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科學教學設計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2.46W

目錄

國小科學教學設計
第一篇:國小科學教學設計第二篇:國小科學教學設計初探第三篇:國小科學教學設計第四篇:國小科學教學設計第五篇:國小科學教學設計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國小科學教學設計

國小科學教學設計

——楊霞

一、學習目的

認識教學設計的思想和理論發展進程,瞭解"以教師為中心"的第一代教學設計理論和"以知識為中心"、"以學生為中心"的第二代教學設計理論,學習和掌握建立在"行為理論"基礎上的第三代教學設計思想。

系統學習第三代教學設計理論,從學習目標設計、學習環境設計、學習過程設計、學習評價設計入手,具體理解建立在行為理論基礎上的教學設計的理論,在學習教學設計理論的基礎上,重點學習並掌握遊戲教學的設計策略、"做中學"教學的設計策略、科學探究的教學設計策略、e-learning課堂教學設計等典型的教學模式的設計策略,掌握課程資源的設計策略,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設計,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設計,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付諸於實踐,在實踐中修正自己的教學行為,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全面落實國小科學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和精神。

二、學習意義

教學設計是作為教師的必修課,以往的教學設計,就是我們傳統意義上的備課。按照傳統的教學設計理論,教學設計就是教師在教學活動實施前,分析學生主體的知識經驗和教學任務,整合教科書等教學資源,在此基礎上,形成教學活動的預案的過程。這樣的教學設計是靜態的、預設的、固定的,有點像工程施工前的圖紙設計。但是,新課程依據現代建構主義理論,把教學設計看做是對課堂積極建構的過程,這樣的教學設計具有預設的成分,但是在實施過程中又是動態的、生成的。如何樹立新的課程理念,如何形成新的的教學設計的思想觀念,學習《新課程教學設計(科學)》,將給我們科學教學設計思想來一次的全新的革命。

三、學習內容

教學設計是教師教學中必備的基本功,具體到每一節科學課,不同的課型又有不同的設計思路,新課程教學設計從三個方面闡述了第三代教學設計的理論及其實踐。一是科學課的常規教學設計的理論和方法,包括學習目標設計、學習環境設計、學習策略設計、學習過程設計、學習評價設計等。二是就具體的課型做了闡述,如遊戲教學的設計、做中學的教學設計、科學探究的教學設計、

e-learning課堂教學設計等。三是日常教學中提高教學設計水平的一些實踐途徑,如教學設計的探索--説課,課程資源的設計,教學設計的反思與調節等。

四、學習方式

採用問題研討、案例展示、實踐拓展、我的實踐等方式學習,通過研討案例,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教學設計的實踐活動,改進教學設計思想,形成新的教學設計技能。

五、學習方法

1、認真閲讀每章概述。每一章的概述,詳細闡述了本章的核心概念,教師應該在理解核心概念的基礎上開始本章的學習。

2、形成問題。教師在理解本章核心概念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思考自己遇到的問題,提出自己的疑惑之處,然後閲讀問題研討中關於本章問題的對話。

3、再現案例。每章都為我們提供了若干案例,供我們解讀。有些案例是正面的,有些反面的,教師通過閲讀並思考這些案例,形成自己的認識。

4、實踐拓展。在理解案例,形成自己的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實踐。針對每章的學習內容,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逐步提高自己每一個環節的教學設計水平。

5、整體實踐。學習本書之後,教師應用新的教學設計理論,進行教學實踐活動,形成整體認識。

6、回顧反思。在整體實踐的基礎上,反思自己的教學設計思想的改進過程,強化已有的正確認識,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第二篇:國小科學教學設計初探

國小科學教學設計初探

一堂好課必須要有一個好的教學設計,從某種意義上講,教學設計的好壞,直接關係到課堂教學的成敗。教學設計,就本質而言,它是一個在分析“課標”要求、教材內容、學習者的特點、學習內容、教學條件及教學系統組成特點諸因素的基礎上,依據現代教學理論,統籌全局,精心構建和選擇具體方案的過程。

