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中語文學習方法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4.55K

國中語文學習方法新版多篇

國中語文學習方法 篇一

語文是各門學科的基礎,在學生的學習生涯中扮演者極其重要的角色,學好語文能夠提升學生的氣質,鍛鍊學生的思維,對學生以後的生活和發展都有很大的幫助。正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深刻的體會中國文化的源遠流長,對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國中是學生語文學習的基礎階段,在這一階段的學習中,學生主要是打基礎的階段,基礎打得好對學生以後的語文學習和自學都有極大的促進作用。但是,從當前的語文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情況來看,許多學生反映自己不知道如何學好語文,因為語文知識性比較瑣碎和龐大,並且沒有固定的答案,這讓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不知道該如何對待語文。本文就國中語文學習淺談自己的觀點,希望能夠對國中語文的學習有所幫助。

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積極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如果能夠培養好自身對所學科目的興趣將會對學生的學習帶來很大的幫助。在國中語文學習過程中,學生要培養自身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讓自己在興趣的帶領下走進語文的世界。那麼該如何培養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呢?除了教師在上課過程中生動有趣的課堂講解,學生自身也要不斷努力發現語文學習過程中的樂趣。在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的影響下,教育更加註重學生在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師在教學中要認識到這一點,也要讓學生認識到這一點,從而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作為學生,在課堂上要積極配合教師的講課,並且及時參與到教師的教學中,跟上教師的講課進度,鍛鍊自身的思維能力。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學生逐漸養成了被動聽課的習慣,這種教學模式和學習習慣對學生興趣的培養帶來了阻礙作用,學生只有真正參與到語文教學和學習中,並且不斷積極思考才能發現語文學習的樂趣,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要做到積極、主動,並且要敢於發表自身的觀點。語文是一門開放的學科,在學習過程中需要學生的自由言論,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語文教學的目標。

二、態度決定一切,及時端正語文學習態度

學習態度在學習過程中也佔據很大的比重,俗話説,態度決定一切,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學生要端正學習態度,對語文學習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樹立正確的語文學習觀。很多學生在學習語文時,認為語文就只需要簡單的記憶和背誦,因此,在平時的學習和上課時沒有以正確的觀點和態度來對待語文學習,在整個的學習過程中過比較被動,這樣的學習態度勢必會影響學生的學習。

在教學中,教師要告訴學生學習語文的真正目的和用處,讓學生認識到語文學習的重要性,保證學生對語文學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才能保證正確的態度。此外,學生自身也要明確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能夠給學生的學習帶來很大的幫助和影響,保持一個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能夠讓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更加努力,對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以及語文素質、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帶動作用。

三、抓住學習的機會,增加閲讀量

在語文學習過程中,閲讀是很重要的一部分,閲讀能力的提高和培養也是語文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學生在國中階段的語文學習過程中已經接觸到了豐富的閲讀文本和文本類型,閲讀能夠鍛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閲讀理解能力,同時對學生的寫作能力也有很大的幫助,能夠鍛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因此,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學生除了要學好教師上課所講的基本的知識點外,還要抓住閲讀的機會,通過閲讀來豐富自身的見聞,提高自身的語文能力。筆者認為,語文學習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抓住任何學習的機會,尤其是閲讀的機會,在閲讀的過程中學生能夠發現語文課堂意外的豐富世界,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和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幫助。

四、掌握語文學習方法,建立語文學習思維

無論做什麼事情,掌握正確的方法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國中語文學習過程中,學生也要做到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很多學生認為,語文學習沒有什麼方法,只要多背一下就可以,在這種學習觀點和學習方法的影響下學生不可能學好語文。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語文學習方法的傳授,針對不同的上課內容和不同的知識點,採用不同的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在上課過程中及時總結學習方法,讓學生自己總結學習方法能夠真正內化為學生自己的東西。

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提醒學生做到這一點,學生在課下針對教師的教學也要自己積極主動地總結,尤其是閲讀,要針對不同的文本類型做出不同的分析,針對語文基礎知識,在上課的過程中要做到儘量掌握,課下及時複習和預習,從而提高課堂上的效率。在課下,除了要多閲讀文章,還要多做關於閲讀的練習,通過做題和練習訓練自己的閲讀思維,學會站在作者的角度去理解和感受文章的深意,相信經過一定時間的練習,學生的語文水平一定能夠得到提高。

五、多與他人交流,吸收學習經驗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還要做到多與他人交流,通過與他人的交流能夠看到自身的不足,從而找到學習的方向。在教學中,教師要多與學生交流,通過與學生的交流了解學生真實的語文水平,通過學生的語文水平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案,實現因材施教,這也是以學生為主體的一個重要方面。通過教師與學生積極主動的交流,能夠拉近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讓學生能夠自覺主動的與教師接近,這對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都能夠帶來積極的影響。

通過教師與學生的主動交流,學生就能夠主動地親近教師,讓學生認識到與教師相互交流的好處,提高他們的語文學習積極性。此外,學生也要做到多與自己的夥伴相互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能夠看到其他學生身上的優點,從而與自身的學習形成鮮明的對比,讓學生獲得更多的提高。

總之,在國中語文學習過程中,學生要注重學習興趣的培養,端正學習態度,給語文這門課程一個合理的定位,讓學生認識到語文學習的用處,同時還要加強學習方法的掌握,多與老師和學生交流,積極探索學習經驗,進而提高自身的語文水平。

國中語文學習方法 篇二

(一)抓好預習環節

預習,即課前的自學。指在教師講課之前,自己先獨立地閲讀新課內容。初步理解內容,是上課做好接受新知識的準備過程。有些學生由於沒有預習習慣,對老師一堂課要講的內容一無所知,坐等教師講課。老師講什麼就聽什麼,老師叫幹什麼就幹什麼,顯得呆板被動,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些學生雖能預習,但看起書來似走馬觀花,不動腦、不分析。這種預習一點也達不到效果。

1、預習的好處

(1)能發現自己知識上的薄弱環節,在上課前補上這部分的知識,不使它成為聽課時的“拌腳石”。這樣,就會順利理解新知識。

(2)有利於聽課時跟着老師講課的思路走。對聽課內容選擇性強。明確哪些知識應該放上主要精力,加強理解和消化;哪裏應該重點記筆記,做到心中有數。

(3)預習有利於弄清重點、難點所在,便於帶着問題聽課與質疑。注意力集中到難點上。這樣,疑惑易解,聽起來輕鬆、有味,思起來順利主動,學習效果高。

(4)預習可以提高記筆記水平。由於課前預習過,講的內容和板書,心中非常清楚。上課時可以不記或少記書上有的,着重記書上沒有的或自己不太清楚的部分,以及老師反覆提醒的關鍵問題。從而可以把更多的時間用在思考理解問題上。

