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教師新課程總結多篇

欄目: 教師工作總結 / 發佈於: / 人氣:2.18W

教師新課程總結多篇

【第1篇】中國小教師新課程國家級遠程培訓總結

暑期中我有幸參加了教育部組織的為期十五天的“中國小教師新課程國家級遠程培訓”。在此期間通過計算機視頻系統,認真收看了曾琦教授的《學生學習》、劉良華教授的《教師成長》、余文森教授的《課堂教學》三個方面的講座。雖然培訓時間只有短短的十五天,但收穫是巨大的,也是自走出大學校門以來,在教師如何成長、工作、學習方面最深刻、最全面的學習。

在收看曾琦教授的《學生學習》講座後我認識到了學生有意義的學習必須是有趣、有效和有用的,是相互促進、三位一體的良性循環過程。它們共同構成了有意義的學習的穩定結構。教學中要注意到低年級的學生更易被學習過程的趣味性所吸引;國中年級的學生的抽象思維不斷髮展,開始注重方法,追求學習的成效;高年級學生由於理性思維與批判思維的快速發展,開始喜歡向內求索,關注學習的意義與價值,以意義指導學習行為。在此認識的基礎上我將在今後的實際教學中力求針對不同年齡段學生有意義學習的不同特點分別施以不同的教學方法。對那些學習困難的學生幫助他們找出正確的歸因,使他們在學習上也能體驗自豪與滿意、對後續學習的期望是“下次我努力學習一定還會取得成功”。引導學生對學習方法不能抱有幻想,以為:掌握了學習方法後,不需要付出努力就能學好。使學生正確認識到再好的學習方法都不可能取代學習中的“努力”,學習方法可以使我們付出的努力更有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但是世上絕沒有一種學習方法可以讓我們不付出任何努力就無中生有地產生成效。在教學中從自己教學方法、學生自身成長的規律兩方面正確認識學生學習上的錯誤,讓“錯誤”轉化為學生成長的鍥機。

聽完劉良華教授的《教師成長》講座卻總感覺意猶未盡。耳畔還回響着劉老師哪鏗鏘有力、充滿激情的聲音。五天裏劉老師給我們講了教師的課程智慧、教師的教學智慧、教師的管理智慧、教師的人格魅力、促進教師成長的行動研究五個方面的內容。在教師的課程智慧學習中我進一步認識到“吃透教材”對於教學的重要性。只有吃透教材才能超越教材,只有超越了教材,教師師才能引導學生快樂的學習。在教師的“教學智慧”這一部分的學習中我感覺自己受到的震動最大,“當了教師,不必因為那些有一官半職的人在你面前頤指氣使而生氣,進而也想方設法謀個小官做做。據説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兵,但是想做官的教師肯定不是好教師,業務上肯定不會有什麼大出息。”人只有大徹大悟才能獲得大的成功,取得非凡的成就。我是一名平凡的老師還沒有大徹大悟,只要有機會我就會向專家們學習,為了使自己能夠成為一名好老師而努力。在教師的“管理智慧”學習中,回想自己的班主任工作直感汗顏,感覺自己的工作和案例中的老師差的真是太遠了,笨鳥先飛,我將時刻不停的揮動我的翅膀朝着專家們、明師們指引的方向飛翔。在教師的“人格魅力”的學習中,我重新審視了過去的行為,自己失敗的地方太多了,只能用“人無完人”這句話了做慰濟。在失敗中成長講鼓勵我、提醒我做一名具有“人格魅力的老師”。在“促進教師成長”的行動研究學習中感覺自己的思想鬥爭是最激烈的,有研究表明當人均gdp在3000-5000美元之間時社會矛盾是最突出的,是社會的轉型期,這樣那樣的問題是最多的。既然這樣就用“寬容”或“賞識”來面對這些問題,以教授、專家們為榜樣致力於新課程教育改革。

