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四年級語文下冊:《永生的眼睛》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1.29W

四年級語文下冊:《永生的眼睛》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永生的眼睛》教學設計 篇一

學習目標:

1、掌握6個生字,理解新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運用學過的一些讀書方法去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生動細緻地描寫人物的語言,表現人物精神品質的表達方法。

3、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感悟父親捐獻角膜這一舉動的深遠意義;培養關愛他人的美好情操。

4、從一個新的視角感受琳達一家三代人的善舉,對光明的嚮往,對生命的熱愛以及無私奉獻的崇高品質。

5、從重見光明者的角度更深層次地感受光明的可貴,生活的美好。

教具:多媒體課件。

課前準備:

1、按照課文前的“連接語”要求預習課文,自學生字詞。

2、通過讀書、上網等途徑瞭解器官捐獻的知識。

3、通過調查、採訪,瞭解周圍人對捐獻角膜的態度。調查表如下:

姓名年齡職業學歷

①您聽説過捐獻角膜嗎?()

②您身邊的人捐獻過角膜或接受過角膜捐獻嗎?()

③您對捐獻角膜的人是什麼態度?()

A.覺得了不起

B.認為出風頭

C.無所謂

④您會捐獻角膜嗎?()

⑤您對我國捐獻角膜的現狀有哪些瞭解?()

教學程序:

一、配樂談話激趣引讀

1、師:盲姑娘只能用手觸摸春天,用心感受生命的美好。如果她有一雙明亮的眼睛,那有多好啊。現代醫學技術的發展,讓許多和盲姑娘有着類似遭遇的人們有了看到光明的可能。

2、(配樂朗誦)你的眼睛,像遠方湛藍的大海。那永恆的痛苦,像塵土,隱沒在你的眼中。你的眼睛是清泉,它的希望的光照着我,通過流水的閃爍,宛如水底的珍珠。最美的詩章也無法表達我內心的感慨,我曾經是一位遠離光明的人,當我在黑暗中備受煎熬痛苦徘徊的時候,我想到了海倫·凱勒的作品《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像她想象的一樣用三天寶貴的時問,去看看身邊的親人朋友,去看看初升的旭日,去看看心中渴望的一切。我是幸運的,海倫·凱勒沒有實現的夢想我卻圓了,因為我接受了奧列根勇敢者角膜中心的手術,接受了一位名叫温迪小女孩的饋贈,是她給了我第二次光明,第二次生命。你可知道什麼也看不見有多麼痛苦嗎?曾經的惡夢已經離去,可是我的心卻久久不能平靜,我要去尋找那位光明的使者,温迪你在哪裏,你在哪裏?

3、師:這是一位接受角膜移植手術重見光明的人的呼聲。生命是美好的,誰不熱愛寶貴的生命呢?讓我們一起來讀讀課文,看看琳達一家人為了讓盲人重見光明是怎樣做的吧。(呈現多媒體課件板書設計:永生的眼睛)

二、自學課文感悟內容

帶着“為什麼你覺得爸爸和温迪很高尚”這個問題去細讀課文,找出有關語句畫下來。可以設身處地地去想,可以有感情地去讀,也可以在感受最深的語句旁邊做上批註。感到疑惑的地方多讀讀、多想想,做好記號。

三、合作交流多元理解

1、自學完的同學可以在組內交流讀文後的感受,互相質疑。

2、全班交流。學生讀出自己圈畫的部分,並聯系實際談自己的感受。

3、引導學生抓住人物語言來品讀課文。(分角色替每個人物説明他自己的觀點以及為什麼要這樣做)。在交流中引導學生弄懂:父親很有愛心,他給盲人帶來了重見光明的希望。而正是這種愛心,教育、感染了周圍的人,讓更多的人加入到這一功德無量的事業中來。

4、指導感情朗讀。重點指導人物對話。(你覺得誰的話最感人?讀一讀。感動了自己,就讀出你的感情,也讓聽的人受感動。)

5、還有什麼地方也令你深深地感動呢?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最後兩節。

6、重點研讀:

(1)“驕傲”一詞,文中幾處用到這個詞,説一説誰為誰感到驕傲?為什麼?

