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新課程新教師培訓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7.2K

新課程新教師培訓心得體會多篇

新課程新教師培訓心得體會篇1

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浪潮滾滾而來,我有幸搭上課改頭班車,參加了暑期數學新課程培訓。 幾天下來,對於數學新課程、新教材有了深入的認識,胸中總湧動着一股澎湃的課改激情。

我個人感覺新課程有這它突出優點:

主要體現在:

第一,內容結構上,打破了學科的本位主義框框,刪除了“繁、難、偏、舊”的內容和改變了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的狀況。使學生體會到,不是為了數學而學數學。從教材所選例題及所編習題可以看到,數學中有物理,數學中有化學,數學中有政治、經濟、地理、環境及科技等;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目的在於應用,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在自然與社會的各個領域。增強了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數學的過程中來的自覺性。

第二,培養目標的要求上,確立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整合。摒棄了以往片面強調知識與技能的傾向。誠然,無論是哪一門學科,要學好它,就必須具備一定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但是,如果片面地去強調知識更新與技能,而忽視了其它的需求,學生變成了讀書的機器,沒有創新的能力,社會就難以發展。大家都知道,在我們印象中的恩師之所以成為恩師,不是他教給了我們多少的知識與技能,而是教會了我們如何去學習、如何做人。這就是新課程的一大亮點。新課程中,無論是哪一個概念的形成、哪一個性質、定理的獲取,都設置了情景,將概念的形成過程及知識的獲取過程展現在學生面前,給學生提供了許多創造性思維的學習機會,使學生更能理解數學的形成過程,學會思考,學會提問,做到“看過問題三百個,不會解體也會問”。

第三,學生學習方式上,改變了過去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教師在其中只起到了幫助、引導的作用。在概念與知識的形成過程中教師及教材所展示的背景,不是教師告之結論,而是在教師的幫助、引導下,由學生自主地去觀察、發現、蒐集信息、並用已有知識對所獲信息進行歸整而形成概念、定理的。使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快樂,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不可否認,課改是新的,一切都是在新的思維下產生的,不可避免的有它的不足:首先,在學習方式的轉變上,因“義教”時期所用課程多以傳統課程為主,學生獲取知識的方式以教師講解、學生被動接受為主。進入高中後,突然地轉變了學習方式,學生難以適從,而教師又礙於教學任務的完成,都在趕進度,未給學生留以緩衝期,使學生產生畏難情緒。其次,在知識的銜接上,“義教”教材的知識結構可能與新課程的知識結構有一定的斷層,新課程很多涉及到的基礎知識在舊的國中教材中沒有,或未能真正地講透。學生在運用到相關基礎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時,感到吃力,從而出現了編書者認為學生能完成而學生卻無法完成的練習、習題,給學生留下了什麼都沒有學到、什麼題都不會做的感覺,欠人性化,對學生自信心的樹立產生了一定影響。最後,建議在高一數學①的編寫過程中,先介紹簡單絕對值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函數在閉區間內的最大(小)值的求法等知識的學習。作為初、高中學習方式的轉變和學生適應高中的學習的過渡。同時也對集合知識的學習賦予了豐富多彩的內容,對函數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本次新課程的培訓中,我們聽了王尚志教授以及其他各位老師的辛苦講解,使得自己對此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也使自己認識到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

下面是我參加培訓的一些心得:

首先是發揮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有一個創新思維活動的空間。怎樣作到這一點呢?我認為關鍵在於教師;教師如何引導,啟發,點拔?能否真正地把學生引到這一領域?教師在平時備課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儘量地蒐集,製作與教材有關的知識。積極源於興趣,我認為,在新課改條件下,要上好高中數學課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新課程新教師培訓心得體會篇2

網絡研修為教師打開一個敞開、明亮的世界,讓教師暢談教育的心得體會,議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思考讓教學更有效的對策。從這裏,我學到了很多。

