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愛國人士的故事 彙總30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63W

【導語】

愛國人士的故事 彙總30篇

愛國人士的故事 彙總30篇 由本站會員“其實我很斯文”整理投稿精心推薦,小編希望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目錄】

篇1:愛國人士的故事篇2:愛國人士的故事篇3:愛國人士的故事篇4:愛國人士的故事篇5:愛國人士的故事篇6:愛國人士的故事篇7:愛國人士的故事篇8:愛國人士的故事篇9:愛國人士的故事篇10:愛國人士的故事篇11:愛國人士的故事篇12:愛國人士的故事篇13:愛國人士的故事篇14:愛國人士的故事篇15:愛國人士的故事篇16:愛國人士的故事篇17:愛國人士的故事篇18:愛國人士的故事篇19:愛國人士的故事篇20:愛國人士的故事篇21:愛國人士的故事篇22:愛國人士的故事篇23:愛國人士的故事篇24:愛國人士的故事篇25:愛國人士的故事篇26:愛國人士的故事篇27:愛國人士的故事篇28:愛國人士的故事篇29:愛國人士的故事篇30:愛國人士的故事

【正文】

篇1:愛國人士的故事

華羅庚立志回國

着名數學家華羅庚早年在美國很受學術界器重。有人想和他簽訂合同,把他留在美國,給予優厚的待遇,但當他得知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後,立即決定回國。途經香港時,他發表了一封給留美學生的公開信,滿懷熱情地呼籲他們:“為了國家民族,我們應當回去!”

篇2:愛國人士的故事

肖邦的遺願

1830年11月,費列德利克·肖邦(波蘭作曲家、鋼琴家)決定到外國深造,為祖國爭光。出發前,朋友們為他舉行了一個送別晚會。肖邦滿懷感激之情,理解了朋友們贈送的裝滿祖國泥土的銀盃,表示永遠不會忘記可愛的祖國。肖邦輾轉於維也納、倫敦、巴黎等地,經過他的藝術活動,增進西歐人民對當時正在受難的波蘭人民的同情和了解。可是,在輾轉流離的生活中,他得了重病。1849年秋天,肖邦臨終時告訴從華沙趕來的姐姐,波蘭反動政府是不會允許把他的遺體運回華沙的,他要求至少把他的心臟帶回去。

肖邦的心臟,按照他的遺願被送到華沙,埋葬在曾哺育他成長的祖國大地中。

篇3:愛國人士的故事

後面還有多篇愛國人士的故事!

李宗仁的民族情

1955年,李宗仁在美國公開提出反對“台W,託管”和“T灣,獨,立”,主張國共再度和談,由中國人自我解決中國的事情。1965年7月,在周恩來總理親自安排下,李宗仁衝破美國聯邦調查局的干擾,擺脱國民黨特務機關的暗殺,毅然回到祖國,他聲明:“期望追隨我全國人民之後,參加社會主義建設,並欲對一切有關愛國反帝事業有所貢獻。”他還期望留在台灣的國民黨人,凜於民族大義,毅然回到祖國懷抱,為完成國家最終統一做出貢獻。分析:為了祖國的和平統一,李宗仁先生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和民族大義,將永遠激勵着為統一大業而奮鬥的人們。

篇4:愛國人士的故事

于右任的臨終詩

國民黨元老於右任臨終前有詩《望大陸》雲:“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忘。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僅有痛哭。天蒼蒼,野茫茫;山之上,國有殤!”詩作於1964年公開發表,立刻打動了無數中國人的心。

篇5:愛國人士的故事

張伯苓的夢想

南開中學的創辦者張伯苓16歲時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洋水師學堂,學習駕駛。畢業後,他參加了“甲午海戰”,但軍艦一出海就被擊沉,這對他觸動很大。1899年英國強租我國威海衞軍港,張伯苓親眼看見,第一天在港口升起的清朝國旗第二天就降下來了。強烈的愛國心促使他毅然退出海軍,回到天津籌辦學校。他四處奔走,籌集資金,最終在1907年辦起了南開學校。張伯苓一生全力辦教學為國家培養了大批的人才。

篇6:愛國人士的故事

宋慶齡的執着

宋慶齡自1913年開始追隨孫中山,致力於中國革命事業,謀求中華民族獨立解放。在近70年的漫長歲月裏,經過護法運動(1917年)、國民大革命(1924—1927年)、國共對立十年(1927—1937年)、抗日戰爭(1937—1945年)、解放戰爭(1945—1949年),她始終忠貞不渝地堅持孫中山的革命主張,堅定地和中國人民站在一齊,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生活的美滿幸福而殫精竭慮,英勇奮鬥,在中國現代歷史上,譜寫了光輝的篇章。宋慶齡所以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女性之一。

