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留守兒童自查報告

欄目: 自查自糾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1W

第一篇:留守兒童自查報告

留守兒童自查報告

我校《留守兒童學業不良常見表現及教育對策的研究》是國家基礎教育實驗中心“xxx”重點課題《中國小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研究》的子課題,xx年九月立項 。實驗研究已進行一年,現自查如下:

我們於xx年6月制定了課題實驗方案,後又根據評審組評審意見對方案進行了修改完善,闡釋了課題研究的理論與實踐背景,明確了課題研究的方向和內容,成立了課題實驗領導小組。之後,召開了課題組全體成員參加的課題會,明確了任務,採取分階段、循序漸進的策略,課題研究有序展開。

1、課題的準備

實驗的第一階段為準備階段,這一階段的工作主要是確定研究課題,制訂實驗方案,成立課題組,明確職責分工和進行實驗教師的學習培訓。其中,實驗教師的學習培訓是這一階段的工作重點。

(1)組建課題組

成立由校長室、教科室和實驗教師組成的課題組。校長負責對課題研究的協調,教科室負責教師的培訓、課程的組織落實、課題的管理,實驗教師具體負責各自班級的實驗工作。

(2)教師學習培訓

首先,課題立項後,我們召開了課題組實驗工作專題會議,向實驗教師宣講實驗方案,使教師對本課題的研究目標、內容、方法、步驟等方面做到心中有數。二是採取集中培訓與個人自學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教育理論的學習培訓,向教師推薦相關學習資料,為課題研究的開展打下理論基礎,做好技術上的準備。

2、課題的實施過程

第二階段為課題研究初步實施階段,從本階段開始,研究進入實踐操作階段。

(1)資料準備。實施之前,我們首先進行了相關的資料

準備,包括我校所有留守兒童的相關資料,為實驗過程中進行對比分析做準備。

(2)會議動員。9月底,專門召開了一次實驗動員會,就實驗的開展做了佈置並相互交換意見,統一認識,以利於實驗的開展。

(3)課例研討。通過開設研究課進行實驗研討,分別於10月、11月、12月份各進行了一次研究課,實驗教師通過互助研討,及時發現研究中的問題,吸取他人經驗,改進自身不足,對實驗工作起到了有效的推進作用。

(5)經驗交流。2014年1月份我們舉行了實驗人員的專題交流,實驗教師通過交流共同分享研究成果。

(6)檢測分析。進行了問卷調查對比分析,學生學習水平測評對比分析,學習成績對比分析。結果顯示,留守兒童的各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發展和提高。

(7)積累資料。一年的實驗,我們積累了諸如實驗課例、實驗論文、數據資料等實驗資源,為以後更好的開展實驗工作積累了經驗。

(8)階段總結。課題組於2014年二月初進行了階段性實驗總結,總結經驗,查找不足,為下一階段的實驗工作做準備。

通過本階段的實驗研究,我們逐步理清了實驗思路,初步形成了做好留守兒童教育工作的一些經驗,實驗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課題實驗成果

1、建立了課題研究檔案,積累了諸如實驗課例、教學論文,實驗數據,為後續實驗打下基礎。

2、建立了留守兒童檔案,並根據實際情況隨時修改。

課題實驗的基本經驗

1、留守兒童通過實驗教師的教育,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發展與提高。

2、實驗促進了教師的成長。

教師的不斷學習是開展好實驗的保證。開展實驗研究要求教師具有全面、深厚的知識底藴,需要集教師的集體智慧,教師只有不斷學習,才能提高教學研究能力。

需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1、初步實驗階段,我們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還很粗糙,在各項具體內容的研

究上還不夠深入,這是我們下一階段要認真考慮的主要問題,把實驗研究工作進一步推向深入。

2、教師各方面的能力還需進一步提高。加強培訓,提高教師實施的能力還是今後工作中的關鍵問題。

根據《中國青年報》在《他們是當下中國最容易受傷害的人》的報道中説,湖南省漣源市荷塘鎮遭遇一場特大洪災,12名兒童死亡,其中11個“留守兒童”。據資料顯示,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檢出率高達57.14%,且父母打工年限越長,孩子的心理問題越嚴重。他們雖然隅居農村看似與我們毫不相干,可是誰又能無視他們的存在和將來對社會的影響?留守兒童不只是一羣缺少父母照看的人,他們是這個時代的孤兒,他們的成長與中國的未來也息息相關。

留守兒童是中國長期的城鄉二元體系鬆動的一羣“制度性孤兒”一方面:他們的父母到城裏打工拼命掙錢,爭取或獲得了另一種生存方式;另一方面,他們又因為在城市裏,或自身難保,或無立錐之地,無法將他們的子女帶進城裏,留在自己的身邊。同時為了生活或生存,他們不能夠輕易的離開自己的工作,不能輕易的離開城市,就是在這種帶不出與回不去的雙重矛盾中,留守兒童雖然有父母,但是他們依然不得不接受“骨肉分離”的現實。

這個時代的孤兒由於長期被託養或寄養,缺少父母之愛容易導致心裏缺陷,由於老人溺愛或親友疏於管教缺少正確的價值引導,孩子是未來、是希望,中國不能無視他們的存在。他們關乎整個農村教育和社會進步,魯迅曾發出“救救孩子”呼聲,現在是該“救救”留守兒童的時候了。

河南省留守兒童的基本情況

在暑假期間,對河南省18個地區的1000名(6—14週歲)農村留守兒童進行了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狀況的問卷調查。眾所周知,河南是全國第一人口大省和農業大省,而隨着社會的發展,河南也逐漸成為第一勞務輸出大省。全省從事農業的勞動力約有3500萬人,外出務工半年以上人員達到1557萬人,從而使河南人均收入,成為河南人民脱貧致富的重要途徑。與此同時受户籍、經濟、居住等客觀條件的限制,他們的子女大多在家鄉接受教育,或生活在有父母一方撫養的“單親家庭”裏或由祖父母、親戚朋友代為撫養。有的孩子甚至獨自留在家中,從而形成了一支龐大的“留守兒童”隊伍,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河南農村14週歲以下留守兒童242.75萬人佔全國留守兒童總人數的10%。

認為一個幸福的家庭應該和父母在一起的79.3%

非常想父母的65.0%

做錯事被批評時當面頂撞的8.4%

拉幫結派、打架鬥毆的12.3%

在學校裏基本上沒有朋友的17.5%

害怕陌生人的40.0%

遇到困難自己解決的45.5%

和(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43.5%

覺得自己很一般的52.7%

學習上聽老師的話,很刻苦的25.3%

覺得身邊得人不太關心自己的49.1%

總是害怕被身邊人欺負34.7%

覺得社會不公平、看不到希望的11.9%

從以上統計狀況可以看出,相當一部分留守兒童渴望父母的關愛,希望多與父母進行心靈交流。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視、孤獨無助、悲觀寂寞。而有資料顯出: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檢出率高達57.14%,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心裏問題已是迫在眉睫!