余文森教授的《課堂教學》使我進一步認識到用新課程理念教學,要讓學習成為學生的一種精神需要,而不是一種外在壓力,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體驗,使學生從“受逼”學習的狀態中解脱出來,讓學生變得愛讀書、愛學習。教師不再是課本知識的可憐的解釋者,課程的忠實執行者,而是與專家、學生等一起構建新課程的合作者。在今後的教學中牢記“再也不以本為本”,把教材作為“聖經”解讀,而要注重書本知識向生活的迴歸,向經驗的迴歸,十分注意對書本意義的多樣化解讀。充分認識到教師的角色與新課改以前徹底的改變了。新課程把“教師即研究者”這一理念擺上了議事日程,促進了這一理念向現實的轉化。教師自己就應該是一個研究者,通過這次培訓本人教學研究的積極性、主動性被極大地激發出來了。在今後教學中將積極開展研究,促使教學與研究“共生互補”。在課堂教學目標上要改變過去重知識輕技能的特點,注重追求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方面的有機整合,在知識教學的同時,關注過程方法和情感體驗。充分認識預設和生成是矛盾統一體,課堂教學既需要預設,也需要生成,預設與生成是課堂教學的兩翼,缺一不可。沒有預設的課堂是不負責任的課堂,而沒有生成的課堂是不精彩的課堂,使兩者不在課堂上的產生衝突現象,為此要牢固確立三維目標的意識,為每一節課制訂切合實際的課程目標,並準確地加以描述,使每一節課都有明確清晰的教學方向,這是提升教學有效性的前提;依據學科特點和學生認知水平,精選教學內容,突出學科特色,抓住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使每一節課都讓學生有實實在在的認知收穫和學科感悟。真正確立學生主體地位,認真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即要注重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又要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思維和有深度的交流討論;最近發展區上做文章、下功夫,要十分注重發揮學生的獨立性和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以及學習責任感,加強教學的針對性,不斷提升教學的層次和水平,使教學走在發展的前面;把生成和預設和諧統一起來,既要注重高水平的預設又要注重動態的生成,從而既提升知識教學的效率又提升能力培養的效果以克服無效和低效教學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第2篇】高中教師新課程全員培訓總結

歷時十三天的培訓即將結束,這次培訓,我省有10萬名高中教師參加。這次培訓,正如張志勇副廳長所説,通過專家引領、遠程研修、校本培訓、同伴互助和反思行動等環節對高中教師進行培訓,其目的就是進一步提高高中教師新課程實施能力,引領廣大教師走新的專業發展道路。的確,這們這些“學生”確實收穫頗豐。我在這次培訓中,有如下收穫:

1.在思想上有了質的飛越。這次培訓,我省在規範辦學行為的基礎上,把深化課程改革作為基本抓手,通過高中教師全員培訓,來實現課程標準的全面落實,以此推進高中素質教育向深層次發展。這次培訓,相信對每位教師都是有益的,通過培訓,使我真正明白了素質教育的意義,教育的出路,學生的前途命運的意義。這與以前在我思想中的“備好課,教學好” 的思想大相徑庭,使我的教學思想得到了進步,使我更加明確高中素質教育的深層意義。教師的發展離不開學習,離不開科學文化知識,只有不斷吸取“營養”,才能使自己壯大。這次培訓學習,自己不僅學到新課程的新觀點、本學科的新知識、教學的新方法,通過學員之間的交流更使我思想上得到質的發展與飛越。我因此受益無窮。

2.在教學有了新的方向。在教學上,通過與全省本學科老師的交流、探討,使我教學方向更加明確。在教好學的基礎上,明確了素質教育的正確意義,實施素質教育,是每一位老師最大的責任。只有實施素質,教師和學生才能在這種環境下都能得到發展。特別是學生,在素質教育的東風之下,將會有更大的學習與發展空間。做為教師,要正確引導,思想上決不能放鬆,真正將每個學生的未來繫於自身,真正承擔起這種責任,這樣,將素質教育才能在齊魯大地上蓬勃發展,生生不息。

