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暑假三下鄉實踐報告 關注留守兒童支教總結(精選多篇)

欄目: 社會實踐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4.4K

第一篇:暑假三下鄉實踐報告 關注留守兒童支教總結

暑假三下鄉實踐報告 關注留守兒童支教總結(精選多篇)

大學第一個暑假慶幸自己能有這麼一次三下鄉的經歷,收穫滿滿,暑假的生活因此變得充實快樂。

13個人因為這一次三下鄉聯繫在一起,一起經歷歡樂擔憂的日子,一起不顧形象的拉歌,男女對唱;一起夜傾情,暢談理想;一起燒柴煮飯,煙霧繚繞;一起到菜市場跟那些阿姨砍價,蹩腳白話;一起上課,追趕打鬧;一起玩誰是卧底,其樂無窮;一起...... 和你們在一起的感覺,簡單開心,一點都不拘束。

我不看重能夠在這一次的三下鄉中得到什麼,參加什麼比賽抑或是為了那個實踐證明,這些都不重要,我覺得最寶貴的財富是在這麼短短的七天中能夠找到這麼多可以這麼聊得來的朋友,真心很難得,雖然開學大家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事情要忙,但我們感情長存,套用一句“夏日微笑,未完待續 ”。

這一次三下鄉的主角是小朋友們,老實説,如果沒有這一次去支教的經歷,我也許不會深入去了解到底什麼是留守兒童,不會去關注留守兒童這一無數人眼中的弱勢羣體,不會去走進他們、瞭解他們。上網搜了一下“留守兒童”,原來“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農村生活的孩子們 。頓時我才驚醒原來自己曾經也是個留守兒童,因為我的國小和國中,爸爸一直都是在外地工作,只有過年才回一次家,每一次的相聚都是很短暫,每一次的家長會都是我媽去開的。

在沒有父母陪伴在身邊的情況下,孩子們有心事找不到傾訴的對象,當看到孩子們在qq簽名上寫的東西,“殘缺的布偶,遺漏在街頭”、“無謂的等待,無期盼的等待,等待的未來只能給我一片蒼茫,要靠自己去創造自己的未來”,我清楚他們內心的感受,他們有多渴望能有自己的爸爸媽媽陪伴在自己身邊。但對於孩子們的父母外出打工,他們何嘗不想自己的孩子跟在自己身邊,但沒有把他們帶在身邊確實是一個痛苦與無奈的現實選擇,因為承受不起城市教育和住房高支出,即使父母把他們帶在身邊,也無法很好地照顧他們,讓他們留在親戚家或由爺爺奶奶照顧,只不過是“兩害相權取其輕”罷了。

孩子們住在親戚家裏,不僅得不到父母的關心和呵護,有時甚至受到親戚冷漠對待,小小年紀的他們不僅要安排自己的一切,還要幫忙照顧小弟弟小妹妹。

因為我之前個人經歷,所以在社會實踐支教過程中,與孩子們接觸的時候,我知道他們內心多渴望爸爸媽媽陪在身邊。每一次與爸爸媽媽的相聚,他們內心有多麼期待,多麼珍惜;每一次與爸爸媽媽的分離,他們內心是有多麼不捨,多麼傷痛!

在支教過程中,我們發現,因為得不到父母情感上的鼓勵和關心,孩子們的心理會有點異常,有的孩子們性格有點孤僻,不喜歡開口,下課也只是跟自己比較熟悉的夥伴呆在座位,不願接觸其他小朋友。

孩子們平常接觸最多的能給他們引導就是老師,所以老師們要多關心、多鼓勵、多引導他們,通過支教的形式,讓更多的大學生可以走進他們,給他們帶去正能量,鼓勵他們努力學習,考上大學,不要去重複他們父母的道路,靠知識改變命運。孩子們的發展不僅牽涉到他們個人的命運,也牽涉着整個社會的發展,需要社會各界共同的努力,為他們撐起一片藍天!

