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社會工作者論文(通用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14W

社會工作者論文(通用多篇)

社會工作者工作心得體會 篇一

從社會工作實踐的本質和內涵來看,只有具備實踐能力,才能自覺遵守職業道德和信任,才能協助案件所有人改變和兼顧整體利益,才能提高各級社會工作行業的認可度,才能體現社會工作的職業價值。然而,在實習期間,我們會發現,在開展實踐活動時,面對不同的羣體、相同的羣體、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文化和習俗,我們仍然需要更多的經驗和人際支持,而我們在學校學到的理論、技能和方法在這裏毫無用處!

一個未成年的大學生主修社會工作,研究生也主修社會工作。在過去七年中,社會工作者從自己身上了解到,他們對社會工作有着深刻的理解,掌握了社會工作者的技能,能夠輕鬆應對實際活動。然而,在實踐的過程中,我發現在與客户交談時,我已經忘記了腦海中所有的實際技能和理論。我完全空白,我的語言變得害羞,我無話可説。採訪一度陷入尷尬境地。最後,我只能通過“尷尬的聊天”來結束我的採訪。另一個例子是,所設計的小組活動計劃無法與在學校系統中沒有學習過社會工作專業知識的同事相比。每次你寫了一個需要別人修改的活動計劃,你會突然覺得你的一點點信心都沒有了。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你會發現教科書中所學的理論和技能遠遠落後於實踐活動的發展。與沒有系統學習社會工作專業知識的社會工作者相比,由於第一線工作經驗的積累和不規律的學習,他們對社會工作的理解可能比你好得多。因此,我們應該放下有才華的學生的驕傲,虛心地從第一線學習我們不能從書本上學到的東西,並不斷地修改和補充現有的知識。只有這樣,你才能在不久的將來成為一名優秀的社會工作者。因此,邊肖認為,在實習過程中應該通過自己的實習經歷和個人感受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瞭解你自己在實習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對自己有一個全面而詳細的瞭解瞭解你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在實習期間努力彌補不足,增強你的優勢。第二,增強自我效能感作為一種體驗式學習,實習不僅可以獲得工作經驗,還可以在實踐過程中通過體驗式學習增強我們應對服務情境的能力和信心。因此,在實習過程中,我們應該注意培養和挖掘自己的潛能。第三,我們必須批判。作為一名專業的社會工作者,他需要豐富的專業知識。為了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服務,他不能堅持自己所學和所理解的,而必須面對現實中不同的挑戰。這要求工作人員在對服務對象採取行動之前,對他擁有的相關信息進行批判性思考。第四,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課堂上學到的概念和理論都落後了,更不用説一些課堂學不到的知識了。隨着社會的發展,形勢越來越多變和複雜,而“理論”往往很難形成。這就要求我們與時俱進,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敢於通過實踐檢驗理論的正確性,敢於創新。第五,加深專業理解,促進專業成長社會工作專業是從書本上學來的,專業活動的發展過程和活動的階段都是以理論為基礎的。然而,在不同的地區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不同的專業將被本地化。因此,我們應該認清我國社會工作發展的現狀和實踐活動的文化背景,改變自己的認識,充實自己的知識框架。在此基礎上,我們將不斷提高自身修養,進行自我培訓,追求專業成長。

社會工作者工作心得體會 篇二

以下是20xx年關於農村社會工作高級研修培訓心得體會,參加過類似的培訓需要一些資料參考的同志們可以看過來了,這些可以給你一些寫作的靈感。

首先,非常感謝市民政局組織的這一次20xx年8月27日—8月31日農村社會工作高級研修培訓班,這一次的課程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也讓我更深入的瞭解了社工的存在意義。

通過四川外國語大學唐佳講師的素拓和破冰的環節,讓我們很快的融入了這次的培訓當中。

這次的課程分別是由武漢大學的向德平教授、重慶師範大學的周紹賓副教授、雲南大學的向榮教授、四川外國語大學的林移剛教授、重慶城市管理學院的王玉龍講師、鄧曉梅副教授和穆莉萍老師帶來的精彩的課程講解。

