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梅蘭芳的故事彙總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21W

梅蘭芳的故事彙總多篇

梅蘭芳的故事 篇一

梅蘭芳為喝倒彩的人三鞠躬

20世紀20年代,京劇《霸王別姬》紅遍中國,梅蘭芳飾演的虞姬惟妙惟肖,贏得很多人的喜愛。

一次,梅蘭芳演出時。有位老者在台下喝起倒彩:“什麼名角,舞劍都走了樣,還敢登台!”隨後,便起身離開了。演出結束後,梅蘭芳問起此事,有人勸解道:“一個老頭胡言亂語,您何必在意!”梅蘭芳沒再多言,而是託人打聽到了老者的住處。

這天,梅蘭芳來到老者住處,一見面便鞠躬説:“我戲演得不好。特來向您求教。”老者卻一口回絕:“你可是名角,我哪敢指教。”梅蘭芳又鞠了一躬,説:“晚輩一心想弘揚國粹,希望能得到您的指點。”老者還是搖搖頭,梅蘭芳繼續鞠躬懇求。老者這才説:“看你如此有誠意。我就指點一二吧。其實你演得很好,美中不足的是你舞了男人的劍法,這與虞美人的身份不符啊!”梅蘭芳聽完,當即跪拜,向老人求教。

那之後,梅蘭芳跟老者學習了男女不同的舞劍方法,並應用到表演中,收到良好效果。

梅蘭芳的故事 篇二

他是卓越的戲曲家,京劇表演藝術家,我國傳統戲曲的代表。青年時代從藝在京劇表演藝術上打下了深厚的基礎,後來又勇於革新,編演新戲,使京劇在各方面都出現了新面貌。他所創立的“梅派”藝術,繼往開來,影響深遠。

他還是讓京劇世界的先行者,是聞名世界的藝術大師。梅蘭芳具有崇高的民族氣節,品德,演技精堪,在藝術界和人民羣眾中享有極高聲望。刻苦學藝梅蘭芳出生在一個京劇世家。他的祖父梅巧玲是早期京劇的名演員,是演旦角的。父親梅竹芬也是京劇演員,在梅蘭芳四歲那年就去世了。伯父梅雨田是有名的琴師和笛師,為京劇、崑曲伴奏,會戲很多。梅蘭芳在長輩的薰陶下,從小就喜歡看戲、聽戲。

八歲的時候,他開始學戲了,學的也是旦角。男孩子學旦角,扮演女角色,唱、念、做,都要模仿女性,用假嗓唱、假嗓説。這就需要刻苦。一開始他的天賦條件並不好。有時候一齣戲,老師教了多時,他還沒有學會。有一次,一位老師見他學得慢,生氣地説:“不行,祖師爺沒給你這碗飯吃!”

梅蘭芳臉紅了。他下決心一定要學出樣子來,就用心琢磨、反覆學。一段唱,一般唱六七遍就會了,他卻要唱二三十遍。漸漸地,他練出了一條又寬又亮又圓潤甜美的好嗓子,唱出來讓人特別愛聽。成名之後,他有一次又見到最早教過他的老師。老師不好意思地説:“我那時候真是有眼不識泰山啊!”

“您別這麼説。”梅蘭芳説,“我受您的益處太多了,當初要不是挨您一頓罵,我還不懂得奮發上進呢!”

梅蘭芳小時候,眼睛有點近視,眼皮下垂,眼珠也缺少神氣。而旦角在台上的眼神特別重要。怎麼辦呢?後來他養了幾隻鴿子。每當鴿子飛起來後,他就用眼睛隨着鴿子飛翔而轉動,越望越遠。這樣天長日久,他的眼睛,毛病沒有了,變得特別有神,直到老年,在舞台上演出,還是光彩照人。

有些人總以為梅蘭芳的藝術成就是天賦條件好,其實應主要歸功於他的刻苦學習,努力鑽研。

唱紅了梅蘭芳從十歲起就登台演戲了。十四歲那年,他搭喜連成的戲班,正式參加演出。

“喜連成”後來改名叫“富連成”,是我國最有名的京劇科班,培養了許多京劇名演員,像侯喜瑞、馬連良、譚富英等。梅蘭芳和這個戲班一起演戲,又學了不少戲,豐富了自己的表演經驗