第二篇:關注留守兒童暑假實踐報告

關於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的實踐報告

一、摘要:通過對鄄城縣彭樓鎮留守兒童受教育現狀進行調查,我們比較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過去和現在,發現了留守兒童成績問題懸而未決,輟學情況加重,社會關係增多,家庭聯繫增多、孩子心理問題加重,留守兒童出路問題凸顯,而在當前情況下的突出問題是兒童缺少家庭關愛,心理健康成長問題。解決這些問題,需要社會、政府、學校及家庭的共同努力,社會加強對留守兒童的關愛,大力發展農村經濟,適度的將農村人口城市化,提高對農村學校的支持力度。

二、關鍵詞:留守兒童、教育、變化、心理問題

三、實踐背景:

近幾年來,隨着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農村人口向城市流動的速度呈急劇上升的趨勢,從而導致流動人口子女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但從目前狀況來看,其中能夠跟隨父母前往城市接受教育的孩子畢竟是少數,更多的是留在家中。我們稱這些留在家中的孩子為“留守子女”。雖然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給我們國家帶來了經濟的持續發展,但是這種發展的背後卻是以我們下一代的成長為代價,由於種種原因,這支規模龐大的“留守子女”隊伍在教育上逐漸出現了很多問題。本報告通過對一所普通農村國小留守子女的調查,試着對此做了一些探討,以引起更多的人關注這個問題。 四、調查狀況:

(一)調查時間:2014年8月12-15號

(二)調查地點: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舜王城中心國小

(三)調查活動:

1、對該校留守兒童進行問卷調查,填寫《農村留守兒童調查問卷》,採用不記名作答方式。

2、走訪留守兒童委託監護人家庭以及鄰居、村委會,調查留守兒童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狀況。

3、對該國小五年級一班進行一節課的支教活動,觀察留守子女平時的學習狀態和精神狀態。

4、在各班班主任的幫助下,彙總對比留守子女與非留守子女的考試成績。

通過調查活動,發現很多留守子女在學習.心理.安全知識.思想道德品質等方面存在很多問題。

五、就學狀況

留守兒童國小生的就學率較高,中學生則呈下降趨勢。通過調查近9年來的數據,我們知道,2014年到2014年,國小生的就就學率均保持在99%以上,波動幅度小,説明留守兒童國小教育得到了較好保障。相對於國小生,中學生的情況則不那麼令人開心,中學生的就學率則只能停留在95%的水平。這是因為留守兒童普遍對教育不夠重視,且學校對其重視程度不夠,再者往往父母雙方或一方在外打工,家庭對留守兒童的教育關注不夠等種種原因,導致留守兒童普遍學習成績較差,達不到要求。通過數據表明,農村留守兒童中,國中以下年齡段的輟學率相對較低,他們中的主要監護人以母親或祖父母為主。

六、家庭聯繫

調查數據顯示,父母外出打工在一年以內的佔28%,打工時間在1-3年的佔59%,打工時間在3年以上的佔13%。在與父母進行交流,95%選擇通話,只有5%的人選擇了通信,而選擇視頻渠道的一人都沒有,由此可見,在外出父母與留守子女間交流方式已經由通信轉向通話。同時多數外出打工父母能夠與留守兒童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進行溝通聯繫,其中5%的父母每週都與孩子聯繫,15%的父母每月與孩子聯繫,79%的父母不固定與孩子聯繫,1%-5%的父母沒有與孩子練習或沒有與孩子直接聯繫。

表為外出父母與留守子女聯繫頻率

七、學習方面

(一)、學習動力不足。

在調查問卷中發現,留守子女中感覺學習沒有動力的佔到56%的比例。由於家庭教育缺乏,教育監督不足以及父母的期望值較低,他們不能夠正確的認識學習的意義。另外,“金錢+物質”成為打工一族父母對自己孩子的最直接一種的彌補方式,孩子對金錢沒有全面的認識,容易養成好逸惡勞、功利享受等思想,認為讀書不如打工等思想,認為打工掙錢較快,而不去積極主動地繼續學習深造,得不到更高更好的教育。

