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體育課改小結(精選多篇)

欄目: 教學工作總結 / 發佈於: / 人氣:1.25W

第一篇:國小體育課改小結

國小體育課改小結(精選多篇)

第八次課程改革在全國38個實驗區全面啟動,這次課程改革的實施,對每一個教育工作者來説無疑都是一次挑戰,因為這次改革無論是規模、理念、還是內容、形式都發生了巨大的變革,學習這次課程改革的先進理念,如同在觀賞一幅壯美的中國教育的藍圖,然而從專家設計的課程改革到實際的課堂教學,這中間還有一個漫長的探索、實踐的過程。

對於體育學科來説,如何迎接新課程的挑戰,變革體育教學,也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和探索的問題,經過十年的摸索,我們克服了種種困難,在一片“荒蕪”中開墾出了一塊塊“耕地”,我們辛勤的“澆灌”,終於看到她“返青”、“吐綠”有了勃勃的生機。回想六年的改革歷程,有太多值得我們去總結的經驗,下面我就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總結和梳理。

一、加強教師培訓,引導體育教師保持先進而正確的教學理念

第八次課程改革,是對傳統教育的一種發展,它繼承了傳統教育中優秀的實踐經驗,改革了制約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方式。突出強調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倡導一種積極、生動、合作的學習方式,它作為一種思想,貫穿課程改革的始終,不能理解這些新的理念,同時不能跟上理念發展的不斷修正的步伐,就會多走彎路,使課程改革蒙受不必要的損失。因此在六年間我時刻關注體育改革發展的動向,依託中心組成員的力量採用多手段、多維度的方式,累計培訓教師百餘次,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

在十年實驗裏,我們始終鼓勵大家自己學習,就近結組,在交流中學習,並結合實際寫出心得,然後抽時間再集中進行探討碰撞,使教師從不同的角度出發,體現出個性與自我,使學習變為自我提高的過程,不是在複製理論,而是從一個個新的視角考慮一個個理論問題,站在時代的高度,理解、明晰一個個有價值的問題。十年間這種培訓方式收到了一些可喜的成果。

教師教學基本功是進行課堂教學的基石。體育課堂教學尤其需要教師具有紮實的基本功,教學的基本功包括組織課堂的能力,與學生溝通的能力,課堂上的講解、示範能力和教學設計能力等。每一位教師都在上課,但他的基本功並不一定紮實,基於此在十年裏,我們進行了多次講座,對教學基本功所涉及的方方面面都進行了各種形式的培訓。對課堂的組織能力,如何站位、走位等,我通過現場課進行了集中的學習探討,讓教師明白如何根據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年齡特徵及不同教材內容恰當的組織課堂教學,進行合理的站位、走位、講解等。通過講座的方式,對如何進行教學設計進行了重點的研究學習,通過講座使教師明白你在課堂教什麼、為什麼教?怎麼教?學生學什麼?怎麼學?並通過教師説課的方式,將其表述出來,答辯出來,並通過不同的現場課,指導教師們合理的處理教學內容。

二、以新舊對照課求創新,提高教師對新課程下體育課堂的駕馭能力

新課程下的課到底該如何上,上成什麼樣子,這是每一個實驗教師都在深深思考和研究的問題,在體育學科中,為了讓教師對新課程的理解,並不停留在觀念上,讓他們對新課程有一個有形的認識,幾年來我們始終採用了新舊對照課的方式,有效的解決了教師在新課程下如何正確運用恰當的教學方式的難題。即按照原來的思想觀念上一節課,再按照新的理念上一節課,對照這兩節課,每一位教師都會有自己的思索,能夠找到其中的變化,通過這一個個活生生的課堂實例,促進體育教師對新課程的理解,進而從中吸取營養,改革自己的課堂教學。通過這種方式,收到了講授起不到的作用,有着非常明顯的效果,每一位教師在設計課時,自覺不自覺的就會想到如何改革原有的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融入新的教學思想的理念,真正上好新課程下的體育課。在十年的實驗中,幾乎每位體育都教師上了課改對照課,有的教師幾乎將所有教材都進行了對照。通過這種方式,教師們在理論與實踐間找到了橋樑,教師們真正能夠做到理論指導實踐,用實踐銓釋理論。

