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英語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01W

國小英語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國小英語教學反思 篇一

一直以來,人們對語言的學習只強調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然而,對於非語言(主要是身勢語)交流的手段則不太重視。根據美國一項研究表明:在情感、態度交流方面,90%以上的信息是*聲調的高低和麪部表情,即非語言來傳遞的。可見,身勢語在英語教學和實際交際中有着重要地位。

那麼,如何在國小英語教學中有效地利用身勢語,使英語教學效果更好呢?在新課程改革中,國小英語提倡的是任務型教學法,更加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如果把一堂課比作一場戲的話,作為教學的主導者的教師,便是這場戲的導演。在課堂上如能恰當地應用身勢語,如面部表情、手勢、目光接觸、身體距離等會使課堂教學更豐富、深刻,達到“無聲勝有聲”的效果。我試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説明。

1、表情的運用

這裏所説的表情,主要指面部表情。面部表情是人類社會的一種“世界語”,一個人的喜、憂、怒、悲、恐、驚全都可從面部表情上反映出來。著名作家羅曼·羅蘭説:“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紀培養成功的語言,是比嘴裏講的複雜千百倍的語言。”所以,教師在課堂上如能針對出現的不同情況,運用好面部表情語言,就可能有效地調節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果。如:微笑是對學生的一種肯定和讚許。老師對待學生回答問題的對錯,就可以充分運用身勢語:學生答對了,老師極以微笑鼓勵,使學生不感到灰心喪氣,進而激勵自己更加努力。相反,如果臉部表情僵硬,就會使學生感到困惑。微笑的運用確實重要。對大多數學生來講,學習英語這一門外語是較困難、枯燥、難以理解的。這樣,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使學生產生樂觀、自信、積極向上的心態,而微笑正好有此效果。一些教育家曾提出:“用愛的微笑去征服學生的心靈。”教師應把微笑帶進課堂,使它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讓學生感到學英語是一種樂趣而不是包袱。

2、課堂“第二語言”——手勢的運用

在課堂教學中準確適度地運用手勢,既可以傳遞思想,又可以表達感情,還可以增加有聲語言的説服力和感染力。

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在某一時刻下用手勢語來表示教師所想要的學生參加活動的性質。如:在教英語句型時,指着自己的衣着或可能帶有的教具,來教“This is a jacket/coat/map/bag/……。”或者在教“He is not……”時就搖手,“He is tall。”就用手量高處或者“伸出5個She is five。”時,就手指。另外,簡單的手勢還可以表示如“Come here!”(前伸一隻手,掌向裏,向着自己招動),“It’s OK!”(向上起拇指或做OK手勢)等。再如在教國小生“car”時做開車的動作,教“watermelon”時做抱西瓜的動作,教“doll”時做抱着娃娃睡覺的動作……這些,都使國小生覺得特別容易理解並牢固掌握,同時增進了學習英語的興趣。

總之,手勢在身勢語中是動作變化最快、最多、最大的,而且具有很豐富的表達力。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把手勢語用得簡練、適當、自然、協調、多樣。

3、眼神的運用

眼睛是心靈的窗户。從一個人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內心的疑問、好惡及態度的贊成與否。愛默生曾説:“人的眼睛和舌頭説的話一樣多,不要字典,卻能從眼睛的語言中瞭解一切。”可見,在面部表情中,眼睛能傳神、會説話,最能表達細膩的感情。

教師在課堂上藝術性地用好眼睛,有利於輔助教學,提高教學效果。首先,教師可以從學生的表情及變化中,看出自己的教學效果,辨析學生聽講的狀況。例如,課堂上學生時不時無目的地盯着天花板或窗户,目光呆滯,那表明他們心猿意馬;飛眼左右,低語暗議,則表明他們發現破綻或老師講錯了;眼裏迸發歡樂的閃光,表明茅塞頓開……可見,學生眼神裏大有文章。我國當代著名的特級教師斯霞就特別強調要重視學生的眼神。教師就應從眼神中瞭解真實的東西,提高效果。

如何看學生眼神行事呢?教師在講課時,應不時地用眼睛環視整個課堂,使學生感到你在對他講課,調動他們的參與感,個別學生聽課不認真,也可以通過這種環視,提醒他的注意,督促他認真聽講和學習。另外,局部專注能夠對學生進行仔細的心理調查,發現自己的講授效果如何,可以啟發、鼓勵學生大膽發言,打破課堂提問的冷場現象,更重要的可以制止部分或個別的走神或騷動。比如有學生上課不認真時,老師用眼睛盯着他,施以嚴厲的眼神,就會使他警醒。如果老師有一雙會説話的眼睛,課堂效果就不同。會藝術地應用眼神,對教學確實有很大幫助。