(二)、學習成績不佳。

在對該國小的考試成績彙總對比中發現,大部分留守子女成績屬於中下等水平。在支教過程中也發現,很多留守子女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效率不高。

八、心理方面

(一)心理自卑。

在調查問卷中發現,感覺自己很棒、很優秀的留守子女僅佔到17%,感覺自己很一般的佔52%,感覺自己比別人差的佔31%。由於他們在心理上得不到父母的關愛,體會不到家的温暖,與其他同齡人存在很多差異,所以會產生自卑的心理。

(二)心理逆反。

很多留守子女委託監護人反映留守子女有心理逆反的傾向。由於他們缺少關懷,並且受到一定的歧視,人際溝通渠道和情緒發泄渠道不夠暢通,當他們感到鬱悶壓抑的時候,難免會選擇負面、極端的方式表達出來。

(三)自私任性。

在調查問卷中發現很多留守子女與非留守子女相比,個性更自私任性,父母不能陪在孩子身邊,只能在經濟上儘量滿足孩子的需求,對孩子的需求較為順從,以此來彌補孩子。祖輩在教育監管中較為溺愛孩子,一味的順從和嬌寵造成了留守子女自私任性的心理現象。

九、對策和建議

(一) 調整政策,妥善解決外地民工子女就學問題。

鑑於父母在兒童成長中無可替代的作用以及農村隔代監護和親戚監護的種種侷限,政府應通過修改在户籍、借讀等方面對農民工子女制定的歧視性政策,減免打工所在地學校對民工子女徵收的額外費用以及降低民工子弟學校的收費標準等手段,解決農民工子女的受教育

問題。最終使留守兒童能夠隨父母一起在外生活,實現最優的家庭教育模式,促進子女的全面健康發展。

(二) 要加強農村中國小對留守兒童的教育與管理。

一是進一步推進寄宿制教育,政府應加大對農村寄宿制學校的投入和建設力度,儘量為農村留守兒童提供住宿便利,讓留守兒童在老師、同學的羣體中成長,讓留守兒童受到更多的監督、照顧與關愛。二是學校要充分利用假期、春節家長回家的時機,召開留守兒童家長會,與家長交流,使學校內外對兒童的影響產生合力效應。三是建立留守子女跟蹤管理檔案,學校要對留守兒童登記備案,分類區別對待,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和管理,多與他們溝通交流,慰藉他們殘缺的感情。

(三) 改變學校教育理念。

學校在為所有兒童提供良好的知識教育的同時,也要關注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尤其是對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的羣體,更要在課程教學中加強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努力使他們自尊、自立,幫助他們做到知法、守法,引導他們安全、平穩地度過人生髮展的關鍵時期,為他們的健康、和諧發展提供良好的教育環境。

十、結語心得

通過今年暑假實踐活動使我明白了當前農村教育的嚴重不足,尤其是對留守兒童的關心程度。農村教育狀況應該引起政府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加強農村教育基礎設施的投入關懷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馮忠良等著《教育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趙勇《當代中國農村義務教育公平性分析》,山東友誼出版社,2014年版。

盤意文,《淺談農村社會保障問題》,中國農業出版社,2014

第三篇:“三下鄉”社會實踐總結:關注留守兒童

“三下鄉”社會實踐總結:關注留守兒童

xx社工服務中心聯合高校社工力量,整合社會資源,關愛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促進其能力提升。近期,xx師範大學歷史與社會學院的一支大學生實踐小分隊來到xx縣,針對留守兒童、困境兒童開展了一系列暑假實踐活動。通過運用專業的社會工作方法,釋放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的內在潛能,釋放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的內在潛能,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優勢和改變的力量,協助他們建立自信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追逐自己的夢想。