我國農村留守兒童約有2300萬,在生活、心理、人身安全、成長教育等方面出現的問題已經日益引起社會的關注,正如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婦聯主席顧秀蓮認為,要建立留守兒童問題長效保障機制,國家要做六項工作:

第一項工作要加強調查研究,首先要及時瞭解留守兒童成長髮展有什麼問題,要弄清楚。根據我們瞭解的情況,分析留守兒童存在的原因,探索解決它的辦法。

第二項工作,制定相關的政策。農村留守兒童因為隨着我們工業的發展和城鎮化建設的進程,一些流動人口很多是城市的問題,所以出現了留守兒童。我認為它是一個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存在的一個社會問題,所以我們要從法律政策的層面,從機制、體制的層面來給它解決。

第三項工作,要完善一個工作機制。工作機制就要形成黨委、政府加強領導,

各個部門齊抓共管,然後確保農村留守兒童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我有一個很大的信心,我們國家任何的工作,任何困難只要有人抓,有人管就能把工作做好,所以確保他們落到實處。

第四項工作,擴大社會的宣傳,充分發揮主流媒體以及各種宣傳媒體陣地的作用,讓他們宣傳保護兒童的方針政策、法律措施,另外,也要宣傳我們在解決留守兒童好的經驗和好的辦法。同時,還要表揚留守兒童的先進分子和留守兒童的先進家庭,以他們的經驗做法,把他們動員起來。這樣就可以動員全社會的人,都來關注我們農村留守兒童,切實把他們的事情辦好。我想這個問題就能得到解決。

第五項工作,要動員全社會的支持。現在我們要發揮關心下一代委員會的“五老”作用,發揮志願者、農村老黨員、優秀的教師、村幹部這些作用。另外我們現在針對家庭在城裏做工,我們辦理了“代理媽媽”、“代理爸爸”,還有其他監管的體系。同時我們也對奶奶、爺爺進行現代化幼兒的知識教育,讓他們能夠起到更好的作用。

第六項工作,依法維護權益。就是進一步的來搞執法力度,執法力度要加強,對於侵犯少年兒童的情況給予打擊,對於犯罪的,我們將其繩之以法。

顧秀蓮説,實際上,現在各條戰線都在着手解決留守兒童問題。最近,國務院就成立了農民工聯席會議制度,把農村兒童問題也統一規劃進去了。現在各個部門,除了中央、國務院重視,各個部門都在重視。比如説,公安部門也下了通知,保護未成年人的權力,打擊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行為。教育部一定要把留守兒童的未成年人教育問題,入學問題作為重要的問題,全國婦聯從上到下啟動了家長、學校和家庭教育指導中心,還有關愛農村的留守兒童問題。比如説,四月婦聯他們經過調查研究寫出了關於留守兒童怎麼辦的問題,他們搞了關愛留守兒童行動,這個行動使得2409個鄉鎮,有39萬個留守兒童受益,現在各地都在做,比如江蘇、福建,他們已經把留守兒童納入寄宿學校,……,結合起來解決。

再次,社會環境存在“雷區”。對於環境適應能力較差、自制力較弱的孩子來説,加強安全防護工作至關重要。由於學校、家庭之間存在安全教育銜接上的“真空”,學校不可能事無鉅細,監護人又普遍缺乏安全防護的意識和能力,使犯罪分子有了可乘之機,以致留守兒童傷人或被傷害的事件時有發生。在全國各地,留守兒童溺水、觸電、打鬥等意外傷亡事件屢見不鮮,甚至被拐賣、被侵犯的惡性案件也常常見諸報端。

相關推薦:

旅遊局學習貫徹新《保密法》自查報告

城管執法大隊長自查自糾報告

國小安全隱患自檢自查報告

四心師德自查報告

第二篇:留守兒童自查報告

留守兒童自查報告

留守兒童作為一個新的特殊羣體,由於缺少父母的監護和關愛而

發生的安全、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社會問題越來越引起社會的關注。

針對這一現狀,為深入瞭解留守兒童的生活、教育和身心發展情況,

根據市教體局的要求,現將我校自查情況彙報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我們作為山東省重點國小,市局屬學校,留守兒童並不多。我

們學校一直非常重視留守兒童的教育和學生的習慣養成,通過家長會

和各種形式向家長宣傳父母教育的重要性,學校在關注教學、關注學

生學習的同時,更關注學生的心理需求和成長狀況,明確學校管理改

革必須貫徹新課改理念,堅持以人為本,愛生為貴,服務為重,實現

“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教育思想。

加強學校教育管理機制。學校是直接教育管理留守兒童的實體,

教育措施的制定應當包容更多的關愛幫助留守兒童的內容,在學習和

生活上給予更多關懷和呵護。

(1) 建立健全留守兒童檔案,增強學校和教師對留守兒童的關愛

班主任做好留守兒童的摸底工作,將其在校的各方面表現記入

檔案,及時向監護人和外出務工家長通報其成長情況,形成學校、家

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師應承擔起家長或監護人的部分責任,多與留

守兒童交流談心,提高親密信賴程度,給予更多關愛和正面引導。

(2)為與留守兒童溝通提供方便

在學校開通親情熱線電話,為外出務工家長與子女溝通提供方

便,並使外出務工家長可隨時與班主任取得聯繫瞭解子女學習情況;

設立心理健康諮詢室,安排有經驗的教師擔任心理醫生,及時幫助“留

守兒童”解決心理上的困惑。

(3)廣泛開展有助於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各類活動

開展各類活動,加強家長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

互動,引導學生互助互愛,讓留守兒童充分感受到來自集體的温暖。

激發學習熱情,增強集體歸屬感。

二、自查情況

此次調查對象為我校在校生,年齡分佈在6--12歲之間。全校共

有學生1286人,共有留守學生24 人,其中,父母單方監護型11人( 佔

46% )隔代監護型13人(佔54%),即由祖輩--爺爺奶奶、或外公外

婆託管的方式。

外出打工的父母每年回家3——4次的佔63.2%,一年回家1——2次的佔30.6%,一般在家停留時間較短。結果表明:外出務工的家長回家頻率低,與留守孩子溝通和交流較少,更説不上對子女進行應有的家庭教育。

有29%的留守兒童和媽媽生活在一起,有12%的留守兒童和爸爸生活在一起,59%的留守兒童和外公外婆或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生活上的“單親家庭”合計為41%,隔代撫養為59%,家庭缺失的情況較為嚴峻。留守兒童的生活滿意度較高,有5.19%的留守學生認為現在的生活“很好”,91.77%的留守學生認為“一般”,只有3.04%的學生認為現在的生活“不好”。

三、留守兒童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通過調研,我們發現雖然學校採取了很多措施,但父母外出打工對留守兒童教育存在一些負面影響。統計數據表明,留守學生在學習成績、智力水平、身體發育、思想品行和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的綜合表現,明顯差於其他學生,而存在障礙、缺陷的比例則明顯高於其他學生。具體來説,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親情缺乏。親情關係直接影響到孩子的行為習慣、心理健康、人格與智力發展。由於父母不在身邊,留守兒童長期間缺乏親情的撫慰與關懷,缺乏安全感,人際交往能力較差。大部分兒童與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有感情距離,不想和他們溝通,大部分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也只僅是盡到自己的本職(做飯、洗衣、接送等)。

2、心理封閉和情感世界問題。 據調查顯示,留守兒童監護人對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問題介入較少,關注不夠。由於遠離父母,缺少了起碼的與父母交流的機會,而監護人又無暇顧及他們的情感變化,這對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極為不利,常引發種種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棄、焦慮自閉、缺乏自信、悲觀消極。

3、學習較差。調查中發現,一方面部分留守兒童家長潛意識裏認為,自己的孩子學業有成的機率不高,對孩子的學習總體期望值較低,將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上。另一方面,監護人對留守兒童學習介入過少導致的學習成績下降。那些父母在外的家庭,由於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文化水平較低,對孩子學習上的問題往往不能給予幫助;另一方面,父母一方在家的家庭,留在家裏的父親或母親由於承擔了全部的家務和忙於自己的工作,也沒有時間去關注孩子的學

