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感恩父母的現代故事【通用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4W

感恩父母的現代故事【通用多篇】

感恩父母故事5篇精彩彙集 篇一

孝道三戒

孝道是孔子“禮治天下”思想的重要內容,也是他最為看重的人品之一。

在《論語》中,共有十九處提到孝,並且對孝提出了很多具體的標準,可見孝在孔子思想和《論語》中的份量。孔子所講的孝道,雖已經二千多年的歲月滄桑,但仍閃耀着真理和人性的光芒。面對孔子所倡之孝道,試問天下之子女,幾人敢言已達之?恐怕很多人只會冷汗一身了。

冷汗出在哪裏?出在難以做到的“孝道三戒”。

一戒色難,不可把孝敬當負擔。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孔子點破了盡孝的最難事,也道出了孝之最高境界。那就是真正從內心深處孝敬父母,能夠始終對父母和顏悦色,而不是把孝敬只當做一種責任、一種義務,甚至是一種恩賜。

“哀哀父母,生我夠勞”。當我們的生命凝聚着父母之恩來到世上,也就註定我們必須要對父母報以恩情。如果我們對生養父母都不能孝敬,卻去談什麼博愛之心,豈不是滑稽得很?但事實上,現實社會上卻不乏有把孝敬父母當作一種生活負擔的人。

不少人把自己的應盡孝心作為一種累贅和父母雙親講條件,與兄弟姐妹平分攤,甚至把父母當皮球來回踢來踢去。正由於此,不知多少老人辛辛苦苦一輩子,老了老了卻要落得個兩老分離,居無定所。

不知多少老人雖然拉扯孩子好幾個,卻要忍着子女冷漠無情的眼光度餘生,就着子女極不情願的臉色吃冷飯。也因於此,現在不少老人不再講養兒防老,而是存錢防老,早早地把自己送進養老院。這是一種多麼的悲哀與不幸!

色難,難在“除私心安良心”;色難,難在“去心魔留善根”。沒有良心和善根的人,是做不到孝的。

二戒惟錢,切記贍養並不等於盡孝。

有不少人認為孝敬父母的最好方式就是給他們更多的錢花,讓他們吃得好一點,穿得好一點,能夠享享清福。這種想法和做法對嗎?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意思是説,現在人們講孝,大多指能夠贍養父母。但是,那些狗馬之類的,也能得到很好地餵養。如果我們不從心裏敬重父母,從心裏孝敬父母,那又何區別呢?這就告誡我們,孝敬父母只在物質上給他們提供基本保障甚至優厚條件,都是遠遠不夠的。

孝敬父母更重要的是心孝,除了物質上的供養,更要注重在精神上為年邁的父母創造更多的舒心和快樂。經常回家看看,和父母嘮嘮家常,抽時間陪父母出去轉轉,給老人講講社會上有趣的事情,時常讓他們和孫子孫女親熱親熱,隔三差五和老父親對飲幾盅酒,定期為老人做個體檢,等等這些看似小事之舉,對他們來説,卻是最為寶貴的情感財富。

但不少人因工作忙而無暇顧及老人,於是就多給錢,或給父母僱保姆,或在城市買房把老人接來住。表面看上去,都是些大孝之舉。但事實上,卻因根本沒有顧及老人的情感而成了不孝。更有一些城裏人嫌鄉下的公公婆婆不講衞生,不但自己不願意去甚至連孩子也不想讓去。這樣的人就是給老人金山銀山,又怎能和孝捱得上邊?

孔子的話提醒我們,對老人而言,物質上已經享用不了多少東西了,他們所渴望的就是女子真正從情感上關注、關心他們的需求,去做我們力所能及的事情,讓他們的精神得到滿足。

三戒越軌,時時處處都需走正道。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做兒女的,除了能夠在生活上照顧好父母,還有就是不要讓父母為自己的行為擔心而寢食不安。

就如孔子所言,除了讓父母會為自己的身體掛念,其他事情都能讓他們無慮。(感恩父母 做兒女的能夠正直為人,其實就是一種大孝。但有一些人,為了所謂的報恩,讓受了一輩子苦的父母過上“幸福”生活,就不惜去偷、去搶、去貪、去受賄來“創造”更好的物質條件。卻往往因東窗事發,害得父母一夜白頭,兩眼哭幹,甚至鬱而逝。這哪裏是孝父母,簡直就是在害父母。