21名大學生分別由不同的老師帶隊分成了兩個小組。一組在“天台上的學校”——xx縣xx國小開展相關活動;另一小組則是主要在xx縣邊遠的xx鎮xx村開展活動。此次社會實踐活動主要以小組和家訪的形式進行,在xx國小,參與活動的同學共計30餘人,開展的活動主要有“我們都是好孩子”、“諾亞方舟”、手工製作、毛筆字和舞蹈培訓等。通過活動,使孩子們敢於自我表露,為以後學習、生活帶去了新的改變。讓他們告別心靈的“天台”,走向未來。

在xx鎮xx村留守兒童之家主要是製作沙畫、知識競賽、閲讀與朗誦、擊鼓傳花和“運動助成長,書信傳真情”的主題活動。通過給留守兒童們提供參與機會,激發他們行動能力。讓團隊的聯結來彌補家庭的缺失,形成健康發展的態度和能力。

據悉,xx縣xx社工服務中心是xx師範大學歷史與社會學院的實習基地,從成立至今受到了社工系諸位老師的大力支持。此次“三下鄉”團隊共23人,由歷史與社會學院團總支書記肖xx老師、周xx老師帶隊。他們主要是做留守兒童、困境兒童調研和為他們帶來新的知識,激發他們積極向上的激情,同時也通過此次活動勉勵大家在實踐中學習和鍛鍊,在服務和奉獻中完善和提高。

第四篇:暑假三下鄉支教實踐報告

對於人生價值,讀到很多,也聽説過很多,但是依舊還有許多迷茫。越長大越覺得人生要思考的東西太多,需要追求的東西太多。此次支教就把它當做是一個重新認識自我的旅程,從中我學會了許多,成長了許多。

2014年7月,炎熱的暑假,火熱的心情,這個暑假因為有了社會實踐不再尋常。不是在家吃喝玩樂,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而是真正去體驗生活,實現自我價值。我即將要前往陽春市潭水鎮中學為期11的支教,有豪氣萬丈,也有忐忑不安,畢竟這是我第一次當老師。三下鄉一直是我們學院的一個品牌活動,大家都懷着傳播愛、傳播知識、傳播友誼、收穫知識的信念走到了一起。

雖然只有短短十一天的下鄉之旅,大家在學校卻準備了快兩個月,一邊學習、備考,一邊準備下鄉。從隊徽、隊服設計,隊歌、隊舞排練到大家認真備課、採購物資和聯繫學校,大家都很累,但是累並快樂着。我被分配到了活動組策劃見面會和告別會,從來沒有類似經歷的我在同學的幫助下,對如何策劃一個活動學到了很多。包括寫策劃書,活動注意事項,人員、物資安排等學到不少。準備活動中讓我記憶最深刻的就是備課了,當時真是較勁我腦汁,準備了好久。我教的是七年級,下面就是我的備課心得 :

1、我必須考慮所教內容在學生整個學習階段的地位。大部分學生七年級才開始真正認真的學習英語,十一天時間教不了他們多少知識,所以主要目標是培養他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所以在教學內容設置方面不宜選擇過多枯燥無謂的語法詞彙學,而是選擇一些相對輕鬆的英語小故事、英語幽默、詩歌等。讓孩子們在輕鬆的氛圍中感受西方文化,培養英語學習興趣,同時學到知識。

2、在教學方法設置上儘量少採用傳統的灌輸式法。而是多注重互動,讓學生能夠充分運用到所學知識。讓學生參與其中,整個課堂學習氛圍也會變好,在快樂中學習。

3、在進行教學設計首先必須確定某一節課需要完成的教學內容,這是很自然的。但是,最大的問題是,如何落實這些內容最合適?首先,必須考慮孩子們的情況。在孩子們不願接受的情況下,教學的效果一般是不好的。

7月15日,經過6個小時的顛簸,中午1點左右我們終於到達了陽春市潭水中學。來到潭水中學的第一感覺就是環境好,天好藍、樹好綠、空氣好清新,無論是學校周圍和學校內的自然環境還是學校的文化氛圍都讓人耳目一新。接着學校領導熱情的招待了我們併為我們安排了宿舍。當天下午我們一起去集市上採購物資,一起打掃宿舍衞生,忙到很晚。為了給當地校領導和學生留下一個最美的印象,一直到深夜一點左右,大家還在為第二天的彩排辛苦排練,但是大家都沒有喊累。