通過這一次的培訓讓我學到了不少知識,從事社會工作就要做到真正靜下心來踏踏實實的紮根於基層為羣眾服好務,更好更有效的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遇到問題的時候,首先應該把我們自己的位置擺正,我們只是為羣眾服務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員,所以我們接待每一位居民都應該要熱情,真誠,耐心,把居民的事情當做是我們自己的事情來做,即使是一件小事情也要及時的去處理,要時刻把他們放在心上。

這一次培訓的內容十分豐富,包含了社會工作中需要的各種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讓我們學到了許多寶貴的工作經驗。

我深刻的體會到,作為一名社工,不僅要有一顆服務的心,還應該具備社會工作的專業知識,要熟練的掌握與社會工作相關的政策和知識,以及工作方法。

這一次的培訓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後面工作坊的知識講授,內容是讓我們自己根據給出的案例,集合組員對此類型社區的認識,設計出適合該社區發展的項目實施方案,雖然説不能完全做到,但是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讓我們能夠進一步的瞭解社會工作的實踐性和重要性。

雖然此次的培訓內容與平日裏在社區的工作有着一定的距離,但聽後使我們更全面,詳細的瞭解社會、政府對社區建設的重視,以及出台的相關政策,老師們用通俗易懂,言簡意賅的語言和一個生動、鮮活的一個例子豐富了我們對社區建設理論的知識掌握。

社會工作者工作心得體會 篇三

社會工作者是指那些在社會福利、社會救助、社會慈善、殘障康復、優撫安置、醫療衞生、青少年服務、司法矯治等社會服務機構中,從事專門性社會服務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通常簡稱“社工”。

目前,我國社會工作者的主要服務於四大類崗位:一是民政、勞動和社會保障、教育、衞生等職能部門中,從事社會政策制定、執行等有關工作的相關工作人員。二是社會保障或社會福利類事業單位相關的社會服務人員。如老年人社會福利院、殘疾人社會福利院、兒童社會福利院、精神病人福利院、敬老院、收養服務機構等。三是社會保障或社會福利相關的羣團組織和相關民間組織中,為兒童、青少年、婦女、老人、殘疾人等特殊困難羣眾提供專業社會服務的相關工作人員。四是社區居委會的相關工作人員。他們主要存在於社會服務領域,服務對象有兒童、青少年、老年人、殘疾人、貧困者、失業者、吸毒者;同時在一些特定機構中也有社會服務,如在大、中國小開展學校社會工作,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在醫院和社區衞生機構開展醫療社會工作,調節醫患關係,解決影響健康的心理和社會問題;在監獄和社區開展工作,幫助犯罪人員迴歸主流社會;依託社區或非營利機構開展家庭社會工作,促進家庭和諧;在企業中開展社會工作,保護職工權益,緩解壓力、發展能力等。這些都是關乎困難羣眾和弱勢羣體的領域,是政府行為的有利補充和延伸。因此,加強社會工作者隊伍建設,規範社會工作者職業行為,提高社會工作者素質顯得尤為重要。

提高社會工作者隊伍建設必須在強化意識上下功夫

社會工作者崗位特殊,必須要具備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因此,提高社會工作者隊伍建設必須強化五種意識:一要強化責任意識。社會工作者要深刻認識自己肩負的工作責任,不斷增強榮譽感和責任感。無論在什麼崗位,從事什麼工作,都要表現出強烈的責任意識和對羣眾負責的精神,時時處處以“羣眾利益無小事”的政治責任來要求自己。辦公講質量、辦事講效率、做事講原則,盡職盡責地搞好職責範圍內的每一項具體工作,出色的完成工作任務。二是強化學習意識。隨着社會的發展,社會工作的內涵不斷擴大,外延也逐步拓展,做為社會工作者必須緊跟時代步伐,不斷適應新形勢,滿足新要求,解決新問題。這就要求社會工作者要具備與時俱進的政治素質、知識結構和業務水平。三要強化服務意識。作為社會工作者要時刻以服務對象的利益為重,時刻把服務對象的需要記在心上,設身處地地為服務對象解決實際困難,把濃濃的“為民”感情深深地滲透到每一項工作環節中,傾注到每一個服務對象身上。把困難羣眾當親人,經常深入基層,辦實事,出實招,切實解決羣眾的困難與問題;細心服務、誠心相待,做到待人不分老少尊卑,同樣真誠,同樣親和。四是強化敬業意識。社會工作是政府工作的延伸和紐帶,要求要樹立腳踏實地、忠於職守的敬業意識,實實在在地把各項工作做好,把黨和政府的温暖帶給千家萬户的民政對象。社會工作的性質決定了其工作環境艱苦、任務艱鉅、對象弱劣、待遇不優、難度較大,要把工作搞好,為對象服好務,必須要有敬業意識。五是強化奉獻意識。作為社會工作者應以服務對象的苦為己苦,以服務對象的樂為己樂,發揚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服務好對象。要甘於清貧、樂於奉獻、勇於吃苦,面對個人利益得失,始終保持服從大局的胸懷和樂觀態度,淡泊功名利祿,在任何時候都要踏踏實實做事,堂堂正正做人,勤勤懇懇從政,清清白白盡職,努力做好各項工作,為服務對象服務,做服務對象的貼心人。

