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長征小故事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14W

長征小故事精品多篇

過雪山犧牲的戰友被凍成了“石頭” 篇一

爬雪山、過草地,今天已成為人們體驗長征精神的重要方式。然而,70多年前紅色大軍的雪山草地之行,卻無疑是人類歷史上最悲壯的死亡行軍。

夾金山下的磽磧村,紅軍翻越夾金山紀念碑矗立山間,與遠處的夾金山遙遙相望。

主峯海拔4950多米的夾金山,被當地藏族同胞視為“連鳥兒也難以飛過”的神山,也是長征中紅軍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

1935年6月12日,中央紅軍1師4團作為全軍先遣隊來到夾金山下,拉開了長征路上最為悲壯的行程的序幕。

“那天是農曆五月初四,他們從山上下來時,穿的衣服五顏六色,什麼樣式都有。人都很瘦,差不多皮包骨頭了。”回憶起紅軍到達四川小金縣達維鎮的情景,92歲的張紹全至今記得很清楚,“來自南方的紅軍戰士身着破爛的單衣,打滿血泡的腳上纏着幹樹皮……”

“實在冷得不行,大家就人靠人擠在一起。繼續行軍時,總有一些戰友再也不能起來。”當時只有19歲的郝毅説。

有一天,郝毅實在走不動了,朦朧間看見前面有一塊大石頭,就把小包袱放在上面,想坐下來歇息一會兒。誰知,剛一坐下,大石頭就歪倒了——原來是前面部隊犧牲的戰友,身子已經僵硬了。

老紅軍劉承萬提起過雪山,仍忍不住悲痛的淚水:“好多戰友一坐下去就再也起不來了。許多人凍僵了,滑倒後像炮彈一樣飛出去,在冰崖下沒了蹤影。”

黨嶺山是長征路上紅軍翻越的海拔最高的雪山。當時,老紅軍劉洪才剛滿21歲。

“黨嶺山,黨嶺山,上下總有二百三,終年積雪無人煙,十人上山九不還。”劉洪才跟着部隊走到山下,好心的藏族同胞前來勸阻:上去的人不是陷在冰穴裏活活凍死餓死,就是被“山妖”抓去連屍體都找不到……

夜幕降臨,劉洪才和戰友們擠在雪洞裏,用體温相互取暖,極度疲勞的他們睡着了……

“第二天,我們醒來了,只有副班長還躺着,一動不動。我喊了兩聲,他也不理。”劉洪才過去一推,才知道副班長已經凍死了。

長征故事 篇二

這是紅軍長征路上損失最為慘重的一戰。

蔣介石憑藉湘江天險設下第四道封鎖線,總數25個師超過30萬人的軍隊,在桂北越城嶺和都龐嶺之間的湘江兩岸佈下絕殺之陣,等待着一個多月中連續突破三道封鎖線的。中央紅軍。

1934年11月27日,紅軍先頭部隊突破湘江界首防線,拉開了湘江血戰的序幕。

至12月1日,中央紅軍苦戰5晝夜,終於渡過湘江,粉碎了蔣介石圍殲中央紅軍於湘江以東的企圖。然而,掩護主力的紅5軍團34師、紅3軍團18團被敵人阻斷,官兵大部分陣亡……是役後,中央紅軍由出發時的8.6萬人鋭減至3萬餘人。

金色的魚鈎 篇三

1935年秋天,紅四方面軍進入草地,許多同志得了腸胃病。我和兩個小同志病得實在趕不上隊伍了,指導員派炊事班長照顧我們,讓我們走在後面。

炊事班長快四十歲了,個兒挺高,背有點兒駝,四方臉,高顴骨,臉上佈滿皺紋,兩鬢都斑白了。因為全連數他歲數大,對大家又特別親,大夥都叫他“老班長”。

三個病號走不快,一天只走二十來里路。一路上,老班長帶我們走一陣歇一陣。到了宿營地,他就到處去找野菜,和着青稞面給我們做飯。不到半個月,兩袋青稞吃完了。飢餓威脅着我們。老班長到處找野菜,挖草根,可是光吃這些東西怎麼行呢!老班長看我們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攏眼,其實,這些天他比我們瘦得還厲害呢!