所以,孔子告誡我們,除了竭盡所能反哺父母之恩,還有就是要始終走正道,讓父母親在家中不至於因為擔心你哪天會誤入歧途而提心吊膽。從這個層面上説,努力工作並有所建樹,不單是個人追求的問題,也不單是職業道德的問題,還是一種盡孝的家庭美德。

孔子也不主張對父母惟命是從,強調“父母幾諫”。有不同意見,要注意以尊重、委婉的態度和父母多溝通,取得父母的理解和支持。但如果動不動就以代溝為名,根本聽不進父母的意見,以我行我素標榜自己的成熟和獨立,這都是大不孝了。做子女的,在要求父母尊重自己的同時,先要想一想自己是否給了父母應有的尊重。

天下之事,知易行難。正所謂,講孝,論心不論行,論行天下無完人。面對孔子之孝道,我們除了汗顏羞愧,那就是身體力行了。只要用心去做了,冷汗或許就少出許多。

感恩父母的故事 篇二

士為知己者死

這是春秋末期晉國著名刺客豫讓説的,強調感恩報恩。因為對自己有知遇之恩者智伯被趙襄子所殺,豫讓認為“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悦己者容”,決心刺殺趙襄子為智伯報仇。第一次攻擊失敗以後,他用漆瘡爛身體,吞炭弄啞聲音,殘身苦形,使妻子不識,然後尋找接近趙襄子的時機。第二次行刺仍以失敗告終,但是被捕的豫讓説:“明主不掩人之美,忠臣有死名之義。”他請求趙襄子借衣服讓他砍一刀。趙襄子脱下了貴族的華服,豫讓拔劍三躍而擊之,然後伏劍自殺。

感恩父母的故事 篇三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

出自《詩經》: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從“木桃”到“瓊瑤”,只是一枚感謝的種子而已——緣於愛與被愛。這之間連接的但是是一份心意罷了。或許,木桃對他而言,已是上上之品,你報之以瓊瑤,也未必就是傾其所有——譬如就是一聲由衷的“感謝”吧。

感恩父母故事5篇精彩彙集 篇四

我的父親母親

在我開始稍微賺錢比較多的時候,我從上海買了一個GUCCI的包包給媽媽。

那天回家,因為我沒有帶隱形眼鏡的藥水,所以第二天一大早,媽媽就起牀出門幫我買藥水去了。那個時候我還在昏睡,並不知道媽媽精心地換上了好看的衣服,背上了GUCCI包包。當我起牀刷牙,從廁所出來之後,看見媽媽坐在沙發上,眼圈紅了一輪。爸爸在旁邊沉默地抽煙。目光稍微挪到旁邊,就看見那個GUCCI包上被小偷用刀片劃開的一個長條口子,像是一張嘲笑的嘴,惡毒地咧開着。

爸爸低聲怒斥着,説:“你就是愛炫耀,有了新包包就了不起了,別以為自己是闊太太。”媽媽在旁邊低着頭,一顆顆眼淚掉下來,她説:“我沒有這樣想……我就是很高興,想背……”

我走過去抱了抱低頭的媽媽,説:“沒關係,我下次再買給你。”

半夜起牀的時候,看見他們還沒睡,媽媽在牀邊小聲地嗡嗡哭。爸爸坐在一旁,戴着老花鏡,在不太亮的黃色燈光下,用膠水一點一點地把那條口子黏起來。

後來那個包包,我媽媽再也沒有背過。它被小心地收藏在衣櫃裏,即使那道黏合後的疤痕完全看不出來。

幾年前,20萬元對我來説是一筆很大的數字。那個時候正好是爸爸50歲生日,爸爸學會了開車。

想了很久送什麼禮物給爸爸,最後咬一咬牙,想要送一輛車給他。

一個做出版的商人,正好在和我聯絡,他聽到我要買車,於是推薦成都的一家做汽車專版的報紙負責人給我,他們的報紙上,每期都有一整版關於汽車的話題,他們對汽車瞭如指掌。他們説可以代我選車,然後親自送到自貢我家去,交給我爸爸。我很開心地答應r。

