還有其他的一些部分。同學們,回憶一下,新聞還由什麼部分組成?

明確:標題、電頭、導語、主體、結語。

教師:各部分的作用是什麼呢?我們可以以本文為例來看這些部分的作用。標題,告訴我們新聞的內容;電頭,告訴我們時間和發佈新聞的報社等情況;導語,剛才説過了,是介紹本篇新聞的主要內容。主體,圍繞導語具體展開對新聞事實的敍述;結語,就是結束。

新聞中,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開頭,次要的信息放在後面,這種結構叫作倒金字塔結構。

教師:同學們,再從整體上看看課文,課文結構的安排很有特色。前面和後面都是記述“神五”的發射場景,中間則穿插對中國航天史的回顧(這個回顧是簡要的),二者很自然地銜接在一起。這是不同於一般新聞的地方。這是一種首尾四合型結構。

同學們根據我們剛才歸納出來的文章的結構,看看文中交代的中國實現“飛天夢”的歷程中,有哪幾個關鍵的事件?

(提示:按照時間順序。)

參考答案:

1958年毛澤東發出“我們也要搞人造衞星”的指示。

1960年中國第一枚火箭發射成功。

1970年中國成功地將自己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衞星送上了太空。

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實施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戰略決策。

“長征”系列火箭發射久經考驗。

“神舟”一至四號飛船的成功發射。

教師:要真正依靠自己的力量將宇航與送入太空,擺在中國航天人面前的困難有哪些?他們怎麼克服的?

(提示,從課文中找出答案,並概括。)

教師:困難是巨大的,但是我們總算走過來了,我們相信未來我們的國力會更強,未來藍天上將會有很多中國人的影子,有很多的飛機上都寫着“MADEINCHINA”。

三、播放影片:火箭知識、神六起飛

飛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篇二

一、整體把握

從遠古時期嫦娥奔月的神話,到敦煌的飛天壁畫,再到人類真正的“航天始祖”萬户,我們這個古老民族的飛天夢已經做了幾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隨着中國國力的富強,科技水平的提高,國人才能親眼目睹這一夢想的實現。當舉國歡慶“神舟”五號飛船載着中國自己的航天員飛向太空的時刻,我們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卻很少知道為了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經努力了近半個世紀。這篇新聞就回顧了這段歷史。

本文的導語部分是1、2、3段,點明這則新聞想要傳達的最主要、最有價值的新聞事實,即20xx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飛船發射,並且指明“這是人類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響的發射,它標誌着中國從此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將航天員送入太空的國家”。這一方面指明瞭這一事件的意義,同時點明這則新聞的新聞價值所在。

後面的部分是新聞的主體,作者並沒有繼續敍述“神舟”五號飛船發射的經過,而是叉開一筆,用一個過渡段過渡到對中國航天研究史的回顧中。這一部分所佔篇幅最長,引用的'都是一些背景材料,這就使得本文和同題材的其他新聞報道有了很大的不同。大多數新聞都是很詳細地描述火箭發射的經過,黨中央以及國人對於此事的關注,飛船上天后楊利偉的所見所感等,即使有一些背景材料,也只是寥寥幾筆。本文作者立意的角度更高,他們認識到“神舟”五號發射的成功是中國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我們的目光不應該只是關注這樣一些瑣碎的場景,讀者急需瞭解這一事件背後的故事。所以他們把目光投向了歷史的深處,按照時間順序,敍述了中國的飛天夢以及我們實現飛天夢的艱辛過程。也正是因為把事件放在了歷史的長河中去考察,也使得事件本身更加凝重。

在這一段回顧中,有幾個具有重大意義的事件需要把握:

一是1958年毛澤東發出“我們也要搞人造衞星!”的指示。二是1960年中國第一枚火箭的成功發射。三是1970年中國成功地將自己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衞星送上了太空。四是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實施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戰略決策。五是“長征”系列火箭發射久經考驗。六是“神舟”一~四號飛船的成功發射。

文章的結尾部分,作者又用了一個過渡段把筆拉回到了現實事件中,這樣從頭至尾形成一種首尾圓合型的結構。

二、問題研究

1北疚謀晏庥惺裁春義?

本文標題有兩層含義:其一,本文要傳達的新聞事實是中國的載人航天飛船飛向了太空,並且取得了成功,標題可認為實指“神舟”五號飛船發射的過程。其二,中國的航天夢經過了幾代人不懈的努力終於取得了成功,標題也喻指這一探索過程。

2斃攣瘧ǖ狼康骷笆斃裕強調關注當下的事件,這篇文章用了很大篇幅敍述中國航天史,是不是有點不像新聞了?

