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21年推薦中國民間故事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31W

2021年推薦中國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是從遠古時代起就在人們口頭流傳的一種以奇異的語言和象徵的形式講述人與人之間的種種關係,題材廣泛而又充滿幻想的敍事體故事。下面是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關於推薦中國民間故事。歡迎閲讀參考!

推薦中國民間故事1

傳説,炎帝神農氏最寵愛的女兒女娃,模樣長得纖秀,卻有着堅強的性格。姐妹們都喜歡打扮,惟獨她酷愛體育,尤其水上運動,游泳划船,跳水衝浪。

一天清晨,風和日麗,正是出遊的好時光。女娃駛着一葉輕舟,在碧波盪漾的東洋大海上游蕩。海風輕輕地吹拂,海浪柔柔地起伏,她載着小舟往大洋深處漂去。

年輕單純的女娃,不知世道險惡,仍陶醉在温柔的藍色大海里。突然,平靜的大海變臉了,微笑的太陽不見了,輕輕海風變得比刀刃還鋭利,軟軟海浪變得比鐵錘還剛硬。女娃憑着高超技藝,劈波斬浪,左避右擋,與大海周旋。時間一分鐘、一分鐘地過去,一小時、一小時地過去,大海的浪濤越來越高,女娃的力氣越來越弱。

夜幕降臨了,天地間一片黑暗,大概星星們閉上了眼睛,不忍瞧見慘劇的發生:小舟被巨浪碾成了碎片,女娃被大海吞噬,喧囂的濤聲掩蓋住了女娃的求救聲。但她不甘心被水淹死,她的精靈變成一隻美麗、勇敢的小鳥,她飛翔時總叫着“精衞!精衞!”所以她被叫成“精衞”。

精衞住在佈滿拓木林的發鳩山上,一心要填平可恨的東海,每天從西山銜一枝樹枝或一顆小石子,展翅高飛,直至東海,把它們投入海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管是烈日炎炎還是雨雪霏霏,它不間斷地叫着“精衞、精衞”,以激勵自己的鬥志,它要以鍥而不捨的精神,將東海填平。

東海惱怒了,東海咆哮了,浪濤喧譁,白沫四濺:“你為什麼要把我填平?你為什麼恨我這麼深?”

天空中傳來精衞鳥仇恨的啼鳴:“因為你奪走了我年輕的生命,因為你還將奪走千千萬萬的年輕的生命。”

“算了吧,小鳥兒!就算你填上百萬年,也休想把我填平!”東海用轟隆隆的大笑聲來掩飾自己的窘態。

精衞毫不猶豫地回答説:“就算填到一千萬年,一萬萬年,填到世界末日,我也要將你填平。”

從此,精衞更加不停息地往返於發鳩山和東海之間,把西山樹枝和石頭銜投東海。

推薦中國民間故事2

相傳二百多年前,阿里山裏有一個勇敢的獵人阿巴里。阿巴里在阿里山中射傷了一對惡龍,它們向北逃竄到水社湖,就雙雙扎進湖中養傷。於是,人們就把水社湖叫做龍湖。

一天傍晚,太陽正從湖邊經過。龍公一見紅彤彤的太陽像個大繡球,伸出爪子就把太陽抓進了湖中。過了幾個時辰,月亮又從湖邊經過,龍母也伸出爪子把月亮抓進了湖中,它們把太陽和月亮藏在湖底,每天吞吐着盡情地玩耍。從此,天地漆黑一團,再也分不清白天和黑夜。獵户們打不到獵物,農夫們種不了莊稼,漁民們捕不到魚蝦,人間一片哭聲。

阿巴里聽説惡龍又在作惡,發誓要除掉它們。可是怎樣才能戰勝惡龍呢晚上,他夢見媽祖婆對他説:只有用阿里山洞裏藏着的金箭頭才能打敗惡龍。第二天一早,他點燃火把,背上彎鐵弓,爬上高高的阿里山,在山洞裏找到了金箭頭。他插上金頭箭,向水社村出發了。

