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醫生個人事蹟材料(精選多篇)

欄目: 先進事蹟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1.78W

第一篇:醫生個人事蹟材料

醫生個人事蹟材料(精選多篇)

他,有着醫者的慧心巧手,更有着醫者的良知厚德,二十餘載堅守燒傷科一線,甘之如飴,如痴如醉,以不懈的技術鑽研贏得了同行的尊敬,以無私的愛心奉獻換來了病人的愛戴。今年,他又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他就是農工黨員、無錫市第三人民醫院院長助理、燒傷科主任呂國忠。

“醫生”,是最崇高的稱呼

授、主任、院長助理、碩士生導師、江蘇省內唯一的中華醫學會燒傷整形外科分會常委、省衞生廳重點專科學科帶頭人、省“135”工程重點醫學人才、省333工程重點培養對象等一系列頭銜,呂國忠總是看作身外之物,對那些光環和榮譽,他一直都保持着特有的淡然。他總説,他最喜歡、最看重的還是病人一聲“呂醫生”,“醫生”在他心中是最高的稱呼,有着最重的份量。

呂國忠從小的理想就是做一名大夫,對治病救人、祛除病痛有着神聖而美好的嚮往。他1984年大學畢業,輾轉放射、胸外科等科室後,最終定位燒傷外科領域。“在那時候,燒傷病房的工作環境尤其差,整天看到的都是血淋淋、慘不忍睹的場面。”當一切偏離了想象,他也曾感到迷惘。 但沒多久發生的一件事讓呂國忠找到了自己的定位:當時有七八名消防隊員被化學試劑灼傷後送來急救,他搶救的那名消防隊員,燒傷面積超過80%,是傷情最重的一個。整整經歷了1個多月、數十次手術後,終於轉危為安。那一刻,他感到“醫生”的份量,感到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值得。一袋病人家屬送來的自家種的5斤花生,他和同事們一起分享了,那種香味至今讓他難忘。

90年代初伴隨江南鄉鎮工業的發展,無錫化工、冶金、環保、造船等行業的發達,燒傷病人也成倍增長,呂國忠漸漸嶄露頭角、脱穎而出,成長為科室骨幹和專科領軍人物,他感恩機遇、感恩病人、感恩前輩,醫生這份職業讓他有着無窮的動力更新知識、總結教訓、儲備經驗,可是在他心中醫術可以前行,但醫者不能忘本,“有病人,才能實現我的人生價值”成了他的口頭禪,作為“醫生”的堅守,他看得比什麼都重。他説,至今病人一聲真情的“呂醫生”,依然會讓他動容,因為那樣的呼喚滿含信任與理解,是最純樸的東西,融入血液,化作生命。

專科,不懈追求的理想

2014年,醫院委派呂國忠赴加拿大留學一年,這一年對他的影響和促動非常大,尤其是國外的先進技術、人性化管理和團隊協作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2014年,呂國忠回國擔任科主任以後,立志從這三個方面學習和趕超,將專科建設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技術上,他一步一個腳印,在實踐中不斷趕超國際和國內一流技術,不斷調整專科發展戰略。2014年重點攻關重症監護,提高危重燒傷患者搶救率;2014年整合科室改建為燒傷整形科,同年躋身全國中西醫結合燒傷協作組長單位,並正式掛牌成立“無錫市燒傷研究所”。從單純燒燙傷診治向修復疤痕整形、殘餘創面、難愈性皮膚潰瘍診治及功能康復護理擴展;2014年國內首例率先開展國際領先的meek技術,實現燒傷植皮微創化;致力自主研發具有活性的組織皮膚;深化中西醫結合技術在燒傷整形整治的應用等等,對他來説,技術沒有止境,追求不能停步。他潛心臨牀診療的同時,對科研和技術總是身先士卒,帶頭攻關,個人先後榮獲省、市級醫學科技成果獎20餘項,在省級以上專業雜誌和全國、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表專業論文50餘篇。