2、預習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預習時要讀、思、問、記同步進行。對課本內容能看懂多少就算多少,不必求全理解,疑難也不必鑽深,只需順手用筆作出不同符號的標記。把沒有讀懂的問題記下來,作為聽課的重點。但對牽涉到已學過的知識以及估計老師講不到的小問題,自己一定要搞懂,以消滅“攔路虎。”

(2)若以前沒有預習的習慣,現在想改變方法,先預習後上課,但不能一下子全面鋪開,每門功課都搞提前預習。這樣做會感到時間不夠用。顯得非常緊張,不能達到預習效果。因此,剛開始預習時,要先選一兩門自己學起來感到吃力的學科進行預習試點,等到嚐到甜頭,取得經驗後,並在時間允許的條件下,再逐漸增加學科,直到全面鋪開。

(3)預習應在當天作業做完之後再進行。時間多,就多預習幾門,鑽得深一點;反之,就少預習幾門,鑽得淺一點。切不可以每天學習任務還未完成就忙着預習,打亂了正常的學習秩序。

(4)學習差的學生,課前不預習,上課聽不懂,課後還需花大量的時間去補缺和做作業,整天忙得暈頭轉向,擠不出一點時間去預習。其實,這種學生差的根本原因就在不預習上。學習由預習、上課、整理複習、作業四個環節組成。缺了預習這個環節就會影響下面環節的順利運轉。這些學生必須作好在短期內要多吃點苦的思想準備。在完成每天的學習任務後,要安排一點時間預習。這樣做雖然費了時間,但上課能聽得懂,減少了因上課聽不懂而浪費的時間,同時,還可以減少花在課後整理、消化、作業上的時間。時間一長,運轉正常了,學習的被動局面也就會改變,就再也不需加班加點了。

3、預習的要求

(1)要注重講究實效,不搞形式。要根據學習計劃安排時間,不能顧此失彼。預習一般要安排在新課的前一天晚上進行。這樣,印象會較深。新課難度大,就多預習一些時間,難度小就少預習一些時間。應重點選擇那些自己 學起來吃力,又輪到講授新課的科目進行預習,其他科目只需一般性的預習。某些學科,也可以利用星期天,集中預習下一週要講授的課程,以減輕每天預習的負擔。

(2)預習的任務是通過初步閲讀,先理解感知新課的內容(如概念、定義、公式、論證方法等),為順利聽懂新課掃除障礙。具體任務是:①複習、鞏固和補習有關已學的舊知識,找出新課中自己不理解的問題,並把理解不透的記下來。②初步弄清新課中的基本內容是什麼?這些知識內容在原有的基礎上向前發展了什麼?並找出書中的重點、難點和自己費解的地方。③預習時要看、思、做結合進行。看:一般是把新課通讀一遍,然後用筆勾劃出書上的重要內容。需要查的就去查一查;需要想的就應該認真想一想;需要記的就應該記下來。思:指有的時候要想,做到低頭看書,抬頭思考,手在寫題,腦在思考。做:在看的過程中,需要動手做的準備工作以及對課本後的練習題要進行嘗試性的做一做。問答題答一答。不會做,不會答可以再預習,也可以記下來。等教師在授課時集中注意聽講或向老師提出。預習以後,還要合上書本,小結一下。這樣做能使自己對新教材有更深刻的印象。

(二)注重聽課環節

學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課堂中度過的。因此,聽課是學生接受教師指導,掌握知識,發展智力的中心環節。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是保證高效率學習的關鍵。聽課時,有的學生全神貫注,專心聽講;有的分心走神,萎靡不振,打瞌睡。有的像錄音機,全聽全錄;有的邊聽邊記,基本上能把教師講的內容都記下來;有的以聽為主,邊聽邊思考,有了問題記下來;有的乾脆不記,只顧聽講;有的邊聽邊劃邊思考。思考時,有的思考當堂內容,有的思考與本課相關的知識體系,有的思考教師的思路,有的拿自己的思路與教師的思路比較。

那麼,怎樣才能達到聽好課的目的呢?總的要求是要抓住各學科的不同特點,帶着問題聽,聽清內容,記住要點,抓住關鍵,着重聽老師的講課方法與思路,釋疑的過程與結論。具體要求:

1、要充分認識老師在上課時的重要作用。因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起着主導的作用。他在課堂中的分析講解遠比課後輔導要詳細得多,這也是學生自已看書無法比較的。課堂教學是老師指導學生掌握知識的一條最簡捷的路。因此,每個學生都應該虛心向老師學習。在老師的啟發誘導下上好每一節課。

2、要集中注意力,全神貫注地聽老師講解,跟着老師的講課思路走,千萬不能思想開小差。如果在老師啟發下,自己有了比較好的想法,可以在筆記本上記下來,等下課後再去深入思考或請教老師和同學。總之,課堂上的“分心”,是學習的大敵。

3、聽課中可以嘗試在老師沒有作出判斷、結論之前,自己試作判斷、試下結論。看看自己想的與老師講的是否一致。找出對與不對的原因。

4、要力求當堂理解。理解是掌握事物本質、內部聯繫及規律的思考過程。那麼,怎樣才能做到當堂理解呢?在課堂上,你想的應與老師講的統一,你思考的問題應與老師講的問題統一。在教師的啟發下,你要始終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如果在思考中出現不理解或理解不透的地

方,應舉手提出問題。如果課堂上老師沒有時間解答你的問題,應繼續聽老師的講解。課後再去請教老師。

5、要跟着老師的思路跑。聽課是為了增長知識和發展智力。因此,不能把知識聽懂了就算課聽好了等同起來。高水平的聽課應該不僅注意老師傳授的具體知識,更應該注意老師講課的思路。追着老師的思路跑,目的在於把老師講課過程中運用的各種思維方式,思維過程搞清楚。學習老師是如何進行周密科學思考的,從而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和智力水平。有的學生不注意老師的講課思路,而偏重於記憶老師的推導,總結出來的公式或結論,認為這是聽課的主要目的。其實,這樣掌握的知識,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死知識。這種死知識忘得快,又不能用於解決實際問題,更談不上發展智力。

6、要抓住一節課的知識內容和學科特點的關鍵。知識內容的關鍵一般指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關係式以及公式、定義。當老師講解這些關鍵知識時,你一定要特別注意,抓住不放。同樣,不抓住學科特點的關鍵學習,也會影響你的學習效果。實際上,各門學科的內容體系、發展思路、訓練要求以及教的方法各有特點。學習中非抓住這些特點不可。如物理、化學、生物課要特別注意觀察和實驗,在獲得感性知識的。基礎上,通過思考來掌握科學概念和規律。數學要通過大量演算,證明等練習獲得數學知識,培養出數學思維能力。語文和外語在聽課時,主要抓住字、詞、句、篇等方面的知識點,並且通過聽、説、讀、寫來提高閲讀和寫作能力。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語言和文字。