篇7:愛國人士的故事

辛棄疾憂國憂民

辛棄疾曾寫《美芹十論》獻給宋孝宗。論文前三篇詳細分析了北方人民對女真統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統治集團內部的尖鋭矛盾。後七篇就南宋方面應如何充實國力,進取準備,及時完成統一中國的事業等問題,提出了一些具體的規劃。可是當時宋金議和剛確定,朝廷沒有采納他的提議。

篇8:愛國人士的故事

岳飛“精忠報國”

岳飛應募參軍,因戰功累累不斷升職,宋高宗親手寫了“精忠岳飛”四個字,製成旗後賜給他。又召他到寢閣,對他説:“中興的大事,全部委託給你了。”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劉錡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飛火速增援,並在賜給岳飛的親筆信中説:“設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遙度。”岳飛於是調兵遣將,分路出戰,自我率領輕裝騎兵駐紮在郾城,兵鋒鋭氣十足。可是,之後高宗和秦檜決定與金議和,向金稱臣納貢。就在岳飛進取準備渡過黃河收復失地的時候,高宗和秦檜卻連發12道金字牌班師詔,命令岳飛退兵。後岳飛被以“莫須有”的罪名毒死於臨安風波亭,時年僅39歲。

篇9:愛國人士的故事

于謙一身清白

于謙是明代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他19歲時寫《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寫詩明志,激勵自我。在他數十年的為官生涯中,蔑視榮華富貴,珍視道德修養。

于謙巡撫河南、山西達19年。當時封疆大吏進京述職,多要向朝中權貴有所饋贈,而於謙每次進京,部是"空囊以入"。好心人勸他:"雖不願送金銀珠寶攀附權貴,至少總要帶點土特產線香、磨菇、絹帕之類的東西才好。"于謙哈哈大笑,舉起雙袖説:"我帶有兩袖清風!"並就此作七絕一首:"手帕磨菇和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于謙可謂一生清白,兩袖清風。[由本站網友投稿]

篇10:愛國人士的故事

屈原以死報國

屈原一生經歷了楚威王、楚懷王、頃襄王三個時期,而主要活動於楚懷王時期。這個時期正是中國即將實現大一統的前夕,“橫則秦帝,縱則楚王”。屈原出身貴族,又明於治亂,嫻於辭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為左徒、三閭大夫。屈原為實現楚國的統一大業,對內進取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了一個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可是在內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生了尖鋭的矛盾,由於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之後遭到羣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他被流放江南,輾轉流離於沅、湘二水之間。頃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憤難捱,遂自沉汨羅江,以身殉國。

篇11:愛國人士的故事

周恩來言出必行

周恩來同志,一生嚴於自律,品德高尚,為世人所景仰,周恩來從小志高,12歲就發出“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誓言。而縱觀周恩來同志的一生,他無時無刻不再為了中華之崛起而努力奮鬥!周恩來在5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同中國共產黨的建立、發展、壯大,同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同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歷史進程緊密聯繫在一齊。他毫無保留地把全部精力奉獻給了黨和人民,直到生命的最終一息。他身上集中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高風亮節,在中國人民心中矗立起一座不朽的豐碑。

篇12:愛國人士的故事

愛國詩人屈原

公元前342年屈原誕生於楚都丹陽,屈原自幼勤奮好學,胸懷大志。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常與懷王商議國事,參與法律的制定,主張章明法度,舉賢任能,改革政治,聯齊抗秦,提倡“美政”。在屈原努力下,楚國國力有所增強。

屈原為人性格耿直,卻因在修訂法規的時候,不願聽從上官大夫的話與之同流合污,再加上楚懷王的令尹子蘭、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寵妃鄭袖等人,受了秦國使者張儀的賄賂,不但阻止懷王理解屈原的意見,並且使懷王疏遠了屈原。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對楚懷王與秦國訂立黃棘之盟,可是楚國還是徹底投入了秦國的懷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懷王逐出郢都,開始了流放生涯。結果楚懷王在其幼子子蘭等人的極力慫恿下被秦國誘去,囚死秦國。

楚襄王即位後,屈原繼續受到迫害,並被放逐到江南。公元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帶兵南下,攻破了楚國國都,屈原的政治夢想破滅,對前途感到絕望,雖有心報國,卻無力迴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懷恨投汨羅江自殺。百姓聽到噩耗很悲痛,爭先恐後的來打撈他的屍體,結果一無所獲。於是,有人用葦葉包了糯米飯,投進江中祭祀屈原,這種祭祀活動一年一年流傳下來,漸漸成為一種風俗。