人性化管理,他思考最多,用心至深。他經常説,醫院人性化管理不能停留在“一束鮮花”、“一次年夜飯”的層面,必須將“患者需求”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燒傷病人尤其是危重燒傷病人是個特殊的羣體,有着與眾不同的特殊需求。比如隱私需求,由於身體袒露面積較多,呂國忠很早就專門定製和啟用病區圍簾;比如根據護理難度的不同需求,進行病區分設,首創兒童和重症病區;比如室温需求,燒傷病人體温條件敏感,為儘量減少病患消耗,他努力實現了重症監護專門温控,即使三九天也保持33—35攝氏度;還有溝通需求,發現燒傷病人許多因為氣管切開、手足受困,口頭或體態語言均無,有些聽力也受到影響,(請您支持:)他授意做了各種“痛不痛”、“胸悶嗎”、“要喝水嗎”、“點點頭或搖搖頭”、“是就眨個眼”等牌子,輕易化解溝通難題。他説,這些還算小事,難度最大的是心理干預和取皮供區的選擇,人性化意味着一個細節、一個語氣都能決定成敗,人性化意味着取皮供區是從患者角度作長遠考慮,還是從醫者便捷出發。呂國忠常常不厭其煩、反覆説服患者從頭皮、背部這些今後容易掩蓋的部位取皮,有一位美女模特,因為無法接受取頭皮戴假髮,曾有過誤會和責難,但呂醫生依然堅持從手術難度、恢復速度和藹勸説,直至做通工作。出院後半年,一頭秀髮的她專程趕回醫院,感激不盡。“這就是人性化,多想患者需求,這樣的人性化我會一直堅持!”

團隊協作,是專科發展的關鍵。“燒傷治療拼的就是

團隊協作!救人於水火,救人於危急,生機轉瞬即逝,必須團隊協作!”2014年11月8日,無錫城郊某鍊鋼廠送來28名病人,2人途中死亡,燒傷面積在50%以上的多達18人,為了26個鮮活的生命,醫院100多名醫護人員開始生命大營救,呂國忠指揮燒傷科15名醫生和25名護士分成8個小組,同時實施急救手術,術後很多病人開始出現併發症:胃出血、

休克、嘔吐、煩躁,呂國忠深知24小時內的有效搶救對病人成活率影響最大,必須隨時調整治療方案,此後十多天裏,他帶領團隊奮戰一線,自己每天都住在醫院,沒有離開病房一步,創造出國內成批燒傷救治史上危重燒傷病人數最多、燒傷程度最重兩項第一,華東地區燒傷救治史上成功救治燒傷人數最多、面積最大、程度最重三項第一。“這些重大事故,考驗的就是團隊戰鬥力,有時為了一個病人就得20餘名醫護力量撲上去。”他在致力於團隊專業技術和科研能力、博士碩士技術梯隊建設的基礎上,對塑造團隊精神、凝聚團隊合力高度重視,一位科室同仁援外兩年,其父母生病無人照料,他及時派人進行陪護;無論在職還是退休人員生病有難,他都進行看望、伸出援手給予幫助,讓科室成員深深感到作為燒傷科一員的温暖。

在他的帶領下,無錫市三院臨牀燒傷醫治水平居國內領先地位,特別是對燒傷面積大於95%的危重病人成功搶救率居世界先進水平。2014年成為國家級臨牀重點專科,實現了無錫醫療界國家重點專科“零”的突破,2014年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評為國家重點學科,現在,呂國忠又向着建成國家級“燒傷救治中心”的目標邁進。