不知走了多少天,阿巴里來到了一條清水溪邊,又寬又深的溪水擋住了他。突然對面出現一團明亮的火光,火光處划來一隻小漁舟,船頭上站着一個漂亮的姑娘正向他點頭微笑。姑娘説她叫水社,是媽祖婆叫她來接他的。

於是,阿巴里跳上小船過了小溪。他倆來到龍湖,眼前突然出現了兩個亮晶晶的東西,在湖水中忽上忽下地滾動着,這正是太陽和月亮,被兩條惡龍含在口裏一吞一吐地玩弄着。阿巴里從背上摘下彎鐵弓,搭上金箭頭,向着北邊的水面上瞄了一會兒,又向南邊的水面上瞄了一會兒,卻不敢放箭。

水社姑娘早已猜到了阿巴里的心思,知道他是怕射到惡龍以後,惡龍一疼會把太陽和月亮咬壞了。她急忙從懷中掏出兩個繡球,一個扔向潭南,一個扔向潭北。兩條惡龍一見那五顏六色的綵球,趕忙吐出了太陽和月亮,追過去緊緊咬住了綵球。水社姑娘馬上朝惡龍撒出了兩把繡花針。兩條惡龍被繡花針刺疼了眼睛,在水中直打滾。阿巴里一看,趕忙拉響弓弦,兩支金箭頭一前一後直向兩條惡龍的頭上射去。兩條惡龍大吼一聲,駕着雲霧逃到附近的一條清水溪裏。它們又把這條台灣最長的清水溪,攪鬧成了濁水溪。

惡龍扔下太陽和月亮逃走了。阿巴里和水社姑娘連忙跑到潭邊,捧起紅彤彤的太陽和亮晶晶的月亮,使勁往天上拋。可是,拋來拋去總是往下掉。正在這時,瑪祖婆駕着祥雲飛來告訴他倆:玉山頂上有兩棵棕桐樹,能把太陽、月亮頂上去。阿巴里和水社就一起去,不知又走了多少天,歷盡千辛萬苦,從玉山頂搬來了兩棵棕桐樹,在陰曆八月十五那一天,他們終於把太陽和月亮頂上了天。

阿巴里和水社怕惡龍再回來作惡,就雙雙抱着大棕桐樹,守在湖邊。天長日久,阿巴里和水社變成了兩座大山。阿巴里變的山又高又尖,直刺雲天,人們叫它大尖山。水社妹變的山彎腰俯首,深情地凝視着碧潭,人們叫它水社山。龍湖呢,因為它的北半邊形狀像日輪,南半邊像上弦的新月,於是,人們就把龍湖改名為日月潭。

推薦中國民間故事3

“耕讀世家,勤儉立業”,在位於崆峒島和芝罘島之間的扁擔島上,春節人們很喜歡張貼這樣的對聯。據説,這背後有一個美麗的傳説。

每年七夕之夜,牛郎都用一條扁擔,挑着一雙兒女,來到天河畔與織女相會,這種真摯的愛情,感動了無數痴情男女,在七月初七之夜,仰望星空,為他倆祝福。太白金星知道後,駕雲前去考察,在鄉間草房,見老實巴交的牛郎,拉扯着兩個孩子生活,十分不易,很是同情,便讓牛郎到天宮學府讀書深造,待取得文憑,安排工作,將他和孩子,調到天宮和織女團圓。

牛郎到學堂後,看見學友你邀我請,花天酒地,吃喝玩樂,初時很不習慣。久之,心生羨慕,漸漸起了花心,對那條隨身攜帶的扁擔也越看越不順眼:“比比人家,看看自己,咱以前過的那叫什麼日子!不是説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嗎?等我金榜題名,戴上烏紗帽後,金錢有了,地位有了,天上仙女可着我娶,織女也該休了,這扁擔還有啥用……”他隨手把那條扁擔扔出窗外。於是,伴他十餘年的扁擔,忽悠悠直落在崆峒島和芝罘島中間,派上新用場,擔起了這兩座島嶼。牛郎丟了扁擔後,這年的七月初七,他自然沒有挑着一雙兒女,到鵲橋上與織女相會。