7月16日,是我們和當地孩子們正式見面的日子。見到孩子們,最先受吸引的是他們那雙雙閃亮的眸子,我找不到任何詞來形容他們給我帶來的感覺。原以為會很尷尬會很難和他們溝通,但我們很快進入角色和孩子們打成一片,一起拍照、一起説笑。他們的質樸和童真讓我非常感動,我想,我一定要在短短兩週時間好好愛他們,儘自己做大努力教好他們。見面會上,我們為他們展示了隊歌、隊舞,介紹了各個年級的老師。學校領導也發言,對我們的工作表示了感謝與祝福並提出了發展建議,當時大家就暗暗的下決心,一定要把工作完成好。

此次社會實踐給我的感動和感受主要是一下幾個方面:

一.認真完成教學任務

我們這次擔任的是七年級、八年級、高一、高二的教學任務,四個年級各一個班。我和其他四個隊員一起擔任七年級老師。我教基礎英語,其他老師教趣味、陽光英語。教七年級學生學生對我來説其實是一個艱鉅的任務,我的性格是那種比較內斂成熟型的,平時也不喜歡嘻嘻哈哈,而七年級的孩子們好動,不喜歡太安靜的老師。因為一些原因,我一直到第三天才正式上課,當時心裏特緊張,心想他們習慣了那種輕鬆活躍的教學方式,會怎麼對待我的課呢。一節課下來,心緊繃了一節課。課後問學生我的教學怎樣,我説會不會比較悶,他們説他們來就是想多學點知識的,一直玩遊戲也不好,不同的老師針對不同的教學會有內容不同的教學方法,他們都會很好的適應。他們還説我教得很好,説了很多他們老師沒有教的內容。他們的回答讓我很感動,好懂事、好好學的孩子,同時他們的肯定也讓我覺得很有成就。

雖然得到了學生們的肯定,但還是有很多值得注意的地方。由於學生水平參差不齊,部分學生不懂我的課,主要是男生,他們就坐在那不聽課,這讓我很勞心。為了儘可能讓每個學生都認真聽我課,我會特別關注那幾個男生,上課多叫他們回答問題,課後多陪他們聊天,輔導學習。並且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不斷調整自己備課內容。

為了讓課堂氣氛更活躍,學習熱情提高,我也慢慢的學會在課堂上設置其他環節,像單詞接龍小遊戲、課堂小討論、課堂小演講等。因此我確保使學生在當堂就掌握識記當天所學習的知識。經過測試我發現這一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課堂上我還儘量穿插一些學習方法,並且對差生實行激勵機制,也收到了明顯的效果。

雖然自己的專業知識還不是很紮實,並且知識面還有待加寬,但在這次支教任務中我還是認真完成了自己所擔任的教學任務,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二.積極參與各項活動

我們此次下鄉主題是支教,為了豐富學生的生活,培養他們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我們設置了很多活動,像趣味運動會、班風大賽、主持人培訓與面試。。。在各個活動的準備過程中,大家各獻妙計,互相幫助與學習;在各個活動開展時,大家各司其職,分工明確,團結互助。我從這些活動中感受到了大家的積極與熱情,感受到了大家的青春活力,感受到了當地孩子們的聰穎與可愛。在各個活動中,孩子們之間團結互助,為集體榮譽一起拼搏奮鬥的精神更讓我感動。我更加深刻的認識到積極參與各色活動是我們獲取友誼、提升能力、展現自我的好平台。

