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留守兒童工作彙報

欄目: 彙報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9.01K

第一篇:留守兒童工作彙報

留守兒童工作彙報

回族鎮王西國小校園環境幽雅,佈局合理,人文氣息濃郁,綠化率達30%,是一所高標準、現代化、有特色的鄉鎮學校。我校實施精細化管理、開放式辦學、全方位育人。學校現代化的教學設施、優秀的老師羣體、豐富的校園文化、先進的辦學理念、鮮明的辦學特色、突出的教育業績,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讚譽。尤其在“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方面實行了大膽探索,創新嘗試,我們的做法是:

一、摸清現狀,分析實情

回族鎮王西國小位於回族鎮王西村,人口5000多人,耕地少,外出務工人員多,我校有574名學生,學生來源廣,但其中大部分學生來自農村,留守兒童較多。我校開展了“留守兒童”專項調查工作,從調查的結果來看:學校“留守兒童”總數為113人,佔學校學生總數的19.7%,但這些弱勢羣體的成長與發展卻關係着學校的生存發展,牽動着廣大教職員工的心。

“留守兒童”大致分為四類:一是祖輩監護型,即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撫養的形式,屬於這種類型的“留守兒童”約佔32%;二是父母單方監護型,就是由父親或母親一方監護,屬於這種類型的“留守兒童”約佔60%;三是親朋監護型,即由親戚(非直系親屬)朋友代為監護,屬於這種類型的“留守兒童”約佔5.3%。四是單親或孤兒約佔2,79。“家庭教育的缺位”、“父愛母愛的缺失”、“溝通交流的缺少”、“有效監護的缺乏”,使得“留守兒童”的情感、心理、生活、學習乃至人格方面都出現諸多問題,影響了他們的健康成長,影響了教育的均衡公平。關注、關心、關愛“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羣體,不僅是對他們個人成長的關愛,而且是對社會對國家負責的體現;不僅是對不斷髮展的勞務經濟的支持,也是對社會穩定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有力支撐,更是學校“育人至上、和諧發展”辦學理念的內在要求。

二、組織保障,構建網絡

1、學校成立“留守兒童工作小組”:由學校校長尚利軍任組長、副校長薛果紅、魏紅軍任副組長,政教處主任、各班主任任成員,廣大教職員工參與,齊抓共管,形成合力。

2、協調社會力量,共同關注“留守兒童”

為了讓“留守兒童”安心學習、健康成長,我們採取了一系列積極措施,以教育科研為切入點,走特色辦校之路,開始探索和嘗試針對“留守兒童”的教育模式,學校構建了立體育人網絡:一是尋找代理爸爸和媽媽;二是學校政教處具體負責,各班主任具體實施,師生員工多位一體,創辦了“留守兒童之家”。

三、健全制度,創新機制

學校先後出台了《留守兒童獎勵制度》、《留守兒童幫扶制度》、《留守兒童之家工作人員職責》、《留守兒童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做到有章可循,與此同時,我校一直以來注重機制創新,建立健全了“留守兒童”工作保障機制:

1、完善教育責任追究制,實施了“樓道值勤制”、“五分鐘報告制”、“全員育人導師制”、“課堂督導制”,充分關注“留守兒童”,確保育人安全一流。

2、學生測評,學情調研,重過程,重競爭,重協作,確保育人服務一流。

3、校園、教室,淨化、亮化、美化,確保育人環境一流。

4、每期召開“留守兒童”工作研討會、班主任工作研討會、德育及安全工作現場會、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總結表彰會,評選“先進代理家長”、“先進育人工作者”、“先進班集體”,確保育人獎勵機制一流。

四、拓寬思路,活動育人,開展“十個一”活動

1、建好一個“留守兒童之家”

學校建立一個“留守兒童之家”,室內佈置做到温馨、人性化、有文化品位,配置有檔案資櫃並分班存放本校留守兒童檔案袋,有一部電話機、一台電視機和dvd機、一台計算機、有一定數量的藝體器材、有可供閲讀的圖書,每天安排一名老師輪流值班管理並接受學生心理諮詢,並利用雙休日、節假日組織留守兒童在“家”中開發活動。

2、開通一部親情電話。

學校開通一部親情電話,將電話號碼公開,為留守兒童在休息時、雙休日或節假日與家長聯繫、溝通提供方便,增進學生與家長的感情。

3、落實一名代理家長

每位留守兒童落實一名代理家長,每位老師必須作一名留守兒童的代理家長,尤其是做無人監護留守兒童的代理家長。

4、舉辦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各班每月舉辦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講座,教育學生遵紀守法、瞭解安全常識,讓學生身心都健康。

