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感動中國人物張桂梅事蹟【通用多篇】

欄目: 先進事蹟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4.18K

感動中國人物張桂梅事蹟【通用多篇】

張桂梅優秀先進事蹟 篇一

全國婦聯__年作出決定,授予雲南省麗江市華坪女子高級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華坪縣兒童福利院院長張桂梅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稱號。

63歲的張桂梅,幾十年如一日堅守滇西深度貧困山區教育事業,為幫助困難家庭孩子通過知識擺脱貧困,創辦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使1600多名女孩圓了大學夢,創造了大山裏的“教育奇蹟”。她義務擔任福利院院長近20年,成為130多個孩子的“媽媽”。她長期拖着病體忘我工作,將自己工資、所獲獎金和社會捐助診療費等100多萬元全部用於興教辦學,以實際行動兑現“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台上”的諾言。

決定指出,張桂梅同志把自己的全部身心獻給了黨、獻給了教育事業、獻給了貧困山區人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鬥的堅定信仰和崇高境界,是新時代中國婦女的優秀代表。

決定號召廣大婦女向張桂梅同志學習,學習她對黨忠誠、信念堅定的政治品格,學習她人民至上、心有大我的家國情懷,學習她執着奮鬥、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發揚奮鬥精神,強化使命擔當,立足崗位建功,為決戰決勝脱貧攻堅,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貢獻巾幗力量。

張桂梅先進事蹟 篇二

“張老師,我們要去西藏當兵了。”

今年9月,張桂梅接到兩名學生的電話。原來,在大連讀書的冉夢茹和在桂林讀書的劉敏相約好了,要去西藏當兵。

“海拔那麼高,你們怎麼受得了?”張桂梅問。

“不是您鼓勵我們去艱苦的地方嗎?”學生笑嘻嘻地回答,“放心吧,我們不會當逃兵,不給您丟臉。”

幾個月過去了,兩名學生已經正式入伍參加集訓,張桂梅還時常唸叨着她們。“我一直教育姑娘們要報效祖國,可真去這麼艱苦的地方,我又心疼得不得了。”她説。

“張老師真正做到了教書育人,她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會了學生堅韌、感恩、奉獻。”楊文華説,華坪女高的學生出去後都像張桂梅一樣,能吃苦、肯奉獻,很多學生畢業後都去了艱苦地區。

周雲麗是華坪女高的第一屆學生,大學畢業後,她又回到了母校,成為一名數學老師。

“沒有女高,就沒有現在的我。”周雲麗説,母親在她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家裏靠殘疾的父親和年邁的奶奶種地賣糧,供她和姐姐讀書。“當我聽説有位好心的老師建了一所免費高中時,我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

華坪女高每週有一堂全校的思政課,學生們坐在院子裏,由張桂梅統一組織理論學習。“張老師會給我們講革命先烈的事蹟,帶着我們讀黨章,還會講她創辦女高的艱辛經歷。”周雲麗説。

2015年7月,周雲麗大學畢業。當時,她已經考上了相鄰縣一所中學的教師崗位。但聽説華坪女高缺老師,她毫不猶豫就放棄了正式編制,回到母校擔任代課老師,直到一年後才考試轉正。

“這都是張老師教育我們的,自己強大了,也要記得去幫助別人。”周雲麗笑着説。

每年的畢業季,是張桂梅最高興的時候,經常有學生打電話、發短信給她報喜。“她經常向我炫耀,哪個學生去搞研究了,哪個學生去新疆支教了,然後露出老母親般的欣慰笑容。”王秀麗説。

平日裏,張桂梅喜歡看學生在課間操時排成方陣唱紅歌、跳紅舞。嘴裏還經常唸叨:“姑娘們長得多好啊,一個個吃得白白胖胖的。哼,等她們考上大學就得減肥了。”

每天上午課間,歌劇《江姐》的經典選段《紅梅贊》都會在校園裏準時響起,這是她最愛的歌曲。學生們齊聲高唱,她偶爾也會哼上幾句。

紅巖上紅梅開,千里冰霜腳下。三九嚴寒何所懼,一片丹心向陽開。向陽開……這是她的信仰,也是她的一生。

張桂梅校長先進事蹟 篇三

幾年前,通過一段視頻瞭解了張桂梅老師,而後便對她充滿了好奇,充滿了敬仰。我想知道,是什麼,讓她可以那麼地義無反顧?是什麼,讓她如此地傾情付出?又是什麼,讓她人性中的偉大融於畢生的教育事業?於是我便開始關注張桂梅老師的各種報道,各類事蹟報告,也因此,對張桂梅老師多一份心疼,多了一份懂得。又是一年大學聯考季,我們等待着華坪女子高中花開的聲音。

如果信仰有顏色,那一定是火紅的。

腦海裏有一個畫面時常讓我想起,讓我熱淚盈眶。張桂梅老師在華坪女高面臨師資不足、生源流失的困難時,帶領着黨員教師站在黨旗前宣誓,他們眼中的熱淚是對事業堅守,是對夢想的執着,也是紮根大山的承諾。又一屆女子高中的孩子們在喜迎__的關鍵之年踏上大學聯考之路,似啟程,也似迴歸,開啟人生中別樣的風景,也迴歸到信仰中那一抹紅,為了改變命運而讀書,為了建設家鄉而讀書,為了報效祖國而讀書……1996年,張桂梅隻身前往祖國西南山區從事教育工作,並選擇了條件最差的民族學校教學,為了使學生們能夠走出大山,她克服重重困難創辦了全國第一家免費女子高中。她幾十年如一日,在那裏種下了紅色信仰的種子。張桂梅老師,我想對您説:“您用行動詮釋了生命以痛吻你,你卻報之以歌的堅韌,您用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的精神書寫了師者大愛。