4、身體距離的運用藝術

人際間的距離也有信息意義,也是一種無聲的體態語言。課堂教學中,教師在課堂所處的位置不同,與學生的遠近不一,會給學生不同的心理感覺,產生不同的效應。有研究表明,當教師站在距學生2—3.5米的地方,就會產生一種控制效應,如果某個學生不注意聽講或出現行為不當的時候,對待這種行為,只要教師表露出開始向這個學生走去的意向,就會使這個學生不當的行為迅速地改變。

英語課堂上,教師領讀時,走下講台,進入學生的“空間領域”,可以控制課堂,發現和糾正學生的語音、語調,使課堂變得有生氣。如有學生在領讀時開小差,當老師走近他的時候,他會自覺地跟上來。做聽寫練習時,教師一邊念、一邊適宜地走動,可以引起學生的注意,調動他們的積極情緒。如果教師與學生距離4—5米遠,也許就很難產生這種效果。有些教師曾多次講到,用電教室(講台離學生4—5米遠)上課沒有在小教室上課的效果好。可見,講究距離在課堂上的應用,可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在外語教學中,非語言交流手段不容忽視。在國小英語教學中,教師準確、適當、自然協調地運用體態語,能幫助組織教學,達到增進師生感情、激活學生學習情緒、突出教學重點、提高教學效果等作用。因此,在國小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將非語言交流手段利用起來,突出“啞語”的作用,以無聲勝有聲,使之最優化地為英語教學服務。

國小英語教師教學反思 篇二

隨着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英語教學越來越受到重視,在國小開設英語課已成為發展趨勢。我讓每個學生都和我一起學好英語,邁入新世紀。回想我上中學時,英語是讓同學們感興趣的一門課,但也是讓同學們很頭疼的一門課,相當一部分同學後來放棄了英語的學習。

作為教師,我們有責任使每個學生學好英語。我們農村學校缺少英語學習環境,我就把我的英語自修與英語教學結合起來,與學生共同學習;人與人之間存在着一定的差異,這是客觀的,要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讓每個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學習和發展,一步一個腳印,最終都有所學。

英語語言有三個方面,即語音、語法以及詞彙。語音是根本的。語法和詞彙都是通過語音得到體現的。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學好發音是十分重要的第一步。只有學好發音,才能聽懂別人説的話,也才能讓別人聽懂你説的話。能聽能説,英語就算學活了。只有學好發音,才能把所學的語言材料以正確的形式在腦子裏存儲下來,以正確的形式使它重現,從而加強對語言的感受,最有效地掌握語法和詞彙,提高實際使用的能力。因此,學好發音是不可缺少的第一步。發音沒有認真學好,不僅英語説不好,連朗讀都有困難;這樣,就很難學得活和學得牢,也很難較快地嚐到學習英語的甜頭。一開頭學好語音,學英語的方法對,路子寬,以後收效會越來越大的。

從第一節英語課開始我就滲透語音教學,教給學生髮音,強調發音要領,持之以恆,以聽説為主方向,讓學生在有意和無意中真正感受到英語。學生學習英語,光會説幾個單詞、幾句簡單的日常用語,如“Hello!Bye-bye!”是遠遠不夠的,不能引起他們學習的興趣,英語離他們是遙遠的,所以要創造條件使學生充分地去練習聽説。

學習英語的另一塊基石就是詞彙,不管是聽説還是讀寫,都離不開詞彙,所以,一定要重視詞彙教學。一是讓學生自己通過課本插圖、我去引導明確單詞中文意義,二是學生自己看清單詞字母組成、利用音圖拼讀出來;學有餘力的學生可以自己藉助字典學習,我給予指正。在鞏固記憶方面,採取定期聽寫、隨機複習的方式。教學中的遊戲對鞏固教學有很大作用,可以讓學生在快樂的遊戲中自然地學英語。學生產生了學習興趣,我的教學也比較順利了。

在課堂教學、課後複習時,我對自制力強、學有餘力的學生“放手”讓其“自學”,並要他們幫助其他同學;對有一定自制力、有一定知識和能力的學生給予輔導,組織他們一起學習;對自制力較差、知識和能力水平低的學生重點輔導,並組織其他學生幫助他們。我鼓勵學生之間一起學習、交流,以促進他們的學習。

我計劃在以後的英語教學中不斷加強教育教學理論和英語的學習,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完善我的教學方案。更重要的兩個方面是花工夫、下力氣、千方百計徹底實施教學方案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自制力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

國小英語教學反思 篇三

教育是一種培養人的社會實踐活動,教育教學過程中確定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他們的主體性,增強他們的自信心。為此我決定在班裏選一名英語課代表。選課代表的方式不是老師指定,不是民主產生,而是毛遂自薦。教師裏一下熱鬧起來,一個叫徐大洋的同學走到我的面前怯怯地問: “老師能選我麼?我能行。