5、參加一項課外興趣小組活動。各班要成立各種課外興趣小組,組織“留守兒童”至少參加一項課外興趣小組活動,豐富“留守兒童”的課餘生活。

6、談一次心。代理家長每週與“留守兒童”談一次心,瞭解他們一週的學習、生活、情緒、交友、身體等方面的情況,交流感情,培養學生良好的心態和健康的心理。

7、讀一本好書。老師或代理家長指導學生每學期讀一本好書。三年級以上學生寫一篇讀後感,並分年級段進行書評,陶冶學生的情操。

8、寫一封親情書信。代理家長監督、指導“留守兒童”利用傳統節日、長輩生日、寒暑假等特殊日子給遠方的家長寫一封親情書信,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又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培養學生尊敬師長的傳統美德。

9、過一個快樂的生日party。各班要建好“留守兒童”學生生日,記入檔案(同生日的人數多時,開特別座談會),要大力開展“留守兒童”贈一張生日卡、寫一篇生日感言、送一句生日祝福(廣播室)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簡便易行、温馨祥和的活動,讓每位“留守兒童”過一個快樂的生日。

10、做一件有意義的事。老師、代理家長引導學生做一件有意義的事,為家庭、為學校、為班集體爭光添彩,培養學生的榮譽感和上進心。

在各級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指導下,我校作了大量細緻、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留守兒童”的思想道德、行為習慣、學習成績發生了顯著的變化,自信心有了,自理本領多了,自立能力強了,理解父母深了,人格更加健全了,學校教學質量也顯著上升了。

我校的“留守兒童”人數多,工作壓力大,任務重,但是關心、關愛“留守兒童”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今後我們將繼續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精神,認真貫徹《新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和省市有關“留守兒童”教育管理文件精神,努力踐行學校“育人至上、和諧發展”辦學理念,謹遵“自強不息、追求卓越”的校訓,進一步加大“留守兒童”工作力度,做細、做實、做好“留守兒童”工作,讓他們感受到春風沐浴雨露、健康快樂和諧成長,從而擁有自己美好的明天!

第二篇:留守兒童工作彙報

一、留守兒童的現狀全村共有適齡兒童743人,其中男生368人,女生375人,留守兒童工作彙報。雙親外出務工學生169人,單親外出務工學生110人,全村共有279名學生或由爺爺奶奶撫養,或由父母中一方撫養,或寄居在親戚家中,最可憐的是兄弟倆相依為命。這些留守兒童與父母整年,甚至幾年不能見上一面,在長期缺乏父愛、母愛的環境中畸形成長。

1 、生活困難 ,營養不良

這種情況多見於父母同時外出而家中又無老人或是老人年老體弱的家庭。白雲三隊的鄧xx、鄧xx兄弟倆,一個讀五年級,一個讀六年級,經濟來源主要靠父親(母親離家出走,至今沒有音信)寄錢回來給伯父,伯父再按時給他們買米、油。但由於他們倆個性倔強不羈,懶惰,常惹伯父伯母生氣,得不到幫助,再加上父親寄錢有限,兄弟倆經常蓬頭垢面,飢一頓、飽一頓,餓着肚子上學是常有的事,長期營養不良讓他們面黃肌瘦。十里二隊的樑xx、樑xx兄妹倆,由年邁的爺爺撫養,父母外出打工,且很少寄錢回來。爺爺每天還要外出幹活賺一點生活費。兄妹倆也經常有一頓沒一頓的,面黃肌瘦,嚴重營養不良。這種情況幾乎每班都有幾例。

2、成績落後,厭學,逃學,

無論是雙親外出還是單親外出的留守兒童,都有監護不到的情況。留守單親在農活上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有些單親到城裏打工,每天都是晚上回家才能見孩子一面,自然無遐顧及孩子的教育。或者是而六、七十歲的老人既要種地,又要撫養孫子、孫女,精力有限,再加上文化程度低,他們只能保證孩子吃飽穿暖,至於學習,則只有聽之任之。沒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再加上情商得不到培養,孩子對學習沒有興趣,學生就很容易厭學,自然就是逃學。五隊的六年級學生樑xx,經常逃學進遊戲廳,爺爺奶奶根本管不着,很多時候學校找不到人,家裏也找不到人。二隊的樑朝淇,父母離異且都外出打工,家裏只有他和年邁的奶奶,父親外出後很少往家裏寄錢,這奶孫倆的生活來源靠伯母給一點。由於奶奶無能力管教,樑xx至今流失在外,是本村國小部分唯一的一個流失生。