一天,他在一個水塘邊給我們洗衣裳,忽然看見一條魚跳出水面。他喜出望外地跑回來,取出一根縫衣針,燒紅了,彎成了釣魚鈎。這天夜裏,我們就吃到了鮮美的魚湯。儘管沒加作料,可我們覺得沒有比這魚湯更鮮美的了,端起碗來吃了個精光。

以後,老班長儘可能找有水塘的地方宿營,把我們安頓好,就帶着魚鈎出去了。第二天,他總能端着熱氣騰騰的鮮魚野菜湯給我們吃。我們雖然還是一天一天衰弱下去,比起光吃草根野菜來畢竟好多啦。可是老班長自己呢,我從來沒見他吃過一點兒魚。

有一次,我禁不住問他:“老班長,你怎麼不吃魚啊?”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説:“吃過了。我一起鍋就吃,比你們還先吃呢。”我不信,等他收拾完碗筷走了,就悄悄地跟着他。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裏捧着搪瓷碗,嚼着幾根草根和我們吃剩下的魚骨頭,嚼了一會兒,就皺緊眉頭硬嚥下去。我覺得好像有萬根鋼針扎着喉管,失聲喊起來:“老班長,你怎麼……”老班長猛抬起頭,看見我目不轉睛地看着他手裏的搪瓷碗,就支吾着説:“我,我早就吃過了。看到碗裏還沒吃乾淨,扔了怪可惜的……”

“不,我全知道了。”我打斷了他的話。老班長轉身朝兩個小同志睡覺的地方看了一眼,一把把我摟到身邊,輕聲説:“小聲點兒,小樑!咱們倆是黨員,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再告訴別人。”

“可是,你也要愛惜自己啊!”

“不要緊,我身體還結實。”他抬起頭,望着夜色瀰漫的草地。好久,才用低沉的聲音説,“指導員把你們三個人交給我,他臨走的時候説:‘他們年輕。一路上,你是上級,是保姆,是勤務員啊,無論多麼艱苦,也要把他們帶出草地。’小樑,你看這草地,無邊無涯,沒個盡頭。我估計,還要二十天才能走出去。熬過這二十天不簡單啊!眼看你們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衰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東西,説不定就會起不來,真有個三長兩短,我怎麼去向黨報告呢?難道我能説,‘指導員,我把同志們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了困難出來啦’?”

“可是,你總該跟我們一起吃一點兒呀!”

“不行,太少啦。”他輕輕地搖搖頭,“小樑,説真的,弄點兒吃的不容易啊!有時候等了半夜,也不見魚上鈎。為了弄一點兒魚餌,我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條蚯蚓……還有,我的眼睛壞了,天色一暗,找野菜就得一棵一棵地摸……”我再也忍不住了,搶着説:“老班長,以後我幫你一起找,我看得見。”

“不,咱們不是早就分好工了嗎?再説,你的病也不輕,不好好休息會支持不住的。”

我還堅持我的意見。老班長忽然嚴厲地説:“小樑同志,共產黨員要服從黨的分配。你的任務是堅持走路,安定兩個小同志的情緒,增強他們的信心!”望着他那十分嚴峻的臉,我一句話也説不上來,竟撲倒在他懷裏哭了。

第二天,老班長端來的魚湯特別少,每個搪瓷碗裏只有小半條貓魚,上面漂着一丁點兒野菜。他笑着説:“吃吧,就是少了點兒。唉!一條好大的魚已經上了鈎,又跑啦!”我端起搪瓷碗,覺得這個碗有千斤重,怎麼也送不到嘴邊。兩個小同志不知道為什麼,也端着碗不往嘴邊送。老班長看到這情況,收斂了笑容,眉頭擰成了疙瘩。他説:“怎麼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們就走不出這草地。同志們,為了革命,你們必須吃下去。小樑,你不要太脆弱!”最後這句話是嚴厲的,意思只有我知道。