傳統教學設計存在着經驗型、隨意性和缺乏教學理論指導的不足,國小科學教學設計要力圖克服這些不足,運用現代教學理論,如認知學習理論、教育傳播理論、系統方法論等,進行學情的預測與分析、“課標”的研讀、開放性教材的分析和處理、教學媒體的選用,為因材施教鋪設優化的平台,注重“課標”要求,使“教”與“學”相互促動,從而提高科學教學效率。

那麼,國小科學教學設計,該如何優化設計呢?我就此談一談自己的粗淺看法。

一、什麼是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指教師依據教育教學原理,教學藝術原理,為了達到教學目標,根據學生認知結構,對教學過程、教學內容、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和需要使用的教學手段進行的策略。

二、教學設計的作用是什麼

1、過程是一個系統,這一系統包括了教法、教師、資源、學習方法、條件、情景等要素。教學設計就是要創設這樣一個系統,並利用系統的科學方法來解決教學中的問題。

2、教學設計是從學習者的學習目標為出發點,確定學習者的需求和教學中需要解決的問題,並提出滿足學習者需求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

3、教學設計需要以現代教學理論和學習理論為依據,轉變傳統的備課觀,體現教育主體和學習主體的相互作用。

三、教學設計的意義是什麼

課堂教學是實現教育目的、提高學生素質的最基本的途徑,有效地設計教學是教學成功的基礎條件。 “直覺不是有效課堂表現的關鍵,實際上,收放自如的優秀表現是經過周密計劃的”。 隨着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課堂教學已經取得了很多明顯的成績,教師普遍認為學生思維更活躍了。在科學教學中,教師在關注教學目標、關注學生參與、關注課堂效益和質量上,做了許多創造性的勞動。但仍然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 1,現在的學生與過去的學生有很多不同,面對學生的變化,教學中的變化不足以跟進; 2,一些教師的教學目標全面而空泛,在教學中過程與方法遊離,使得教學目標落實不夠; 3,一些教師熱心新課程下多種教學方法的使用但經常會流於形式,有形式無實質; 4,教學有度,不易把握,通過教學研究者或骨幹教師對教學設計的評價,可以使教師更有底氣地把握教學之度,基本形成大家的共識; 5,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教學設計習慣,這些習慣是否可行,通過交流可以發現教師教學習慣中的長與短,利於教師揚長避短; 6,有時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設計不太滿意,要改進教學設計,就可以通過借鑑他人的教學設計,改進自己的教學設計; 7, 教師在教學中經常會遇到學生學習不順暢,出現問題的局面,教師不明其中原委,通過他人對教學設計的評價,可以幫助設計者解疑釋惑。因此,更加科學地進行教學設計可以對更好地開展數學教學提供一定幫助。

教學設計的意義是什麼

1.有利於媒體教材質量的提高

國外有專家認為,在早期視聽教材令人失望的情形下,“是教學設計使他們走出了困境。”後來他們取得成功的“祕訣”之一就是“在教學的過程中致力於嚴格的教學設計。”

2.有利於教學工作的科學性

傳統教學以課堂為中心,書本為中心、教師為中心,教學上的許多決策都憑教師個人的

經驗和意向作出。有經驗的教師憑藉這條途徑也能取得較好效果,這是具有教學藝術的表現。但運用這門藝術的教師畢竟有限,而且教學藝術很難傳授。教學系統設計克服了這種侷限,將教學活動的設想建立在系統方法的科學基礎上,用可以複製的技術作為教學的手段。只要懂得相關的理論,掌握了科學的方法,一般教師都能實際操作。因此,學習和運用教學設計的原理是促使教學工作科學化的有效途徑。

3.有利於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的溝通

教學活動作為一種社會實踐源遠流長。為了使教學活動有序有效,人們早就開始探索教學的機制,對教學過程中涉及到的各個要素的相互間的關係進行研究,並形成了一套獨立的知識體系即教學理論。但長期以來,教學的研究偏重於理論上的描述和完善,廣大教師批評教學理論脱離實際,對改進教學工作幫助不大。這固然同理論研究不夠深入有關,而更多的原因是由於忽視應用研究,致使在實踐上無法操作造成的。在這種情況下,被人稱之為“橋樑學科”的教學設計起到了溝通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的作用。教學設計為了追求教學效果的優化,在解決教學問題的過程中,注意把個別教師的教學經驗昇華為便於廣大教師掌握和運用的教學科學,注意把已有的教學研究理論成果綜合應用於教學實踐,使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緊密地連接起來。

