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體系培訓報告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15W

體系培訓報告多篇

【第1篇】澳大利亞、新西蘭職業技能培訓與鑑定體系建設考察報告

澳大利亞、新西蘭職業技能培訓與鑑定體系建設考察報告

王桂顯(執筆)

為了更好地適應wto和知識經濟時代到來所面臨的形勢,瞭解澳大利亞、新西蘭職業技能培訓與鑑定體系、職業標準、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建設等方面的做法,學習先進經驗,促進我國農機職業技能培訓與鑑定工作健康發展,由農業部農機試驗鑑定總站組織的赴澳大利亞、新西蘭“農機職業技能培訓與鑑定體系建設”考察團一行11人,於6月16日至7月1日對澳大利亞、新西蘭進行了專題考察。考察團先後到澳大利亞的昆士蘭大學農業園藝職業培訓中心、jamie grants農場、banchory農場、國家制造業職業標準研究中心、維多利亞州初級產業部和新西蘭的國家資格認證局、農業職業標準研究中心、建築業職業標準研究中心、園藝職業標準研究中心等部門考察訪問,與有關管理、研究、教學人員和農場主等進行了廣泛的座談和交流,對兩國職業技能培訓與鑑定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等情況有了較為深入的瞭解,取得了很大收穫。現將考察到的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有關基本概況

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都在南半球,位於太平洋西南部,屬英聯邦內的獨立國家,通用英語。澳大利亞由澳大利亞大陸、塔斯馬尼亞島及周圍海島組成,面積為769.2萬平方公里,全國人口不足2000萬,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低的國家之一。大部分地區是熱帶和亞熱帶氣候,氣候乾熱,雨水稀少,是世界降雨最少的大陸。新西蘭西隔塔斯曼海與澳大利亞東南部相望,由北島、南島和斯圖爾特島及周圍海島組成。面積27萬平方公里,全國人口近400萬,境內山地、丘陵佔總面積3/4以上,平原狹小。絕大部分屬温帶海洋性氣候,雨量充沛,年温差小,夏無酷暑,冬無嚴寒。

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都是經濟發達的國家,農牧業在兩國都佔有重要的位置,而且都已高度機械化。澳大利亞農用土地面積4.55億公頃,2000年農業人口有41萬,不足全國總人口的3%。主要糧食作物是小麥、大麥和燕麥,主要經濟作物是棉花、甘蔗和亞熱帶水果等。天然牧場遼闊,其面積佔全國總面積的55%,羊和羊毛馳名世界,羊的存欄數和羊毛產量位居世界前列,肉、乳畜牧業十分先進。農業總產值390億澳元,佔國民總產值3.8%,加上加工後的部分所佔比例超過10%。新西蘭全國2/3的土地適宜農牧,農牧產品佔國民總收入的3/4,佔出口總量的60%以上。主要飼養羊和牛,是世界上按人口平均養羊、牛最多的國家,人均10只(頭)。農作物有小麥、燕麥、大麥、新西蘭麻和水果等,糧食不足自給。

在為期半個月的考察期間,考察團所到之處無不感受到澳、新兩國農牧業資源的豐富和生產的發達,我們到的季節雖然已是這裏的初冬,但整個大地依然都由綠色的植被所覆蓋,在郊外參觀的旅途中到處是綠草葱葱,不時可以見到成羣的牛、羊在大自然中悠閒的生活着。其畜牧產品及其加工品也給我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騎在羊背上的國家”名不虛傳。

二、職業培訓與技能鑑定基本情況

1、主要發展歷程

澳、新兩國的職業教育培訓已有近百年的歷史,但全面發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進入標準化、規範化時期。初期的職業教育是在大學內設有部分的應用技術和實踐課程,為大學生提供相應的技能培訓。二戰結束後,由於大批的退伍軍人需要就業,同時在新技術革命的推動下,傳統工業部門進行了技術改造,以高新技術為核心的新興工業部門開始建立,現代管理制度逐步引入,這些都促進了勞動生產率的提高,這樣,技術密集型產業的生產一線就迫切需要大批高水平的技能型、技術應用型人才和管理人才。而傳統大學重學術科研、輕技術應用的教育思想,單一的人才培養模式,難以適應這種需求。在這種時代背景下,tafe(技術和繼續教育)應運而生,專門的職業教育培訓機構得到快速發展。上世紀九十年代,為使職業培訓更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行業企業需求,提高培訓質量,保持職業培訓與技能鑑定的一致性和連貫性,政府認為應推動職業教育培訓行業管理,更大限度地發揮行業組織的作用, 政府組織產業職業技能標準研發機構在國家制定的職業培訓框架基礎上,進一步形成了全國統一的職業技能標準,以此作為職業培訓機構認證、課程設置審批和技能考核鑑定的主要依據,職業教育培訓全面走向標準化、規範化。