篇13:愛國人士的故事

詹天佑為國不計名與利

近代科學先驅、著名工程師詹天佑,在國內一無資本、二無技術、三無人才的艱難局面面前,滿懷愛國熱情,受命修建京張鐵路。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張家口之間的山山嶺嶺,只用了500萬元、4年時間就修成了外國人計劃需資900萬元、需時7年才能修完的京張鐵路。前來參觀的外國專家無不震驚和讚歎。當時,美國有所大學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決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學位,並請他參加儀式。可是,詹天佑正擔負着另一條鐵路的設計任務,因而毅然謝絕了邀請。他這種為國家不為個人功名的精神,贏得了國內外的稱讚。

篇14:愛國人士的故事

李宗仁的民族情

1955年,李宗仁在美國公開提出反對“台灣託管”和“台灣獨立”,主張國共再度和談,由中國人自我解決中國的事情。1965年7月,在周恩來總理親自安排下,李宗仁衝破美國聯邦調查局的干擾,擺脱國民黨特務機關的暗殺,毅然回到祖國,他聲明:“期望追隨我全國人民之後,參加社會主義建設,並欲對一切有關愛國反帝事業有所貢獻。”他還期望留在台灣的國民黨人,凜於民族大義,毅然回到祖國懷抱,為完成國家最終統一做出貢獻。

篇15:愛國人士的故事

張伯苓的強國夢想

南開中學的創辦者張伯苓16歲時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洋水師學堂,學習駕駛。畢業後,他參加了“甲午海戰”,但軍艦一出海就被擊沉,這對他觸動很大。1899年英國強租我國威海衞軍港,張伯苓親眼看見,第一天在港口升起的清朝國旗第二天就降下來了。強烈的愛國心促使他毅然退出海軍,回到天津籌辦學校。他四處奔走,籌集資金,最終在1907年辦起了南開學校。張伯苓一生全力辦教學為國家培養了大批的人才。

篇16:愛國人士的故事

《婦好》——戎馬易針黹,朱袖伐千軍

商朝的武功以商高宗武丁時代最盛,武丁經過一連串戰爭將商朝的版圖擴大了數倍,而為武丁帶兵東征西討的大將就是他的王后婦好。甲骨文記載,有一年夏天,北方邊境發生戰爭,雙方相持不下,就在這時,婦好自告奮勇,要求率兵前往保衞國家。武丁猶豫不決,占卜後才決定派婦好起兵,結果大勝。此後,武丁讓她擔任統帥。

從此她東征西討,打敗了周圍二十多個方國,那時作戰,出動的人數都不多,一般也就上千人,和大規模械鬥差不多,可是根據記載婦好攻打羌方的時候一次帶兵就有一萬三千多人。也就是説佔都城十分之一的軍隊都交給她了。

婦好是中國歷史上有據可查的第一位女性軍事統帥,同時也是一位傑出的女政治家。她不僅僅能夠率領軍隊東征西討為武丁拓展疆土,並且還主持着武丁朝的各種祭祀活動。她為了國家,不懼危難挺身而出,出兵救國的精神讓人撫掌稱歎,她不僅僅是華夏民族的驕傲,更是女子楷模。

篇17:愛國人士的故事

民族英雄岳飛

岳飛(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今河南湯陰縣)人,抗金名將,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戰略家、書法家、詩人、抗金英雄,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

岳飛於北宋末年投軍,從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澤起到紹興十一年(1141年)為止的十餘年間,率領岳家軍同金軍進行了大小數百次戰鬥。靖康元年(1126年)岳飛應招在相州參加趙構為大元帥的部隊。金軍南下江南,岳飛獨樹一幟,堅持抗金,收復建康。紹興三年(1133年),被任命為沿江制置使,他念念不忘收復中原。次年春,岳飛收復襄陽六郡。紹興六年(1136年)率師北伐,順利攻下了伊、洛、商、虢等州,兩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義軍紛紛響應。[4]紹興十年(1140年),完顏兀朮毀盟攻宋,岳飛揮師北伐,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又於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趙構、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岳飛班師。遭受秦檜、張俊等人的誣陷入獄。1142年1月,岳飛以莫須有的罪名,與長子岳雲和部將張憲同被殺害。宋孝宗時岳飛冤獄被平反,改葬於西湖畔棲霞嶺。追諡武穆,後又追諡忠武,封鄂王。

岳飛重視人民抗金力量,締造了“連結河朔”之謀,主張黃河以北的民間抗金義軍和宋軍互相配合,夾擊金軍,以收復失地。岳飛治軍,賞罰分明,紀律嚴整,又能體恤部屬,以身作則,金人流傳有“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評語。