對於踏上幼教崗位的我,各方面的實戰經驗還很缺乏,需要不斷地學與反思,不足之處總會給工作帶來困惑,會走很多彎路。當孩子之間發生衝突時,我不知道該怎樣處理才是對他們的一個正確引領,對於各個年齡段孩子的特點,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還很模糊。然而網絡研修,為我們創造了一個學_、交流很好的平台,開闢了一條與知名教育專家零距離接觸的通道,在這裏,感受着這些名師、專家們的精彩的同時,我也會被一些不知名的一線教師們的真實、鮮活的反思案例所感動,課程改革的酸甜苦辣在那裏都可以品嚐到。

通過學習我知道了:孩子雖小,卻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他們自己的願望、要求興趣和愛好。我們要學會洞察他們內心世界,要用商量、引導、激勵的語氣與孩子交流,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而不是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不能因為孩子小,而隨意斥責、批評,要尊重他們。然而“要尊重孩子”這句話經常掛在我們的嘴邊,但有時我們卻沒能很好地做到。在這方面,我還得不斷地學_與進步,提高自身的素質與修養,不斷修正工作中的不足。老師給孩子的影響是無可厚非的,老師就是幼兒學_的榜樣,是仰慕和崇拜的對象,教師説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行動都會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和潛移默化的影響。

在真誠對待孩子的同時,真誠對待每位家長,加強家園溝通,教師與家長互動效果直接影響班級經營的成效,家園溝通,教師與家長協力解決教育問題,提升對幼兒的關懷,共同分擔教育責任。然而在這方面,我還需要作很多的努力,目前我只能單純地給家長説説孩子在園類似吃飯睡覺這類的問題,涉及到專業的孩子教育問題上,我還是全然不知,當然這跟我自身專業水平有限的水平是分不開的,分析事情的思維角度我可能還很欠缺。

總之,在這裏,我成長了很多,收穫了很多,有很多與孩子一起的幸福畫面,這些很寶貴,同時我也會慢慢地補充自身的不足,爭取以後在組織孩子們活動時,我的語言能夠很好的吸引他們;在孩子發生衝突時,我還能以正確合理的方法引領他們,與家長的溝通以及論壇裏的回帖,我能抓住事物的多方位角度去解決,學_到的很多理論知識以及教育方法儘可能多地去實踐,這些,都是我在以後的工作道路上需要努力的地方,一點點的積累,一點點的渉取,讓自己成為一名合格優秀的幼兒教師!

新課程新教師培訓心得體會篇3

通過近段時間網上學習《新課程培訓—教師成長》,我感到長了許多見識,對我在山區教學工作有效開展有着極大的幫助。特別是在教師的教學智慧和管理智慧中我們學到了很多新的招數,也因此認識了許多在這方面做得比較突出的老師。他們的教學、管理智讓我校欽佩不已。如何吃透教材,超越教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引發了我深刻地思考。我曾在網上聽過一些教育教學的權威人士的講座,回過頭來,又因缺乏指導、和有效的解決教育教學過程當中生成的問題,一些好的做法無法實施。通過這次學習鼓舞了了我要在教育教學的舞台上演繹自己精彩的生活。

提高技能強基礎。通過學習,我深深地體會到教師不僅要有高素質,而且要有較強地課程駕馭能力,要儘量做到“吃透”教材,超越教材,靈活地用教材教;還要有較強的資源意識,正如《教師成長》中提到的“如果教師在上課之前,已經積累了豐富的課程資源,並圍繞某個教學主題給學生提供相關的材料,那麼這樣的教學在上課之前,就已經成功一半”。從中看到了課程資源開發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提高素養抓業務。通過學習,我無論是教育教學的思想理念,還是具體的課堂操作能力,個人基本素養等等都有了明顯的進步。教學思路靈活了,對自己的教學也有了新的目標和方向:首先在課堂的設計上一定要力求新穎,講求實效性,不能活動多多而沒有實質內容;教師的語言要有親和力,要和學生站在同一高度,甚至蹲下身來看學生,充分的尊重學生;教師的個人修養和素質也需要不斷提高,要靠不斷的汲取知識,學習先進經驗來作保證。我認為要提高自身的業務素養,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就要不斷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並認真地做好記錄,便於今後教學時借鑑使用,也可以在此基礎上不斷完善。如:在課堂教學中,沒有照顧到學困生、合作學習沒有達到實效、對學生的評價語不夠恰當、沒有及時解決學生的提問等,我會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並請教其他老師,為今後進一步的改進作充分的準備。