3、心理髮育不健康,不完善

童年是性格形成的最關鍵時期,在童年、少年時期得不到父母的關愛,缺乏與父母的交流的學生,大多性格孤僻,心胸狹窄、自私自利,不喜歡、不善於與同學嬉戲交往,喜歡拉幫結派。整日沉默寡言,不喜歡參與學校的活動,臉上顯露的是與其年齡不相稱的成熟和憂傷,甚至有偷竊等不良行為。瓦窯村的勞xx,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她在日記中寫道:我是一個孤兒,我不喜歡回到冰冷的家,家裏一點温暖都沒有……上面提到的樑xx、樑xx姐弟倆,從來沒有感受過家的温暖,也沒有感受過親人的愛,他倆從很小就形成了偷竊的毛病,偷竊的範圍越來越大,“作案”手段越來越高明。2014年7月,因為潛伏在一家做早餐賣的農户家準備偷竊,被發現後送往派出所,因未成年被放了回來。8月份,她又和同村的一個女孩到學校,撬壞一樓雜務間,把裏面的資料、廢紙偷出去賣。像這樣的例子多到舉不完。

二、主要工作措施

1、村委、學校均成立關愛領導小組,工作彙報《留守兒童工作彙報》。 年初對各村的留守兒童進行了摸底並登記造冊,建立了留守兒童檔案。每學期召開一次留守兒童座談會。

2、學校對留守問題兒童設立“成長記錄冊”。指定專一的老師與留守兒童一對一跟蹤記錄,關注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和良好行為的養成教育。該校樑老師與樑xx、樑xx姐弟倆結對,實行了長達一年的跟蹤教育記錄。剛開始,樑老師與姐弟倆制定一個“一週談話二次”的幫扶辦法,目的是瞭解姐弟倆的生活及需求,傳達老師的關愛。樑老師不但在精神上關心姐弟倆,還從金錢、物質上給他們支持,特別是給六年級的樑xx買內褲,這件小事深深打動了這位被同學稱為“慣偷”的女孩的心。整整一年的時間,姐弟倆沒有去偷過別人的東西,他們的改變令認識他倆的人都驚訝。

3、對留守兒童實行網絡管理。留守兒童在一般情況下沒人監管,容易做出一些出格的行為。在這方面,村委、學校、班主任、少先隊監督隊員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村幹部、黨員、少先隊監督隊員隨時監督留守兒童在學校外的行為,比如早退、遲到、進遊戲廳、網吧、破壞農作物等,並與學校聯繫,共同把孩子管好。

4、加大宣傳,營造氛圍。2014年秋期,政府表彰了一批“愛心爸爸”“愛心媽媽”“愛心姐姐”“愛心哥哥”,牽起了一陣關注留守兒童的熱潮。學校在網上尋求愛心人士對留守困難兒童的關注,得到了靈山愛心社(現註冊為靈山愛心志願者協會)的大力支持,困難兒童勞x 得到了1350元的經濟資助,勞x 還得到了愛心協會的哥哥姐姐的愛心疏導,兩人性格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不會微笑,不懂禮貌,不講衞生向文明有禮轉變。

三、存在問題

1、留守兒童因厭學而流失,村委、學校、爺爺奶奶沒有辦法讓學生回到學校繼續學習,政府至今沒有一種有效的機制可以遏制這種現象的發生。

2、應試教育導致學校、家長重成績輕心理教育,留守兒童心理有問題在學校在家庭都得不到有效的幫助。

3、留守兒童的安全問題,特別是留守兒童中年齡小的孩子的人身安全和留守女童的人身安全,由於管理不到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

四、意見和建議

1、營造全社會都來關注留守兒童的輿論氛圍,充分發揮政府及各社會組織的作用來解決留守兒童問題。

2、加強農村寄宿制學校的建設,切實有效地對留守兒童進行教育與管理

農村國小寄宿條件很差,甚至很多連老師住宿的房子都沒有,這使得農村留守學生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況下,學校和教師的教育功能不能更有效的發揮。因此,政府應加大對農村寄宿制學校的建設力度,並不斷完善其基礎設施,要儘量為雙親在外地或親友不能有效地提供完整的成長環境的農村留守兒童提供住宿便利。讓留守兒童在老師、同學羣體中成長,以對缺失的家庭教育進行補償。

