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暑期社會實踐報告留守兒童(精選多篇)

欄目: 社會實踐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4.04K

第一篇:暑期社會實踐報告__留守兒童

暑期社會實踐報告留守兒童(精選多篇)

暑期社會實踐報告

2014年暑假,我們接到通知要進行社會實踐,學校很積極的鼓勵大學生多接觸社會、瞭解社會,一方面是為了讓學生把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是為了讓學生積累工作經驗對日後的就業大有裨益。我們學校也不例外,當時我聽到這個消息既歡喜又憂愁,喜的是終於有機會可以做點事,為社會盡綿薄之力,憂的是家裏有點事,所以放假必須回家,但是在一個小鎮上我能做些什麼呢。後來我和母親商量了一下,決定去她任職的國小,假期看校。具體工作就是每天去學校打掃一下衞生,檢查教室,登記一下每天來值班老師的名單。後來偶然一次和一位老師的聊天中得知,我們鎮越來越多的父母外出打工,留下孩子給年邁的爺爺奶奶照顧,越來越多的留守兒童。我突然有了一個想法,關心留守兒童,我就把這個想法和老校長説了,沒想到他竟然同意了,並且派了學校的幾個年輕老師和我一起,於是我就開始了新的社會實踐之路。 因為我本身也不是一個教師,事情的開始並不順利,我們以家訪的形式開始進行,學生不認識我,有的家長以為我是壞人,後來在別的老師的帶領下,孩子們漸漸對我熟悉了,他們的爺爺奶奶也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就很樂意讓我去了。在剛開始的一週我並沒有貿然的對他們進行功課輔導,因為畢竟是假期,孩子們更願意玩,如果一開始就和他們聊學習的話題,很容易引起他們的反感。我首先向每個孩子的任課老師瞭解孩子的情況,然後再一一確定怎麼和他們溝通,後來在和這些孩子溝通的過程中我發現留守兒童的幾個比較有共性的消極的地方,但同時也有積極的方面。

1.留守生活的消極影響

(1)生活上的困難和變化。

(2)心理情感上的孤獨與無助。

由於父母不在身邊,留守兒童長期間缺乏親情的撫慰與關懷,往往焦慮緊張,缺乏安全感,人際交往能力較差。

(3)學習狀況不容樂觀。

2.留守生活的積極影響

通過溝通,也發現了留守生活對孩子產生了積極影響,有一些孩子能勇敢的面對留守生活,在他們的身上看到了留守兒童的積極適應方式。學會了獨立生活。

針對這十個孩子的不同情況,我採用了不同的方法和他們溝通,先從他們感興趣的方面入手,和他們聊動漫,聊遊戲,等時間稍長了就和他們聊聊家人,看得出他們都非常思念自己的父母。後來就慢慢聊到學習上,我給他們講勵志的故事,幫他們輔導功課,多鼓勵他們,幫他們慢慢樹立信心。時間久了我們就打成一片了,然後我每天會抽出時間帶他們出去玩,讓他們多和外界接觸,不再感到孤獨和無助,多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有時候我會自己攢點錢給他們買點零食或書籍之類的。看着他們純真的笑臉,我覺得不管多累都挺值得的,如果可以給一個孩子的童年帶來好的影響,那將是我人生中莫大的榮幸。

一個月的時間很快過去了,其實我自己每天也挺開心的,因為和孩子們在一起總是有無限的樂趣。以後放假回來,我還是會繼續和他們在一起的。如果可以,我想以後能成為一名教師。根據實踐所反映(更多精彩內容請訪問首頁)的問題,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改善留守兒童的生活。

第一,讓留守兒童在學校擁有融洽的同學關係,有經常分享他的快樂或煩惱的朋友,那麼他們對生活的感受會幸福一些。

第二,改善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環境,改進家長與子女聯繫的內容和方式。第三,學校可採取一些針對性的措施。老師要主動關心留守兒童。老師的關愛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彌補孩子的親情缺失,增強孩子的被尊重感,被監督感。

留守兒童需要我們集體的關愛,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奉獻自己的力量,這已經成為全社會不能忽略的問題。

這次的社會實踐對於我來説,是一份很重要的人生經驗。不但增加了人生的經驗,更使得我學會了關於社會實踐工作上面的一些基礎的知識。並且,使我們這些學生們從課堂上的理論課程環節中走出來,走到生活中去,將它們通過已有的知識實踐出來。真的很感謝學校在課程上安排了這樣一個教學任務。在完成它的過程中,我收穫了許多寶貴的經驗,更加的深刻的瞭解社會基層的一些情況。同時,希望社會能對留守兒童提供更多的關注吧,幫助他們能在生活裏健康的成長。