牛郎畢竟年歲大了,讀書實在不行。但是,一輩子做個牛倌,他又於心不甘。為過一把官癮,他把書撕了,摺疊成一個精緻紙製的烏紗帽。又找來剪子,用硬紙板剪成兩根長長的烏紗帽翎子,插在帽子兩側,戴在頭上,對着鏡子,自我欣賞。

太白金星得知牛郎當年七月初七之夜未按期赴約,織女悲痛欲絕的信息,便來找牛郎責問。正巧,看見牛郎頭戴紙製烏紗帽子,踱着方步,口中還唸唸有詞:“當官好,當官好,天上仙女任我挑……”他怒不可遏,上前狠狠地扇了牛郎一巴掌,打落了烏紗帽左邊那根翎子。只見那官翎飄飄悠悠地往下掉,落進大海,剛好與牛郎的扁擔疊在一起,成了一座扁擔狀的島嶼。

後來,扁擔島上人家春節張貼對聯,多用“耕讀世家,勤儉立業”,就是告誡子孫讀書識字,考取了功名,也不要忘了耕種人家的本分。

推薦中國民間故事4

竇燕山,原名竇禹鈞,因他居住在燕山(北京),故稱竇燕山。

竇燕山出身於富庶的商人家庭,家道昌盛。但他最初為人心術不正,專用大斗進,小稱賣,費盡心機坑蒙拐騙,以勢壓人。貧民百姓痛恨他的為富不仁,卻沒有力量主持公道。竇燕山昧良心、滅天理的行為激怒了上天,他三十歲了還膝下無子。

在一個夜晚,他做夢。夢到他去世的父親對他説:“你心術不好。品行不端,惡名已經被天帝知道。以後你命中無子,並且短壽。你要趕快悔過從善,大積陰德,廣行方便於勞苦大眾,才能挽回天意、改過呈祥。”竇燕山醒來,歷歷在目,於是決定重新做人。

有一年新年的元旦,竇禹鈞到延慶寺去拜佛,在寺中大雄寶殿的拜墊旁,拾到了白銀二百兩,黃金三十兩,他想一定是拜佛人的遺失物,就在寺中守候失主。等候了半天,果然看到一個哭哭啼啼而自言自語的人,竇禹鈞問他何故哭泣,那人説:“我父親給綁匪擄去,將被處死,我好不容易向親友們東借西湊,得到白銀二百兩,黃金三十兩,預備把這筆金銀贖回我父親的死。哪知我一摸錢袋,黃金白銀都沒有了,這樣我的父親就難免一死,剛才我到這裏來進香拜佛,不知是否遺失在寺中。”禹鈞知道那人是失主不誤,就將黃金白銀如數歸還,並且還贈給他一筆路費,失主歡天喜地的道謝而去。

有個僕人偷了他很多錢,就自己寫了賣女契約,系在幼女背上,説:“永賣此女,以償還所偷的錢。”然後就逃跑了。竇公可憐他,燒了契約,養育這個女孩,養大後還為她擇婿出嫁。

他家鄉有不少窮人,娶不起媳婦,女兒因為沒有錢買嫁粧而嫁不出去,竇燕山就把自己的銀兩送給他們幫助他們。親戚當中有不能辦喪事的,他就出錢幫助辦喪事;有無錢嫁女兒的,他就出錢幫助嫁女兒。一年的收入除了日常開支,全部用來救濟別人。

同時,竇燕山還在家鄉設立學堂,收集上千卷書,請有學問的老師來教課。把附近因貧窮而不能上學的孩子招來免費上學。自己家裏則節儉樸素,沒有金玉飾品,也沒有華麗衣服。竇燕山如此賙濟貧寒,克己禮人,因此隨之積了大陰德。