提高社會工作者隊伍建設必須在加強培訓上下功夫

針對當前社會工作者普遍存在“職業不專業,專業不職業”的現象,必須通過培訓的方式不斷提高社會工作者的素質。一是要科學制定規劃,實現培訓工作從無序向有序轉變。要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科學制定培訓計劃,有計劃、分層次地對現有社會工作人員進行大規模專業培訓。同時,對於民辦的公益性、慈善性社會團體、民辦社會服務機構中的社會工作人員,積極開展引導性培訓。二是要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實現工作方式從行政化向專業化轉變。對於集中在民政、殘聯、婦聯、共青團等各類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部門的社會工作人員,要通過補訓,加強社會工作基礎理論、基本技巧和基本知識的學習,提高社會工作意識和專業化水平。對於新招聘、招考的社會工作人員,要儘可能錄用具備相關專業的人員。三是要堅持業務培訓和黨性教育並、在崗培訓和繼續教育並舉路子。積極主動與高等院校加強溝通聯繫,選送年輕、有潛力的社區工作者到高校學習,培訓一批優秀的社區建設專業人才和工作者隊伍,增強做好社會工作的能力。

提高社會工作者隊伍建設必須在建立和完善管理機制上下功夫

第一,要建立社會工作人才薪酬保障機制。以體現專業人才價值為導向,建立健全多層次、全方位的社會工作人才薪酬保障機制。在公務員崗位及參照公務員管理的崗位從事社會工作的社會工作人才,獲得相應職級的公務員薪酬;社會工作者受聘崗位為事業編制,應執行專業技術人員工資標準;在社會公益性民間組織工作的社會工作者,要採取學歷、資歷、資格、業績、崗位等多種指標相結合,按照以崗定薪、以績定獎、按勞取酬的原則,保證其薪酬不低於同等條件專業技術人員薪酬水平。

第二,要建立健全社會工作人才社會保障制度

社會公益性民間組織應執行國家有關社會保障的法規和各項制度要求,按時足額交納應由本機構承擔的社會保險費用。

第三,要建立社會工作人才合理流動機制。加強社會工作人才流動的宏觀調控與指導工作,通過建立統一的社會工作人才數據庫和信息網絡、設置就業指導窗口、定期舉辦社會工作人才專場招聘會、及時發佈社會工作人才供求信息、人才推薦等形式,搭建社會工作人才和聘(僱)任(用)組織雙向選擇的平台,促進社會工作人才有序流動。

第四,要建立社會工作人才激勵機制。對於業績突出的社會工作者及機構,可採取多種形式予以表彰獎勵,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從事社會工作;完善社會工作者職級體系,明確相應資格條件和程序,創造社會工作者合理的職業晉升空間,不斷增強其工作的成就感,維持良好的工作意願。

社會工作者工作心得體會 篇四

一、實習的目的

頂崗實習是職業技術學院面臨畢業的大專學生的一門重要實踐性課程。通過頂崗實習可以讓我們把在學校裏學到的理論知識與工作實踐有效的結合起來。頂崗實習不同於課堂教學,課堂教學中,老師講解,我們領會,而頂崗實習則是在企業的大環境裏、在領導的指導下,由我們自己去實踐學習。通過實際操作,一方面可以鞏固在書本上學到的理論知識,另一方面,可以獲得在書本上不易瞭解和不易學到的實際知識,使我們在實踐中得到提高和鍛鍊。