新聞報道的確有及時性的特點,關注當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質,但允許引入一些背景材料。這樣的材料雖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對於補充説明新聞事實有很大的作用,是新聞報道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本文雖然用很大的篇幅敍述中國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敍述一個重大歷史事件的基礎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為新聞背景材料來用的。面對這樣一個重大的歷史事件,每一箇中國人都會感到自豪,同時也迫切想知道中國的航天工程走到這一步,到底經過了什麼樣艱辛的歷程。在這個時候,本文提供了翔實的資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資料,而且把這些資料以歷史的形式系統地呈現在讀者面前,這對於滿足讀者的閲讀需求無疑是及時的。另外,這種狂歡之中的冷靜回顧,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義更加突出。

三、關於練習

一、標題是新聞的“眼睛”,好的標題可以吸引讀者。課文的標題就很有特色,請你説説它的含義。你還見過什麼好的標題?介紹給大家,並就此談談標題對於新聞的價值。

設題意圖:標題是新聞很重要的組成部分,本題旨在引導學生注意積累、鑑賞好的標題。

參考答案:

參見“問題探究1”。

二、新聞在結構上有什麼特點?聯繫平時看到的新聞,結合本文,總結一下。

設題意圖:旨在由這一典範的文章瞭解一般新聞作品的結構特點。

參考答案:

本文導語部分是1、2、3段,點明這篇新聞想要傳達的最主要、最有價值的新聞事實,即20xx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飛船發射,這是一個國人矚目的事件。後面的部分是新聞的主體,按照時間順序,敍述國人的飛天夢,以及為了實現這個夢想,科學家們所做的不懈努力。

另外,這篇新聞還是一種首尾圓合型結構。本文首尾兩部分記錄的是“神舟”五號的發射場景,中間則穿插了中國航天史的簡要回顧,二者很自然地銜接在一起。這是不同於一般新聞的地方。

總結:新聞一般由導語和主體兩部分構成。導語放在開頭,由最新鮮、最主要的事實或依託新聞事實的議論組成;而主體則具體展開對新聞事實的敍述。

三、為了圓中華民族的飛天夢,中國的航天人經歷了近半個世紀的不懈努力。聯繫課文內容,並補充課外有關資料,編一份“中國航天大事記”。

設題意圖:一方面梳理課文內容,另一方面引導學生關注這一重大科技事件。

參考答案略。

四、教學建議

一、中國載人航天的成功是中國科技史上的一個重大事件,每一箇中國人都會感到自豪。本文字裏行間充滿了這種對民族發展進步的自豪感。引導學生體會這種高尚的情感,養成關注時事、關注科技進步的習慣。

二、課文結構很簡單,是一篇典範的新聞報道,各個構件都很清楚,因此可以作為學生閲讀和寫作新聞報道的範本。

三、對於重大歷史事件的記錄,高明的作者總是把它放在歷史的語境中去看,這就使得現實事件有歷史的縱深感。本文和《別了,“不列顛尼亞”》都有這樣的特點,可以互相參照體會一下這種歷史和現實結合的寫法

飛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體會新聞題目的作用。

2、領會本文報道的角度。

能力目標

培養概括整合提煉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標

樹立知識強國觀念,引導學生關心國家大事。,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方法

閲讀討論自讀

教學過程

一、閲讀全文完成

1、掌握以下詞語的讀音和含義

翌年乾坤醖釀苛刻橫亙攬月

2、閲讀思考

(1)、本文報道的主要新聞事件是什麼?作者選擇了哪個角度進行報道?

(2)、按時間順序將新聞主體部分整理成“中國航天大事記”

明確:(1)20xx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飛船發射。

新聞的主體,作者並沒有繼續敍述“神舟”五號飛船發射的經過,而是叉開一筆,用一個過渡段過渡到對中國航天研究史的回顧中。

(2)、幾個具有重大意義的事件需要把握:

一是1958年毛澤東發出“我們也要搞人造衞星!”的指示。二是1960年中國第一枚火箭的成功發射。三是1970年中國成功地將自己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衞星送上了太空。四是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實施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戰略決策。五是“長征”系列火箭發射久經考驗。六是“神舟”一~四號飛船的成功發射。(歸納時注意時間、事件及事件的意義)

二、討論

1、大多數新聞都是很詳細地描述火箭發射的經過,黨中央以及國人對於此事的關注,飛船上天后楊利偉的所見所感等,即使有一些背景材料,也只是寥寥幾筆。作者卻把更多的筆墨放在了對中國航天研究史的回顧中,你認為作者選擇的報道角度好不好?

新聞報道的確有及時性的特點,關注當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質,但允許引入一些背景材料。這樣的材料雖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對於補充説明新聞事實有很大的作用,是新聞報道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本文雖然用很大的篇幅敍述中國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敍述一個重大歷史事件的基礎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為新聞背景材料來用的。面對這樣一個重大的歷史事件,每一箇中國人都會感到自豪,同時也迫切想知道中國的航天工程走到這一步,到底經過了什麼樣艱辛的歷程。在這個時候,本文提供了翔實的資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資料,而且把這些資料以歷史的形式系統地呈現在讀者面前,這對於滿足讀者的閲讀需求無疑是及時的。另外,這種狂歡之中的冷靜回顧,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義更加突出。(本文作者立意的角度更高,他們認識到“神舟”五號發射的成功是中國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我們的目光不應該只是關注這樣一些瑣碎的場景,讀者急需瞭解這一事件背後的故事。所以他們把目光投向了歷史的深處,按照時間順序,敍述了中國的飛天夢以及我們實現飛天夢的艱辛過程。也正是因為把事件放在了歷史的長河中去考察,也使得事件本身更加凝重。)

2本文標題有什麼含義?