(2)出示句子:這一刻,我真正領悟到了父親留下的遠非一副角膜。

①“這一刻”是哪一刻?

②那麼,琳達的父親留下的是什麼?

③聯繫上文温迪説的話,以及下文琳達的動作神態,你能讀出“驕傲”的情感嗎?你能表現出“驕傲”的神情嗎?

7、師加以引導:父親離去了,他的愛心離去了嗎?(幫助學生體會到愛心是永生的,從而真正理解“永生的眼睛”。)

8、學生談過後,師小結:這幾句話反映了人物的內心想法。讀書的時候就要像這樣,抓住重要詞句,反覆去揣摩、體會作者的感情,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

《永生的眼睛》教案 篇二

教學過程:

一、課前調查,蒐集信息

1、調查採訪:你周圍的人對捐獻角膜等器官有什麼看法?

2、通過讀書、上網等途徑瞭解有關捐獻角膜的知識、史料。

二、揭題導入,初讀課文

1、板題,讀題。

2、學生自由讀文後,“開火車”讀,力求把字音讀準。

3、同桌互讀互查,交流對文中出現的生字新詞的理解(教師巡視,收集學生不懂的詞語板書在黑板上)。

三、默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默讀課文,思考:文章主要講了什麼?(讀後同桌互説,然後指名説)

生:琳達的母親、父親和女兒在他們死後都把眼睛無償捐給了他人,琳達得到受助者深深的敬意與謝意。

2、再讀課文,獨立完成下列表格,理解文章脈絡。

1965年炎熱的夏日 母親因病去世 父親給“我”上了一課

1980年的一天

1986年的這一天的兩週

又三週後

同桌交流後指名交流評議。

四、細讀課文,讀中悟情

1、誰的眼睛是永生的?你從“永生的眼睛”中讀懂了什麼?

2、學生瀏覽課文,畫出相關句段後,細細品讀,將自己的體會記在書上。

同桌互相交流討論後指名説。

生1:我認為是父親的眼睛永生了,從他説的話中,我懂得了幫助別人是最有意義的。

師:説得真好。請同學們一起來讀父親的話(4、5、6、7自然段),結合你們課前的調查,再談談自己的體會。(生讀後,同桌交流調查體會後指名説)

生:現在有許多人都不願意捐獻自己的器官,可琳達的父親能這樣想,確實令人敬佩。

生:我在調查時很多人不接受我的採訪,他們認為這是不可思議的事,現在讀了“父親”的話,我感受和體會到他們給予別人的是一份多麼無私崇高的愛啊!

師:大家的發言令老師感動,你們經過自己親身體驗真正理解了琳達一家人的心願。能不能用一句話概括父親的心願呢?

生:我的眼睛能給失明的人帶來光明,那將是多麼快樂的事。

生:我認為人生最有意義的事就是能夠幫助他人。

生:別人的快樂就是我的快樂。

師:同學們都能用精練的語言概括這很好。讓我們有感情地讀讀父親的話吧!(學生自由練讀後指名讀)

生2:我認為温迪的眼睛是永生的眼睛。小温迪雖然去世了,但她的眼睛使兩位盲人重見天日,這兩位盲人因為有了温迪的眼睛,他們的生命從此有了光彩,生活充滿了陽光。

師:説得不錯。讓我們一起讀讀寫温迪的段落(9―15),再體會體會。(學生個人讀後指名讀)

師:再讀讀温迪和媽媽的對話,想想如果你是小温迪你會怎麼做?(同桌討論交流後指名説)

生:如果是我,我想我會很害怕的,根本不會想到要把自己的器官獻給別人。

生:我想我會很不理解外公的做法,不過學了這篇課文後我會象温迪一樣樂意把眼睛送給失明的人。

師:樂於助人的父親和可愛的温迪他們關愛別人的心讓人尊敬。

生3:讀了這篇課文,我最敬佩的是琳達,她能將自己父親和女兒的眼睛無償捐獻,這需要有多大的勇氣啊!