如果傳承有聲音,那一定是響亮的。

耳邊有一個聲音如餘音繞樑,長久不絕。張桂梅老師在清晨用充滿慈愛和有力的聲音喊出“姑娘們哎,該起牀了喲……”這一聲聲的發自內心的呼喚,喚醒了大山裏女孩子們的知識的渴望,喚醒了一代年輕人奮發向上的精氣神。華坪女高,讓2000名貧困山區女孩考上大學、走出大山。這所深山裏的女高,連續11年大學聯考綜合上線率保持100%。不言棄、不拋棄、不放棄,張桂梅老師用我將無我的無私影響着孩子們,鼓勵着孩子們,讓她們把敢於與命運迎戰,敢於向困難宣戰的勇氣傳承下去。張桂梅老師,我想對您説:“您將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與使命寫在了三尺講台上,您用奉獻給一代代年輕人詮釋了何為人間值得。”

如果夢想有形狀,那一定是圓滿的。

今年大學聯考季,您又一次為苦讀的孩兒們送考。告訴她們,不要跟別人打招呼,包括父母。您是怕孩兒們揹負太多,壓力太大吧?這一句句叮囑更像催徵的戰鼓,為孩兒們奔赴星辰大海助威。他們應該也懂得,十年寒窗苦讀,一朝落筆生花。您在她們人生最美的時段築夢,也在她們追夢的路上圓夢。張桂梅老師,我想對您説:“以夢為馬,踔厲前行是你追夢的步伐,也是一代代孩子圓夢的姿態。願,華坪女高的孩子們在今年的大學聯考中再展輝煌。”

張桂梅事蹟 篇四

張桂梅是一名基層教育工作者,她將教書育人、立德樹人作為自己的終身使命,踏實地、無私地踐行着。在收看完張桂梅的先進事蹟後,區紀委監委很多幹部被她“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奉獻精神深深感動。

區委巡察辦主任李斌渝説:“她用柔弱的身軀支撐起400多個貧困家庭的希望,用微薄的工資資助着學校裏每一個需要幫助的學生,多年來捐贈資金達70餘萬元。張老師這種為了孩子而忘我犧牲的職業操守讓人肅然起敬,她的精神將激勵我在今後更加努力工作!”

“她想盡辦法讓孩子們就學不受外界干擾,她更像一個家長,為學校這個‘家’奉獻了所有。”第七紀檢監察室主任李宏對奉獻精神有了更具象的理解和體會。

第六紀檢監察室主任阮凡對張桂梅的“女性光輝”有着強烈的感同身受:“她沒有生育自己的兒女,卻有着世界上最偉大的母愛;她那樸實無華略帶方言的普通話,成為了大山深處女孩們最暖心的話語;她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師,卻用真愛點亮那些無依無靠的孩子們心中的希望之光。”

很多幹部在學習完張桂梅的先進事蹟後,進一步聯繫到了自己的工作實際。

區委第一巡察組副組長周朝,關注到該市巡察一線人員在巡察到張桂梅所在學校時,“發現學校幾乎沒有接待費和餐票,更沒有發現張桂梅老師報銷過一分費用。”進而對巡察工作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幾乎很少有單位能做到‘幾乎沒有接待費和餐票’。是的,我們離榜樣的距離還很遠,我們還有許多提升的空間,我們能做的還有很多很多。”

紀檢幹部們紛紛對張桂梅的事蹟點贊稱好。

“平凡而偉大,使命擔當守初心,貧困學子的啟明燈,現代教育體制領域創新的正能量,祖國邊陲大山深處培育祖國未來花朵別樣的搖籃!”第三紀檢監察室主任程曉東説。

“在張桂梅身上,我看到了一名共產黨員堅定的理想信念和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時刻牢記宗旨、堅定理想信念、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無私奉獻、對黨忠誠的意志品質,值得我們每一名黨員幹部學習!”第二紀檢監察室主任李建波表示。

“張桂梅同志憑着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對貧困山區女孩的期許,用自己的赤誠之心、樂觀向上的作風,一門心思撲在教育事業上,用真愛點亮了貧困女孩的希望之光,無私奉獻的張老師、張校長、張媽媽,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區委第二巡察組副組長潘玥衍説。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像張桂梅這樣的先進典型,就生活在我們每一個人的身邊,他們用實際行動踐行着使命擔當,我們將用心學習,努力踐行,落實到日常工作的每一個細節。

2021央視榜樣6事蹟心得張桂梅 篇五

12年來,張桂梅的每一天從清晨的教學樓巡視開始。5點30分,張桂梅打着手電筒,將5層教學樓的樓道一一點亮,早些年,她要趕走因為沒有院牆而進入學校的蛇和各種小動物,低飛的蝙蝠會劃破學生的臉。她站在二樓,手持喇叭,催促學生跑步進教室。

她希望順時針轉的每一分鐘都能逆轉貧窮。

她記得調任雲南華坪縣中心學校教書時,第一次目睹貧窮帶來的苦難:有學生沒錢置辦衣服,冬天穿着一兩塊錢的塑料涼鞋;有學生買不起飯,晚上抓一把米放到熱水瓶,作為第二天的早餐;還有家長來交書費,拼拼湊湊在桌上灑了一把,最大金額的5角,總共不到50元,“我就這些了,有了還給你送來。”