岳飛的代表詞作《滿江紅·寫懷》,是千古傳誦的愛國名篇,後人另輯有文集傳世。

岳飛的業績不可磨滅。他表達了被侵犯民族的要求,堅持崇高的民族氣節,在處境危難的條件下,堅持了抗金的正義鬥爭,並明白愛護人民的抗金力量,聯合抗金軍民一道,保住了南宋半壁河山,使南中國人民免遭金人的蹂躪,從而保住了高度發展的中國經濟和文化,並使之得以繼續向前發展。

篇18:愛國人士的故事

抗日英雄楊靖宇

楊靖宇(1905-1940),1929年春到東北,化名張貫一,任中共撫順異常支部書記。在撫順又兩次入獄,備受日本警察署的嚴刑拷打,始終不承認自我是共產黨員和從事的活動。日軍看到抗聯勢力的不斷壯大,感到十分恐懼,在1938年下半年調集重兵對抗聯進行“圍剿”,並以萬元巨金懸賞楊靖宇頭顱。

1940年初的50多天裏,楊靖宇率抗聯戰士與日軍作戰40多次,在日軍的瘋狂“圍剿”下,抗聯陷入困境,幾乎彈盡糧絕,戰士們只好以草根、樹皮充飢,甚至將衣中棉絮掏出來吞嚥。日軍曾千方百計誘其投降,但楊靖宇堅定地表示:“為了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頭顱不惜拋掉,熱血能夠噴灑,而忠貞不二的意志是不可動搖的。”1940初,他被日軍圍困,身負重傷,啃不動樹皮,只能將棉衣裏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飢。日軍勸降不成,便放亂槍,年僅35歲的楊靖宇壯烈犧牲。殘忍的日軍剖開他的遺體,當看到他的胃裏僅有野草和棉絮時,這些被楊靖宇帶領的抗日聯軍弄得焦頭爛額的侵略者全呆住了。

在冰天雪地的長白山密林中,支撐着楊靖宇與敵人戰鬥的力量是對祖國的一腔熱愛之情。

篇19:愛國人士的故事

最偉大的戰士邱少雲

1952年10月中旬,在抗美援朝一次戰鬥中,邱少雲所在營奉命擔負潛伏任務。

潛伏前,邱少雲向黨支部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寫道:“寧願自我犧牲,決不暴露目標,為了整體,為了勝利,為了中朝人民和全人類的解放事業,願獻出自我的一切。”

執行任務中,邱少雲在距敵前沿陣地60多米的草叢中潛伏時,敵人突然向潛伏區逼近,為了掩護潛伏部隊,指揮所命令炮兵對敵進行打擊。敵人遭到打擊後出動飛機偵察,並盲目發射偵察燃燒彈,一顆燃燒彈正好落在邱少雲身邊,飛迸的火星濺落在他的左腿上,燒着了他的棉衣、頭髮和皮肉。但為了不暴露潛伏部隊,他嚴守紀律,咬緊牙關,雙手深深插進泥土中,以驚人的毅力忍受着劇痛,一聲不吭、一動不動,直至壯烈犧牲,年僅26歲。

1953年6月25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授於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和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勛章。

篇20:愛國人士的故事

鄧世昌獻身大海

自古以來,犧牲在戰場上,一向是愛國之人引以自豪的志向。異常是那些明知死在眼前仍勇敢赴難的人,更令人崇敬。在中日甲午海戰中犧牲的鄧世昌就是這樣的人。

鄧世昌是我國最早的一批海軍軍官中的一個,是清朝北洋艦隊中“致遠”號的艦長。他有強烈的愛國心,常對士兵們説::“人誰無死但願我們死得其所,死得值!”1894年,中國和日本之間爆發了甲午戰爭。鄧世昌多次表示:如果在海上和日艦相遇,遇到危險,我就和它同沉大海!

這年9月的一天,日本艦隊突然襲擊中國艦隊,一場海戰打響了,這就是黃海大戰。戰中,中國擔任指揮的旗艦被擊傷,大旗被擊落,鄧世昌立即下令在自我的艦上升起旗幟,吸引住敵艦。他指揮的致遠號在戰鬥中最英勇,前後火炮一齊開火,連連擊中日艦。日艦包圍過來,致遠號受了重傷,開始傾斜,炮彈也打光了。鄧世昌感到最終時刻到了,對部下説:“我們就是死,也要壯出中國海軍的威風,報國的時刻到了!”他下令開足馬力向日艦吉野號衝過去,要和它同歸於盡,這大無畏的氣概把日本人嚇呆了。

