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大力加強人才資源能力建設(精選多篇)

欄目: 領導講話稿 / 發佈於: / 人氣:2.7W

第一篇:大力加強人才資源能力建設

大力加強人才資源能力建設(精選多篇)

加強人才資源能力建設,多出人才,快出人才,提高人才素質,是人才資源開發的主題。實施人才強國戰略,要着眼於人才總量的增長和人才素質的提高,樹立大教育、大培訓觀念,在提高全體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的基礎上,重點培養人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着力提高人的創新能力,加大對人才資源能力建設的投入,優先發展科學教育事業,加大教育培訓力度,為各類人才不斷湧現和充分發揮作用奠定堅實基礎。我國人力資源極為豐富,這是世界上其他國家所不具有的優勢。必須充分發揮和利用這一優勢,真正把人才資源能力建設作為一項戰略任務,擺在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的優先位置,下大力氣抓緊抓好。制定和完善人才培養規劃,是加強人才資源能力建設的重要環節。我們要全面分析當前人才培養的現狀及面臨的形勢,根據各類人才成長的特點和事業發展的需要,研究提出人才資源能力建設標準,改革教育培訓的機制、內容和方法,實現人才培養總量目標、結構目標和機制目標的有機統一,促進人才總量同國家發展的目標相適應,人才結構同各項事業全面發展的需求相適應,人才培養機制同各類人才成長的特點相適應,人才素質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相適應。要注重掌握經濟社會不斷髮展對人才提出的新要求,着眼於人才的動態發展,保證人才資源能力建設規劃的全面性、前瞻性、科學性。要兼顧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類型人才的具體特點,分階段有步驟地推進人才資源能力建設。要加強人才資源能力建設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借鑑和吸收國外的有益經驗和做法,走出一條中國特色人才資源能力建設的路子。教育是人才資源能力建設的基礎,學習和實踐是提高人的能力的基本途徑。提高全體人民的整體素質,是實現人才輩出的重要前提。要着眼於提高全體人民的知識水平和實踐能力,堅持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大力推進教育創新,加快構建現代國民教育體系。要在全社會進一步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鼓勵人們通過多種形式和渠道參與終身學習,進一步改革和發展成人教育,加強各類人才的培訓和繼續教育工作,完善廣覆蓋、多層次的教育培訓網絡,積極推動學習型組織和學習型社區建設,構建中國特色終身教育體系。注重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是促進各類人才全面發展的重要方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所需要的人才,不僅應具備較高的科技知識水平和能力,而且應具備較高的思想政治素質。要堅持不懈地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各類人才的頭腦,促進各類人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增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發揚拼搏奉獻精神、艱苦創業精神、團結協作精神和誠實守信精神。要根據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情況新特點,推進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創新,改進方法,豐富載體,增強實效,引導各類人才不斷在實踐中完善自己、在競爭中提高自己、在奮鬥中充實自己。

第二篇:大力加強人才資源能力建設

大力加強人才資源能力建設,完善人才工作的體制和機制,以培養造就高層次人才帶動整個人才隊伍建設,緊密配合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的實施開發和配置人才資源??這次會議傳遞出的一系列新精神,讓人們對“人才”二字有了更新、更深的認識。但究竟何為“人才”?

中國古語説,名不正則言不順。關於人才問題,首當其衝的便是標準問題,這個問題不解決,人才的吸引、使用、培養等便無從談起。

我講的是國家人力資源發展的問題,從這個層面上談幾個方面的問題:第一,高度重視人才工作。三個觀點: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點;大力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的觀點;堅持黨管人才原則的觀點。最後這個觀點好多人不理解,我到科技部做一個報告,領導也提出來,人才怎麼還要黨來管,實際上樣領導同志解釋這個觀點的時候有三句話:黨管人才就是黨愛人才;黨管人才就是黨興人才;黨管人才就是黨聚人才。

第二個問題,樹立實踐科學的人才觀。科學人才觀第一個提出來的人就是胡錦濤總書記,片面的人才觀不僅影響到幹部人事制度,而且影響到我國的教育事業,甚至已經影響到全社會。我們認為樹立科學人才觀有三個突破:第一個就是人才內涵的突破。這裏提出了四個不唯:不唯學歷、不唯