4.有利於科學思維習慣和能力的培養

教學設計是系統解決教學問題的過程,它提出的一套確定、分析、解決教學問題的原理和方法也可用於其他領域和其他性質的問題情境中,具有一定的遷移性。例如,在教學內容或學習任務分析這個設計環節中,要求設計者將總的教學目標分解成單元教學目標和更具體的目標,建立一個教學目標羣,然後根據每一個具體目標擬定策略。這與現代管理學中的目標管理的思路是相同的。因此,通過教學設計原理和方法的學習、運用,可以培養有關人員科學思維的習慣,提高我們科學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目標的制定

教學目標的制定是教學設計的起始環節。傳播學理論告訴我們,為了取得有效的信息傳遞效果,傳播者必須充分了解學習者的學習準備態度,包括學習者的學科預備知識和技能,已有的經驗,年齡特點,個性特徵等。故瞭解和分析學生的準備狀態,是我們教師必須要重視的。同時,分析國小科學的有關“課標”要求和現行教學資源條件;從研究新課程總目的出發,明確階段單元目標,分析本課時的教學地位和教學內容,明確教學主題。在此基礎上,來制定教學目標。在設計過程中,我們要防止教學目標的偏低或超綱,力求恰到好處。例如國小科學《神經》一課,在分析了“課標”要求、學生學習準備狀態、學校教學資源條件、本課時教學主題等多種要素後,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①知道在人體活動中大腦、脊髓和神經是怎樣協同工作的,其中大腦、脊髓是人體的神經中樞。②知道人體活動中的神經傳導過程。③能夠對大腦、脊髓和神經是怎樣協同工作的作出簡單的解釋。④能夠開展實驗探究不同部位、不同人的神經反應速度並進行解釋。(③、④兩點,從學習分析基礎上進行知識的靈活應用方面提出了教學目標,這是一個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面層);⑤對探索神經傳遞信號的祕密充滿興趣,樂意探究反應速度的差異和解釋其原因。從上述例析來看,設計者從新課標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觀”三維目標要求出發,制定教學目標。從我們教學的實踐看,定位比較正確,教學效果良好。

五、教學思路的策劃

教學目標確定後,在分析教學內容、學生特點諸因素的基礎上,需要進行總體教學思路策劃。例如,國小科學《神經》一課,教學內容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引導學生認識神經;第二部分,組織學生了解神經系統的工作過程;第三部分,對自己身體的敏感性、反應速度等進行測試。在課前談話中我瞭解到學生對於神經、反射等內容並不陌生,但對神經是怎樣傳遞信息的並不太清楚,因此依據教材編排意圖和“課標”要求,提出本課總的“教學

思路”和程序:活動提出問題-猜測神經傳導過程-瞭解神經系統組成-探究神經分佈和人體各部分反應速度。在教學時,教師首先組織學生做“打手”的遊戲,通過遊戲激發學生興趣,進而產生問題:眼睛接收到的信號是怎樣傳遞給大腦,大腦又是怎樣把信息傳遞給手,使手做出反應的?然後,教師讓學生猜測“打手”遊戲中人的反應過程,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描述出來,再通過交流讓學生初步知道神經在這裏起了傳遞信息的作用。接着,教師組織學生閲讀課文,瞭解人體神經系統的構成和神經系統工作的過程。最後,組織學生研究自己身體的敏感性、反應速度。這樣就讓學習者從活動中發現問題,從合作探究學習中分析思考問題,從閲讀交流中解決問題。