張桂梅常自掏腰包帶學生下館子,幫他們交學費、添置衣服和被子。1997年4月,張桂梅被診斷出患有子宮肌瘤,腹腔中長了一顆2公斤大的腫瘤。

從醫院到學校10分鐘的路程,張桂梅走了40分鐘。為帶好畢業班,張桂梅堅持上課,把學生送進考場再住院。有一天,張桂梅突然喘不上氣,有老師頂着風雨為她找氧氣袋。有學生家長在山裏採野靈芝,用機器磨成粉,拌在飯裏送給她吃,還有學生去山裏採摘野核桃給她。

山裏的婦女們為了給她治病捐款,10元、5元……縣長對她説,我們這個地方再窮,都會把你的病治好。“所以我就留在這兒了。”張桂梅説。

2001年,華坪縣兒童之家福利院成立,捐助方指定讓張桂梅擔任院長,丈夫去世、無兒無女的張桂梅答應了。她發現,每一個孤兒背後都有一個悲劇性的母親,有殺死家暴丈夫獲刑的母親,有因重男輕女陋習導致分娩死亡的母親,有與丈夫感情不和離家出走的母親。

這讓張桂梅意識到,貧困的女孩成為貧困的母親,貧困的母親又將養育貧困的下一代,“惡性循環一直存在。”

班裏女孩本就不多,張桂梅發現,總有女孩讀着讀着就不見了,她去大山裏找,發現很多女孩十幾歲就嫁人了。有一次,張桂梅在家訪途中,看到一個女孩坐在田埂上,眼睛往遠處看,她上前詢問這個女孩在想什麼,女孩看了她半天,哭着説自己想讀書,但媽媽讓她嫁人換彩禮。張桂梅很氣憤,去女孩家裏試圖説服她的家人,費用她負責,但沒有成功。那個女孩的眼神、坐在高山上的樣子一直刻在張桂梅腦子裏。

張桂梅想創建一所免費女子高中,為大山女孩提供教育機會,阻斷貧困代際傳遞。但2004年,這個想法在不被當地教育部門理解,“什麼時代,還建女高?”

更棘手的是資金。一所高中需要配套至少3個實驗室,最便宜的生物實驗室“就要五六十萬元”,大家覺得張桂梅“太天真”。

但張桂梅堅持要幹,“錢多錢少我不管。”早在2002年,她就四處“化緣”。她打印“好大一堆證明和宣傳材料”,去人多的街上、橋上發,想着一人捐幾元,捐得多了學校就辦起來了。

然而,5年只募集到1萬多元,有人罵她騙子,還有的向她吐口水。

張桂梅在2007年當選黨的十七大代表。當年,全國黨代表在麗江市只有兩人,張桂梅是其中之一。那一年,張桂梅去了北京——一名記者發現她破洞的褲子,將她想創辦【本站】一所免費女子高中的想法見諸報端,引起政府重視。

在市、縣政府200萬元資金支持下,2008年4月,全國第一所免費女子高中投建,環境簡陋至極:沒有食堂、廁所、圍牆和大門,只有一棟5層教學樓,地上遍佈鋼筋水泥。

當年,張桂梅帶領17名老師擦洗教室,他們將牀從山下抬到教室,鋪上新被褥,貼上學生的名字,迎來第一屆新生:96個女孩。

這些女孩是學校老師通過滿大街和菜市場貼廣告、口耳相傳從大山裏招來的。

學生什麼也不用準備,只需帶着乾糧和衣服,坐上大山通往縣城的汽車,去女高尋找屬於自己的一方課桌。周雲麗是那個夏天的96個幸運兒之一。

報考女子高中時,周雲麗正苦於沒錢讀高中。媽媽早逝,父親養豬、種地、幫人鋤草,養活一家四口。在周雲麗的記憶裏,有些跛腳的父親總是一清早出門,用碗裝着冷飯上山勞作,傍晚才回家。

打從記事起,周雲麗就和姐姐去山上,替父親分擔農活。姐妹倆讀書的動力很直接——擺脱土地與貧窮。

但讀到高中,父親發了愁。兩個女兒都讀高中,一年花費上萬元,難以負擔。九年級還沒畢業,父親就開始為讀書湊錢。那時,父親總是坐在院壩邊、豬圈門口不停地抽煙。

在女高最初建立的兩年,來讀書的女孩幾乎都是因為貧困。周雲麗後來才意識到,自己很幸運。在她所在的村子,許多女孩十五六歲就已定親。山裏人覺得女孩讀書花錢,不如早早嫁人。

女高成為貧困女孩人生的第一個轉折點。當時,第一屆學生成績很多未達到會考分數線,且年齡偏大,有學生補習3年還未拿到國中畢業證。

女高接納了這些女孩,只要是農業户口,想讀書,就收。僅有的一棟5層教學樓成為全校師生吃、喝、睡的場所。學生們住在3樓3間教室裏,每間教室有女老師陪同,其餘女老師和男教師被分入4樓兩間大教室。男老師們輪流在一樓木板牀上守夜,夜晚,學生們要去隔壁中學上廁所,女老師陪同,男老師打手電筒護送。

開學不久,張桂梅就遇到一件糟心事。一個女孩去醫院做闌尾手術,被發現已懷孕4個月。一陣批評的浪潮襲來,女孩的父母也質問學校。女孩説了真話,孩子是對面一所高中男孩的,兩人在入學前的假期發生關係。

張桂梅長了教訓。學校沒有圍牆,常有男孩來戲耍,張桂梅守在教學樓前,見到逗留等候的男孩就趕跑,大罵“小混蛋”。

學校沒有性教育課。有性知識輔導老師問需不需要支援,張桂梅讓他們“滾一邊去”,“手機上已經很過火了,還用教嗎?”