3.在專業水平上得到提高。在這次學習,有幸與全國、省內等有關專家共聚一堂,深刻探討有關素質教育、學科熱點等問題,通過與他們的交流,使自己學習了很多知識。特別是在專業方面,通過與我們地區的指導老師趙麗萍、李萌老師交流,在思想、學術方面都得到很大的提高。通過這種平台,使我們學員與指導老師的距離變得更近、更方便交流。看到他們在學員的文章中做得點評,句句含情,字字有義,更折身了一種專業高度,不得不承認,通過這次培訓,在我的專業方面我有了更大提高。也真誠的感謝他們的認真、付出、一絲不苟等敬業精神。這更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位,他們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這次培訓,收穫還有很多很多,最後,我只想用九個字來總結一下這次培訓,即“培訓着,快樂着,收穫着”。相信,這也是更多學員的心聲。

【第3篇】教師關於實施新課程教學反思總結

實施新課程以來,教師的教學行為、思想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取得了較大成果,學生的思維活躍了,得到了很好的訓練,能力相應提高。我,就是接受新課程的理念而成長起來的一位年輕教師。在利用這些教學手段,運用這些理念指導教學時,我發現當中存在着一些問題,值得我們思考。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作為低年級的學生,他們怎麼理解各種各樣的感情呢?理解的這種感情他們怎麼用詞語表達呢?表達出來之後帶入文本朗讀又是何其難呢!課堂當中40%的時間要用來“讀得有感情”,口誦之,目視之,耳聞之,腦記之,讀書對於語言的學習有一個開源的作用。那麼怎麼能籠統的説“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呢?低年級是習慣養成的關鍵時刻,是不是該換一種形象的説法來指導學生朗讀呢?

自從我有了這種想法,便結合表演讀創設了一個要求:讀出表情,讀出動作。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表情動作進入文本,把自己當作主人公,試着體驗體驗。在課堂上,我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單一的要求,轉化為學生喜聞樂見的“帶上表情,邊讀邊做動作”,不僅使課堂氣氛濃烈了,而且學生漸漸明白了哪些詞語是可以通過動作表現出來的,而這種詞語就是他們以後要接觸的“動詞”。

“用你喜歡的方式讀一讀。”話音剛落,教室內人聲鼎沸,聲音一浪高過一浪。學生讀得搖頭晃腦、面紅耳赤,場面煞是熱鬧,教師頗為滿意。這話日漸成為一種時尚。

難道學生個個都喜歡高聲朗讀?仔細想想,答案非常明顯。學生之所以都選擇高聲朗讀作為“喜歡”的方式,不排除以下兩方面原因:

(一)受從眾心理趨使。部分同學的放聲朗讀使其他同學身不由己,為給老師傳達“我讀得很投入”這一信息,就不惜扯着嗓門,搖頭晃腦。在這熱熱鬧鬧的場面中,學生的浮誇心理日益膨脹,個性日漸磨滅,其閲讀能力卻一直在原地踏步。

(二)學生無其它方式可選。從低年級到高年級,放聲朗讀歷來都是“用你喜歡的方式讀”的代言。難道一定要“用喜歡的方式讀”嗎?即使學生已經掌握了各種閲讀方式,這種説法也未必恰當。

1、要教給學生多種閲讀方法——讓學生可選擇。《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要求:低年級,學習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中年級,初步學會默讀;高年級,學習瀏覽。作為一線教師,應認真研讀《語文課程標準》,並用來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少一點譁眾取寵,多一分生本思想,真正從學生出發,立足於學生髮展,讓學生學會潛心地默讀,學會快速地瀏覽,讓學生擁有選擇的餘地。