在我爸爸收到汽車的隔天,我在上海,去樓下買東西的時候看見路邊的報紙,上面有一張我爸爸的照片。爸爸坐在汽車上,手握着方向盤,有一點害羞,但是也非常高興地笑着。我拿起報紙,看見上面的大標題:《暴發户的可笑嘴臉》。

我跟爸爸通電活,電話裏他很高興,反覆地和我説:“兒子,爸爸很高興,就是太貴了,哎,突然買這麼貴的東西……謝謝明明。”

我握着電話,隨意地説:“我在報紙上看見你的照片了,拍得挺好。”

爸爸有點害羞地説:“那個記者把車送到了之後,一定要我坐在座位上拍照,我一直推辭,説不要不要,但是他説要發新聞,説你讓我拍張照片,還一直説你孝順,後來我也推辭不了……呵呵,他們還讓我擺了很多姿勢,一大把年紀了,還真不習慣啊,嘿嘿,也當了一次模特。”(感恩父母 爸爸頓了頓,見我沒回答,有點擔心地問:“……是不是我不該拍照……其實我也和他説了不要拍……”

我説:“沒事,沒事,照片挺好。”然後匆匆掛了電話。掛上電話後,眼淚一下子從眼眶裏翻湧出來。

我買光了周圍的所有報紙。那個晚上,我在垃圾桶裏把它們燒成灰燼,我真的好恨他們。

如果有一天,你們的兒子也送你們禮物,也用自己掙的第一筆錢買了東西送給你們,你們一定也是這樣滿心的喜悦,一定也是感動得熱淚盈眶,一定也是這樣的“暴發户的可笑嘴臉”。

我籤售時,爸爸媽媽來過幾次,他們就默默地站在最遠的角落。有時候我從匆忙的簽名中抬起頭,透過無數黑壓壓的頭頂望向他們,都可以看見,爸爸開心的微笑和媽媽激動的目光。

在別人津津樂道着我,或者與我有關的新聞時,也許默默走過去的那一對老人,他們的心裏會痛苦難言。

感恩父母故事5篇精彩彙集 篇五

恩師

村子裏的國小就在莊台南面的一塊空地上。幾間簡陋的房屋裏,幾十個調皮的孩子和三個老師構成了這個學校的全部。除了屋前空地上的一根竹竿上飄揚的五星紅旗之外,這裏和平常人家的屋舍沒有什麼區別。它淹沒在了村莊裏,成為村莊的一個部分。塵土飛揚的操場上,我們在蹦躂之中開始了求學之路上的起點。

學校裏的三個老師都是村裏人,他們國中畢業以後就在村裏教書。吳老師教幼兒班,另外兩個馮老師分別教一三年級和二四年級。學校裏校長由女馮老師擔任,男馮老師除了教學以外負責每天用那一根鐵棒敲掛在屋檐下的那一塊鐵,校園裏就有了鐘聲——這真是“校長兼校工,上課帶打鐘”。他們下課之後就是農民,我們教室外面就是大片的農田。坐在教室裏可以聽到農人的叫喊,也偶爾有人趁閒時站在窗外羨慕地看着讀書的我們。我們就在莊稼的味道里大聲地朗讀那已經卷了邊的書。

那時候家裏窮,連三十塊錢的書雜費都湊不齊。急性子的父親在教室外面大聲地和老師吵起來,他粗魯的叫喊聲裏淨是酒味。教我的是女馮老師,沒有交齊學費她照樣答應我進教室上課,並且在課後不止一次地和我説要刻苦學習,“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同學們都買了《新華字典》,我只能用向高年級同學借來的沒有了檢字表的舊字典查字。她把我叫到辦公室,把自己的那本嶄新的字典送給了我。

老師整天和我們在一起,只有起早貪黑地去做農活。體育課的時候我們一起溜到老師的地裏幫忙扛稻把。她也不阻止我們,只是微笑着看着我們,像是看着自己懂事的孩子一樣欣慰。我們鼓足了勁在地裏跑來跑去——幫家裏做事情從沒有過這樣賣過力氣。現在想想,這可是充滿着一種情感的,我們希望通過自己微薄的力量報答老師。我們慢慢地長大,到四年級結束的時候就轉到大一點的學校裏上學。而他們依舊在村子裏守候着新來的孩子。村子裏每一個人都叫他們老師,他們幾乎是村裏每一個讀過書的人的老師,先是父母們,然後是孩子。