後來,教學樓一樓安裝了鐵柵欄。一向吝嗇的張桂梅在安全管理支出上毫不心疼,有宿舍門壞,她立即請師傅來修。每當大學聯考季來臨,張桂梅會請幾個人日夜看守教學樓,讓學生看到“樓前樓後都是人”,安心。

為了杜絕攀比,張桂梅規定,學生必須剪短髮,穿校服,女老師在校不能穿裙子和高跟鞋。

教學樓的一樓貼滿捐款人的名字和捐款數額,牆上的企業和個人幫助支撐起這所免費高中。每當有人來校捐款,她要求學生向捐款人集體敬禮,唱《不忘初心》。但她反對學生手舉捐贈牌被拍照的行為,有企業提出此類要求,張桂梅寧可錢打水漂也不同意。

有畢業生回母校捐款,但也不知道最終資助給了哪個學妹,張桂梅希望這種“背對背”的方式,讓學生沒有壓力地接受捐贈。

在張桂梅看來,貧困對女孩是一種隱私,對外,她稱呼自己的學生“山裏的女孩”。

籌來了錢,可籌不來分數。

張桂梅本以為,只要提供給這些女孩機會,學習是水到渠成的事。但她發現這些學生基礎差,試卷測驗幾乎都不合格。

質疑的聲音不止。張桂梅去縣裏開會,聽到人議論,“説得可好,成績那麼差出來怎麼辦?”“如果只給機會她不學,那麼這個機會等於沒有,等於養她3年。”高一還未結束,她意識到這是個“嚴肅問題”,“高中要講分數,不講分數,大學聯考設置就沒有用。”

17個老師走了9個。心灰意冷時,她怕耽誤學生,找縣裏反映,想將學生分到其他高中就讀,遭到數落,“不讓你幹你非幹。”

後來她給老師下任務,一個班要考上多少一本和二本。她希望學校出清華北大畢業生。

更直接的方式是打時間戰。晚休時間從晚上9點半延長到10點半,最後延到12點20分。學生從6點起牀提早到5點半,只有5小時睡眠時間。每天下午,學生回宿舍洗漱15分鐘,穿拖鞋回教室,以便晚上回宿舍躺下就能休息。

剛建校那會,為了給學生餘出更多學習時間,學校衞生被老師包攬。早上6點,全體老師要起牀打掃校園。建設中的工地四處是灰,一下雨都是泥巴,老師們要去溝裏抬水,把水泥板沖洗乾淨。

每次臨近放假,張桂梅跟學生商量,再幹兩天,結果乾着幹着開學了,第一屆學生只在寒假休息了幾天。有人給張桂梅起外號“周扒皮”“魔鬼”“半夜雞叫”,那時的張桂梅每天守在教室門口,有學生坐着睡覺,她就把學生捅醒。後來,學生打瞌睡會主動站着聽課。

吃飯時間被壓縮到10分鐘。張桂梅要求食堂飯不能太燙,菜炒出來,要及時扣上鍋,不能過涼,她計算,一分鐘能有30個學生打飯,159人5分鐘能全部打完,最後一個學生也能有5分鐘吃飯時間。為了加快遞碗的速度,張桂梅不允許學生就餐過程中説話。

為了節省時間,女高學生去縣醫院看病不需要排隊。有醫生聽説吃飯只花10分鐘,向張桂梅抗議學生壓力太大,還有人罵她沒兒沒女,不知道心疼別人家孩子,張桂梅毫不在意,“只要不傷害她們,對她們有意義,就這麼幹。”

實際上,學校也曾有過一段“民主”時期,張桂梅借鑑其他重點高中,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她在旁邊聽,發現討論什麼的都有,隨即叫停。起初,學生6點半起牀,9點半休息,結果學生越來越懶,成績越來越差。

張桂梅希望,學生能養成好習慣,有限的時間幹特定的事,“幹不完你就虧了”。有的女生愛乾淨,早上4點就起牀洗漱。張桂梅於是將水停用,只在上午5點半到下午6點間放水,逼着學生休息。睡覺前,學生們提前用盆接滿水,用來沖洗廁所,內褲有時要積攢到週末洗。每週末僅有兩三個小時休息,學校沒有澡堂,學生要去校外賓館洗。

剛進校的17名教師沒有一位教過高中,張桂梅帶着他們去麗江學習。一位老師記得,那會學校流行評課,教室後面坐一排老師,專挑講課老師的缺點。板書哪裏不到位,課哪裏有毛病,老師們常常互相不服氣,當場頂起來,一堂課火藥十足,“女老師有的記仇嘞,下課了還追着問,你講給我看看。”

張桂梅鼓勵這種爭吵,反對互捧。一次評課,聽到老師們互評只講好的,她提起凳子就走人,把10多個老師晾在一邊。

學校花費18萬元去各個高中買試卷,開啟題海戰術。學生們高一高二上完課,高三刷題。有人説這種刷題方式不科學,她説,“我們不管科不科學,能考走一個好學校算一個。”

第一年,張桂梅在兒童之家和學校兩頭奔波,一邊是50多個需要照料的孩子,一邊是96個渴望考出大山的女孩,做着做着工作時間就沒了,她“把自己的生活忘了”。

每到假期,張桂梅帶着麪包、礦泉水,坐車去山裏家訪。12年來,張桂梅的家訪路長達12萬公里,最遠時要坐10個小時車。

第一屆學生家訪時,張桂梅走一家哭一家。有的人家裏連衣服都買不起,寒冬裏穿着一件單薄的外衣,除了物質貧窮,人的精神狀態也糟糕,男人提着一個大煙袋懶洋洋閒坐,女人穿得髒兮兮,目光呆滯地看着人。