2、要引導學生靈活選用方法——讓學生會選擇。如果學生已掌握各種閲讀方式,那麼教師就應通過引導,讓他們學會針對不同內容、不同需要、不同情境選擇不同的閲讀方式。讓他們知道詩詞散文尤宜誦讀,説明文較宜默讀;初知大意需瀏覽,表情達意可放聲朗讀;在需保持安靜的環境中不宜出聲朗讀(如其他人還在凝神思考)……因此,我想將“用你喜歡的方式”改為“用你認為最適合的方式”,可能更為妥當。

一學年以來,我默默無聞的奉獻着,體會着付出與收穫之間的甜蜜,積累了一些感想、體驗。

一、加強與任課老師、家長和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

在教育教學中我深深領會到,班主任與任課老師之間的交流,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老師與家長之間的交流,這三者是相輔相成的,也是缺一不可的。班主任與任課老師之間的交流,能使任課老師清楚的知道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這樣便利於教學上。老師與學生的交流,能更瞭解學生真正需要些什麼,這樣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斷改善課程的內容,實現自我提高。老師與家長之間的交流也是極其重要的。因為在與學生的交流中,學生會有所保留。就像老師無意間問學生,喜歡老師嗎?一般再老實的學生都會説:喜歡。但是學生回家後就不同了,他們會把最真實的一面展示給家長。所以,與家長之間應該時常聯繫。只有老師、家長和學生三方面共同努力,才能造就一個出色的孩子。

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愛因斯坦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1、熱愛學生,增加情感投入。在教學中,老師首先應該熱愛自己的學生,以愛心去教化他們,把師生間的距離縮短。若是老師對他們不聞不問,或是經常批評他們,打擊他們,這會使他們對學習抱有陰暗心理,沒有自信。也正是這樣,學生就沒有上這位老師課的好心態。久而久之,學習興趣全無,成績大幅度下降。

2、化枯燥為有趣,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儘量將書本上的知識加以研究使之變為生動有趣的問題。

3、利用中學生心理特點“好奇”,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國小生正處在對任何事物都倍感好奇的年齡階段,教師可抓住這一心理特徵,大膽創設能讓他們好奇的實際問題。

長期以來,“教師教,學生學”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傳統模式,這樣的教學法已不再適應新的教學觀,應將教師的作用從“教”提高到“導”,“導”就是引導,即教師的作用不應該是死板的“教”學生,而是引導學生,充分地使學生展示自己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儘可能讓學生自己發現、歸納、總結知識。不要一成不變的將講授法放到首位,要採取各種教學方法,如:討論法、談話法、實驗法等有利於引導學生的教學方法,創造出高素質、高能力的新一代人才。對於一個新教師來説,最希望得到學校的肯定、學生的喜歡。那就要不斷地在細節上探索、研究,在求知的路上漸行漸遠,用不知足。

【第4篇】教師新課程遠程研修總結

2022年7月29日到8月3日我們進行了六天的遠程培訓。我覺得這次培收穫很大,時間和機遇總是獎勵那些有準備和頑強學習的人,通過研修,看到了自己不如別人的地方,以後的工作中還應揚長補短。不知不覺中,又到了寫研修總結的時候了,總覺得這幾天過得很快。靜心細想也很忙很充實,個人在這次遠程研修收穫總結

1、通過遠程研修更深刻認識到課改的重要性: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起主導作用。教育觀念的轉變,對教師提高教學質量很重要,通過遠程研修讓我改變了過去有些陳舊的教育觀念,開始更深入地認識到什麼樣的課堂才是學生喜愛的課堂。

2、通過遠程研修豐富了學科知識。

“ 給學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一位優秀的教師,還需要熱情。一位好老師不僅僅是交給學生多少知識,更應給學生多少拿得走的素質。時間在變,師德不變,愛崗敬業的精神不變,作為老師,我們應教到老學到老,不能停止學習的腳步。掌握豐富的學科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學科知識有深度,有廣度,要學習與本學科相關的知識;把本學科的知識融會貫通,博採眾長。一位優秀的教師既要有教學經驗的積累,又要把握課堂教學的規律性、靈活機智應對的綜合能力。信息傳遞,思維碰撞,情感交流的過程。每一個四十分鐘裏都是師生共度的生命過程。課堂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積極探索的慾望與激情,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