第二篇:暑期社會實踐報告--關注留守兒童的實踐總結

暑期社會實踐報告--關注留守兒童的實踐總結

留守兒童大規模的人口流動形成了一個特殊羣體:留守兒童。父母外出打工後,孩子留在了家中(主要在農村),他們被稱為留守兒童。

由於地理和歷史等原因,我國不同區域的經濟發展很不平衡,農村人地矛盾尖鋭。在市場經濟迅猛發展的推動下,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為改變生存狀況外出務工,其中大部分為夫妻一同外出,因經濟等原因無法將子女帶在身邊,由此引發“留守兒童”問題。由於留守兒童多由祖輩照顧,父母監護教育角色的缺失,對留守兒童的全面健康成長造成不良影響,“隔代教育”問題在“留守兒童”羣體中最為突出。

據調查顯示,父母外出打工後,與留守兒童聚少離多,溝通少,遠遠達不到其作為監護人的角色要求,而佔絕對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諸多不盡人意處,這種狀況容易導致留守兒童“親情飢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現偏差,學習受到影響。

據xx年五普資料顯示,我國農村留守兒童近xx萬人。有專家推算和保守估計,近年14歲以下的留守兒童至少在4390萬以上。在一些農村勞動力輸出大省,留守兒童在當地兒童總數中所佔比例高達18-22%。父母雙方都外出流動,兒童不能與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情況在全部留守兒童中超過了半數,比例高達56.17%。因人口流動引發的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

一是監護不力,九年義務教育難以保證。據統計,80%以上的留守兒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監護和親友臨時監護,年事已高、文化素質較低的祖輩監護人基本沒有能力輔導和監督孩子學習。農村學校受辦學條件、師資力量、教學理念的侷限與制約,針對留守兒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關愛力不從心,學校與家庭之間缺乏溝通。家庭和學校監護不力,導致相當數量的留守兒童產生厭學、逃學、輟學現象。留守兒童學習成績及國中教育的在學率都低於正常家庭兒童,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的研究顯示,進入國中階段以後,留守兒童在校率大幅度下降,14週歲留守兒童的在校率僅為88%。

二是缺乏撫慰,身心健康令人堪憂。據西部某勞務輸出大省在一縣域內的調查顯示:70%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幾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兒童與父母通話、通信頻率月均不足1次。由於父母長期外出,留守兒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遇到心理問題得不到正常疏導,極大地影響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隱患,導致一部分兒童行為習慣較差,並且極易產生心理失衡、道德失範、行為失控甚至犯罪的傾向。南方沿海某省一項調查顯示,19.6%的留守兒童覺得自己不如人,11.4%覺得自己受歧視,9.5%有過被遺棄的感覺。北方某省的一項調查顯示,在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兒童所佔比例已高達20%。

三是疏於照顧,人身安全不容忽視。監護責任不落實,監護人缺乏防範意識,兒童防護能力弱,農村留守兒童容易受到意外傷害,甚至成為不法分子侵害的對象。公安部門統計數據顯示,被拐賣兒童羣體中,第一位是流動兒童,第二位是留守兒童。女孩受到性侵害又不能及時得到父母幫助,極易釀成嚴重後果。

留守兒童問題是伴隨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和勞動力轉移產生,並將長時期存在的社會問題,解決好這個問題,關係到未來人口素質和勞動力的培育,關係到農村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也關係到社會穩定和可持續發展。堅持以人為本,認真貫徹中央《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和《關於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精神,就必須從法律、制度層面整體地加以考慮和解決。

留守兒童的現狀調查顯示,由於父母長期沒有和子女在一起,部分留守兒童在生存發展中面臨着突出問題。

一是留守兒童生活問題。由於沒有父母很好的生活照顧,部分留守兒童營養嚴重不足,身體健康受到很大損害。

二是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父母在外打工,一些留守兒童農活、家務活增多,學習成績下降,有些還由於厭學等原因逃學輟學。

三是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由於親情缺失,兒童缺少情感和心理關懷,缺少傾訴和尋求幫助的對象,與外界不願意接觸或接觸太少,一些留守兒童表現出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行為孤僻等個性特徵,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礙。

四是留守兒童道德行為問題。由於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道德約束,一些留守兒童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道德品行,出現行為偏差,留守兒童違法違紀案件呈現上升趨勢。

五是留守兒童安全問題。據全國婦聯對12省市農村留守兒童狀況調查顯示,部分留守兒童因父母不在身邊,經常受到同學、鄰居的欺負。一些地方還出現了xx留守女童的惡性案件。

暑期社會實踐

總想着感受生活的真諦,也許生命的樂曲只有真實的發現才能奏響,生活對每個人來説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對於孩子來講只有開啟他們夢想的風帆才能讓他們的成長不在迷茫,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體味生之歡愉,愛之純潔。

上帝是公平的,讓每個人都能在生命的道路上沸騰,或生的激情,或生的低迷。只是環境的不同讓人門走出不同的路向。農村的孩子是痛苦的,我認為,他們沒有太多的優越環境,也沒有太多的機會和平台。

