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課改會議發言稿

欄目: 代表發言 / 發佈於: / 人氣:4.54K

第1篇:國小課改會議發言稿

國小課改會議發言稿

國小課改會議發言稿

在現在的社會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會使用到發言稿,通過對發言稿語言的推究可以提高語言的表現力,增強語言的感染力。怎樣寫發言稿才能更好地發揮其做用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小課改會議發言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我鎮課改思路。

領導帶頭,全員參與,講求實效,穩步推進。

1、領導帶頭。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我們重點抓了校長公開課。鎮級層面的校長公開課,人人過關。校級層面,要求每期至少上兩節校長(含中層)公開課。

2、全員參與。

本期目標全鎮50%的'教師要參與課改過關課驗收。平時聽推門課,人人都要動起來,就地起步。

3、講求實效。

課改和教學成績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目標是高質高效。

4、穩步推進。

分層推進,以點帶面,結合實際,活學活用。

二、小組建設。

2人小組,4人中組,6人或8人大組,結合各校自身實際,好中差合理結合,捆綁評價。

分層推進,以點帶面。三實小於10月20日前完成;xx國小、xx國小、xx國小、xx國小於10月30日前完成;其它學校於11月15日前完成。

三、小組評價。10月底完成。

小組評價是個系統工程,是課堂教學改革的指揮棒、風向標,需要不斷思考、調整。我們已經形成了一些草案,大致從兩個方面設計:

1、小組評、互評,班幹部評,教師評,年級評。

2、周評、月評、期中評、期末評。

四、導學案

1、編寫

以學區為單位編寫,責任到人。至少提前一個單元電子稿發到各校郵箱。

2、運用。各校參考使用。

五、常規管理。

上學期各校都有相對完善的方案,本期中心校重點做好兩件事:

1、督促各校將常規管理與課改緊密結合,強調今天的常規,除去教學常規以外,還要包括養成教育、精細化管理、校園文化等,建立大常規概念。

2、抓好平時督察、指導工作。每期至少2次督導檢查。

第2篇:國小課改會議發言稿

這是一個互助平台,為您提供大量國小課改會議發言稿範文,送一篇給你。

2011年新課改專題會議發言稿

新課程實施幾年來,教師都經歷了一個從陌生到嘗試再深入思索的過程。新課程改革在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以及通過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來獲取知識等方面的嘗試取得了一些可見的效果,但也存在若干方面急需解決的問題。

關於新課程數學教學要求的幾點思考

1、把握教材的知識體系,從整體上理解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繫,把握好前後知識的連貫性和所教內容的層次性。

數學新課程改變了原數學教材代數、幾何相對獨立編排的形式一是採取"混編"的方式,關注不同數學內容之間的聯繫,突出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之間的實質性關聯,體現數學的整體性。展示用不同領域的數學知識去表達與思考同一研究對象、以及綜合運用多種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以提高學生綜合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發展良好的數學觀。二是採用螺旋式上升的方式,如幾何的邏輯推理、函數、概率等知識在不同的學段有不同的要求。 新教材內容與以往有所不同,不同點有以下幾個方面:

(1)所學內容的順序發生變化。有的上移到八年級,如方程組、因式分解等,有的下移到七年級,如概率、三角形全等、軸對稱、變量、統計圖等。

(2)對學生的知識掌握層度要求不同。如七年級(下)第五章《三角形》中,關於全等三角形,只要求學生會判斷兩個三角形是否全等,用了什麼判斷方法,不作系統的説理過程的書寫;不作有兩次全等的要求。又如七(上)第七章《可能性》與七(下)第四章《概率》實質內容一脈相承,都是關於隨機事件的可能性情況;而前者停留在直觀和感性要求上,而後者則要求能定量刻劃一類事件的概率大小。這一安排由淺到深,呈螺旋式結構,適合學生年齡特徵,易於理解、掌握。七(上)和七(下)中的《生活中的數據》也體現了這個相同的設計意圖。

(3)教本內的例題,練習形式發生了變化。取而代之的是“做一做”“想一想”“試一試”“議一議”等。這些內容更加多樣化,既可以學生自己做,又可以教師講解,還可以同學間合作完成,這種安排突出學生的主動作用,而且更加靈活。