日前,市關愛留守兒童工作彙報會在小紀國小舉行。市宣傳部文明辦張燕科長、關工委柳慶根副主任、教育局關工委李承羣主任、小紀鎮關工委相關領導及各兄弟學校的領導出席了此次會議。

整個活動為期半天,安排緊湊,內容豐富。與會同志觀看了小紀鎮各校關愛留守兒童活動檔案資料,饒有興致地觀摩了小紀國小《生活在愛的陽光下》《心手相牽,快樂成長》兩個主題隊會活動。留守兒童們精彩的表演充分流露出對遠方父母的思念和對老師們的感激。他們稚嫩的童音,發自肺腑的話語使參會者心靈震憾。在大會交流上,觀看了小紀國小關愛留守兒童工作彙報專題片,聽取了留守學生代表、監護人代表發言交流。市相關領導作了重要講話,充分肯定了該校在留守兒童教育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績,併為以後的相關工作指明瞭方向。

這次關愛留守兒童工作彙報會,觀摩了做法,交流了經驗,讓學校、社會、家庭形成合力,充分地展現了新時代黨和政府、學校關愛留守兒童的工作。

第三篇:2014年留守兒童工作彙報材料

關愛留守兒童,共建和諧校園

——德陽市旌陽區和新思源學校留守兒童工作彙報

旌陽區和新鎮屬於經濟欠發達地區,為了發展家庭經濟,提高生活水平,大量青壯年離開祖祖輩輩賴以生存的土地,外出務工,尋找生活的希望。剩下的絕大多數是“老弱病殘”的人,特別是那些年齡尚小、生活不能自理、正處於接受義務教育階段的兒童,他們的生活、學習就只能由年邁體弱的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來負擔,更有甚者乾脆將孩子寄養在親戚朋友或鄰居家裏。留守兒童羣體已成為新農村建設中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

根據前不久對我校336名學生的調查(以下數據均為本次調查結果),其中留守兒童205人,佔學生總數的61.1%,父母同時外出的有123人,佔學生總數的36.6%。

(一)農村“留守學生”的生活環境分析

從調查中得知:留守學生與媽媽生活在一起的佔48.4%,與爸爸生活在一起的佔3.6%,與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的佔18.6%,與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的佔25.1%,與其他親屬生活在一起的佔3.4%,無人照管或寄養在別人家裏的佔0.9%。綜合起來看,留守學生生活在單親家庭的為48.0%,隔代撫養的為42.5%。孩子和臨時監護人之間由於沒有直接的血緣關係,造成了孩子親情和教育的缺失。

(二)農村“留守學生”的學習情況分析

通過調查,留守學生喜歡學習的比例為47.9%,非留守學生喜歡學習的比例為71%。留守學生學習成績下降的比例為52.4%,學習成績上升的比例僅為29.2%。從數據可以看出:我校留守學生的監護人對其子女的學習關注較少,導致大多數留守學生成績下降。同時,留守學生偏科現象較為嚴重,主動與老師、同學

探討學習問題的較少。

(三)農村“留守學生”對父母外出打工的態度分析

通過走訪、座談和問卷調查,我們發現留守學生對父母外出打工持有不同的態度。有27%的留守學生希望父母外出打工,有65.5%的留守學生不希望父母外出打工,還有7.5%的留守學生認為無所謂。希望父母外出打工的理由包括“外出打工能多掙錢”、“能讓家裏好過一些”、“為了我讀書”等等。不希望父母外出打工的理由包括“在外打工不安全”、“我會想他們”、“在外太辛苦”等等。這説明農村留守學生對自身家庭經濟狀況認識較清楚,對父母外出打工能給予理解。

當前,我校留守兒童存在着以下主要問題:

1、單親家庭的留守兒童存在較嚴重的教育問題。因生產勞動、家務勞動落在留守在家的父親或母親一人身上,家庭教育精力嚴重不足。一些父親外出的孩子表現出膽怯,不像正常家庭孩子那樣自信刻苦;母親外出的孩子則表現很不細心,不像正常家庭孩子那樣善良、有愛心、有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還有些處於青春發育期的孩子不懂得青春期生理衞生等。