我知道他們的不易,生活的不易,走出來的不易。這也是促使我走進他們的勇氣和動力

在我的家鄉我知道這羣孩子被叫做留守兒童,他們的爸爸媽媽不能像其他城裏的父母一樣,把孩子留在自己的身旁呵護着,疼愛着,關心着。他們的身邊沒有太多的玩具和圖書,也沒有美麗的衣服,他們沒有夢想,沒有表現自己的慾望,甚至可以説他們有的只有無知。因為他們的身邊只有給他們一日三餐的爺爺奶奶,他們不會給孩子講美麗的童話故事,也不會啟發他們的理想,放飛孩子們的夢想。

概括來講,他們存在的問題有一下幾點:

一是監護不力,義務教育難以保證,在我的實踐當中,我瞭解到這些孩子由祖父母隔代監護和親友臨時監護,年事已高、文化素質較低的祖輩監護人基本沒有能力輔導和監督孩子學習。農村學校受辦學條件、師資力量、教學理念的侷限與制約,老師們不能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有時候可以説是力不從心,學校與家庭之間缺乏溝通。家庭和學校監護不力,導致相當數量的孩子產生厭學、逃學、輟學現象。

二是缺乏撫慰,身心健康令人堪憂。在這羣孩子當中,他們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幾年才回家1次;孩子們與父母通話、通信頻率月均不足1次。由於父母長期外出,他們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遇到心理問題得不到正常疏導,極大地影響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隱患,導致一部分兒童行為習慣較差,並且極易產生心理失衡、道德失範、行為失控甚至犯罪的傾向。有時候他們甚至覺得自己不如人,覺得自己受歧視,有過被遺棄的感覺。

三是疏於照顧,人身安全不容忽視,我發現孩子們容易受到意外傷害。

為了幫助孩子們解決出現的問題,無論是心理,學習還是成長。在村委會領導和學校老師的幫助下我在實踐當中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首先我走訪了一些典型的家庭,瞭解家庭的具體情況,如:父母的工作地,父母的收入,怎麼跟父母聯繫,每個月的生活費,學習情況,興趣愛好……與此同時我寫下了自己的真是感受。接下來我召集這些孩子回到校園裏,並以“我的夢想”為主題,讓孩子們展開討論,目的是為了放飛孩子的夢想,讓他們知道自己以後要做什麼,能做什麼,然後我又教他們唱了一首我最拿手的“真心英雄”讓孩子們知道,“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在這時我又給他們講了很多偉人的故事,鼓勵他們勇敢面對人生,不怕困難和挫折。因為孩子們沒有圖書室,所以我就組織了一次圖書捐贈活動,構建了一個小小圖書館,豐富孩子們的知識。最後,我組織孩子們做了一場晚會,總結了一週的收穫。

關注“留守兒童”工作我才剛剛開始學習,還存在很多不足,很多工作還不夠細緻和深入,需要不斷的努力和完善。今後,我將進一步發揮當代大學生的時代先鋒作用,加大關注的力度,繼續深入實施關護“留守兒童”的行動,力爭把這項工作做得更細更實更好。“留守兒童”關護工作涉及到很多部門、單位,需要社會各方面的共同配合和努力

通過此次社會實踐活動讓我也對留守兒童有了一個重新的認識,思想上有了深刻的轉變,在某些情況下,他們不但不是這個社會的弱勢羣體反而有一天會成為社會競爭中的優勢羣體,因為他們承受了相較其他同齡人更多的心理壓力,克服了更多的困難。我希望多出現一些像這樣的留守兒童,體貼父母,關心他人,熱愛社會,熱愛國家,我更希望這些孩子們能夠繼續保持這種狀態,樂觀向上,積極進取。我也將持之以恆的開展這項活動,與留守兒童手拉手、心連心,幫助那些應當受到幫助的,鼓勵那些需要信心和氣的,挖掘出我最大的潛能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此次實踐當中,我認識到自己在很多方面做的還不足,需要近一部努力提升自己的溝通能力,表達能力,組織能裏,協調能力。我將在以後的實踐當中近一步完善自己,

第三篇:留守兒童暑期社會實踐報告

關於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社會實踐報告 三系電子信息工程(2)班姓名:劉 採 薇

學號:20140310205指導老師:王建華

一.為什麼選擇調查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

伴隨着區域經濟的迅猛發展,城鄉差距拉大,大量農村青壯年人口流向城市,使得農村留守兒童的隊伍日益龐大。這些兒童,尤其是青少年兒童,正處於心理迅猛成長的階段,如果缺少成年人的監督和引導容易產生不良後果。一些留守兒童無法應對競爭激烈的當今社會,甚至一些兒童選擇輕生,更有甚者,有些兒童成年後成為社會的陰暗面代表。

前一段時間,我在網上看到一則新聞。在宿遷市某國小,有一名男童因付不起十幾元的書本費,用自己的鞋帶在某建築工地自縊身亡。我很震撼,我認為他自殺不僅僅是因為經濟上的問題。同時我也擔心起家鄉那些貧困的孩子,尤其是留守兒童,擔心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