頂崗實習也是學院教學的重要補充部分,它與我們今後的職業生活有着最直接的聯繫,頂崗實習可以讓我們逐漸完成從學生到社會工作者的過渡。因此頂崗實習是學校為社會培養技能型人才,實現我們人生價值的主要途徑。它不僅是校內教學的延續,而且還是校內教學的總結。

二、實習單位簡介

xx有限公司創立於xxx年x月,是一家顯示產品與解決方案的供應商。截至20xx年x月x日,x註冊資本xx億元,淨資產xxx億元,總資產xx億元。

三、頂崗實習的具體日期

實習期自xxx年xx月xx日至xxx年x月x日止,為期四個月。

四、頂崗實習過程介紹

xxx年x月xx市xx公司到我校招聘,經過兩輪面試我順利的進入了這家以液晶面板生產為主的企業。xxx年xx月xx日到公司報到,正式開始頂崗實習的生活。

實習主要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來概括:

第一階段,主要是安全、企業文化、規章紀律、產線理論學習培訓等等。

第二階段,跟着師傅學習和練習實踐,解決在現場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學習經驗和工作專業技能,並通過部門考核,取得上崗操作證;

第三階段,學會獨立在現場工作以及應對現場各種突發情況。

我的崗位是:xx技術部x科室的一位助理工程師,主要負責協助工程師完成日常的設備維護工作,產線各種情況的應對及上報。

五、頂崗實習期間的收穫

通過四個月的頂崗實習,使自己獲得了很大的收穫,也明白了許多的道理,使自己的思想愈發成熟,工作、生活和技能水平得到提高,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

(一)思想上

通過過這次頂崗實習,我感覺自己的變化就是思想變得成熟了,不再像學生那樣幼稚了,開始學會用成人化的思維去思考問題處理事情,開始懂得任何事情的完美都必須付出十分艱辛的努力,社會是很現實的,也是很公平的,一份付出就會有一份收穫,不要幻想未來,要做一個有思想有目標有計劃的實踐者。同時我也體會了作為一個社會工作人員要擔得起“責任”二字,每個人都要認真努力,對自己的工作負責,一絲不苟的做事,任何一點細微的疏忽,將給企業本身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也會給個人的安全造成一定的影響。

(二)工作上

在__實習的這段時間裏我學會了嚴謹的工作態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增強了我的團隊意識和團隊協作能力。在這裏我從事的助理工作,設備都比較昂貴,PM檢查時需要仔細判斷,運輸和放置時需要格外小心,任何一個小的失誤就會給公司造成不小的經濟損失。同時一個班組就是一個團隊,每個人都要為這個團隊做出自己的努力才能夠換來團隊的發展,團隊的發展才能讓每個人都受益,讓公司受益。

(三)生活上

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身體健康。廣泛的參與公司的舉辦的業餘活動,豐富自己的業餘生活,白夜倒班對身體的傷害很大,但製造業這種生產形式就註定了這樣的工作規律,所以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對身體健康有着直接的影響,上四休二也給我們預留了相對充裕的時間,參加業餘活動能夠很好的調節身心,減輕壓力。出門在外也第一次體會到了公司與學校的差別,懂得了如何來克服這種不適應。

六、查找不足及改進措施

頂崗實習的四個月,即是一個學習適應的階段,也是一個重新調整和審視自己的階段,剛剛離開校園步入工作崗位,從一個學生轉變成為一名職業人,遇到了很多挫折,也學會了很多,經歷的是一個慢慢成長的過程,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關鍵是要正確的面對,查找原因,及時改正,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完善和提高自己。

在這四個月裏自己的不足主要是:思想上,長時間的重複式工作,自己思想慢慢開始懈怠,不思進取,滿足現狀。工作上,英語水平較差,產線內是英語版生產控制系統,工作初期比較吃力,後期的學習方面也進展緩慢。為人處事上,剛從校園出來為人處事方面還有所欠缺,思考問題過於簡單。