有的村子一個大學生也沒出過,有女孩考到女高後,村裏開始陸續有高中生。

每次去家訪,張桂梅盡力幫助解決問題。誰家種的水果賣不出去,她發動老師一起購買;看到很窮的人家,她把自己穿的外套、隨身帶的錢留下;有個人家只有兩個姑娘,被人欺負,土地被侵佔,張桂梅幫她們打官司,“吃虧我才不幹呢。”

有個女孩全市統考中數學只考6分,張桂梅去女孩家家訪,希望女孩的父母讓她轉學或讀職高。到那一看,整個山頭僅剩女孩一家板房,女孩的爸爸殘疾,獨自一人操勞的媽媽將搬離大山的心願寄託在女兒身上。

家訪結束,張桂梅給這家人辦了貸款。她把女孩叫到跟前,“家庭這樣,你説咱們怎麼辦?”最後女孩考上了大學。

對家庭關係不和的,張桂梅會想辦法調解。有個女孩四五年沒有跟父親説話,一次唱歌大合唱,張桂梅把父親從山裏接出來,讓女孩站在父親身後唱《我的老父親》,父親聽着聽着哭了起來,父女關係改善不少。對不懂事的女孩,張桂梅會直接讓女孩對着母親跪下。

張桂梅像一個大家長。宿舍樓2層以上的門長年開着,張桂梅隨時進屋查找學生是否帶手機,看到學生日記也翻。有一次,張桂梅翻到一個女孩給一個男生寫的情書,她把女孩叫到面前,讓她停止談戀愛。女孩很生氣,説她翻日記違法。

“狗屁,這是我的地方。”張桂梅説。

去年,張桂梅翻到一個學生寫給自己的一封信,一看內容,女孩要自殺。信裏説,父母常年酗酒,活着沒有意義。張桂梅害怕了,她去女孩家裏訪問,發現女孩父母醉得不省人事,等了3小時,父母清醒了,張桂梅將信的內容念給他們聽,讓他們寫下再也不喝酒的保證書。不過保證書是寫了,可這個父親不喝白酒,改喝啤酒了。

張桂梅的眼睛像鷹一樣盯着女孩們。她看到有個學生3年穿一件外套,給她生活費,讓班主任格外關照。為了省錢給哥哥看病,一個學生經常不吃晚飯,獨自留在教室唱歌。張桂梅發現後很心疼,告訴她好好吃飯才能有力氣學習,考出去才能改變自己的家庭。

那時,周雲麗喜歡和一個家境稍好的女生來往,週日休息時間也會約着出去玩。張桂梅看到後,把她叫到辦公室,説家裏沒錢沒勢,應該投入更多時間學習。周雲麗不服氣頂了一句,張桂梅氣得用手裏的諾基亞手機砸她,罵人聲整層樓都能聽見。兩個班主任聞聲過來勸,周雲麗的姐姐也來了。張桂梅看出來姐姐心疼妹妹,“如果我真把她打着了,姐姐肯定上來捶我。”

多年後,周雲麗才懂得校長當時的一番苦心。讀大一時,她回校看望張桂梅,抱着校長開玩笑,“你再打我一頓。”從雲南師範大學畢業後,周雲麗回到華坪女高,成為一名數學教師。

學校師生的付出得到了回饋。2011年,華坪女高向社會輸送第一屆畢業生,96名學生69人考取本科,綜合上線率100%。這個成績讓華坪女高在縣城站住了腳跟。

周雲麗考上大學後,父親總是笑嘻嘻,做什麼都有勁,“覺得再讀4年就出頭了。”父親讓她和姐姐揹着裝滿菜和雞肉的筐子,當面感謝張桂梅。

踏上前往昆明的火車,周雲麗第一次認識大山以外的世界,也體會到不同成長環境帶來的差距。

同學來自全國各地,周雲麗發現他們能歌善舞,自己沒有才藝可展示。舍友問她用什麼乳液護膚時,她還不知道乳液是什麼東西。父親不願女兒落於人後,聽女兒説班裏同學都有電腦,他跑到縣城,花費4000元為女兒買了一台電腦。

差距顯而易見。一位華坪女高的畢業生説,大學的口語課上,自己蹩腳英語口音一出,很多同學忍不住笑。還有人説,自己溝通力欠佳,不主動,不擅長處理人際關係。第一屆學生畢業後,張桂梅不斷收到這樣的反饋,一位浙大畢業生打電話對她傾訴,自己不如別人,英語也説不清楚。

這樣的反饋是張桂梅不曾預想的。張桂梅意識到,學校也需要與時俱進,她開始讓學生跳鬼步舞、穿黃色校服裙,讓兒童之家的孩子吃漢堡、披薩,將生活習慣改成“洋式的”,“免得出去讓人瞧不起。”

一位女孩考上大學後,向張桂梅傾訴,説自己跟同學相比又小又黑,穿得不好,説話也土氣,常受排擠,7個舍友同去宿舍樓底抬水,不許她喝,還經常留她一人掃地,不過自己沒哭過。張桂梅誇獎她好樣的,還對她説,“欺負我,就給我揍回去,別看你長得小,不怕。”

還有考入北京的學生跟她説同學來自人大附中、衡水中學,張桂梅鼓勵學生不要懼怕競爭,迎頭上。她相信華坪女高畢業的學生“後勁非常足”,不會被輕易打倒。

女孩們不可避免審視過去。一位2011級的畢業生説,自己曾有一段時間充滿沮喪,上大學後,她發現同學在高中階段就出國旅遊,考上大學順理成章,而自己的高中生活被枯燥的學習生活填滿,拼盡全力只是為了擺脱農民身份。不公平感會在某些時刻冒出來,但她也因此看到奮鬥的價值——大山走出來的她能通過大學聯考同優秀同學站在一起,這件事本身就值得欣喜。