2、組織管理體系

澳、新兩國的職業教育培訓管理職能明確,機構設置清晰、體系完善。澳大利亞有聯邦、州和地方三級政府,各級政府都在教育培訓部設立“職業培訓委員會”專門負責職業教育培訓管理工作,聯邦政府“職業培訓委員會”,負責全國職業教育培訓的規劃和體系構建,指導、協調各州政府的職業教育培訓工作,制定全國職業教育培訓的統一政策;向聯邦政府議會提交有關職業教育培訓的法律和經費保障議案,下達全國的指導性職業教育培訓項目,管理、劃撥該項政府撥款。各州政府“職業培訓委員會”,負責統籌和規劃本州的職業教育培訓工作,負責職業教育培訓機構的審批、評估和監督,負責對政府培訓項目進行招投標,負責監督培訓質量和管理職業教育培訓經費等,並且各州政府有較強的獨立性,都有一些不完全相同於聯邦政府的政策和法律。新西蘭有聯邦和地方兩級政府,也是由各級政府的教育培訓部負責統籌職業教育培訓工作。

3、職業培訓實施機構

澳、新兩國的職業教育培訓機構可分為四類:①聯邦政府辦的tafe學院,是國家實施職業教育培訓的主體。有些tafe學院是獨立設置的,有些則附設在高校內。其規模大,設備先進,專業設置廣泛,培訓層次多樣化,學制長短結合,培訓模式靈活多樣。②成人與社區培訓機構,主要提供基本職業技能訓練,為失業人員再就業和人員崗位流動提供崗前技術培訓。③私立培訓機構,國家鼓勵私立培訓機構參與對tafe學院競爭,通過立法形式規範職業培訓競爭機制。④產業部門、企業集團興辦的職業培訓機構,一般負責初級培訓,開展實用型技術的在職培訓和職業技能再教育等。在上述職業培訓機構中,前兩類屬公眾性培訓機構,其經費來源主要是政府撥款,少量收取學費(澳大利亞收10%);私立培訓機構的經費,一部分靠收取學費,另一部分通過參與政府職業培訓項目招標,獲得政府撥款;產業部門和企業集團興辦職業培訓機構的經費則主要由產業協會和企業負擔。

4、職業技能標準研發機構

澳、新兩國的職業技能標準研發機構是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逐步由政府和產業協會組建成立的,並經認可註冊的機構。如考察團訪問的澳大利亞製造業職業技能標準研究中心、新西蘭農業職業標準研究中心、建築業職業標準研究中心和園藝職業標準研究中心。這些專門的職業技能標準研發機構及其分支機構遍佈全國,負責進行本行業的就業需求預測和職業分析,包括瞭解國內外企業、學員的職業培訓的需求,研究制定行業職業技能標準,經教育培訓部審核、批准、頒佈。職業技能標準研發機構還負責向政府部門提供技術支持和建議,向tafe學院和其他職業培訓機構提供專業課程設置、教學依據和諮詢。其工作經費主要來自於政府撥款和行業資助,與政府有工作協議,並接受政府的工作考核,考核結果直接影響政府的撥款。據新西蘭建築業職業標準研究中心lan shepherd先生介紹,該機構每年有1200萬元新幣的經費,其中70%是政府撥款,30%是建築業資助。

5、職業資格證書制度

澳、新兩國的職業資格證書制度被社會普遍認可,證書作用明顯,含金量高。政府有關法律規定,職業資格證書在全國通用,只有取得了職業資格證書,才能從事相關職業的技術性工作。職業資格證書成了求職就業的必備條件,僱傭者以此作為上崗、確定報酬的依據,同時也是其免除相應法律責任的依據。澳大利亞的職業資格證書有六級,其中