病人,永遠放在第一位

在20多年的行醫生涯中,呂國忠診治了上萬名病人。見慣了生離死別,但他始終保有愛心。“沒有愛,就當不了一名好醫生,燒傷病人的康復尤其需要關愛。”呂國忠説。

2014年11月,當時年僅17歲的蘇州某高校大一女生小周,在一場意外中全身70%嚴重燒傷,尤其是面部和雙手嚴重畸形。“女兒兩個多月沒進食,一直住在重症監護室,我們急得不得了。呂主任是她的主治醫生。他不僅醫術好,還經常安慰我們,讓我們有事就去找他,並把他家裏的電話留給我。”小周的母親説。入院近一年後,小周終於出院了,但她拒絕術後鍛鍊,整天躲在家中不敢出門,更不願意回到學校,甚至想到了死。焦急的父母再次找到呂國忠求助。呂國忠在工作之餘,一次又一次趕赴宜興市與小周談心。“我不開心的時候,有什麼心裏話,只願意對叔叔説。我現在還記得,他説我是個奇蹟,一定不能放棄,要重新樹立起生活的勇氣。”在呂叔叔的鼓勵下,小週一邊進行康復治療,一邊自學電腦和英語。如今,她不僅事業有成,而且還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小家庭,小寶寶更是惹人疼愛,呂國忠也成了她最親的良師益友。

呂國忠和愛人都是醫生,都是農工黨員,愛人是無錫婦幼保健院的專家醫師和行政領導,業務同樣十分繁忙,夫妻兩個事業心、責任心和愛心都特別強,問及呂國忠是否會因此忽視了小家,“這個對我們倆已經習慣,孩子被一個人關在家裏的時候太多了,也許因此孩子也從小懂事,比較優秀,沒讓我們多費心。”輕描淡寫,不經意間,讓我們深刻感受,“病人,永遠放在第一位”,就是呂國忠的信念。

“浴火重生”,行板如歌。對於病人,那是一首首生命交響曲,對於醫者,同樣是經歷生與死考驗的人生之歌、靈魂之曲,此曲只應天上有,願呂國忠和他的團隊創造更多的人間奇蹟、生命奇蹟。

第二篇:鄉村醫生個人事蹟材料

她,1980年出生在**縣**鎮**村委會一個農村家庭裏,2014年畢業**衞校,通過醫生資格考試,光榮的成為了一名鄉村醫生。從2014年至今任**村委會衞生所的衞生員;2014年12月在換屆選舉中,被羣眾選舉為**縣第十六屆、鎮十一屆人大代表、同時選為**村委會村委委員。當選後,她知道自己多了

份職責,肩上的擔子也更重了。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她用心做人、做事,用行動履行着代表的職責,落實為民服務,為民辦好事、辦實事。她,就是**。

一、義無返顧,毅然決然,投身農村衞生事業

畢業後,她回到家鄉,看到家鄉落後的醫療條件,看到羣眾因病不能很好的就醫,她的心都揪着疼。她頂着家人給的壓力,放棄了到外地更好的工作環境,決然選擇了留下來,留在這養育她成長的這片熱土上。為了能更好的學有所用,能更好、更加規範的服務羣眾,她報名到**縣衞生局參加學習鄉村醫生培訓班,並順利取得了鄉村醫生資格證,回鄉後,主動向**村委會申請,自己願意承擔**村委會轄區內的鄉村醫生工作。

在平凡而艱苦的工作崗位上,**刻苦學習,勤奮鑽研,一絲不苟,盡心竭力組建了村衞生室。立足於本職工作,愛崗敬業,紮根農村最基層衞生服務事業,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嚴格執行規定的國家收費標準,堅持從正規渠道進藥,藥品價格收費標準公開上牆,讓羣眾花小錢就能放心就醫。