張桂梅在教學樓外牆上貼了幾個字:剛強、慈惠、質樸。她常鼓勵學生,哪怕落榜了,也不要怕失敗,“天塌不下來”。但有畢業生結婚後回來看她,帶着孩子,又沒有工作,張桂梅會面露憂慮。

張桂梅希望,女孩們走出大山,不要再回來,也不用回母校。有當醫生的畢業生想捐工資,張桂梅沒有收,她不願拿學生的錢。如果未來實力允許,她希望學生能把錢捐給沒錢治病的窮人,而母校和她本人都不需要報答。

張桂梅常説,女子高中是為社會培養人才,一個人奮鬥不是為自己和父母,而是為國家和民族。如果看到有人落水,張桂梅覺得,不管自己是否自信有能力救人,都應該伸手拉一把。

她知道被人拉一把的感覺。來華坪縣任教前,她在中甸子弟學校當老師,在那裏與丈夫相識、成婚,度過了一段平靜的時光。

1995年,為了給身患癌症的丈夫治病,張桂梅花光了全部積蓄,最後給丈夫立碑的錢也沒有,又借不到錢,她在大馬路上撞車尋死,被司機破口大罵。那一刻,張桂梅體會到,“人需要幫忙時,只要有人提一把,真的感激不盡。”

辦校12年後,不斷有學生為爭取讀書機會湧向這裏。有女孩揹着包站在校門外,懇求來這讀書,許久不肯離去,張桂梅年年遇到這樣的女孩。也有外市來求學的,學校不能收,她就送5000元錢,囑咐對方,沒錢再找她要。

張麗(化名)國中時,父母離婚,被判給父親。但父親長期酗酒,常常責罵她。她獨自一人住進鎮上120元一間的出租屋中,房費由改嫁的母親支付。

國中畢業,她想着去打暑假工,家裏再湊些錢就能讀書。但母親堅決不讓她讀,説家裏供不起。她天天哭,會考成績未達到女高分數線,最後的機會也失去了。

她不甘心輟學,去年暑假,她壯着膽,拿着貧困證明、獨生子女證明、父母離婚證來到女高門口,申請一個讀書機會,辦公室老師收下她的材料。沒想到,幾天後,她的媽媽接到女高的電話,女兒被女高錄取了。媽媽説孩子走了“狗屎運”。

學校不僅送張麗一張高中入場券,也為她支付了生活費,免除她經濟上的擔憂。

不過,像張麗一樣因交不起學費而來到女高的越來越少。2019年,華坪女高一本上線率40.67%,排名麗江市第一。今年,學校成績依然可喜。159人蔘加大學聯考,一本線以上70人,本科線以上150人。

但今年9人未上本科線的大學聯考成績讓張桂梅不太滿意,她覺得,今年受疫情影響,山裏的孩子與城市孩子進一步拉開差距。

上網課在大山裏很不便,風一刮,信號就沒了。她讓老師和各級村委會聯繫,讓家中沒有網絡的學生去村委會上課,並給沒有手機的學生買了手機。

張桂梅希望有學生考上清華北大的心願也沒能實現。

學校最缺的仍是資金。華坪女高的教師工資由縣財政負擔,工資水平低。華坪縣教育局黨委書記胥國華告訴記者,華坪女高最初按18個教學班、900人辦學規模設計,但因資金有限,每年只能招收100到160人。

除了教師工資,學校水電費、學生的所有支出均由學校負擔,每當賬户剩下100萬元,張桂梅就進入新一輪的憂心,她要繼續為錢奔走。

名氣能為學校帶來錢。張桂梅因此在乎每一次出名。第一次被全國聚焦在2008年,新聞聯播報道她的第二天,她正要起身去人民大會堂作報告,汶川地震來了。第二次時,媒體宣傳她,片子還沒播,魯甸地震來了。

這一次,趕上了疫情。她以為又沒了音訊,自己卻突然火了。

社會各界的捐款讓張桂梅暫時免於為錢發愁。但代價是每日數不清的媒體約訪和陌生人的問候電話,有人請她去給幹部講道德課,有報紙請她跟全國優秀教師寫幾句話。以前沒錢看病,如今,她身體的每個器官都被醫生關注,有人給她開中藥,有人對她問診。

她對每位到訪者客氣。多家媒體到來前,她特地去醫院打了一針,以免中途倒下。今年春節,她坐在椅子上接受視頻採訪,身後有縣長和一名醫生保駕護航。

這位強勢的校長逐漸發現,自己能做的越來越有限。對於這所學校的未來,她多數時候表示樂觀,覺得學校名氣大了,自己即使不在了,政府也會管。

以前,有潔癖的她不喜歡別人摸她的手,如今,她身體愈發虛弱,要靠別人攙扶。半生教書育人,每次放寒暑假,看到空蕩蕩的校園,她終於可以停下來一會,想想自己的事,以後養老怎麼辦,但找不到一個可傾訴之人。

脆弱的時刻很短暫,很快,她又以健談精幹的形象面對每一個到訪者。她説,只要她能動,女高就不會倒。

張桂梅校長先進事蹟 篇六

大山深處有位“老師媽媽”

一個人,堅持十幾年,在大山深處辦起一座免費女子高中,1600多名貧困女孩從這裏走進大學,改變了人生。這件看似不可思議的事情,雲南華坪女子高級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張桂梅做到了。她説,支撐着我的,是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抉擇