職稱、不唯資深、第二,人才標準突破。字鄧小平的標準叫“德才兼備”,江澤民的人才標準叫“靠得住、有本事”。這次討論當中,19稿的時候改了八個字:品德、只是能力、業績。第三個,就是統計方法的突破。提了“分類統計”的思路,領導同志講了兩句話:淡化人才重量的概念。

第三,加強人才資源建設。這裏我提了四條:第一,切實加大對人力資本的投資。我統計了十年,中國教育佔gdp的比例在3%左右,最高沒有超過3.5%,最低是2.7-2.8%,我從1997年統計到2014年。人力資本投資有什麼問題呢?三個投資主體都不到位,國家投資主體不到位,企事業單位投資不到位,個人投資相對好一點,但是也不到位。第二,把人才強國戰略列入國家規劃。我們國家第一個五年計劃到第九個五年計劃都有失誤,第一個到第九個五年規劃都沒有把人才規劃納入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第十個五年規劃才有了人才規劃。第三,構建兩大教育體系;第四,加強三支隊伍能力建設和思想政治建設。

完善人才市場機制。主要是三大機制,薪酬機制、競爭機制,價格機制。

第七,完善陳才的激勵和保障機制。總書記人才工作決定裏改了七個地方,這句話是他改的地方,探索建立產權激勵機制是我國分配領域中的一項重大改革,這裏有三點:鼓勵有

條件的企業實行期權股權激勵;第二,探索建立人才資本積科研成果的有償轉移制度;第三,探索建立產權激勵機制的配套體系。

第八,加大人才工作改革創新的力度。中央提出來六個機制:第一,人才培養機制;中國到目前為止沒有一所大學能夠培養創新型人才,這句話我們起草文件的時候也講過中央領導聽,情況如此嚴重。有的同志説我們國家改革最後一個堡壘是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是第二個堡壘。第二,人才評價機制;第三,選拔任用機制;第四是人才流動的機制;第五,分配激勵機制;第六,社會保障機制。貫徹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人才觀,關鍵在於改革體制。如果過去三十年人事工作是靠政策推動的話,未來的二三十年應該是制度創新。

第三篇:加強執政能力建設必須選好用好人才

加強執政能力建設必須選好用好人才

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既是當前的緊迫任務,又是長期的戰略任務。我們必須建設一支能夠擔當重任、經得起風浪考驗的高素質青年人才隊伍,形成朝氣蓬勃、奮發有發的領導集體。這既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重要保證。不斷提高選人用人水平,真正把優秀人才選任到領導崗位上來,對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關鍵是選好用好人才

選好用好人才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體現。黨的執政能力,就是黨對國家和社會事務實施領導的政治領導能力、思想領導能力和組織領導能力。組織領導能力的核心,是向國家機關和社會組織推薦選拔幹部的能力,也就是選人用人的能力。因此,提高選人用人的能力,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

選好用好人才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組織保證。政治路線確定之後,幹部就是決定的因素。各級領導班子是黨執政的主體,領導班子是由領導幹部組成的,領導幹部的領導能力和工作水平如何,直接決定着領導班子執政能力的強弱,進而決定着黨的執政能力的強弱。人選好用好了,黨的執政能力就會加強;人選不好用不好,黨的執政能力就會削弱。

選好用好人才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客觀要求。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的領導能力不強、執政水平不高,嚴重影響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選人用人上出了問題,一些素質低、能力差、作風浮的幹部被選拔到領導崗位。提高這些地方領導班子的執政能力,僅靠對現有領導幹部的教育培訓是不夠的,要把重點放在組織調整上,放在選任優秀領導幹部上。也就是説,要嚴把領導幹部的入口關,不是把素

質低的人選用上來再提高,而是選用上來的人一開始就要有高素質,這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治本之策。

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是一項宏大的系統工程。在這一系統工程中,選人用人是關鍵,但這並不是説其他方面不重要。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不僅取決於幹部的素質,而且取決於幹部所處的制度環境。制度建設帶有根本性、全局性、長期性和穩定性。應當看到,我們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在一些方面還不完善,而且健全這些體制還需要經過一個較長的過程。在這種情況下,提高選用人水平,切實選好用好人才,對於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必須按照德才兼備原則選人用人