(三)緊抓複習環節

複習是對前面已學過的知識進行系統再加工,並根據學習情況對學習進行適當調整,為下一階段的學習做好準備。因此,每上完一節課,每學完一篇課文,一個單元,一冊書都要及時複習。若複習適時恰當,知識遺忘就少。早在1885年,德國的心理學家艾濱浩斯,通過實驗發現剛記住的材料,一小時後只能保持44%;一天後能記住33%;兩天後留下的只有28%;六天後為25%。所有的人,學習的知識都會發生先快後慢的遺忘過程。一些記性好的學生是因為能經常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次上進行復習,做到“每天有複習,每週有小結,每章有總結”,從而形成了驚人的記憶力。因此,很多學生對所學知識記不住,並不是腦子笨,而是不善於複習,或複習功夫不深。

1、複習的要求

(1)課後應及時把老師講的和板書的知識像放電影一樣,在腦子裏過一遍。看看能想起多少,忘了多少。然後翻開筆記,查找漏缺。

(2)看教材時,應邊看邊思,深思重點、難點。分析疑點、深化理解。

(3)看閲必要的參考書,充實課堂所學的內容。

(4)整理與充實筆記,對知識進行歸類,使知識深化、簡化、條理化,並按規律去加強記憶。

(5)加強練習。練習一般應在複習後進行,也可邊複習邊練習。在複習過程中,加強練習,能提高複習效果。

(1)及時複習。當天學的知識,要當天複習清,決不能拖拉。做到不欠“帳”。否則,內容生疏了,知識結構散了就要花費加倍時間重新學習。要明白“修復總比重建倒塌了的房子省

事得多”。

(2)要緊緊圍繞概念、公式、法則、定理、定律複習。思考它們是怎麼形成與推導出來的?能應用到哪些方面?它們需要什麼條件?有無其他説法或證明方法?它與哪些知識有聯繫?通過追根溯源、牢固掌握知識。

(3)要反覆複習。學完一課複習一次,學完一章(或一個單元),複習一次。學習一階段系統總結一遍。期末再重點複習一次。通過這種步步為營的複習,形成的知識聯繫就不會消退。

(4)複習要有自己的思路。通過一課、一節、一章的複習,把自己的想法,思路寫成小結、列出圖表、或者用提綱摘要的方法,把前後知識貫穿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網。

(5)複習中遇到問題,不要急於看書或問人,要先想後看(問)。這對於集中注意力、強化記憶、提高學習效率很有好處。每次複習時,要先把上次的內容回憶一下。這樣做不僅保持了學習的連貫性,而且對記憶有很好的效果。

(6)複習中要適當看點題、做點題。選的題要圍繞複習的中心來選。在解題前,要先回憶一下過去做過的有關習題的解題思路,在這基礎上再做題。做題的目的是檢查自己的複習效果,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做綜合題能加深知識的完整化和系統化的理解,培養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四)獨立完成作業環節

獨立完成作業是深化知識,鞏固知識,檢查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複習與應用相結合的主要形式。然而,有些學生沒有真正利用好這個環節。他們一下課就搶着做作業,作業一完,萬事大吉。更有些學生課上根本沒聽懂,下課後也不問,作業抄襲後向老師交差完事。其實,做好作業有以下意義:

1、可以檢查自己的學習效果。通過做作業可以發現問題,以便及時補救。

2、通過做作業時的思考,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把易混淆的概念搞清楚,把公式的變換搞熟練。總之,有利於把書本上的知識轉化成自己的知識。

3、可以培養思維能力。因為作業中提出的各種問題,必然會促使自己積極思考,增強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做完作業後,不能把它一扔了事,而應當定期進行分類整理,為總複習積累資料。複習時,翻閲一下記錄的作業,既方便省事,又印象深刻。

做作業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1、審題。審題是做作業十分重要的一步。拿到一個題目,首先應判斷它屬於哪一類,難易的程度如何?分清題目的條件和要求。已知條件是什麼?從題目提供的信息中還能挖掘出什麼條件?它的要求是什麼?同時要讓自己的思路順着題目的路子思考。通過思考、準確、透徹地理解題目的意思,分清已知條件有哪些,題目要求的結論是什麼。在審題過程中,還要注意哪些地方沒有直接用語言表示出來,而隱含在題目中的其他形式條件,即注意隱含條件的挖掘。

2、尋找解題途徑。方法一般有三種:一種是“由因導果”,可以表述為:“已知→可知→可知……”,最後到達結論。第二種是“執果索因”,即結論←需知←需知←……”。這樣一層一 層的追下去,直到追到已知條件全部有了為止。這樣。已知條件和要求結論之間的道路就打通了。第三種是對於一些比較複雜的題目,就需要我們用前兩種的綜合辦法,以儘量縮短條件與結論的距離。即一方面從已知條件推出一些可知的中間結果,另一方面根據題目的要求分析出一些需知的中間結果。需知與已知一旦統一,則可得到解題的途徑。

在尋找解題途徑中,要廣泛聯想與這些條件和結論有關的概念、公式、法則和方法等。聯想過去是否解過和與此相同或相近的題目。那時是怎樣解的?如果能聯想起有關的舊知識,即與此題相應的規律原理、原則、公式就會浮現在腦海中,使解題的思路更加開闊。聯想越廣,跨度越大,得到的解題效果也越佳。

有時因為題目較複雜,為了思考方便,也可以把審題的過程畫成簡圖。這實際上是一個運用學過的知識,把題目加工、改造的過程。經過加工,思路明瞭,解題捷徑就會出現在眼前。

3、正確解題,經過①②兩個步驟,已經尋得解題的途徑,判定了解題的方案。但在實施時還要注意解題的保質保量。要做到這點,解題的步驟必須按部就班,一步步演算。書寫規範化,格式明瞭,表達準確。要做到這點,必須要有紮實的基礎。除此以外,在解題中,重要的知識點應寫出來,繁題要簡寫,簡題要詳寫。

4、注意檢查。就是回過頭來再檢查一遍,看看是否題目要求的解都求出來了,有沒有漏解。是否求出的解均符合題目的要求,有沒有錯解。檢查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重要一環。檢查的方法很多。①步步檢查法。即從審題開始,一步步檢查。這種方法可以檢查出計算、表達上的錯誤。②重做法。即重做一遍,看結果是否一樣。③代入法。將計算結果代入公式或式子看看是否合理。同時,還要注意鍛鍊一題多解、一題多想。比較歸類的解題習慣,不斷提高自己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認真記好課堂筆記