此後一個晚上,竇燕山又夢見自己的父親。老人告訴他:“你現在陰功浩大,美名遠揚,天帝已經知道了。以後你會有五個兒子,個個能金榜題名,你自己也能活到八、九十歲。”當他醒來,發現也是一個夢。但從此更加修身養性,廣做善事,毫不怠慢。

後來,他果然有五個兒子。由於自己重禮儀、德行好,且教子有方、家庭和睦,竇家終於發達了。他的長子名儀,在後晉時中進士,入宋官至禮部尚書、翰林學士,是宋七年級代名臣,他去世後太祖趙匡胤曾悲傷地感歎:“天何奪我竇儀之速耶!”次子名儼,也是後晉進士,歷仕漢、周,宋初任禮部侍郎。三子名侃,為後漢進士,曾任宋起居郎。四子名,竇偁為後漢進士,入宋任左諫議大夫。竇僖是後周進士,曾任宋左補闕。當時人們美稱他們為“竇氏五龍”。當五個兒子均金榜題名時,侍郎馮道贈他一首詩:“竇燕山十郎,教子以義方。靈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竇禹鈞還有八個孫子,也都很貴顯。最後,竇禹鈞做到諫議大夫的官職,享壽八十二歲,臨終前談笑風生,向親友告別,沐浴更衣,無病而卒。

《三字經》中以“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的句子,歌頌此事,並形成了“五子登科”的成語,寄託了一般人家期望子弟都能像竇家五子那樣,聯袂獲取功名、擁有大富大貴錦繡前程的理想。

推薦中國民間故事5

秦朝時候,有個善良美麗的女子,名叫孟姜女。一天,她正在自家的院子裏做家務,突然發現葡萄架下藏了一個人,嚇了她一大跳,正要叫喊,只見那個人連連擺手,懇求道:“別喊別喊,救救我吧!我叫範喜良,是來逃難的。”原來這時秦始皇為了造長城,正到處抓人做勞工,已經餓死、累死了不知多少人!孟姜女把範喜良救了下來,見他知書達理,眉清目秀,對他產生了愛慕之情,而範喜良也喜歡上了孟姜女。他倆兒心心相印,徵得了父母的同意後,就準備結為夫妻。

成親那天,孟家張燈結綵,賓客滿堂,一派喜氣洋洋的情景。眼看天快黑了,喝喜酒的人也都漸漸散了,新郎新娘正要入洞房,忽然只聽見雞飛狗叫,隨後闖進來一隊惡狠狠的官兵,不容分説,用鐵鏈一鎖,硬把範喜良抓到長城去做工了。好端端的喜事變成了一場空,孟姜女悲憤交加,日夜思念着丈夫。她想:我與其坐在家裏乾着急,還不如自己到長城去找他。對!就這麼辦!孟姜女立刻收拾收拾行裝,上路了。

一路上,也不知經歷了多少風霜雨雪,跋涉過多少險山惡水,孟姜女沒有喊過一聲苦,沒有掉過一滴淚,終於,憑着頑強的毅力,憑着對丈夫深深的愛,她到達了長城。這時的長城已經是由一個個工地組成的一道很長很長的城牆了,孟姜女一個工地一個工地地找過來,卻始終不見丈夫的蹤影。最後,她鼓起勇氣,向一隊正要上工的民工詢問:“你們這兒有個範喜良嗎?”民工説:“有這麼個人,新來的。”孟姜女一聽,甭提多開心了!她連忙再問:“他在哪兒呢?”民工説:“已經死了,屍首都已經填了城腳了

猛地聽到這個噩耗,真好似晴天霹靂一般,孟姜女只覺眼前一黑,一陣心酸,大哭起來。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哭得天昏地暗,連天地都感動了。天越來越陰沉,風越來越猛烈,只聽“嘩啦”一聲,一段長城被哭倒了,露出來的正是範喜良的屍首,孟姜女的眼淚滴在了他血肉模糊的臉上。她終於見到了自己心愛的丈夫,但他卻再也看不到她了,因為他已經被殘暴的秦始皇害死了。

Tags: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