執政能力是一個大概念,不僅包含決策能力、管理水平、辦事效率,也包含理論水平、理想信念、思想政治素質、道德修養,還包含作風方面的內容。因此,選拔任用德才兼備的人,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內容。

選人用人要始終堅持德才兼備的原則。德才兼備是黨的幹部工作的根本原則。德、才是幹部素質的兩個方面,“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德強調的是思想、品行,才強調的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才智和能力。德才兼備要求幹部既要具有較高的理論素養、堅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質,又要具備較強的工作能力和較高的業務水平。德才兼備是辯證的統一體,二者不可分割,不可偏廢。在選人用人工作中要正確處理德與才的關係,既要防止重德輕才的現象,也要防止重才輕德的傾向。

一是在才大體相同的情況下,要把德放在第一位。德決定才的使用方向。才是一把雙刃劍,它的效用,完全取決於德的好壞優劣。德好,才就能為人民造福;德差,才就會危害黨的事業,損害國家和人民的利益,這不僅不能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反而會嚴重削弱黨的執政

能力。在新世紀新階段,看幹部的德,最重要最根本的是看是否自覺學習和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否能夠真正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是否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否乾淨做事、清白做人、廉潔從致。

二是在德大體相同的情況下,要把才放在第一位。作為領導幹部,不僅要有高尚的德,還必須有才。才強,執政能力強;才弱,執政能力弱。看幹部的才,主要是看科學判斷形勢、駕馭市場經濟,應對複雜局面、依法執政和總攬全局的能力怎麼樣。在這些總的要求下,對於不同層次的領導幹部的才還應有具體的要求。

三是在德、才大體相同的情況下,要把優化結構放在第一位。實踐證明,所有成員的素質、能力都很優秀的班子,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不一定都強,而是結構合理的強,結構不合理的弱。因此,當德、才都很優秀的時候,選用誰不選用誰,主要應當看班子結構優化的需要。

三、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要切實提高選人用人水平

首先,要牢固樹立科學的選人用人理念。樹立科學的選人用人理念,是選賢任能的前提和基礎。科學的選人用人理念,就是適應當今時代要求,始終堅持和體現“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用人觀;就是適應執政能力建設的要求,推動經濟和社會全面發展的用人觀;就是堅持黨的幹部路線,貫徹落實德才兼備原則的用人觀。具體來説,一是樹立圍繞發展選人用人的理念。注重在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的實踐會考察和評價幹部,引導幹部把心思用在科學發展上。二是樹立憑實績選人用人的理念。把經得起歷史、實踐和羣眾檢驗的工作實績作為評價使用幹部的重要標準,以實績定上下、論獎懲,讓能者有舞台、賢者有機會 ,使那些安於現狀者思想“不安”、四平八穩者位子“不穩”。三是樹立重公論選人用人的理念。把幹部的評價考核權交給羣眾,以羣眾滿意不滿意作為選人用人的重要依據,用羣眾的意願抑制少數人的意志。四是樹立“因位擇人”的選人用人理念。破除論資排輩、平衡照顧等陳腐觀

念,根據事業需要選用幹部,做到唯才是舉,人崗相適。要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堅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幹部,既要用好“望遠鏡”,深入考察瞭解幹部的德才素質和發展潛力,又要用好“顯微鏡”,認真負責地考察分析和核實各種反映,實事求是地對待幹部;同時,要注意不用“有色鏡”,不先人為主考察評價幹部;不用“老花鏡”,破除陳舊的用人觀念,不拘一格選人用人。

其次,要切實擴大選人用人工作中的民主。擴大選人用人工作中的民主,是提高選人用人水平,防止和消除選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和根本途徑。一是要高度重視幹部的推薦提名。二是要認真落實集體決定權。三是要加大公開選拔工作力度。四是要改革選舉辦法。

再次,要以公道正派的作風選人用人。公道正派,是我們黨的幹部工作的優良傳統,是選人用人者的政治責任和政治紀律,是提高選人用人水平的客觀要求。公道是做事之標準,正派是做人之準則。公道是一種社會評價,正派是一種自身追求。公道來自公心,正派源於正氣。對選人用人者來説,公道正派是選賢任能的必備素質,又是黨的執政能力的集中體現。以公道正派的作風選人用人,就是要以黨的事業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為重,堅持選人為公、用權為民。要建立以公道正派為核心的選人用人者行為規範,使公道正派成為一種紀律約束,體現在選人用人的各個環節,落實到選人用人的各項制度中。做到公道正派,關鍵是要心底無私,廉潔從政。守住了這條線,做到公道正派就不難,選人用人也就出不了大問題。要強化對選人用人者的教育,加大監督懲處的力度,同時也要高度重視工資待遇問題,為選人用人者廉潔從政、公道正派創造良好的環境。