習。因而,從數據分析結果來看,如果學習上有了問題,孩子向家人求助的比例最低。

4、放縱自由。一方面由於留守兒童的父母,常年在外奔波,空閒時間少,因而回家頻度極低,與留守子女聯繫較少,對於孩子的成長缺乏足夠的關注和指導。另一方面,由於在外打工,經濟較為寬裕,對留守兒童生活的支付能力較強,所以在物質生活的滿意程度上,留守兒童的滿意度較高;但由於父母不在身邊,留守兒童得到的關愛減少。由於監護人管不了,不敢管,不會管,外出父母則管不到,捨不得管,留守孩子幾乎生活在無限制狀態下,無形中助長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蠻橫、逆反心理重、以自我為中心等極端性格。

5、行為偏差。處於義務教育階段的兒童少年,其行為發展在很大程度上還處於他律階段,自律能力很弱。由於父母不在身邊,兒童和監護人之間關係特殊,只要不犯大錯,監護人對孩子的行為一般都採取認可態度,由於缺乏及時有效的約束管教,個別留守兒童紀律散漫,存在行為偏差。

6、安全隱患。由於留守兒童適應能力較差,自制力較弱,監護人大都是年老又多文化層次較低,普遍缺乏安全保護意識和防範防護能力,家庭與學校教育容易出現 “真空”,導致留守兒童傷人或被傷害等安全隱患無處不在,留守兒童溺水、觸電、打鬥等意外傷亡事件在全國各地屢見不鮮,加強安全防護工作至關重要。

四、今後努力的方向:

(一)是建立“關鍵在校長,基礎在班級,落實靠教師”的教育管理機制。

學校將成立以校長為組長,以教導主任、教科室主任、後勤主任、安全辦負責人為成員的“留守學生教育領導小組”,負責研究解決留守兒童教育管理中的問題,並進行考核評估、總結獎勵。班主任在留守兒童教育工作中起着直接的作用,各任課教師密切配合開展工作。

(二)是建立“四個”教育服務制度。

一是定點、定人聯繫制度。學校根據本校留守學生的總人數與各年級段教職工的總人數比例,確定教職工定點定人聯繫留守學生作為幫扶對象。二是定期與不定期溝通制度。建立與代理監護人、社區聯絡員、對子家長的溝通聯繫制度,對留守學生實施全方位、多層次的管理教育。 三是代理監護人培訓制度。每學期組織代理監護人學習有關兒童管理、安全管理、法制基本知識等。四是考核評估獎勵制度。

學校把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作為勞動紀律、考勤、獎勵與處分、職稱等量化的一項重要內容。

(三)是落實德育的首要地位。

通過多種形式的教育活動,保證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切實有效地進行。並把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品德教育聯繫起來,使之互相補充,提高教育的實效性。

(四)、積極開展一系列對留守兒童的關愛教育活動。

要求留守兒童定期向父母報答自己的學習,生活情況,並瞭解父母在外工作、生活情況,加強父母子女間的情感溝通,消除留守學生對親情的心理飢渴;老師對留守兒童要給予生活上的關心和照顧。一旦發現留守兒童思想不穩定或者成績下降,就及時與學生交心談心,輔導其學習,穩定其情緒;建立幫扶機制,發動社會各界共同關心留守兒童的成長。通過“兩任一補”、貧困生、特困生救助等辦法對貧困留守兒童進行救助。

(五)、積極建立家校聯繫,舉辦特殊家長學校。

學校在學生入學時,詳細記錄留守兒童家庭基本情況及父母的聯繫方式。當留守兒童出現非常情況時,及時與父母取得聯繫。同時,針對留守兒童大多是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做臨時監護人的情況。由學校對留守兒童爺爺、奶奶、姥爺進行培訓,引導這些老人更新觀念、提高素質、學會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

(六)、積極開展各類校內外活動。

班主任和老師給予留守兒童特殊關愛,針對留守兒童的特點,堅持開發、引導的疏導原則,強化行為規範的養成訓練,組織班隊活動讓留守兒童學會自我管理,自我保護、自我生活,經常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讓留守兒童在親身體驗中受到教育,以彌補他們親情缺失丟其人格健全發展的消沉影響。

第三篇:留守兒童自查報告

我校《留守兒童學業不良常見表現及教育對策的研究》是國家基礎教育實驗中心“十一五”重點課題《中國小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研究》的子課題,2014年九月立項 ,留守兒童自查報告。實驗研究已進行一年,現自查如下:

我們於2014年6月制定了課題實驗方案,後又根據評審組評審意見對方案進行了修改完善,闡釋了課題研究的理論與實踐背景,明確了課題研究的方向和內容,成立了課題實驗領導小組。之後,召開了課題組全體成員參加的課題會,明確了任務,採取分階段、循序漸進的策略,課題研究有序展開。

1、課題的準備

實驗的第一階段為準備階段,這一階段的工作主要是確定研究課題,制訂實驗方案,成立課題組,明確職責分工和進行實驗教師的學習培訓。其中,實驗教師的學習培訓是這一階段的工作重點。

(1)組建課題組

成立由校長室、教科室和實驗教師組成的課題組。校長負責對課題研究的協調,教科室負責教師的培訓、課程的組織落實、課題的管理,實驗教師具體負責各自班級的實驗工作。

(2)教師學習培訓

首先,課題立項後,我們召開了課題組實驗工作專題會議,向實驗教師宣講實驗方案,使教師對本課題的研究目標、內容、方法、步驟等方面做到心中有數。二是採取集中培訓與個人自學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教育理論的學習培訓,向教師推薦相關學習資料,為課題研究的開展打下理論基礎,做好技術上的準備。

2、課題的實施過程

第二階段為課題研究初步實施階段,從本階段開始,研究進入實踐操作階段。

(1)資料準備。實施之前,我們首先進行了相關的資料準備,包括我校所有留守兒童的相關資料,為實驗過程中進行對比分析做準備。

(2)會議動員。9月底,專門召開了一次實驗動員會,就實驗的開展做了佈置並相互交換意見,統一認識,以利於實驗的開展。

(3)課例研討。通過開設研究課進行實驗研討,分別於10月、11月、12月份各進行了一次研究課,實驗教師通過互助研討,及時發現研究中的問題,吸取他人經驗,改進自身不足,對實驗工作起到了有效的推進作用。

(5)經驗交流。2014年1月份我們舉行了實驗人員的專題交流,實驗教師通過交流共同分享研究成果。

(6)檢測分析。進行了問卷調查對比分析,學生學習水平測評對比分析,學習成績對比分析。結果顯示,留守兒童的各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發展和提高。

(7)積累資料。一年的實驗,我們積累了諸如實驗課例、實驗論文、數據資料等實驗資源,為以後更好的開展實驗工作積累了經驗。

(8)階段總結。課題組於2014年二月初進行了階段性實驗總結,總結經驗,查找不足,為下一階段的實驗工作做準備。

通過本階段的實驗研究,我們逐步理清了實驗思路,初步形成了做好留守兒童教育工作的一些經驗,實驗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課題實驗成果

1、建立了課題研究檔案,積累了諸如實驗課例、教學論文,實驗數據,為後續實驗打下基礎。

2、建立了留守兒童檔案,並根據實際情況隨時修改。

課題實驗的基本經驗

1、留守兒童通過實驗教師的教育,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發展與提高。

2、實驗促進了教師的成長。

教師的不斷學習是開展好實驗的保證。開展實驗研究要求教師具有全面、深厚的知識底藴,需要集教師的集體智慧,教師只有不斷學習,才能提高教學研究能力。

需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1、初步實驗階段,我們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還很粗糙,在各項具體內容的研究上還不夠深入,這是我們下一階段要認真考慮的主要問題,把實驗研究工作進一步推向深入。