三、温故改良傳統教材,豐富教學內容倉儲,在繼承中求得發展

在傳統的體育教學中,有必修教材和選修教材,必修教材教學是體育教學的核心部分,它對學生體質的協調發展;身體各方面素質的增長;以及意志品質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培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於受各種因素的影響,曾幾何時我們的體育教學將必修教材的許多內容避過、繞過或砍掉了。原因是學生對這些教材沒有“興趣”,或稱這些教材“不安全”,學校體育教學主要開設的是那些“安全”的、學生有“興趣”的教學內容。

四、課題研究作先導,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教學研究科研先行。十年來我們依據體育課堂發展的需要,先後立項了構建“四育一網”,培養國小生體育能力的研究;構建“情景劇”課堂,提高國小生運動參與度的研究;建構“情景式”教學模式,培養國小低年級學生運動能力的研究;改革課堂教學結構,構建課堂教學新模式的研究等四個課題。這些課題有針對教學評價的,有針對教學方式轉變的,有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有差異教學的,有學習方式研究的。每個課題都是當前熱點或難點問題,課題成員覆蓋全校的每個體育教師,可以説,每位體育教師都有他研究的方向,每位體育教師都有他研究的主題。這些課題還在研究之中,通過這些研究我們不但解決了一些困擾我們的難點問題,同時也使參與研究的教師在研究的相關領域得到質的提高。同時,通過這些課題的研究,進一步使廣大教師明確了課改得方向,找到了課改得抓手,促進了我區國小體育教學得到了良性的發展。

五、多維教研求特色,提高教師的能力,輔助學校體育教學得到發展

對教師的培養來説,更多的內容應該立足於學校,這不單是因為時間的原因,更重要的是隻有把研討當成一種習慣,學校體育教學的面貌才會得到真正的改變。基於此,六年間我們多次開展了多維的教研活動。

1.走出去,請進來,開闊教師眼界

為了更好的使教師的教學觀念,教育觀念發生轉變,十年間我們多次在網上聆聽到國家最新的課改動態和最前沿的理念與先進理念,使教師們的思想站在課改的最前沿。多次組織體育教師聽課並與上課教師進行面對面的研討,使教師們開闊眼界,學習借鑑其它地區的有價值的經驗方法,改革課堂教學。

2.開展換位教研課,使教師真正感受到學生的想法

教師的思維,如何去理解學生的需要,這是課改中的一大難題,針對這一點,六年間我數十次開展換位教研課活動,即有一位教師上課,其它體育教師變成學生去上課,在一位教師的指導下,同上一堂課,讓每位教師去感悟換位後的感受,通過課下的交流,教師們真正體會到了學生需要什麼,在給上課教師提意見的同時,也改變了自己的觀念,這種方式,極大的推動了教師們觀念的轉變,使好的教學方式,一點一點的形成。

以上這兩種教研方式,在這十年裏,交叉開展,立體出現,使教師們的頭腦愈來愈明白,愈來愈清醒,體育教師的教學方式觀念已發生了質的改變,它促使着我校的體育課堂也發生了質的改變。

六、校本課程開發為拓展,促進教師特色的形成與發展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提出,要“調整和改革課程體系、結構、內容,建立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決定》進一步明確了“加快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任務;教育部制定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更是明確提出了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制度。根據新課程的明確要求,作為一個體育教師,也應該具有開發和校本課程的能力,因此,我校組織了多次如何開發校本課程的講座,使教師們理解校本課程的重要性、如何開發、開發中需要注意什麼等。在這些培訓的引導下,我校的部分體育教師以地方的民俗和地方遊戲為選擇內容,對其進行改造,開發出五大類校本個例教材和遊戲,在這個開發和利用的過程中,教師們在成長,學生們在收益。隨着學習和理解的深入,教師的個性和魅力在課堂中上得到了釋放,其實這也許就是我們追求的體育教師所應達到的境界。

以上是我校十年來體育教學改革的一個梳理和總結,這裏不單單隻有成功地喜悦,同樣隱含着艱難轉變的艱難,今天的總結決不是畫上了一個圓圓的句號,而是我們的改革才剛剛的開始。

第二篇:體育課改小結

體育課改小結

長角壩學校:張玲

本學期我校體育工作在縣教育局和學校的總體佈署下,在學校行政的關心支持下,堅持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正確方向,在搞好學校體育工作的同時,緊緊圍繞教育的實施,全神貫注抓好課堂教學,業餘訓練,使我校體育工作得到長足的發展,豐富了校園生活,增強了師生的身體素質,健全了學校體育教學制度。現就本學期我校開展的體育工作做如下總結:

一、本着“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抓好體育教學工作,我校三位體育教師能認真研究貫徹執行新的《體育課程標準》,本着“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確立“以人為本”的體育教學目標,結合德育、智育和美育,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為培養新型、現代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做準備。平時能認真加強體育新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教學實踐,教科研意識和氣氛濃厚,教學質量有明顯的提高。我校體育教師能認真做到經常性地對體育工作進行檢查、總結,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逐步認識和掌握新課程標準下體育教學新的規律。

二、常抓不懈,推動“二操一活動”有序開展體育新課程,學校“兩操一活動”是反映學生整體面貌的形象“工程”,是學校整體推進素質教育的一個窗口,抓好“兩操”也是學校管理工作方面的一項重要內容。抓好“兩操”更能促進學校的全民健身活動的開展。一學期來,體育組配合少先隊大隊部工作,繼續嚴格規範廣播操進出場的紀律及做操質量,做到出操靜、齊、快,動作規範、美觀。繼續實施“領操週週換”制度,不斷改進廣播操動作質量,樹立各班領操員榜樣模範作用。加強體育檢查小組工作,定人定班定時間,督促兩操一活動的正常開展,進一步落實體育檢查結果每

周點評制度。並於本學期初及早做好廣播操比賽規程的制定和通知工作,督促師生不斷改進動作規範性,提高做操質量,積極準備校學生廣播操比賽。

三、以體育活動為載體,爭創中寨國小體育項目特色。本學期我校依然以羣眾性體育工作作為學校體育工作的主要內容,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體育特色活動。“以競賽促活動,以活動促素質”,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本學期我校組建了籃球訓練小組。五月份我校全面學習了新的少兒廣播體操《七彩陽光》,並且舉辦了校 “廣播操”項目比賽。我校還召開了春季田徑運動會,運動健兒們個個嶄露頭角,通過競賽,充分地調動了師生的積極性和責任心,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課餘生活,不斷地提高了學生的體育競技水平。

轉眼之間,一學期就接近了尾聲,新的一學期來臨之際,我校的體育工作又將面臨一個嶄新的開始。所有一切都要求着我組體育教師一如既往地加倍努力。

第三篇:國小數學課改小結

國小數學課改小結

傳統的數學教學是學生被動吸收、機械記憶、反覆練習、強化儲存的過程,沒有主體的體驗。沐浴着新課程的陽光,我們“豁然開朗”:教師不是“救世主”,教師只不過是學生自我發展的引導者和促進者。而學生學習數學是以積極的心態調動原有的認知和經驗,嘗試解決新問題、理解新知識的有意義的過程。數學教學也不斷在發生變化。

一、數學再創造

荷蘭數學家弗賴登塔爾説過:“學習數學的惟一正確方法是實行再創造,也就是由學生把本人要學習的東西自己去發現或創造出來;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去進行這種再創造工作,而不是把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實踐證明,學習者不實行“再創造”,他對學習的內容就難以真正理解,更談不上靈活運用了。例如在學習完一節數學知識後,讓學生由此聯想本節和以往哪裏學的數學有異曲同工之處,並練習把他們綜合編題。

二、數學活動化

活動是學生所喜歡的學習形式,教師的教學意圖要靠教學活動來支撐。創設學生喜歡的活動,使其在自由、寬鬆、活躍的學習氛圍中積極主動地感知、探索、發現數學問題,從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去“做數學”。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學做合一”的觀點,在美國也流行“木匠教學法”,讓學生找找、量量、拼拼……因為“你做了你才能學會”。

教師要善於用實踐的眼光處理教材,力求把教學內容設計成物質化活動,讓學生體驗“做數學”的快樂。

1、操作。動是兒童的天性,將學生置於“學玩”結合的活動中,既能滿足動的需求,又能達到啟智明理的效果,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如:在學習圓的周長時,讓學生人人都去做圓的模型,動手變,動手擺,這樣既發展思維,又開發智力。

2、遊戲。愛做遊戲是兒童的天性。特別是國小生通過遊戲能激發學習興趣,正如孔子説:“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如果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變苦學為樂學,就會產生強烈的慾望,積極主動地學習。新教材特別重視遊戲活動,如:“猜數遊戲”,“轉盤遊戲”,“幫小動物照相”,“強佔地盤”等,讓學生從遊戲中去體驗,去發現方法,從而享受玩中學的樂趣。