2、精神關愛的匱乏,嚴重影響着孩子的社會交往,也導致孩子缺乏對社會的安全感和信任感,思想發展不良,出現性格缺陷,進而影響知識的掌握、能力的培養。

3、兒童正處在成長髮育的關鍵時期,因缺乏父母在思想認識和價值觀念上的正確引導和幫助,一些不良的文化、行為很容易被缺乏正確判斷的他們所接受,時間一長,便形成惡習,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我校從多方面採取措施關愛留守兒童,建設和諧校園。

一、加強對留守兒童的管理

1、設置了留守兒童之家辦公室,成立留守兒童教育機構,專門負責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幫扶工作,完善了留守兒童管理的各種制度;建立留守兒童個人檔

案,比如:我校在每期開學第一週都要對留守兒童的變動、以及留守兒童的生活、學習、思想狀況進行摸底,對貧困留守兒童建立貧困留守兒童的檔案,掌握留守兒童第一手資料,使學校和教師熟悉本校、本班留守兒童的基本情況,為留守兒童接受義務教育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氛圍,使其在和諧、愉快的環境中學習、生活、遊戲,身心健康發展得到保障。

2、對留守貧困兒童進行跟蹤、調查,瞭解他們的基本情況,由於我校建立了貧困留守兒童檔案,結對幫扶機制,班主任不定期到留守兒童家跟蹤、幫扶,與其監護人一起教育、鼓勵孩子克服困難,戰勝困難,結對的老領導也利用節假日對他們進行慰問,電話談心,孩子的轉變有了明顯的變化。

二、建設“留守兒童之家”,讓留守兒童找回家的温馨。

家庭是每個人出生後的第一個環境,對塑造情感、意志、性格、品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從教室到食堂再到留守學生活動室,我們做到了處處是“家”,處處育人,讓校園真正成為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樂園與祥和温馨的家園。

1、設置了“心理輔導室”,設立了“留守兒童信箱”,給留守學生們提供了一個傾訴、交流和展示的空間,使他們逐步克服了自卑和壓抑,融化了心靈的壁壘,加強了師生心靈的溝通。

2、設置了圖書室和閲覽室,添置了學生喜聞樂見的各種讀物、,週二至週五中午12:00—13:30,向學生開放,豐富了他們的課餘生活。

3、設置了留守兒童之家活動室,添置了體育器材、電視和dvd等,讓孩子在活動室下下棋、看看電視,聊聊天,聽聽音樂,讓學生感到家庭般的温暖。

4、在留守兒童活動室為留守兒童安裝了電話,開通家長熱線,方便家長(監護人、委託監護人)及時瞭解學生的近況;同時學校還為50多位留守兒童發放的親情聯繫電話卡,孩子在電話機上插卡就可以給關愛幫扶的爺爺來來、以及爸爸、媽媽打電話。通過多種方法加強家校的聯繫,爭取家庭教育的配合。

三、狠抓行為習慣的培養,養成良好道德品質。

我們利用週一的升旗儀式進行國旗下的講話,培養學生良好學習和衞生習慣;利用朝會、班隊會,加強對留守兒童的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開展留守兒童幫教活動,強化留守兒童自尊、自立、知法、守法的意識;通過主題班會和手抄報等多種形式,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利用集體的力量感召、幫助留守兒童,使他們找到奮鬥的方向,促進其身心全面、健康地發展。同時德陽市老幹局、旌陽區關工委老領導還與留守兒童親切座談,孩子們談自己的學習、未來的理想、談老師、社會對自己的幫助關愛,自己的感激之情,充分讓孩子體會到集體的温暖、家的温馨!此外,我校的蔡雅倩同學還因為在各方面都特別優秀被評為旌陽區“十佳小孝星”稱號,在校園中樹立了很好的榜樣作用。