一、二級為初級,

三、四級為中級,

五、六級為高級(相當於我國職業學校的大專和本科);新西蘭的職業資格證書有十級,其中一至四級為普通職業資格證書、

五、六級相當於大專,

七、八級相當於學士,九級、十級分別相當於碩士、博士。

三、職業培訓與技能鑑定特色

1、學分制修業

職業培訓機構的課程設置和技能鑑定的內容,嚴格按照統一的行業職業技能標準和統一的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要求,行業職業技能標準內容全面、詳實,不僅有專業知識和技能課程要求,而且按職業功能模塊和級別具體細化分解為學分,學員可以通過累積學分完成學業。這種學分制修業方法使職業培訓與普通教育、高等教育相銜接,在普通高中教育階段,學生就可以自由地選擇一級證書和二級證書要求的職業教育課程,高中畢業進人tafe學院後,在高中教育階段所得的職業教育課程的學分得到承認,即不必從頭學起,可直接學習後續的課程模塊。學生從tafe學院畢業後,也可以進入大學學習,其在tafe學院學習的相關專業的課程全部(若大學的專業實踐性較強)或部分(若大學的專業理論性較強)得到承認。這為tafe學院畢業生進一步深造取得大學學位創造了條件。由於課程設置為模塊式的,學生可以進行全日制學習,也可以在就業後進行部分時間制學習,同時,職業培訓機構對學生通過自學或在工作、生活中獲得的相關專業技能也予以承認,使就業前教育和就業後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有利於學生根據個性發展需要進行選擇學習,也有利於學生逐步分段攀登,更為在職人員提高職業崗位技能創造了條件,從而大幅度提升了學歷教育和職業教育為社會提供實用人才的效率和效益。

2、注重技能訓練

職業技能標準研發機構和職業培訓機構都與企業集團建立有廣泛的、有機的和密不可分的協作關係,以確保獲取最切合實際的訓練和最新的專業信息。企業集團研製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產品往往都無償地予以提供,及時納入職業技能標準和培訓課程。職業技能標準和培訓課程設置充分體現了行業企業和學員的培訓需求,特別注重實際操作技能的培養,各職業培訓機構都有實踐基地或實習企業,大部分的學業是在實踐基地、行業企業或農場完成。對學員的技能鑑定,也以實際操作技能為主,具有極強的實踐性。這樣做的結果,一方面使獲得職業資格證書的畢業生,到工作崗位上馬上就可以解決實際問題,沒有適應期。另一方面行業企業通過參與職業培訓運作與監督,對職業培訓有很好的認可,獲得職業資格證書的畢業生受到行業企業的普遍歡迎,有很好的就業前景,一些大學畢業生甚至也到tafe學院接受職業培訓,才能有比較廣泛的就業機會。從而提高了職業培訓的社會地位,增強了職業資格證書的作用和含金量。

3、實行資質管理

政府對培訓機構的質量保證體系、課程設置、師資力量、教學設施等實行資質管理,通過評審認證註冊登記。經過認證註冊的培訓機構才能有資格參與政府職業培訓項目的招投標,獲得政府撥款。擔任職業培訓的教師一般要有5年的專業工作經驗,受過教育專業培訓和具有相應專業的職業資格證書,同時職業培訓機構鼓勵其聘用的教師成為產業協會的成員,參加專業協會的活動,接受新的專業知識、技能和信息。在職業培訓教師隊伍中,有相當比例的兼職教師,他們聘自於產業協會和行業企業,大多是企業集團的老總、部門經理或技術骨幹。考察團在新西蘭訪問的國家資格認證局,是聯邦政府教育培訓部下設機構,負責組織質量審查組對職業培訓機構的認證註冊,對職業技能標準和職業資格證書等評價認可。其對培訓機構認證收費每小時100—150元新幣,一次認證收費一般為1600元新幣左右。認證註冊有效期為3年,期間培訓機構還要接受質量審查組的年度監督審查。對審查出的不符合項,培訓機構要予以整改,問題嚴重的將被停業整頓或撤消註冊。

4、市場機制運作

政府主管部門每年根據職業培訓框架和培訓計劃,確定職業培訓項目和指標,以職業培訓這個“特殊商品”的“購買者”身份,在有資格的學院、社區、私立和企業的職業培訓機構中進行招標,哪一個職業培訓機構適應經濟和社會需要,且質量高(學生的鞏固率高、畢業生獲證率高、就業率高)、成本低(生均經費低),政府就“購買”哪一個的“特殊商品”,中標者獲得該項政府投入,以此來不斷提高職業培訓的質量。這種市場運作機制和撥款方式成為政府發展職業培訓的指揮棒,體現了政府引導市場的作用。這種管理模式促使職業培訓機構最大限度地適應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高效率地利用教育資源。同時,政府鼓勵職業培訓進入社會市場競爭,得到企業等社會各方面的資助。

