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長征》節選(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5.55K

《長征》節選(精品多篇)

《長征》節選 教案 篇一

教學內容: 11課《長征》

教學目標 :

1、理解課文的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體會了解課文所讚揚的紅軍戰士藐視困難,一往無前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3、背誦課文。

教學方法:啟發法 講授法

教學課時: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

一、讀全詩,領會詩句的意思。

1、自由朗讀全詩,想想這首詩的作者是誰?

2、作者在怎樣的背景下創作的這首詩?

二、抓字眼、明詩意;想詩境,悟詩情。

1、學習首聯。

(1)學生質疑。

(2)師生共同解疑。

理解“只等閒”

(3)紅軍戰士把什麼看作平常的事?(4)長征時,戰士們遇到了哪些困難?從這句詩中的哪些詞可以體會出來?(理解“千、萬”的含義。)

(5)紅軍戰士面對困難,有怎樣的態度呢?從哪些詞與中可以看出不怕困難?

(6)朗讀首聯,想想表現了紅軍戰士什麼樣的精神?(不畏艱險的大無畏精神)

2、學習頷聯。

(1)哪些詞是説明紅軍戰士不怕困難的?

(2)你是怎樣理解“騰細浪”“走泥丸”的?

(騰:翻;細浪:細小的浪花。騰細浪:翻着浪花的細流。走:滾動;泥丸,泥球。走泥丸:小泥球在腳下滾動。)

(3)朗讀頷聯。

3、學習頸聯。

(1)如果説頷聯是千山的寫照,那麼頸聯就是萬水的説明。

(2)找出不理解的詞語。

(雲崖:高聳入雲的山崖。鐵索:大渡河上的13根鐵索。暖:暖的感覺;寒:寒氣逼人的感覺。)

(3)説説這兩句的大意。

(4)質疑:為什麼説暖、寒?

(5)討論歸納:

暖——1935年5月,紅軍巧渡金沙江。金沙江形勢險要,敵人控制得很嚴。但是紅軍在渡口俘虜了過江偵查的兩隻敵船,活捉了守衞在對岸的敵兵。不費一槍一彈,奪

取了對岸的陣地,使大部隊巧渡成功。

寒——瀘定橋高懸在大渡河上,當時橋上的木板已經被敵人抽掉,渡河的勇士們手

攀鐵索,冒着對岸敵人密集的槍林彈雨前進。不怕流血犧牲,終於奪下了瀘定橋。“寒”

表現了紅軍戰士飛奪瀘定橋的驚險悲壯。

(6)再讀這一段。體會思想感情。

4、小結

從這兩聯的哪些詞句中可以看出“紅軍不怕遠征難”?是怎樣看出來的?

5、岷山——紅軍長征翻過的最後一座山。此時,紅軍戰士是一種怎樣的心情?

6、讀出這種心情。

7、理解: 更喜     盡開顏

什麼人“喜笑顏開?”

(紅一、四方面軍以及所有的革命軍民)

8、品讀。

三、總結全詩。

1、談談你學完全詩後的感受。

2、那些詩句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為什麼?

3、紅軍戰士的哪些品質值得你學習?

四、吟誦詩句,背誦詩文。

1、反覆朗讀課文,運用停頓、節奏、重音等讀音技巧,再現詩中意境。入情朗讀。

2、(可以採用配樂朗讀。)

2、檢查背誦。

五、作業 (略)

《長征》節選 教案 篇二

一、選擇題1.注音不正確的一項是(    )a.然  chù  b.地  mò  c.然  è  d.先驅 qū2.書寫有誤的一項是(    )a.猶豫b.哀嗚c.馬賽曲d.翩翩起舞3.標點運用得不當的一項是(    )a.彭德懷:“你冤枉他了”。b.:“我和彭軍團長的炒麪呢?”c.周團長依然在自語:“他們還年輕,應該活下來……”d.“主席!”眾人異口同聲地喊。4.對課文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的體裁是電視劇本,文章再現了長征中的一些情景。b.特寫是影視藝術的一種手法,拍攝人或物的某一部分,使特別放大(多為人的面部表情)。c.本文歌頌了紅軍將士不畏艱苦、獻身革命、嚴守法紀的精神。d.文中運用了有詳有略的寫法,主要刻畫了彭德懷、周團長等人。二、閲讀下面的語段,回答問題 草地水塘旁邊 草地上的擔架:一條腿的周團長倒在擔架上,兩個抬擔架的戰士坐在地上,餓得連頭都抬不起來了。周團長拿起身邊那袋所剩不多的炒麪,看着低頭坐在擔架前邊的那個戰士,無力地:“小同志,你吃一口吧?”擔架前邊的戰士依然無聲地低着頭。周團長自語地:“他可能睡着了。”他吃力地轉過身,看着坐在擔架後邊的那個戰士:“小同志,你把它吃了吧?”這個戰士無力地説:“周團長a……我,不行了,你吃了它……還能走出草地……”周團長生氣地説:“我是個殘廢,吃了它也走不出草地去。”這個戰士:“不!不b……”周團長痴痴地看着擔架旁邊的水塘,似在自語:“他們都是因為我呀……”這個戰士連説話的力氣都沒有了,只能微微搖頭。周團長依然在自語:“他們還年輕,應該活下來……”沉吟片刻,突然把手中所剩不多的那袋炒麪扔到戰士面前,毅然從擔架上爬下來,艱難地向水塘爬去。戰士微微地睜開眼,看見周團長吃力地爬向水塘,他本能地拿起那袋所剩不多的炒麪,驀地站起,又倒在了擔架旁邊。周團長回身看了看再也爬不起來的戰士,又轉過身全力向水塘爬去。1.上文主要表現的人物是(    )a.周團長b.兩個抬擔架的紅軍戰士c.周團長和兩個抬擔架的戰士2.“他們還年輕,應該活下來……”請你推斷,這句話中省略部分的內容應是(    )a.去學文化、學科學,建設社會主義。b.繼續長征,繼續革命。c.贍養父母,撫養孩子。d.把我抬出草地,一起迎接長征的勝利。3.周團長赴水塘自盡,你看值得不值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從節選的幾段文字看,下列表述不當的一項是(    )a.電視文學劇本主要抓住人物活動來表現社會生活,塑造人物形象。b.電視文學劇本一般不需要藉助景物來表現人物或表現中心思想。c.電視文學劇本要有情節。d.電視文學劇本一般沒有大段大段的人物心理描寫。5.説説文中a、b兩處省略號的作用:a處省略號表示________________b處省略號表示________________6.針對上面的文字,寫一段讀後感,150字左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閲讀下面選文,然後做題導演做了個手勢,還説了句什麼,張春花還沒來得及反應過來,演播室裏的燈一下亮了。刺得她眼睛也睜不開,連忙用手(遮、蓋、蒙、擋)住臉。過了一會兒,睜開眼,看到前面有一個(黑洞洞的東西、鏡頭、攝像機鏡頭、黑乎乎的東西)對着自己,身子不由自主往旁邊(讓了讓、歪了歪、*了*),導演朝她做了個手勢,讓她把手放下,她以為導演讓她走開,站起身要走,導演示意她繼續坐着。張春花眼睛(迷亂、迷茫、迷糊)地看着,不知所措。……主持人開始説話:“……今天我們要討論的是我國農村教育的問題……張老師,下面請你給我們的觀眾談談你們學校的情況。”張春花看看主持人……不知該説什麼。主持人示意她説。她(迷亂、迷茫、迷糊)着眼,仍然不知説什麼。……張春花抬起頭,看看主持人,嘴脣動了動,眼睛看着下面。主持人等着她説,可她什麼也沒説。……張春花愣了一下,仍舊不知説什麼好。……張春花看看前面的鏡頭,嘴張了一下,臉憋得通紅,一時説不出話來,……1.在文中橫線上選填適當的詞。2.電影劇本通過描述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來刻畫人物,請分析選段中張春花的神態、動作,説説張春花是一個怎樣的人。  3.如果你是張春花,你當時會想些什麼?  4.百年大計,教育為本,你認為解決當前貧困兒童的失學問題應該做哪些事?  【參考答案】一、1.a 2.b(應為“鳴”)3.a(句號應在下引號前)4.c(沒有寫到“嚴守法紀”)二、1.a 2.b 3.周團長赴水塘自盡,是為了戰友,為了革命事業。4.b 5.a處表示停頓,b處表示省略。6.略三、1.遮 黑乎乎的東西 歪了歪 迷茫 迷糊 2.張春花在演播室中心慌意亂,不知所措。3.(要圍繞我國農村教育的問題發表評論。)4.(可從政府方面、學校方面、本人方面談。)