四、讓愛心驅散留守的孤單

每學期,我們都開展了大型的少先隊大隊活動,努力爭取來自社會多方面對留守兒童的關愛。2014年4月,我校帶領導留守兒童參加了旌陽區爭做“四好少年”主題教育,“我陽光我快樂我成長”中隊活動還榮獲區級二等獎,農村學校一等獎。2014年5月31日,我校開展了以“快樂六一大家唱”為主題的慶六一活動。德陽市、市區教育局等單位的領導到我校看望並慰問了留守貧困兒童。給留守兒童帶來了六一禮品,使留守兒童度過了一個歡樂、祥和的六一兒童節。2014年9月,我校舉行了以“感恩教育為主的系列”活動,這次活動得到了學校、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留守兒童以書信的形式,以作文的形式,向社會、父母以及關心愛護自己的區老領導同志表達自己的感謝之意,用努力向上的實際行動表示自己的感謝之情。2014年3月,我校舉行了“學雷鋒見行動”教育活動,針對我校留守兒童比較多、讓他們也能向關愛他們的爺爺、奶奶一樣回報社會,用自己的行動為他人做好事,收到 了很好的效果。2014年4月,我校正式與四川建築工程藝術學院對接,在和新國小建立四川建築工程藝術學院“助教基地”,建院的志願都每週三定期與孩子面

對面的交流、輔導,無論是心理輔導、體育、英語、舞蹈還是繪畫、合唱,都有組織、有計劃的推進,驅散了留守的孤單。2014年5月和11月,我校認真準備,組織部分留守學生參加 了旌陽區的藝術節、紅歌會、許多留守兒童在活動中積極,向上,不怕苦不怕累,得到了大家的肯定。2014年10月,我校的鄉村少年宮也正式掛牌,學校還配備許多必備的設備、設施。2014年4月,德陽市老幹部牽手留守兒童,老幹部工作者情繫留守兒童主題實踐示範活動在我校展開,市區級老領導給孩子們帶來了慰問金、聯繫電話卡、給孩子們簽定了承諾書等。2014年6月,學校將關愛留守兒童工作做為大事來抓,各班主任在生活上關心照顧留守兒童、上級領導、政府機關等同志慰問,教師一對一幫扶留守兒童,讓孩子們六一過得充實,快樂。

通過這些活動,留守兒童切身體會到了來自社會的關愛,也正是這些愛心驅散了他們留守的孤單,使他們在別人的關愛中學會關愛別人,感恩社會。

總之,隨着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特別是“城市化”進程的進一步加快,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留守兒童的隊伍會進一步擴大。使留守兒童受到正常、健全、完善的教育,讓他們和同齡人一樣健康快樂地成長,是全體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會應盡的責任。我校充分挖掘資源,因地制宜地開展了關心留守學生的工作,為留守學生做了一些該做的事,但還遠遠不夠,我們還將繼續努力。

第四篇:留守兒童工作彙報材料

高河鎮長鋪國小留守兒童工作彙報材料

我長鋪國小現有留守兒童33名,留守兒童的關愛、教育問題歷來是學校教育工作的重點。現將學校留守兒童工作開展簡單總結如下:

一、學校高度重視,組織協調到位。

學校擬定詳細的“關愛留守兒童工作計劃”,成立了以江五九校長為組長,學校德育、教學、少先隊等各部門協調配合的“關愛留守兒童工作領導小組”,把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納入班子、行政、班主任、輔導員的績效考核中。

開展教師與留守兒童“手拉手,一幫一”的結對子活動。江五九校長親自帶頭,學校班子行政、班主任、輔導員及科任教師全員參與的關愛留守兒童體系。要求結對子的教師定期到留守兒童家中走訪,幫助解決留守兒童學習、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問題;同時各班級、中隊成立關愛留守兒童互助小組,在班主任、中隊輔導員的組織下廣泛開展手拉手活動,發動學生之間互幫互助,建立師、生級兩級幫扶體系。

完善留守兒童建檔工作。每學期要對留守兒童進行統計,班級、學校建立兩級留守兒童花名冊;對留守兒童進行跟蹤管理,為每一位留守兒童建立“留守兒童聯繫卡”。

二、教育突出重點,創新關愛主題

留守兒童、單親家庭兒童是學生中的弱勢羣體,由於家庭、社會原因,部分留守孩子在行為、心理上存在或這、獲那的問題。但是,在留守的孩子身上也有許多優點、閃光點,比如留守兒童的自理能力、獨立能力普片優於一般孩子。所以,在留守兒童的教育中,我們突出兩個重點,創新一個主題。

兩個重點是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好習慣養成教育;一個主題是展示留守風采。我們建立學校心理諮詢室,安排專業心理教師每週定期對需要幫助的孩子進行心理干預,通過班隊會、講座對學生進行心理方面的知識教育,教給學生自我調節的心理方法,通過對留守兒童的有效心理干預,促進了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