記筆記是為了學,為了懂,為了用。記筆記的原則是以聽為主,以記為輔。簡練明白,提綱挈領,詳略得當。難點不放過,疑點有標記。不亂,不混,條理明。對聯想、發現的問題,要及時記。筆記要留有空白處,便於複習時補缺。

筆記的主要內容有:

1、記講課提綱,解題思路,難於理解的重點及難點以及自己悟出的重要體會。

2、老師解決問題時提出的觀點、論據與推導論證過程。精、巧、新的解題方法。

3、課堂上沒有解決的疑難。新知識和舊知識的聯繫或結合點。容易發生錯誤和混淆的概念。

4、記要點,書上有的不必多記,可在筆記上留下空白,課後補記或對照課本複習。

5、預習時發現的問題、體會,自己掌握不好的舊知識。

6、摘錄參考書上對課本內容有針對性幫助的材料。

記筆記的好處有:

1、思想不易開小差,因上課時要邊聽邊記邊思考。能保持注意力集中、持久,加強對知識的接受與理解。

2、記筆記要手、眼、耳、腦並用,使感覺器官和思維得到綜合訓練,提高學習能力。

國中語文學習方法 篇三

國中語文學習方法的精髓

多讀,就是反覆讀。據説,豐子愷先生的讀書法稱為“二十二遍讀書法”,他對一篇好文章,前後讀22遍之多,並深有體會地説,把文章讀熟後,就會漸漸地從脣間背誦出來,多讀成誦,應當就是記憶之本。

推薦一定要訂閲《語文報》,這份報紙讓人受益匪淺。拿到報紙,每一篇文章都能仔細的去閲讀,準備一個本子,看到好的東西就記下來。

強記,就是有目的地剋制自己,進行記憶。有些課程基本概念不記不行,如語文中的音形義、外語中的單詞等。理解了的要背誦,暫時不理解的也要加以記憶,並在使用中重新鞏固記憶。

古詩文,背誦後更易理解,理解後還會記得更牢固——當然這需要毅力和恆心。久而久之,不但大腦信息存儲得越多,而且會養成樂於記憶的好習慣。當然,強記和死記並非同一概念。

勤寫,不只是寫作文,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曰記、聽課筆記、讀書中的圈點評註、整理摘抄都屬於這個範疇。

寫本身就是較高層次的記憶,我們有這樣的體會:寫作文,先打腹稿,再寫成初稿,待到往作文本上謄寫時,不看初稿就能寫完。原因是,動筆綜合調動了各種器官,並進入記憶的高級階段,“好記性不如頭”不無道理。

中學生語文學習方法

一、預習。預習一般是指在老師講課以前,自己先獨立地閲讀新課內容,做到初步理解,做好上課的準備。所以預習就是自學。

1、通覽教材,初步理解教材的基本內容和思路。

2、預習時如發現與新課相聯繫的舊知識掌握得不好,則查閲和補習舊知識,給學習新知識打好牢固的基礎。

3、在閲讀新教材過程中,要注意發現自己難以掌握和理解的地方,以便在聽課時特別注意。

4、做好預習筆記。預習的結果要認真記在預習筆記上,預習筆記一般應記載教材的主要內容、自己沒有弄懂需要在聽課過程中着重解決的問題、所查閲的舊知識等。

二、上課。課堂教學是教學過程中最基本的環節,不言而喻,上課也應是考生學好功課、掌握知識、發展能力的決定性一環。上課要做到:

1、課前抓緊時間簡要回憶和複習上節課所學的內容。

2、要帶着強烈的求知慾上課,希望在課上能向老師學到新知識,解決新問題。

3、上課時要集中精力聽講,上課鈴一響,就應立即進入積極的學習狀態,有意識地排除分散注意力的各種因素。

4、聽課要緊緊抓住老師的思路,注意老師敍述問題的邏輯性,問題是怎樣提出來的,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步驟。

5、不懂的問題要先記下來,接着往下聽,課後再去鑽研或向老師請教。

6、要努力當課堂的主人。認真思考老師提出的每一個問題,積極參加課堂討論。

7、要特別注意老師講課的開頭和結尾。要養成記筆記的好習慣。

三、作業。作業是學習過程中一個重要環節。通過作業不僅可以及時鞏固當天所學知識,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把學過的知識加以運用,以形成技能技巧,從而發展自己的智力,培養自己的能力。

1、先看書後作業,看書和作業相結合。

2、注意審題。要搞清題目中所給予的條件,明確題目的要求,應用所學和知識,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

3、態度要認真,推理要嚴謹,養成"言必有據"的習慣。

4、作業要獨立完成。對於作業中出現的錯誤,要認真改正。

5、作業要規範。切忌塗改過多。書寫工整,步驟簡明有條理。

6、定期將作業分門別類進行整理,複習時,可隨時拿來參考。

四、複習。複習的主要任務是達到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在理解和掌握過程中提高運用知識的技能技巧,使知識融匯貫通。

1、當天的功課當天複習,並且要同時複習頭一天學習和複習過的內容,使新舊知識聯繫起來。

2、單元複習。在課程進行完一個單元以後,要把全單元的知識要點進行一次全面複習,重點領會各知識要點之間的聯繫,使知識系統化和結構化。

3、期中複習。期會考試前,要把上半學期學過的內容進行系統複習。特別應着重弄清各單元知識之間的聯繫。

4、期末複習。複習時力求達到"透徹理解、牢固掌握、靈活運用"的目的。

5、假期複習。每年的寒假和暑假,除完成各科作業外,要把以前所學過的內容進行全面複習,重點複習自己掌握得不太好的部分。

五、考試。考試是學習過程的重要環節。通過考試可以瞭解自己的學習狀況,以便總結經驗教訓,改進學習方法。

1、要正確對待考試。考得好,可以促進自己進一步努力學習,考得不好,也可以促使自己認真分析原因,找出存在的問題。

2、做好考試前的準備工作。對各科功課進行系統認真的複習,這是考出好成績的基礎。

3、答卷時應注意認真審題,仔細檢查,答題先從簡單的開始,卷面要整潔,書寫要工整,答題步驟要完整。

4、重視考後分析。拿到老師批閲的試卷後,要對試題進行逐一分析,找出自己學習上存在的問題。

5、各科試卷要分類保存,以便複習時參考。

六、課外學習。課外學習是課內學習的補充和擴展,二者是相互聯繫、相互滲透的整體。課外學習應注意:

1、可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有目的地選擇學習內容,原則是有利於鞏固基礎知識,彌補自己的學習弱點。