六、教學材料和內容的處理

“教學材料是指教學內容的各種形式的載體”。如新課程國小科學中,課本和活動材料是最基本的教學材料。在對教學材料進行處理前,我們教師對“課標”的研讀,有助於準確把握課本的教學內容,並與教學要達到的意圖或教學目標掛上鈎,與學習的對象相一致(因同一教學內容,如“神經”知識,國小、國中的學習要求是不一樣的),與此同時,教師要根據課時教學目標,對所有的教學內容進行分類,明確學習者的學習任務有哪些,它們分別屬於認知技能領域、過程與方法領域,還是情感領域。如前所述,《神經》一課,知道在人體活動中大腦、脊髓和神經是怎樣協同工作的,其中大腦、脊髓是人體的神經中樞;知道人體活動中的神經傳導過程等屬於認知技能領域;能夠對大腦、脊髓和神經是怎樣協同工作的作出簡單的解釋;能夠開展實驗探究不同部位、不同人的神經反應速度並進行解釋等屬於過程與方法領域;對探索神經傳遞信號的祕密充滿興趣,樂意探究反應速度的差異和解釋其原因,屬情感領域。

不同的學習領域,我們要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運用不同的教學行為策略,才能使教學真正恰到好處。

七、教學方法和模式的選擇

我們在選擇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時,要考慮是否符合目標要求、教材特點,符合知識本身的邏輯性;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要充分利用學校現代化教學設備,能合理地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例如,在教學國小科學《神經》,教材中介紹了人體神經系統的構成和工作過程,教師採用了多媒體演示的方法,讓學生從形象直觀的動畫中瞭解到了人體神經系統的構成和工作過程,然後再對自己畫出的神經傳導過程圖進行修改,這樣,教學由感性到理性、由形象到抽象,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學習特徵。

選擇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時,我們需要注意:①必須符合教學目標要求。對於知識性較強且抽象的教學目標,可選擇教學信息傳輸較大的教學方法,如系統講授法、多媒體演示法等或選擇相應的教學模式;對於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方面的教學目標,則可選擇探究法等教學方法或相應的教學模式;②能符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學習特徵;③要考慮到教學條件。學校的教學條件是制約教學方法或教學模式的重要因素,教學條件既包括學校的教學資源條件,也包括教師的自身條件,如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個人素養的制約等。總之,我們在選擇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時要做到揚長避短、恰到好處。

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結合教學實際,就如何進行國小科學教學設計談了自己的看法。我們在教學設計時,要經常思考這樣一些問題:這堂課的教學目標是什麼?主要掌握哪些要點?重點難點是什麼?怎樣突出重點突破 難點?為什麼要學習這些內容?與其它章節的聯繫如何?怎樣才能掌握有關知識和技能、學習方法和情感培養?等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充分準備,精心設計,從而提高科學課教學效率,使學生的科學素養得到提高。

第三篇:國小科學教學設計

讓科學課堂彰顯生活特色——《杯子變熱了》教學設計及反思 構建充滿生活氣息的課堂是我們在課改理念和現代教育思想指導下,對課堂教學的一種理想追求。因此,在科學課的教學中,就要求我們能夠把科學知識與生活聯繫起來,讓學生感悟科學本源自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的道理;使我們的教學從科學世界回到感性、具體、現實、流動的生活中來。下面結合《杯子變熱了》一課的教學實踐談談我對這一教學理念的理解和應用。

【教學內容】

國小科學五年級下冊第4課《杯子變熱了》。 【教學設計理念】

1、科學課堂迴歸生活。教育家杜威曾説過:“教育即生活”,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生活。同時,新課程標準體現的教育理念之一也指出課程要回歸生活。本課的教學設計就是以學生生活為基礎,以學科知識為支撐的,透過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情景,驅動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在解決生活問題的過程中獲得科學知識,明白科學道理,從中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意識到生活中隨時隨處有科學。 2、注重評價,於細節處導行。國小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科學素養的形成不是靠“説”靠“教”養成的,而是以各種課堂活動作為載體,以學生的試驗設計、認真觀察、科學記錄、條理表達、樂於合作、善於傾聽、客觀評價等能力的訓練作為切入點,於每一個細節之中,逐步規範學生的學習習慣和探究習慣而長期形成的。 【教學目標】