二、捨身忘記,顧全大局,做好公共安全衞生工作

在防控非典,手足口病,h1n1流感的突發公共衞生事件中,衝鋒在前,為羣眾一户户送上消毒藥品,向羣眾宣傳現用安全衞生防病知識,非典期間早出晚歸,及時排查外出返鄉人員,為發熱病人早晚測一次體温,監控病情的發展,隨時做好突發病情的處理和上報工作,不畏懼隨時被感染的可能。努力做好轄區內兒童手足病的檢查和防控工作;積極做好h1n1流感防控工作,做到發現疫情做好登記及時向主管部門彙報,嚴密防控各種流感的發生和流行。所在衞生所管理規範,制度健全,資料齊全,2014年被縣衞生局評為優秀鄉村醫生,2014年衞生所被評為先進衞生所。

三、心繫家鄉,情牽人民,關心廣大羣眾疾苦

**自任**衞生所衞生所工作人員以來,常懷:醫者父母心的思想觀念,對羣眾熱情關心、耐心聽取病人病情,分析他們的需求,時時急病人之所急。常思:視人民為父母,以奉獻為快樂,待病人如親人,以服務病人為宗旨。工作中無微不至的照顧、觀察每一位病人,謹慎用藥,嚴格執行操作常規,避免醫療事故發生。不管是寒冬還是酷暑,白天還是夜晚,下雨還是下雪,上班還是下班,無論哪裏有病人,她都隨叫隨到,無怨無悔。有時一晚要出診數次,來回折騰徹夜不能寐;有時她剛端起飯碗,就有病人來找看病,囫圇吃上幾口就隨即出去了;就是大年七年級也沒有清閒過,更談不上平時的節假日。有人問,這樣沒日沒夜,不辭辛勞的工作,沒有高額的報酬,沒有政治地位,圖什麼?她的回答是:憑一個人的良心,一個醫生的道德。

還記得,2014年,**村委會的一户村民,夫妻兩人相繼得了癌症,前後一年左右相續去世了,家裏只剩下年邁的父母和兩個還在上學的子女,如此雪上加霜的打擊,讓一個家庭走到了絕望的邊境。可在親戚朋友,政府的幫助下,這個支離破碎的家支撐了下來,**每次都是義務為這家人看病,在自己有能力時不時的給兩個正在讀書的孩子生活費。10多年來,她一直用一顆赤子之心踐行着醫生的醫德,來服務羣眾。

四、履職盡責,恪盡職守,積極支持村兩委的工作

2014年12月,**經過村民選舉,推薦為縣鎮人大代表、村委委員後,知道自己肩上責任的分量加重了許多,她更加努力的工作、生活、學習,服務羣眾。為認真履行好自己的職責,積極參加縣鎮組織的各種培訓,認真閲讀《代表履職手冊》,向實踐學習,向有豐富經驗的老同志,老代表學習。通過多層次的學習,從中掌握了許多代表履職的基本知識,明確了代表的權力和義務。2014年2月,縣鎮兩級人民代表大會召開之際,**多次深入實地調查,走訪選民,與選民交心談心,瞭解羣眾在想什麼,盼什麼,要求代表代表羣眾代表什麼,有針對性的收集了真實可靠的材料,經過認真總結,歸納整理,形成了具有實際可操作性的書面報告。在會議期間向縣十六屆人大一次會議上提出《關於農村鄉鎮設置公共衞生體檢機構》的建議,向鎮十一屆人大一次會議上提出《關於解決鑽天坡至那召公路建設,海石凹至老寨彝族村公路建設》的建議。代表建議案的提出,經相關部門協商,得到支持,羣眾將會得到更多的實實在在的實惠。

**作為一名農村衞生員,縣鎮人大代表,村委委員,她以最大的熱情投入到農村醫療衞生事業,默默奉獻,任勞任怨,儘自己所能為村民解除病痛,反映民情民意,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作為一名醫生的職業道德,作為一名縣鎮人大代的職責。她不畏農村條件的艱苦,立足農村,在最基層的醫療衞生崗位上和代表職責崗位上,默默傾注和奉獻了自己的青春年華和心血,守護着羣眾的健康;憑着崇高醫德、精湛的醫術,她認真的履職,為病人祛病,聽民意,排憂解難,從未出現醫療事故,贏得了廣大羣眾的信任和讚譽,確實用心做人做事,為羣眾辦實事,辦好事。