2、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長和愛好,選擇一些有關學科的課外讀物學習。

3、課外閲讀一定要從自己的實際出發,切忌好高騖遠、貪多求全。

七、實驗課。實驗課是理論聯繫實際的重要手段,實驗的目的是加深對理論的理解和有效地擴大知識領域,培養觀察能力、判斷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的技能技巧,培養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實驗課要做到:

1、實驗前做好準備,明確實驗的目的要求、實驗原理及實驗方法、步驟等。

2、注意熟悉實驗用儀器設備的名稱、功能和操作方法。

3、實驗要自己動手操作,仔細觀察實驗現象,認真測定數據,做好記錄。

4、實驗完成後,要認真且實事求是地寫好實驗報告。

國中語文六先六後學習法

1、先計劃後學習

學習是一個系統工程,是由淺入深、由少到多、逐步深入的過程。只有訂好計劃再學習,學習才是有計劃、有目的、有針對性的,才能克服學習中的盲目性、忙亂性。

2、先預習後聽講

首先,預習是課前“偵察”,可打有準備之仗;其次,預習可使新舊知識聯繫,有利於掌握新知識;再次,預習可以克服聽課的盲目性,提高學習效率;最後,預習可使聽課更專心,與老師配合更默契,從而提高自學能力。

3、先複習後做作業

複習是鞏固、消化和深化學習內容的重要環節,回家後應把當天學的知識認真複習一遍,該記的記下來,該理解的理解透了,然後再做作業。做作業時,第一不要看書,第二不要問別人,第三要有時間限制,只有這樣,作業才有實際價值。

4、先調整心態後參加考試

同樣水平的孩子,以不同的心態走入考場就會有不同的結果。心態良好、鬥志昂揚就會促進思維,臨場發揮就好;心態不好、緊張焦慮就會抑制思維,臨場發揮就不佳,所以考前一定要調整好心態。

5、先獨立思考後請教別人

思考可以對知識理解得更深刻,可以使所學的東西更紮實,可以使大腦變得更靈活。所謂學問,就是要又學又問。當遇到學習上的困難時,應在自己思考的基礎上求得別人幫助,但最好不要只問答案,而要共同探討,以求開拓思路。許多經驗豐富的老師都説,那些經常問問題的同學,他們的能力要優於他人。平時,他們看起來似乎領悟得較慢,但在測驗或考試的時候,他們卻考得非常好。

6、先打好基礎後靈活思維

學習必須先打好基礎,就是把書本上最基本的概念、定理、公式牢牢掌握,尤其是基本概念。切不可概念還沒掌握就急於去做題,既費時又費力,事倍功半。當然,光打好基礎還不行,還要靈活思維。要把書本上的知識經過自己的理解變成有血有肉的知識,能發揮,能運用,能創造。

國中語文學習方法 篇四

由於漢語是我們的母語,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都會運用到,所以語文在很多學生心目中是學起來比較輕鬆的一門學科。但是由於國中學生要學習的科目比較繁多,又由於語文學科本身的知識點比較零散,所以,語文也是是很多學生不感興趣的一門學科,在學習上就會不認真對待,這就導致語文學科變得越來越不被學生重視。很多學生在課下都會花費大把的精力來做數學習題,但很少有同學在課下學習語文知識,逐漸導致語文水平日益低迷,所以教師如何幫助學生創新語文學習方法,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知識顯得尤為重要。

一、閲讀是語文的靈魂所在

閲讀一直以來都是語文學科的靈魂所在,無論是從應試角度來考慮還是從語文素養角度來考慮,閲讀都是培養學生專業能力和語文素養的良好途徑。從應試角度來考慮,國中作為九年義務教育的最後階段,語文是不可缺少的,因為國中承接了國小與高中的學習,如果説高中語文是提高,國小語文是基礎,那國中的語文學習就是鋪墊,作為轉接的一個階段,語文學習必須受到應有的重視。

現在很多國中學生對待語文學習都是無所謂的態度,因為語文學科中的知識都是學生能夠輕易理解的,語文學科不同於其他學科的另一個特點就是語文課堂走神幾分鐘,之後會發現並不會落下很多知識,學生還可以輕鬆地跟上,所以,學生對待語文總是有一種雲淡風輕的感覺,而數學等其他學科如果在課堂上落下幾分鐘很可能就會拉下一個典型的知識點。所以,這種差異導致學生對待語文的態度不夠嚴謹。

關於閲讀,學生還應該在日常除了課本中的課文之外,有意識的去閲讀一些名著和一些簡短的文章,這些簡短的文章用來作為提高閲讀理解能力的手段,而閲讀名著,則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在國中階段,寫作能力基本上是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的,因為平時的教學要求對課外的一些能力要求並不是很高,所以,教師在這一方面對學生的要求不是很嚴格,這就導致大部分學生沒有意識去自己提高自身的閲讀寫作能力。

我認為,國中的學生相對於高中來講學業壓力還是比較小的,所以,在國中階段就可以有意識的去閲讀一些課外書籍,從而提高自己的閲歷。從國小開始學生就瞭解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句話的真正含義,可是真正踐行的學生並不多,在這裏,我要説一下閲讀的好處,對語文學科的有利方面。閲讀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閲歷,讓學生的眼界得到開闊,這種能力還可以體現在寫作中,因為國中學生的作文水平還是存在很明顯的差異。另一點就是閲讀可以使學生通過長時間的閲讀,潛移默化的學會作者的寫作風格,這樣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

二、隨時隨地記錄生活中的趣事並分享

説起記錄生活樂趣,好像只有語文才能很好地表達,因此學生應努力學習語文知識,不斷擴充自己的見識提高文筆,這對於分享生活有很大的幫助。國中是學生處於青春期的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教師應格外注意學生的心理髮展,培養學生健康積極地學習以及生活態度,而記錄生活中的樂趣就是一種很好的方法。學生可以經常記錄生活中以及周邊同學發生的一些樂趣,將青春時期的樂趣記錄下來,並學會分享。學生們都明白這樣一句話,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交換後還是隻有一個蘋果;但是你有一種想法,我有一種想法,交換之後,我們都有兩種想法。因此學生要明白分享的樂趣,更要明白好腦子不如爛筆頭,如何簡潔文藝的記錄自己的生活,這種能力是語文學科才能幫助學生的。

所以,學生可以利用閒暇時間,經常性的寫一寫隨筆,記錄生活,提高寫作能力,逐漸培養語文素養。國中階段的學生很少會有堅持寫隨筆的好習慣,雖然這種做法的效果並不明顯,但是隻要堅持,就會有很大的提高。這種做法相對於以往的傳統的按部就班地去學習語文,是一中極具創新的學習方法,能夠給語文學習注入創新的種子,不斷地去堅持,使創新的種子不斷髮芽,為語文學科的枯燥學習注入活力,從而激發學生對語文的熱情,將中華文化不斷提高創新。