3、通過遠程研修認識到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

在我們的教學中,平時佈置作業,總是以同一個標準來要求學生,這是一種錯誤的做法。通過遠程研修的學習使我懂得在教育教學中要求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因為個性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它是教育的結果,同時也是教育的依據。每個孩子都有其獨特的個性,是一個完整的個體,有聰明的,有遲鈍的;有善於思考的,有善於記憶的;有開朗活潑的,有性格內向的……。在愛好上,有愛好跳舞的,有喜歡唱歌的;有愛好美術的等等。作為教師,要“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性格特點對學生進行培養。

總之,我認為,本次新課程遠程研修給我們提供了非常有魅力的學習環境、非常民主的學習關係、非常平等的交流與互動、非常便捷的學習方式、非常及時的學習反饋、非常豐富的學習資源、非常鮮活的學習案例、非常權威的學習指導、非常先進的教育理念、非常龐大的學習共同體,是一項非常務實、經濟、高效而且意義深遠的培訓與學習活動。

【第5篇】教師新課程教學的個人工作總結範文

一、重視教學交流

一方面加強集體備課。抓好集體備課,在組內,我一是做到課前與王老師討論交流我們的授課進度,交流本節課的重點與難點,交流我們應該值的注意的問題,交流學生容易出現錯誤的共性問題。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探索適應新課程要求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的學習方式更加多樣化,促進學生主動全面的發展,就成為教研活動的總目標。我每天都要抽出一定的時間與王老師説一説自己的教學進度,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重難點;拿出教材提出自己在備課中想到的好點子以及遇到的問題;在教學中,怎樣處理好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關係……。

二是做到課後交流反思小結。好方法大家資源共享,難題困難大家一起解決。我和王老師每個人上完課後都會找機會談談自己這節課是否達到了預期效果;學生們有沒有什麼特別好或不好的反應;出現了哪些新問題,是怎麼解決的,大家再商量着還有沒有更好的講解方式,以便讓還沒上這課的其他老師能吸取經驗,更好地把握教材,這是我們的核心工作,每天必做。碰到特別難以把握的問題,我會向王老師或其他有經驗的老師們請教。

二、團結互助、高效合作

我和王老師在工作時是互相合作。比如每次出測試卷或者月考卷時都會經過這樣一個程序:先討論測試目的、出題範圍、測試時間,再分工負責:編題、上網查詢資料、畫圖、打印互相幫助。新教材中有很多需要藉助教具的地方,我和王老師也是共同精心準備,然後再資源共享。在教學中也有很棘手的地方,我和王老師就互相研究問題、探求對策。

儘管我們在想方設法地讓學生喜歡數學、主動學習數學,但仍有很多學生的厭學,而且由於他們在七年級八年級的學習基礎也比較差,數學知識的聯繫非常緊密,以前知識掌握不好,現在的知識點他們就理解不了,甚至有的學生廣泛應用題的文字內容和計算題的題目都讀不懂。而且學生間的層次拉得很大,一羣后進生的教學成為一個難點。怎樣縮小差距,讓每個學生都學到有價值的數學,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些都成為我工作中努力的方向。

因此,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保持開放的心態,把學校視為自己學習的場所,學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師即研究者。充分利用本校資源,發揮學校教師集體的智慧,在實踐中學習,不斷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研究、反思,對自己的知識與經驗進行重組,才能不斷適應新的變革。這是身為教師者工作、生存和發展的需要,同時也是學校生存和發展的需要。