四、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要抓緊培養選拔優秀青年人才

抓緊做好培養選拔優秀青年人才的工作,解決好接班人的問題,有利於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保持黨的各級領導層的生機與活力,是關係大局、關係長遠的一個戰略問題。要做好青年人才的選拔工作,就必須有好的領導班子和帶頭人,特別是要引起黨政一把手、共青團領導和廣大組織人事工作者的高度重視。除此之外,還必須做到以下幾

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解放思想,更新用人觀念,善於識別和大膽起用優秀青年人才。要堅決拋棄妨礙識別和起用優秀青年人才的各種陳舊落後思想與私心雜念,真正確立符合新形勢下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要求和黨的幹部路線的用人觀念;認真研究古今中外選人用人的成功經驗,努力把握選人用人的內在規律,拓寬用人視野,敏鋭地發現人才,不拘一格地選拔優秀人才;既尊重人才成長的一般規律,又把握優秀人才脱穎而出的特殊規律,對那些特別優秀的青年人才,要從實際出發,大膽提拔到領導崗位上來。

第二,切實加大選拔優秀青年人才工作的力度,特別是注意選拔勝任重要領導崗位的青年人才。嚴格掌握選拔任用標準,採取過硬措施,抓緊把大批優秀青年人才選拔進各級領導班子。同時,通過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改進幹部選拔任用辦法,建立幹部能上能下制度,儘快形成優秀青年人才脱穎而出的機制,為他們的成長提供“快車道”。

第三,把握青年人才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做好他們的培養教育工作。對青年人才的培養教育,要適應新形勢,把握新要求,根據他們的特點,緊密聯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在加強理論學習、實踐鍛鍊和教育管理三個基本環節上下工夫,幫助他們全面提高自身素質。要把離崗培訓和在職學習結合起來,切實加強對青年人才的理論教育;把注重教育培養同加強實踐鍛鍊結合起來,引導青年人才把個人全面成長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事業緊密結合起來;把熱情愛護和嚴格要求結合起來,用經常性的思想教育和嚴格的管理監督培養青年人才的良好作風。要始終堅持黨管幹部、黨管人才的原則,充分發揮共青團培養、鍛鍊、造就人才的作用,不斷為黨和政府輸送優秀青年人才,以保證我們黨和國家的事業永葆青春,後繼有人。

第四篇:創新共青團工作的關鍵是加強人力資源能力建設

創新共青團工作的關鍵是加強人力資源能力建設

創新共青團工作的關鍵是加強人力資源能力建設

在世界迅速發展、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創新已經成為時代的主題,成為一個集體得以生存和發展的保證。對一個社會而言,創新必須體現在我們各個領域具體的工作中。共青團作為引導、教育和服務青年的組織,要在新的形勢下有所作為,

獲得更大的活動和發展空間,就必須在創新中拓展新的天地,觀念要創新、方法要創新、管理和運行的機制也要創新。可以説,創新共青團工作是新時期共青團鮮明的主題,是共青團跨世紀發展的必然選擇。而在推動共青團工作不斷髮展的多種因素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首要的。因為物質資源開發無論是從廣度還是深度上,都有賴於人的智慧和能力,人力資源能力建設故而理所當然地成為創新共青團工作的關鍵。下面就這一問題作簡要分析:

一、創新共青團工作是知識經濟發展的要求。

知識經濟社會是高速度、高效率的社會。信息傳遞的速度加快,社會自動化程度大大提高,人們在學習、工作、娛樂和交往等各方面的觀念、方式、內容、渠道都有了質的變化。共青團要在團結和服務青年方面適應這種新形勢,就必須結合新時期青年的特點和社會發展的趨勢,創新共青團工作的方法、途徑和領域,以更適合青年的心理思維特點以及他們成長成才的現實需求。