歲月流變,我們都出息了,國小校也因為孩子太少而被其他學校並掉了。房子還空在原來的地方,長滿了野草,朗朗書聲已不在。他們因為清退的政策回家做了農民,他們本來就是農民。他們沒有水平去大的學校繼續教書,只有永遠在村子裏的路上來來回回,默不作聲。見到我們從外面回來還是會微笑着問我們學習怎麼樣,然後關照那句話要好好唸書,“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笑容和關懷沒有改變,只是臉上的皺紋深了一些。

我很小的時候就知道高厚明先生的名字,這個名字在村子裏簡直就是一個傳説。父親總是喝得醉醺醺地朝我喊:“你要是能像高厚明一樣,老子就是拆屋賣瓦也要供你上學。”先生出身貧寒,幾近家徒四壁,父子二人相依為命,後家裏又遭火災,更是雪上加霜,但是先生的父親堅持供他讀書。熱心人幫助先生的錢捨不得買一件新衣服,悉數用來買書。最終,先生考上大學,做了教師——雖不是顯赫的職務,可在我們那個窮困的村莊已絕對是“雞窩裏飛出個金鳳凰”了。因此,先生成為我們村子裏是勤學成才的典型,家長們教育子女總是以他為榜樣的。

到我上高中的時候,坐着父親請來的拖拉機開到了學校,終於見到了“傳説”中的先生。他個子不高,一身樸素的衣着,臉上也總是掛着樸素的笑容。父親離開學校的時候,大聲地對他説:“孩子就交給你了,不聽話就打。慣兒不慣學。”他總是這麼粗魯,聲音裏都能聽出粗魯的酒氣。

先生教政治,熱心研究馬克思主義,素有“高克斯”之稱,就連愛女也起了“燕妮”的名字。他的“抄寫”讀書法,雖然辛苦但是效果很明顯。據他介紹,他考上政治系之前將政治書抄寫過不下十遍,所有內容瞭如指掌。上課的時候根本不用打開教材,所有內容熟稔於心,娓娓道來。他學習上的勤奮給我們極大的感染,那時候早讀課的時間早,寒冬臘月裏他總是第一個坐在教室前面開始備課,學生們一個個地在他之後進入教室,感到很愧疚。因此,向來以懶散著稱的文科班,早讀是沒有人遲到的。

他上課語言極其幽默,有一次突然變聲叫道:“我有錢上買天,下買地,中間買空氣的啦……”其滑稽的表情令全班大笑不止,大家便記住了剝削剩餘價值的資本家嘴臉。他上課內容翔實,絕無虛言。尤其是先生設計的“地毯式轟炸”練習題,令人喘不過氣來,久之我們便訓練有素,大受裨益。他注重點滴的積累,從不誇誇其談。教室前面的牆壁上設計了一塊園地,他每天在上面寫一句勵志名言,從不間斷:大學聯考期間則是每天將收集到的報刊上的招考資訊剪貼在上面供大家參考。那一年,他的頭髮突然白了很多,為了我們文科班,他真是嘔心瀝血。他讓師孃辭職在家照顧生活,孩子的學習也顧不上,教學樓裏只要燈亮着都能見到他忙碌的身影。

先生思想也有“頑固”的時候,甚至不近情理。班上有城裏來的孩子,穿着怪異,他便嚴厲批評,毫不留情面。女同學只得換上平常的服裝。那時,班上有出名的調皮鬼闖了禍央人到他門上求情,被他斷然拒絕,來者所帶特產被他扔在門口的地上。大家都認為先生清高得有些不近乎人情,很多人甚至恨其“頑固不化”,並且找到了根源——先生的父親也極講原則,在世的時候學校請他當門衞,學校到了夜間十二點後任何人不得進門,先生的父親把握得很嚴格,師生們都不敢遲到,否則便是“一隻麻雀也別想飛進來”。據説有一次校長夜間遲歸,也只得偷偷地翻過鐵門進來。