三.用心融入集體生活

我們此次下鄉之旅是集體行動,二十個擁有不同個性、懷有同樣夢想的人走到了一起。在整個工作過程的開展中,因為大家意見不一致,難免會有分歧,但是大家都心繫water camp,一心一意為整個隊伍着想,從而打造了這個夏天最完美的water camp. 十來天的下鄉支教活動,讓我對集體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我們隊長為了建設一個具有強凝聚力的隊伍,制訂了些紀律,但是他從不擺隊長譜,和所有的隊員鬧成一片。我想只要集體中每個成員都為了共同的目標一起奮鬥,一起遵守組織紀律,一起幫助與學習,這個集體就會是一個成功的集體。之前的我會顯得有些不合羣,性格內向,不輕易表達自己的想法。經過此次下鄉,我學會了怎樣更好的融入集體,即使自己不是很有才華,但是隻要自信的表達自己想法,真誠的對待每個人,把自己該做的工作做好,多為集體想一想,多學會關心別人,你就會成功地融入到集體生活中去。集體活動具有社會性、豐富性、生動的特點,在集體活動中可以感受到集體力量的強大,在集體生活中大家朝夕相處互相幫助,可以從中體驗到活動的無限樂趣,集體生活可以鍛鍊人能力,讓人學到很多書本沒有的知識。所以我想以後有機會要積極參加集體活動,並很好的融入其中去。

四.單純的孩子們讓我很感動

在這次社會實踐中,潭水的孩子留給我最多感動和最美的回憶。他們好純好純,他們求知慾強,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各種幻想,他們懷抱着考上大學走出大山的夢想,他們真誠的對待每一個人。這不禁讓我想起了自己,自己也是從大山走出的孩子,也是懷着走出大山的夢想考上了大學。課堂上他們認真的聽課、做筆記,課後和我們一起聊天、玩遊戲。初看上去他們似乎除了學習沒有其他負擔和壓力,在閒聊時才發現有些孩子瘦弱而又嬌嫩的肩膀要承受的卻是很多很多。有的回家有大量農活等着去做,有的從小父母不在身旁被寄養在別人家,有的是單親孩子。。。可是他們從小就學會了堅強,在人們面前表現得更加自尊自強。下鄉快要結束時,大家都不捨,我們很快成了明星,那幫孩子要我們每一個給老師給他們留言、簽名,在他們眼裏我們是多麼神聖啊。送別會上,大家一起哭得淅瀝嘩啦的,孩子們都哭了,當時的我真是太感動了,因為有了這些可愛的孩子們,我的下鄉之旅變得更有意義,更讓我留戀。

下鄉結束了,我也成長了不少,變得更有自信了,對社會、對實現自我價值的思考也更深入了。有的時候我就是缺乏自信,覺得自己能力總不如人,一般情況從不輕易參加什麼活動,所以感謝這次下鄉。有句説得好:實踐出真知。作為一名大學生,要想成為21世紀的一名合格人才,必須跨出校門,走向社會,把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於實踐,從實踐中不斷分析、總結,從而提高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參加社會實踐,對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有着很大的幫助。

第五篇:暑期社會實踐報告--關注留守兒童的實踐總結

暑期社會實踐報告--關注留守兒童的實踐總結

留守兒童大規模的人口流動形成了一個特殊羣體:留守兒童。父母外出打工後,孩子留在了家中(主要在農村),他們被稱為留守兒童。

由於地理和歷史等原因,我國不同區域的經濟發展很不平衡,農村人地矛盾尖鋭。在市場經濟迅猛發展的推動下,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為改變生存狀況外出務工,其中大部分為夫妻一同外出,因經濟等原因無法將子女帶在身邊,由此引發“留守兒童”問題。由於留守兒童多由祖輩照顧,父母監護教育角色的缺失,對留守兒童的全面健康成長造成不良影響,“隔代教育”問題在“留守兒童”羣體中最為突出。

據調查顯示,父母外出打工後,與留守兒童聚少離多,溝通少,遠遠達不到其作為監護人的角色要求,而佔絕對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諸多不盡人意處,這種狀況容易導致留守兒童“親情飢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現偏差,學習受到影響。