更新觀念實技能。通過參與此次遠程培訓活動,使我在理論的形成方面有大幅度的提高。我們一直提倡教師學習的多樣性,尋找適合教師提升的校本培訓模式,但是我們很少有機會進行系統地分析與學習。通過這次遠程培訓,所有的教師都在教育教學理論上得以提升。培訓中,大量的案例,深入淺出的闡明瞭理論,通過與專家、學員的在線互動交流,專家的真知灼見與精闢見解,以及同行的精彩點評、交流與感悟,也讓老師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參加培訓的教師普遍反映更新了教育、教學觀念,拓寬了思路,對新課程的認識與實踐都有了一個質的飛躍,對自身的素質提高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開闊視野強效能。現在網絡資源豐富,新理念、新課程、新技術、師德教育等琳琅滿目,應接不暇,內容豐富新穎,很多到書店都買不到的書,這裏應有盡有,教師的學習熱情得到了極大的提高,開闊了視野,同時為今後的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每一專題中的各個觀點及案例,很好地解決了我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一些疑問和困惑,原來在教學中一些感到束手無策的問題,也得到了很好的借鑑和啟迪。讓我能重新的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為,對自己以前的教學有了一次徹底的反思。許多教師都表示培訓學習不但學有所獲,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做到學有所用,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今後的教學實踐中去。

通過培訓,加強自身科學素養和教育素養的提高成為每位老師的共識。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乃至源源不斷的溪水,這樣才能有準備地給學生一杯水。青年教師更是受益匪淺,他們重新認識到了學生的學習不僅僅侷限於課堂,還應該走出課堂,走向生活,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成為一種習慣,一種精神的道理。青年教師開闊了視野,進一步更新了觀念,並將所學習的知識應用於自己的實際工作,使教師的個人修養個人業務水平都得到了提升。

總之,要想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有一番出色的表現,沒有捷徑,只有靠自己,一步一個腳印,實實在在地去學習,去探索,去實踐,去思考。通過網絡培訓,真切的感受到了觀念在更新,能力在提高,對自己所從事的教育事業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新課程新教師培訓心得體會篇4

我抽時間學習了《學案導學問題解答》一書,從中學到了很多理論知識,進一步感受了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導學案學習心得體會。學案導學這種授課模式的目的在於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主動獲取知識,由“學會”變成“會學”,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創新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下面就學案導學的談幾點體會:

一、“學案導學”要求教師着力提高三個方面的能力

一是“課堂公關”能力。教師必須在“導學案”的輔助下,在教學中激勵、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通過創設寬鬆氛圍、表揚閃光點、小組競爭、個別座談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樹立“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我參與,我快樂,我提高”“我的課堂我做主”等思想,實施“三先”:題目讓學生先做,問題讓學生先想,答案讓學生先説。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二是“教學導演”能力。在課堂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利用“導學案”,為學生創造表演的舞台,讓課堂充滿魅力。教師必須減少語言密度,精講教學重點,必須根據教材內容,靈活使用教學手段,做到寓教於趣,寓教於情,使學生始終處於學習的亢奮狀態。

三是“指導催變”能力,讓學生由“學會”向“會學”轉變,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要求每個備課組選定一名首席學法指導教師,開展經常性的集中學法指導,在每週固定時間組織班級開展學法交流活動,為自主學習提供方法保障。