2、教師各方面的能力還需進一步提高。加強培訓,提高教師實施的能力還是今後工作中的關鍵問題。

根據《中國青年報》在《他們是當下中國最容易受傷害的人》的報道中説,湖南省漣源市荷塘鎮遭遇一場特大洪災,12名兒童死亡,其中11個“留守兒童”。據資料顯示,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檢出率高達57.14%,且父母打工年限越長,孩子的心理問題越嚴重。他們雖然隅居農村看似與我們毫不相干,可是誰又能無視他們的存在和將來對社會的影響?留守兒童不只是一羣缺少父母照看的人,他們是這個時代的孤兒,他們的成長與中國的未來也息息相關。

留守兒童是中國長期的城鄉二元體系鬆動的一羣“制度性孤兒”一方面:他們的父母到城裏打工拼命掙錢,爭取或獲得了另一種生存方式;另一方面,他們又因為在城市裏,或自身難保,或無立錐之地,無法將他們的子女帶進城裏,留在自己的身邊。同時為了生活或生存,他們不能夠輕易的離開自己的工作,不能輕易的離開城市,就是在這種帶不出與回不去的雙重矛盾中,留守兒童雖然有父母,但是他們依然不得不接受“骨肉分離”的現實。

這個時代的孤兒由於長期被託養或寄養,缺少父母之愛容易導致心裏缺陷,由於老人溺愛或親友疏於管教缺少正確的價值引導,孩子是未來、是希望,中國不能無視他們的存在。他們關乎整個農村教育和社會進步,魯迅曾發出“救救孩子”呼聲,現在是該“救救”留守兒童的時候了。

河南省留守兒童的基本情況

在暑假期間,對河南省18個地區的1000名(6—14週歲)農村留守兒童進行了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狀況的問卷調查。眾所周知,河南是全國第一人口大省和農業大省,而隨着社會的發展,河南也逐漸成為第一勞務輸出大省。全省從事農業的勞動力約有3500萬人,外出務工半年以上人員達到1557萬人,從而使河南人均收入,成為河南人民脱貧致富的重要途徑。與此同時受户籍、經濟、居住等客觀條件的限制,他們的子女大多在家鄉接受教育,或生活在有父母一方撫養的“單親家庭”裏或由祖父母、親戚朋友代為撫養。有的孩子甚至獨自留在家中,從而形成了一支龐大的“留守兒童”隊伍,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河南農村14週歲以下留守兒童242.75萬人佔全國留守兒童總人數的10%。

下面是我們調查所得的數據,希望能給我們的決策者提供一些參考:

很少與父母聯繫的23.9%

認為一個幸福的家庭應該和父母在一起的79.3%

非常想父母的65.0%

做錯事被批評時當面頂撞的8.4%

拉幫結派、打架鬥毆的12.3%

在學校裏基本上沒有朋友的17.5%

害怕陌生人的40.0%

遇到困難自己解決的45.5%

和(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43.5%

覺得自己很一般的52.7%

學習上聽老師的話,很刻苦的25.3%

覺得身邊得人不太關心自己的49.1%

總是害怕被身邊人欺負34.7%

覺得社會不公平、看不到希望的11.9%

從以上統計狀況可以看出,相當一部分留守兒童渴望父母的關愛,希望多與父母進行心靈交流。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視、孤獨無助、悲觀寂寞。而有資料顯出: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檢出率高達57.14%,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心裏問題已是迫在眉睫!

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成因分析及所產生的社會問題

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正在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親情缺失,家庭教育缺失、學校安全缺失和家庭監管缺位是產生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主要原因,政府、家庭和學校聯手是解決問題的主要措施。

農村留守兒童羣體是我國農村大量剩餘勞動力向城市轉移過程中所帶來的附屬產物。由於現階段我國農村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社會保障不健全等客觀因素的存在,加上長期缺少父母的關愛及有效的教育、引導和管理,留守兒童往往在心理上產生一種不適應感,嚴重的則會導致心理畸形發展並在行為上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失範和越軌現象,出現一定的“留守兒童綜合症”。

全國留守兒童2300萬,它們的心理健康問題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根據某調研結果顯示:心理健康問題是留守兒童最容易出現的問題,且表現為隱性,不容易發現但影響深遠。主要表現如下:

一、性格柔弱內向。留守兒童年齡幼小就離開父母,父母關愛嚴重缺失,儘管有些是爺爺奶奶或親朋監管,但畢竟是與父母親疏不同,遇到一些麻煩就會感覺柔弱無助,久而久之變得不願與人交流,性格內向。在調查中發現,有21.1%的外出務工父母一個星期左右和孩子聯繫一次,34.1%的一個月聯繫一次或很少聯繫。很多父母半年以上回家一次,有的甚至幾年不回家,這種長期的父母分離導致孩子自卑封閉,逆反心理嚴重。

二、自卑心理障礙。兒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具有強烈的的自豪感,而父母不在身邊他們就好像失去了堅強的依靠和保護,因此和有父母在身邊的孩子相比容易產生自卑的心理障礙,有的甚至自暴自棄,喪失信心,學習上不求上進。據調查,僅有15%的孩子能夠自覺學習,大多數孩子需要在督促下學習。還有不少孩子上網成癮,荒廢學業,義務教育沒有完成就流落社會。

三、寂寞無聊心理,整改報告《留守兒童自查報告》。 父母的外出使孩子在家裏感到空落,感到寂寞,進而產生心理騷動和抑鬱等問題。一位九年級的女生在日記中這樣寫道:“媽媽,你知道嗎?自從你和爸爸還有弟弟走後,我一個人在家裏由多麼的寂寞,有多麼的傷心。自從你們走了以後,我幾乎沒有笑過,多麼懷念以前我們在一起的時光。”這種寂寞的心理必然導致精神上的空虛,進而導致行為上的出格。

四、盲目反抗和逆反心理。留守兒童因為缺乏保護而總覺得別人會欺負他,一點小事就會計較當真,與人交流時充滿警惕甚至是敵意。對老師,臨時監護人的管教有比較強的逆反心理。調查顯示,54%的留守兒童和他們的臨時監護人有矛盾,其中15%經常有。53%的留守兒童表示學習上遇到困難感到無助。39%的留守兒童表示曾經受到同學的欺負。

五、產生怨恨父母的心理。少數孩子不理解父母,認為家裏窮,父母沒有能耐,才外出打工,由此產生怨恨情緒,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後疏遠父母,和父母產生情感隔膜,甚至怨恨父母無情。

對於孩子們所產生的心理問題,年齡越小,問題越突出,女孩子比男孩突出。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呢?