本文標題有兩層含義:其一,本文要傳達的新聞事實是中國的載人航天飛船飛向了太空,並且取得了成功,標題可認為實指“神舟”五號飛船發射的過程。其二,中國的航天夢經過了幾代人不懈的努力終於取得了成功,標題也喻指這一探索過程。、

三、歸納

根據所學新聞知識列出本文結構提綱

導語(1、2、3),點明這篇新聞想要傳達的最主要、最有價值的新聞事實,即20xx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飛船發射。

新聞的主體,按照時間順序,敍述國人的飛天夢,以及為了實現這個夢想,科學家們所做的不懈努力。

本文首尾兩部分記錄的是“神舟”五號的發射場景,首尾呼應。

四、練習

寫一則新聞,報道學校新近發生的事件。

飛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篇四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我國古代的萬户,身綁土製火箭,要勇敢地飛向天空,雖然沒有成功,但他的探索精神令人敬佩。萬户可以算是人類歷嘗試乘坐火箭升上天空的第一人,今天我們的航天人終於實現了飛天夢。

二、明確目標

1、引導學生學習本文規範的結構特點,進一步瞭解新聞稿的基本結構特徵;

2、關注本文所涉及的歷史背景材料,體會這種歷史和現實相結合的寫法;

3、引導學生養成關注時事、關注科技進步的習慣,激發對民族發展進步的自豪感。

三、整體感知

1、寫作背景介紹

從遠古時期嫦娥奔月的神話,到敦煌的飛天壁畫,再到人類真正的“航天始祖”萬户,我們這個古老民族的飛天夢已經做了幾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隨着中國國力的富強,科技水平的提高,國人才能親眼目睹這一夢想的實現。當舉國歡慶“神舟”五號飛船載着中國自己的航天員飛向太空的時刻,我們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卻很少知道為了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經努力了近半個世紀。這篇新聞就回顧了這段歷史。

2、通讀全文,弄清文章的基本結構

【明確】本文的導語部分是1、2、3段,點明這則新聞想要傳達的最主要、最有價值的新聞事實,即20xx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飛船發射,並且指明“這是人類航天一次不同凡響的發射,它標誌着中國從此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將航天員送入太空的國家”。這一方面指明瞭這一事件的意義,同時點明這則新聞的新聞價值所在。

後面的部分是新聞的主體,作者並沒有繼續敍述“神舟”五號飛船發射的經過,而是叉開一筆,用一個過渡段過渡到對中國航天研究史的回顧中。這一部分所佔篇幅最長,引用的都是一些背景材料,這就使得本文和同題材的其他新聞報道有了很大的不同。大多數新聞都是很詳細地描述火箭發射的經過,黨中央以及國人對於此事的關注,飛船上天后楊利偉的所見所感等,即使有一些背景材料,也只是寥寥幾筆。本文作者立意的角度更高,他們認識到“神舟”五號發射的成功是中國航天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我們的目光不應該只是關注這樣一些瑣碎的場景,讀者急需瞭解這一事件背後的故事。所以他們把目光投向了歷史的深處,按照時間順序,敍述了中國的飛天夢以及我們實現飛天夢的艱辛過程。也正是因為把事件放在了歷史的長河中去考察,也使得事件本身更加凝重。

在這一段回顧中,有幾個具有重大意義的事件需要把握:

一是1958年發出“我們也要搞人造衞星!”的指示。二是1960年中國第一枚火箭的成功發射。三是1970年中國成功地將自己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衞星送上了太空。四是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實施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戰略決策。五是“長征”系列火箭發射久經考驗。六是“神舟”四號飛船的成功發射。

文章的結尾部分,作者又用了一個過渡段把筆拉回到了現實事件中,這樣從頭至尾形成一種首尾圓合型的結構。

四、分析與探究

1、【提問】本文標題有什麼含義?

【明確】本文標題有兩層含義:

其一,本文要傳達的新聞事實是中國的載人航天飛船飛向了太空,並且取得了成功,標題可認為實指“神舟”五號飛船發射的過程。

其二,中國的航天夢經過了幾代人不懈的努力終於取得了成功,標題也喻指這一探索過程。

2、【提問】新聞報道強調及時性,強調關注當下的事件。這篇文章用了很大篇幅敍述中國航天史,是不是有點不像新聞了?

新聞報道的確有及時性的特點,關注當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質,但允許引入一些背景材料。這樣的材料雖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對於補充説明新聞事實有很大的作用,是新聞報道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本文雖然用很大的篇幅敍述中國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敍述一個重大歷史事件的基礎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為新聞背景材料來用的。

面對這樣一個重大的歷史事件,每一箇中國人都會感到自豪,同時也迫切想知道中國的航天工程走到這一步,到底經過了什麼樣艱辛的歷程。

在這個時候,本文提供了翔實的資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資料,而且把這些資料以歷史的形式系統地呈現在讀者面前,這對於滿足讀者的閲讀需求無疑是及時的。另外,這種狂歡之中的冷靜回顧,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義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