主要的改進措施是:思想上要端正認識,時刻保持良好的精神和工作狀態,善於發現,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議,工作上加強英語的學習,同時多向工程師請教,加深理解,並用之實踐。為人處事上,凡事多留心,多請教,加強與同事的溝通與瞭解,增進同事之間的感情。

七、對實習單位及學院專業和課程設置的建議

(1)提高薪資水平,降低薪資差距

公司的作業員系列主要由大中專生組成,工程師系列由本科生組成,但薪資水平差距較大,高中專生底薪xx大專xx本科__其餘未統計。大中專生薪資水平與同類型企業相比無優勢,容易產生落差,平時作業員較為辛苦,倒班對身體傷害較大,勞動強度大但薪資水平低,容易產生不滿情緒。目前物價水平較高,雖然公司包食宿很難以感受到,但購買力的降低是顯而易見的,適當的調高底薪能夠激發員工工作熱情,降低不滿情緒的產生。

(2)對學院專業和課程設置的建議

通過四個月的頂崗實習讓我明白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只有跟實際操作相結合才能夠更好的發揮作用,只有把自己所學的知識用到具體的'工作和生活中才能夠發揮它的價值。

1、學校在課設設置的時候應該以實際操作為主,減少理論知識的教學,以實際應用為主,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也要多培養學生的吃苦能力和持之以恆的精神,在以後的工作中才能夠更好的適應工作要求。

2、開設辦公軟件的相關課程,加強計算機基礎教學,工作中要想提高效率不可避免的會使用到一些輔助性工具,office軟件應用,打印機,掃描儀,傳真機這些基礎辦公設備的應用將對以後工作有很大的幫助。

3、堅持行動導向性教學,加強分組式的學習方法,培養團隊意識,增強團隊協作的能力,加強課外活動時間,培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頂崗實習是我們初步踏入社會的開始,也是我們真正踏上工作崗位的墊腳石,只有這一步走穩了,以後才會更順利,曾經我一直堅信自己的能力,但是在短暫的實習過程中我深深的感覺到自己所學知識的膚淺和在實際運用中的專業知識的匱乏,剛開始的一段時間裏,對一些工作感到無從下手,茫然不知所措,這讓我感到非常的難過。最終通過自己不斷地學習,同時也在大家的幫助下慢慢的開始適應,開始獨立的完成工作。

實習的日子讓我收穫了大學課堂裏沒有的知識,以及為人處事的許多道理與方法,學會了自主學習,也學會了嚴謹的工作態度,精益求精工作作風,同時也學會了責任。頂崗實習是一次我們用自己的眼和耳去感受社會的機會,通過頂崗實習,我受益匪淺,對社會有了更為詳盡而深刻的瞭解。

通過這次實習,我認識到了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只有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敢於實踐,才能做一名合格的畢業生!感謝學校領導和老師們對我們的辛苦培養和教導,感謝xx市xx有限責任公司給我的這次寶貴的實習機會,感謝科室裏的同事給予的照顧和幫助,同時也謝謝工作和生活中給予我挫折的人,謝謝你們讓我學會了成長。最後祝xx的前景更加輝煌,祝我們__學院明天會更美好,為社會培養更多人才,祝我們學院領導和老師工作順利,家庭幸福美滿。

社會工作者工作心得體會 篇五

20XX年8月份我有幸地參加了在浙江大學舉辦的貴陽市民政局科級幹部社會工作專題研修班學習,在培訓中,各位老師帶來的專業課程,老師們用幽默詼諧的語言講述了她在生活、工作中接觸的實例,她用心理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的技巧讓我們得到很多啟發。通過培訓學習,知道社會工作者面對不同的人羣要用不同的策略,需要了解不同行為表現人羣背後的心理因素,要善於站在服務對象的角度換位思考。因此在今後工作中,我們要耐心傾聽服務對象訴説,讓服務對象把情緒發泄出來,把不滿訴説出來,從細微中洞察信息和服務對象訴求,瞭解事件背後的深層原因,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提升服務工作水平。

這次培訓,內容十分豐富,包含了在社會工作中所需要的各種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讓我們學到了寶貴的工作經驗。我深刻的體會到,作為一名社工,不僅要有一顆服務的心,還應具備社會工作專業知識及心理學、社會學、政治學、管理學、教育學、法學等多學科綜合知識,要熟練掌握與相關工作業務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知識及個案、小組、社會工作行政等社會工作方法。

作為養老機構的工作人員,自己細小的一句話、一個舉動就能感染老人的心,這需要我們在工作中不斷的細緻完善、不斷的學習,努力提高服務工作的本領和水平。在日常工作中熟練運用各種方法為老人排憂解難,為服務對象多辦實事,就才是一名合格的社工,這也是我個人理解的本次培訓的意義所在!