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改變傳統教學觀念,徹底拋棄以往那種“不講不放心;老師在講台上自我陶醉,學生在下面渾渾噩噩;老師只為自己完成教學任務而不關心學生學的情況”等種種傳統做法,不包辦,不搞一言堂,不要認為課堂上多講幾個題就是課堂容量大了!要切實注重學生的“思維容量”、不要認為喧囂的課堂氣氛叫“活躍”,要切實注重學生的“思維活躍度”。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給每一個學生提供表現成功的機會。

二、學案編寫至關重要

學案的編寫是整個導學過程的最重要的環節,要求老師對教材要有很深層次的理解、對知識點要正確地把握、對學生的“學情”即“認知程度”要有足夠的瞭解。在做到以上幾點的基礎上,教師才能進行學案的編寫。在突破某個知識點時,以往“教案”無非就是知識點的簡單羅列,然後“灌”給學生。而“學案”的不同點就在於,把新知識點“問題化”,就是把新知識點拆解成學生可以通過思考就能解決的“小”問題,每個小問題點解決後,新知識點即所謂難點的解決就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了。一篇好的學案,應能充分體現導學的功能,把知識問題化,即通過學案能引導學生更好地去閲讀課本,帶着問題去主動思考課本知識,有效地參與學習過程,最大程度的還原科學發展的過程,有利於學生養成發現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由此可見,學案的實施,看似老師在課堂上講得少了,變“懶”了,實則不然,課下需要根多的付出才能達到目的!倒是原來的“滿堂灌”,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懶”了。

三、課堂上的具體操作

課堂操作要避免兩個誤區:一是單純放手讓學生自學,教師不管不問,“放羊式”;二是學生預習後教師再逐一講解,對答案,“灌輸式”。教師應該根據學生自主探究的信息反饋,有目的地運用導語、演示實驗、歸納總結等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對疑難信息適時點撥引導,對難度較大的傾向性問題給予精講,要畫龍點晴,以實現學生對重點知識的理解和難點的突破,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準確把握學情,進行二次備課。

另外,在課堂上比較常用的一種模式就是“兵教兵”,這種模式在講評課及複習課中比較實用,“兵教兵”抓住了學生出錯後急於糾錯和學生樂於討論,喜歡輕鬆活潑課堂的心理特點,放手發動學生,通過板演、解析、點評、提問、討論等形式使問題暴露,不知不覺中解決。例如板演環節,不一定只是計算題,還可以是選擇、填空。因為這類問題暴露不明顯,通過出錯學生板演、解析,其他學生點評、提問、討論能較好地解決問題。

“兵教兵”講評方式對教師和學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教師來説,第一,課前要進行更詳盡的備課,統計出錯率、出錯點、出錯人,設置有層次的問題,有必要的輔以變式題、補救題,進行方法提煉等。第二,必須做到精講點撥,“兵交兵”效果雖好,但耗時較多,教師必須駕馭好課堂,適時設問、啟發、提煉,儘量少講,把機會留給學生。第三,靈活機智應對學生討論中的問題,對學生討論結果進行到位的評點、總結。這要求教師有更深厚的知識儲備。

對學生而言,第一,“兵交兵”能激勵學生。做題時能認真對待,出錯後能認真糾錯,上課時認真聽講,這樣一來學生的主動性就調動起來了。第二,學生樂學,不再是老師一個面孔一個聲音,每個學生都可能成為這節課的“教師”。學生興趣高了。第三,鍛鍊了思維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學案的設計應具備以下特點

1、圍繞教學目標,緊扣教材,從整體上體現較教材的知識結構和知識間的內在聯繫,設計出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學習目標,使學生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以及自己將要掌握的重點知識和要突破的難點知識。

2、設計的問題要有啟發性,對課本中學生難以理解的內容有適當的提示,配以一定數量的思考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一個問題的解決中培養學生的能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3、問題設計應有層次性,梯度性,應根據學生對問題的認識逐漸加深,做到循序漸進,使學生意識到要解決教師設計的問題不看書不行,看書不詳細也不行,光看書不思考不行,思考的不深、不透也不行。這樣學生就能真正從教師設計問題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學會看書、學會自學。