5.技能鑑定便捷

由於職業技能標準是按職業功能模塊和級別分解疊加,組合成一個完整的標準體系。在這個體系中,每個功能模塊都具有相對獨立性,使學員修業不受時間與地點的限制,只要其能力符合某個功能模塊的要求,即可以通過技能鑑定,獲得該項的學分,待全部通過某個級別若干個功能模塊的技能鑑定,積夠學分,即可獲得相應級別的職業資格證書,職業技能鑑定機構設置於職業培訓機構,其鑑定活動受控於認證註冊制度。職業資格證書由職業培訓機構頒發,全國統一格式。這種培訓與鑑定的結合,既促使培訓機構不斷按職業技能標準更新培訓內容,也使學員根據自己的精力與培訓要求,靈活支配時間完成培訓課程。同時,國家鼓勵職業技能標準、培訓教材和技能鑑定市場化,通過市場激烈競爭,刺激職業教育培訓事業蓬勃發展。

四、體會與建議

澳、新兩國社會、經濟的發達,與其從業人員擁有良好的素質和技能密不可分,歸結於國家對職業教育培訓的重視,歸結於社會對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認可。兩國政府都把職業教育培訓放到了提高公民勞動力素質,保證國民經濟“高質量,高效益”運作的高度來認識,投入鉅額資金,頒佈有利於職業培訓發展的配套政策法規,積極支持和推動。社會各界,對職業培訓和資格證書制度投入極大的熱情和支持,積極參與職業技能標準研發、職業培訓運作、課程設置、技能鑑定等工作。各類教育形式相銜接,教育資源得到高效率、高質量地利用,職業培訓機構不斷壯大發展,並形成多元化的格局。職業資格證書成為求職就業的通行證,得到求學者和僱傭者的普遍認可和信任。

我國從業人員素質和技能水平普遍偏低,特別是農業從業人員數量多、素質差,高層次、高技能人才尤為短缺,直接影響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制約了農業增長方式轉變和農業現代化進程。提高農業從業人員素質和技能水平,培養造就農業人才隊伍,對建設現代農業,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村勞動力有效轉移,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解決“三農”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事關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全局。近年來,隨着國家有關法規政策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在農業行業的實施,農業職業培訓和技能鑑定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在農業人才隊伍建設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由於發展時間短,認識不到位,國家投入不足,缺乏相應的配套政策和機制,各方面的積極性尚未充分調動起來,農業職業培訓和技能鑑定還遠遠不能滿足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需求,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

農機人才隊伍是農業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農機行業職業培訓和技能鑑定工作,加強農機人才隊伍建設,是各級農機部門的重要職責,是廣大“農機人”的共同事業。結合澳、新考察和我國實際情況對農機行業職業培訓與技能鑑定提出如下建議:

1、進一步提高認識,加強組織領導。各級農機主管部門應進一步提高對農機行業職業培訓和技能鑑定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切實履行職責。協調農機系統內、外部關係和政策,整合系統資源,加大投入力度,統籌規劃和部署,確定發展目標和工作目標,落實分管領導、責任部門和人員,納入考核管理,加強監督和指導,推動農機行業職業培訓和技能鑑定工作上一個新的台階。

2、制定配套政策,強化主導作用。在積極採取措施,落實農機修理工就業准入制度的同時,加強農機行業其他職業(工種)就業准入的研究和政策制定。在農機大户培訓、購機補貼、跨區機收、維修網點審定、整頓農機市場等業務和項目中,對人員能力和職業資格提出明確規定和要求,將職業培訓和技能鑑定與行業管理工作有機地結合起來,增加政策約束力和利益驅動力,引導和鼓勵廣大農機從業人員積極參加職業培訓和技能鑑定,推動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在農機行業順利實施。

3、加強宣傳發動,提高社會認知度。 注意收集和整理農機行業職業培訓和技能鑑定工作在提高人員技能水平,提高作業效率,保證維修質量,減少機械事故和故障,增加獲證人員收入,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發展農村經濟等方面的典型事例,結合科普宣傳、年審年檢等活動,通過電台、電視台、報刊雜誌、互聯網等媒體,加強職業培訓和技能鑑定作用的宣傳。同時,通過組織業務比武、技能競賽等活動,擴大社會影響,提高職業資格證書的社會認知度,為推動農機職業培訓和技能鑑定工作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氛圍。