我想為華坪做些事

【鏡頭一】

6月29日,雲南省授予張桂梅“雲嶺楷模”專場發佈會在昆明舉行。會上,現場觀眾流着淚數次集體起立向她致敬。在給張桂梅頒發榮譽證書時,頒證人向她深深鞠躬,表達崇高敬意。

參加完發佈會,張桂梅就匆匆上車返回麗江華坪縣——大學聯考在即,她放心不下學校的孩子們。

63歲的張桂梅是麗江市華坪女子高級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華坪縣兒童福利院(華坪兒童之家)院長,也是各民族學生口中的“老師媽媽”,曾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十佳師德標兵等榮譽。

今年7月,華坪女子高中又將送走一屆畢業生。這所由張桂梅創辦的免費女子高中,連續9年大學聯考綜合上線率100%,1600多名貧困女孩從這裏走出大山、走進大學。

在很多人看來,命運對張桂梅並不公平:丈夫患病去世,自己渾身是病。但她自己卻説:“在華坪的20多年,是我一生中最精彩的,這片土地接納了我,給了我一個綻放人生異彩的舞台。”

張桂梅祖籍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在學生時代,她是班裏的文藝骨幹,曾在演出中扮演“江姐”,最愛唱《紅梅贊》。最困難時,張桂梅總會拿江姐等革命先輩激勵自己。

18歲時,她從家鄉來到雲南“支援邊疆”。開始在林業企業做行政,後因林業子弟學校缺老師,她轉崗從事教學,還帶出了不錯的畢業班。再後來,張桂梅考取師範學校,畢業後和丈夫到大理教書。1996年丈夫不幸因病去世,張桂梅離開傷心地大理喜洲,調到條件相對較差的麗江華坪中心中學教書,後來又調到剛組建的民族中學任教。

1997年4月,張桂梅查出患有子宮肌瘤,需要立即住院治療。怕剛調來就給人添麻煩,也怕耽誤畢業班,她把診斷書放進抽屜裏,忍着劇痛若無其事地在4個教室之間挪動,直到把學生送進考場才住院手術,取出的腫瘤有兩公斤多。

1998年縣裏婦代會上,全體代表和縣領導主動為張桂梅捐款治病,有的代表甚至掏光了衣兜,沒有留錢坐車,走幾個小時路回到山裏。

手捧着這山鄉的情義,張桂梅的淚水奪眶而出:“華坪給了我第二次生命,我想為華坪做些事。”這一堅持,就是20多年。從那時起,張桂梅的生命就和華坪、和教育扶貧連在了一起。

足跡

11萬公里家訪路

【鏡頭二】

2009年,華坪縣中心鎮河東村,張桂梅來到學生何先慧家裏家訪。看到何先慧的媽媽衣着單薄,在地裏割韭菜,張桂梅把身上穿的新棉衣脱給了她。知道這件事後,何先慧的眼眶濕潤了。她家境貧困,國中畢業後沒錢上高中,是華坪女高接納了她。

現在,何先慧已經是一名中學教師。每到週末,她就會去華坪縣兒童福利院幫忙。只要張老師打一個電話,她就會無條件支持。因為她知道,張老師播撒的愛,在流動和傳遞。

在民族中學裏,女生很少,張桂梅意識到,提高山區女孩的素質,至少可以改變三代人。她萌生了籌建一所免費女子高中的想法,從2002年起,她開始為這個“不切實際”的夢想四處奔波。

2007年,張桂梅當選為__。張桂梅和她籌建免費女高的想法逐漸被更多人知道。麗江市和華坪縣各拿出100萬元,幫助張桂梅辦校。2008年8月,華坪女子高級中學建成。

張桂梅告訴記者,這所學校能辦起來並走到今天,離不開黨和政府作堅強後盾。華坪女高的教師工資和辦學經費均由縣財政保障,學校建設由教育局負責。教學樓牆上,掛滿了密密麻麻的捐款人姓名。大家的關心和幫助,張桂梅都記在心裏。女高學生在校3年,只需付生活費,這給每個貧困女生家庭免去了不少費用。

為了留住學生,家訪成了張桂梅很重要的工作。辦校10多年來,她走了11萬公里家訪路,走進1300多名學生家中。山區偏遠、山路艱辛,很多學生的家只能靠步行達到,連爬山過去都得好幾個小時,張桂梅還曾在家訪途中摔斷過肋骨。

家訪中,她曾經脱下外套塞給人家,自己凍成傷寒,也曾帶頭捐出隨身的錢……她説,華坪女高不是普通的學校,是黨委政府和山區貧困羣眾的橋樑。

在她的帶動下,10多年來,華坪女高堅持每週開展“五個一”紅色教育——黨員佩戴黨徽上班、重温一次入黨誓詞、組織一次理論學習、合唱一次革命歌曲、觀看一部紅色影片,讓理想信念深入人心。

使命

直面熱土時,心裏不愧

【鏡頭三】

2008年,華坪女子高中,開學第一天,天氣很熱,“秋老虎”肆虐。在僅有一棟樓的女子高中校園,院壩還沒有硬化。來報到的學生周雲麗走進宿舍,卻發現每一張牀鋪都貼着名字,更讓人驚訝的是,牀上還鋪着涼蓆。細心的安排讓周雲麗和一起入學的姐姐激動得哭了,“太不可思議了。”