於是我藉着這個暑假,回到母校,針對一些青春期的留守兒童進行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

二.關於我的調查

心態決定人的命運。“要麼你去駕馭生命,要麼是生命駕馭你。你的心態決定了誰是坐騎,誰是騎師。”

1. 調查單位留守兒童的整體心理健康情況

經過簡單的問卷形式的心理測試後,我統計得出了以下結論:

當地留守兒童中,有60%心理健康或一般,25%心理狀況稍差,15%心理狀況堪憂,在人際交往、生存等方面能力有缺陷,部分建議接受心理治療。

2. 留守兒童出現的主要心理問題

(1) 易患憂鬱症

很多留守兒童不僅缺少父母的關愛、朋友的關心,更缺少對自己、對生活的憧憬,缺少心中的希望。由於家庭條件相對落後,甚至是父母離異、殘疾或一方過世,又或者是成績不夠優異,使得部分留守兒童的憂鬱指數直指中度憂鬱。

憂鬱症患者在身體上並沒有缺陷或病害,但其精神狀態堪憂。輕度的憂鬱症患者情緒反覆且落差大。中度患者經常表現出一定程度的悲傷、泄氣、缺乏自尊和焦躁不安。這些不良心理進一步引起其食慾的變化和睡眠變化,嚴重可形成臆想症,甚至做出輕生的舉動。

(2) 缺乏積極情緒

積極情緒是強大的,可以使人走向成功 。同時積極情緒也是脆弱的,人類從祖先那裏遺傳了消極情緒,使得積極情緒被輕易打敗。

積極情緒包括寧靜、感激、喜悦、自豪、希望、敬佩等。但我在一些留守兒童身上體會到得是死寂、無激情、自卑、猜忌、過度羞怯、敵視、干涉等不良情緒。這造成了很多留守兒童在成長上的阻礙。

我建議留守兒童的老師、同學或者親人幫助他們打開心靈、數數自己的福氣以及尋找生命的意義,教會他們品味生活中的美好,建立其對未來的憧憬,時常的陪伴在他們的身邊,從而幫助他們培養積極

情緒、

三.我的感受

1.留守兒童過於缺少關愛,儘管有些很正常

由於大部分留守兒童與祖父母相依為命,而老人與留守兒童之間代溝問題十分嚴重,處於青春期的留守兒童也易衝動、愛逆反,很多留守兒童實際上與本應和諧共處的祖父母之間隔閡嚴重。他們並不願意向老人們敞開心扉,而老人們實際上也根本無法理解更無法幫助留守兒童。而留守兒童的父母要麼忙於掙錢無暇顧及孩子的教育,要麼其文化程度有限,根本沒有能力教育孩子。這導致很多留着兒童成為沒有人時刻監督和指導的“野孩子”、

這樣獨特的他們得不到同齡人適度的關心,使得他們比一般孩子孤獨和寂寞很多。許多留守兒童在剛剛接受我的訪問時,都,十分沉默。

2.留守兒童不等於“問題少年”

當今社會,很多人並不瞭解留守兒童這個羣體,會因為新聞裏報道的一些不良少年以及憂鬱症患兒就認為留守兒童是一羣“問題少年”。其實不然、

通過我對界牌初級中學就讀的一些留守兒童的家訪、問卷調查、電話問答等接觸,我發現,留守兒童只是一個弱勢羣體,其本身和其他羣體沒有差異,既包含優秀的成員,也包含低劣的成員。在他們當中,有些待人誠懇、有些樸實熱情、有些樂於助人、有些還成績優異,經常名列前茅。

3.留守兒童需要的不僅僅是社會的關注

隨着中國社會的不斷向前發展,國家對農村的重視程度不斷增加,留守兒童的成長日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但經過與留守兒童的接觸我發現,很多留守兒童認為社會只是將他們進行分類,讓其成為特殊羣體。而且這種劃分方式和80後、90後的劃分方式一樣不科學。有些留守兒童認為這種做法傷害了他們的自尊。

同時,很多留守兒童反映,在社會上一些熱心人士或者專業人士提供的幫助和父母的噓寒問暖中,他們毫不猶豫地選擇後者。可見,留守兒童真正需要的其實只是父愛和母愛。

四.幾點建議

1.學校應努力建設

目前,農村中國小由於經費、人員等各方面的條件限制,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不到足夠重視。然而,現代社會競爭異常激烈,很多中國小生由於心智不成熟,很難正確處理面對壓力時的各種心理問題。而且,農村中國小生中有很大比例的留守兒童,其心理狀況並不是很好,需要學校代替父母對其驚醒心理輔導。

因此我建議消防努力開設正常的心理健康教育課,最好能夠成立校心理諮詢室。

2.老師應“因人施愛”

心理健康教育應因人而異。既要面向全體,又要突出個體。對於留守兒童,老師應該加倍呵護,但同時維護其自尊。由於留守兒童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心理健康的,老師應當避免不必要的誤會或衝突,重

點抓心理非健康的留守兒童。

3.齊心協力,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相結合的關愛網

影響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的因素很多,光靠學校的輔導老師遠不能滿足其需要。因此,應該先在各學校內形成專業老師、班主任、學生幹部相結合的愛心網絡,並將心理輔導知識適當傳授給家長,與家長共同監督孩子,最好能在社區等地方推廣心理輔導,形成人人蔘與的良好社會風氣。

我相信,只要大家齊心協力,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況一定會得到有效改善!