三、開放課堂形式,採用開放的學習模式

國中語文學習的內容一般是沒有很大的起伏,大體的內容都是比較穩定的,但由於這種沒有起伏的學習模式,久而久之,使得學生對語文產生了無味枯燥的印象。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需要老師對學生進行一定推進,將以往傳統的課堂模式打破,創新課堂形式,提倡學生積極參與到開放學習中去。以往的課堂大都是教師按部就班的講解課文,學生記錄,這樣的模式對學生的學習是沒有好處的。

教師要幫助學生打破以往的想法,建立自由的課堂模式,讓學生在課堂上可以自由的表達想法。對待一些現代文,以往都是逐段講解,而創新課堂形式後,學生可以提前預習課文,在課堂上,自發的形成學習交流小組,彼此交流心得,將作者的情感、文章所表達達到內容以及情感主線進行交流,教師進行統計收集,最後對學生的想法進行指點。這樣的學習模式可以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來,而且能夠積極地去接受知識,心理學研究也曾指出,主動積極地去接受文化知識比教師逼迫下被動接受的效果要好很多。這種做法相對於以前的課堂模式是一種很大的創新,但教師要注意進度,並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調整。

四、文言文進行總體整合,對比記憶

國中的語文課程,總體下來一學期要學很多文言文,重點知識就是一些古今異義詞,文言翻譯和一些通假字,這些在平時學習中都是一課一課的去學習,對於學生而言,學習文言文最主要的是知道一些字的古義,能夠知道一些文言文的大體意思,這樣方便以後接觸文言文。國中階段還不會涉及很多課外的文言文,但是教師不能因為這種考試形式就放棄對學生閲讀文言文能力的培養,在國中階段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翻譯文言文的能力,具有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的能力。所以,這種教學具有相當大的創新性,尤其是文言文這種在現代生活中不常運用的知識,需要創新的教學方法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總而言之,語文對於學生來講是非常熟絡的一門學科,很多學生對語文也許已經失去了新穎感,但是學習語文知識是非常重要的,國中語文是學生日後學習發展的基礎支撐,創新國中語文的學習方法,還需要廣大教師不斷努力、探索。

國中語文學習方法 篇五

國中語文學習方法

要養成預習的習慣

閲讀課文,弄清文章的體裁,瞭解文章的作者、時代背景,掃除字詞障礙,對課文中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通過查字、詞典弄清楚,難懂的句子劃上特定的符號,在老師的講解中理解或向教師請教。精讀課文,弄清課文主要內容、段與段之間的關係、課後練習及一些語法知識等。

有效利用課堂45分鐘

七年級學生獲取語文知識,提高分析能力,掌握答題技巧的重要途徑還是在於每天的45分鐘課堂學習。所以,提高45分鐘課堂的聽課效率對提高語文成績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提高聽課效率必須遵循“五到”的原則:眼到、口到、耳到、心到、手到。老師要求背誦課文,只要課上有可以利用的時間,就應該見縫插針地爭取在課內基本背會,儘量不要把問題留到課後去解決。上課時精力要高度集中,遇到分析題時,要積極動腦筋思考,積極參與發言,這樣才能使能力大大地增強。“聽”就是要聽老師講解知識點,聽結論得出的方法。

積極參加各種語文活動

要積極、主動、大膽地參加朗誦、背誦、語文基礎知識競賽、作文比賽等語文學科活動。説不定你還能成為一個不錯的主持人呢!如果老師還沒有打算舉辦這些活動,你一定要趁早向老師建議。在學習上就是要爭先,這樣做是正確的。

國中語文學習技巧

一、多讀書,注意基礎 要想學習好,基礎知識的掌握尤為重要,而基礎知識就是指課本知識,這一點同學們一定清楚。但在學習中,很多同學卻不重視課本的閲讀理解,只願意去多做一些題,因為考試就是做題。實際上這是一種本末倒置的做法,應當説,課本與習題這兩方面都很重要,互相不能替代,但課本知識是本,做題的目的之一是能更好地掌握知識。所以我們主張多讀書少做題,不主張多做題少讀書。

二、多思考、注重理解 “學而不思則罔”,思考是學習的靈魂。在學習中,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駕御知識的頭腦。如果一個人不會思考,他只能做知識的奴隸,知識再多也無用,而且也不可能真正學到好知識。知識的學習重在理解,而理解只能通過思考才能實現,思考的源泉是問題,在學習中應注意不要輕易放過任何問題,有了問題不要急於問人,應力求獨力思考,自己動手動腦去尋找問題的正確答案,這樣做才有利於思考能力的提高。

三、多重複,温故而知新 《論語》開篇第一句:“學而時習之”道盡學宗,不斷的重複顯然是學習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當然,這種重複不能是機械的重複,也不只是簡單的重複記憶。我們主張每次重複應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重點,不同的目的,這樣每次重複才會有不同的感覺和體會,一次比一次獲得更深的認識。知識的學習與能力的提高就是在這種不斷的重複中得到昇華,所謂温故而知新也。

國中生怎樣學好語文

1、熟悉並掌握語文基礎知識

(1)學習語文和所有系統性學科一樣,重點都在於要先掌握基礎知識。想要學好語文,首先將字、詞、短語、句子等基礎都掌握。

(2)如果只是死記硬背和死做題,這樣的作用並不大,因為語文知識既獨立存在又充滿聯繫,所以在學習時要把握住其知識的脈絡。

2、增強語感

(1)“語感”作為語文課的重要部分,當判斷一種説法或句子的表達時,並不是靠語法的分析,主要還是靠語感。

(2)有很多同學覺得語文考試中的概括中心思想這類試題較難,其實只要學生在上課時,認真聽講、用心感受,也可以幫助對中心思想做出正確的總結。

3、培養“聽”“説”“讀”“寫”的能力

(1)聽:保持足夠的耐心和專注度,在聽記敍文時注重聽人和事,在聽説明文時學會抓住事物的特徵,在聽議論文時注重聽出作者的觀點及理由。

(2)説:學會將自身觀念,通過簡潔的語言大膽地説出來,還要連貫得體地表達出來。

(3)讀:首先掌握默讀、朗讀、精讀及泛讀的不同技巧,然後在讀的同時可以將分析與欣賞相結合。

(4)寫:在寫作時要用通順的文字和豐富的想象力,將主次結構分明;在寫人與事時要突出其真情的實感;在寫事物時要學會抓住其特徵做到條理清楚;在寫觀點時要有理有據,使人無法反駁。

4、把“讀”與“寫”有機結合

如果在語文學習中,將閲讀、思考和寫作結合起來可以發揮出更好的學習效果。以下具體有三種方法:

(1)在閲讀的同時,可以結合讀,可以用筆記錄書本的內容,還可以記錄下自己在閲讀時的所思所想。

(2)可以通過寫日記的方式,將自己在閲讀時的體會或者生活中的感悟記錄下來。

(3)可以通過寫作文的方式,將自己閲讀或生活的體驗通過具體形式來表達出來,這樣可以形成自己的思想體系和文章風格。堅持下來就可以提高語文的聽説讀寫能力了。

國中語文學習方法 篇六

《狼》知識要點歸納

一、文學常識:

體裁:是短篇小説,選自清代小説家蒲松齡,《聊齋志異》蒲松齡、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 “聊齋”是他的書房的名字,“志”是記述的意思,“異”是指奇異的事。郭沫若盛讚蒲氏的著作“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二、特殊字詞

1、通假字

止有剩骨 “止”通“只”

2、古今異義:

①股:古義為大腿,身已半入,只露尻尾;今為屁股。

②禽獸之變詐幾何哉——幾何:古義:多少,這裏是能有幾何的意思。 今義:數學中的一個分支。

③耳:古文言文中出現在句尾時,通常解釋為"罷了",只增笑耳。今為耳朵。3、詞語活用:

①其一犬坐於前(犬,名詞作狀語,像狗一樣)

③一狼洞其中(洞,名詞作動詞,"打洞"的意思。另一隻狼正在那裏打洞。)

④恐前後受其敵(敵,名詞做動詞,攻擊,脅迫的意思)

⑤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隧,名詞作動詞:從柴草堆中打洞。)

4、特殊句式

投以骨 :應為“以骨投之”,意思是“把骨頭扔給狼”。

5、虛詞:

①之:(1)助詞,無實在意義,用在表示時間的詞後面,起湊足音節。久之。 (2)代詞,它。例:又數刀斃之(代狼)(3)助詞,的。例:禽獸之變詐幾何哉 (4)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不翻譯。例:而兩狼之並驅如故

②其:(1)恐前後受其敵:代狼 (2)場主積薪其中:代指麥場 (3)屠乃奔倚其下 :代指積薪(4)一狼洞其中:代指積薪 (5)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代指屠夫。(6)屠自後斷其股:代狼

③以:(1)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連詞,表目的,可譯為“來”。(2)以刀劈狼首:介詞,表示工具,用。

④於:介詞,在。例:其一犬坐於前。

⑤而:連詞,錶轉折,但,可是。 例:而兩狼之並驅如故

6、一詞多義:

(1)意: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企圖。意暇甚:神情。

(2)敵:恐前後受其敵 : 敵對,這裏是脅迫、攻擊。 蓋以誘敵: 敵方 。

(3)前:狼不敢前:向前 前後受其敵:前面

三、全文翻譯

有個屠户天晚回家,擔子裏的肉已經賣完了,只剩下一些骨頭。路上遇到兩隻狼,緊隨着走了很遠。

屠户害怕了,拿起一塊骨頭扔過去。一隻狼得到骨頭停下了,另一隻狼仍然跟着。屠户又拿起一塊骨頭扔過去,後得到骨頭的那隻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頭的那隻狼又跟上來。骨頭已經扔完了,兩隻狼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

屠户很窘迫,恐怕前後一起受到狼的攻擊。看見野地裏有一個打麥場,場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麥場裏,覆蓋成小山似的。屠户於是奔過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擔子拿起屠刀。兩隻狼都不敢向前,瞪眼朝着屠户。

過了一會兒,一隻狼徑直走開,另一隻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時間長了,那隻狼的眼睛似乎閉上了,神情悠閒得很。屠户突然跳起來,用刀劈狼的腦袋,又連砍幾刀把狼殺死。屠户正要上路,轉到柴草堆後面一看,只見另一隻狼正在柴草堆裏打洞,想要鑽過去從背後對屠户進行攻擊。狼的身子已經鑽進一半,只有屁股和尾巴露在外面。屠户從後面砍斷了狼的後腿,也把狼殺死。這才明白前面的那隻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來誘惑敵方的。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會兒兩隻狼都被砍死,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過給人增加笑料罷了。

四、用原文回答。

1、表現屠夫害怕,對狼抱有幻想,一再妥協退讓的詞語是:屠懼,投以骨;復投之。

2、恰當表現狼貪得無厭(貪婪兇惡)的語句是:

(1)綴行甚遠。⑵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3)復投之,後狼止而前狼又至。(4)而兩狼之並驅如故。

恰當表現狼狡詐陰險:(1)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⑵目似瞑,意暇甚。(3)意將遂入以攻其後也。

3、狼 “眈眈相向”不敢前的原因的句子是: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

4、表明屠户不失時機奮起反擊的詞語是:“暴起”“劈”“斃”

5、文中作者議論性的語句是: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五、內容理解

1、按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的整理故事情節。

答:第一自然段:開端:遇狼 第二、三自然段是:發展:懼狼;御狼。第四自然段是:高潮和結局:殺狼。

2、本文前四段與第5段在表達方式上有什麼不同?

答:前 四段是記敍,第5段是議論;前四段是講故事,第5段是評故事。

3、結尾段在文章中有什麼作用?答:發表評論,點明故事的主題,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4、文中是怎樣寫狼的狡猾的?

文中表現狼的狡猾的語句:“綴行甚遠”“一狼得骨止??而兩狼之並驅如故”“狼不敢前,眈眈相向”“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等。

5、屠户的機智表現在哪些地方?

文章寫出屠户的機智,主要是通過他的動作和行為表現出來的。

“顧野有麥場??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後,一狼洞其中??屠自後斷其股,亦斃之。”

6、文章主旨:本文通過記敍兩隻狡詐的狼想要吃掉屠夫,但最終雙雙被屠夫斃命的故事,諷喻像狼樣的惡人不論怎樣狡詐,終歸要失敗的,並告誡人們,對待像狼一樣的惡勢力不要抱有幻想,要敢於鬥爭,善於鬥爭,才能取得勝利。

國中語文學習方法 篇七

目前,從"應試教育轉化為素質教育"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我認為要完成這個轉化,在語文教學上,關鍵在於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而我們的語文教學,往往看重教法的改革,忽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或者説對學生學習方法指導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因此學生在語文複習中,往往不知從何下手,我們語文老師也常常強調語文就是要靠讀背,只要你對每篇課文讀透背熟,就自然會考得好。當然,這也是學習方法的一種,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但這種死記硬背的讀書方法,對現在的中學生而言是不足取的,或者説是遠遠不夠的。錢夢龍先生總結出"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這種"三合一"的構思,也就是要教師精心指導學生,把學生從"暗衚衕"裏摸索解放出來。因此我認為,以下幾方面特別值得注意。