首先,監護的“盲區”。從調查情況看,留守兒童家庭隔代教育佔43.5%,由於祖輩與孫輩年齡相差一般都在50歲左右,且祖輩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數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觀念與孫輩有很大差距,難以與孩子交流溝通,有的還要幹農活維持生活無時間照顧孩子,有的體弱多病無能力監護孩子,有的同時照看幾個孫輩無精力照顧孩子,加之缺乏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往往只滿足孩子物質、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導,甚至嬌生慣養、放任自流。隔代教育顯然力不從心。把孩子託付給親戚朋友如叔嬸、姑舅或朋友監管的約佔留守兒童的4.7%。主要特點:監護人通常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學業成績和物質上的滿足次之,而較少關注孩子行為習慣的養成以及心理、精神上的需要。通常親戚朋友也都有孩子,由於對待不盡公平,留守兒童常常因感到自己是“外來人”而產生自卑心理。有一部分上寄宿學校,年齡較大的孩子屬於自我管理的類型。從調查統計看,這種類型約佔2.3%,一般情況下孩子年齡在14歲左右,多為國中學生。主要特點:父母長期在外覺得欠孩子太多,因而在財、物方面儘量滿足孩子的需要,而對孩子其他方面的需要關注較少。這類留守兒童由於處在青春期初始階段,易受外界影響,發生問題較多。其餘的是由父親或母親一人在家撫養的類型。從調查統計看,單親監護型佔49.5%。主要特點:關愛不健全,缺乏父愛或母愛,造成父愛或母愛教育缺失。比如,父親外出的孩子表現出膽怯、缺乏自信;母親外出的孩子表現出不細心、缺乏友愛等。留守兒童處在一個需要關愛和監護的年齡,監護的缺失必然導致問題的出現。

其次,家庭和學校教育存在“誤區”。父母由於長期在外,無法照顧孩子而產生負疚感,大多采取“物質(金錢)+放任”的方式來補償,偶爾打電話聯繫大多隻過問孩子的學習情況,而對子女的倫理道德、法制教育關注較少,致使子女好逸惡勞、奢侈浪費、擺闊氣,產生“拜金主義”等思想。據調查,部分留守兒童厭學,缺乏進取心和刻苦鑽研的精神,不求上進,成績普遍較差。又由於監護人的特殊性,只要孩子不犯大錯,監護人對其行為一般不過問,因而缺失及時有效的約束管教,導致部分留守兒童紀律散漫,在學校道德品行較差,不遵守規章制度,遲到、曠課、逃學、迷戀“網吧”等,甚至與社會上一些有不良習氣的人混在一起,而學校在監管上卻無能為力。同時由於多數農村學校受我國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並沒有認真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久而久之,我們不能不為他們的將來所擔心。

親情關係對孩子的行為習慣、心理健康、人格與智力發展有直接而重要的影響。由於父母不在身邊,留守兒童長期缺乏親情的撫慰和關懷,往往感到焦慮、緊張,缺乏安全感,人際交往能力較差;長期與父母分離,他們的性格往往變得內向、自卑、悲觀、孤僻。調查顯示:監護人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介入較少,關注不夠:由於與監護人有心理上的距離,留守兒童遇到問題時情緒往往無法及時得到排解,常常導致感情脆弱、自暴自棄、焦慮自閉、缺乏自信、悲觀消極等畸形心理。

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極容易導致他們行為的失範,引起違法犯罪行為,影響社會的安全和穩定。據公安部的調查顯示兩個“大多數”全國未成年人受侵害及自身犯罪的案例大多數在農村,其中大多數又是留守兒童。調查還顯示:80%的農村留守兒童存在或輕或重的心理障礙。北京的中國社會調查所近日公佈的調查也顯示:超過半數的父母明顯感覺到孩子留守後變得沉默、孤僻;三成的父母知道孩子交了不良朋友,經常惹是生非。華中師範大學在湖北的調查顯示:90%的教師認為農村留守兒童在學習、生活兩個方面都存在較為嚴重的問題;父母不在身邊,從他們缺少父愛的眼神裏很難找到這個年齡的孩子們應有的那種天真與活潑,他們普遍過早的成熟,卻又無時無刻不在渴望父母那種不可替代的愛撫。

農村兒童也是我們祖國未來的建設者,如果對孩子的監控處於真空或半真空狀態,使他們失去家庭的温暖和教育,其後果將不堪設想。由於農村留守兒童在家長、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鏈中出現“斷層”,因此,極易產生生活失助、學業失助、行為失控、道德失範、心理失衡的現象,形成一定程度上的反社會人格。

在調查過程中,我們瞭解到一個男孩,今年15歲,幼年母親改嫁,由父親帶着他和姐姐生活。迫於生計,他父親外出務工,留下姐姐和尚未成年的他由奶奶照顧。特殊的生長環境使他國小還未畢業就早早輟學,開始在一家饅頭廠打工,不慎一隻手的三個指頭被機器攪斷。生理上的殘疾使得他性格孤僻,不願與其他孩子交往。令我們心痛的不僅如此,他的道德觀念甚弱:離開饅頭廠後他又到一個家庭小廠去作夥計,一次他奶奶不放心去看望他,把他的名字泄露給大家,他怒罵他奶奶“老不死的”,還有其它不堪入耳的話語。奶奶走後他仍在罵罵咧咧,好像他奶奶犯了不可饒恕的大罪似的。周圍的人有的歎息、有的嘲笑。我們該做如何感想又該怎樣去做呢?誰又該對的他悲劇人生負責呢?

通過調查發現,留守兒童很少有全面發展的。他們的學習成績、品德發展不盡人意。留守兒童學習成績總體差於非留守兒童。“雙差生”絕大部分產生在留守兒童中,是學校和老師的一塊心病。由於沒有父母的細心監護,而班主任老師又不可能面面俱到,相當一部分留守生學習缺乏自覺性,交友沒有選擇,喜歡成羣結夥,打架鬥毆;花錢大手大腳、不懂勤儉節約;沒有辨別是非的能力,和社會青年混在一起,參與偷盜,迷戀上網,有的甚至早戀。

曾看到過這樣一篇報道:一個13歲女孩在網吧產下一嬰兒。一個孩子生下一個孩子,這是怎樣荒謬的事實!留守兒童由於缺乏監護,面臨更多的安全隱患和外界滋擾。留守兒童大多膽小孤僻,社會上的“混混”常把他們作為獵物,有的伺機敲詐錢物(大多為吸毒者所為),有的教唆甚至逼迫他們尋釁滋事,還有的社會青年對留守女童實施性騷擾,性侵犯的事件發生在留守女童身上的並不是少數。

留守兒童法制觀念淡薄,道德品質令人擔憂。由於父母法定監護職責的缺失,臨時監護人監督不嚴,缺乏必要的教育引導,社會上的不良風氣對留守兒童產生了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部分留守兒童人生觀、價值觀偏離正確方向,不少留守兒童欺騙説謊、拉幫結派、欺負同學,更有的留守兒童有小偷小摸、打架鬥毆、敲詐勒索等違法違紀行為。有調查資料顯示,義務教育階段中的留守兒童學生38.09%行為表現好,43.97%行為表現較好,14.95%存在違紀行為,0.15%存在違法行為。根據共青團中央的統計,全國大約又2300萬留守兒童,佔全國農村兒童的20%,這一比例在四川、重慶、安徽、河南等地會更高些,達到50%甚至70%。那麼至少將有34500留守兒童有違法行為。這些留守兒童長大後對社會的危害性不言而喻。

黨中央正在大力號召新農村建設,這麼多的留守兒童對於我國的新農村建設和建設和諧、安定的社會環境是極為不利的。他們需要全社會的關愛與幫助。令我們欣慰的,隨着今年兩會的召開,留守兒童問題已經越來越引起與會代表的關注。

人民網北京3月2日訊記者趙穎報道:“國務院支持全國婦聯,聯合中央14各部門,成立了一個農村留守兒童的專門工作小組,專門來抓農村的留守兒童的情況……”,這説明農村留守兒童的工作有人抓有人管了,任何困難只要有人抓,有人管,就能把工作做好,確保落到實處。