【第6篇】教師新課程學習總結

新課改的理念告訴我:學生是鮮活的個體,他們不是知識的收購站,不是整裝待灌的'容器',他們要的不是一杯水、一桶水而是自己去尋找整個知識大海的能力;教師不是課堂的獨奏者和導演,只是個伴奏者和演員;教師要引導學生騎着思想的野馬出遊,允許他們各抒己見,百家爭鳴,讓學習活動充滿活力。具體的收穫如下:

首先,在教學理念上我有了不小的轉變。我明白,課堂上,我不再是主宰者,而只是組織者;課堂也不再是一言堂,而是大家暢所欲言、進行討論的平台。同時,課前最重視的備課不僅要備好文本,更要備好學生。學習不僅要學課本,更要多讀書,讀感受生活,從現實生活中汲取營養。

第二,在教學目標上,我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每堂課的目標不一定就是最後的結論,過程與方法應該更重要;而培養學生的最終目標,應反映在學生的素質的發展上。因而,本着'以人為本'新課改理念,我們要關注學生的人生經歷,瞭解他們的個體差異和個性發展的需要,尊重他們的人格和尊嚴,使他們能夠健康的成長。

第三,在教學方式上,我有了不小的改進。課堂上,我將不再替學生解決問題,而是讓他們自己去解決,當他們確實遇到麻煩時,我才從旁協助,進行啟發。之後,我會讓他們進行概括總結,體會過程,得出方法。並儘量再進行一些應用與拓展的訓練,提高學生的發現與創新能力。

雖然課改之路漫漫兮,但課改已經走進我的心靈,我會以它為航道,一步步邁向教師的職業的新徵程!

【第7篇】2022年教師新課程教學工作總結範文

新課程更重要的是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學過程是一個開放的、民主的、科學的探索過程,在教學實踐中摸索教學方式、學習方式轉變。新的數學課程把我們領進了一片廣闊天地,如何儘快地轉變教育觀念,適應嶄新的教學內容,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成了我們工作的重點。下面具體談談我的一些工作方法以及我的困惑。

一、重視教學交流

一方面加強集體備課。抓好集體備課,在組內,我一是做到課前與王老師討論交流我們的授課進度,交流本節課的重點與難點,交流我們應該值的注意的問題,交流學生容易出現錯誤的共性問題。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探索適應新課程要求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的學習方式更加多樣化,促進學生主動全面的發展,就成為教研活動的總目標。我每天都要抽出一定的時間與王老師説一説自己的教學進度,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重難點;拿出教材提出自己在備課中想到的好點子以及遇到的問題;在教學中,怎樣處理好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關係……。二是做到課後交流反思小結。好方法大家資源共享,難題困難大家一起解決。我和王老師每個人上完課後都會找機會談談自己這節課是否達到了預期效果;學生們有沒有什麼特別好或不好的反應;出現了哪些新問題,是怎麼解決的,大家再商量着還有沒有更好的講解方式,以便讓還沒上這課的其他老師能吸取經驗,更好地把握教材,這是我們的核心工作,每天必做。碰到特別難以把握的問題,我會向王老師或其他有經驗的老師們請教。

二、團結互助、高效合作

我和王老師在工作時是互相合作。比如每次出測試卷或者月考卷時都會經過這樣一個程序:先討論測試目的、出題範圍、測試時間,再分工負責:編題、上網查詢資料、畫圖、打印互相幫助。新教材中有很多需要藉助教具的地方,我和王老師也是共同精心準備,然後再資源共享。在教學中也有很棘手的地方,我和王老師就互相研究問題、探求對策。

儘管我們在想方設法地讓學生喜歡數學、主動學習數學,但仍有很多學生的厭學,而且由於他們在七年級八年級的學習基礎也比較差,數學知識的聯繫非常緊密,以前知識掌握不好,現在的知識點他們就理解不了,甚至有的學生廣泛應用題的文字內容和計算題的題目都讀不懂。而且學生間的層次拉得很大,一羣后進生的教學成為一個難點。怎樣縮小差距,讓每個學生都學到有價值的數學,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些都成為我工作中努力的方向。