第三篇:婦科醫生個人事蹟材料

吳曉明,女,南通市海安縣人,xx年畢業於南通大學杏林學院,現在海安縣婦產科工作。

她一直工作在臨牀醫療第一線,且默默無聞的為醫療事業做着奉獻。

眾所周知,婦產科工作最忙,任務最重,責任最大,它的工作質量狀況不僅關係到一個嬰兒的生命安全,而且還關係到一家人甚至是幾家人的幸福與歡樂,甚至還關係到社會的安定穩定。因此,作為一名婦產科醫生最需要的是愛心,耐心,責任心和無私奉獻,高度負責的精神。幾年來,吳曉明醫生一直這樣要求自己,始終把維護病人的安危作為最高行為準則。為了產婦的平安,為了搶救危重病人,她起早摸黑,一心撲在事業上,以病房為家,視病人為親人,和藹待人,耐心細緻做好每一項工作,力爭把工作做到盡善盡美,不留遺憾。為了搶救病人,她無論髒臭,搶先而上,通宵達旦加班。她對待每一位病人始終做到一視同仁,從不分貧窮貴富,也不論職業貴賤與職務高低,總是熱情對待,耐心接診,細心研判,精心施治,盡心盡力為每一位患者解除病魔的侵擾,讓患者滿意而歸。因此,在病房裏總是看到她最早一個來上班,最遲一個才回家。有是遇上危重的產婦或新生兒,她還通宵達旦守在病人身邊觀察病情變化,直至危險排除。

吳醫生不僅服務態度好,而且十分重視提高自己的診療水平,以良好的醫術為病人提高服務的質量。她經常教育科室的醫護人員,僅有良好的服務態度和高尚的醫德還不夠,還必須要有精湛過硬的技術才能為病人解除病痛,才能無愧與人民的期望。

通過幾年的拼搏,她以自己的業績贏得了大家的尊重和同行的好評。

以病人為中心,視病人為親人。這就是吳曉明醫生一貫以來的高尚風格,她在救死扶傷的平凡崗位上,以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以無私奉獻的高尚醫德,精湛的醫術水平贏得了社會人民羣眾的愛戴,樹立了“白衣天使”的良好形象。

第四篇:鄉村醫生個人事蹟材料

自從1988年到村當一名鄉村醫生20多年以來,一直立足於農村基層衞生工作,在最基層的醫療衞生崗位上默默無聞地工作,從不計較個人的得失,無私奉獻着自己的青春,勇當農民朋友健康的“守護神”。通過自身不斷努力與學習,練就了過硬的醫療技術,積極為病人除疾祛病、排憂解難,贏得了廣大羣眾的信賴與好評。

作為一名普通的鄉村醫生,又

是一名中共普通黨員她,時刻把職業道德銘記在心,天天惦記着周圍羣眾的身體健康問題。“非典”期間,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積網極主動地參加到“防非抗非”工作中來,服從領導的統一按排,主動要求在全村參加對外出歸來人員進行隨防工作,及時為羣眾測量體温、宣傳防治知識,打消羣眾的恐慌心理,經常忙到深夜,一連幾個月都沒有休息,業務收入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家裏人很不理解,都在埋怨她,説她傻,但是她心裏非常清楚:在這重大疫情來臨之際,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怎麼能做視不管呢?經過她的耐心解釋與説服,家裏的人終於被打動了,並積極地配合他們參與這“防非抗非”的“羣眾戰爭”中來,支持她做好“防非”工作。