1、能根據生活經驗,藉助實驗材料,設計實驗並探究“熱是怎樣在固體中的傳遞”的。

2、能在實驗的設計和探究中,逐步養成善於交流、認真傾聽、善於向他人學習的良好學習品質。

3、知道熱傳導的基本特徵、不同物體傳遞熱的能力是不同的,可以分為熱的良導體和熱的不良道體兩種類型。

【材料準備】

學生實驗材料:

1、塗好臘油的圓鐵片、長鋁條、方鋁片各3片,酒精燈、鉗子、火柴。

2、泡沫條、銅棒、鐵棒、玻璃片、鉛筆、竹筷、塑料棒、瓷勺、杯子、熱水等。

教師演示材料:

兩個完全一樣的帶蓋不鏽鋼輩子、蠟燭、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1、師出示兩個完全一樣的帶蓋不鏽鋼杯子提問:老師這裏有兩個完全一樣的杯子,裏面分別裝了涼水和熱水,不打開蓋子,誰能判斷出哪個杯子裏裝有熱水?

2、學生判斷:用手摸,熱的杯子裏裝的是熱水。師追問:你斷定這個杯子裏裝有熱水的依據是因為——?(師據學生回答板書課題)

3、師談話:杯子變熱了,這時,我心中自然就冒出了問號,假如是你,會有什麼疑問呢?

4、學生質疑:

5、師歸結問題,引導出探究重點:杯子是怎樣變熱的?(板書“?”)

(二)、探究活動一:熱是怎樣在物體中傳遞的。

1、指明探究方向: 師:有了疑問,就要研究,就得有研究方法,如果老師提供給你們材料,你們能不能根據自己生活經驗,設計一個實驗方案?(能),如果大部分同學已經做好,我就拍手提示你好嗎。

下面聽清要求:打開盒子,看看裏面的材料,然後設計出你們的實驗方案。

2、學生設計實驗方案。

3、彙報實驗方法:教師根據學生的彙報作補充提示。

重點解決:

a:鉗子的作用:安全,防止燙傷。

b:熄滅酒精燈時要用蓋蓋滅,嚴禁用嘴吹。

c:藉助彩色蠟的融化觀察熱在物體中的傳遞。

4、學生實驗探究。

師:結合剛才我們的討論,先完善好你們的實驗方案,再進行實驗,並及時記錄實

驗現象,完成實驗報告單。

5、研究彙報: 彙報要求:要想取得發言權,必須先對前面小組的彙報進行評價,然後才能發言,相同的內容不要重複,否則取消發言權。 6、教師小結:通過用不同的材料來進行實驗,同學們發現了同一個現象:,熱都是從温度高的地方傳遞向温度低的地方,像這樣在固體中傳遞熱的方式科學上稱為傳導。(板書:傳導)。

7、解釋生活現象:現在,誰能解釋杯子是怎樣變熱的?

師談話:其實,像這種傳遞熱的現象在生活中還有很多,你能再舉幾個例子嗎?

(三)、探究活動二:物體傳遞熱的能力相同嗎。

1、引出探究話題:剛才同學們提到了勺子,生活中的湯勺一般都是用什麼材料製作的?你知道是為什麼嗎? 2、學生解釋。從同學們的解釋中老師聽出一件事來:不同的材料,傳遞熱的能力是不一樣的。是不是這樣呢?讓我們再來通過實驗模擬看看。(師出示裝有實驗器材的杯子)我把各種不同的材料裝進杯子中,我們可以用什麼代替熱湯?(熱水)好,老師給你提供熱水,記住,實驗完後,把熱的和不熱的物體分開,這樣方便彙報。

3、學生驗證。

4、學生彙報。 提出彙報要求:這次我們彙報的要求有所改變。因為每個小組的實驗材料都不相同,所以其他小組彙報時,要認真傾聽,相同的內容標出來,不再彙報,他有你們沒有的內容,聽清記在腦子裏,這是你們向同學學得的知識。他沒有你有的內容,請你起來補充,讓大家一起分享你們的收穫,好嗎?

5、教師小結:不同物體傳遞熱的能力是不同的,容易傳遞熱的物體,叫做熱的良導體,不容易到熱的物體,叫做熱的不良導體。其實,人們早就發現了這一現(推薦打開本站:)象,並把它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為生活服務:當需要熱的時候,就用熱的良導體材料,不需要熱和防止熱量散發的時候,就用熱得不良導體材料。你能舉一個生活中的例子嗎?