同時,我們把“展示留守風采”主題作為關愛留守兒童活動的切入點,讓留守兒童優先參加學校的鼓號隊、國旗班、廣播站、小記者站、合唱團、書法、美術、音樂等興趣小組,通過學校的社團活動,培養、提高留守兒童的綜合素質。大力發掘留守兒童中的優秀代表,在學生中樹立榜樣。

三、豐富活動載體,教育潤物無聲

我們組織策劃了“愛心關注留守,展示真我風采”、“燭光計劃,手拉手,暖留守”等主題活動,邀請了留守兒童監護人、社會愛心人士參與到活動中,努力為留守孩子創造美好的成長環境。活動中,一方面,我們突出對留守兒童的關愛,另一方面,我們通過表演、演講、書法繪畫、體育競技等比賽創設了豐富的展示留守兒童風采的舞台,讓他們在活動中找到快樂,找到自信、找到關愛,在活動中健康成長。

我們每學期都要開展關愛留守兒童的隊會、班會活動。同時,我們加強對班主任、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和專業知識的培訓,納入繼續教育學分體系。要求各班級、各中隊教師、輔導員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對留守兒童的教育要更加細心、耐心、富有愛心,做到潤物無聲。

四、營造美好環境,建設留守樂園。

在校園大力營造關愛留守兒童氛圍。通過校刊、班刊、廣播、旗台、主題活動等陣地營造關愛留守兒童氛圍。

建設留守兒童快樂家園。目前,我校的新教學樓已投入建設,預計今年12月份投入使用。新的“留守兒童活動室”將為留守兒童提供一個温暖的“家”,讓學校成為留守兒童學習、生活的樂園,讓留守兒童家長無後顧之憂。

五、學校牽頭家庭,社會協調配合

最後,留守兒童的關愛、教育工作還要家庭、社會的協調配合,形成合力。我們學校通過家長會、家長座談會、強化教師家訪制度,加強和學生家長、臨時監護人的配合;同時,加強了和關工委、婦聯、團委及社會各界的聯繫,共同努力為留守兒童創造一片健康成長的蔚藍天空。

高河鎮長鋪國小留守兒童工作彙報材料

長鋪國小 二〇一四年十一月十七日

第五篇:留守兒童工作彙報材料

用愛心點亮留守兒童孤獨的心

(十二中柳建祖)

我校是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成立於2014年9月,是察爾汗中學的搬遷項目。建校六年來,在上級政府的領導和社會各界人士的關心支持下,學校快速發展,初步實現了標準化辦學和現代化教學手段(多媒體、電子白板等教學手段)。

學校現有教職工89人,35個教學班,學生1735人,學生中回族、撒拉族等少數民族學生超過了90%,無本市户口學生佔91%。今年我校留守兒童共計183名,佔學生總數的11.1%。學生大多為我省民和、化隆、循化、甘肅等比較偏遠的山區來格務工家庭。大多居住在我市三角地區,多為租住户。絕大部分為多子女家庭,家長(或監護人)文化素質較低,學生中隔代撫養以及二次留守現象十分普遍。

二、具體作法

為了滿足流動人口子女接收良好教育的需求,積極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促進教育公平化。建校幾年來,學校堅持對流動人口和少數民族學生 “不嫌棄、不拋棄”原則,對前來就學的適齡少年兒童敞開大門接受。克服了生員流動性大、家庭教育缺位錯位等諸多困難。從學生良好的行為規範養成和德育教育入手,狠抓教育教學質量。2014年3月學校在總結了前幾年留守兒童管理經驗的基礎上正式啟動了“親巢”工程,為此我們作了以下工作:

1、留守兒童定位和調查建檔

每年3月、9月份開學第一週,由政教處牽頭,班主任具體負責,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對我校學生的家庭基本情況進行摸底調查,排查登記各班的留守兒童,建立“留守兒童”檔案。通過家訪、電話聯繫,深入調查瞭解每位留守兒童的基本情況,在掌握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立足實際,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幫扶措施,增強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2、確保每名留守兒童入學

每學期開學第二天,學校要召開會議,對那些沒有來報到的學生特別是留守學生採取打電話、讓學生帶話、上門尋問等方式,瞭解他們上學存在的困難,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及時幫他們解決。使他們能和別的學生一樣接受教育。