人類即將進入知識信息時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知識經濟初見端倪,創新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知識經濟時代的創新需要一批掌握現代科學知識、具有開拓創新能力的複合型人才,特別是青年人才。共青團工作要適應這種變化,深刻領會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充分認識知識創新、人才開發對經濟發展的重大作用,推動青年形成學習新知識的熱潮。通過創新團的工作幫助青年瞭解世界科學技術發展的趨勢,增強學習新知識的緊迫感和主動性,牢固確立終身學習的觀念,養成主動學習、不斷學習的習慣,提高學習和運用新知識的能力。

二、人力資源能力建設是創新共青團工作的關鍵。

在推動共青團工作不斷髮展的多種(更多請你搜索)因素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首要的。因為人才的特徵之一是其創造性、開拓性,人才的現實表現就是追求不斷髮展的心理狀態和能力。還有,人力資源理論認為,一個國家的資源開發,不僅包括自然界的物質資源,人本身也是一種資源。因為物質資源開發無論是從廣度還是深度上,都有賴於人的智慧和能力,人才,故而理所當然地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

從人才學的角度看知識、能力、業績是構成人才的三要素。三要素之中能力是本質的要素知識只有轉化為能力才能發揮效用而業績則是能力發揮作用的結果。人才的成長只有以能力的發展、提升為根本才能學有所獲業有所成。胡錦濤同志曾指出把品德、知識、能力和業績作為衡量人才的主要標準不唯學歷不唯職稱不唯資歷不唯身份。這四個“不唯”充分體現了對人才標準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態度。堅持四個“不唯”將有效彌補外在標準和實際能力之間的脱節狀況使人才的活力和競爭力得到更好地釋放。以此為基礎我們也才能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儘早地從不合時宜的觀念中走出來讓真正的人才脱穎而出。

因此,創新共青團工作的關鍵是如何開發人力資源,加強人力資源能力建設。加強人力資源能力建設,從本質上來説,就是要提高人的創造價值的能力,抓住這一本質要求,就找準了提升人力資源能力建設先進性的着力點,也才能使其緊貼經濟社會實踐活動,更好地為其服務。那麼,如何開發人力資源,加強人力資源能力建設,就成了我們必須面對的實際問題了。現就這一問題簡單談幾點看法,與諸位同仁商榷。

(一)要特別注重青年創造力的開發。

所謂的“創造力”簡而言之,即提出新設想、解決新問題、產生新成果的能力。創造學的研究表明創造力是每個人都具有的自然屬性,是每一個人都具有的一種潛在能力,普通人與傑出人之間並無天淵之別,區別在於開發沒有和開發的程度。所以我們也要特別注重青年創造力的開發。實現由“字型人才”向“十字型人才”的轉變,即要培養既有較寬的知識面,又在某一專業有較深的鑽研,而且敢於冒尖,勇於創新的人才。沒有大批的創新人才,沒有快速的技術創新,沒有新技術成果的轉化,就難以形成強大競爭力。同樣我們的勞教事業也需要創新,如為消除封閉管理的消極影響方面我們在管理方式、矯治手段等方面都提出許多創新的思想,並付諸實踐,有些正在彰顯出強大的社會效應。這方面的工作還有待於做大、做強,這就離不開我們青年創造力的進一步開發。

如何開發創造力,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鍛鍊:

、要有好奇心。好奇心是一切創新的思想根基,是培養創新意思掌握創新方法的原動力。亞里士多德説:“思維是從疑問和驚訝開始的。”創造性思維更需要對新鮮事物有敏鋭的感知和詫異,敢於提出問題,要克服見怪不怪的思維僵化,要防止好奇心

因年齡的增長而遞減。

、要有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出新問題,還只是創新的開始,完整的創新過程應該是提出問題,找出問題的答案並動手解決問題。不論是在我們的勞教工作還是農業生產中,我們都會遇到許多新問題,只有解決新問題,我們的事業才能發展進步,唯其如此,我們自己才能“成才”。實際上,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意義決不亞於提出問題

。一個新問題或一項新設想,如果沒有將其付諸實踐並獲得成功的能力,坐而論道,其結局只能是功虧一簣或胎死腹中。

、要有探疑精神。探疑,是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的先導。有疑問,好探究,不因循守舊,不迷信權威,求真務實,才可能產生新的見解,新的發現,新的創造。