4、採取多種形式,調動各方力量參與。加強農機行業職業培訓方法和技能鑑定模式研究,探索單元化教學、學分制修業、模塊化鑑定的途徑,促進農機專業學歷教育和職業培訓相銜接。以促進就業能力為導向,以提高技能水平為目標,鼓勵涉農院校和農機化學校推行“雙證制”,使畢業生在取得學歷證書的同時,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通過招投標等競爭機制,引導和鼓勵農機行業企業、農機服務組織和其他社會單位積極參與職業培訓運作、課程設置和職業標準研發,增強用人單位對職業資格證書的信任度。同時,通過技能人才使用和激勵機制的建立,逐步搭建起職業培訓—技能鑑定—就業上崗的直通平台。

5、夯實基礎工作,保證“證書質量”。進一步加強農機行業國家職業標準內容和功能作用的研究,及時瞭解農機新技術、新工藝,分析行業新職業、新需求,不斷完善國家職業標準的內容,使其成為職業培訓和技能鑑定的重要依據,積極推進已頒佈職業標準的實施和統編職業培訓教材、技能鑑定試題庫的利用。同時,加強農機職業技能鑑定考評員和質量督導員的培訓與隊伍建設,積極推進農機化中專和農機化培訓學校的“雙師制”,使農機職業培訓的教師具備講師和技師資格。按照“統一標準、教材、試題,統一鑑定工作程序,統一職業資格證書”的要求,規範職業技能鑑定行為,保證工作質量,使農機職業資格證書在行業企業和全社會有良好的質量信譽。

五、其他考察情況

通過接待我們的des mcgarry先生和昆士蘭大學jeff tullberg教授的介紹以及到jamie grants和banchory兩個農場的參觀訪問,使我們對澳大利亞的農業機械化和保護性耕作也有了一定的瞭解。

澳大利亞的農牧業生產經營模式以家庭農牧場為主,而且規模很大,一般土地面積在幾百或上千公頃,機械化程度高,社會化服務完善,生產效率高。如考察團到的昆士蘭州多爾比市附近的jamie grants農場和banchory農場,分別擁有土地5千多公頃和2千多公頃,這兩個農場都是從事種植業生產的農場,主要種植的作物有小麥、高粱、棉花和向日葵等,前者平時有3個人從事生產和經營,後者平時只有1個人打理。banchory農場的主人諾瑞斯(譯音)先生告訴我們,他有拖拉機、小麥播種機、高粱播種機、植保機和運輸車各1台(輛),採取保護性耕作方式,播種和田間管理工作都由自己完成,只是在農忙時(主要是收穫)從服務公司僱請幫手和作業服務。可見科學的生產方式、高度的機械化水平和完善的社會化服務,為農場高效率的生產提供了強有力的基礎和支持,減輕了生產壓力和管理的負擔。

澳大利亞是實施農業保護性耕作較早的國家,經過多年的實踐,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技術模式。des mcgarry先生向我們介紹“免耕、輪作和固定道作業”是澳大利亞保護性耕作方式的三要素。在澳大利亞由於土地實行規模化、集約化經營,農業生產實現全程機械化作業,為了提高機械作業效率,各農場普遍採用動力在100馬力以上的大型農業機械。同時,由於大型機械反覆在耕地上作業,造成土壤壓實,不僅增加了機械動力的消耗,而且不利於雨水入滲,降低土壤的蓄墒能力,影響了農業生產效益。經過多年研究,澳大利亞農業科技人員總結了一套固定道機械作業方式,該項技術主要是根據作物的行距、機組的輪距和作業的幅寬等,在農田中劃定出若干組一定寬度的固定機組作業道,適當調整機組輪距,使每次作業時機組的承重輪都能在固定道上行走。據jeff tullberg教授介紹他們多年的研究表明,固定道作業方式比傳統的非固定道作業方式:一是避免了機組在鬆軟的土壤上行駛、在壓實的土壤中播種,可以節省機組50%左右的牽引力,減少能耗,減低成本;二是避免了土壤被輪胎反覆碾壓,可以改善土壤團粒結構,增加土壤中有機質和蚯蚓含量(jamie grants農場實行固定道作業12年,土壤有機質含量由1.0增加到1.8,蚯蚓含量增加20%),適宜作物生長;三是減少壓實土壤面積,利於雨水入滲,增加土壤蓄墒能力,同時減少地表徑流,一般壓實土壤的地表徑流是未壓實土壤徑流的3倍以上;四是可以提高單位面積產量10%—20%。