《長征》節選·同步訓練 篇三

之三

佚名

教學目標

1、理解詩句內容,體會中國工農紅軍戰勝各種艱難險阻,完成二萬五千里長徵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2、學會2個生字;解釋“只等閒、盡開顏、萬水千山”的意思;並且體會詞語在詩句中所含有的思想感情。

3、聯繫上下文理解詩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及難點:

1、弄懂詩句中詞語的意思,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

1、學習課文中的生字詞。

2、瞭解課文的大意。

教學過程 :

一、談話導入  。

1、請大家回憶我們曾經學習過哪些描寫紅軍長征的文章?你能談談自己的感受嗎?

2、在我國的革命歷程中,有一次偉大的壯舉,有一座不朽的豐碑,那就是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徵。

3、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詩——長征。

二、解題,補充課外資料。

1、讀了課題,你查找了哪些與長征有關的資料?

(1)介紹有關二萬五千里長徵的資料。1934年,由於王明左傾機會主義路線的錯誤,導致了紅軍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紅軍不得不離開中央蘇區根據地,開始二萬五千里長徵,北上抗日。在長征的途中,黨中央召開了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結束了王明錯誤路線的統治,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2)介紹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的路線。

教師投影出示紅軍長征的地形圖。

紅軍第一方面軍在1934年10月從福建西部的長汀、寧化和江西的瑞金等地出發,經過福建、江西、廣東、湖南、廣西、貴州、四川、雲南、西康、甘肅、陝西等十一個省。在整個長征的途中,紅軍爬雪山,過草地,歷盡了千辛萬苦,擊敗了敵人的多次圍追堵截,連續行軍二萬五千裏。終於在1935年10月勝利到達陝北根據地。1936年10月,紅軍第二、四方面軍也到達陝北與紅一方面軍會師。這首詩就是毛澤東同志在1935年10月長征即將結束的時候寫的。

(3)有關作者毛澤東的資料。

(4)介紹這首詩的體裁。

這是一首七言詩。所謂的七言詩就是七言八句。言,就是字,每行有七個字,一共有八句話。就是七律。七律詩中間四句兩兩相對應,而且朗讀的時候還有和諧的韻律與鮮明的節奏。

2、教師小結:非常感謝同學們給大家帶來的這些資料。通過同學的介紹,我們知道這是一首七言律詩,那麼,現在我們自由讀讀這首詩,體會舒適的韻律與節奏。

3、學生自由朗讀這首詩。

4、教師小結:這首詩一共有八句話,每兩句子為一聯,分別被稱作首聯——頷聯——頸聯——尾聯。

三、再讀詩句,質疑解疑。

1、讀讀全詩,找出不理解的詞語,標畫在書上,提出來,我們共同解決。

2、學生質疑。(字詞)

3、根據大家的提問,運用查字典、聯繫上下文的方法,進行自學。

4、學生彙報交流,集體解疑。

遠征:指兩萬五千里長徵。

只等閒:等閒是平平常常的意思。只等閒表現了紅軍戰士不怕艱難險阻、一往無前的精神。

萬水千山:“萬”和“千”都不是實數,在課文裏是指無數的山、無數的水。

逶迤:彎彎曲曲連綿不斷的樣子。

騰:向上跳躍,起伏跳躍。

細浪:翻着浪花的細流。

雲崖:高聳入雲的山崖。

磅礴:氣勢雄偉。

開顏:臉上露出笑容,內心充滿喜悦。

5、交流解疑後的感受。

四、指導朗讀,教學生演唱《長征》。

五、佈置作業

1、思考每句詩的意思。

2、把不理解的地方標畫在書上。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

1、理解課文的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

一、讀全詩,領會詩句的意思。

1、自由朗讀全詩,想想這首詩的作者是誰?

2、作者在怎樣的背景下創作的這首詩?

二、抓字眼、明詩意;想詩境,悟詩情。

1、學習首聯。

(1)請同學們讀讀首聯,有哪些語句不理解?

(2)學生質疑。

(3)師生共同解疑。

理解“等閒”

表面的意思:等:等於、等同;閒:空閒、閒置;等閒:如同空閒、等於閒置。

引申的意思:把這個詞帶入詩句中,聯繫上文説説“等閒”的意思。(平常、算不了什麼,無足重輕。)

理解“只”。

投影出示:

(4)讀首聯,讀出語氣。

(5)同學之間評讀。

(6)紅軍戰士把什麼看作平常的事?