3、模擬。好奇也是兒童的天性,在教學中,創設一些模擬活動。如:教學“元、角、分”一課時,設置模擬一個購物的實踐活動,用準備好的錢到售貨員那裏買學具。提出數學問題,在情理交融中達到迅速理解,使課堂喚發出生機與活力。

4、合作。合作交流是新課程標準提出的新的教學理念,是自主學習的重要形式,教學時以同桌或小組為單位合作學習,互相交流,在交流中引導學生注意傾

聽別人的意見。在教學中教師要多給學生提供交流的機會,多留給學生合作學習的空間,充分滿足學生的活動慾望,使學生在合作中學到知識,在交流中解決問題,找到方法。如,教學“可怕的白色污染”一課時,組織學生小組合作進行調查與統計,然後讓學生彙報調查與統計結果。

三、數學生活化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體現生活性。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教師要創設條件,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學習和理解數學;要善於引導學生把課堂中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應用於生活實際,既可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又能讓學生切實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到數學的價值。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充滿數學。在教學時融入生活中的數學,能使學生對數學感到不陌生,感到數學就在身邊,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發現數學的慾望。如:學習小數乘法時用“購物”;學習可能性用“摸球遊戲”等一些有趣的課題表示,還有讓學生堅持每週寫數學週記,記錄生活中的數學,總結生活中的經驗,使學生學習不陌生、不枯燥,體現了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增強了教學的實效性。

四、數學實用化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體現生活性。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教師要創設條件,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學習和理解數學;要善於引導學生把課堂中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應用於生活實際,既可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又能讓學生切實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到數學的價值。當然,這要體現在每一天的每一節數學課後,滲透到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學有所用,在購物中的計算,在專修中的面積,在旅遊中的預算,在生活中的統籌……

五、數學新評價

在整個數學學習過程中,評價活動是重要的一環,它是對知識、對問題的反饋。評價的手段,首先用教師的反饋評價影響帶動學生的自我反饋和評價。教師的反饋要全面、具體、民主,評價要公正、合理、具有激勵性,使學生知道從哪些方面和以什麼樣的標準評價自己的學習過程。其次要鼓勵學生自我評價,培養反思能力。如“你覺得這節課學得怎樣?你覺得自己的解法正確嗎?你選用的方法最好嗎?”引導學生從比較中全面評價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長處,又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最後開展互評,既要會評價自己,還要會評價別人,發揮評價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

新課程改革是時代的呼喚,在注重學生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同時,更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關注學生的發展與創新,還學生思考的空間和實踐的機會,讓學生變“苦學”為“樂學”,貫徹落實“以人為本,德育為先”的素質教育。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我願與新課改同行,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激發了自己對從事教育工作的成就感和責任感,樹立追求卓越的教育教學理念,在教學工作中體會新課改、學習新課改、發展新課改。

第四篇:國小數學課改小結

新課改給我們帶來了新的變化。在教學實踐中,以新課程改革理論為指導,以踐行洋思課堂教學改革經驗為突破,以落實“三清”為重點,緊緊圍繞課堂教學這個主陣地,堅持為了每一位學生髮展的核心理念,把握“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的主題策略,努力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法,積極探索適合我班學生實行的課堂模式,為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努力完善教學的各個環節。

一、 變教學理念,改革教學方法。

課堂教學改革要努力構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發展為中心,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高效課堂。通過探索實踐,認識到教學過程應該是:學生在教師精心設計的問題探索中,緊緊被問題吸引,自覺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用心思考,真誠交流,時而困惑,時而高興,在憤悱起伏的情感體驗中,自主地完成對知識的構建。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對知識理解十分深刻,而且“創造”着獲取知識的方法,體驗着獲取知識的愉悦,使知識變成自己的精神財富。如:在教學“圓的認識”的課堂上,我給學生分成6人一個組,並用自己準備好的畫圓工具一個圖釘,一條繩子,一支鉛筆頭讓學生自己想辦法畫圓。由於用這套工具畫圓,看似簡單,但真正畫起來,一個人難以完成,就必須合作在操作中,稍有不慎,就難以畫出一個理想的圓。正是因為在反覆克服困難中才好不容易地畫出一個圓,它便增加了吸引力,從而深刻體會到畫圓時各要素的作用。