社會工作者論文 篇六

淺析社會工作價值觀中的文化

中國人日常生活的交往方式多依據於自身的差序格局,在這張由差序格局交織的網中,人們更關注的是大大小小的人際關係圈,而非個人。每一個現實的人首先不是單獨的個體,而往往是處於關係之中的存在。這種“關係中的存在”與社會工作所言的“人在環境中”的概念不同,後者雖然強調環境的互動與所處人羣的影響,但它所關注的仍是個體自身的發展,並把個體自身的發展置於首位。而在中國社會中,個體的存在發展乃至於生存都是與周圍一些個體密切相關的。

楊中芳認為,西方社會“個人主義”的價值觀是着重於通過個人成就來帶動整個社會,使其成為一個更能培養個人成就的場所;而中國傳統社會中“集體主義”下的個人觀是着重由成員通過集體的努力來帶動社會,從而使個人獲益。

西方社會理論的解釋對象,無論是宏觀的社會制度還是微觀的個人行為,其背後都在一定程度上預設了個人主義的價值觀。由於中西方在文化價值觀上存在着不同取向的差異,當藴含了西方文化價值的社會工作的理論、方法和原則在中國運用時,我們若以西方的價值觀念為指導,極有可能會遭遇中國傳統觀念的牴觸,這多半會讓一些社會工作者感到較難下手。

一、西方社會工作價值觀分析

西方社會工作價值理念的源頭可追溯到____義,其強調對弱者的愛護就是對上帝的尊敬,對弱者置之不理就是對上帝最大的損害。教義中告誡人們人本性中存在原罪,只要他能尊敬上帝,愛護芸芸眾生原罪就可獲得救贖。這能使信徒愛人如己。韋伯在《宗教倫理和資本主義精神》一書中向人們闡述宗教如何促使人們把勤勞奮鬥、禁慾寡歡作為信仰,創造財富為上帝爭得榮譽躋身其子民行列作為天職(Calling),從而推動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同樣基督____上帝名義在人們中營造平等、博愛、主動關懷幫助苦難之人,也確定了最初的社會工作服務理念的雛形。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新興資產階級反對封建統治,主張將個體從教會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賦予個體應有的價值、自由與尊嚴,反對宗教倡導的禁慾主義、出世主義。那時許多啟蒙思想家宣揚天賦人權、主權在民,反對特權、集權和神權,為大眾爭取參政議政的權利,認為教會中所宣揚的“人人平等”只是口號、欺騙世人的抽象之物而已,現實中並未真正存在。通過人文主義派的鬥爭,社會工作又深受影響,開始把解決個人問題、滿足個體需求上升到絕對高度。

隨着資產階級的迅速發展,階級矛盾日益突出,無產階級生活貧困,苦不堪言。此時少數人身體力行的社會工作在社會上最大多數苦難之人面前猶如杯水車薪,因此人們轉而懷疑當時的資本主義制度。以馬克思為代表的早期批判主義敏鋭地揭露資本主義的罪惡本質,預言社會主義必將實現。其他古典社會學流派,如空想社會主義、社會有機體論等從社會整體的視角尋求社會秩序和整合,以為個體創造更好的生存環境。由此可得出對個體的高度關注是西方社會工作價值理念的核心,這種理念能否適應中國的文化氛圍,關鍵取決於兩者能否相互調適。

二、中國社會工作價值觀與中國傳統文化

專業社會工作從西方引進,若要在中國的社會環境中開花結果,必須結合中國的實際,真正使社會工作本土化。為此,需要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挖掘其與社會工作價值觀相通之處。要想實現社會工作本土化必須充分開發利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優秀資源,與西方社會工作的價值觀相融合,才能有健康而長久的發展。

