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長征》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21W

《長征》觀後感(精品多篇)

長征觀後感 篇一

星期五的下午,學校組織了去電教廳觀看電影,《長征》。

長征是中國革命史上舉世無雙的偉大壯舉。半個世紀以前,戰鬥在長江南北各根據地的`主力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領導紅軍部隊,為了挽救革命的危機,實行了戰略大轉移。紅軍戰士靠自己的雙腿,四渡赤水,搶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雪山,過草地,歷盡了千難萬險,歷時一年有餘,途經十多個省,長驅二萬五千裏,戰勝了國民黨軍隊從地上到空中的圍追堵截,在中國的西北部勝利會師。

二萬五千里長徵中,經軍在敵人的圍追堵截情況下,忍飢挨凍,爬雪山,過草地,依靠百折不撓的頑強意志和勝利信心,克服了重重困難,終於取得了勝利。

意志薄弱的人控制自己的行為和感情的力量小,會被困難嚇倒,做事情往往半途而廢。即使在遭受挫折和失敗時,堅毅的人也不氣餒,不灰心,不屈不撓繼續奮鬥,直到取得勝利。我要做一個堅毅的人。

《長征》觀後感 篇二

今天,我們觀看了部歷史影片——《長征》。這部影片是從個小主人公的角度來講述他眼中的長征。裏面講述了中國工農紅軍抗戰英雄浴血奮戰的故事。在觀看這部影片時,我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息。

日軍來侵略時,我軍將士們奮不顧身,勇往直前。可是,面前的景象卻令人心痛:士兵們冒着槍林彈雨打敵人,四周血流成河,血花四濺,慘不忍睹。我想,只要是有點良知的中國人,肯定會替這些犧牲的戰士而感到惋惜。看到這些景象,勾起我心中思緒片:我想到了五星紅旗,想到了紅領巾。它們都是用戰士們的鮮血染紅的,我們應該珍惜它們。當我看到瑞伢子把上次停電用剩的蠟燭頭包好時,我被他這種節約的精神感動了。現在,有哪些人會懂得珍惜,會把用剩的東西包好?我想應該不會有了吧。即使有,也很少吧。可是我們不能忘了,現在我們的幸福生活正是靠他們這樣點點的節約、英勇奮戰而創造出來的`。如果沒有他們,也就沒有繁榮昌盛的今天!他們的這種行為令人敬佩,值得我們周圍的每個人學習。

長征途中,能和自己的戰友起抗戰,是快樂的;當你的親人相繼犧牲時,是痛苦的。正如影片開頭那位老人所説:“長征,是我生當中最快樂的時光,也是我最痛苦的時光”。中國工農紅軍長征時,基本上都是餓肚子的。有時,把炒黃豆都能分五六個人呢。如果能像我們現在每天都能吃飽喝足,那他們打起仗來肯定會更加英勇。現在,我們每天都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有可口的飯菜。每天都睡在温暖的被窩裏。看看過去,想想現在,我們簡直就處在人間仙境了。如果我們每天都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那他們就可以含笑九泉了。當紅軍遇到土匪時,他們用片赤誠來對待,最終把他們感化了,他們在起載歌載舞。我想我們也應該這樣,用片赤誠之心來對待周圍的每個人。

紅軍們,你們永遠是我心中的顆“星”!

有關紅軍長征的觀後感 篇三

整部紀錄片講述了一次艱難,坎坷,偉大而又可歌可泣的征戰。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紅軍戰士的心情十分低落,而與此同時國民黨反動派的幾十萬大軍鋪天蓋地地向中央蘇區襲來。為了擺脱困境,紅軍在湘江展開血戰,強渡湘江,突出了重圍。但此戰紅軍傷亡很大,原本的八萬人一眨眼就損失了五萬,元氣大傷。