可不幸的是,致遠號在前進中中了魚雷,船體爆炸,沉入海底。200多名官兵獻出了自我寶貴的生命。

篇21:愛國人士的故事

《蘇武》——牧羊北海邊,心存漢社稷

公元前100年,漢武帝正想出兵打匈奴,匈奴派使者來求和了,還把漢朝的使者都放回來。漢武帝為了答覆匈奴的善意表示,派中郎將蘇武拿着旌節,帶着副手張勝和隨員常惠,出使匈奴。蘇武到了匈奴,送回扣留的使者,送上禮物。蘇武正等單于寫個回信讓他回去,沒想到就在這個時候,出了一件倒黴的事兒。

匈奴中有人造反,蘇武的手下牽連其中,蘇武明白自我有辱使命,決定自盡,未遂,單于就把他關押起來不給飯吃,蘇武吃雪和氈毛活了下來,匈奴人認為很神奇,就把他流放北海邊牧羊。所有羊都是公羊,要求他讓公羊生下小羊才讓他回來。

蘇武到了北海,旁邊什麼人都沒有,唯一和他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朝廷的旌節。匈奴不給口糧,他就掘野鼠洞裏的草根充飢。日子一久,旌節上的穗子全掉了。一向到了公元前85年,匈奴的單于死了,匈奴發生內亂,分成了三個國家。新單于沒有力量再跟漢朝打仗,又打發使者來求和。那時候,漢武帝已死去,他的兒子漢昭帝即位。漢昭帝派使者到匈奴去,要單于放回蘇武,匈奴謊説蘇武已經死了。使者信以為真,就沒有再提。

之後漢朝又有使者來到匈奴,蘇武的手下悄悄與其取得了聯繫,告訴他們蘇武還活着。這才讓蘇武回到大漢。這中間度過了十九年。

蘇武出使的時候,才四十歲。在匈奴受了十九年的折磨,鬍鬚、頭髮全白了。

回到長安的那天,長安的人民都出來迎接他。他們瞧見白鬍須、白頭髮的蘇武手裏拿着光桿子的旌節,沒有一個不受感動的,説他真是個有氣節的大丈夫。

篇22:愛國人士的故事

《崇禎皇帝》——雞鳴而起,夜分不寐,焦勞成疾

朱由檢明朝第十六位皇帝。明光宗第五子,明熹宗異母弟,母為淑女劉氏。於天啟二年年被冊封為信王。1627年-1644年在位,年號崇禎。

崇禎是一個勤政的皇帝,據史書記載,他二十多歲頭髮已白,眼長魚尾紋,能夠説是宵衣旰食,夕惕朝乾。史志稱其“雞鳴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勞成疾,宮中從無宴樂之事”。

崇禎執政時期,對於後金,羣臣分為主戰、主和兩派。崇禎在用人方面,起用了主戰派袁崇煥。文官集團使得軍中之將只重出身門第,幾次大規模對後金的軍事活動均遭慘敗,削弱了明朝的軍事力量,最終無力鎮壓農民軍起義,間接加速了明朝滅亡。

以往強盛的明帝國已經風雨飄搖,兩黨分庭對抗,卻難尋能用之人,也確實難尋可用之人。崇禎即位之初在文官集團的幫忙下誅滅魏忠賢閹黨,卻間接推動了文官集團的權利膨脹。

崇禎與臣子的關係或可説是歷史上最為尷尬詭異的時期--相互仇視,相互依存、相互利用。崇禎在位的十七年,除了鎮壓農民軍以及抵抗後金外,將更多的心力用於削弱文官集團的勢力,並取得了必須的成效。

只是在位期間爆發農民起義,關外後金政權虎視眈眈,明朝已處於內憂外患的境地。1644年,李自成軍攻破北京時,於煤山自縊身亡,終年34歲,在位17年。

篇23:愛國人士的故事

《梁紅玉》——智略之優,無愧前史

梁紅玉(1102-1135),原籍安徽池州,生於江蘇淮安,宋朝着名抗金女英雄,祖父與父親都是武將出身,梁紅玉自幼隨父兄練就了一身功夫。史書中不見其名,只稱梁氏。“紅玉”是其戰死後各類野史和話本中所取的名字,首見於明朝張四維所寫傳奇《雙烈記》:“奴家梁氏,小字紅玉。父亡母在,佔籍教坊,東京人也。”後結識韓世忠,兩人初次見面,是在平定方臘後的慶功宴上,梁紅玉感其恩義,以身相許,韓贖其為妾,原配白氏死後成為韓的正妻。建炎三年,在平定苗傅叛亂中立下殊勛,一夜奔馳數百里召韓世忠入衞平叛,所以被封為安國夫人和護國夫人。