我國農村留守兒童約有2300萬,在生活、心理、人身安全、成長教育等方面出現的問題已經日益引起社會的關注,正如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婦聯主席顧秀蓮認為,要建立留守兒童問題長效保障機制,國家要做六項工作:

第一項工作要加強調查研究,首先要及時瞭解留守兒童成長髮展有什麼問題,要弄清楚。根據我們瞭解的情況,分析留守兒童存在的原因,探索解決它的辦法。

第二項工作,制定相關的政策。農村留守兒童因為隨着我們工業的發展和城鎮化建設的進程,一些流動人口很多是城市的問題,所以出現了留守兒童。我認為它是一個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存在的一個社會問題,所以我們要從法律政策的層面,從機制、體制的層面來給它解決。

第三項工作,要完善一個工作機制。工作機制就要形成黨委、政府加強領導,各個部門齊抓共管,然後確保農村留守兒童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我有一個很大的信心,我們國家任何的工作,任何困難只要有人抓,有人管就能把工作做好,所以確保他們落到實處。

第四項工作,擴大社會的宣傳,充分發揮主流媒體以及各種宣傳媒體陣地的作用,讓他們宣傳保護兒童的方針政策、法律措施,另外,也要宣傳我們在解決留守兒童好的經驗和好的辦法。同時,還要表揚留守兒童的先進分子和留守兒童的先進家庭,以他們的經驗做法,把他們動員起來。這樣就可以動員全社會的人,都來關注我們農村留守兒童,切實把他們的事情辦好。我想這個問題就能得到解決。

第五項工作,要動員全社會的支持。現在我們要發揮關心下一代委員會的“五老”作用,發揮志願者、農村老黨員、優秀的教師、村幹部這些作用。另外我們現在針對家庭在城裏做工,我們辦理了“代理媽媽”、“代理爸爸”,還有其他監管的體系。同時我們也對奶奶、爺爺進行現代化幼兒的知識教育,讓他們能夠起到更好的作用。

第六項工作,依法維護權益。就是進一步的來搞執法力度,執法力度要加強,對於侵犯少年兒童的情況給予打擊,對於犯罪的,我們將其繩之以法。

顧秀蓮説,實際上,現在各條戰線都在着手解決留守兒童問題。最近,國務院就成立了農民工聯席會議制度,把農村兒童問題也統一規劃進去了。現在各個部門,除了中央、國務院重視,各個部門都在重視。比如説,公安部門也下了通知,保護未成年人的權力,打擊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行為。教育部一定要把留守兒童的未成年人教育問題,入學問題作為重要的問題,全國婦聯從上到下啟動了家長、學校和家庭教育指導中心,還有關愛農村的留守兒童問題。比如説,四月婦聯他們經過調查研究寫出了關於留守兒童怎麼辦的問題,他們搞了關愛留守兒童行動,這個行動使得2409個鄉鎮,有39萬個留守兒童受益,現在各地都在做,比如江蘇、福建,他們已經把留守兒童納入寄宿學校,……,結合起來解決。

再次,社會環境存在“雷區”。對於環境適應能力較差、自制力較弱的孩子來説,加強安全防護工作至關重要。由於學校、家庭之間存在安全教育銜接上的“真空”,學校不可能事無鉅細,監護人又普遍缺乏安全防護的意識和能力,使犯罪分子有了可乘之機,以致留守兒童傷人或被傷害的事件時有發生。在全國各地,留守兒童溺水、觸電、打鬥等意外傷亡事件屢見不鮮,甚至被拐賣、被侵犯的惡性案件也常常見諸報端。

第四篇:留守兒童自查報告

我校《留守兒童學業不良常見表現及教育對策的研究》是國家基礎教育實驗中心“xxx”重點課題《中國小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研究》的子課題,xx年九月立項 。實驗研究已進行一年,現自查如下:

我們於xx年6月制定了課題實驗方案,後又根據評審組評審意見對方案進行了修改完善,闡釋了課題研究的理論與實踐背景,明確了課題研究的方向和內容,成立了課題實驗領導小組。之後,召開了課題組全體成員參加的課題會,明確了任務,採取分階段、循序漸進的策略,課題研究有序展開。

1、課題的準備

實驗的第一階段為準備階段,這一階段的工作主要是確定研究課題,制訂實驗方案,成立課題組,明確職責分工和進行實驗教師的學習培訓。其中,實驗教師的學習培訓是這一階段的工作重點。

(1)組建課題組

成立由校長室、教科室和實驗教師組成的課題組。校長負責對課題研究的協調,教科室負責教師的培訓、課程的組織落實、課題的管理,實驗教師具體負責各自班級的實驗工作。

(2)教師學習培訓

首先,課題立項後,我們召開了課題組實驗工作專題會議,向實驗教師宣講實驗方案,使教師對本課題的研究目標、內容、方法、步驟等方面做到心中有數。二是採取集中培訓與個人自學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教育理論的學習培訓,向教師推薦相關學習資料,為課題研究的開展打下理論基礎,做好技術上的準備。

2、課題的實施過程

第二階段為課題研究初步實施階段,從本階段開始,研究進入實踐操作階段。

(1)資料準備。實施之前,我們首先進行了相關的資料

準備,包括我校所有留守兒童的相關資料,為實驗過程中進行對比分析做準備。

(2)會議動員。9月底,專門召開了一次實驗動員會,就實驗的開展做了佈置並相互交換意見,統一認識,以利於實驗的開展。

(3)課例研討。通過開設研究課進行實驗研討,分別於10月、11月、12月份各進行了一次研究課,實驗教師通過互助研討,及時發現研究中的問題,吸取他人經驗,改進自身不足,對實驗工作起到了有效的推進作用。

(5)經驗交流。2014年1月份我們舉行了實驗人員的專題交流,實驗教師通過交流共同分享研究成果。

(6)檢測分析。進行了問卷調查對比分析,學生學習水平測評對比分析,學習成績對比分析。結果顯示,留守兒童的各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發展和提高。

(7)積累資料。一年的實驗,我們積累了諸如實驗課例、實驗論文、數據資料等實驗資源,為以後更好的開展實驗工作積累了經驗。

(8)階段總結。課題組於2014年二月初進行了階段性實驗總結,總結經驗,查找不足,為下一階段的實驗工作做準備。

通過本階段的實驗研究,我們逐步理清了實驗思路,初步形成了做好留守兒童教育工作的一些經驗,實驗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課題實驗成果

1、建立了課題研究檔案,積累了諸如實驗課例、教學論文,實驗數據,為後續實驗打下基礎。

2、建立了留守兒童檔案,並根據實際情況隨時修改。

課題實驗的基本經驗

1、留守兒童通過實驗教師的教育,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發展與提高。

2、實驗促進了教師的成長。

教師的不斷學習是開展好實驗的保證。開展實驗研究要求教師具有全面、深厚的知識底藴,需要集教師的集體智慧,教師只有不斷學習,才能提高教學研究能力。

需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1、初步實驗階段,我們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還很粗糙,在各項具體內容的研

究上還不夠深入,這是我們下一階段要認真考慮的主要問題,把實驗研究工作進一步推向深入。

2、教師各方面的能力還需進一步提高。加強培訓,提高教師實施的能力還是今後工作中的關鍵問題。

根據《中國青年報》在《他們是當下中國最容易受傷害的人》的報道中説,湖南省漣源市荷塘鎮遭遇一場特大洪災,12名兒童死亡,其中11個“留守兒童”。據資料顯示,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檢出率高達57.14%,且父母打工年限越長,孩子的心理問題越嚴重。他們雖然隅居農村看似與我們毫不相干,可是誰又能無視他們的存在和將來對社會的影響?留守兒童不只是一羣缺少父母照看的人,他們是這個時代的孤兒,他們的成長與中國的未來也息息相關。