五、教師在學生自學過程中應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要為學生做好舊知識的鋪墊。舊知識是學習新知識的基礎。第二,教師應要求學生把預習中有疑問的問題做好記錄,讓學生帶着問題走向課堂,這樣做一方面能逐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和正確的自學方法,而良好的預習習慣和正確的自學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學生受益終身。

新課程新教師培訓心得體會篇5

今年寒假我縣舉辦新課程培訓學習,經過這次的培訓令我感觸很大,下面將談談我的一些感受:

1、教師角色發生了的轉變

新課程給教師帶來了新的挑戰,要求教師要成為一個學生喜歡的好老師,要具備良好的專業素質和具有敏鋭的洞察力和良好的反應能力。新課程理念主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倡導通過探究、操作等自主活動方式獲取新知,感受科學的'探究過程和方法。在課堂裏教師不再是一味地講,而是如何組織學生去探討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在一種輕鬆的氣氛中完成教學任務,並從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只有這洋,教師才能做到隨心應手成為一個優秀的組織者。

2、學生的地位發生了很大轉變。

以往的課堂大多數是教師講學生聽,整個課堂裏學生都要服從教師。新的課程要求我們要尊重學生,把學生同等的地位來看待,與學生進行朋友似的交談,經常運用“能不能”“可不可以”等親切語氣與學生進行交談,讓學生感到教師的關心和體貼,當學生遇到困難時要給予鼓勵和幫助,努力構建平等融洽的師生關係。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

3、結合實際對教材再進行加工和處理

隨着教材功能的轉變,教師根據教學需要對教材進行再加工處理,已經成為一種趨勢。有一位專家説過,“如果你的學生只有四年級的水平,那麼你就要備四年級學生水平的課”。這一句話很明顯是要教師要因材施教,備出適合學生的課。所以,我們要從實際出發,根據課程目標和學生狀況對課程內在對教材進行再加工處理時不但瞭解學生的基本情況,並以此為設計教學的基本出發點。同時對教材提供的基本內容進行再研究,明確教材的優勢與不足。教師則需要探索如何彌補、完善甚至更新相應的教學內容。從而對教材的設計思路、表述方式、結論等進行多角度的專研,為學生備出適合他們的課。

總之,新課程是一種新理念,新思想。這對我們每個人來説都是一種挑戰,都是一個新的開始,因此我們每一個教師都必須進行各種嘗試,在實踐中逐步摸索,並通過經常性的教學反思,總結經驗,增強反應的敏感性,形成良好的反應系統。同時又要注重學生個體的發展,尊重學生的人格,遵循新課程理念的核心使得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課堂教學既充滿活力,又富有成效。

新課程新教師培訓心得體會篇6

此次新課程培訓,傾聽了許多專家對新課程的解讀,使我懂得了課改的相關知識,,提升我們中國小教師對課改理念的理解,轉變教學方式,加強教師對新課程的理解,掌握新課程的教學要求,提高教師駕馭新教材的能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為新課程的教學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這次培訓讓我從傳統的落後的教學模式中解脱出來。新課改,給我許多思考,深刻地體會到自己有很多東西要去學習。怎樣才能很好地適應新課改?怎樣才能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建立平等、民主、信任的新型師生關係?怎樣才能引導學生的情感處於積極的、自由的、寬鬆的心理狀態,能自主的參與課堂教學,使課堂氣氛活躍?我認為要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自己不斷去積累,不斷去學習探究。

一、讓我知道教師的知識結構和專業結構和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1)教師的知識結構

教師擁有三種知識,專業知識、教育學和心理學等相關方面的知識和教師在實施有目的行為過程中,自己所積累起來的實踐性知識。

(2)教師的專業結構

對於教師的專業結構,也有不同的看法。綜合各方面的看法我們認為,大致可分為如下幾點:

首先是教育理念:教師一般總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它可能是從自己教學實踐經驗中逐漸積累所形成或由外界直接接受而來的教育觀念。也可能是經過深思熟慮並富於理想色彩的教育理念。

教師的教育理念包含:教育觀、學生觀和教育活動觀,從微觀的角度來説它包含學習者和學習的信念、關於教學的信念、關於學科的信念、關於學會教學的信念和關於自我和教學作用的信念。

另外教師還應該具有相關的其他要求,如知識、能力、專業態度和動機這是教師立足於教學所應該具有的基本內容,除此以外教師還應該具有自我專業發展的需要和意識,這是不斷適應教學活動使得教師成長為骨幹教師乃至學科帶頭所必須的。

2、教師的發展歷程

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關於教師成長的階段是這樣劃分的。從“要成為”教師開始,教師的專業發展共分為五個階段,分別是:

1)“非關注階段”、2)“虛擬階段”、3)“生存關注”階段、4)“任務關注”階段、5)“自我更新關注”階段。

其中前兩個階段屬於成為教師前的階段,真正屬於教師階段的實際上是後面的三個階段。

二、新課改讓我知道教學的目標和任務。

新課改的定位更加着眼大眾,為的是進一步提高國民素質。應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所以,新課改着重在以下幾個方面培養學生:

1、具有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掌握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學會收集、判斷和處理信息、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2、具有強健的體魄、頑強的意志,形成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審美情趣,初步具有獨立生活的能力、職業意識、創業精神和人生規劃能力;

3、正確認識自己,尊重他人,學會交流與合作,具有團隊精神。

三、教師在新課改中的作用

教師是新課程的實施主體。新課程最終要落實到教學中來,沒有教學,新課程終究只是一個靜態的方案,而不會是現實的課程。而教師恰是實施新課程的主體,任何其他人,如專家、各級教育行政人員,等等,不管對新課程有多麼熱心、有多麼關注,都不能代替教師的實踐。

教師一是要意識到自己所肩負的重任,用自己的創造性實踐去實現新課程;一是要對自己的以往的和當下的實踐滿懷信心,要認真分析以往教學的優點與不足的基礎上,藉着新課程的契機,發揚光大以往的優點,改造乃至克服以往的不足。那種認為新課程要一切都是新的,以往的做法都是陳舊的、不適應新課程的想法是不正確的,也不利於新課程的開展。

四、新課改對教師素質的要求

1、教師角色的轉變

新課程的實踐要求教師轉變角色觀,這是新課程改革的關鍵。新課程下要求教師和學生是共同的學習者,這應該説是教師與學生的真正平等階段,在這個階段裏,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是平等的學友關係,只有做到這一點,教師和學生才能做到真正的平等地學習和交流,課堂的氣氛也才能真正地開放和活躍起來。其實,師生平等是社會發展的必然,也是新課改的要求,新課程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

2、教學方法的革新

教育的重要目標是促進學生的發展,科學課程應當體現這兩者的結合,突出科學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強調探究的過程和方法,注重“創造力”的培養,主張變革傳統的教學,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單純的講授知識,而是鼓勵、指導學生去探索和發現,把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在教學中,教師不再是命令學生學習,而是傳授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學會學習,不再讓學生被動地去學習,而是主動地去探索。

3、教學手段的革新

為有利於學生進行探索性學習,教師應努力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情境,這些情境包括時間、器材、組織、心理等各個方面。例如,要根據教學的需要,做好學具、教具、音像、課件等各方面的準備;要對學生進行合理的組織安排,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探索的機會;要為探索留有較寬裕的時間,新教材大大減少了練習和習題的數量,這正是給學生留出探索的餘地,教師在教學中要合理安排時間,計劃性與靈活性相結合,保證“探索”的優先地位;要增強學生探索的興趣,一方面,對教材中的內容,教師應努力蒐集學生熟悉的生活素材與之結合,增強探索內容的趣味性;另一方面,根據探索的內容,應合理運用做遊戲、講故事、競賽與表演等方法,增強探索形式的趣味性。