村有個五保户老人,名叫金立福,是個殘疾人,生活不能自理,他突然生了一場重病,因無人照料,家裏又沒有錢治病,心情十分悲觀,有輕生的念頭,知道情況後主動上門,免費為他治療,並利用早晚空閒時間幫他做飯、護理,有時還幫他瑞屎瑞尿,同時耐心地開導金立福要樹立對生活的嚮往與信心,黨和政府不會不管你的。數月如一日,經過的精心治療和護理,老人家的病情終於有了明顯的好轉,金立福感動地流着淚説:“趙醫生,你比我的親人還要親呀!”對他淡淡地一(來源:好範文 )笑了笑:“這是一個共產黨員應該做的,只要你身體好了,我比什麼都高興,要感謝你就感謝共產黨吧”。

金莊組有個經濟特困户名叫金明穩,夏天的一個晚上,忙了一天的剛剛回家,還沒來得及吃飯,這時突然接到金明穩妻子急促的電話:“趙醫生,你快來我家看一下吧,我丈夫現在發熱得很厲害,請你幫一下忙,醫療費用我們以後一定還你”。聽到電話那頭傳來的急切求救聲音,想也沒多想就立馬放下電話,顧不得吃飯,背起藥箱就急忙地衝進了伸手不見五指的夜幕。匆忙趕路的她不慎摔倒,扭傷了腳踝,鑽心的疼痛使她爬都爬不起來,這時她想到了還有位病人在痛苦的呻吟中正等着自己去診治時,立即鼓起勇氣,強忍着劇痛,慢慢地站了起來,一路搖晃着拖着痛腿往前趕,氣喘吁吁的她一到患者家中就細心地幫他檢查、及時為他治療,並帶着傷痛堅持守在患者身邊,直到他病情平穩了她才放心地離開,並安慰他:“要安心養病,不要多想,醫藥費的事不要掛在心上,什麼時候手頭寬裕了再説”。全家人十分感動,患者的妻子拉住趙醫生的手動情地説:“還是社會主義好呀!趙醫生真是我們的救命恩人啊!”。離開的時候,她的腳腫痛得更加厲害,但是一想到因自己的負出換來了病人的快樂時,她全身無比的輕鬆,腳傷是乎也好了很多,疼痛也減輕了許多。

在平時的工作中,能夠認真履行自己的工作職責,及時完成上級所佈置的各項任務,積極參與社區衞生服務站的建設與管理,並協助村委會做好有關工作,得到了大家的認可。但是,作為一名鄉村醫生又是一名中共黨員的她,總是謙虛地説自己做的還遠遠不夠。在以後的工作中,希望她繼續努力,不斷提高業務能力,勤奮工作,為實現全面達小康、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而努力奮鬥。

第五篇:優秀鄉村醫生個人事蹟材料

儲昭雲,男,38歲,中專文化,執業全科醫師,安徽省嶽西縣温泉鎮榆樹村人。自1993年至今擔任鄉村醫生,17年來,他立足農村,在最基層的醫療衞生工作崗位上默默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守護着當地農民的健康。他憑着崇高的醫德、精湛的醫術,為病人除疾祛病,排憂解難,贏得了廣大羣眾的信賴和讚譽。曾多次受到縣、鎮主管部門的表彰。其主要事蹟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義無反顧,立志農村衞生事業。

1990年剛畢業,昭雲同志安排在鄉衞生院工作,由於工作認真出色,不計個人得失,任勞任怨,深得同事和羣眾好評。對於九十年代初大別山革命老區嶽西來説,當時經濟較為落後,農村缺醫少藥現象十分嚴重。他家所在村人口二千五百餘人,地廣人稀,卻沒有一名鄉村醫生,羣眾就醫十分不便,他看在眼裏急在心裏。1993年他毅然辭去衞生院工作,隻身回家幹起了鄉村醫生工作,這一干就是十七年。

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他日診臨牀夜讀書,刻苦學習,勤奮鑽研,儘可能多地學習和掌握醫學知識,在專業上力求精益求精,對一知半解的經常到衞生院、縣醫院虛心請教。由於個人的努力,先後取得了執業助理醫師、執業醫師、全科醫師資格。