在多數學者的研究中,他們認為一個民族的價值觀念和它的思維方式在文化當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且深受儒釋道三家的影響,儘管三家的思想也存在分歧與爭論,但他們亦是可以相互吸收、共同影響着中國人的文化與性格的。下面淺談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對社會工作價值觀構建的意義。

(一)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對中國社會的巨大影響是不言而喻的,它是千百年來中國社會的主流文化,許多學者一直強調的社會工作本土化問題,實際上就是與儒家文化的關係。儒家給我們民族提供了一個人本主義的學術系統、人本主義的文化傳統。對於發展中的中國社會工作者來説,不瞭解和深知儒家文化,就很難稱之為合格的專業社會工作者。但是儒家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筆者認為其與社會工作價值觀比較契合的主要有:

一是大同理想。《禮記·禮運·大同篇》中提出:“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鮮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這種大同理想所追求的社會形態與社會工作的目標是極為吻合的:老人福利(老有所終),就業服務(壯有所用),兒童福利(幼有所長),社會救助與殘障福利(鮮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大同社會中的具體目標,正是現在社會工作所致力的,況且大同理想在中國有極為廣泛和深厚的羣眾基礎;

二是“禮”的思想。“禮”是儒家很重要的一個思想,孔子雖然不是一個社會學家,但他對社會秩序與規範的高度重視是非常值得社會工作者借鑑和學習的。一般認為,禮有兩個涵義:社會制度和儀式。李澤厚提出禮當屬周禮,一種是在周初確定的一整套典章、制度等;一種是上下級、尊卑長幼之間的嚴格秩序。不管如何解釋,有一點是共同的,即“禮”是維持正常社會秩序的規範,社會若失去這個規範(禮崩樂壞),就會滋生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和社會動盪,社會工作的主要方法就是修復和修補被破壞的社會秩序或構建新的社會秩序。對於正處於轉型時期的中國社會來説,這一點尤其具有現實意義;

三是孝道觀。儒家認為“士有百行,孝敬為先”,“治身莫先於孝”,非常注重和推崇孝道。孝道觀在中國具有強大的社會規範和社會壓力作用,它不但體現了親情之愛,給老人以心理上的慰藉,同時它又維持了家庭穩定,解決了養老問題。儘管隨着社會的變化和家庭的變遷,家庭傳統的養老功能衰退,家庭的承受能力和照顧功能減弱,社會養老和機構照顧很可能成為今後的發展趨勢。但不可否認,在一定時期內傳統的孝道觀念和體制仍然會發揮重要的作用,在中國還佔主流。就是社會養老和機構照顧也仍然要重視適合中國國情的模式,而不是把老人扔了就萬事大吉。因此,社會工作依然要推崇孝的理念,尊重孝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四是人世觀。《大學》中載“物格而後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治國,國治而後天下平”。

這種“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不知曾經激勵和引導着多少中華兒女為了民族的偉大復興去拼搏和奮鬥。其人世的思想被賦予了積極的意義:人應有積極的人生態度去有所成就;人應對社會和家庭承擔責任;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是一致的。社會工作的核心是人,而人是社會性的。因此,追求人與社會和家庭的和諧是儒家文化與社會工作價值觀的一個契合點。

(二)道家文化

道家為中國傳統文化提供了一個自然主義的系統,把人本主義傳統和自然主義傳統結合起來。提倡“自然與人,天道與人道相通、相類和統一”,即“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同時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順其自然”,雖然這是一種難以企及的理想境界,但卻提出了政治和諧的理想。另外莊子認為:“自其異者視之,肝膽楚越也;自其同者視之,萬物皆一也。”萬事萬物雖然在表面上千差萬別,但從它們的根源看,都是基於同一個“道”,又歸於同一個“道”,並沒有什麼根本差異,所以“以道觀之,物無貴賤”。既然人與天地萬物之間都沒有真正的差異等級,那麼人類社會自身中的尊卑貴賤又何足掛齒!人人平等,甘苦與共。而今天我們國家提倡建設和諧社會,正是體現了人與自然、人與人的和諧。實現和諧社會是社會工作者的終極目標,對於中國社會工作者來説,把“天人合一”的思想和“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的理念放在和諧社會的建設和發展的框架中來考慮,是十分必要和有現實意義的。