2、認真理解、鑽研新教材,領會教材編寫意圖,準確把握教學目標理解和鑽研教材,特別要注重弄請教材的編寫意圖和思想。比如,為什麼選擇這樣的情景?創設了這樣的情景後,如何進行恰當的引導以達成目標?只有以此為“基點”,才能擬定一個好的教學方案。

比如,“月曆”作為一個素材,被各種版本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課本所採用。為什麼數學課用“月曆”來創設情景?是為了引導學生掌握月曆中“右邊的數比左邊的數大1”、“下面的數比上面的數大7”、“四方格中對角線上的兩數之和相等”、“九方格中,中間的數是這9個數的平均數”……等規律嗎?如果這樣理解教材,那麼課堂教學就可能從根本上偏離了目標。事實上,用“月曆”創設情景,其意圖不應在於使學生知道上述規律(結論);而是因為這個“情境”源於生活,學生十分熟悉卻從來沒有用數學的眼光去研究過它,“月曆”進課堂可以使學生強烈地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其次,每個學生都能發現“月曆”中數字的一些規律,這樣創設情境有助於學生富有個性地學習,有效地實施有差異的教學;第三,通過探索活動,可以使學生感受到:一系列有序排列的數字常常

具有很多規律,從而對生活中常見的一些數字(如身份證、條形碼…上的數字)產生探索其規律的興趣。

3、把握教學要求,不隨意添加教學內容,加大教學難度新教材體現了面向全體學生的精神,着眼於素質教育,適當降低了有關內容的理論高度,降低了運算的難度,降低了對記憶的要求,減少了公式的數量,淡化了某些概念的嚴密性.教學時,教師要處理好“深”與“淺”的關係,既能“深”得進去,又能“淺”得出來.

例如在計算n個從1開始的連續奇數之和時,對學生而言不易推算.假如教師把這n個奇數(如n=5時)畫成如右圖所示,學生易發現前兩個奇數和是邊長為2的正方形面積的平方,前3個奇數的和是邊長為3的正方形面積的平方,依次類推.於是,得到n個從1開始的連續奇數之和等於n2深,並不是把題目難度加大,而是把知識拓寬、延伸、進行變式、變換訓練,發展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造能力.淺,並不是把問題簡單化,而是指在學生可接受的情況下,狠抓“雙基”,努力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這樣由低層次的發展到高層次的綜合,不斷深化,使學生循序漸進地獲取知識.

新教材在幾何邏輯推理、函數、概率等知識採用螺旋式上升的方式。但現在有些配套用書,實際上的題目就是一步到位的方式,意味着在七年級就已經把老教材的證明格式搬過來,把學生自己説理的語言基本抹殺了,而且有些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也採取了一步到位的做法,大量補充教學內容,無形之中加重了學生負擔,而且導致了兩級分化現象的過早出現。教師在教學目標定位時,應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儘量能暢所欲言,達到推理能力的逐步形成。

4、圍繞過程與方法,加強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形成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新教材在編排體系、知識結構上都發生了重大變化。首先教材內容力圖採用"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模式展開。對所有新知識的學習都設立了相應的情境,並以問題串的形式展開探究與交流,讓學生經歷觀察、實驗、猜測、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動,以使學生經歷"做數學"和"用數學"的過程,並在此過程中初步領會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體驗數學價值。其次,教材給學生提供了探索性、開放性的題材,使學生有機會展示個性,樂於去學習、去探索、去創新。再次,新教材突出了知識形成的探究過程,設立了“做一做”、“想一想”、“議一議”等欄目,以便學生通過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形成新的知識。增加了大量的動手操作、動腦思考與相互交流的機會,為學生提供了充分探索交流的時間和空間。

總之,新教材將數學知識形成的基本過程和基本方法貫穿始終,這也是培養數學思想和創造思維的重要方式.在新教材的教學中,我們應緊緊圍繞這一點,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結合教學內容,設計出有利於學生參與的教學環節,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概念的建立過程,定理、公式的發現與證明過程,利用新教材內容的開放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對問題進行不同角度、不同思路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