留守兒童是中國長期的城鄉二元體系鬆動的一羣“制度性孤兒”一方面:他們的父母到城裏打工拼命掙錢,爭取或獲得了另一種生存方式;另一方面,他們又因為在城市裏,或自身難保,或無立錐之地,無法將他們的子女帶進城裏,留在自己的身邊。同時為了生活或生存,他們不能夠輕易的離開自己的工作,不能輕易的離開城市,就是在這種帶不出與回不去的雙重矛盾中,留守兒童雖然有父母,但是他們依然不得不接受“骨肉分離”的現實。

這個時代的孤兒由於長期被託養或寄養,缺少父母之愛容易導致心裏缺陷,由於老人溺愛或親友疏於管教缺少正確的價值引導,孩子是未來、是希望,中國不能無視他們的存在。他們關乎整個農村教育和社會進步,魯迅曾發出“救救孩子”呼聲,現在是該“救救”留守兒童的時候了。

河南省留守兒童的基本情況

在暑假期間,對河南省18個地區的1000名(6—14週歲)農村留守兒童進行了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狀況的問卷調查。眾所周知,河南是全國第一人口大省和農業大省,而隨着社會的發展,河南也逐漸成為第一勞務輸出大省。全省從事農業的勞動力約有3500萬人,外出務工半年以上人員達到1557萬人,從而使河南人均收入,成為河南人民脱貧致富的重要途徑。與此同時受户籍、經濟、居住等客觀條件的限制,他們的子女大多在家鄉接受教育,或生活在有父母一方撫養的“單親家庭”裏或由祖父母、親戚朋友代為撫養。有的孩子甚至獨自留在家中,從而形成了一支龐大的“留守兒童”隊伍,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河南農村14週歲以下留守兒童242.75萬人佔全國留守兒童總人數的10%。

下面是我們調查所得的數據,希望能給我們的決

策者提供一些參考:

很少與父母聯繫的23.9%

認為一個幸福的家庭應該和父母在一起的79.3%

非常想父母的65.0%

做錯事被批評時當面頂撞的8.4%

拉幫結派、打架鬥毆的12.3%

在學校裏基本上沒有朋友的17.5%

害怕陌生人的40.0%

遇到困難自己解決的45.5%

和(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43.5%

覺得自己很一般的52.7%

學習上聽老師的話,很刻苦的25.3%

覺得身邊得人不太關心自己的49.1%

總是害怕被身邊人欺負34.7%

覺得社會不公平、看不到希望的11.9%

從以上統計狀況可以看出,相當一部分留守兒童渴望父母的關愛,希望多與父母進行心靈交流。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視、孤獨無助、悲觀寂寞。而有資料顯出: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檢出率高達57.14%,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心裏問題已是迫在眉睫!

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成因分析及所產生的社會問題

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正在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親情缺失,家庭教育缺失、學校安全缺失和家庭監管缺位是產生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主要原因,政府、家庭和學校聯手是解決問題的主要措施。

農村留守兒童羣體是我國農村大量剩餘勞動力向城市轉移過程中所帶來的附屬產物。由於現階段我國農村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社會保障不健全等客觀因素的存在,加上長期缺少父母的關愛及有效的教育、引導和管理,留守兒童往往在心理上產生一種不適應感,嚴重的則會導致心理畸形發展並在行為上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失範和越軌現象,出現一定的“留守兒童綜合症”。

全國留守兒童2300萬,它們的心理健康問題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根據某調研結果顯示:心理健康問題是留守兒童最容易出現的問題,且表現為隱性,不容易發現但影響深遠。主要表現如下:

一、性格柔弱內向。留守兒童年齡幼小就離開父母,父母關愛嚴重缺失,儘管有些是爺爺奶奶或親朋監管,但畢竟是與父母親疏不同,遇到一些麻煩就會感覺柔弱無助,久而久之變得不願與人交流,性格內向。在調查中發現,有21.1%的外出務工父母一個星期左右和孩子聯繫一次,34.1%的一個月聯繫一次或很少聯繫。很多父母半年以上回家一次,有的甚至幾年不回家,這種長期

的父母分離導致孩子自卑封閉,逆反心理嚴重。

二、自卑心理障礙。兒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具有強烈的的自豪感,而父母不在身邊他們就好像失去了堅強的依靠和保護,因此和有父母在身邊的孩子相比容易產生自卑的心理障礙,有的甚至自暴自棄,喪失信心,學習上不求上進。據調查,僅有15%的孩子能夠自覺學習,大多數孩子需要在督促下學習。還有不少孩子上網成癮,荒廢學業,義務教育沒有完成就流落社會。

三、寂寞無聊心理。父母的外出使孩子在家裏感到空落,感到寂寞,進而產生心理騷動和抑鬱等問題。一位九年級的女生在日記中這樣寫道:“媽媽,你知道嗎?自從你和爸爸還有弟弟走後,我一個人在家裏由多麼的寂寞,有多麼的傷心。自從你們走了以後,我幾乎沒有笑過,多麼懷念以前我們在一起的時光。”這種寂寞的心理必然導致精神上的空虛,進而導致行為上的出格。

四、盲目反抗和逆反心理。留守兒童因為缺乏保護而總覺得別人會欺負他,一點小事就會計較當真,與人交流時充滿警惕甚至是敵意。對老師,臨時監護人的管教有比較強的逆反心理。調查顯示,54%的留守兒童和他們的臨時監護人有矛盾,其中15%經常有。53%的留守兒童表示學習上遇到困難感到無助。39%的留守兒童表示曾經受到同學的欺負。

五、產生怨恨父母的心理。少數孩子不理解父母,認為家裏窮,父母沒有能耐,才外出打工,由此產生怨恨情緒,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後疏遠父母,和父母產生情感隔膜,甚至怨恨父母無情。

對於孩子們所產生的心理問題,年齡越小,問題越突出,女孩子比男孩突出。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呢?

首先,監護的“盲區”。從調查情況看,留守兒童家庭隔代教育佔43.5%,由於祖輩與孫輩年齡相差一般都在50歲左右,且祖輩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數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觀念與孫輩有很大差距,難以與孩子交流溝通,有的還要幹農活維持生活無時間照顧孩子,有的體弱多病無能力監護孩子,有的同時照看幾個孫輩無精力照顧孩子,加之缺乏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往往只滿足孩子物質、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導,甚至嬌生慣養、放任自流。隔代教育顯然力不從心。把孩子託付給親戚朋友如叔嬸、姑舅或朋友監管的約佔留守兒童的4.7%。主要特點:監護人通常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學業成績和物質上的滿足次之,而較少關注孩子行為習慣的養成以及心理、精神上的需要。通常親戚朋友也都有孩子,由於對待不

在調查過程中,我們瞭解到一個男孩,今年15歲,幼年母親改嫁,由父親帶着他和姐姐生活。迫於生計,他父親外出務工,留下姐姐和尚未成年的他由奶奶照顧。特殊的生長環境使他國小還未畢業就早早輟學,開始在一家饅頭廠打工,不慎一隻手的三個指頭被機器攪斷。生理上的殘疾使得他性格孤僻,不願與其他孩子交往。令我們心痛的不僅如此,他的道德觀念甚弱:離開饅頭廠後他又到一個家庭小廠去作夥計,一次他奶奶不放心去看望他,把他的名字泄露給大家,他怒罵他奶奶“老不死的”,還有其它不堪入耳的話語。奶奶走後他仍在罵罵咧咧,好像他奶奶犯了不可饒恕的大罪似的。周圍的人有的歎息、有的嘲笑。我們該做如何感想又該怎樣去做呢?誰又該對的他悲劇人生負責呢?