據xx年五普資料顯示,我國農村留守兒童近xx萬人。有專家推算和保守估計,近年14歲以下的留守兒童至少在4390萬以上。在一些農村勞動力輸出大省,留守兒童在當地兒童總數中所佔比例高達18-22%。父母雙方都外出流動,兒童不能與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情況在全部留守兒童中超過了半數,比例高達56.17%。因人口流動引發的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

一是監護不力,九年義務教育難以保證。據統計,80%以上的留守兒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監護和親友臨時監護,年事已高、文化素質較低的祖輩監護人基本沒有能力輔導和監督孩子學習。農村學校受辦學條件、師資力量、教學理念的侷限與制約,針對留守兒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關愛力不從心,學校與家庭之間缺乏溝通。家庭和學校監護不力,導致相當數量的留守兒童產生厭學、逃學、輟學現象。留守兒童學習成績及國中教育的在學率都低於正常家庭兒童,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的研究顯示,進入國中階段以後,留守兒童在校率大幅度下降,14週歲留守兒童的在校率僅為88%。

二是缺乏撫慰,身心健康令人堪憂。據西部某勞務輸出大省在一縣域內的調查顯示:70%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幾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兒童與父母通話、通信頻率月均不足1次。由於父母長期外出,留守兒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遇到心理問題得不到正常疏導,極大地影響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隱患,導致一部分兒童行為習慣較差,並且極易產生心理失衡、道德失範、行為失控甚至犯罪的傾向。南方沿海某省一項調查顯示,19.6%的留守兒童覺得自己不如人,11.4%覺得自己受歧視,9.5%有過被遺棄的感覺。北方某省的一項調查顯示,在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兒童所佔比例已高達20%。

三是疏於照顧,人身安全不容忽視。監護責任不落實,監護人缺乏防範意識,兒童防護能力弱,農村留守兒童容易受到意外傷害,甚至成為不法分子侵害的對象。公安部門統計數據顯示,被拐賣兒童羣體中,第一位是流動兒童,第二位是留守兒童。女孩受到性侵害又不能及時得到父母幫助,極易釀成嚴重後果。

留守兒童問題是伴隨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和勞動力轉移產生,並將長時期存在的社會問題,解決好這個問題,關係到未來人口素質和勞動力的培育,關係到農村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也關係到社會穩定和可持續發展。堅持以人為本,認真貫徹中央《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和《關於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精神,就必須從法律、制度層面整體地加以考慮和解決。

留守兒童的現狀調查顯示,由於父母長期沒有和子女在一起,部分留守兒童在生存發展中面臨着突出問題。

一是留守兒童生活問題。由於沒有父母很好的生活照顧,部分留守兒童營養嚴重不足,身體健康受到很大損害。

二是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父母在外打工,一些留守兒童農活、家務活增多,學習成績下降,有些還由於厭學等原因逃學輟學。

三是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由於親情缺失,兒童缺少情感和心理關懷,缺少傾訴和尋求幫助的對象,與外界不願意接觸或接觸太少,一些留守兒童表現出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行為孤僻等個性特徵,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礙。

四是留守兒童道德行為問題。由於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道德約束,一些留守兒童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道德品行,出現行為偏差,留守兒童違法違紀案件呈現上升趨勢。

五是留守兒童安全問題。據全國婦聯對12省市農村留守兒童狀況調查顯示,部分留守兒童因父母不在身邊,經常受到同學、鄰居的欺負。一些地方還出現了xx留守女童的惡性案件。

暑期社會實踐

總想着感受生活的真諦,也許生命的樂曲只有真實的發現才能奏響,生活對每個人來説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對於孩子來講只有開啟他們夢想的風帆才能讓他們的成長不在迷茫,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體味生之歡愉,愛之純潔。

上帝是公平的,讓每個人都能在生命的道路上沸騰,或生的激情,或生的低迷。只是環境的不同讓人門走出不同的路向。農村的孩子是痛苦的,我認為,他們沒有太多的優越環境,也沒有太多的機會和平台。