(三)佛教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中儒釋道三家互補,其中的釋就是佛教。佛教是一種宗教,而前面所講的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則是一種人文。佛教本起源於印度,在東漢時期傳人中國,對中國人尤其是士大夫階層的生活產生巨大影響。佛教認為功名利祿只是鏡花水月、煙花泡影,人們如能淡泊功名利祿,也就減少了社會生活中為功名利祿而進行的勾心鬥角和相互傾軋,對於社會秩序的和諧穩定自然大有裨益。同時佛教提供了一個解脱主義的傳統。我們經常探討在有限的生命裏如何來確定自己的理想,如何實現自己的理想,在這其中自然而然也就產生了很多煩惱和痛苦,而佛教的解脱主義理念,就是解脱煩惱、痛苦和生死問題,這正好適應中國人的需要。社會工作價值觀中關於寬容、接納的理念,説的就是要求人要善於保持一種海納百川的心態,能夠容忍和接納諸多困難和痛苦之事,甚至於死。另外佛教主張互助互愛、眾生平等的理念。

佛教認為父子、夫婦、主僕等甚至於眾生的關係是平等的。“掃地不傷蟠蟻命”對縷蟻尚且留一命,更何況是人呢?它要求大家要相互尊重,自由對待,不要相互殘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道教生命至上的思想,高舉以生為本的旗幟,把個人的生命和健康放在首位,把尊重、保護、優化生命作為道德的核心價值。平等的理念是社會工作最重要的價值觀,只有秉承平等的價值觀,才有可能成為一個合格的社會工作者。因為社會工作的服務對象一般主要是社會的弱勢羣體,如殘疾人羣體、精神康復羣體、吸毒羣體、艾滋病羣體、低保户羣體等,社會工作者沒有平等的價值觀,就不會去接觸這些羣體,甚至是鄙視這些羣體,更談不上去尊重和幫助他們。如墳川地震中產生了大量的難民,即弱勢羣體,需要大家伸出友愛之手,幫助他們克服困難,走出地震的陰影,重建家園,迎接光明美好的明天。這不僅是每一個專業社會工作者的義務和責任,同時也是我們所有中國人甚至是世界人的共同責任和義務。

三、中西價值觀傳統的比較對社會工作本土化的啟示

北京大學王思斌教授曾指出:“本土化”是一個變化的過程,是外來的東西進人另一種文化區域並適應後者的要求而生存和發揮作用的過程,是本土和本土性的組合。“本土”是由外而內的動作,是本土化的前提,而“本土性”是“本土化”的結果。社會工作是一種源於西方文化傳統、基於西方社會基礎之上的專業,當被引進到異文化且處於發展中國家的中國時,必須經歷同土生土長的文化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最終可能適應中國社會需要併發揮功能的過程,而中國作為主體具有取其精華、棄其糟粕,以“拿來主義”的態度決定選擇什麼、接受什麼、是否准予其融合到本國文化等的主動權,而外來東西處於被接受、被選擇的被動地位,有配合、支持主體推動其完成本土化的義務。

西方的價值觀中受科學主義支配的理性思維占主導地位。若用韋伯的行動類型將中西文化行為分類,則中國更偏重情感型和傳統型,而西方則更多是價值理性和工具理性行為。中西價值觀所賴以生存的文化基礎不同,面臨的情況問題不同,也就不能任意將西方社會工作模式和理論隨意運用於中國。無絕對好的社會工作服務模式,而只有適合一國國情環境與條件的社會工作服務模式。

當前中國正處於轉型的關鍵時期,儒釋道文化以及其它傳統禮俗的影響仍在,同時我國也面臨來自現代化、工業化以及城市化等內在因素的衝擊,各種問題矛盾日益凸現。產生於西方社會文化背景下的社會工作理論,又不完全適應中國的社會形勢,因此本土化是中國社會工作發展的根本出路。在傳統與現代相遇的情景下,個體將如何作為,享有社會問題醫生之美譽的社會工作又將何去何從,這是時代發展對社會工作的巨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