面對如此形勢,一直沒有發言權的毛澤東在大家的幫助下,對國際共產組織代表李德進行了批評,並解除三人黨組織,最終使黨的領導權重新回到了毛澤東等領導人手中。此後紅軍的行動變得正確,紅軍的作戰也變得勇猛,勝利也多了起來。毛澤東分析了當前的形勢,採取了聲東擊西,調虎離山,四渡赤水,佯攻雲南等戰略,擊破瀘定橋,帶着隊伍,翻雪山,過草地,歷盡千辛萬苦到達陝北,組建了川陝根據地,與紅軍二、六軍團會師,長征終於獲得了勝利。

看完紀錄片我不禁讚歎道:“這長征的兩萬五千裏真是坎坷的很吶!”剛開始的湘江之戰中,戰士們冒着敵人飛機的狂轟亂炸,鮮血把江水給染紅了,江面上浮着戰士們的屍體,一戰過去紅軍橫屍遍野,這個景象慘不忍睹,湘江兩岸血流成河,活着的戰士也只能為犧牲了的戰友痛哭,不能給他們埋葬,因為在後面有幾十萬大軍在追趕他們;在翻越雪山的時候,戰士們沒有專業的裝備,沒有取暖的工具,許多戰士在攀登雪山的時候因為雪崩、飢餓、疾病,寒冷而死亡。

其中有一個小女孩,在征途中因病而死去,她死後只能埋於風雪之下,讓純潔的雪花將她掩埋,這一切都是多麼讓人痛楚啊!攻打瀘定橋時,戰士們吃力地爬着鐵索,敵人的槍炮猛烈地向他們射擊。在槍林彈雨中,中彈的戰士身體痛苦的抽搐着,時不時地掉入萬丈深淵,但另外的戰士還是頑強地爬向橋對岸。偉大的主席——毛澤東,在無可奈何下,將自己幼子託付給沿途的羣眾撫養。

可憐天下父母心,主席作出這個決定需要多大的勇氣。我不禁對主席充滿敬佩之情。“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前輩們用鮮血換來的。”

《長征》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四

紅軍戰士長征途中的幾次較大的戰爭和險境,謳歌了紅軍戰士勇於挑戰自我極限敢於戰勝惡劣的自然和社會環境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在觀看這部影片的同時,我也在思考那麼一些題目:紅軍是憑藉什麼才能克服種。種不利因素,甩掉圍追切斷的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國民黨的軍隊,終極取得了長征的勝利,為中國的革命保存了珍貴的火種?是什麼讓本來是執行戰略大轉移的一支隊伍,在漫漫的萬里長征中卻扮演了播種機的角色,把革命的理論散播到千萬户家庭呢?

影片沒有交待長征的起因和背景,可能是由於受限於電影片長的原因吧。故事是從湘江河畔,紅軍搶渡湘江開始的。由於博古、李德對軍隊撤退所碰到的困難估計不足,所以部隊帶着大量的緇重擠在湘江橋上,幾天幾夜部隊也沒有能完全通過湘江。然而,時間就是生命,書籍讀後感,在紅軍的上頭敵人的飛機在狂轟爛炸,後面有幾十萬追兵正洶湧而來,前方,蔣介石在加緊佈置幾道攔截的防線。紅軍長征的第一道本來不是難關的難關就這樣橫在了全體中國______及其領導下的軍隊眼前。幸虧紅軍的後衞部隊拼死抵抗住了國民黨追兵的猛烈進攻,為中心紅軍過河搶得了寶貴的時間,要不然,此役紅軍的後果實在不堪設想。

我以為,在這個階段,紅軍能避免覆滅的原因在於紅軍將士的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精神,特別是後衞部隊的敢打猛拼的勁頭,阻滯了追兵前進的腳步,給紅軍帶來了珍貴的喘息機會。假如沒有五萬犧牲將士為了理想不怕犧牲的精神,(明明知道自己在後衞阻擊,生還的可能性很少,但為了整個集體,甘願流盡最後一滴血)沒有他們的壯烈情懷,也就不可能再有後面八路軍和解放軍的發展,更不要説建立新中國了。我們應該永遠記住這些犧牲的先烈們。