二、顧全大局,完成公共衞生任務。

2014年正當“非典”無情的肆虐祖國大地,外出返鄉人員如潮水般湧回,他作為一名村級衞生工作人員,義無反顧,不計個人安危,每日要給一百多名返鄉人員上門監測體温,及時將信息反饋給中心衞生院,並自費數百元打印“非典”預防宣傳手冊,發送到家家户户。在兩個多月的時間裏,行程數千公里,不計個人得失,鎮黨委和衞生院領導給予高度讚揚。

2014年,在手足口病防治過程中,昭雲同志因交通事故右胸重度損傷,但仍然忍受劇痛每天堅持在一線,到患兒家中消毒殺菌,督導和宣傳疾病防控,深得患兒家屬及廣大羣眾的感動。與此同時,可又有誰知道他家孩子因患手足口病正住在縣醫院傳染科接受治療呢,他自己卻沒有去探視一次,更沒有去陪護一天。

三、情繫農村,關心廣大羣眾疾苦。

從事鄉村醫生工作以來,每天上門就診的病人非常多,十七年共接診病人二十餘萬人次,出診近萬人次,從沒有收取一分錢診費,給當地村民直接減免診費數十萬元。他跑遍鄉村每一條小道,深知每一户村民身體健康狀況,誰患過哪些慢性病,誰對哪些藥物過敏,誰家有幾個小孩,在他心裏一清二楚。由於工作繁忙,他從沒睡一個安穩覺,從沒過一個輕鬆愉快的節日。

2014年5月9日,那是昭雲醫生新婚的晚上凌晨一點,急促的手機鈴聲把他和妻子從夢中驚醒,原來是鄰村村民儲轉香丈夫打來電話:“喂,儲醫生,我老婆哮喘病發作了,十分危險,現在已經到了你衞生室門口,快救救她吧。”從語氣中顯然能聽出很焦急,新妻聽説病人十分危險,便對他説:“叫病人到醫院去吧,以免引來麻煩”。可此時的他那裏聽得進去,立即起牀直奔衞生室,當時只見病人呼吸十分困難,口脣四肢青紫,呼之不應,通過仔細檢查,立即診斷為“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嚴重缺氧、輕度昏迷”。此時他深知病人十分危險,如果不即時搶救,病人有隨時死亡的危險,可是衞生室的條件十分簡陋,又無氧氣,但他一點沒有慌亂,立即一邊有條不紊的給病人開通靜脈通道、注射腎上腺素、地塞米松、氨茶鹼等藥物進行搶救,一邊撥打120求救。就在此時,他想起衞生室到公路還有一公里的小路,萬一救護車不能通過那該怎麼辦呢。夜靜悄悄的,此時衞生室只有他們三人,患者丈夫嚇得不知所措。此時昭雲醫生顯得非常冷靜,向衞生室鄰居借來板車,拉起病人就跑。搶救病人,時間就是生命,他完全忘記了白天的疲倦。一直將患者拉到公路交叉路口,可還不見救護車到來。他心想不能拉着病人就此停下,病人早一點得到有效救治,生命就多一份希望,他繼續拉着車沿着公路向前跑着,一百米、兩百米、四五百米又過去了。終於見到了閃爍着的綠色燈影,車來了,車來了,病人終於得救了。