6、解釋生活現象:還是讓我們回到廚房中,探索一下廚房中的科學吧。(課件播放鐵鍋、鐵勺圖片)

(四)、課堂評價:

(五)、拓展活動:

人類智慧的力量是無窮的,從生活中發現科學道理,提高科技水平,反過來,又用發達的科學技術為人類的生存發展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套用一句話,就是來自生活,服務生活。你們願意用自己的智慧改善我們的生活嗎?好,請看大屏幕,這是一家杯子廠進行的市場調查,通過調查他們發現:現在市場上適合國小生用的、活潑可愛的、便於攜帶的、不怕磕碰的、還要不能燙手的杯子太少了,於是就想開發研製一種新型的國小生專用杯,現在正在徵求設計稿,你們能用自己的知識設計一款符合要求的新型杯子嗎?那就請你們課下完成這項任務。

【教學反思】

通過《杯子變熱了》這一典型課例的教學實踐過程,對如何讓課堂充滿生活氣息,讓科學學習迴歸生活,有了更深的認識;如何把科學教學與學生生活有機結合,在科學課堂上彰顯生活特色,我認為,可以從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從生活廢物中選取實驗材料,體現生活中處處、時時可以進行科學探究。二是在實驗探究的實施過程中,藉助生活情景和經驗,促進有效問題的產生,明確研究方向。三是從生活問題入手,到生活問題結課,讓學生意識到科學探究來源於生活,科學知識服務於生活。 通過教學實踐,我們發現《杯子變熱了》的教學設計還不夠完善,如利用酒精燈給易拉罐皮加熱時,如果操作不當,很容易把塗在上面的蠟燭點燃,就看不到預想的實驗現象;如果蠟油塗的過多或是傾斜加熱,都很容易把蠟油滴在桌子上,給學生每組準備3片實驗材料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從不同的位置加熱,觀察不同情況下熱的傳遞,但有些小組並沒有想到等等。這一些都值得我在今後得教學工作中不斷反思、改進、積累。我始終堅信:讓學生從生活走向課堂,再從課堂走向生活,這才是科學教學的真諦。讓科學課堂充滿生活氣息、彰顯生活特色是我對課堂教學不斷追求的目標。

第四篇:國小科學教學設計

國小科學教學設計:《生命離不開水》

(平昌縣龍崗國小楊友貴)

教學目標:

1.過程與方法:學會提取植物體內的水,學會安裝“小草喝水”的裝置。

2.知識與技能:知道水是生命物體的組成部分,它在生命運動中起重要作用。

3.情感態度價值觀:意識到水在生命中的重要性。

教學準備:青菜、桔、蘋果、蝦、水聲、圖表

教學過程:

一、新課。

1.師:同學們,請你們聽一聽,這是什麼聲音?(板書:水)

請你猜猜,錄音裏優美的小河讚美的是什麼?

2.師:小花、小草離不開水,小魚小鳥離不開水。及時板書(邊説邊板書:離不開).3。 活動一:

3.師:你還知道什麼地方有離不開水的事例?(小組討論)

結合自己身邊事例小組裏互相説一説:(如洗臉、澆花……)在學生討論熱烈時停下。

4.師:同學們説了許多的事例,心裏也有了許多的感受,你是不是也想用小詩來讚美水呢?(同時出示小詩、投影)

5.講了那麼多生命物體離不開水的事例,也用小詩讚美了水,現在的感受一定更多了,我們一起來把這個課題補充完整好嗎?