在一個集體當中,假如戰略指揮出了題目,大家都亂成一團,沒有眾志成城的決心,沒有凝成一股勁的凝聚力,沒有哪怕犧牲個人也要保全集體的信念,那麼這個集體決不會走得很遠,而我們的紅軍指戰員就具備有這些優良的素質,終於能夠令決策失誤的紅軍起死回生,創造了中華戰爭史上的奇蹟。這些精神在我們現在這個國際形式變幻莫測的時代,我們的人民更應該汲取和發揚,不要先自亂了自己的陣腳,大家團結一致,發揚紅軍精神,不怕困難,克服困難,強國強軍,保證中華民族。

固然事隔已久,但每每回憶這些畫面,我的心總是久久不能平靜。

長征電影觀後感 篇五

打仗是最令老百姓痛苦的事。打仗,會費盡人力、財力。這還不是最恐怖的。最要命的是多少人會因此喪命;多少家庭會因此破裂;多少人會因此失去至親……難道,他們(日本鬼子和反動派)為了地位,為了金錢,就可以不顧一切了嗎?他們也有家庭,也有朋友,也有至親,難道,為了金錢和地位,他們連家,連朋友都可以放棄?

而最受苦的是中國老百姓,他們什麼都沒做錯,為什麼也要忍受家破人亡,失去摯友的痛苦?不過,正是因為如此,中國才會在抗日戰爭中出現大批的抗日英雄。他們不畏個人的生死,誓死效忠共產黨——因為,中國共產黨率領中國人民勇敢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偉大的“長征”就是證明!通過觀看“長征”的電影,我瞭解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長征”是多麼偉大!他們的精神是多麼令人震驚啊!不管敵人使用了多少惡毒的酷刑來嚴刑逼供,他們直到犧牲也不會透露半點兒消息。是他們震撼了中國人,震撼了全世界的人。是他們的喚醒了中國人民,使他們懂得大膽地拿起武器對抗日本鬼子和反動派。從此,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他們不再受到欺壓;從此,他們成了中國的主人……

這個過程是多麼的漫長、觸目驚心啊!其中,有我們熟悉的爬雪山、過草地、飛奪瀘定橋……最震撼我的是飛奪瀘定橋。當接到“在29日早晨奪下瀘定橋”的命令時,紅軍便開始了飛一般的長途跋涉紅軍長征電影觀後感紅軍長電影觀後感。他們翻山越嶺,沿路還擊潰了好幾股阻擊的敵人……天黑了,戰士們一整天都在跟時間賽跑,沒顧得上吃一點東西。沒想到連天空也不做美,竟下起了傾盆大雨,這真是雪上加霜啊!為了在天亮之前到達瀘定橋,戰士們不管三七二十一,面對惡劣的天氣,泥濘的小路,艱難的地理環境都毫不畏懼……終於,他們在29日清晨趕到了瀘定橋。瞧,這麼艱險的自然環境紅軍都不怕,那他們還有什麼好畏懼的呢?

瀘定橋離水面有十幾米高,是由13根鐵鏈組成的。兩邊各有兩根,算是橋欄,底下並排9根,鋪上木板就是橋面。人走在上面搖搖晃晃,就像盪鞦韆一樣。現在連木板都被敵人抽掉了,只剩下鐵鏈。向橋下一看,真叫人心驚膽寒,紅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樣,從上游山峽直聳傾瀉下來,衝到巖石上,飛濺起3米多高的浪花,水聲震耳欲聾。對面就是瀘定城,城背靠着山,西門正堵住橋頭。而守城的敵人早已在城牆和山坡上築好了工事。看,這麼危險的環境,紅軍到底能否戰勝呢?真為他們捏了把汗。

戰鬥開始了。紅軍發起了總攻。號手們吹起了衝鋒號,所有的武器一齊開火,一霎時,山谷傳來了一陣陣震耳欲聾的槍炮聲,喊殺聲。二連擔任突擊隊,他們帶着各式各樣的武器冒着敵人密集的槍彈,攀着鐵鏈向對岸衝去。跟在他們身後的是第三連,他們還每人帶着一塊木板,一邊前進一邊鋪橋。看樣子,紅軍勝券在握!