3年後,周雲麗以超過一本的分數順利考入雲南師範大學。畢業後,周雲麗放棄了其他工作機會,主動回到高中母校,她想像張老師一樣,當一名好教師。

十幾年來,張桂梅注重因材施教,摸索出貧困山區學生教育的規律;她把育人當作教育的前提和目標,走到學生心裏;她通過家訪瞭解孩子的家庭,竭力改變教育背後的貧困。

“山裏的學生太窮太苦了,又那麼善良懂事,我想幫幫她們。”正是秉承着一顆仁愛之心,張桂梅努力“讓教育走得更深更遠”。

她和貧困鬥,“挽救一個女孩等於拯救三代人”;她和疾病鬥,“不能把寶貴的時間浪費在無休止的看病上”;她去家訪,現場“要求”鄉幹部答應給學生家修路。

她對“外人”慷慨,對自己和家人“吝嗇”。外甥住院急需用錢,她卻把“興滇人才獎”的30萬元獎金全部捐給華坪縣丁王民族國小建新教學樓。她對學生嘔心瀝血,卻要求她們“忘了張桂梅和女子高中”……

是什麼支撐着張桂梅一路走來?張桂梅説過:“有人説我愛崗敬業,有人説我瘋了,也有人説我為了榮譽。有人不理解,一個人渾身是病,卻比正常人還苦得起。支撐着我的,是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讓我直面這片熱土時,心裏不愧。”

在克服山區教育的種種困難中,她深深感到,實現個人理想,離不開黨委和政府的支持。

又是一年大學聯考時,張老師的期盼一年年延續着,她想看着更多孩子走出大山、走進理想的大學。這台“永動機”,又將不知疲倦地工作了。

張桂梅先進個人事蹟大全 篇七

張順東、李國秀夫婦“電商夢”成真

3月3日,一堂特殊的“電商培訓課”在雲南省昆明市東川區開課。講課的是東川區商務投資促進局副局長施勇和東川電商達人、“扶貧明星”雲麗,而學生是去年“全國脱貧攻堅獎奮進獎”獲獎者張順東、李國秀夫婦。

“你望望,網上賣個大米,都幾十萬的單了。”

“你又不會操作,望也是白望。”

張順東一直都有一個“電商夢”,但李國秀總覺得做電商困難大。2月25日,_在全國脱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點名表揚了夫妻二人,這對只有一隻手加一雙腳的東川夫妻,去年榮獲“全國脱貧攻堅獎奮進獎”等4個國家級獎項,是全國聞名的“最美家庭”。_的鼓勵,再次點燃了張順東的夢想。

但是,怎麼做呢?張家所在的東川區烏龍鎮坪子村距城裏有40分鐘車程,坪子村也沒有特產,就算開店,這對身帶殘疾的夫婦也難以上網操作。開了多年小賣部的張順東認為,做電商和小賣部一樣,要進貨。錢從哪裏來呢?貨源在哪呢?

培訓課一開始,雲麗就發現,要改變張順東固有的念頭。被人們稱為“扶貧明星”“慈善公益之星”的她,曾於20__年1月20日與在昆明考察的_記有過短暫的對話。_對她做電商帶動鄉親們脱貧、幫助東川特產打開銷路給予充分肯定和鼓勵,這成為她努力做電商的最大動力。

“電商可以不囤貨,有多少貨就上架多少。還可以一鍵發貨……”雲麗還沒説完,張順東便説:“我見不到產品,質量怎麼辦?”

產品的質量的確決定成敗,但云麗對此頗有心得。“如果不願意做一鍵發貨,可以從土特產入手,或者你把貨交給我,我幫你們賣。”

李國秀又提出一個問題:“網店誰來操作?你會弄電腦嗎?”張順東雖然20__年接受過相關培訓,可頻繁操作電腦對他來説還是很難。其實,在李國秀看來,他們的兒子張光雲目前的工作恰與電腦有關,兒子就是最佳人選。

“萬事開頭難,慢慢地學,一步一步來。”雲麗説。

這堂特殊的“電商培訓課”足足講了兩個多小時,張順東終於明白了電商和開小賣部的區別。

從授課的3日到8日,東川區商務投資促進局就為張順東的“電商夢”做好了初步規劃。施勇説,張順東的小賣部將被改造成直播間和小型超市綜合體,此後還將陸續加大對張順東一家的培訓力度,為張光雲提供一個月的跟班學習機會。本週內,直播間和標準化超市的改造就將完工。施勇還介紹,張順東的微店近期即將開張,上架麪條、大蒜、蜂蜜、洋葱等東川特產。

學習張桂梅先進事蹟 篇八

“一個人做一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張桂梅老師數十年如一日,一息尚存,志向不改,信念不衰,用自己一片火熱的激情點燃了無數貧困家庭的夢想,用一顆赤誠的愛心托起無數孤兒和困難學子的未來,用一種堅忍不拔,生命不已、奮鬥不止執着追求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不論遇到什麼困難,她總是以:“再堅持一下”來激勵自己。張桂梅老師的無私奉獻、不遺餘力資助貧困學生、無微不至地照料孩子們的感人行為充分體現了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的高尚情操和教育情懷;張桂梅老師矢志不渝、頑強拼搏的精神充分展現了人民教師對黨的教育事業的無限忠誠和熱愛。“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張桂梅同志就是我們教師隊伍中的英雄,就是我們教師隊伍中的先鋒。作為元謀一中的教師,就要向張桂梅同志學習,學習張老師對學生飽含愛心、樂於奉獻的精神,對黨的教育事業無限忠誠和堅定執着的高貴品質!

元謀一中黨委副書記、校長寧釗進一步強調,要認真學習張桂梅的無私奉獻精神和對黨的教育事業堅定執着的崇高品質。作為人民教師,元謀一中教師必須明確我們的教育要培養什麼樣的人?為誰而培養人?怎樣培養人?學校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目標,進一步強化學校黨建工作,進一步增強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進一步強化教育工作者的責任與擔當,深入推進學校改革,把已經取得的成績作為新的起點,持續推動元謀一中的跨越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