據介紹澳大利亞為了防止土壤風蝕和沙漠化、減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地肥力、保持生態平衡,從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推行保護性耕作方式,初期也是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和難度,政府為了推廣這項技術,先後啟動了大量的研究、示範、培訓項目,並對採用這項技術的農民在機具購置、改進、税收、用油等方面給予相應的優惠政策,通過項目帶動技術的研究和推廣,取得了較大的進展。按照des mcgarry先生的估計,目前全國有30%的耕地實施了少耕技術、40%的耕地實施了免耕技術。澳大利亞在實施保護性耕作的同時,還十分注重視現代高新科學技術在農業上的綜合運用。如將gps定位技術應用於農業機械的免耕精量播種、施肥、噴藥和固定作業道劃定等作業控制,進一步提高農業資源和生產資料的利用率,提高農業綜合效益。澳大利亞開展保護性耕作技術的經驗和做法對我國推廣該項技術,提高了有益 借鑑。

注: 赴澳、新農機職業技能培訓與鑑定體系建設考察團成員

團長:焦 剛 副團長:張開倫

團員:楊永明 李 燕 張 輝 李國軍 徐 偉 張瑞宏 張玉美 儲為文 王桂顯

【第2篇】建立培訓體系的的可行性報告

建立培訓體系的的可行性報告

目前本公司剛剛經歷一次制度建立的考驗,從制度落實二週的情況(大多數制度打折扣、走樣甚至不執行)看來,本公司需要建立的不僅僅是這樣那樣的制度,而是需要一批真正能將制度執行下去、能將高層願望進行最終解碼、派單的管理人員和工作人員。從目前公司人力資源分佈情況分析,這種人員的來源途徑有二個:一是外聘;二是內部培養。建議二種方法並進,一方面繼續聘請高級管理人員,另一方面加強對現有管理層、基層和新員工、學員的培訓工作。公司要想真正利用員工培訓這個工具去提升企業的效益,必須構建一個科學、合理,運作流暢的企業內部培訓機制。企業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人才的競爭取決於培訓的競爭,大軍未動培訓先行啊。

一、建立本公司的培訓體系(人力資源部)。

(一)機構、人員設置及職責界定:

1、人力資源部:

人力資源部是企業進行員工內訓的常設管理機構,是培訓工作的計劃、組織、執行與評估的工作部門。部門人員包括:公司培訓管理員、部門兼職培訓管理員、公司領導等。人力資源部有責任和權力調動全體人員的積極性,發揮大家的智慧,使培訓深入到每個部門,每個崗位,得到企業全體員工的重視。培訓絕對不是某一個部門或某一個人的工作,接受培訓、提供培訓是企業每個管理人員的工作職責。

2、培訓管理員:

是人力資源部的專職常設人員,主要有以下工作職責:

1、擬訂公司短、中、長期培訓計劃並組織實施。

(1)培訓框架:a心態整合(潛能開發)、b企業文化(簡介、發展歷程、發展遠景、宗旨、經營理念、企業訓詞)、c形象禮儀、d專業知識、e專業技能、f職業道德、g團隊建設、h職業規劃、i銷售與溝通技巧、j顧客心理分析。

(2)培訓內容及方式:內容:a學習本店的規章制度,崗位的業務知識和相關技術,實際操作技能,基本的專業知識,適應工作,學習新業務和技術、工作程度和服務技巧;b管理人員應學習和掌握管理理論和技巧,提高指揮、協調、督導和策劃能力;c老員工的再培訓、提升學習;d培養員工的心理素質,單單手法好是不夠的;e美容師培養顧客的依賴心理,贏得顧客。方式:a培訓採取授課、講座、談論會、日常工作會、實踐操作演習、不斷考試考核、重複練習、外聘講師等形式進行;b有計劃、分批、分階段,按不同的工種和崗位、需要進行培訓;

(3)日培訓計劃:每天培訓時間1——2小時;由各店店長制定培訓內容並執行;由人力資源部指導並監督。

(4)周培訓計劃:每週一上午八點——十點,中層會,上週總結、下週計劃,中層培訓;每週二上午十點半到十一點半,伯爵店培訓;每週三上午九點到十點,東方吉麗總店培訓;每週四上午九點到十點,金華店培訓;每週五上午九點必須到錦採店培訓。

(5)月計劃:每月三十日月會:針對員工,總結、表彰、下月工作計劃、員工生日。場地計劃在伯爵二樓休息大廳。

(6)季度計劃:每年三、六、九、十二月三十日季會:針對中層及員工,總結、表彰、下季工作計劃、員工生日。場地計劃在伯爵二樓休息大廳。

(7)半年培訓計劃:公司中層每半年舉行一次封閉研討。

(8)年度計劃:每年十二月末年會。

(9)高層培訓計劃:

2、組織執行公司各介層的培訓活動。

3、組織並擬訂公司講師授課計劃和方案。

4、建立培訓管理制度,制定培訓積分表。

5、收集、開發並建立公司培訓教案庫,定期進行修改和整理。

6、每半年進行一次培訓需求調查和培訓效果評估。

7、召集人力資源部成員進行培訓、教案整理工作。

8、幫助並監督部門培訓工作的執行情況,每季度對部門培訓工作進行總結評估。

9、配合公司領導以及實際需求執行其他培訓工作。

10、聯絡外部培訓機構、引入外部培訓講師以及執行外派培訓。

11、其他領導安排的相關工作。

3、部門兼職培訓管理員:

由每店店長、部門主管或由其指定的責任人擔任。具體工作職責如下:

1、擬訂部門月度培訓計劃。

2、.組織執行部門培訓工作。

3、收集、開發部門相關培訓方案。

4、每季度進行部門培訓需求調查與培訓效果評估。

5、貫徹執行公司培訓管理部門下達的其他工作。

二、培訓制度:企業管理制度的規範性和創新程度是影響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

1、培訓考核

接受培訓和提供培訓是企業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的重要手段,但同時也是企業每個員工的`工作職責,所以企業培訓工作必須進行考核評估。

(1)專、兼職培訓管理人員的考核。a日常培訓工作執行情況;b.培訓執行時間;c.培訓積分;d.培訓計劃與總結;e.培訓需求調查與效果評估;f.對部門培訓的幫助與監控;g.培訓課程的開發;h.培訓課程資料的收集與整理等。

(2)受訓員工考核。a.培訓出勤率;b.聽課時間;c.培訓積分等。

(3)部門經理考核。a.培訓重視程度;b.上課時間;c.培訓工作的執行程度;d.培訓積分等。

2、培訓積分制

培訓積分制度是保障企業培訓工作能夠順利進行的制度,建立培訓積分制度的目的是為了保證全體員工積極參與培訓活動,也是員工在企業成長、提升的有力依據。

①規定課程的得分系數。將要舉行的課程依據重要程度規定相應的得分系數,每個全過程參加的人員都可以獲得積分。

②規定得分要求。即正式員工全年必須獲得**的積分,達不到要求的扣除部分年底獎金等。要提升職務,必須在前12個月獲得**的積分,否則不能提升。

③規定上課時間。培訓管理人員每年必須為每名員工提供**時間的課,否則培訓管理人員工作不合格

3、培訓延伸

採取多種多樣的培訓方式,如:領導培訓、雙向交流、內部交流、外派培訓、外聘培訓等。

領導培訓:目前我公司首選的培訓方式。由主抓培訓人員針對公司內中層和員工的培訓需求,擬定培訓計劃與內容,形成一個較為系統的培訓架構,長期堅持下去。

雙向交流:在每月的員工大會上單獨開闢時間,讓各店、部門代表彙報本店、本部門培訓成果與經驗,激發員工競爭意識,提高員工學習積極性,提升團隊的凝聚力。

內部交流:鼓勵本部門員工走上講台分享他們的知識。對努力學習,進步較快,為公司發展提出各種好的設想、建議,工作具有創造性的員工我們建立各種鼓勵計劃,設立獎勵基金。

外派培訓:人力資源部通過分析本公司培訓需求,有針對性地聯繫外部培訓機構,並將培訓方案上報,由公司定人外派培訓,參加外派培訓者結束後舉行外派培訓報告會,向相關人員彙報培訓成果及過程。

外聘培訓:適當的引入企業外部講師進行培訓,引入外部大腦,開拓企業員工的眼界和思維,使企業的管理與其他企業的先進管理模式儘快接軌,使員工時刻跟緊外部市場步伐。

凡此種種,培訓的方式和方法可以進行更多的延伸。

三、更新培訓理念

重視培訓不一定就能夠做好培訓,企業若想有長遠的發展必須建立強大的培訓體系,好的培訓體系必須有好的培訓指導思想作為指導。我們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更新自己的培訓理念:

1、重視培訓才能執行培訓。企業員工培訓工作的開展需要企業最高領導的支持與重視。培訓不能直接產生效益,所以往往被很多人所忽視,但是企業最高領導必須重視,要讓全體員工知道領導人對培訓的態度,否則培訓永遠只能是海市蜃樓,不可企及。