班上同學大多來自農村。生活費經常是青黃不接。他在班上設了規矩,凡是吃飯有困難可以向他借生活費,從來不曾吝嗇。我的母親病重卧牀,父親身無分文,他了解情況之後帶頭捐款,並在班級動員募捐,還找到校長為我減免學費。拿着充滿愛心的捐贈,我幾度熱淚盈眶。

畢業那年,先生鼓勵我填報師範學院,我一口氣將所有的志願都填上了師範院校。我拿到錄取通知書那天,他正好在外學習回來。他站在路邊就迫不及待地讓我打開信封,看了我的通知書他很興奮,露出寬慰的笑容,這種笑容好像他自己當年從村莊裏走出去一樣快樂。

大學畢業以後,我回到了母校任教。其時,先生已經調離學校。我從工作的第一天起就勉勵自己做一個正氣、勤奮的教師。當班上的孩子叛逆出走的時候,我會陪着家長在寒冬的深夜裏去網吧尋找;當有學生生病的時候,我會陪着他去醫院,並墊上醫藥費;當學生靜靜地休息的時候,我會幸福地從宿舍前走過……我做這些事情心中總是幸福的,就好像是報答自己的老師多年前對自己的關愛。

上大學之後,我的生活稍有改觀。可是面對當時所有志願裏的中文系,我曾經覺得很是虛無縹緲。中文系這個聽起來浪漫的名字在現實中顯得有點空虛。我經常在學校外的路邊停停走走,尋找那份很不踏實的夢想。當我找到自己那支還能寫字的破筆的時候,似乎找到了行走的枴杖。這一切因為一個詩人,一個老師——陳義海先生。儘管他似乎並沒有給我很多直接的對話和幫助,但我在他詩人的長髮和氣息裏找到了自己要走的路。

義海教我們西方文學和比較文學。他站在教室的過道里,中等的身材幾乎被學生的目光湮沒。他語調深沉,講到激情的地方,忘情地朗誦莎翁的詩文。他流利的英語和深情的朗誦讓我們為之陶醉,儘管有時大家未必全能聽懂。有一次教室裏全部安靜下來,沉默之後爆發出掌聲。他淺淺地一笑,有些羞澀地推推眼鏡,繼續介紹繆斯女神。

義海學外語有很神奇的經歷。他上八年級的時候外語都一竅不通,偶然有一天頓悟似的理解了那些豆芽一樣的文字,發狂似的要學外語。父親咬牙給他買了收音機,聽了半天的英文節目也沒有聽懂一句,後來才知道聽的是日語節目。他學英語的熱情很高,放牛的時候牛吃草,他讀單詞,大有“對牛彈琴”的意思,以致村裏人覺得他有精神病。他帶一塊七毛錢去買英語書,為了省五分錢舉着衣服遊過一百米寬的河水;為了去縣城買英語書,他甚至隆冬的午夜就悄悄出發。

這些事情從書上讀來,泛黃的紙上好像仍有他執著的腳步聲。義海老師畢業於外語系,卻有在學校牆壁上寫詩的瘋狂。他長長的頭髮就好像是一首詩。他讀的是英文,研究的是新詩,後來又師從孫景堯研究比較文學,骨子裏卻是傳統文人的特質。這大概是家族基因遺傳。先生祖父少讀詩書,到八十多歲時兩耳失聰,老眼昏花,卻仍能誦讀“四書五經”,且很有意味。天氣晴好的時候,他經常提着一面小銅鑼,走村串户唱古書。這讓我想起先生朗誦詩歌時的樣子,他的那首深情的《西茉納之歌》:

西茉納,時間將温柔下去/為了你也為了我/我站在山頂上/看見你和麥浪一樣/驕傲,佈滿山谷

他沉醉地朗誦的時候,內心一定和他的祖父一樣是孤獨的。我們這些80後和那些愚昧的村夫一樣不能懂得這些純美的東西。詩人是孤獨的,詩人也只能孤獨。先生那深情的聲音和那小銅鑼的聲音一樣具有孤獨的特質。可惜我等也是美的失聰者,聽不到那些天籟一般的吟詠。