因此,學生在學習半徑、直徑的特點,以及圓心、半徑的作用時,學生就有感而發,有話可言,表現的異常積極。這樣的課不管對學生還是對教師來講,都是一種享受。

二、 真正樹立學生是教學活動主體的思想。

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説起來比較容易,但真正落實在課堂上,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首先教師必須轉變角色,真正從權威的講授者變為與學生共同探索對問題以好朋友和引導者。當每個單元學完之後,我總是引導學生進行整理複習,漸漸地學生就學會了對知識的整理、歸納和小結。如:在學完中分數乘、除、百分數之後讓學生們總結複習,學生就能用自己表現方式來整理並交流。在交流過程中,還允許同學們提出問題,進行解答,關鍵的環節舉例説明。特別是有一個小組設計了一棵彩色的樹圖,用根、莖、葉有關分數乘、除法應用主題在知識和解決問題方法上的內在聯繫、基本規律,把握各單元的知識基礎,形象有趣地展現給大家。真正實現了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

三、 注重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的評價機制。

教師必須關愛每一個學生,充分發揮激勵導向功能,與學生平等相處,以人格感染學生,以學識打動學生,以要求規範學生,以行動引導學生,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關注不同學生的不同發展。①關注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興趣、情感是否得到培養,課堂氣氛的和諧程度等,讓學生輕鬆愉快地進行學習。②關注學生是否從自己實際出發,在不斷提高和發展的基礎上達到“人盡其才”的效果。③關注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表現、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是否能從不同角度去靈活解決問題。④在掌握雙基的方式時是否省時高效紮實。從以上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合理、客觀公正的評價從而使不同的學生都在原有基礎發展。甚至有些學生的進步是非常明顯的。如:王陽、王麗萍、趙世榮、劉賀斌、王嬌月等。正確使用評價會使更多的學生積極主動發展。

總之,課堂教學改革是一項可持續發展的工程,我將不斷探索,不斷與時俱進,再攀新的高峯

第五篇:國小課改工作小結

國小課改工作小結

我校的課改工作以《課標》為指導,一如既往的推進課程改革進程,全面深化和推進素質教育。在課改工作中,全體教師以高度的責任感和滿腔的熱情投入到這場教育改革的大潮之中,加強教學研究,羣策羣力開展課改工作,積極驗證《課標》和教材,積極撰寫經驗論文;繼續轉變教育教學理念,深化和改革適合新課程的教育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不斷推進新課程改革,深化學校特色建設,為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學質量和創建特色化學校服務。

一、強化組織領導優化課改管理

課程改革是基礎教育的一項重大教育變革。為使學校課改工作真正做到領導有力、措施落實,真抓實幹,我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課改工作領導小組,並明確了各成員的具體分工,各成員平時加強協商研究和對課改的領導和指導,及時跟蹤、瞭解課改工作情況。

二、將課改管理和常規管理並軌,規範教學,夯實素質教育的基礎

隨着課改的不斷深化,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已經打破了原有的教學常規,新常規必須要處理好自主學習和自我約束、多元發展和學會選擇、張揚個性和尊重他人等多重關係。因此要以新課程為標準,在繼承傳統的、優秀的課堂的基礎之上努力建立新的教學常規。因此本期我校課改的重點是:目標引領、先學後教、當堂檢測。我們的教學管理也實現教學常規和課改兩個管理的並軌,將課改管理作為常規管理,以紮實的學校教學常規管理來促進課改過程管理。

1、嚴格教學紀律。學校對教師教學常規的管理是嚴格而有序的,教師必須嚴格執行課程計劃,堅決禁止擠佔和私自調課,以保證學生受教育的全面性;我們要求教師要提前做好教學準備,特別是提前一分鐘到教室,轉換觀念,做到教師等學生上課,而不是學生等老師上課;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尊重學生人格,杜絕體罰與變相體罰學生等。

2、逐步完善常規管理,體現制度化、規範化與人性化、科學化的有機結合。實現課堂轉型、師生角色轉變及課程功能的轉變,關鍵在於行之有效的教學常規管理。我校學習落實《國小教學常規管理細則》,加大檢查督促的力度,把定期檢查與隨機檢查結合起來。

3、加強了教學的過程性管理;首先是實行領導隨堂聽課。學校領導經常性深入一線課堂聽課,實行每月不定時隨堂課檢查,保證每一個月每位教師的課有領導聽、評,每位領導每學期保證至少聽、評完全校教師的課;對於通過聽隨堂課發現的問題,及時反饋交換意見,幫助和督促整改。這樣就準確把握課改現狀,瞭解我校新課程實踐中的優勢與存在的問題,(請繼續 關注本站)與教師保持緊密聯繫,並在和諧友好的氣氛下與學科教師共同探討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並提出一些建設性意見與建議,指導教師的教學,提高他們的業務能力,又促進常規到位。