(7)長征時,戰士們遇到了哪些困難?從這句詩中的哪些詞可以體會出來?(理解“千、萬”的含義。)

(8)紅軍戰士面對困難,有怎樣的態度呢?從哪些詞與中可以看出不怕困難?

(9)用自己的話説説首聯的含義。

(10)再次朗讀首聯,想想表現了紅軍戰士什麼樣的精神?(不畏艱險的大無畏精神)

2、學習頷聯。

(1)讀讀這一聯,找出哪些是難以理解的詞語?(五嶺逶迤、烏蒙磅礴)

(2)哪些詞是説明紅軍戰士不怕困難的?

(3)你是怎樣理解“騰細浪”“走泥丸”的?

(騰:翻;細浪:細小的浪花。騰細浪:翻着浪花的細流。走:滾動;泥丸,泥球。走泥丸:小泥球在腳下滾動。)

(4)投影練習:

把比作翻着的細小的浪花。

把比作。

(5)再讀這一聯。

A.用“不僅……而且”回答。(不僅寫出了長征的艱難,而且表現了紅軍藐視困難的英雄形象和高大的形象。)

B.朗讀頷聯。

3、學習頸聯。

(1)如果説頷聯是千山的寫照,那麼頸聯就是萬水的説明。

(2)找出不理解的詞語。

(雲崖:高聳入雲的山崖。鐵索:大渡河上的13根鐵索。暖:暖的感覺;寒:寒氣逼人的感覺。)

(3)説説這兩句的大意。

(4)質疑:為什麼説暖、寒?

(5)討論歸納:

暖——1935年5月,紅軍巧渡金沙江。金沙江形勢險要,敵人控制得很嚴。但是紅軍在渡口俘虜了過江偵查的兩隻敵船,活捉了守衞在對岸的敵兵。不費一槍一彈,奪取了對岸的陣地,使大部隊巧渡成功。

寒——瀘定橋高懸在大渡河上,當時橋上的木板已經被敵人抽掉,渡河的勇士們手攀鐵索,冒着對岸敵人密集的槍林彈雨前進。不怕流血犧牲,終於奪下了瀘定橋。“寒”表現了紅軍戰士飛奪瀘定橋的驚險悲壯。

(6)再讀這一段。體會思想感情。

4、頷聯、頸聯的小結

從這兩聯的哪些詞句中可以看出“紅軍不怕遠征難”?是怎樣看出來的?

(1)討論後回答。

(2)這裏所説的困難僅僅指千山萬水嗎?

(3)除去這些自然界中的困難,還會遇到那些困難呢?

學生甲:萬水千山不僅僅指自然界的困難,還泛指所有的困難。

學生乙:紅軍在長征的過程中遇到了各種艱難險阻。比如:在長征中,天上每日幾十架敵機偵查轟炸,地上有幾十萬的大軍圍追堵截。途中遇到了各種各樣的艱難險阻。

(4)再讀這兩聯,體會思想感情。

(5)這兩聯在寫法上有哪些特點呢?

(6)學生討論自學。

學生甲:這兩聯,兩兩相對,就被稱為對仗。

五嶺逶迤騰細浪。

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

大渡橋橫鐵索寒。

學生乙:我發現這首詩押an的韻。

(7)自由朗讀。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

1、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背誦。

教學過程 :

一、複習上節課的學習內容。

1、回憶前三聯的內容。

2、想一想前三聯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

二、學習尾聯。

1、讀尾聯。

2、岷山——紅軍長征翻過的最後一座山。此時,紅軍戰士是一種怎樣的心情?

3、讀出這種心情。

4、理解:

(1)更喜:對勝利充滿信心。

(2)盡開顏:

投影出示:

什麼人“喜笑顏開?”

(紅一、四方面軍以及所有的革命軍民)

5、品讀。

三、總結全詩。

1、談談你學完全詩後的感受。

2、那些詩句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為什麼?

3、紅軍戰士的哪些品質值得你學習?

四、吟誦詩句,背誦詩文。

1、反覆朗讀課文,運用停頓、節奏、重音等讀音技巧,再現詩中意境。入情朗讀。(可以採用配樂朗讀。)

2、檢查背誦。

五、作業

1、朗讀並背誦。

2、預習下一課。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附:板書設計

《長征》節選·同步訓練 篇四

一、詞語積累

1.遠征:指二萬五千里長徵。如:為了北上抗日,紅軍從1934年10月開始了史無前例的遠征。

2.萬水千山:無數的山、無數的水,實指在長征中遇到的無數艱難困苦。如:紅軍跨越了萬水千山,終於勝利到達了陝北。

3.等閒:平平常常的意思。如:這事非同小可,切不可等閒視之。

4.逶迤:彎彎曲曲連綿不絕的樣子。常用來形容道路、山脈、河流等。如:逶迤的環山公路盤旋而上,直上雲端。

5.磅礴:①(氣勢)盛大、雄偉。如:黃果樹瀑布氣勢磅礴,蔚為壯觀。③(氣勢)充滿。如:革命者大義凜然、正氣磅礴,嚇得敵人心驚膽顫。

6.三軍:①指陸軍、海軍、空軍。②對軍隊的統稱。③本課指中國工農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也就是整個紅軍。

7.開顏:臉上現出高興的樣子。如:他聽醫生説自己的病不難治好,終於開顏一笑。

二、近反義詞

近義詞:長征--遠征等閒--平常逶迤--蜿蜒開顏--高興萬水千山--千山萬水

反義詞:難--易暖--寒細浪--巨瀾等閒--非常

三、難句講析

1.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中國工農紅軍不怕二萬五千里長征途中的艱難險阻;無數的山、無數的水、無數的艱難困苦,在紅軍眼中只不過是平平常常的事罷了。這兩句詩是全詩的總括,也是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徵的概敍。長征之“難”,一是“"遠”,縱橫十一個省,行程兩萬五千餘里;二是“萬水千山”,無數的險山惡水造成了征途的艱險;三是前有敵人的堵截,後有敵人的追擊。但這些艱難被紅軍視作尋常,這是多麼豪邁的氣概呀!