2、培訓並非萬能,不可一切依賴培訓。企業的很多問題不是僅僅依靠培訓就可以解決的。比如企業資金問題、企業架構問題、行業問題、領導者風格問題等等,這是企業內部培訓無法完成的事情,只能依靠引進人才甚至求助於企業管理諮詢機構以及企業自身的改革來完成。但是,培訓又可以為企業各個方面服務,比如銷售、採購、人力資源開發、團隊建設、職業化、人員素質等等,我們必須明白培訓只有幫助作用而不是決定作用。

3、培訓是一個綜合性的工作。企業需要方方面面的提高,團隊的、技能的、素質的、職業化的等等,所以培訓工作就必須圍繞這些方面整體進行,既不能單一的依靠某個思想的灌入,更不能搞大而全而空的沒有實際效用的培訓,培訓必須有針對性。

4、培訓的互動性。企業員工培訓工作絕對不僅僅是人力資源部的事情,企業培訓工作是企業所有員工的事情。企業全體人員都必須深刻認識培訓對於自己、對於自己工作的重要性。

5、培訓的長期性。很多人總是希望培訓能夠給企業帶來立竿見影的效果,希望員工聽課以後就可以迅速地提高素質,提高工作質量,迅速解決問題。這只是理想。培訓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東西,需要反覆的、常年累月的給員工灌輸,需要激勵員工去執行去運用,培訓可能無法立刻見效,但可能幾十年有效。美國通用前總裁傑克·韋爾奇説:培訓的成本是有限的,但效益是無限的。

【第3篇】質量管理體系培訓總結報告

質量管理體系培訓總結報告

一、對體系標準要相當熟練,特別是對標準的精髓和要點要掌握

作為體系工作者,首先必須對三個體系的標準及相關的法律法規要深刻理解,掌握其要點,抓住其精髓,並瞭解相關行業的特點和該企業的實際狀況。這樣,建立的綜合型體系才能適宜、充分和有效。切不可把參考文件照搬過來,只流於形式上的整合,而疏於內容上的相融。

二、編制ims文件之心得

建立ims文件是建立管理體系的重要標誌之一,也是三個管理體系標準所要求的,如何策劃管理體系是其中的關鍵所在。

如果分別按照三個體系標準的要求編制獨立的三套體系文件,由於三個體系的管理接口十分多,即使在文件中加以明確規定,但在運行中難免要增加部門間協調的難度。面對這種問題我們可以有以下幾種處理方案:

方案一:

編制三本管理手冊,分別滿足三個體系標準的要求;程序文件則不分哪一個體系,在滿足三個體系標準的基礎上,結合該公司的實際,根據管理體系運行的需要,針對重要事項編制程序文件;作業文件是體系文件的基礎,也是管理體系運行的基礎。按三個體系標準的要求並結合具體情況,來編制一套完整的作業文件。

優缺點:

1)三本手冊與三個標準的針對性強、層次清楚。

2)缺點是需要編制三本手冊,工作量較大。

適用範圍:

對於規模較大、機構複雜的公司比較適用(有很多大公司基本上是分開建立的,比如qms與ems建立工作分屬不同的部門)

注:也有部分公司編制二本管理手冊,其一是質量手冊,其二是環境和職業安全健康手冊。

方案二:

編制一本管理手冊、一套程序文件和一套作業文件。

優缺點:

1)能夠避免或減少文件上的重複,保持體系文件的連貫性,減少接口,使整個文件簡單化。

2)缺點是對文件策劃和編寫人員的素質要求高,否則會使管理手冊不能抓住要點或層次不清。

適用範圍:對於規模較小、機構簡單的公司更為適用。

(注:這種方案被很多中小型公司所採用)

三、編制管理手冊注意事項

在編制管理手冊時,我們可以根據不同行業的特點來決定以哪一個體系為主線。如有的行來側重於環境,則以iso14001為主線,在此基礎上加上質量管理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的要求來編制管理手冊。

據調查,'三合一'或“兩合一”的管理手冊,還是以質量管理體系為基礎比較多,即以iso9001:xx標準的結構為框架,把iso14001:xx和ohsas18001的要求合併或補充到iso9001相關過程(要素)中去。成為:把三個體系的總要求、文件控制、記錄控制、方針和目標、機構與職責、管理評審、培訓、體系審核、監視和測量裝置、糾正和預防措施等過程要素完全合併,另外把環境管理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標準中的其他要素,補充到iso9001標準中相近或相關的過程要求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