剛開始演戲,梅蘭芳主要是演唱工戲,就是在舞台上以唱為主,像《二進宮》、《三孃教子》、《祭江》、《玉堂春》等。這些戲,只要嗓子好,唱得字正腔圓,都能受歡迎。可是後來,隨着清朝,社會進步了,羣眾對京劇的要求也高了,不再滿足只聽唱,而要求看那些有內容、有表演的戲。 梅蘭芳心想:“看來,只演重唱的青衣戲,不能滿足要求了。我要把戲子放寬才好。”

於是,他又向老師們學了不少偏重身段、表情和武工的戲,像《穆柯寨》、《樊江關》、《虹霓關》等,果然受到歡迎。梅蘭芳經常觀看同行們的演出,從他們身上學習人家的長處,化為自己所有。崑曲,是一種古老又典雅的劇種,具有豐富的表演技巧。梅蘭芳就又和前輩藝人學習崑曲,演出《思凡》、《春香鬧學》、《遊園驚夢》等名劇,這樣,他的演技大大提高。

還不到二十歲的時候,梅蘭芳就在唱紅了。後來,他到上海演出,也一炮打響。他那甜潤大方的唱腔、俊美的扮相和細緻的表演,受到觀眾的讚揚。本來,京劇的旦角戲不如老生戲“吃香”。旦角演員一般唱不了“大軸”戲,就是每場最後的一出。可自從梅蘭芳出現之後,旦角戲能唱大軸了。許多人到戲園子看戲,就是為着他來的。梅蘭芳的聲望超過了前輩人,連當時的“京劇大王”譚鑫培也説:“如今鬍子(老生帶鬍子)唱不過旦角啦!”

創造“梅派”梅蘭芳打下了深厚的藝術功底,把傳統劇目演得十分出色,得到了觀眾的承認。但是他並不滿足。

“我們要創新,演新戲。”他説,“我看了新興的話劇,話劇的劇目很多是反映現實的。我想京劇也可以這樣做。”

“對。咱們也編些時裝戲演。”大家都贊同。 時裝戲,就是描寫現實生活的戲。因為演員要穿現實生活中的服裝上場,京劇傳統的表演方法用不上了,需要用新的方法演。而且在化裝、道具上,男演女的困難更大了。梅蘭芳知難而進,很快排練出《孽海波瀾》、《鄧霞姑》、《一縷麻》、《童女斬蛇》等戲,上演了。

“京戲也演時裝戲啦!”觀眾們互相傳説着,“演得還真不錯。”

梅蘭芳為京劇演現代戲開出了一條。他又集中精力編演古裝戲。傳統京劇在旦角化粧上存在許多問題,因為大都是男扮女,在髮式、服裝、扮相上缺乏女性特點,而且缺少舞蹈,舞台效果差。梅蘭芳在朋友們的幫助下,排練了大批新戲。在這些新戲中,他扮演的古代婦女,頭飾變了,服裝變了,扮相也十分美觀。不僅如此,梅蘭芳還為許多角色設計了舞蹈。如《天女散花》中的長綢舞,《霸王別姬》中的劍舞,《西施》裏的羽舞,《太真》裏的盤舞,《嫦娥奔月》裏的花鐮舞,《廉錦楓》裏的刺蚌舞,等等。從此,載歌載舞,聲情並茂,絢麗多彩,成了梅蘭芳演戲的突出特點。

梅蘭芳還努力學習古典文學。他讀過曹植的《洛神賦》以後想:“這個故事雖然情節簡單,但是很有色彩。如果編一出有詩意的歌舞劇演出就好了。”於是,在朋友們的幫助下,京劇《洛神》編出來了。舞台上,梅蘭芳扮演的洛神,駕着雲霧,身披長紗,宛如下凡。在川上相會一場,三層高台上,洛神和眾仙女邊唱邊舞,把觀眾引入了世界,非常精彩。

梅蘭芳的新戲,使京劇舞台煥然一新,受到廣大羣眾特別是青年的熱烈歡迎。他的名聲更大了,因為表演自成一派,被稱為“梅派”。1927年,《順天時報》舉辦京劇旦角評選。梅蘭芳與尚小云、程硯秋、荀慧生獲前四名。從此,“四大名旦”被人們。

把京劇介紹給世界京劇是我國傳統戲曲的代表,被稱為“國劇”。現在,京劇已被世界人民所知曉。而最先把京劇引向世界的就是梅蘭芳。

1919年和1924年,梅蘭芳兩次率劇團到日本演出。日本人過去對中國戲曲不大瞭解,看了梅蘭芳的戲,他們説:“京劇不用佈景,但演來有聲有色,令人欽佩。梅蘭芳的表演也是無與倫比的。”

梅蘭芳又決定把京劇向介紹,自費去美國演出。劇團為準備工作花了很多錢。1929年底,劇團就要出發了。不料動身的前兩天,從美國打來電報,説美國現在經濟危機,市場不景氣,演出恐怕觀眾少,可以推遲。有的朋友對梅蘭芳説:“這件事你自己拿主意。如果到美國不上座,你就破產了。”

梅蘭芳沉思了一會兒説:“歡送會已經開過,船票已買好,如果又不去,我的聲譽必會一落千丈,我也會情緒低落的。”

“那,你的意思是……”

“走,按原計劃上船。這是一次冒險,但我必須冒險!”