3、開展留守兒童“1、2、3、n”的幫扶活動。

“留守兒童”由於長期得不到家人的關愛,(更多文章請關注)缺乏自信,學習偏差,行為習慣不好。針對這些特點,學校認真制定管理計劃、留守兒童幫扶制度。學校建立班內的“一幫一”活動,即把班裏品學兼優的學生與留守兒童結成對子,做相互關心,相互幫助,相互學習的好夥伴。

學校領導、黨員教師、班主任與留守兒童開展“一幫二、一幫一”結對子活動,主要進行“1、2、3、n”的幫扶活動:每年給自己幫扶的留守兒童過一次生日;每學期到留守兒童家中訪問兩次,階段性的瞭解學生在家中的生活,學習成長情況;每學期與自己幫扶的學生期開展三次情親活動(如郊遊、購物等),從活動中讓學生感受老師的愛和關心等同於父母的愛;開展n次的談心或學習輔導活動解決學生心理和學習上存在的問題。

4、組織豐富多彩的關愛活動。

對於每個人來説,家是温暖的,對於留守兒童來説學校就是他們温暖的第二個家,老師就是他們對他們全權負責的“父母”。學校要求各班在各種活動中對留守兒童進行“三個優先”:各項文體活動中讓留守兒童優先參加,在學習中優先輔導;在生活上優先照顧和關心。各班在日常活動中格外照顧留守兒童;班隊會上給留守兒童更多傾訴的機會,課外輔導時讓留守兒童位於最前面,組織“六?一”演出也讓留守兒童有更多的參與面;學生過生日,全班同學和老師一起會為他獻上生日歌,並送上一個小小的禮物。這一切就是讓留守兒童在遠離父母的日子裏也能健康快樂的成長。通過以上活動,使留守兒童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

5、加強家校聯繫制度。

我校在原來家訪制度的基礎上,依據現有情況,實行不定期的家訪。每學期召開一次家長會,與留守兒童的臨時監護人進行深入的交流與溝通。增進了解,尋求互助,並對老年監護人(如學生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給予一定的家教指導,幫助他們正確地管教留守兒童。我校教師還充分利用節假日、學期中、學期末的時間段,爭取與留守兒童的父母進行直接對話,採用家訪或電話訪問的形式及時通報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生活情況。

6、搭建家長與孩子溝通的平台。

我們的學生家長大多數都是在每年的四月到十月外出打工。還有近半年的時間在家裏,由於自身文化素質較低,加之他們對學習的重要性認識的還不夠,重男輕女的思想嚴重。所以他們常常外出打工時,就不

讓女孩子上學,讓孩子在家幹家務。面對這普遍存在的問題,我們每學期開展了留守兒童給父母寫一封信的活動,要求所有“留守兒童”為在外的父母寫一封信,信的內容及要求都有具體規定。就內容而言,可根據自己的實際任選,向父母傾訴自己的心裏話,向父母彙報自己的學習生活情況,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並信寄到遠方的父母親。

學校要求各班把寫得好的書信,在班裏讀給學生聽,通過這樣的活動來教育其它學生珍惜學習機會。

7、加強交流、提高家庭教育意識。

為了使家長認識到孩子的學習和健康成長離不開一個温暖的家這一道理,我們收集印發了一些有針對性較強的感人視頻和資料,學校全體教師在課餘時間通過家訪、電話等形式多次與留守兒童家長進行交流和發放資料,在每學期的家長會上用投影組織家長觀看視屏資料。通過多次交流、學習,大多數家長認識到孩子的教育是不只是把孩子放在學校就行,還要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情親的感化。他們意識到孩子的學業和將來的重要性後,不願出遠門打工。在學校領導的帶領和全體教師的不懈努力下,我校留守兒童人數由“親巢”工程前的三、四百人逐漸下降到今年的183人。有一半的學生摘掉了“留守兒童的帽子”,回到了父母温暖的懷抱,再次感受到家的温暖。教師的幫扶結對也由原先全體老師的“一幫四、一幫五”改減為現在的中層領導、黨員、班主任的“一幫二、一幫一”。

三、取得的成績

在上級部門的幫助和指導下,在全校教師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留守

兒童管理教育工作初見成效,得到了社會、家長的好評。學校留守兒童工作也得到格爾木日報、格爾木電視台、青海電視台經濟頻道、青海日報等多家媒體報道。

總之,學校通過各種有效的措施關愛留守兒童,幫助留守兒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使他們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為做好這一工作,我們將不懈地努力,把留守兒童管理教育工作不斷地向精細化方管理向發展,把素質教育落實到每一個孩子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