隨堂聽課在很大程度上給教師一種“必須認認真真上好每節課”的觀念和壓力,極大地推動了教師日常教學的認真規範程度,使教學工作走上一條紮實而穩定的道路。學校對質量情況進行調研分析,及時與任課教師溝通,商量對策,為抓好教學質量做好指導,當好參謀。

三、開展校本教研

1、我校的教研活動以校本教研為核心,學校依據校情、師情和生情以及學情,成立了教研組,負責檢查督促。組長在擬定計劃的基礎上嚴格按計劃開展每週一次的教研活動,結合教師教學中的實際和遇到的問題開展研究,每次教研活動做到了有計劃,有目的,有內容,有效果,使校本教研確實起到了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促進教師成長的作用。全體教師還認真參加中心學校教研組活動,並能按時保質完成每次心得體會,並及時將教研活動所得運用於實際的教學工作之中,以促進教學業務素質的提高,提高教學質量。

2、加強學習、研究和交流。

通過幾年的課改和校本教研的實施,校本教研的理念已深入每一個教師心中,隨着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對新課程理念、課標、綱要的學習已成為一種自覺行動和需要。除了學校開展的集中業務學習,老師們還利用休息時間進行了自學,並寫出心得體會和學習筆記;同時,教師將學習和教學中的困惑、問題面對面的相互交流已成為一種常規行為;教師還加大了課堂交流的力度,教師之間互相聽課、評課人均達20節次。

3、堅持校本培訓

為提高老師的業務技能,我們按校本培訓計劃開展了校本培訓,內容涉及多方面,老師們均抱着認真學習的態度參與,使校本培訓切實起到了促進老師專業成長的功效。

四、落實過程管理提高課改質量

1、繼續認真驗證新的課程標準、新教材的合理性、科學性和適應性。在新課程改革實驗中,學校要求全體教師勇於實踐,敢於質疑,在教學中發現新課標、新教材的缺點和不足,並大膽對新課標和新教材提出修改意見和建議,而不是一味的、忠實地去執行課標。

2、在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中,要求全校的教育教學工作要滲透新的課程理念,努力向新課程標準靠攏,為全面實施新課程改革打好堅實的基礎。

3、評價改革日臻完善和科學,各學科制定了科學的、完善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評價方案,並注重學生學習的過程評價,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加註重知識與技能、過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

五、加強課改中的家校交流

我們利用家訪、家長會等活動,展示課改成果,讓家長感受學生可喜的變化,讓家長走進新課程,認識課改,接受課改,從而參與課改,以提高課改的質量。

通過課改,促進了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教學過

程逐漸成為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變為主動探究學習。從而使課堂呈現生機勃勃,成為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場所。課堂教學不僅是傳授知識的過程,更是師生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的過程。課堂充滿了師生的生命活力,洋溢着求實、探究、創新的氣氛。在課堂上,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珍視學生的個性特徵,激情激趣,在充滿情趣的課堂中儘量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對智慧的挑戰。

六、存在的困惑

部分教師對課改認識還比較膚淺,理解尚不透徹,因而出現了一些形式化的東西,對課改工作的進一步認識、實踐、總結、提高有待於解決。

課改出現新舊觀念的碰撞,使我們的教師在實踐中不斷產生新問題和新困惑,如:如何進一步加深對課程理念的理解和創新?如何深入研究課程標準和教材(而不是堅決地去執行新課標)?如何既重視個性、人文性,又注重面向全體,重視科學性等等。所有這些需要我們廣大教師在今後的課改實驗中不斷探索、不斷梳理。

課改中出現學生的學習狀況呈兩極分化日趨嚴重的傾向,新課程學習中出現的學困生的學習更應該得到關注,教師對這一部分學生的輔導的科學化、有效性的研究還應該進一步加強。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成績只代表過去,但更是激勵我們不斷學習、探索,將新課程繼續向前推進的無窮動力。在今後的課改實踐中,我們將深化學校的課改工作管理,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和學校的持續快速發展。我們相信,只要循着新課程的理念作不懈的努力,我校課改實驗的明天會更加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