、要有想象力。想象力是知識進化的原動力,富於想象和長於聯想,是突破常規提出新設想的必要條件。

(二)加強創新能力建設。

知識經濟就是創新經濟,創新是知識勞動的最大特點。在知識經濟時代,一種新技術、新產品或一種新機制、新的商業運作模式,都有可能改變企業的競爭格局,進而改變企業的興衰命運。一個企業乃至一個國家,要具有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勝的創新能力,必須大力培養和提高人力資源的創新能力,築牢這個基礎。

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我們必須具備善於求知的學習精神、捕捉信息的敏鋭意識、開拓探索的多向思維、求真務實的科學觀念和高瞻遠矚的戰略眼界,所有這些歸結到一點就是創新能力。只有具備了這一能力,才能與時俱進,遊刃有餘,不斷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與水平,從容應對瞬息萬變的發展和競爭態勢,擔負起執政興國的歷史重任。一要解放思想。要突破和清除那些不合時宜的舊觀念,打破思維定式,不能老是用過去的經驗和眼光來衡量人和事,不計客觀條件的變化而盲目開展工作。要換一個角度來思考自己所熟悉的工作任務,以找到更好、更有效率的辦法來完成。二要提高綜合素質。創新是以淵博的知識和突出的工作能力為源泉的。要具備充分的社會生活常識、政治理論基礎知識、經濟理論基礎知識、管理基礎知識、法律基礎知識和成才創見知識,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具備較強的工作能力。三要結合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要將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與本地、本部門工作實際結合起來,運用科學規律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真正提高創新能力。

(三)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

知識的升值和更新,正帶來人們學習觀念的轉變,學習不再是工作前的準備,而是與工作的雙向循環;學習不再是人生一項階段性的任務,而將伴隨人的終身。在這樣的社會條件下,我們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要懂得知識經濟時代走向成才的過程應該是一個繼續學習的過程,任何時候都不能滿足於已有的知識和技能,要善於通過各種學習方式,不斷地補充新的知識和技能,不斷豐富的文化和理論知識,不斷優化自己的知識結構。因為這些是創新的基礎,失去了這個基礎談創新是海市蜃樓,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在去年我們提出的“創建學習型組織的活動”中我們已經提出了“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在全所業已形成了全員學習的熱潮,現在我們雖然有了終身學習的熱情,但還要有終身學習的智慧和求知的明確目的。即要有立足本職崗位的成才意識,在我們的勞教事業上孜孜以求,刻苦鑽研。

事業召喚人才時勢造就人才。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歸根到底要靠一支宏大的富有創造性的人才隊伍;建設具有二所特色的勞教事業同樣需要一支具有創造性的人才隊伍,特別是青年人才隊伍。因此,我們創新共青團的工作可謂任重而道遠!我們相信在二所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共青團的共同努力下,青年人才隊伍的能力建設將得到創造性的加強,共青團工作即將為我們展示出人才活力競相迸發、聰明才智充分湧流的廣闊前景!

第五篇:建設人才資源大國

建設人才資源大國

摘要人才隊伍建設對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實施人才強國戰略是新世紀新階段我國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務。6月8日《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4-2014年)》(簡稱綱要)正式公佈,進一步明確了建設人才資源強國的願景。在新的歷史時期,人才建設和人的發展觀念需要更新。江澤民同志提出了以人為本的人的全面發展觀成為當今我國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的藍本,對當今的社會主義建設和人才自身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人才強國戰略人才全面發展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人口占世界的21%,勞動力佔世界的26%,熟練勞動力佔世界的17.5%。擁有豐富的人力資源。幾千年歷史文明的薰陶和不懈奮鬥的經歷,造就了我國勞動人民不屈不撓、艱苦奮鬥、追求光明、奮勇前進的優良傳統。新中國成立後,勞動人民當家作主,勞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空前提高。然而目前我國勞動者的科學文化水平還不是很高,我們要努力開發人力資源,完全可以把我國由一個人力資源大國建成一個人才資源大國,把人口壓力轉化為人才優勢。