因此,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保持開放的心態,把學校視為自己學習的場所,學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師即研究者。充分利用本校資源,發揮學校教師集體的智慧,在實踐中學習,不斷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研究、反思,對自己的知識與經驗進行重組,才能不斷適應新的變革。這是身為教師者工作、生存和發展的需要,同時也是學校生存和發展的需要。

【第8篇】教師新課程學習總結範文

新課改的理念告訴我:學生是鮮活的個體,他們不是知識的收購站,不是整裝待灌的'容器',他們要的不是一杯水、一桶水而是自己去尋找整個知識大海的能力;教師不是課堂的獨奏者和導演,只是個伴奏者和演員;教師要引導學生騎着思想的野馬出遊,允許他們各抒己見,百家爭鳴,讓學習活動充滿活力。具體的收穫如下:

首先,在教學理念上我有了不小的轉變。我明白,課堂上,我不再是主宰者,而只是組織者;課堂也不再是一言堂,而是大家暢所欲言、進行討論的平台。同時,課前最重視的備課不僅要備好文本,更要備好學生。學習不僅要學課本,更要多讀書,讀感受生活,從現實生活中汲取營養。

第二,在教學目標上,我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每堂課的目標不一定就是最後的結論,過程與方法應該更重要;而培養學生的最終目標,應反映在學生的素質的發展上。因而,本着'以人為本'新課改理念,我們要關注學生的人生經歷,瞭解他們的個體差異和個性發展的需要,尊重他們的人格和尊嚴,使他們能夠健康的成長。

第三,在教學方式上,我有了不小的改進。課堂上,我將不再替學生解決問題,而是讓他們自己去解決,當他們確實遇到麻煩時,我才從旁協助,進行啟發。之後,我會讓他們進行概括總結,體會過程,得出方法。並儘量再進行一些應用與拓展的訓練,提高學生的發現與創新能力。

雖然課改之路漫漫兮,但課改已經走進我的心靈,我會以它為航道,一步步邁向教師的職業的新徵程!

【第9篇】2009年教師新課程教學工作總結範文

新課程更重要的是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學過程是一個開放的、民主的、科學的探索過程,在教學實踐中摸索教學方式、學習方式轉變。新的數學課程把我們領進了一片廣闊天地,如何儘快地轉變教育觀念,適應嶄新的教學內容,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成了我們工作的重點。下面具體談談我的一些工作方法以及我的困惑。

一、重視教學交流

一方面加強集體備課。抓好集體備課,在組內,我一是做到課前與王老師討論交流我們的授課進度,交流本節課的重點與難點,交流我們應該值的注意的問題,交流學生容易出現錯誤的共性問題。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探索適應新課程要求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的學習方式更加多樣化,促進學生主動全面的發展,就成為教研活動的總目標。我每天都要抽出一定的時間與王老師説一説自己的教學進度,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重難點;拿出教材提出自己在備課中想到的好點子以及遇到的問題;在教學中,怎樣處理好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關係……。二是做到課後交流反思小結。好方法大家資源共享,難題困難大家一起解決。我和王老師每個人上完課後都會找機會談談自己這節課是否達到了預期效果;學生們有沒有什麼特別好或不好的反應;出現了哪些新問題,是怎麼解決的,大家再商量着還有沒有更好的講解方式,以便讓還沒上這課的其他老師能吸取經驗,更好地把握教材,這是我們的核心工作,每天必做。碰到特別難以把握的問題,我會向王老師或其他有經驗的老師們請教。

二、團結互助、高效合作

我和王老師在工作時是互相合作。比如每次出測試卷或者月考卷時都會經過這樣一個程序:先討論測試目的、出題範圍、測試時間,再分工負責:編題、上網查詢資料、畫圖、打印互相幫助。新教材中有很多需要藉助教具的地方,我和王老師也是共同精心準備,然後再資源共享。在教學中也有很棘手的地方,我和王老師就互相研究問題、探求對策。