突擊隊終於衝到了對岸,敵人見勢不妙就放起火來。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戰士們為了這次戰鬥的勝利,都奮不顧身地穿過熊熊大火,衝進城去,跟城裏的敵人展開了激烈的搏鬥。激戰了2個小時,守城的敵人被消滅了大半,其餘的都狼狽地逃走了。啊,紅軍戰士英勇地奪下了瀘定橋,取得了長征中的又一次決定性的勝利!

正因為紅軍戰士有着這種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中國才會解放,才會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我通過觀看“長征”,知道了是中國共產黨領導我們戰勝了敵人,建立了新中國,我們要珍惜今天,為了美好的明天,在新時期、新的長征中,我要努力學習,聽黨的話不斷進步!

長征觀後感2200字 篇六

今天看了電影《長征》。對於影片的藝術成就、歷史意義、現實作用,我就不去分析了。在觀看這部影片的同時,我也在思考那麼一些問題:紅軍是憑藉什麼才能克服種種不利因素,甩掉圍追堵截的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國民黨的軍隊,最終取得了長征的勝利,為中國的革命保留了珍貴的火種?是什麼讓本來是執行戰略大轉移的一支隊伍,在漫漫的萬里長征中卻扮演了播種機的角色,把革命的理論散播到千萬户家庭呢?

電影《長征》片長三個小時,分上、下兩集,向觀眾展示了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戰略大轉移的歷史場景。影片宏偉壯觀,深入的再現了紅軍當年長征所遇到的種種內在和外在的艱難險阻,用史詩筆觸全景刻畫了湘江之戰、四渡赤水、強渡烏江、巧渡金沙江、翻越雪山夾金山、穿越茫茫千里大草原等紅軍戰士長征途中的幾次較大的戰役和險境,謳歌了紅軍戰士勇於挑戰自我極限敢於戰勝惡劣的自然和社會環境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影片沒有交待長征的起因和背景,可能是因為受限於電影片長的原因吧。故事是從湘江河畔,紅軍搶渡湘江開始的。由於博古、李德對軍隊撤退所遇到的困難估計不足,所以部隊帶着大量的緇重擠在湘江橋上,幾天幾夜部隊也沒有能完全通過湘江。然而,時間就是生命,在紅軍的上頭敵人的飛機在狂轟爛炸,後面有幾十萬追兵正洶湧而來,前方,蔣介石在加緊佈置幾道攔截的防線。紅軍長征的第一道本來不是難關的難關就這樣橫在了全體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軍隊面前。幸虧紅軍的後衞部隊拼死抵擋住了國民黨追兵的猛烈進攻,為中央紅軍過河搶得了寶貴的時間,要不然,此役紅軍的後果實在不堪設想。

在渡過湘江之後,影片安排了一個特寫鏡頭,一個紅軍的後衞戰士在敵人蜂擁包圍住他的時候,毅然拉開了胸前手榴彈的彈弦,但是沒有爆炸場面的刻畫,鏡頭轉向了印滿紅霞的天空,不知道這可是象徵烈士流淌的鮮血?第一道本來是長征途中最容易渡過但卻因為人為的策略因素而造成的難關被克服了。湘江戰役後,紅軍連克國民黨軍隊的四道防線,但是自身的傷亡也非常慘重,八萬之師拼得只剩了三萬之士,雖然是勝利了,但按照這樣的打法別説陝北會師,沒到四川就得全軍覆沒。即使這樣,紅軍能突破國民黨的四道防線幾十萬大軍的攔截,原因何在呢?