愛心是昭雲醫生行醫信念和做人根本。多年來,他先後減免孤寡老人、困難户、軍烈屬醫藥費近萬元,陳舊近乎發黃的欠條達五萬餘元,可他從沒有主動上門去催收過。對於大病就醫困難户更是伸出援助之手,同村村民金友旺年過六旬,妻子早年過世,2014年其老母親和39歲的兒子相繼離開人世。同年八月,九歲的孫子頭痛經縣醫院診斷為腦瘤,需要省級醫院手術治療。生活如此捉弄人,此時金友旺家的生活都難以維持,更談不上支付如此高額的手術費用。孫子活着是他唯一的精神寄託,沒辦法他只好拖着虛弱的身軀四處乞討。昭雲醫生得知此情況,當晚和村民汪仁國一起趕往縣醫院看望患兒金勛楊,當場捐贈人民幣一千二百元,並安慰金友旺不要急,大家一起想辦法共度難關。第二天昭雲醫生便和汪仁國立即複印求救告示,四處張貼,向社會伸救援之手,救救孩子,短短數日就收到社會各方捐款兩萬餘元,幫助小勛楊順利的完成了前期腫瘤摘除手術。後來通過媒體的力量,小勛楊被一家大醫院免費做了後期手術。因此昭雲醫生還免除了金友旺家多年來數百元的欠款。

記得前年三月的一箇中午,村民汪光軟,突發上腹疼痛,面色蒼白,大汗淋漓,前來就診,昭雲醫生通過仔細檢查考慮病人系急性上消化道穿孔,併發急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病情十分危險。患者在既無親人又無錢的情況下,昭雲醫生通過多方聯繫,縣醫院終於同意為患者免費治療。患者住院期間,昭雲醫生多次前去探望並送去營養品。患者出院後,並免費為其做好後期相關治療。

由於他技術過硬,口碑極好,周邊村甚至外鄉村的病人都慕名而來。得到昭雲醫生精心醫治的人,都誇他是個“學歷不高水平高,年齡不大學問大,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好醫生。

四、與時俱進,積極支持醫改工作

2014年,鄉村衞生服務一體化管理工作在我縣進行試點,昭雲同志被選為第一屆村衞生室主任,他個人投資數萬元,在標準化村衞生室建設的基礎上,超標準完成了規範化村衞生室建設,實現六室分開,寬敞明亮,佈局合理,制度齊全。按照鎮衞生院的統一要求和部署,積極開展微機收費,合作醫療門診統籌刷卡,使村民在衞生室門診看病就能報銷藥費。把黨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到實處,得到廣大羣眾支持擁護和交口稱讚。先後成功接待省內外領導、團體前來村室檢查指導工作達20餘次,獲得一致好評。

由於過度疲勞,2014年9月昭雲醫生經縣醫院診斷為頻發室早、左心室功能不全,需要住院治療,在同事和家人的再三囑咐下,只住院了三天,便帶病回到村衞生室堅守崗位,有時白天太忙了只好深夜回家自己給自己扎針掛水,妻子看在眼裏疼在心裏,淚水漣漣,可怎麼勸説他就是不聽,就這樣堅持了兩個多月病情才得到基本緩解。

今年我縣做為醫改首批試點縣,實行藥品零差價銷售,嚴格執行國家基本藥品目錄制度,從根本上改變以藥養醫的局面,解除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對於鄉村醫生來講,這是個全新的挑戰,壓力重,任務多,每天都是超負荷工作,而待遇大幅度地降低。但昭雲醫生沒絲毫怨言,仍然和往常一樣工作在自己的崗位上,積極正確宣傳醫改政策,言傳身教給其他鄉村醫生做思想動員工作,相信黨和政府,困難是暫時的,也會得到妥善解決的。嚴格執行藥品零差價銷售,從不多收病人一分錢。認真開展公共衞生項目工作,免費為村民進行健康體檢,規範建立居民健康檔案。

昭雲同志以他崇高的醫德、良好的醫術、踏實的作風在鄉村醫療事業中做出了紮實的成績,他贏得了農民羣眾的心,也贏得了組織的信任,去年11月,昭雲同志被評為全縣優秀鄉村醫生。作為衞生戰線的每一位工作人員,我想,都應該引昭雲同志為自豪,以昭雲同志為榜樣,像他那樣用高尚的醫德、良好的醫風、過硬的醫術,解羣眾之疾苦,保百姓之安康。為和諧社會添磚加瓦,無私奉獻青春熱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