4、業務素質的提高

教師必須具有系統的完整的科學專業知識,這是從事科學教育所必備的素養。其次,要了解相關學科知識。現代社會正逐漸進入“信息社會”,社會各部門的工作也逐步從大工業時代分工細密的專業化進入信息時代的綜合化,學科之間互相滲透。傳統學科界限越來越模糊,僅靠上述狹窄的專業知識已很難應付現代教學需要,所以教師要開闊本學科視野,需具備與科學相關的基本知識等,還需瞭解科學與其他有關學科的橫向聯繫及發展。使社會科學知識、教育科學知識、系統科學知識,有機地結合形成比較完整的基本知識。

總之,新課改必須着眼於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師需要在新課改過程中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探索,不斷地積累經驗,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素養。唯有這樣才能滿足新形式下社會的需要,才能培養出符合時代要求的人才,才能更好地完成我們身上肩負使命。

新課程新教師培訓心得體會篇7

從20xx年x月下旬開始,我參加了xx市新課標培訓。通過這些天的培訓,使我深深的認識到,當今時代,不再以擁有知識量的多少來衡量一個人素質高低的尺度,關鍵是創新能力的提高。在學校的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就成為素質教育重要的價值取向。我覺得探究教學要利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拓寬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開展探究教學模式成為數學教學的必然趨勢。以下是我的幾點體會與想法:

一、規模、力度大

“新課標”貫穿了發展的理念。在教學中切實地落實發展的理念,必須建立以下幾種意識。知識意識:教學的“有效知識”是知識與發展的結合點。發展性教學不是提高教學知識的總量,而是提高教學的有效知識量。課程意識:新的課程計劃、標準不是教學惟一的資源;增加了“選修課”“活動課”,取消了教學指導書、參考書。

學生意識: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是教學的出發點、落腳點。教學觀念的變化必然導致教育教學全方位的變化:教學內容、方法、形式的變化,領導、教師、學生角色的變化,教師生活、工作、思維方式的變化。要主動適應這些變化必須不斷學習、不斷改革。

二、用全新的課程理念開創教育的新境界

新世紀課程改革之風,吹開了課堂教學模式革新之幕,使課堂教學模式在經歷着一場前所未有的革命。而在這場革命中,教育教學理念無疑是最關鍵的。因為只有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才能催生先進的教育教學行為。

1、樹立"以人為本"的新課程觀。

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豐富學生的各種素養,新課改特別強調各地要嚴格執行國家課程,落實地方課程,開發校本課程,並要求有條件的地方應編寫具有地方和學校特色的相關教材。從某種程度上説,課程問題已成為教育改革的核心問題,需要我們高度重視。那麼,們所需要的新課程觀是什麼呢?

(1)真正關注學生的主體要求與主體意識的培育,強調對學生個體生命發展的關注,更多地注重學生主體意識的培育以及對學生人格的完善。

(2)明確課程是實施培養目標的施工藍圖,是組織教育活動的最主要依據,教師必須把以新課程為依託的教育活動當成是一種創造性勞動,使教學在創造中發展,在發展中創造,演繹出無窮的生命力。

(3)思想素質方面,託新課程中的人文因素,使教學中的情意因素和過程提升到一個新的層面,以達到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和諧可持續發展,使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成為教學內容的血肉,成為教學過程的靈魂。

2、建立"一身多面"的新教師觀。

新課改倡導以人為本的主體教育,這種教育是發展個性,構建獨立人格、倡導以問題為紐帶的教育,是着眼於學生學會發展、學會創造的教育。因此,教師不僅在觀念上要不斷更新,而且教師的角色也要轉變。教師應由單純的教書匠和"傳道授業解惑"者,轉變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個性發展的輔導者和社會化進程的促進者",以及把思想政治教學工作作為研究對象的科研者。