儘管我們在想方設法地讓學生喜歡數學、主動學習數學,但仍有很多學生的厭學,而且由於他們在七年級八年級的學習基礎也比較差,數學知識的聯繫非常緊密,以前知識掌握不好,現在的知識點他們就理解不了,甚至有的學生廣泛應用題的文字內容和計算題的題目都讀不懂。而且學生間的層次拉得很大,一羣后進生的教學成為一個難點。怎樣縮小差距,讓每個學生都學到有價值的數學,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些都成為我工作中努力的方向。

因此,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保持開放的心態,把學校視為自己學習的場所,學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師即研究者。充分利用本校資源,發揮學校教師集體的智慧,在實踐中學習,不斷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研究、反思,對自己的知識與經驗進行重組,才能不斷適應新的變革。這是身為教師者工作、生存和發展的需要,同時也是學校生存和發展的需要。

【第10篇】教師新課程教學的工作總結

有關教師新課程教學的工作總結範文

新課程更重要的是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學過程是一個開放的、民主的、科學的探索過程,在教學實踐中摸索教學方式、學習方式轉變。新的數學課程把我們領進了一片廣闊天地,如何儘快地轉變教育觀念,適應嶄新的教學內容,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成了我們工作的重點。下面具體談談我的一些工作方法以及我的困惑。

一、重視教學交流

一方面加強集體備課。抓好集體備課,在組內,我一是做到課前與王老師討論交流我們的授課進度,交流本節課的重點與難點,交流我們應該值的注意的問題,交流學生容易出現錯誤的共性問題。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探索適應新課程要求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的學習方式更加多樣化,促進學生主動全面的發展,就成為教研活動的總目標。我每天都要抽出一定的時間與王老師説一説自己的教學進度,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重難點;拿出教材提出自己在備課中想到的好點子以及遇到的問題;在教學中,怎樣處理好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關係……。二是做到課後交流反思小結。好方法大家資源共享,難題困難大家一起解決。我和王老師每個人上完課後都會找機會談談自己這節課是否達到了預期效果;學生們有沒有什麼特別好或不好的反應;出現了哪些新問題,是怎麼解決的,大家再商量着還有沒有更好的講解方式,以便讓還沒上這課的其他老師能吸取經驗,更好地把握教材,這是我們的核心工作,每天必做。碰到特別難以把握的問題,我會向王老師或其他有經驗的老師們請教。

二、團結互助、高效合作

我和王老師在工作時是互相合作。比如每次出測試卷或者月考卷時都會經過這樣一個程序:先討論測試目的、出題範圍、測試時間,再分工負責:編題、上網查詢資料、畫圖、打印互相幫助。新教材中有很多需要藉助教具的地方,我和王老師也是共同精心準備,然後再資源共享。在教學中也有很棘手的地方,我和王老師就互相研究問題、探求對策。

儘管我們在想方設法地讓學生喜歡數學、主動學習數學,但仍有很多學生的`厭學,而且由於他們在七年級八年級的學習基礎也比較差,數學知識的聯繫非常緊密,以前知識掌握不好,現在的知識點他們就理解不了,甚至有的學生廣泛應用題的文字內容和計算題的題目都讀不懂。而且學生間的層次拉得很大,一羣后進生的教學成為一個難點。怎樣縮小差距,讓每個學生都學到有價值的數學,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些都成為我工作中努力的方向。

因此,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保持開放的心態,把學校視為自己學習的場所,學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師即研究者。充分利用本校資源,發揮學校教師集體的智慧,在實踐中學習,不斷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研究、反思,對自己的知識與經驗進行重組,才能不斷適應新的變革。這是身為教師者工作、生存和發展的需要,同時也是學校生存和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