3.再讀你感受深的句段,注意體會人物的內心情感,用適當的語氣讀。

五、拓展延伸,整合信息

結合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將課前蒐集的資料進行分析研究,整理成書面形式,在班內評比展覽。(提示:可以是調查報告、倡議書等)

教學反思:

教學時,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讓學生在課前展開調查訪問、蒐集資料,瞭解到捐獻器官在中國面臨着重重困難,身邊的許多人不願意捐獻器官導致器官供體嚴重缺乏,患者的迫切需求與人體器官來源十分緊張形成重大的矛盾。有了這樣的感受,再來學習課文,學生自然會對琳達一家人產生無限敬佩之情。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在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的前提下,指導學生自讀自悟,訓練學生把握關鍵,突出重點,整合、梳理自己獲取的有用信息,提高閲讀效率。

教學結束後,以教材為依託,讓學生到社會生活中確立探究的主題,從解讀文本成為“讀者”到感悟課文成為“學者”,最後提升認識成為“作者”的過程中多側面、多角度、全方位地感受語文的魅力。從而訓練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這樣,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的能力會不斷得到提高。

四年級語文下冊:《永生的眼睛》教學設計 篇三

教材分析:

《永生的眼睛》是美國著名的作家琳達向我們講述了他們一家三代人的感人故事,讚美了他們高尚的品質。課文中的“我”由當年對父親捐獻母親的角膜不理解,到成年以後親自捐獻了因病去世的父親和因車禍喪生的女兒的角膜,這是多麼巨大的轉變!這種轉變展現了“我”傳統觀念和思想認識的昇華。當年十四歲的“我”和現在十四歲的女兒,對親人捐獻角膜的兩種不同態度,也反映了前輩的言傳身教對後輩所產生的影響。

教學目標:

1.學習作者通過對人物語言生動細緻的描寫,展現人物內心世界的寫法

2.讓學生從課文講述的故事中,進一步感悟生命的美好,體會人性的真善美,樹立對器官捐獻的正確觀念

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語句,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難點是理解器官捐獻的意義,體會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課前學生準備:查找有關捐獻器官的資料,調查周圍人對捐獻器官的認識、態度。

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等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歐洲諺語:“一顆善良的心,就是一桌永恆的筵席。”正因為我們都有一顆善良的心,所以人間處處顯真情。可見,善良和愛是人世間永恆的主題。我們領略了哈爾威船長臨危不懼、視死如歸的高貴品質和受眾人愛戴的魯迅先生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崇高精神,這都源於他們有着一顆善良的心,源於他們對世人的一種大愛的精神境界。今天,讓我們帶着一顆温潤的心,一顆感恩的心,走進琳達一家,領略他們一家三代無私而偉大的愛。

二、讀通課文

1.初讀課文。提示:

a自由放聲朗讀課文一次,遇到難讀的字詞或句子多讀幾遍,力求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b 讀後想一想這篇課文講一件什麼事?

2.檢查詞語

捐贈  角膜  給予  重見天日  不假思索 平靜  熱淚盈眶

3.讓學生展示收集的資料,説説什麼是“角膜”以及對“角膜”的認識及其捐獻角膜的意義。

三、理解課文

1.這篇課文講一件什麼事?

2.琳達,琳達的父母親,還有琳達的女兒温迪,她們對捐獻眼角膜的態度一樣不一樣?畫出有關句子讀一讀。

a  出示句子。“你怎麼能讓他們這樣對待媽媽!“我衝着父親哭喊,”媽媽完整地來到世上,也應該完整地離去。”琳達對捐獻眼角膜是怎樣的態度?你是從哪個詞看出來的?(讀句子,體會琳達的氣憤。對父親的氣憤正好説明了琳達對母親那深深的愛。難道父親就不愛母親了嗎?——不是的,那是因為——出示 )

b  “琳達,”父親做在我身旁,平靜到説,“一個人所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於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媽媽和我就認為,如果我們的死後的身體能有助於他人恢復健康,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 哪個詞表現了父親對捐獻角膜的態度?