先生是一個紳士,為人和善,對學業的要求卻很嚴格。他從來不佈置學生之間可以複製的作業,考試之前也不做任何提示性的複習。這在學生之間引起很多的怨憤,但是他仍然只是淺淺地一笑。他不需要成為那種“好好先生”式的教授,那些先生大概會擔心學生們不及格,他的課程及格率卻很高,因為大家都很認真地去温習,現在想來這對學業大有裨益。

先生去英國期間,發電郵鼓勵我繼續讀書考研,我當時在偏僻的多村教書,物質、精神都很匱乏。我於是拼命地讀寫,最終也沒有能考上研究生,但是因為讀書寫作離開了那裏。並不是埋怨鄉村的不是,可是離開對於我個人而言意味着更多的可能。

他在英國的酒吧裏也吟詩,作為來自中國的詩人,他用自己原創的英文詩歌征服掌聲和英鎊。我想,在朗誦結束時他一定還有淺淺的微笑,那是詩歌一般的微笑。一直記得先生的號碼,卻久不去打擾他。他不需要無謂的問候,他是一個詩人,和詩歌一樣是用來懷念的。他説他的手機通常放在家裏,等下班的時候看一下,他知道有人記得他就好。

讀懂義海,我是在深夜那些泛黃的紙上,在他的那些優雅紳士般的文字裏。這樣的義海,像秋風裏颯颯作響的葉子,能把風最美的聲音表達出來。這樣的老師也讓一個糊塗的孩子找到了自己的道路,並且義無反顧地走下去。

感恩父母的故事 篇六

我上牀的時候是晚上11點,窗户外面下着小雪。我縮到被子裏面,拿起鬧鐘,發現鬧鐘停了,我忘買電池了。天這麼冷,我不願意再起來。我就給媽媽打了個長途電話:

”媽,我鬧鐘沒電池了,明天還要去公司開會,要趕早,你六點的時候給我個電話叫我起牀吧。“

媽媽在那頭的聲音有點啞,可能已經睡了,她説:”好,乖。“

電話響的時候我在做一個美夢,外面的天黑黑的。媽媽在那邊説:”小桔你快起牀,這天要開會的。“我抬手看錶,才五點四十。我不耐煩地叫起來,”我不是叫你六點嗎?我還想多睡一會兒呢,被你攪了!“媽媽在那頭突然不説話了,我掛了電話。

起來梳洗好,出門。天氣真冷啊,漫天的雪,天地間茫茫一片。公車站台上我不停地跺着腳。周圍黑漆漆的,我旁邊卻站着兩個白髮蒼蒼的老人。我聽着老先生對老太太説:”你看你一晚都沒有睡好,早幾個小時就開始催我了,此刻等這麼久。“

是啊,第一趟班車還要五分鐘才來呢。最後車來了,我上車。開車的是一位很年輕的小夥子,他等我上車之後就轟轟地把車開走了。我説:”喂,司機,下面還有兩位老人呢,天氣這麼冷,人家等了很久,你怎樣不等他們上車就開車?“

那個小夥子很神氣地説:”沒關係的,那是我爸爸媽媽!這天是我第一天開公交,他們來看我的!“

我突然就哭了——我看到爸爸發來的短消息:”女兒,媽媽説,是她不好,她一向沒有睡好,很早就醒了,擔心你會遲到。“

忽然想起一句猶太人諺語:

父親給兒子東西的時候,兒子笑了。

兒子給父親東西的時候,父親哭了。

感恩父母的故事 篇七

明朝湖南道川守將沉至緒,有一個獨生女兒,名叫沈雲英。自小聰明好學,跟父親學得一身好武藝。因其父率兵迎異軍死在戰場上,當時沈雲英才十七歲,她登上高處大聲呼曰:“我雖然是一個小女子,為完成父親守城的遺志,我要決一死戰。希望全體軍民保衞家鄉。”

大家深受感動,發誓要奪回失地。很快解除了包圍,取得了勝利。沈雲英找到父親的屍體,大聲痛哭,全體軍民都穿上孝服,參加了葬禮。朝廷下令追封沉至緒為副總兵,並任命沈雲英為遊擊將軍,繼續守衞道州府。後來人們為她建了一座忠孝雙全的紀念祠。

有詩頌曰:異軍攻城圍義兵,娥眉汗馬解圍城;父仇圍難兩湔雪,千古流芳忠孝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