後多次隨夫出征,在建炎四年長江阻擊戰中親執桴鼓,和韓世忠共同指揮作戰,將入侵的金軍阻擊在長江南岸達48天之久,從此名震天下。後獨領一軍與韓世忠轉戰各地,多次擊敗金軍,紹興五年隨夫出鎮楚州,“披荊棘以立軍府,與士卒同力役,親織薄以為屋。”於當年八月二十六日死於楚州抗金前線,1151年,韓世忠病逝,夫婦合葬於蘇州靈巖山下。十大經典愛國故事

篇24:愛國人士的故事

《柳如是》——凜然香扇墜,千古節堪哀

柳如是,女詩人,秦淮八豔之首,後嫁給嫁給了年過半百的東林黨領袖、文名頗着的大官僚錢謙益。她一生中歷來最為人稱道的不是她的美貌、不是她的才學。而是她的愛國憂民的情懷,反清復明的大志。

對於國家大事,這不僅僅是封建社會裏一般女性很少過問的事情,而柳如是則不然,以一個兒女之身,異常是以一個飽受人世炎涼的女流之輩,偏偏要以天下大事為己任,以扶持大明社稷為志向,真可謂感天地,泣鬼神。崇禎17初年李自成兵逼京畿,清兵鐵騎頻頻叩關,明軍屢戰屢敗,應對局勢危急,柳如是心急如焚,2月春寒料峭,柳如是與錢謙益同遊京口,當年梁紅玉協助韓世忠擂鼓擊退金兵的情景如在眼前,柳如是欲效仿梁紅玉而不能,不禁恨恨不已。

在清兵鐵騎南下之際,柳如是極力勸説夫君錢謙益以死殉國。請錢謙益在刀、繩、水三種死法中選一種,錢臨陣畏怯,柳如是憤而跳水,被人救起。之後,錢謙益在柳如是的影響之下,也開始暗中從事反清復明活動,接觸反明志士,聯絡反明隊伍,柳如是曾以七錠金子贈反清志士黃宗羲,以很多金銀首飾贈與反清軍隊。後最終下定了決心,於是向朝廷託病辭官,很快便獲得了應允,脱下官袍,再度回鄉。

寧靜的生活又過了十餘年,錢謙益八十三歲那年病歿於杭州。丈夫死後,四十七歲的柳如是受到錢氏家族的排斥。為了家產之事,族人與她糾纏不休。丈夫去了,柳如是失去了依靠,也失去了生活的期望,就在當年,她用三尺白綾,結束了自我風風雨雨的一生,追隨錢謙益於九泉之下。一代奇女,香消玉殞。

儘管柳如是的反清復明活動最終以失敗告終,可是她的愛國情懷卻使之後者感動,作為當時的地位卑下的女性女性,柳如是用自我的一生,無聲的反駁了“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對後世影響深遠。

篇25:愛國人士的故事

《譚嗣同》——書劍情懷家國,經綸抱負河山

譚嗣同,湖南瀏陽人,是中國近代資產階級着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維新志士。少時師從歐陽中鵠,後加入維新派。他主張中國要強盛,僅有發展民族工商業,學習西方資產階級的政治制度。公開提出廢科舉、興學校、開礦藏、修鐵路、辦工廠、改官制等變法維新的主張。寫文章抨擊清政府的賣國投降政策。1898年參加領導戊戌變法,失敗後被殺,年僅三十四歲,為“戊戌六君子”之一。

“去留肝膽兩崑崙”是譚嗣同譚公臨刑之前抒發的絕唱。意謂是我生為變法而生,死為變法而死,一生一死是一副忠肝義膽,像崑崙那樣高聳,譚公生如崑崙,死如崑崙。“譚在獄中,意氣自若,終日繞行室中,拾地上煤屑,就粉牆作書,問何為?笑曰:作詩耳。”

篇26:愛國人士的故事

《戚繼光》——血戰殲倭,勛垂閩浙

戚繼光(1528--1587)明朝抗倭名將,軍事家,民族英雄。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祖籍安徽定遠,生於山東濟寧。出身將門。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17歲襲父職為登州衞指揮僉事。三十四年(1555年)調浙江都司僉事,次年升參將,鎮守寧波、紹興、台州3府。9月,倭寇800人進掠龍山所,戚繼光等即率10倍於敵的明軍前往阻擊。

倭寇分3路衝殺,1萬多明軍竟不堪一擊,陣漸大亂,紛紛潰退。戚繼光看到形勢危急,縱身跳上一塊高石,連發3箭,3個倭寇頭目應聲而倒,倭寇羣龍無首,倉皇退逃。三十八年(1559年)台州倭亂頻繁,百姓深受其害。數千名倭寇包圍桃渚千户所,戚繼光從寧波率兵連夜馳援台州,解桃渚之圍,殲入侵海門倭寇。