2.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五嶺”、“烏蒙”都是紅軍長征走過的地方,是“千山”的代表。這兩句詩是説,五嶺山脈那樣高低起伏、綿延不絕,在紅軍的眼裏不過是翻騰着的細小波浪;烏蒙山那樣高大雄偉、氣勢磅礴,在紅軍看來,不過像泥丸一樣在腳下滾過去。實際上的“五嶺”、“烏蒙”都是“逶迤”、“磅礴”的高山大嶺,但在紅軍眼裏卻是小小的“細浪”、“泥丸”。寫山勢高峻,是紅軍遠征艱難的實際狀況;寫山的微不足道,是紅軍一往無前英雄氣概的真實寫照。

3.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金沙”、“大渡”都是紅軍跨越過的河流,是“萬水”的代表。金沙江兩岸是懸崖峭壁,水流湍急,激流拍岸,給人以暖的感覺;大渡河上,鐵索高懸在波濤洶湧的江面上,使人感到寒氣逼人。這兩句詩記敍了兩處斬關奪隘的壯烈經歷和紅軍當時的心情。巧渡金沙江,不費一槍一彈,令人欣慰,心中“暖”;搶渡大渡河,飛奪河上的瀘定橋時,戰鬥慘烈,驚險悲壯,因此有寒氣逼人之感。

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更使整個紅軍全部喜笑顏開的是,過了覆蓋着皚皚白雪的岷山,心情豁然開朗,每個人的臉上都露出了勝利的笑容。

紅軍跨越了千山萬水,衝破了無數艱難險阻,戰勝了前堵後追的敵人,終於一步步接近了最後的勝利,他們怎能不感到由衷的高興和自豪呢?

四、篇章學習

這首詩記敍了中國工農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的經歷,抒發了革命者的豪情壯志,讚頌了紅軍藐視困難的大無畏革命精神和英雄氣概。詩的開頭兩句,是全詩的總括,也可以看作是對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徵的高度概括。接下來的6句,可以看作是頭兩句的具體化和分敍。這6句中,寫到了長征中途經的五個險峻的處所:五嶺、烏蒙山、金沙江、大渡河、岷山;同時寫出了紅軍指戰員在戰勝這些艱難險阻時的心情。這首詩在寫法上有以下特點:

1.語言高度凝鍊。長征是歷時一年、途經11個省、行程二萬五千裏的壯舉,這首詩卻只用了寥寥56個字便把長征中所經歷的幾處險山惡水都反映出來,並點出了這幾處的特點(五嶺的“逶迤”、烏蒙山的“磅礴”、金沙江的“水”與“雲崖”。大渡河的鐵索橋、岷山的“千里雪”)真是做到了言近旨遠、言簡意賅。

2.想像豐富。這首詩把逶迤的五嶺想像為“細浪”,把氣勢雄偉的烏蒙山想像為“泥丸”,巧渡金沙江之後想像那裏所云崖變“暖”,搶渡大渡河覺得那橫跨江面的鐵索“寒”氣森森。這些大膽、奇特的想像,把詩人博大的胸懷、豪邁的氣概表現出來了。

3.兩兩相對的句式。這首詩中間四句兩兩相對,十分整齊。“五嶺”對“烏蒙”,都是山名;“逶迤”對“磅礴”,都是用來表示事物性質的詞;“騰細浪”對“走泥丸”都是一個表示動態的詞後邊一個表事物名稱的詞。“金沙”對“大渡”,都是水名;“水拍”對“橋橫”,都是表事物名稱的詞後邊一個表動態的詞;“雲崖暖”對“鐵索寒”,都是表事物名稱的詞後一個表示狀態的詞。這種兩兩相對的句式,不但結構整齊、琅琅上口,還能增強語言文字的表現力。

《長征》節選 篇五

之四

佚名

一、教學要求

1.理解詩句,學習中國工農紅軍不畏艱難險阻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二、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學習紅軍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三、教具準備

紅軍長征路線圖;繪有紅軍過雪山的掛圖。

四、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指名讀第六組“導讀”。説説這一組有哪幾篇課文,這一組的訓練重點是什麼。

二、啟發談話,導入  新課。

1.《長征》

這首詩是毛主席1935年10月寫的。(板書:長征1935年10月)

2.出示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圖,簡單介紹長征。

1934年10月,由於王明錯誤路線,紅軍五次反圍剿失敗,不得不離開中央蘇區根據地,開始長征,北上抗日。長征途中,1935年4月,黨中央召開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同志的領導地位,結束了王明路線的統治,從此,中國革命轉危為安,從勝利走向勝利。黨中央率領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經過福建、江西、廣東、湖南、廣西、貴州、四川、雲南、西康(現已撤消省的建制)、甘肅、陝西等十一個省。在整個長征途中,紅軍歷盡艱苦,跋涉千山萬水,擊潰敵人的多次圍追堵截,比如四渡赤水,衝破烏江天險,搶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巧渡金沙江,翻越大雪山,穿過草地等,連續行軍二萬五千裏,終於在1935年10月勝利到達陝北根據地。1936年10月,第二、四方面軍也到達陝北,與第一方面軍會合。

三、檢查預習。

1.指名讀課文,糾正讀錯的字音。

逶,讀w5i,不要讀成w7i;迤y0,不要讀成y@;磅,讀p2ng,不要讀成b4ng;礴,讀b$;丸,讀w2n;岷,讀m0n,不要讀成m!n。

2.提出不懂的問題。(視情況作解答,大多放在講讀詩句過程中解決。)

四、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五、理解詩句。(先同座試講,再指名逐詞逐句講解,教師酌情指導。)

1.“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1)“遠征”指二萬五千里長徵;“萬水千山”指紅軍在長征中遇到無數的艱難困苦;“只等閒”只當作平平常常之事。

(2)用自己的話,把這兩句詩解釋一下。

(3)紅軍為什麼把無數艱難困苦當作平平常常的事?(因為紅軍有英勇豪邁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的精神。)

2.“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1)“五嶺”指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庾嶺,在江西、湖南、廣東、廣西四省邊境。“烏蒙”指“烏蒙山”。“五嶺”“烏蒙”是上一句詩中“千山”的代表。

(2)“逶迤”,形容山脈彎彎曲曲延續不斷的樣子。“磅礴”,氣勢盛大。“逶迤”“磅礴”説明“五嶺”“烏蒙”的險峻雄偉。

(3)“騰細浪”,水面吹起的細小波浪。“走泥丸”,滾動着的泥丸。在紅軍眼裏,險峻雄偉的高山就像是細小的波浪、滾動的泥丸。

3.“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1)“雲崖”,指金沙江兩岸的懸崖峭壁。“雲崖暖”,金沙江水流很急,激浪拍岸,給人以“暖”的感覺。“鐵索”,指大渡河上的瀘定橋,橋下水流湍急,橋上只剩下十三根鐵索,叫人看了心驚膽寒,所以説“鐵索寒”。