我知道他們的不易,生活的不易,走出來的不易。這也是促使我走進他們的勇氣和動力

在我的家鄉我知道這羣孩子被叫做留守兒童,他們的爸爸媽媽不能像其他城裏的父母一樣,把孩子留在自己的身旁呵護着,疼愛着,關心着。他們的身邊沒有太多的玩具和圖書,也沒有美麗的衣服,他們沒有夢想,沒有表現自己的慾望,甚至可以説他們有的只有無知。因為他們的身邊只有給他們一日三餐的爺爺奶奶,他們不會給孩子講美麗的童話故事,也(更多內容請訪問首頁)不會啟發他們的理想,放飛孩子們的夢想。

概括來講,他們存在的問題有一下幾點:

一是監護不力,義務教育難以保證,在我的實踐當中,我瞭解到這些孩子由祖父母隔代監護和親友臨時監護,年事已高、文化素質較低的祖輩監護人基本沒有能力輔導和監督孩子學習。農村學校受辦學條件、師資力量、教學理念的侷限與制約,老師們不能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有時候可以説是力不從心,學校與家庭之間缺乏溝通。家庭和學校監護不力,導致相當數量的孩子產生厭學、逃學、輟學現象。

二是缺乏撫慰,身心健康令人堪憂。在這羣孩子當中,他們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幾年才回家1次;孩子們與父母通話、通信頻率月均不足1次。由於父母長期外出,他們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遇到心理問題得不到正常疏導,極大地影響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隱患,導致一部分兒童行為習慣較差,並且極易產生心理失衡、道德失範、行為失控甚至犯罪的傾向。有時候他們甚至覺得自己不如人,覺得自己受歧視,有過被遺棄的感覺。

三是疏於照顧,人身安全不容忽視,我發現孩子們容易受到意外傷害。

為了幫助孩子們解決出現的問題,無論是心理,學習還是成長。在村委會領導和學校老師的幫助下我在實踐當中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首先我走訪了一些典型的家庭,瞭解家庭的具體情況,如:父母的工作地,父母的收入,怎麼跟父母聯繫,每個月的生活費,學習情況,興趣愛好……與此同時我寫下了自己的真是感受。接下來我召集這些孩子回到校園裏,並以“我的夢想”為主題,讓孩子們展開討論,目的是為了放飛孩子的夢想,讓他們知道自己以後要做什麼,能做什麼,然後我又教他們唱了一首我最拿手的“真心英雄”讓孩子們知道,“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在這時我又給他們講了很多偉人的故事,鼓勵他們勇敢面對人生,不怕困難和挫折。因為孩子們沒有圖書室,所以我就組織了一次圖書捐贈活動,構建了一個小小圖書館,豐富孩子們的知識。最後,我組織孩子們做了一場晚會,總結了一週的收穫。

關注“留守兒童”工作我才剛剛開始學習,還存在很多不足,很多工作還不夠細緻和深入,需要不斷的努力和完善。今後,我將進一步發揮當代大學生的時代先鋒作用,加大關注的力度,繼續深入實施關護“留守兒童”的行動,力爭把這項工作做得更細更實更好。“留守兒童”關護工作涉及到很多部門、單位,需要社會各方面的共同配合和努力

通過此次社會實踐活動讓我也對留守兒童有了一個重新的認識,思想上有了深刻的轉變,在某些情況下,他們不但不是這個社會的弱勢羣體反而有一天會成為社會競爭中的優勢羣體,因為他們承受了相較其他同齡人更多的心理壓力,克服了更多的困難。我希望多出現一些像這樣的留守兒童,體貼父母,關心他人,熱愛社會,熱愛國家,我更希望這些孩子們能夠繼續保持這種狀態,樂觀向上,積極進取。我也將持之以恆的開展這項活動,與留守兒童手拉手、心連心,幫助那些應當受到幫助的,鼓勵那些需要信心和氣的,挖掘出我最大的潛能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此次實踐當中,我認識到自己在很多方面做的還不足,需要近一部努力提升自己的溝通能力,表達能力,組織能裏,協調能力。我將在以後的實踐當中近一步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