之後,親去金華、義烏等地招募精壯農民和礦工3000餘人,以岳家軍為榜樣進行編練,終成聞名天下的戚家軍。戚繼光針對南方的地形和倭寇作戰特點,創造了長短兵器配合,因敵因地變換隊形、攻防兼宜的“鴛鴦陣”,使用飛刀、飛槍、飛箭的火箭等,屢次打敗倭寇。三十九年(1560年)春,改任台(州)、金(華)、嚴(州)參將,駐守台州。

在沿海造烽堠,修城牆,訓練守軍。四十年(1561年),數千名倭寇在台州登陸。戚繼光率軍出擊,在寧海健跳(今屬三門),臨海花街、上峯嶺、白水洋和太平(今温嶺)新河、長沙等地,連續9次挫敗倭寇的進犯,救出數千名被擄難民。

史稱台州大捷,亦稱台州九戰九捷。次年夏援閩,搗破倭寇在橫嶼的老巢,並乘勝破牛田、興化的倭寇,連克60餘營。四十二年(1565年)與俞大猷剿平廣東倭寇,解除東南倭患。後戚繼光在薊州鎮守16年,邊備修飭,外敵不敢輕易進犯。因受排擠,於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調廣東戍守。後遭誣陷,奪職回鄉。戚繼光對練兵、治械、陣圖等都有創見,他的優秀軍事理論着作《紀效新書》、《練兵實紀》、《止止堂集》,倍受兵家重視。

篇27:愛國人士的故事

《劉胡蘭》——生的光榮,死的偉大

劉胡蘭,原名劉富蘭,1932年10月8日出生於山西省文水縣的一箇中農家庭。母親早亡,父親劉景謙續娶胡文秀為妻。胡文秀將劉富蘭名中的“富”字改為自我的姓氏“胡”,從此更名劉胡蘭。繼母進取投身於婦救會工作,並十分支持劉胡蘭參加革命。

劉胡蘭8歲上村國小,10歲起參加兒童團。1945年10月,劉胡蘭參加了中共文水縣委舉辦的“婦女幹部訓練班”。學習了一個多月,回村後她擔任了村婦女救國會祕書。1946年5月,劉胡蘭調任第五區“抗聯”婦女幹事;6月,劉胡蘭被吸收為中共預備黨員,並被調回雲周西村領導當地的土改運動。

1946年秋,國民黨軍大舉進攻解放區,文水縣委決定留少數武工隊堅持鬥爭,大批幹部轉移上山。當時,劉胡蘭也接到轉移通知,但她主動要求留下來堅持鬥爭。這位年僅14歲的女共產黨員,在已成為敵區的家鄉往來奔走,祕密發動羣眾,配合武工隊打擊敵人。

雲周西村的反動村長石佩懷,為閻錫山軍派糧派款、遞送情報,成為當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劉胡蘭配合武工隊員將其處死。閻錫山匪軍惱羞成怒,決定實施報復行動。1947年1月12日,閻軍突然襲擊雲周西村,劉胡蘭因叛徒告密而被捕。

她鎮靜地把奶奶給的銀戒指、八路軍連長送的手絹和作為入黨信物的萬金油盒--三件寶貴的紀念品交給繼母后,被氣勢洶洶的敵人帶走。劉胡蘭在威逼利誘面前不為所動,被帶到鍘刀前眼見匪軍連鍘了幾個人,怒問一聲:“我咋個死法?”匪軍喝叫“一個樣”後,她自我坦然躺在刀座上。劉胡蘭烈士犧牲時,尚未滿15週歲。

篇28:愛國人士的故事

愛國人物故事

這個感人的故事源於《祖國,我回來啦》。錢學森在美國,金錢、地位、名譽……他什麼都有了,為什麼他要放棄那裏完美的一切,而依然回國呢?

錢學森是我國傑出的科學家。他早年在大洋彼岸的美國留學,成績優異,被麻省理工大學聘為終身教授,在美國他什麼都有了。可是當他聽到新中國成立以後,他毫不猶豫的決定回國,為建設新中國、為祖國的明天貢獻出自我的全部力量。可是美國*卻以種種方式阻止他,他的行為受的限制、信件受檢查、電話受到監聽,但他仍不屈服於美國*,艱苦堅持鬥爭了5年,最終被周恩了總理以9名美飛行員的條件救了出來。錢學森來到祖國的第二天,他帶着全家人來到*城樓前,他激動地説:“我相信我必須能回到祖國,此刻我最終回來了!”

這是一顆多麼熱烈的愛國心,多麼強烈的愛國心啊!