(2)簡單介紹紅軍巧渡金沙江、搶渡大渡河的經過,幫助理解這兩句詩。

(3)從“暖”和“寒”這兩個字中,還能體會到什麼含義?(從“暖”中可以體會到戰士們的喜悦心情,從“寒”中可以體會到長征的驚險悲壯。)

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1)“岷山”,在四川、甘肅交界處,山頂終年積雪,稱為大雪山。“三軍”,指整個軍隊。“開顏”,就是笑。

(2)出示繪有紅軍過雪山情景的掛圖。

(3)用自己的話連起來説説這兩句詩的意思。

六、練習朗讀。先各人練習,再指名朗讀,要讀得準確、流利。

七、佈置作業 。

1.熟讀課文。

2.將生字抄寫兩遍。

第二課時

一、聽寫詞語。

只等閒騰細浪走泥丸雲崖暖鐵索寒岷山盡開顏萬水千山

(聽寫後同座互相批改,有錯的課後訂正。)

二、指名講解聽寫的詞語。

三、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1)這是一首七律詩,每句七個字,在節奏上是每句四頓。讀時應按以下節奏。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2)教師範讀。注意讀出“紅軍不怕遠征難”的英雄氣概。

(3)學生自練,再指名朗讀。

四、指導背誦。

1.指名試背。

2.齊背。

五、讀了這首“長征”詩,你最突出的感覺是什麼?

(學生自由發言,鼓勵學生談具體一些,特別是要説清楚自己是怎麼從詩句中體會到的。)

六、佈置作業 。

1.背誦課文。

2.預習《偉大的友誼》。

《長征》節選 教案 篇六

六年制十一冊《長征》,是毛澤東同志一九三五年十月寫的一首七律詩,全詩意境壯闊、氣勢磅礴。毛主席用他那如椽的巨筆,抒發了一個偉大的無產階段革命家的豪情胸懷,給我們揮灑了一幅幅長征途中的壯麗畫卷。郭沫若曾説:“詩的本職專在抒情”。作為教師,如何讓學生體會詩人與詩之情感呢?在教學中我們不妨可以這樣進行:

一、創設情境,激之以情

人的認知過程是一個由感性到理性的發展過程。學生的學習,也是首先從感受開始的。教學時教師應儘可能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情感。

1、談話激情。“同學們一定都知道《馬背上的小紅軍》、《飛奪瀘定橋》所述的長征故事吧。我們的紅軍戰士個個都是鋼鐵漢,他們克服了重重艱難險阻,終於走完了二萬五千里長徵,取得了革命的決定性勝利。毛主席為此寫下了這首《長征》詩,這是一曲對英勇的紅軍戰士的熱情讚歌”。這是上課伊始,教師用富有感情的語調娓娓道來,學生一上課就聚精入情,一下子就把學生的情感導入  詩歌之情中了。

2、視聽激情。魯迅先生説:“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學生的感知是視覺、聽覺、嗅覺等多種感官的協同作用。教師在教學中應儘可能發揮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激發情感。《長征》一詩配有插圖:昏晦的穹蒼下,一支紅軍隊伍行進在冰雪覆蓋的山嶺之中。他們頂風冒雪、你幫我助、勇往直前,恰似冰天雪地之中堅不可摧的鋼鐵長城。在學生觀察畫面的同時,教師播放歌曲《紅軍不怕遠征難》,雄渾高昂的曲調,驚心動魄的畫面給學生以強烈的視聽感受,學生凝神視聽,入情入境。

3、範讀激情。葉老曾説:“設身處地,激昂處還它個激昂,委婉處還它個委婉……務期盡情地發揮作者當時的情感,美讀得其法,不但瞭解作者當時説些什麼,而且與作者的心靈相通”。範讀正是教師從教材中感受了作者的情,以教材的字裏行間理解了作者的情思,把無聲的語言文字通過美讀,正確、示範性地表達作者情感的一種方式。教師範讀《長征》,那高亢激昂、抑揚頓挫的朗誦可把詩之恢弘、雄渾和諧壯美的韻律表達得淋漓盡致,令人蕩氣迴腸,使學生對詩文生趣動情,也為學生感情朗讀提供了極好的榜樣。

二、析詞解句,悟之以情

有人説:“語言文字實際上是作者情感的符號。教學中教師必須恰如其分地把握語言文字藴含的情愫,把傾注在文中詩人的情挖掘出來,讓學生悟之以情。例如教詩中頷聯:“逶迤”、“磅礴”、“五嶺”、“烏蒙”等詞意後設計以下提問:“五嶺”與“細浪”、“烏蒙”與“泥丸”有聯繫嗎?通過思考討論,學生悟出了用“逶迤”、“磅礴”形容“五嶺”、“烏蒙”,是極力往大處説,愈説得大,愈見遠征之難,而“細浪”、“泥丸”又儘量往小處説,愈説得小,愈見紅軍不怕艱難的頑強精神。加之運用“走”、“騰”兩動詞,化靜為動,以動襯靜,活畫出“五嶺”、“烏蒙”的雄姿,進而襯托出紅軍戰勝困難的戰鬥英姿和豪邁氣概。由此可見作者造境之宏壯、氣魄之偉大、想象之超凡,令人歎服。這樣學生在理解了詩意、體驗了詩情後,才做到了詩人、詩情與學生之情三情相融。

三、品味吟誦,抒之以情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毛主席的《長征》無論是從詩的意境、情韻,還是錘詞煉句都是堪稱光輝篇章,這樣的好詩令人情緒激昂、百讀不厭。教師應讓學生在反覆吟誦、反覆思考、反覆品嚐中感受紅軍戰士大無畏的精神和樂觀豪放的情懷,只有如此熟讀精思、口誦心惟,才能以聲傳情、抒之以情。

《長征》節選 教案 篇七

第一部分

1.下面詞語中加點字的注音不正確的一組是( )(2分)

a.泥濘(níng) 猝然(cù) 猶豫(yù) 冤枉(yüān)

b.愕然(è) 驀地(mò) 哀鳴(míng) 踉蹌(qiàng)

c.篝火(gōu) 韁繩(jiāng) 疲憊(bèi) 掠過(lüè)

d.氣氛(fèn) 絢麗(xuàn) 急驟(zhòu) 繳獲(jiǎo)

2.揣摩下列加點詞語在語境中的意思。(6分)

①彭德懷慘然一笑:“沒事。不知為什麼,我彭某人的眼睛冒起了金花,兩腿一軟,就栽倒了。”

②彭德懷哽咽地:“把馬肉分給戰士們。”

③一面大步踉蹌地走着,一面舉目四望。

3.選擇恰當的詞語填在下面的橫線上。(4分)

依然 愕然 猝然 毅然

(1)(周團長)突然把手中所剩不多的那袋炒麪扔到戰士面前, 從擔架上爬下來,艱難地向水塘爬去。

(2)警衞員 回身抱着戰馬的脖子失聲地哭了。

(3)焦急地:“小同志,快醒醒。”

這個同志 動不動地低頭坐着。

(4)xx大驚:“你哭什麼?”