首先,要總結出一套科學的系統的語文學習方法。應在繼承我國傳統的語文學習方面和借鑑國外各種先進的語文學習方法的基礎上,努力總結當代一些卓有成效的學者或成績優異的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科學的語文學習方法,然後加以歸納整理,以之指導學生的語文學習。

如:按課前預習,課堂授課、練習,課後作業、自讀、閲讀、寫作等順序,可歸納為:"課文預習法"、"課堂問題回答法"、"課堂筆記法"、"課文分析法"、"課文練習法"、"閲讀法"、"略讀法"、"精讀法"、"作文材料積累法"、"作文題材提煉法"、"作文仿作法"、"作文修改法"、"作文應試法"等等。當然還有師生須共同掌握的"語文興趣培養法",課外的"讀報法"、"演講法"、"信息借鑑法"等等。

方法不單由老師總結,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總結,"讓學生自己去發現種種的法則"(葉聖陶語)學生自己摸索的方法往往更親切,使用起來更得心應手。

其次,有效地指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方法。語文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在這過程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得到真正的統一。過去,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傳授語文知識上,這樣,學生被動地聽,不能參加各種智力活動,實踐機會少,沒有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學生的主體作用受到排斥,那麼教師的主導作用往往落空,這就是語文課上那麼多課時,教師花那麼大力氣而往往收效甚微的根本原因。所以,我們語文教師在向學生傳授語文知識的同時,應十分重視指導學生掌握語文的學習方法,努力教會他們如何學習語文,這才能很好地體現出教為主導與學為主體的關係。學是在教之下學,教是為學而教。

有效地指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方法,不僅應該系統地總結語文學習方法,而且要認真地去研究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的教學藝術,也就是説既要設法尋找學習語文的"鑰匙",還要去研究如何教會學生使用這把語文學習的"鑰匙"。當然這裏有不少問題亟待解決。如,不同年級、不同特點的學生,怎樣對他們掌握語文學習方法提出不同的要求;不同的語文學習方法,怎樣採取不同的授受途徑,等等。此外,還要從"學"的方面,認真注意教法的改革,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從一定的意義講,教師的教法,往往成為學生學習方法的模式。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也就接受了教師通過教學展示出來的學習方法。

與此同時,教師要注意糾正學生不良的學習習慣,要他們改變笨拙的不科學的語文學習方法。轉變學生養成的不良習慣是困難的,要改變它需要一定的毅力,摸索掌握新的科學的學習方法,也有一個過程。因而,一開始由於學生的不適應,他們在語文的學習上會有一段暫時停頓時期。教師應向學生指出:不要被暫時的現象矇住眼睛,要清醒地認識到,科學方法對提高語文學習效率的巨大作用。

語文學習方法的指導,不能在知識的真空裏進行,而要與語文知識的傳授,技能的培養有機地結合起來。正如贊科夫指出的,學習能力發展總是與情感、意志、注意、興趣互相聯繫。所以,指導語文學習方法,不能孤立進行,要與語文知識的傳授結合,又要與思想教育、感情培養結合。

學生進入中學階段,在語文的知識和能力方面,儲備了一定的詞彙量,積累了一些文章,具有一定的聽、説、讀、寫的能力,這為學生全面掌握語文學習方法奠定了基礎,同時根據心理學上分析,學生智力發展高峯在初、高中階段。而智力正是構成學習基礎的能力,中學階段確實是掌握學習方法的最好時期。另外國中階段又處於從孩子到成人的過渡時期,是一個獨特的時期,學生在心理上具有像鐘擺一樣強烈的動搖特徵。因此,在這時期里加強對學生語文學習方法的指導,他們就容易接受正確的語文學習方法,養成好的學習習慣。總之,"機不可失"。中學階段語文教學的重點,應放在指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方法。也只有這樣,才能從應試教育走到素質教育。

國中語文學習方法 篇八

學習語文我認為沒有一個速成的方法,最大的必要是積累,學習方法沒有一個現成的模式,不能照搬別人的方法。

1.如何學習語文: 不僅僅要背誦那些文學常識、課文,這只是個步驟,應該從更大的角度上學“大語文”。

1)多讀書:也不一定要看魯迅、矛盾的小説,並不一定會有效果的。多讀是建立在精讀的基礎上的。讀文章時一定要注意它的內涵。整個高中期間,“我”都反覆看課文上的文章,將精彩之處做上標記,寫上自己的感受、思考。

2)多練習協作,可以通過寫日記的方法:不管是雜文、散文,還是小説,都可以寫,寫完了要反覆修改,這樣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要多思考,學而不思則惘。

3)多注意觀察:會發現生活中有很多素材可以成為寫作的素材。

4)語文的習題訓練:並不是多多益善,做題是為了掌握思路、掌握方法

語文學習的過程是不斷積累知識的過程,具體可歸納為“三步曲”(理解—識記—運用)

一理解:

語文學習固然要多看課外書籍,多讀好文章,多看報紙,甚至標語、廣告,古人所謂“處處留心皆學問”,要多頻道、全天候地接收外來信息,但是有些同學因為對所學的東西一知半解,或者根本不理解,所以進中學默寫國小學過的古詩“每逢佳節倍思親”,“倍”會寫成“備”、“被”,“渭城朝雨 輕塵”,“輕塵”會寫成“清晨”,我想如果學生真正懂得這句詩的意思,是不會產生這種錯誤的。為什麼現在的學生錯別字特別多,而且稀奇古怪,不懂詞義是主要原因。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注意加強這方面的教學,無疑會收到好的效果。

二識記:

在教學中發現學生前學後忘,學期剛開始教的內容到中途就忘卻了,時過境遷就不再有什麼印象了,分析原因主要是沒有用心去讀用心去記,除了在理解的基礎上背頌外必要的還要做筆記,好記心不及爛筆頭,眼過千遍不如手抄一遍。徐特立老師有一條重要的讀書經驗是“不動筆墨不讀書”,我們現在要求學生課外閲讀要寫讀書雜記,也正是出於這 一原因,這是積累知識的好辦法。

三運用:

俗話説“學以致用”,從某種意義上説,知識積累的多少和運用的好壞,都在作文中體現出來。現在學生中存在的問題是學歸學,寫歸寫,把學與寫絕然分開,不會模仿名篇的構思佈局,學了那麼多優美的詞語不會靈活地運用到自己的文章裏去,文章內容空洞枯燥乏味。學與用是相輔相存的,常用可以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而學又為寫提供了源頭活水。

學語文難,難在需要你持之以恆地積累,難在必須遵循語文學習的規律,運用“理解、識記、運用”的方法,堅持多看、多思、多寫,做生活的有心人,那麼閲讀和寫作能力是會逐步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