第四篇:關注留守兒童暑期社會實踐報告

暑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報 告 名 稱:關注留守兒童

學院:江西財經大學

專 業、班 級:10物流2班

指 導 教 師:陶國成

學號:10492014

時間:2014.8

地點:鳳凰鎮山南村

二○一二 年 八月十日

留守兒童是中國長期的城鄉二元體系鬆動的一羣“制度性孤兒”,一方面他們的父母到城裏打工拼命掙錢,爭取獲得了另一種生存方式;另一方面他們又因為在城市裏,或自身難保,或無立錐之地,無法將他們的子女帶進城裏,留在自己的身邊。同時為了生活或生存,他們不能夠輕易的離開自己的工作,不能輕易的離開城市,就是在這種帶不出與回不去的雙重矛盾中,留守兒童雖然有父母,但是他們依然不得不接受“骨肉分離”的現實。通過對鳳凰鎮山南村留守兒童進行調查,我們發現留守兒童存在種種問題,留守兒童成績問題懸而未決,輟學情況加重,社會關係增多,家庭聯繫增多、孩子心理問題加重,留守兒童出路問題凸顯,而在當前情況下的突出問題是兒童缺少家庭關愛,心理健康成長問題。解決這些問題,需要社會、政府、學校及家庭的共同努力,社會加強對留守兒童的關愛,大力發展農村經濟,適度的將農村人口城市化,提高對農村學校的支持力度。

【關鍵詞】

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心理問題

【調查目的和意義】

1、通過與鳳凰鎮山南村羣眾的交流,瞭解留守兒童的生活學習等方面的問題,並予以幫助。

2、通過講解和宣傳國家的各項政策,使鳳凰鎮山南村的留守兒童及其監護人對國家政策有更好的瞭解,以便於維護自身利益,實現社會的和諧和國家穩定。

3、通過此次活動,加強對留守兒童在生活、學習、工作等方面的瞭解。對政府與司法部門進一步關注留守兒童提供寶貴意見。

4、呼籲社會各界採取適當措施,為留守兒童創造美好的學習、生活等環境,促進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5、號召當代大學生關注社會問題,增加愛鄉情結,努力吸取各方面的知識,積極參加各項社會活動,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認清社會使命,明確成才目標,樹立社會責任意識。

1、對該村留守兒童進行問卷調查,填寫《農村留守兒童調查問卷》,採用不記名作答方式。

2、走訪留守兒童委託監護人家庭以及鄰居、村委會,調查留守兒童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狀況。

3、在老師的幫助下,彙總對比留守子女與非留守子女的考試成績,瞭解留守兒童的學習情況。

4、與村領導進行交流,瞭解留守兒童各方面的情況。 附件:調查問卷

農村留守兒童調查問卷

親愛的朋友:

你好!這是一份有關你們自己的問卷調查,你的意見相當寶貴,請就你的個人情況和感受如實填答,此問卷不記姓名,調查結果僅供學術研究使用,謝謝參與!江西財經大學

2014.7

一、基本信息

性別:_____年齡:______年級:______監護關係:______

二、情況調查:

1、你的父母為什麼不在你的身邊?( )

a、都出去打工b、有一方去世c、父母都去世d、父母離異

2、你現居住衞生狀況怎樣?()

a、比父母在家時好b、與父母在家時一樣c、比父母在家時差

3、你幫監護人幹家務情況怎樣?()

a、常做b、偶然做一些c、不做

4、你覺得父母不在身邊對你最大的影響是什麼?( )

a、孤單沒人聊天b、生活沒人照顧c、學習沒人指導監督d、其他

5、你希望父母多久和你聯繫一次 ?()

a、每天b、一週以內c、一週到一個月d、無所謂

6、父母外出打工期間,你有沒有受到過欺負或人身傷害?()

a、時常有b、有時有c、沒有

7、家裏有人輔導你學習嗎?()

a、有,能全面輔導b、有,但是隻能輔導一部分內容c、沒有人

8、你的監護人對你學習情況監管得怎樣? ()

a、要求嚴格b、有時過問c、基本不管

9、學校是否有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的機構?()

a、有b、沒有

10、你最想對你父母説的一句話:

【基本情況與分析】

通過與村領導、留守兒童的交流發現留守兒童存在以下現狀:

(一)生活狀況

在調查中發現有近68%的留守兒童與其祖父母住在一起, 11%與其親戚住在一起,還有21%的留守兒童與其他人住在一起。由於父母不在身邊,43%的留守兒童與自己的監護人之間存在着矛盾,其中54%的留守兒童在處理矛盾時採取悶不吭聲的態度,只有22%選擇向父母訴苦。我們在調查中還發現,只有43%的留守兒童對自己的父母外出打工持擔心態度的,有49%的留守兒童覺得父母不在身邊自己缺少安全感的。在調查中,只有不到70%的留守兒童覺得社會對自己是關心的,超過1%的留守兒童覺得這個社會對自己一點都不關心。

(二)學習狀況留和心理狀況

在調問卷查中,49%的留守兒童遇到學習問題時,採取向老師求助,自己解決的人數只佔到25%。只有46%的留守兒童在週末學習,玩的人數達到14%。在學校學習態度好的留守兒童只有48%,35%的同學寫作業是出於老師的要求。在被調查的100名留守兒童中,有77%的留守兒童除了在學校學習外,沒有其他的學習途徑了。

(三)家庭教育狀況

由於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出現漏洞,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不能實現有效對接,再加上當前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問題還沒能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導致留守兒童學習成績普遍低於其他學生,健康成長狀況也令人堪憂。

大多數教師也認為留守兒童大都是“雙差生”、“問題兒”。他們的學習狀況令人擔憂,他們對學習和生活缺乏熱情,進取心、自覺性不強,有厭學傾向。還有的留守兒童的行為習慣較差,説謊打架,小偷小摸,花錢大手大腳,沉迷於錄像、遊戲,具有破壞性。

【調查結論】

通過調查得到結論農村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

(一)親情缺乏、心態失衡

由於父母不在身邊,留守兒童長期間缺乏親情的撫慰與關懷。這些留守的孩子往往焦慮緊張,缺乏安全感,人際交往能力差。90%的留守兒童希望得到同學們的關心,與同學們一起學習,玩耍。他們在生活中有時候不能得到滿足,就會在某個特別時期心態異常,出現失常的情況,嚴重的兒童也出現了偏激的舉動。

(二)習慣不良、學習較差。教育單調、安全難保

處在義務教育階段的留守兒童,其行為發展在很大程度上還處於他律階段,自律

能力很差。由於父母不在身邊,兒童和監護人之間關係特殊,缺乏及時有效的約束管教,導致部分留守兒童紀律散漫、行為偏激。調查中發現34%的留守兒童行為習慣較差,他們不聽監護人的教導,目無學校規章制度,常有遲到、曠課、逃學、撒謊和欺負同學等行為發生。

(三)道德滑坡、價值扭曲

部分父母長期在外,因無暇照顧子女而產生負疚感,於是採取給孩子物質和對孩子放任的方式來進行補償,使得一些留守孩子擁有過多零花錢,極易形成功利主義價值觀、享樂主義人生觀和好逸惡勞、奢侈浪費等陋習,甚至導致了一些“讀書無用”的錯誤思想的產生。調查中,不想讀書,想自己去賺錢的留守兒童佔12%,他們並把人生髮展方向定位為打工掙錢。

【評價建議或對策】

(一)家庭應給予農村留守兒童更多的關愛

作為家庭,在關愛留守兒童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做法:

1、強化父母作為法定監護人的責任,進一步完善委託監護制度;

2、家庭要給留守兒童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

3、要強化家庭教育觀念及其重要性,家長、特別是外出打工的;

留守兒童的父母,要學會與孩子溝通、交流以及教育孩子的正確方式,發揮家庭教育對孩子的獨特的教育功能,引導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二)要加強農村寄宿制學校的建設

政府應加大對農村寄宿制學校的建設的投入,並不斷完善其基礎設施和各種文體投入,要儘量為不能有效地提供有利成長環境的農村留守兒童提供住宿便利,讓留守兒童在老師、同學羣體中成長,以對缺失的家庭教育進行補償。

(三)社會要給予留守兒童更多的關懷

兒童的教育歷來是家庭、學校與社會共同的責任,建立留守兒童教育和監護體系迫在眉睫。要構建留守兒童健康發展的教育和監護體系。有條件的行政村和自然村,都應設立圖書室和活動室,讓留守兒童有個活動的場所。要充分發揮老教師在農村的作用,關心督促留守兒童的成長,讓全社會關心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全社會的關心對於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培育他們健全人格將產生積極的影響。

第五篇:暑期社會實踐農村留守兒童調查報告

統計系統計學專業社會調查實踐報告

《社會調查實踐報告》

關於興安縣農村留守兒童暑假實踐調查報告

第一、調查對象

第1頁共5頁

本次調查以桂林市興安縣為調研地,桂林興安縣位於桂東北,總面積為2348平方公里,總人口37萬,下轄3個鎮,7個鄉,1個民族鄉,境內居住着漢、瑤、壯、苗等18個民族。桂林興安縣歷史悠久,名勝古蹟眾多,民風純樸,旅遊資源得天獨厚,旅遊收入在國民經濟中佔有一定比例,但是工業、農業欠發達,經濟發展速度不快,近年來,隨着城鎮建設的快速發展,興安縣進城經商、務工農民工子女在縣城就讀人數逐年增加,留守兒童在農村或城鄉結合部的中國小校日益增多。調研結果表明:本縣國小生留守兒童3955人,佔全縣國小人數的25.2%;國中留守兒童2665人,佔全縣國中人數的28.9%;該縣縣城三所國小接受進城務工農民工子女897人,佔縣城三所國小總學生數的22.4%。