彭德懷:“你冤枉他了。” 一怔。

4.“這在中國的歷史上不僅是創舉,而且也是中國文人的驕傲”這句話如何理解?(3分)

5.毛澤東同志曾説,“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仿這個句子續寫一個比喻,再以“課堂”為本體寫一組比喻句。(4分)

長征是 。

課堂是 ,課堂是 ,課堂是 。

第二部分

(一)

草地上的擔架:一條腿的周團長倒在擔架上,兩個抬擔架的戰士坐在地上,餓得連頭都抬不起來了。

周團長拿起身邊那袋所剩不多的炒麪,看着低頭坐在擔架前邊的那個戰士,無力地:“小同志,你吃一口吧?”

擔架前邊的戰士依然無聲地低着頭。

周團長自語地:“他可能睡着了。”他吃力地轉過身,看着坐在擔架後邊的那個戰士:“小同志,你把它吃了吧?”

這個戰士無力地説:“周團長……我,不行了,你吃了它……還能走出草地……”

周團長生氣地:“我是個殘廢,吃了它也走不出草地去。”

這個戰士:“不!不……”

周團長痴痴地看着擔架旁邊的水塘,似在自語:“他們都是因為我呀……”

這個戰士連説話的力氣都沒有了,只能微微搖頭。周團長依然在自語:“他們還年輕,應該活下來……”沉吟片時,突然把手中所剩不多的那袋炒麪扔到戰士面前,毅然從擔架上爬下來,艱難地向水塘爬去。

戰士微微地睜開眼,看見周團長吃力地爬向水塘,他本能地拿起那袋所剩不多的炒麪,驀地站起,又倒在了擔架旁邊。

周團長回身看了看再也爬不起來的戰士,又轉過身全力向水塘爬去。

6.文中哪些詞語表明周團長選擇了死亡是經過深思熟慮的?(3分)

7.處於極度飢餓中的周團長和戰士互相推讓炒麪,表現了他們怎樣的品質?(3分)

8、作為攻佔婁山關的英雄周團長,沒有勇往直前,卻爬進水塘赴死。對此你是怎麼看的?(3分)

(二)七根火柴(節選)

王願堅

盧進勇看着這場景,眼睛裏像揉進了什麼,一陣酸澀。在掉隊的兩天裏,他這已經是第三次看見戰友倒下來了。“一定是餓壞了!”他想,連忙搶上一步,摟住那個同志的肩膀,把那點青稞面遞到那同志的嘴邊説:“同志,快吃點吧!”

那同志抬起失神的眼睛,呆滯地望了盧進勇一眼,吃力地舉起手推開他的胳膊,嘴脣翕動了好幾下,齒縫裏擠出了幾個字:“不,沒……沒用了。”

盧進勇一時不知怎麼好。他望着那張被寒風冷雨凍得烏青的臉,和那臉上掛着的雨滴,痛苦地想:“要是有一堆火,有一杯熱水,也許他能活下去!”

他抬起頭,望望那霧濛濛的遠處,隨即拉住那同志的手腕説:“走,我扶你走吧!”

那同志閉着眼睛搖了搖頭,沒有回答,看來是在積攢着渾身的力量。好大一會,他忽然睜下了眼,右手指着自己的左腋窩,急急地説:“這……這裏!”

盧進勇惶惑地把手插進那濕漉漉的衣服。他覺得那同志的胸口和衣服一樣冰冷了,在左腋窩裏,他摸出了一個硬硬的紙包,遞到那個同志的手裏。

那同志一隻手抖抖索索地打開了紙包,那是一個黨證,揭開黨證,裏面並排擺着一小堆火柴,乾燥的火柴。紅紅的火柴頭聚在一起,正壓在那硃紅的印章中心,像一簇火焰在跳。

“同志,你看着……”那同志向盧進勇招招手,等他湊近了,便伸開一個僵直的手指,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撥弄着火柴,口裏小聲數着:“一,二,三,四……”

一共只有七根火柴,他卻數了很長時間。數完了,又向盧進勇望了一眼,意思好像説:“看明白了?”

“是,看明白了!”盧進勇高興地點點頭,心想:這下子可好辦了!他彷彿看見了一個通紅的火堆,他正抱着這個同志偎依在火旁……

就在這一瞬間,他發現那個同志的臉色好像舒展開來,眼睛裏那死灰般的顏色忽然不見了,發射出一種喜悦的光。那同志合攏了夾着火柴的黨證,雙手捧起,像擎着一隻貯滿水的碗一樣,小心地放到盧進勇的手裏,緊緊地把它連手握在一起,兩眼直直地盯着盧進勇的臉。

“記住,這,這是,大家的!”他驀地抽回手去,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用盡所有的力氣舉起手來,直指着正北方向:“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帶給……”

話就在這裏停住了。盧進勇覺得自己的臂彎猛然沉了下去!他的眼睛模糊了。遠處的樹、近處的草、那濕漉漉的衣服、那雙緊閉的眼睛……一切都像整個草地一樣,霧濛濛的;只有那隻手是清晰的,它高高地擎着,像一隻路標,筆直地指向長征部隊前進的方向……

這以後的路,盧進勇走得特別快。天黑的時候,他追上了後衞部隊。

在無邊的暗夜裏,一簇簇的篝火燒起來了。在風雨、在爛泥裏跌滾了幾天的戰士們,圍着這熊熊的野火談笑着,濕透的衣服上冒起一層霧氣,洋恣碗裏的野菜“嗞——嗞——”地響着……

盧進勇悄悄走到後衞連指導員的身邊。映着那閃閃跳動的火光,他用顫抖的手指打開了那個黨證,把剩下的六根火柴一根根遞到指導員的手裏,同時,以一種異樣的聲調在數着:“一,二,三,四……”

9.一共只有七根火柴,為什麼無名戰士卻數了很長時間呢?(3分)

10.下面兩個句子中“明白”的含義有什麼不同?(4分)

①數完了,又向盧進勇望了一眼,意思好像説:“看明白了?”