通過調查發現,留守兒童很少有全面發展的。他們的學習成績、品德發展不盡人意。留守兒童學習成績總體差於非留守兒童。“雙差生”絕大部分產生在留守兒童中,是學校和老師的一塊心病。由於沒有父母的細心監護,而班主任老師又不可能面面俱到,相當一部分留守生學習缺乏自覺性,交友沒有選擇,喜歡成羣結夥,打架鬥毆;花錢大手大腳、不懂勤儉節約;沒有辨別是非的能力,和社會青年混在一起,參與偷盜,迷戀上網,有的甚至早戀。

曾看到過這樣一篇報道:一個13歲女孩在網吧產下一嬰兒。一

個孩子生下一個孩子,這是怎樣荒謬的事實!留守兒童由於缺乏監護,面臨更多的安全隱患和外界滋擾。留守兒童大多膽小孤僻,社會上的“混混”常把他們作為獵物,有的伺機敲詐錢物(大多為吸毒者所為),有的教唆甚至逼迫他們尋釁滋事,還有的社會青年對留守女童實施性騷擾,性侵犯的事件發生在留守女童身上的並不是少數。

留守兒童法制觀念淡薄,道德品質令人擔憂。由於父母法定監護職責的缺失,臨時監護人監督不嚴,缺乏必要的教育引導,社會上的不良風氣對留守兒童產生了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部分留守兒童人生觀、價值觀偏離正確方向,不少留守兒童欺騙説謊、拉幫結派、欺負同學,更有的留守兒童有小偷小摸、打架鬥毆、敲詐勒索等違法違紀行為。有調查資料顯示,義務教育階段中的留守兒童學生38.09%行為表現好,43.97%行為表現較好,14.95%存在違紀行為,0.15%存在違法行為。根據共青團中央的統計,全國大約又2300萬留守兒童,佔全國農村兒童的20%,這一比例在四川、重慶、安徽、河南等地會更高些,達到50%甚至70%。[3]那麼至少將有34500留守兒童有違法行為。這些留守兒童長大後對社會的危害性不言而喻。

黨中央正在大力號召新農村建設,這麼多的留守兒童對於我國的新農村建設和建設和諧、安定的社會環境是極為不利的。他們需要全社會的關愛與幫助。令我們欣慰的,隨着今年兩會的召開,留守兒童問題已經越來越引起與會代表的關注。

人民網北京3月2日訊記者趙穎報道:“國務院支持全國婦聯,聯合中央14各部門,成立了一個農村留守兒童的專門工作小組,專門來抓農村的留守兒童的情況……”,這説明農村留守兒童的工作有人抓有人管了,任何困難只要有人抓,有人管,就能把工作做好,確保落到實處。

第五篇:留守兒童自查報告

戴家河國小“留守兒童之家”建設和管理

工作自查報告

為了認真貫徹落實上級文件精神,確保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充分發揮留守兒童之家作用,讓留守兒童之家真正成為孩子們“學習的園地,交流的平台,娛樂的場所,健身的陣地”,使留守兒童校內有監管,課餘有去處,現結合我校守兒童之家工作開展以來的實際,彙報如下:

一、成立組織,加強領導

我校非常重視農村留守兒童工作,成立了以校長潘聲國同志為組長,金緒山(副校長)、各班班主任、副班主任參加的工作領導小組,全面領導全校留守兒童工作。成立了“留守兒童之家”工作領導小組,專門對貫徹實施“留守兒童關愛行動”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成立了留守兒童之家活動室,建立健全了各項工作管理制度和活動材料。

二、留守兒童現狀

1、戴家河國小現有留守兒童12名。由於父母常年在外,長期和孩子分離,對孩子缺少關愛,缺乏交流溝通,導致親情缺失,監護不力,致使一些留守兒童軟弱無助,自卑封閉,逆反心理嚴重。

2、留守兒童家庭生活環境情況。從總體情況看,留守兒童的監護人多數是祖父母、外祖父母。少數留守兒童與其他親戚一起生活,留守兒童由隔代撫養情況較為普遍。

3、留守兒童學習情況。從調查情況看,留守兒童學習成績多數處於中下游,成績優秀的較少。大部分留守兒童在學習上遇到困難需要輔導時首選的是老師,監護人能輔導他們學習的很少。

4、留守兒童心理情況。從調查看,大多數孩子性格內心、孤僻、倔強、與人交往少。在不開心時,都會出現一些 “想早點長大獨立”, “想讓父母安慰自己”,“覺得沒有人關心自己”,“覺得別人看不起自己或自己不如別人” 超長的想法;有些還甚至想離家出走,多為男孩。可以看出,留守兒童渴望父母的關懷與社會的關注,希望多與父母進行心靈的溝通交流,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視、孤獨無助、悲觀寂寞。

5、家庭教育情況。在調查中發現,留守兒童監護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國小文化程度及文盲的佔到絕大多數,監護人很少或從不主動與孩子聊天,關心最多的是孩子的學習,其次是生活情況,過問孩子情緒問題的只佔很少。

三、加強領導,狠抓落實

1、我校按上級主管部門的要求,先後在留守兒童之家的建設上做好到:有牌子、有備用教室、有場地、有設施、有熱線、有制度、有活動、有志願者隊伍。並因地制宜制訂了留守兒童之家建設實施計劃。

2、建立了有關留守兒童工作檔案。做到留守兒童信息檔案

準確而全面。檔案中有留守兒童的家庭基本情況、聯繫方式、監護人姓名、家庭住址等基本信息。

3、組建了志願者服務組織。做到志願者與留守兒童開展結對幫扶活動。要求幫扶教師每學期到留守兒童家中走訪一次以上,每週與留守兒童談心一次,每學期家訪一次,每學期與監護人或臨時監護人溝通一次。通過以上各種方式瞭解掌握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情況,記錄他們的成長曆程。

4、留守兒童各項活動體現了針對性,做到“四有”,即:有計劃、有人員、有記錄、有總結。

5、加強領導,明確職責:建章立制,狠抓落實。學校成立了以校長任組長,分管副校長為副組長,教導、總務、少先大隊輔導員、各班主任為成員的留守兒童教育管理領導小組。

四、有待完善和改進的工作

1、我校留守兒童之家雖然建立並已經對留守兒童開放,但條件還不夠成熟,特別是活動設備如電視、電話、圖書等國家已配備,體育器材學校已基本解決,留守兒童課餘活動早已正常有序的開展起來。但是我校“留守兒童之家”是新建設的,如何發揮好“留守兒童之家”的教育作用,讓學生的心理和生理都健康成長,還有待於各級領導的關心、支持,社會各方面的援助,專家的悉心指導,更有待於自我加壓、自我探索。我們將按照上級各主管部門的統一安排部署,繼

續發揮組織牽頭作用,把關愛“留守兒童”工作持續深入地開展起來,將關愛動落實到每個學生身上。

2、完善資料建設,留守兒童的各項活動要及時做好記錄,不斷更新留守兒童的資料,並及時進行整理歸檔,有專人負責。

2014、8戴家河國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