留守兒童由於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身心發展存在的問題日益明顯,成為一個普遍的、日趨嚴重的社會問題,缺少父母之愛容易導致心裏缺陷,由於老人溺愛或親友疏於管教缺少正確的價值引導,由於現階段農村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社會保障不健全等客觀因素的存在,加上長期缺少父母的關愛及有效的教育、引導和管理,留守兒童往往在心理上產生一種不適應感,嚴重的則會導致心理畸形發展並在行為上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失範和越軌現象,出現一定的“留守兒童綜合症”。為此,應學校號召,為了正確認識國情、深入瞭解社會、提高自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借暑假機會進行社會實踐,主要調查分析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並提出一些淺顯的建議。

第二、調查方案:

由於本人家住農村,本着學校要求的“就近原則”,我和其他高校以及我們財經學院其他系的幾個同學組成了十個人的調查小組,在我們本縣城進行此項實踐調查。 本次調查採用問卷調查、入户走訪、個別訪談、集體座談的形式等多種社會調查方法相結合的調研手段。

我們在8月1號至2號進行調查問卷設計,並制定了詳細的調查方案。8月3號至4號,5個人在興安街道上進行問卷調查,5個人進行個別訪談。8月5號至6號,組內所有成員分散到各農村進行抽樣的入户走訪,並在村委的幫助下采取集體座談進行調查。8月7號全組成員收集整理資料,進行數據統計、分析。

第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根據實踐調查,我們得出留守兒童的心理表現如下:

一、性格柔弱內向。留守兒童年齡幼小就離開父母,父母關愛嚴重缺失,儘管有些是爺爺奶奶或親朋監管,但畢竟是與父母親不同,遇到一些麻煩就會感覺柔弱無助,久而久之變得不願與人交流,性格內向。在調查中發現,有36.2%的外出務工父母一個星期左右和孩子聯繫一次,49%的一個月聯繫一次或很少聯繫。很多父母半年以上回家一次,有的甚至幾年不回家,這種長期的父母分離導致孩子自卑封閉,逆反心理嚴重。

二、自卑心理障礙。兒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具有強烈的的自豪感,而父母不在身邊他們就好像失去了堅強的依靠和保護,因此和有父母在身邊的孩子相比容易產生自卑的心理障

礙,有的甚至自暴自棄,喪失信心,學習上不求上進。據調查,僅有39%的孩子能夠自覺學習,大多數孩子需要在督促下學習。還有不少孩子上網成癮,荒廢學業,義務教育沒有完成就流落社會。並且,心理上的寂寞與生理上的缺失,造成孩子封閉自己,害怕與陌生人交流的畸形心理。

三、盲目反抗和逆反心理。留守兒童因為缺乏保護而總覺得別人會欺負他,一點小事就會計較當真,與人交流時充滿警惕甚至是敵意。對老師,臨時監護人的管教有比較強的逆反心理。調查顯示,56%的留守兒童和他們的臨時監護人有矛盾,特別是爺爺奶奶管不了就放任自流。

四、產生怨恨父母的心理。少數孩子不理解父母,認為家裏窮,父母沒有能耐,才外出打工,由此產生怨恨情緒,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後疏遠父母,和父母產生情感隔膜,甚至怨恨父母無情。對於孩子們所產生的心理問題,年齡越小,問題越突出,女孩子比男孩突出。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呢?我們分析如下:

首先,監護的“盲區”。從調查情況看,留守兒童家庭隔代教育佔43.5%,由於祖輩與孫輩年齡相差一般都在50歲左右,且祖輩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數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觀念與孫輩有很大差距,難以與孩子交流溝通,有的還要幹農活維持生活無時間照顧孩子,有的體弱多病無能力監護孩子,有的同時照看幾個孫輩無精力照顧孩子,加之缺乏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往往只滿足孩子物質、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導,甚至嬌生慣養、放任自流。於是,監護人通常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學業成績和物質上的滿足次之,而較少關注孩子行為習慣的養成以及心理、精神上的需要。而留守兒童處在一個需要關愛和監護的年齡,監護的缺失必然導致問題的出現。