我把碗端到嘴邊,淚珠大顆大顆地落在熱氣騰騰的魚湯裏。我悄悄背轉身,擦擦眼睛,大口大口地嚥着魚湯。老班長看着我們吃完,臉上的皺紋舒展開了,嘴邊露出了一絲笑意。可是我的心裏好像塞了鉛塊似的,沉重極了。捱了一天又一天,漸漸接近草地的邊了,我們的病卻越來越重。我還能勉強挺着走路,那兩個小同志連直起腰來的力氣也沒有了。老班長雖然瘦得只剩皮骨頭,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還一直用飽滿的情緒鼓勵着我們。我們就這樣扶一段,攙一段,終於走到草地邊上,遠處,重重疊疊的山峯已經看得見了。

這天上午,老班長快活地説:“同志們,咱們在這兒停一下,好好弄點兒吃的,鼓一鼓勁,一口氣走出草地去。”説罷,他就拿起魚鈎找水塘去了。

我們的精神特別好,四處去找野菜,拾乾草,好像過節似的。但是過了好久,還不見老班長回來。我們四面尋找,最後在一個水塘旁邊找到了他,他已經昏迷不醒了。

我們都着慌了。過雪山的時候有過不少這樣的例子,戰士用驚人的毅力支持着自己的生命,但是一倒下去就再也起不來了。要挽救老班長,最好的辦法是讓他趕快吃些東西。我們立即分了工,我去釣魚,剩下的一個人照料老班長,一個人生火。

我蹲在水邊,心裏不停地念叨:“魚啊!快些來吧!這是挽救一個革命戰士的生命啊!”可是越性急,魚越不上鈎。等了好久,好容易看到漂在水面的蘆稈動了一下,趕緊掣起釣竿,總算釣上來一條兩三寸長的小魚。

當我俯下身子,把魚湯送到老班長嘴邊的時候,老班長已經奄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睜開眼睛,看見我端着的魚湯,頭一句話就説:“小樑,別浪費東西了。我……我不行啦。你們吃吧!還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老班長,你吃啊!我們抬也要把你抬出草地去!”我幾乎要哭出來了。

“不,你們吃吧。你們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見着指導員,告訴他,我沒完成黨交給我的任務,沒把你們照顧好。看,你們都瘦得……”老班長用粗糙的手撫摸我的頭。突然間,他的手垂了下去。

“老班長!老班長!”我們叫起來。但是老班長,他,他的眼睛慢慢地閉上了。我們撲在老班長身上,抽噎着,很久很久。

擦乾了眼淚,我把老班長留下的魚鈎小心地包起來,放在貼身的衣兜裏。我想,等革命勝利以後,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紀念館去,讓我們的子子孫孫都來瞻仰它。在這個長滿了紅鏽的魚鈎上,閃爍着燦爛的金色的光芒!

長征路上的故事 篇四

強渡大渡河

1935年5月上旬,中央紅軍長征從雲南省皎平渡巧渡金沙江後,沿會理至西昌大道繼續北上,準備渡過大渡河進入川西北。蔣介石急令第2路軍前線總指揮薛嶽率主力北渡金沙江向四川省西昌進擊;令川軍第24軍主力在瀘定至富林(今漢源)沿大渡河左岸築堡阻擊;以第20軍主力及第21軍一部向雅安、富林地區推進,加強大渡河以北的防禦力量。企圖憑藉大渡河天險南攻北堵,圍殲中央紅軍於大渡河以南地區。

大渡河是岷江的一大支流,河寬300米,水深流急,兩岸是險峻的羣山,地勢險要,大部隊通過極其困難。

5月24日晚,中央紅軍先頭部隊第1師第1團,經80多公里的急行軍趕到大渡河右岸的安順場。此地由川軍2個連駐守,渡口有川軍第24軍第5旅第7團1個營築堡防守。

當晚,紅1團由團政治委員黎林率第2營到渡口下游佯攻,團長率第1營冒雨分三路隱蔽接近安順場,突然發起攻擊,經20多分鐘戰鬥,擊潰川軍2個連,佔領了安順場,並在渡口附近找到1只木船。

25日晨,劉伯承、聶榮臻親臨前沿陣地指揮。紅1團第1營營長孫繼先從第2連挑選17名勇士組成渡河突擊隊,連長熊尚林任隊長,由帥士高等4名當地船工擺渡。7時強渡開始,岸上輕重武器同時開火,掩護突擊隊渡河,炮手趙章成兩發迫擊炮彈命中對岸碉堡。突擊隊冒着川軍的密集槍彈和炮火,在激流中前進。快接近對岸時,川軍向渡口反衝擊,命令再打兩炮,正中川軍。