在社會主義的今天,人才隊伍與現代化建設需求明顯脱節,在滿足國內外需求方面已經趨於飽和的情況下,我們對更高層次的產品經營、管理和設計、加工方面人才的需求和培養提出了新的定義,人才需求與人才素質明顯存在差異,從總體上看,我國人才總量相對不足,結構不夠合理,創新能力亟待提高,人才隊伍現狀同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還不相適應。

胡錦濤同志在不久前召開的全國人才工作會議上強調指出:人才問題是關係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關鍵問題。全黨同志必須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把實施人才強國戰略作為黨和國家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抓緊抓好。實施人才強國戰略,是我們黨根據新世紀新階段國際國內形勢的深刻變化,繼科教興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之後作出的又一項重大戰略決策。這些重大戰略緊密結合,相互促進,其中人才強國戰略是“制高點”和根本保證,因為沒有足夠的人才支撐,科教興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就缺乏不竭的動力。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的根本任務,就是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把人才作為推進事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努力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建設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較高的人才隊伍,充分發揮各類人才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開創人才輩出、人盡其才的新局面,大力提升國家核心競爭力和綜合國力,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重要保證。

一、實現人的全面發展首先需要觀念更新

人的全面發展的理念是一個在實踐中不斷更新的過程,從我國的社會主義發展進程來看,不進行理念上的更新,就不可能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在過去的年代,人們把人的全面發展看成是一種社會主義制度與生俱來的優越性,認為隨着事業的發展人自然而然會獲得全面發展。這種理念對社會主義的進一步

建設和發展顯得後勁不足,難以培養合格和全面的高素質人才,保持人才更替的良性發展。其次人才培養和使用的政策落實不夠。缺乏明確的法規和制度來保障人才的培養和使用,也就無法使得人才最終落實到各項建設中去,人才的發展就成為一句空話。“伯樂識馬”式的人才使用情況對我國的人才和事業建設帶來了不利影響。這就要求我們改進人才培養、使用方式、方法,改善和提高環境建設以便吸引更多的人才。

二、“人才強國戰略”是對以人為本的人的全面發展觀的具體貫徹和落實

人才強國戰略重點提出了“從人才自身發展需要”這一創新性思想,不再一味強調人在事業中的奉獻和服從,而是把人的積極性、主動性與社會主義事業和人的發展緊密聯繫在一起,在創新中實現人才的價值,以人的創新思想、制度的創新來發展和鞏固對人和事業的發展,更加符合社會和人的發展的新特點、新規律。 人才強國戰略提出的動態機制為人才建設注入了適應其本質的活力。在適應國際背景和國內市場變化的體系中,人才發展的規劃也必須隨之改進才能適應新環境的需要。人才和事業的發展既獨立又相互聯繫,在二者發展機制中尋找一個隨時更新的、動態的平衡點,是解決二者之間矛盾、取得預期的發展目標的主要途徑。尤其是注重人才與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協調,依據新的變化進行不斷的調整和優化,使得人才的發展具備符合社會經濟發展這一基礎性的條件,才能夠使人才對社會、事業的發展與自身的發展要求進行協調和統一。

人才強國戰略注入了對人才建設的科學內涵。在過去,對人才的培養、使用和保護都只是一些籠統的提法和宏觀的概念,沒有從人才成長的環境、培養的過程以及人才造就的目標和具體人才的分類使用、培養上予以準確的細化和區分,因此,在人才的培養、使用和保護上出現了一些影響人才培養、發展以及人才外流的情況。

人才強國戰略對人才的培養和建設主要從三個方面有更合乎當今時代要求的體現:首先是對人才培養和成長環境的優化。要求。改革體制,加強教育培訓,用法規來規範人才建設系統的目標,使得人才的培養、使用、流動和發展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其次是對人才建設過程和目標的統一性。此外,對人才的合理需求和可持續發展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造成了一定數量的人才外流和人才的後繼乏力。為此要發展各種教育、推進教育的社會化,開闢教育的新途徑,形成教育的終身化、網絡化、開放化,形成整個社會自主化的終身教育體系。最後是對人才隊伍建設體現出專業化趨勢。人才強國戰略從總體上對各類人才的建設和目標進行詳細闡述和劃分,有了分門別類的指導,把各項人才建設都做了詳細的分析和規劃,在龐大的社會主義事業過程中能夠對人的使用和發展滿足各個方面的需求,既能達到人的“術業有專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