②“是,看明白了!”盧進勇高興地點點頭。

11.“那同志合攏了夾着火柴的黨證,雙手捧起,像擎着一隻貯滿水的碗一樣,小心放到盧進勇的手裏”這句話用了什麼修辭手法?這樣寫有什麼作用?(3分)

12.“他的眼睛模糊了。遠處的樹、近處的草、那濕漉漉的衣服、那雙緊閉的眼睛……一切都像整個草地一樣,霧濛濛的;只有那隻手是清晰的”這句中的“模糊”與“清晰”是否矛盾?為什麼?(3分)

13.讀了選文,你感受最深的一點是什麼?(2分)

(三)

情況越來越嚴重。有一天早上,一個炊事員挑着銅鍋在我前面走,忽然身子一歪,倒下去,犧牲了。第二個炊事員從我身後跑過去,臉上掛着眼淚,拾起銅鍋又挑起走。

草地的天氣變化快極了:一會兒是狂風,吹得人睜不開眼;一會兒又是暴雨,淋得人直起雞皮疙瘩。正午,雨下大了,部隊停下休息,炊事班趕忙找個地方支起鍋,燒薑湯、辣椒水給戰士們解寒。湯燒開了,剛才挑銅鍋的炊事員端着碗往戰士手裏送。他剛把薑湯遞給戰士,便一頭栽倒在地上,停止了呼吸。僅僅半天工夫,眼睜睜地看着犧牲了兩個同志,怎以不傷心呢?

第五天晚上宿營,連長要給炊事補充幾個戰士。這事讓炊事員知道了,他們推舉班長去見連長。班長對連長説:“連長,絕不能從連裏抽人,影響部隊的戰鬥力。犧牲的同志的擔子,我們擔得起!”連長考慮了一下,覺得他的話有道理。那時候我們連經過幾次戰鬥,一百多人只剩下三十多個,實在不能再往炊事班裏調了。

剛到後半夜,老錢偷偷爬起來為同志們燒開水。我知道昨天他還發高燒,要他休息,但他怎麼也不肯休息。於是我便起來幫他。我望着他消瘦的面孔,不禁想起許多往事來。

我們是鄰居。他沒有一個親人,是孤單單的窮漢子。後來我人家鄉來了紅軍,他就參加了革命。那時我還在家裏,他常跑來找我:“老謝,你還不參加紅軍?蔣介石騎在我們頭上拉屎,三天兩頭‘圍剿’、進攻,你能嚥下這口氣?”由於他的宣傳影響,我才參加了革命。長征路上,他最辛苦。行軍時,幾十斤的擔子挑肩上,從不讓別人換;宿營時,總是要別人休息,把活兒搶過去自己幹。他瘦得皮包骨,大家勸他多注意身體,可是他總是説:“沒關係,我又能吃又能睡,累不倒。”他對戰士們非常關心,就是在連續行軍的情況下,也千方百計想法改善生活。打土豪分到了醃魚、臘肉,自己從來捨不得嘗一嘗,全部留給戰士們。因此,戰士們一提到他,總是非常自豪地説:“有我們的錢班長在,就別愁餓肚子。”

我正想着,班長又在旁邊催促我:“老謝,你去休息吧,我一個人就行了。”他的話打斷了我的思路。藉着火光,我發現他臉上滾動着黃豆大的汗珠。我覺得有點不對頭,剛要問他,只聽到他用低沉的聲音對我説:“老謝,給我點水喝!”這時水開了,我忙把鍋蓋起來,忽聽身後撲通一聲,回頭一看,老錢倒在地上不動了。我急忙去過去伏在他身上,叫着,喊着。灶膛裏火光熊熊,他的身體卻在我的胸前漸漸變冷了。有的人死在戰場上,有的人死在酷刑下,而我們的錢班長卻死在他的崗位上——鍋社前。

炊事員們醒了,連首長、戰士們都來了,大家都沉痛地淌着淚。

第二天,銅鍋又被另一個炊事員挑着前進。每天宿營,部隊還是照常有開水和洗腳水。

部隊到達陝北的時候,那口銅鍋擔在我的肩上。連長看見了,低下了頭;戰士們看見了,流出了眼淚。大家嘴裏不説,心裏都知道,炊事員全犧牲了。可是,在最艱苦的長征中,我們連的戰士,除了戰鬥減員以外,沒有因飢餓而犧牲一個人。而那口標誌着烈士們功績的銅鍋,仍珍貴地保留在我們連裏。

14.給下列加點字注音。(3分)

①圍剿( ) ②醃魚( ) ③宿營( )

15.用簡練的語言概括本文的主旨。(2分)

16.選文第二段中的環境描寫在全文中起到了怎樣的作用?(3分)

17.選文第五段為什麼穿插了對老鐵過去經歷的回憶?(3分)

18.這篇文章在語言上有何特色?(3分)

19.這篇文章什麼地方最打動你的心?説説你的感想。(3分)

20、片斷寫作練習:(40分)