突擊隊迅速登岸,並在右岸火力的支援下奮勇衝殺,擊退川軍的反撲,控制了渡口,後續部隊及時渡河增援,一舉擊潰川軍1個營,鞏固了渡河點。

隨後,紅1軍團第1師和幹部團由此渡過了被國民黨軍視為不可逾越的天險大渡河。

介紹

大渡河(藏語:rgyal rong rgyal mo rngul chu),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川省中西部,發源於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境內巴顏喀拉山南麓,向南入四川省分別流經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雅安市、涼山彝族自治州、樂山市,長1155公里。主源大金川發源於青海、四川邊境的果洛山,在四川丹巴縣與小金川匯合後稱大渡河,至樂山市入岷江,長909公里,流域面積82,700平方公里,其中在金口河段的金口大峽谷最為著名,被譽為“世界最具魅力的天然公園”。

大渡河是中國岷江最大支流,是長江的二級支流。位於四川省西部。古稱沫水。大渡河為高山峽谷型河流,地勢險峻,水流洶湧,自古有“大渡天險”之説。水流豐沛穩定。大渡河發源於青海省,幹流全長1062公里,流域面積77400平方公里,天然落差4177米,年徑流量488億立方米,水能資源藴藏量3373萬千瓦,可開發容量約2460萬千瓦。大渡河干流目前規劃建設22座梯級發電站,總裝機容量2340萬千瓦時,總髮電量1019億千瓦時,大渡河是我國重要的水電基地。

長征故事 篇五

它講述了一個13歲的小紅軍小蘭在隨部隊一起前進的時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乾糧,卻在過一座橋時為照顧一位傷員不慎把自己的那袋乾糧掉入河中沖走了。她為了大家有足夠的乾糧吃,堅持沒告訴他們。

為了裝成沒事發生一樣,她拔了許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

不久她的身體就不行了,在護士長髮現她吃野菜和挎包中“乾糧”的事後,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於是大家每人分了一點乾糧給她,讓她體會到了家的温暖……故事雖小,內涵不小。

這些點點滴滴的細節,小故事卻能夠反映紅軍戰士們的優秀品質——不怕苦、堅強、無私、熱心……小蘭,她只是一個13歲的小女孩,卻有男孩一樣堅強的意志;卻知道體諒他人

長征故事 篇六

今天,我讀了《一袋乾糧》,這個動人的長征故事。

這個故事中,講述了一個13歲的小紅軍小蘭在長征時,為了救傷員,把好不容易得到的一袋乾糧被水漂走了。為了不讓大家發現而分一點給小蘭吃,她一直堅持着,為了不讓大家少吃一口飯,顧全大局的小蘭用野草把挎包裝置住了,這樣,就像真正的乾糧一樣。可是虛弱的小蘭過了幾天就被看護員識破了,之後,大家都知道了這件事情,每個人都分給了小蘭一點,這樣,小蘭也不愁吃野草了。

長征故事 篇七

雖然,這個故事很短,但是,這個故事的內涵,卻不小。小蘭緊緊是一個十三歲的女孩,卻擁有着三十一歲男人的精神!從中,我體會到了紅軍戰士的不怕吃苦、堅強和無私,他們的長征精神,是永垂不朽的,是值得我們去揣摩,去學習的。在以後的道路上,我們不要怕吃苦,要為祖國爭一口氣,要為祖國出氣!

長征故事 篇八

這個故事講了一個叫小蘭的女紅軍,她13歲時爸爸媽媽就去世了,這時紅軍來到了她的故鄉,於是,小蘭隨部隊一起長征,為了照顧傷員,在過橋時把好不容易得到的乾糧掉進了水裏。她為了讓大家可以填飽肚子,就把口袋裏塞滿泥土和野草,裝成什麼事也沒發生過。大家知道後,紛紛把糧食分給了她。

看完之後,想到有些同學挑食、剩飯,我感到慚愧。糧食來之不易,我們要珍惜。我們更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要不是紅軍長途跋涉,吃樹皮,吃草根,我們的新中國也不可能成立!