父親的平靜是因為——“如果我們的死後的身體能有助於他人恢復健康,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

父親的平靜是因為——他和媽媽很久以前就決定死後捐贈器官了。

c 體會愛

琳達想到的是母親,是自己的感受,那是一種——(小愛);父親想到的卻是他人,是他人的健康,他人的幸福,那就是一種—(大愛)呀!

3.出示補充資料

據衞生部統計,我國目前約有400萬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以通過角膜移植手術復明,但由於供體角膜匱乏,我國每年僅實施3000例角膜移植手術,數百萬的患者還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看了這一段資料,你有什麼想法?(讓學生結合資料體會器官捐獻的意義。)

小結:是呀,原來有那麼多患者急需器官捐獻移植,那麼多人熱切地盼望着這份禮物,這份禮物也就顯得格外的珍貴。所以父親説——如果我們死後的身體能有助於他人恢復健康,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

這個偉大的決定,你會為琳達的父親感到——(驕傲)敬佩 高興

是呀,難怪温迪説(出示)“媽媽,我真為你、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驕傲。”

温迪為外公驕傲是因為——————————,

温迪為媽媽驕傲是因為——————————。

難怪温迪説:“我死後,也學外公將眼睛角膜送給失明的人,讓他重見天日。”

(齊讀,個別讀)

讀着,讀着,你看到了一位怎樣的温迪?

有這麼一位善良,可愛的女兒,琳達怎麼能不感到驕傲呢?

(齊讀)“我為自己的女兒——14歲的温迪而驕傲”。

句式訓練:琳達為温迪的__________感到驕傲。

温迪的___________, 怎能____________感到驕傲呢?

四 、課外延伸,昇華主題

1.故事講到這兒,並沒有結束,就在琳達的父親去世的兩週後,傳來了一個讓人無法接受的噩耗(出示)

在一次意外交通事故中,琳達又失去了她那可愛的、才華橫溢的女兒小温迪,這對於一個剛剛失去父親,舊痛未愈、新傷又起的琳達來説是多麼大的打擊呀!她應該咒罵老天的不公,應該哭訴自己悽慘的命運,而博得別人的同情和安慰,可是她沒有,她是平靜地簽署了女兒的器官捐贈同意書。此時,温迪的話還縈繞在她的耳邊:“你想過如果什麼也看不見會有多麼痛苦嗎!”此時此刻你為誰而驕傲?

這個時候這封信一定能夠撫慰這位偉大母親的心靈。(出示——)

“親愛的裏弗斯先生和太太,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現在兩位昔日的盲人已重見天日,他們成為令愛——一位極其熱愛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紀念,並有幸終生分享她的美麗。”

你怎麼理解“一位極其熱愛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紀念,並有幸終生分享她的美麗。”這句話?

2.是呀,永生的眼睛是温迪外婆的眼睛,是外公的眼睛,是温迪的眼睛,也會是琳達的眼睛。出示____

①鄧小平爺爺逝世後,捐獻了自己的角膜,將生命的最後光輝獻給了愛戴他的中國人民。

②深圳大學生吳翼飛捐獻角膜,讓四位患者重見光明……

③深圳眼科醫院醫生姚曉明母親捐獻角膜,他親手為母親摘除角膜。

3.齊讀最後一個自然段,説説你的理解。

4.結合課文內容,説説作者為什麼以“永生的眼睛”做標題?(小組討論,再指名彙報)

五、總結

永生的不僅是温迪外婆的眼睛,外公的眼睛,温迪的眼睛,鄧小平爺爺的眼睛,吳翼飛的眼睛,姚曉明母親的眼睛,更是千千萬萬顆愛心!

板書設計:

18、永生的眼睛

父親      關愛他人

琳達      捐獻角膜

温迪       無私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