其次,家庭和學校教育存在“誤區”。父母由於長期在外,無法照顧孩子而產生負疚感,大多采取“物質(金錢)+放任”的方式來補償,偶爾打電話聯繫大多隻過問孩子的學習情況,而對子女的倫理道德、法制教育關注較少,致使子女好逸惡勞、奢侈浪費、擺闊氣,產生“拜金主義”等思想。據調查,部分留守兒童厭學,缺乏進取心和刻苦鑽研的精神,不求上進,成績普遍較差。又由於監護人的特殊性,只要孩子不犯大錯,監護人對其行為一般不過問,因而缺失及時有效的約束管教,導致部分留守兒童紀律散漫,在學校道德品行較差,不遵守規章制度,遲到、曠課、逃學、迷戀“網吧”等,甚至與社會上一些有不良習氣的人混在一起,而學校在監管上卻無能為力。同時由於多數農村學校受我國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並沒有認真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通過調查發現,留守兒童很少有全面發展的。他們的學習成績、品德發展不盡人意。留守兒童學習成績總體差於非留守兒童。

第四、對策與建議

總之,親情關係對孩子的行為習慣、心理健康、人格與智力發展有直接而重要的影響。由於父母不在身邊,留守兒童長期缺乏親情的撫慰和關懷,往往感到焦慮、緊張,缺乏安全感,人際交往能力較差;長期與父母分離,他們的性格往往變得內向、自卑、悲觀、孤僻。

調查顯示:監護人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介入較少,關注不夠:由於與監護人有心理上的距離,留守兒童遇到問題時情緒往往無法及時得到排解,常常導致感情脆弱、自暴自棄、焦慮自閉、缺乏自信、悲觀消極等畸形心理。

留守學生是未成年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留守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現實而艱鉅的社會系統工程,我們必須高度重視,相互配合,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關注留守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關愛留守學生的成長,才能真正實現農村教育事業的健康快速發展,才能使我們的社會真正實現和諧,才能讓留守兒童的頭頂早日出現一片蔚藍的天空。為此,我們就學校、家庭三方面提出一些建議:

推動社會關注形成合力。農村留守兒童需要社會力量的共同關注,政府應予以高度重視,在政策、經濟上給予支持和引導,保證他們不受歧視地接受義務教育;要加強農村文化建設,在農村建設喜聞樂見、健康向上、和諧文明先進文化,優化農村育人環境,讓留守兒童在良好的環境中成長;要加大城市對農村教育的支持和服務力度,保障進城務工農民子女與城市兒童享受同樣的教育資源,促進城鄉教育協調發展;

在學校實行留守學生的普查登記。各中國小校在新學期學生報道時將父母外出情況和家庭成員情況逐一進行登記,建立“留守兒童”檔案。記錄“留守兒童”的個人情況和監護人及臨時監護人的情況,準確掌握留守兒童的個人信息,為有針對性的開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礎。

充分發揮學校教育主陣地的作用。在中國小校普及實行教職工結對幫扶或學生結對幫扶留守學生制度,建立“留守兒童之家”,使留守兒童體會到家庭的温暖。建立健全教師家訪和與留守兒童談心制度。定期召開幫扶教師、留守兒童、臨時監護人座談會,引導留守兒童健康成長。開設親情電話,讓留守兒童的父母知道校長、班主任等老師的電話,加強學校、家長和孩子之間的聯繫和交流。

營造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有序的培養學生的文明習慣,組織學生廣泛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把鄉土文化引進課堂,形成有地方特色的校園文化氛圍。建立和推行中國小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把評價過程變成教育引導的過程,對學生產生約束力,實現由紀律和自律的轉變,為留守兒童營造一個寬鬆和諧的學習環境。在學校舉辦的活動中,多把機會留給留守學生,幫助他們走出自閉的心理障礙,幫助他們改正不良的行為習慣,樹立正確地人生觀和價值觀。

開展心理諮詢活動。重視心理健康教育課,建立心理諮詢輔導站。特別是班主任要及時發現孩子的心理問題,與由心理障礙的學生進行交流。及時排除他們心理上存在的問題。幫他們養成健康的,積極向上的心態。

注重培訓。儘可能對臨時監護人介紹一些教育孩子的常識,開展一些座談會,讓他們瞭解孩子,更好的引導和教育孩子。同時,要充分的利用春節外出務工人員返鄉的“黃金季節”,召開家長會,共同研究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

第五、結語

總結此次實踐活動的成敗得失,我認為,在實踐活動之前所做的充分的準備工作和實踐過程中辛勤的付出是促成成功的關鍵。但在此次實踐過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最為明顯的就是對問卷的設計考慮不周,致使許多的受訪者不回答最後設計的開放型問題。這是工作中的不足和失誤。但總的來説,從此次暑期實踐活動獲益匪淺,我們深入農村,瞭解城口農民羣眾的實際生活,對於我們瞭解社會、認識社會都起到了積極作用。通過此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在使我在得到歷練的同時也給自己提供了一個將所學知識運用於實踐,並在實踐中檢驗知識、深化認識的機會。儘管在興安為期7天的社會實踐結束了,但是我們關注城口留守兒童,關注城口教育的征程才剛剛開始,希望通過我們不懈的努力,能為城口教育,為城鄉統籌,貢獻出我們自己的一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