板書:“生命離不開水”

活動二:

6.師:我們已經知道生命物體離不開水,其實生命物體內部有許多與水有關的一些祕密,請你仔細觀察,你能發現什麼?(同時出示圖片)

活動三:

7.師:從圖中我們發現物體內會有大量的水,但是這些水我們平時看不出來。你有什麼好的方法讓大家看到這些生命物體內的水(小組討論)切、壓、摔

8.師:今天老師為大家準備了一些材料。請每組同學任選兩種喜歡的材料,同你剛才提出的方法嘗試着把它體內的水提取出來,同時還請大家感受一下哪一種材料的水更多一點,在實驗過程事,你如果有新感受和發現及時把它記錄下來等會再告訴大家(蘋果、蝦、青菜……)

9.學生彙報結果。(按材料分)

10.師:剛才的實驗使我們更清楚的認識到生命物體體內有水份。老師不明白,這些水哪裏來的呢?(動嘴喝、植、根)

11.師:植物靠根吸收水份,你有沒有看到過植物喝水?想不想知道?

12.老師拿出準備好的材料。你能充分地運用這些材料,清楚地讓大家看到小草每天喝水的情況?(學生回答)

13.師:為什麼要用油?理由是什麼?

14.師:裝置已做好了,是不是已經完了?(沒有)

(觀察的堅久性,觀察的方法)

15.師:回家之後每位同學都設計一個小草喝水的實驗,並完成p72的表格。比較精確地記錄小草每天喝水的情況。

第五篇:國小科學教學設計

國小科學教學設計

認識磁鐵

大八里國小楊志申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磁鐵有各種各樣的形狀和根據形狀取的的名稱。

2.磁鐵有一些特殊的性質。

3.磁性和磁極。

過程與方法:

1.能邊玩邊思考和交流,從玩中發現磁鐵的性質。

2.能運用磁鐵的性質解釋現象和製作玩具。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樂於表達和交流。

2.激發探究興趣。

3.通過了解指南針的歷史,增強名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教學準備】

學具:每4人一組

桌面——條形磁鐵、馬蹄形磁鐵、環形磁鐵,水槽(有水)

桌肚——回形針、泡沫板

實驗記錄單

教具:磁鐵魚(用泡沫做,裏面藏一塊條形磁鐵)、課件、多種形狀的磁鐵、

滲透:回形針排隊

【教學過程】

一、動畫激趣

同學們,你們喜歡看動畫片嗎?今天陳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段很有趣的動畫片,想看嗎?一起看屏幕(點擊播放《貓和老鼠》)。

知道tom用的是什麼祕密武器?同意嗎?(板書:磁鐵)

你是怎麼看出來的?(看到它能吸引鐵熨斗)

對,我們把磁鐵能吸鐵一類物質的性質叫做磁性。(板書:磁性)

二、自主探究磁鐵的性質

(一)學生回憶平時玩

看來你肯定玩過磁鐵,還有人玩過嗎?既然玩過,那你們一定從玩中已經發現了磁鐵的很多祕密,是吧?把這些祕密先在小組裏説説,過會兒全班交流。

預設:

1.磁鐵有各種形狀

對!瞧,(課件出示馬蹄形、條形、環形磁鐵),這是我們常用的,第幾個和剛才湯姆拿的一樣?對,它叫馬蹄磁鐵,這個叫條形磁鐵,最後一個叫環形磁鐵。名如其形!你們看這裏還有球形磁鐵、柱形磁鐵(出示實物),形狀太多了!

2.相吸和相斥

你是怎麼發現的?(請給大家演示一下)

有誰沒有過這樣的體會?(讓這部分同學拿着試一試)(板書:相吸、相斥)

3.隔着物體也能吸。

師:你是怎麼發現的?(桌面上放一塊磁鐵,用桌面下的磁鐵帶着走)

(二)提供材料現場玩

不錯,一個個從玩中發現了這麼多知識,真了不起!你們還想再玩一玩嗎?

行!老師給每組提供了磁鐵和回形針,就這兩樣。比一比哪個小組會玩,看看哪個組能從玩中發現磁鐵更多的祕密。注意把你們的發現及時記錄在這張紙上。

預設:

(1)一個接一個的排列,説明磁性能夠傳遞。(板書:可以傳遞)

(2)把磁鐵往回形針堆裏放,磁鐵總是會有兩個部位吸引的多。

吸得多的部位説明了什麼呢?(磁性強)

揭示概念:我們把磁鐵上磁性最強的部位叫做磁極。(板書:磁極)

(三)老師引導深入玩

剛才看到同學們玩得那麼開心,老師手也有點癢癢,我也來玩一個!我用泡沫做了一條魚,它可以浮在水面上(師用水槽取水),而且它還能自由轉動。來個比賽,如果魚頭朝南算老師贏,如果魚頭朝其它三個方向都算同學們贏。行嗎?為了公平,請一位同學到前面來撥動魚並宣佈結果。

(1)誘生質疑

哈哈,老師的運氣真好,每次都贏!