梅蘭芳説完,把電報撕碎扔進壁爐內。他如期在1930年1月到達美國。第一天演出完了,他對在美國的南開中學校長張彭春説:“今天的戲,美國人看懂了嗎?”

“看不懂。情節太細了。”

梅蘭芳激動地説:“張先生,請你幫我挑選劇目,一定要讓美國人看得懂。如果我的演出失敗了,中國的文藝也沒有光彩呀!”

在張彭春等人幫助下,梅蘭芳果斷地改換了劇目,又加強了舞台的佈置,突出了東方藝術美。結果,他的演出大獲成功。美國人評論説:“看了梅蘭芳的表演,原來不理解的,懂了。中國戲是藝術的真實,比生活的真更深刻。”

梅蘭芳先後到、紐約、、、演出,還會見了電影大師卓別林。東的兩位藝術大師一見面就熱情地交談起來。卓別林説:“早就聽到你的名字,今日幸會,想不到你這麼年輕。”

“見了你,我簡直認不出來。你的翩翩風度和舞台電影上判若兩人呢!”梅蘭芳説。

1935年,梅蘭芳又率團訪問了蘇聯,同樣獲得成功,有時竟謝幕達十八次之多。他還與着名戲劇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萊希特等會了面,交流了各自的藝術。梅蘭芳的出國演出,使京劇藝術從此了世界。他自己也成為一位有巨大影響的文化使者。許多外國人到中國來旅遊,都把見到梅蘭芳,看他的戲當成重要的內容。中國戲園裏也出現了外國觀眾。

梅蘭芳的故事 篇三

梅蘭芳剃鬚首演慶祝抗戰勝利

抗戰時期,為了維護民族尊嚴,梅蘭芳在上海蓄鬚明志,甚至不惜自殘,抵制日偽脅迫,堅決不與敵人合作。

1945年8月15日,梅蘭芳從廣播裏聽到了日本投降的喜訊。不一會兒,梅蘭芳的摯友、學生也陸續來到梅家報告這個盼望已久的喜訊。在樓下客廳裏他們看到梅蘭芳手拿摺扇,遮住了臉的下部,從樓上下來。吳震修笑着説:“你應該找個理髮師來剃鬍子了吧!”梅蘭芳把扇子往下一撤,露出了八年前的面目,不但春風滿面、脣須全無,而且灰色的西裝、絳紅的領帶、雪白的襯衫、黑亮的皮鞋和花色襪子全是新的。他笑着對大家説:“今天聽到日本投降的消息後我首先剃淨鬍子,從頭到腳換上了八年來沒有穿過的新衣新鞋,我今天比孩子過新年還要高興!”梅蘭芳平常為了保養嗓子,説話聲音柔和偏低,這一天卻提高了嗓門,而且笑出了聲。51歲的中年人竟笑得像年青人那樣天真。兩年前他就對馮幼偉説過:“總有一天日軍會垮台的,到那一天我剃了鬍子重新登台!”這話實現了。

幾天後,梅蘭芳對王幼卿(汪派老生王鳳卿之子,梅葆玖的開蒙老師)説:“您給我吊吊嗓子,試試看。”王幼卿給他吊了幾句《女起解》的散板和一段反二黃,八年沒有這樣唱了,梅蘭芳感到使不上勁,異常吃力。第二天,俞振飛來問他吊嗓子的結果,梅蘭芳憤恨地説:“嗓子又幹又低,又沒有底氣,我完啦!”俞振飛説:“彆着急,我帶了笛子來,您唱崑曲試試看。”梅蘭芳唱了兩支崑曲,自己也不滿意。俞振飛安慰他説:“唱崑曲還行,我們先唱一個時期,等嗓子唱開了再唱二黃。”梅蘭芳攥着拳頭在桌子上一按説:“對,我有幼功和30多年的舞台經驗,只要下幾年功夫,是能夠把丟掉的東西找回來的。”以後他每天在家吊嗓、練功,並親自到地下室檢查戲箱。