回國以後,他更加用功讀書,研製了近程導彈,中程導彈,成為中國第一個研製成功導彈的人。被譽為“導彈之父”,還獲得了“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錢學森捨棄金錢,捨棄名譽,捨棄地位,只為了一心報國,讓祖國日益強大,這不正是與秦檜做了鮮明的比較嗎?秦檜是抵擋不住金錢名譽權力的誘惑,反叛了朝廷,害死了一代愛國名將岳飛,秦檜這個名字被遺臭萬年。錢學森不怕敵人毒*,沒有被巨大的財富誘惑,為了報效祖國,他義無反顧的回國了!

錢學森為國爭光,他那赤誠的愛國之心,卻深深地感染着我,時時鞭策着我,催我奮進。陶行知説:“國家是大家的,愛國是每個人的本分。”

同學們,我們要從國小習錢學森熱愛祖國,將來報效祖國。那麼我們怎樣愛國呢?在家裏,孝敬父母,就是愛國;在學校好好學習,就是愛國;在社會上,遵守公德,無私奉獻就是愛國。我們國小生應當從小練就好本領,將來為祖國建設做出自我的貢獻!

篇29:愛國人士的故事

一個銅板也沒有

方誌敏以往擔任*縣委書記、特委書記、省委書記、省軍區司令、閩浙贛工農民主政府主席和紅軍第十軍政委等職務,領導着千軍萬馬,籌集過數百萬元款項,但他從不佔用公家一分錢,一向過着艱苦的生活。

1935年1月,方誌敏帶領紅軍抗日先遣隊轉戰途中,因叛徒出賣而不幸被捕。兩個國民*士兵以為找到了發財的機會,拍手笑道:“哈,是個大官,油水必須不小!”説着就把方誌敏渾身上下搜了一遍,但只找到了一塊懷錶和一支鋼筆。

方誌敏冷冷地説:“你們從我身上是找不到一個銅板的,不要白費勁兒了。”

國民*士兵不相信,又用刺刀把棉衣上的補丁一塊塊剔開,但還是什麼也沒找到。他們就舉起手榴彈威脅説:“快把錢交出來,不然就炸死你!”

方誌敏冷笑着説:“哼!你們不要做出這種難看的樣貌來。我是一個銅板也沒有。我們革命不是為了發財的!”

國民*士兵又把方誌敏的鞋和襪子翻了一遍。並在周圍草叢裏尋找一番,仍然一無所獲,這才相信,在這個“大官”身上確實沒有什麼“油水”可撈。

在敵人的獄中,方誌敏寫下了《可愛的中國》、《獄中紀實》等書。他在《清貧》中這樣寫道:“清貧,潔白樸素的生活,正是我們革命者能夠戰勝許多困難的地方!”

篇30:愛國人士的故事

鐵人精神

新中國成立後,廣大工人成了國家的主人,勞動熱情倍增。振興中華,改變祖國一窮二白的落後面貌,成了人民羣眾共同的願望和行動。被稱為“鐵人”的王進喜就是胸懷祖國、發憤圖強的一代工人的典型。

王進喜本來是玉門石油礦普通工人,可他一心為國分憂。有一次在北京街頭上,他看到汽車沒油燒,在車頂上放着大大的煤氣包,靠燒煤氣行駛。他難過得吃不好睡不着,心想:“我是石油工人,此刻國家缺油,我有職責啊!”不久,他被調到大慶,參加開發新油田的會戰,他興奮得像有使不完的勁,恨不得一拳頭砸出一口井來。沒有住房,他和大家住在乾打壘的簡易棚子裏,吃冷飯,睡地鋪。鑽井機到了,可沒有吊車下不了火車,他一聲吶喊,帶着工人用繩子拉,肩膀頂,最終把機器卸下來運到工地。第一座井架豎起來了,沒有水灌井,他和工人們用臉盆、水桶,硬是把水一盆一桶地弄來,爭分奪秒地開了鑽。發生井噴事故時,沒有攪拌機,他縱身跳進泥漿池,用身體攪拌。他為什麼要這樣做:為的是儘快打出石油,改變祖國石油工業落後的面貌。

因為常年勞累,飲食沒規律,王進喜得了嚴重的胃病,經常疼得不能入睡。可他説:“為了拿下大油田,我寧可少活20年!”正是這種鐵人精神,正是這種為國忘我的勞動,使得大慶油田很快建成了,使我國摘掉了石油工業落後的帽子。

【小編簡評】

愛國人士的故事 彙總30篇如果還不能滿足你的要求,請在本站搜索更多其他愛國人士的故事範文。

【網友評價】

作者論述起來還真是頭頭是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