我認為,在這個階段,紅軍能避免覆滅的原因在於紅軍將士的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精神,特別是後衞部隊的敢打猛拼的勁頭,阻滯了追兵前進的腳步,給紅軍帶來了珍貴的喘息機會。如果沒有五萬犧牲將士為了理想不怕犧牲的精神,(明明知道自己在後衞阻擊,生還的可能性很少,但為了整個集體,甘願流盡最後一滴血)沒有他們的壯烈情懷,也就不可能再有後面八路軍和解放軍的發展,更不要説建立新中國了。我們應該永遠記住這些犧牲的先烈們。

在一個集體當中,如果戰略指揮出了問題,大家都亂成一團,沒有眾志成城的決心,沒有凝成一股勁的凝聚力,沒有哪怕犧牲個人也要保全集體的信念,那麼這個集體決不會走得很遠,而我們的紅軍指戰員就具備有這些優良的素質,終於能夠令決策失誤的紅軍起死回生,創造了中華戰爭史上的奇蹟。這些精神在我們現在這個國際形式變幻莫測的時代,我們的人民更應該汲取和發揚,不要先自亂了自己的陣腳,大家團結一致,發揚紅軍精神,不怕困難,克服困難,強國強軍,保證中華民族能夠在世界之林更好的發展。

湘江戰役後,紅軍在通道得到了及時的修整,紅軍雖然沒有完全擺脱李德、博古的錯誤軍事路線,但是毛澤東開始重新獲得了發言權。在毛澤東和很多頭腦清醒的紅軍領導人的堅持之下,改變行軍路線,四渡赤水,佔領貴州,並在貴州遵義召開了舉世聞名的“遵義會議”。“遵義會議”徹底的糾正了博古、李德的錯誤戰略方針,重新奠定了毛澤東在軍隊中的指揮權。此後的紅軍聲東擊西、指南打北完全打亂了蔣介石的軍事部署,甩開圍追堵截的敵人,大踏步向前。如果説“遵義會議”之前紅軍是有險無驚,那麼“遵義會議”之後,紅軍更多的是有驚無險,強度烏江、巧渡金沙江、翻越雪山夾金山、穿越茫茫千里大草原更多的是向惡劣的自然環境以及紅軍自身的體能極限挑戰,毛澤東軍事指揮上的高明可見一斑。在和張國濤會師之後,雖然紅軍又經歷了兩條路線的選擇,同時受到了張國濤分裂勢力的威脅,但在黨中央的果斷決策下中央紅軍順利的越過千里大草原和陝北紅軍勝利會師,實現了長征北上抗日的戰[]略目標,揭開了中國革命史上新的征程。

如果説遵義會議前,紅軍能突出重圍依靠的是不怕犧牲的勇猛精神,那麼遵義會議後取得的一連串勝利就得益於中共中央正確的軍事路線路線和方針,應該總結為智謀的勝利。

有人説中國共產黨是一羣沒有文化的土匪,取得戰爭的勝利是因為農民太窮了,反正也是死,所以打仗的時候玩命,讓共產黨揀了個大便宜,這純粹是無稽之談。大家知道,國民黨的士兵很多也是被拉壯丁去的,家裏也很窮,為什麼同是窮人,在紅軍隊伍裏就能打勝仗,在白軍隊伍裏就只能打敗仗,這個事實不是勝過任何的雄辯嗎?打仗講究的是謀略,一時之勇是不能決定全局的。在《長征》這部影片中湘江之戰就説明了這個問題。要運用謀略,領導階層沒有一定深厚的文化功底是不行的。

我們看看長征中決定軍隊命運的領導人的文化功底吧!