日本投降兩個月後,梅蘭芳參加了抗戰勝利的慶祝會,在蘭心劇場(後改為上海藝術劇院)和程少餘演出了崑曲《貞娥刺虎》。

這是梅蘭芳蓄鬚明志,息影八年後的第一次登台。儘管他的嗓音不夠理想,身段不夠自然,可觀眾不斷的掌聲,足以説明人民羣眾對這位有着高度民族自尊心的愛國藝術家的熱愛與尊敬。

慶祝勝利的演出剛一結束,各界人士要求梅蘭芳公演的呼聲,震動着梅蘭芳的心。他何嘗不想早日和觀眾見面呢?但由於抗戰剛剛勝利,交通尚未恢復,梅劇團的大部分演員遠在北平,不能立即南下,如何演出呢?好在姜妙香、俞振飛和“傳”字輩的幾位演員以及崑曲場面都在上海,演出還是不成問題的。

俞振飛親自召請仙霓社“傳”字輩的崑曲演員,又請劉仲秋、郭建英領導的夏聲劇團和上海戲校“正”字輩的青年演員助演,電影界的費穆代為租定美琪電影院,並擔任舞台裝置和燈光設計,大家都表現出極大的熱情。

那時,崑曲已呈衰落之狀,有人擔心這次演出效果不佳。誰知預售戲票時,三天的票頃刻賣光了,觀眾也不挑戲碼。他們説:“只要看一看八年不唱戲剛剃了鬍子的梅蘭芳。”有的還向售票員請求説:“我們是從外地趕來看梅蘭芳的,無論如何請賣給一張票。”

第一天開演前,美琪電影院門口聚集了無數人。這一期共演出了《刺虎》《斷橋》《遊園驚夢》《思凡》和《奇雙會》五個劇目。

在這些日子裏,上海不管是什麼地方、什麼場合,談的都是梅蘭芳。既談他息影八年後的表演藝術,更談他蓄鬚明志的高尚情操。這位人民的藝術家以他精湛的藝術和高貴的品德,贏得了廣大羣眾的衷心讚許與愛戴。

梅蘭芳的故事 篇四

善待別人的挑刺

1917年12月,梅蘭芳唱了好幾次《天女撒花》。當地一位富商大放厥詞:“這齣戲好俗、死板,看一位不死不活的天女,還不如看一個罵街的潑婦。

男的扮女的,像什麼話?強烈建議你不要再扮什麼仙女了,骯髒!”話傳到梅蘭芳那裏,他只是一笑了之。不久,梅蘭芳的一位好友利偉誠來看他,利偉誠是‘骨灰級’戲迷。

他看了《天女撒花》説:“今天唱的不大好,兩段崑曲裏的綢子舞,動作太多了,叫人眼花繚亂,分不出段落、層次。這樣唱下去,容易走到油滑的路子上去。建議你糾正過來。”

梅蘭芳一聽,深感慚愧,自己確實在身段舞蹈上作了隨意增減。後來,梅蘭芳把身段和綢子舞作了固定,“規矩”演唱。著名京劇演員蓋叫天一連看了三天《天女撒花》。

梅蘭芳的故事 篇五

和蔣介石暗語交鋒

抗戰勝利後,梅蘭芳恢復演出第三天,蔣介石前往戲院觀看。演罷,蔣介石會見梅蘭芳,對他説:“你是愛國藝術家,今天可稱幸會。”

臨走時,蔣介石親筆寫下四個大字:“國族之華”贈與梅蘭芳。從此梅蘭芳和蔣介石相識。隨後,蔣介石單方面撕毀協定,公然挑起內戰,國家再度陷入戰火中,梅蘭芳心焦無比,想勸勸蔣介石。

1947年8月,梅蘭芳在上海美琪大戲院演出的時候,恰逢蔣介石也在上海,就讓人給蔣介石送去兩張戲票,並且附帶一張紙條。

上面寫着:“這有兩張票,你可以帶上一個朋友來,如果你還有朋友的話。”很顯然,梅蘭芳暗指蔣介石倒行逆施,將會失去朋友,成為孤家寡人。

蔣介石看過之後,當然明白其中的意思,但他依舊執迷不悔,執筆回覆道:“我很忙,不親自去看這場,但我會去看你下場,如果你有好下場的。”

蔣介石的回覆一語雙關,毫不客氣。梅蘭芳看了字條,長歎一聲,大家都是明白人,話都説到這個份上了,道不同不相為謀,從此,梅蘭芳再沒和蔣介石來往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