我們要在學習上發揚紅軍這種艱苦樸素的精神,長大把祖國建設得更繁榮富強。

長征故事 篇九

1935年,紅軍進入草地,許多同志得了腸胃病。

老班長和我們留在隊伍後面,三個病號走不快,飢餓又威脅着我們。一天,老班長髮現一條小魚,打那以後,我們每天都會有魚吃,但老班長自己,卻從來沒吃過。老班長吃的是剩下的魚骨和草根,我發現了,失聲喊起來,老班長告訴我,一個黨員就要服從黨的分配,小樑,你的任務是安定兩個小同志的情緒,我是幫助你們出草地的,要是有個三長兩短,我怎麼向黨報告呢?望着老班長嚴峻的臉,我哭了。

次日,端上來的魚湯特少,我拿着碗,怎麼也送不到嘴邊。老班長嚴厲的告訴我,不要太脆弱!漸漸靠近草地邊了,老班長卻不見了,他暈倒在水塘邊,當我給他送魚湯時,老班長以奄奄一息,他斷斷續續的要我們別浪費東西,喝了走出草地。我正要答話,老班長的手以垂了下去,我抽噎着,拿着魚鈎,我要把這個魚鈎送到烈士館,這個閃着金色光芒的魚鈎!

紅軍鞋 篇十

我們來到大雪山下。當地老百姓把大雪山叫做“神山”,意思是説除了“神仙”,就連鳥也飛不過去。

為了消除部隊的顧慮,毛主席説:“神山”不可怕,紅軍應該有志氣,和神山比一比。這些話,給了我們莫大的鼓舞。

出發前,上級規定每人要準備兩雙鞋,把腳保護好。我除了腳上的爛草鞋外,就剩一雙拴在皮帶上的“量天尺”了。我把它解下來,心裏湧起無限的感念。一首在江西中央蘇區流行的山歌,又在我的耳邊縈繞着:送得哥哥前線去,做雙鞋子贈送你,鞋上繡了七個字,紅軍哥哥萬萬歲。

想起這首山歌,也就想起了我們離開中央蘇區時的情形。一個老大爺拉着我的手,把一雙“紅軍鞋”塞給我。這是一雙非常結實的布鞋,鞋幫上繡着“慰勞紅軍戰士”的字句。他説:“孩子,這鞋一穿到紅軍的腳上,那就成了‘量天尺’了,地再廣,山再高,你們也能把它‘量’完。”從那以後,這雙鞋就掛在我的腰間,成為我最好的伴侶。

記得在離開江西的最後一次戰鬥中,我的腳負傷了。當時既沒有醫藥,也沒有擔架,我只得每天拖着負了傷的腳,艱難地走着。實在堅持不住了,我第一次從腰裏解下“量天尺”,穿在腳上。鞋底軟綿綿的,特別舒服。一穿上它,就想起了蘇區人民的希望,也就忘了傷痛。不久傷口好了,我的鞋底也磨去了不少,捨不得再穿,就又把它包起來掛在腰上……打遵義,我們連擔任攻城任務。打得正有勁,我突然感到腰部有些疼痛。仔細一看,原來一顆子彈穿過鞋子,緊挨在腰骨旁的皮膚上。同志們見了,都説這真是“救命鞋”。可是我也很惋惜,因為鞋子被穿了一個大窟窿。以後,我更加倍地愛惜它。

天矇矇亮,我們就開始爬山。越向上爬越陡,一會兒竟下起雞蛋大的冰雹。狂風夾着冰雹,吹在身上,真像刀割的一樣。我是個炮兵,肩上扛着45斤的迫擊炮炮筒,走起來就更難了。我踏着前面像雪梯似的腳印,一步一步往前移,腳被雪冰得失去了知覺,幾次跌倒。每當我倒下,看到腳上的“量天尺”,心裏就感到一股熱勁,好像蘇區的老鄉們在背後推着我前進。

終於爬過了雪山,我低頭看看那雙“量天尺”,它沾滿了冰泥,髒得不成樣子,我趕忙把它脱了下來,磕掉泥巴又掛在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