指揮員跳下馬來,向毛澤東報告説,葉劍英率部走出草地,攻佔班佑,並送來了慰問品,毛澤東分外激動,叫大家快起來吃飯。整個草地沸騰了。

請你寫一段場景描寫,表現出當時“沸騰”的場面。

《〈長征〉節選》答案

1.a 2.①對自己眼花栽倒感到十分無奈,內心產生了一絲淒涼。②寫出了彭德懷忍痛槍殺自己戰馬後難過的心情。③指因難走及少食等原因走路艱難搖搖晃晃。 3.⑴毅然(2)猝然(3)依然(4)愕然 4.因為中國在這之前的文人是隻讀聖賢書,不聞窗外事,更不用説和百姓一起鬧革命,經歷過草地、爬雪山這樣的艱難。文人走出狹窄的天地,所以是創舉,也是驕傲。(意近即可) 5.略 6.痴痴地、沉吟片刻、毅然、艱難地、全力 7.表現了紅軍官兵在生死抉擇關頭都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的崇高品質和巨大的人格力量。 8.這是在特定情況下采取的特定行動,周團長的赴死,不是消極怯懦的迴避艱難,而是為他人着想,從大局出發,把生的希望讓給年輕戰士,以慘烈的壯舉來催喚人們勇往直前,鼓足走出草地的革命信心,其行為充滿了悲壯的人格魅力。(意近即可) 9.一方面是因為無名戰士生命垂危,體力衰竭,沒有更多的力氣,另一方面也説明無名戰士交出火柴時的認真、莊重。因為這是他犧牲前最重要的一件事。 10.無名戰士的“明白”是要盧進勇明白他死前這一莊重的託付,要一根不少地把火柴交給黨。盧進勇的“明白”表明他想到有了火柴可以生火,這個戰友的生命有救了。 11.比喻。寫出了無名戰士轉交火柴時的莊重態度。 12.不矛盾。“模糊”是因為眼眶裏滿是淚水,因而看一切都是霧濛濛的;“清晰”是無名戰士的不朽精神,這在盧進勇心中是十分清晰的。 13.略 14.略 15.選文通過幾件炊事班的平凡而動人的事蹟,揭示了他們獻身革命的崇高精神。 16.環境描寫是為了突出草地惡劣的天氣,行軍的艱難,從而突出人物不怕艱難的光輝形象。 17.補充交待的情節使我們更全面清楚地瞭解了老錢的形象,為突出下面人物的精神作鋪墊。 18.語言樸實無華,似乎在與人交談似的講述了炊事班的感人事蹟。 19.略 20.略

《長征》節選 教案 篇八

教學要求:

1、理解詩句,體會中國工農紅軍戰勝種種艱難險阻,完成二萬五千里長徵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2、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背誦全詩。

教學重、難點:

1、弄懂詩中所有詞語的意思,從中領會全詩表達的大無畏精神和英勇豪邁的氣慨。

2、讀出全詩的節奏和韻腳,增加對詩這種體裁特點的感性認識。

教具準備:紅軍長征路線圖;紅軍過雪山的掛圖;學習輔導資料每人一張;自制投影片數張。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啟發談話,引入新課。

我們學過哪些課文是講述長征路上的故事?(《倔強的小紅軍》、《飛奪瀘定橋》、《豐碑》)

出示紅軍長征路線圖,簡單介紹長征。

長征取得了勝利,毛澤東詩興大發,揮筆寫下了《長征》。

這首詩,對舉世聞名的長征作了生動的描寫和熱情的歌頌。(板書課題)

檢查預習。

檢查讀課後的詞語。

磅,讀páng,不要讀成bang;岷,讀min,不要讀成ming。

自由朗讀詩,要求讀準字音;再指名朗讀,適當指導。

質疑(視情況作答,多放在講讀中解決)。

指導理解詩句。

齊讀全詩後要求找出總寫長征紅軍的精神和氣慨的詩句。

板書:總寫

⑴理解: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①理解詞語:遠征,萬水千山,只等閒

②用自己的話解釋這兩句詩。

⑵這兩句詩概括寫出紅軍的什麼精神和怎樣的氣慨?

板書:大無畏精神英勇豪邁的氣慨

從哪些詩句描述可以具體地反映出“紅軍不怕遠征難”?

⑴根據回答板書:分述

⑵具體指導理解詩句:(參考有關資料進行思考理解回答)

五嶺逶迤騰細浪,

烏蒙磅礴走泥丸。

①“五嶺”“烏蒙”分別指什麼?它們是“千山”的代表。

②“五嶺”有什麼特點?(理解“逶迤”)但在紅軍眼裏只不過是什麼?(理解“騰細浪”)

③(顯示投影片)根據②自問自答,烏蒙山有什麼特點?(理解“磅礴”)但在紅軍眼裏只不過是什麼?(理解“走泥丸”)

④小結:“逶迤”“磅礴”形容山的大,是實際的山;“細浪”“泥丸”形容山的小,是紅軍眼裏的山。寫山的大,表現

紅軍遠征的艱難;寫山的小,表現紅軍把艱難困苦當作平常事的英雄氣慨。

板書:不怕艱難險阻,

金沙水拍雲崖暖,

大渡橋橫鐵索寒。

(根據上兩句詩的方法進行學習)

①“萬水”的代表是什麼?金沙江有什麼特點?“暖”字反映了紅軍巧渡金沙江的什麼心情?板書:歡快

②(顯示投影片)根據①同位互問互答大渡河有什麼特點?哪個字反映了紅軍飛奪瀘橋驚險悲壯的場面?板書:驚險悲壯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①理解:“岷山”“三軍”“盡開顏”

②出示紅軍過雪山情景的掛圖,朗讀這兩句詩。

③“喜”字表現了紅軍怎樣的心情?板書:無限喜悦

指導朗讀全詩(讀出紅軍大無畏精神和英勇豪邁氣慨)

按詩內容填空。

詩人在詩歌中寫了紅軍攀越、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兩次戰鬥,以及________________的困苦過程,以革命領袖的偉大氣魄,概括地表現了長征中難以想象的艱難險阻,讚頌了紅軍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精神。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指導朗讀、背誦。

教學過程 :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這是一首七律詩,七字一句,在節奏上是四頓。讀時應讀出韻腳an和以下節奏。

紅軍/ 不怕/ 遠征/ 難,金沙/ 水拍/ 雲崖/ 暖,

萬水/ 千山/ 只/ 等閒。大渡/ 橋橫/ 鐵索/ 寒。

五嶺/ 逶迤/ 騰/ 細浪,更喜/ 岷山/ 千里/ 雪,

烏蒙/ 磅礴/ 走/ 泥丸。三軍/ 過後/ 盡/ 開顏。

教師範讀(讀出“紅軍不怕遠征難”的英雄氣慨)

學生練習,再指名讀。

小結詩的特點。(感情特別豐富,語言格外精煉,講究押韻與節奏)

練習背誦。

毛澤東詩詞欣賞。(鼓勵學生讀毛主席的詩詞)

《菩薩蠻·大柏地》、《西江月·井岡山》、《解放南京》等

作業 (略)。

附板書:

15 長征

1935年10月

紅軍不怕遠征難, 大無畏精神

總寫 萬水千山只等閒。 英勇豪邁氣慨

五嶺逶迤騰細浪,

烏蒙磅礴走泥丸。 不怕艱難險阻

金沙水拍雲涯暖, 歡快心情

分述 大渡橋橫鐵索寒。 驚險悲壯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軍過後盡開顏。 無限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