(1)從師生關係看,新課改所貫穿的人本精神要求教育作為一種生命活動、作為師生平等交往和對話的過程,這就需要教師從傳授知識的核心角色中解脱出來,儘快充當起教學活動中的共在的雙主體之一的角色(另一主體是學生),發揮出教師的主體性作用,促進另一共在主體--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的充分發揮。從這個意義上説,教師的角色應轉變為組織者和引導者。

(2)從教學與研究的關係看,新課程要求教師必須是教科研者。要求教師必須充分發揮自身的教育智慧,在遵循教育規律基礎上大膽“標新立異”,敢於突破教材的限制,對教材不斷拓展、補充與創新,認真研究教學過程中出現的新生事物,深入探究新的教學模式,不斷總結每一時期的教學經驗。這一過程是教師由教書匠角色逐漸轉化為教科研者角色的過程。

3、確立“交互主體”的新學習觀。

新課程強調教師應該把學生的學習當成是一種創新活動,要求教師必須認真去構建創新學習觀念,摒棄傳統教學模式中總是強調學生必須從課本、教師那裏接受現存的知識的學習觀念,大力推行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的以研究性學習為代表的創新學習方式,通過接受、探索、模仿、體驗等方式的應用,使學生在民主、平等、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中滿足學習需求,體驗學習興趣,發展學習個性,實現學習上的大飛躍。

三、創新教學模式的實驗構建教學的新飛躍

課程改革的關鍵是教學的改革。按照新的教學理念和新的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學要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發展,教法的變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在新課改的道路上,堅持不斷地實踐、不斷地探索、不斷地創新,才能真正構建出完全符合新課改所需要的創新教學模式,推動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對於創新教學模式的探索不能只講在嘴上、寫在紙上,而在行動上不落實。否則,教學就只會停留在原有的層面上,無法實現質的飛躍。新課改也會是穿新鞋走舊路,有聲勢沒實效,最終只能陷於膚淺。

新課改涉及到諸多複雜關係,需要全方位地協調。因而,從某種程度上説,新課改是系統工程,可謂任重道遠。但是,我相信,只要廣大教師能夠積極投入、大膽探索,各方齊心協力,新課程改革一定能夠探索出自己的成功之路。

新課程新教師培訓心得體會篇8

今年暑假我參加了霍山縣教研室組織的新課標培訓,為了進一步搞好今後的教學工作,這段時間以來,我又對新課標進行了深入的學習,通過培訓和自學,我對新課標有了新的認識。

一、教學目標的改變仍是主角

新課標的出台是教學改革的必然,是時代的要求,新的課程標準對數學概念的界定更加科學;對課程的基本理念表述得更加準確;對學生的培養目標進一步細化,由原來的雙基變四基,即: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特別突出了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改革方向和目標價值取向,這要求廣大教師必須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注重體驗和感悟、注重能力的培養、編排體系新是新課標新的所在,我們要嚴格遵循新課標的編排體系、充分利用好課本,吃透課標,避免教學的隨意性和盲目性。

二、抓住契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新課標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學習空間,廣大教師應抓住契機,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效果。採用形式各樣的激勵辦法,開展各項數學活動。從課堂到課外,從一堂課到一個單元再到一冊書,都要匠心獨運的設計一定的檢驗學習效果、推動學習動力的辦法。

三、要不斷更新教學方法

通過這次數學新課程標準學習,我越來越感受到這次課改絕對不僅僅是改變一下教材而已,也是學生學習方式的徹底改革,更是我們教師教學方法上的重大改革。從新的課程標準來看: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思考、探索、交流,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學會學習,促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要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與實踐。它實際上是一種探究性的學習,教師是探究性學習的組織者,在學習中對學生提供經驗和幫助,做好組織協調工作。。總之,我們要不斷總結教學方法,大膽的創新,才能新時期教育發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