李德是共產國際排來的,博古、張聞天都是蘇聯留學生,朱德、周恩來、鄧小平都是海龜派大腕,毛澤東是湖南師範學校畢業等等,不舉例那麼多了,他們當時的這些學歷可以説明他們就是那個時代的驕子。不可否認當時的共產黨高層領導是人才濟濟的。正是由於這些人才的彙集出謀劃策,紅軍才能從無到有,從有到壯大,最後取得了革命的成功。

有謀無勇不行,有勇無謀也不能長久,只有智勇雙全才能取得事業的成功。

長征觀後感1200字 篇七

影片通過長征親歷者王瑞老人的回憶,講述了紅軍在長征途中翻雪山、過草地、解救貧苦百姓、飛奪盧定橋等一系列英勇事蹟。

影片中的一幕幕場景使我記憶深刻,遵義會議後,正是毛澤東同志的正確領導,紅軍才能擺脱敵人的一次次圍剿,紅軍知道了自己往哪裏走——向勝利的方向走;瑞娃子和他的姐姐通過以誠待人的我軍民族政策取得了彝族同胞的信任。而為了能夠搶渡瀘定橋,紅軍戰士不畏艱辛,日以繼夜趕赴目的地,紅軍組織的突擊隊,攀着鐵索橋,冒着對面橋頭堡敵人的槍林彈雨,匍匐前進,勇敢頑強的向前衝,最後勇士們衝破了敵人在橋頭堡的火牆,為他們身後千萬個紅軍戰士順利通過瀘定橋鋪平了道路。一個個赤血男兒懷着革命的激情和對革命勝利的渴望,克服重重困難使國家轉危為安。敵人的槍炮是猛烈的,卻始終打不倒戰士們勇敢的心,自然條件是惡劣的,但依然撼不動他們對革命勝利的憧憬。為了革命,他們甘願獻身,為了新中國,他們不懼死亡,他們用熱情和鮮血締造了中國革命的輝煌明天。

沒有氣吞山河、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長征的勝利是不可想象的。紅軍指戰員在長征途中表現出了對革命理想和事業無比的忠誠、堅定的信念,表現出不怕犧牲,敢於勝利的無產階級樂觀主義精神,表現出顧全大局、嚴守紀律、親密團結的高尚品德,這些構成了偉大的長征精神:堅忍不拔、自強不息、勇往直前。偉大的事業需要偉大的精神支柱,偉大的精神推動着偉大的事業不斷邁向新的征程。

早在建國前夕,毛澤東同志就告誡我們:“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改革開放以來,鄧小平同志也多次指出:“中國搞四個現代化,要老老實實地艱苦創業。我們窮,底子薄,教育、科學、文化都落後,這就決定了我們還要有一個艱苦奮鬥的過程。”那種認為現在物質條件改善了、不再需要艱苦奮鬥的想法,是完全不對的。現在我們處在和平環境之中,主要任務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和促進社會全面進步,實現國家富強和民族振興。我們今日為之奮鬥的建設事業,是老一輩革命家開創的革命事業的繼續。實現中國現代化的宏偉目標,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需要我們不斷地發揚長征精神,發揚黨的艱苦奮鬥的傳統。

當前,再也不需要我們去飛奪瀘定橋,強渡大渡河,但是,在和平的建設年代,特別是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時期,我國各族人民在黨的領導下,正在為把祖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鬥。實現這個宏偉目標,任重而道遠。這是新的偉大長征。

歷史的紅色旅程結束了,未來的紅色旅程卻剛剛開始,革命先烈用血肉和氣魄豎起了一座萬世矚目的豐碑,英雄們的鬥爭精神也將靠我們這些後世子孫去延伸,我們只有從發奮學習,做一個正直、勤勉的人,才能肩負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責任。

堅忍不拔、自強不息、勇往直前——偉大的長征精神,我們不能忘記這種精神,要時刻牢記這種精神,更要繼承偉大的長征精神並將其發揚光大!我們要將長征精神作為我們的精神支柱,取得我們個人的長征的勝利,取得一個又一個新的征程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