(2)揭開謎底

魚有問題?你幫大家看看!

(3)講解步驟

你們也想動手做做這個有趣的實驗嗎?

課件出示:

1.把泡沫板放在水面上;

2.把條形磁鐵輕輕放在泡沫板上;

3.輕輕撥動泡沫板,仔細觀察靜止後磁鐵指的方向。

(6)學生實驗

小組要多試幾次,可以看看其它組的情況。

(7)得出結論

在剛才的實驗中,你們看到了什麼?(磁鐵一端指南、一端指北)

磁鐵能夠指示方向,指南的一端是南極,指北的一端是北極。(課件出示:南極 北極) 知道磁鐵上為什麼用大寫的s和n來表示嗎?(指出:在英語裏北方是north,南方是south,是取的他們的首字母來表示的。

誰來指一指你們小組裏磁鐵的s極和n極分別在哪兒?

2.同極相斥、異極相吸

剛才我們已經提到磁極和磁極接觸有時相吸、有時相斥,那到底哪兩個磁極接觸相吸,哪兩個磁極接觸相斥呢? 下面就請同學們通過實驗找一找!

學生分小組實驗。

兩極相吸的情況是:

兩極相斥的情況是:

我們的發現:

你們發現這裏有規律嗎?

小結指出:同極相斥、異極相吸。(板書:同極相斥、異極相吸)

三、靈活運用

1.尋找柱形磁鐵的南北極。

(1)這裏有一些黑色的柱形磁鐵,沒有標明s和n極,你們有辦法找到嗎?

如果找到了,請在修正貼註明,小組長到前面來領柱形磁鐵。

(2)小組活動

(3)誰願意用最快的速度檢測一下他們小組找的對不對。

你準備怎樣檢測?(根據同極相斥、異極相吸)試一試!

還可以怎樣檢測?(根據磁鐵指示方向)

2.地磁場

能夠自由旋轉的磁鐵靜止後能指示方向,這麼好的性質在生活中有運用嗎?(指南針)你們瞭解它嗎?誰來説説?

你們能猜一猜為什麼自由旋轉的磁鐵靜止後總是一頭指南、一頭指北嗎?(課件演示磁鐵旋轉靜止後一頭指南、一頭指北)

師邊講解邊演示:其實地球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磁鐵(出示地球),它也有兩個磁極,在哪兒呢?(在地球的南極和北極附近)

地球南極附近應該是這個大磁鐵的什麼極呢?地球北極呢?

我國古人早就發現了一種具有磁性的天然石頭,把它叫做磁石。古人用這種天然磁石打造成勺子的形狀,(課件出示:司南圖)把它放在一塊光滑的、有方向刻度的青銅方盤上,轉動的勺子停止後,勺柄所指的方向就是大致朝南的方向。在戰國時期,它被稱為“司南”。(課件出示:司南)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針,被譽為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後來經過多方改進,就變成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小巧靈活的指南針了。(出示:指南針圖)

四、課堂總結

本節課我們通過玩磁鐵,發現了磁鐵這麼多性質。

陳老師根據磁鐵的性質製作了幾個小玩具,你能看出它是運用了磁鐵的什麼性質嗎? 依次出示:

小車相吸和相斥

小鴨游泳

你也能根據磁鐵的性質設計、製作磁鐵玩具嗎?課後小組討論,下一節課交流。 板書設計:

研究磁鐵

磁性最強的部位 磁極

可以傳遞有兩個:南極、北極

不同部位有強有弱異極相吸、同極相斥

小編推薦相關文章:

國小科學教學設計

國小科學教學設計的五個基本流程就是指

青島版國小科學教學設計

國小科學教學設計焦鋒國

國小科學課堂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