時間我猶豫了,想起他以往的表現,真的不敢恭維。他不是上課説話,就是欺負同學,儘管在老師的教育之下,有所收斂,但他畢竟不是最優秀的同學,將課代表工作交給他,我實在不放心。當我看到他真誠的目光時,我想起了一個故事:一隻米粒大的跳蚤可以跳1.5米到2米的高度,可是科學家將其置於一個高度僅有0.4米的玻璃容器中,再開始的幾天,他總是不挺的跳躍,但每次都是被蓋擋住了。於是,他放棄了,最後那隻可以跳2米的 跳蚤卻沒能突破0.4米的高度。

於是我大膽做出了一個決定,不用我心中設計好的課代表,就選用徐大洋。同時我鼓勵他要自信,並將給學生加花的重任交給他。第一次徐大洋給學生加花時,我留意了一下。他很公平,誰的課上紀律好,經常發言,得到老師的表揚,他都在課後及時給他們加花。他還提醒沒有得花的同學改正錯誤,爭取下次能得到花。他對自己要求更是嚴格,同學們也變的很有信心,真的實現了他的那一句:老師我能行。

由此,我不妨多給靈動的孩子一些機會,讓他們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讓班級裏所有的孩子能在優化的環境中變的更有生命力和凝聚力。相信他們,給他們機會,他們可能還你以奇蹟,讓跳出2米的跳蚤可以跳的更高,更高!

國小英語教師教學反思 篇四

本節課是六年上冊29課,重點學習9至12月,要求學生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對這幾個月進行簡要的介紹,並簡單談論與其相關的活動。

教育家葉聖陶曾經説過:“教的目的是為了不教。”即教的本質是為了學,學生的學是教的基礎,教師是學生學習過程的指導者,教師不僅要使學生積極參與學習,而且要使他們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主體,這是教師工作的重要職責。結合這一理念以及高年級英語閲讀課這一課型,課前我預設了五步闖關環節,旨在,一藉助闖關這種形式,讓孩子們嘗試自主完成認讀,理解,流暢朗讀,簡單運用等教學目標,二通過闖關形式,激勵學生更加積極投入地參與教學活動,並在學習過程中一次次感受成功的喜悦。

Step One 勇闖語音關環節,孩子們在自讀和互助中,解決了單詞發言難點。Step Two突破理解關環節,孩子們在互助中掌握了較難理解的句子。Step Three朗讀大比拼環節,孩子們又在競賽中,加強了讀的流暢性和準確性。Step Four 閲讀我能行環節,又把本課課文學習進一步拓展延伸,讓孩子們的閲讀能力再一次得到鍛鍊和提升。而最後的交流競技場環節,則給孩子們創設了一個可以自由談論,展示語言交際能力的舞台,讓他們能夠結合本課內容和已有知識基礎,暢所欲言。

在本課教學中,我也有一些不足有待改進和調整。如,讀的訓練,練習的量還不夠,部分學生朗讀時仍有困難,又如,雖然五步闖關環節中,沒有寫的訓練,但孩子們如果能隨時記筆記,記錄一些重點,難點詞句,養成隨時筆錄的習慣,會更好。

國小英語教師教學反思 篇五

英語教學的首要目的是要激發國小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增強實踐能力,培養創新精神。在本課中我也力圖體現: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採用活動化教學途徑來完成教學任務,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突出英語的交際功能這一全新的教學理念。根據本課教學內容,結合國小生的生理特徵和認知規律,針對國小生好奇和好動的特點,本課的教學設計突出了以下四個特點:

1、教學安排得當。

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層層深入,有目的,有梯度,真正地展現了學生有不會到會的過程。

2、利用形象直觀的教學課件和單詞卡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直觀形象是低段國小生思維發展的主要特點,他們的識記方式以具體形象為主。在複習和教單詞時,利用形象直觀的教學課件和單詞卡片引導他們把注意力,吸引他們的視線,加深印象,調動學生的求知慾望。

3、玩中學,在遊戲中學有所得。

遊戲教學符合低年級小朋友生性活潑的年齡特點。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有利於化難為易,減輕他們的負擔。如:教師在本課時中設計的多種的遊戲,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眼、耳、口、手等感官,通過視、聽、説、表演等活動,滿足他們好動、好奇的心理,營造出無拘無束、輕鬆愉快的學習氣氛,使整個課堂活躍,讓學生在心情舒暢、活潑歡樂的氣氛中學習新知識。

4、在體驗中學習。

國小英語教學反思 篇六

又是一個後知後覺的週記,有時一忙,就有點昏花了,老是會有事情沒有按計劃完成,以後要更加註意自我的效率了。時光真的是太快了,我都沒反應過來,新的一個星期就翩然而至。上週的點滴已經要珍藏在腦海裏。

今日週一本來應當是室外升旗儀式,由於天氣陰冷,改成了室內升旗儀式,我還是第一次明白有室內升旗儀式的存在。全體師生收看校電視台,看着電視裏學生出旗升旗的畫面,所有的學生都一樣整齊嚴肅的站着,班主任,任課教師也都在班級裏,少先隊員行隊禮,團體唱國歌, 聽國旗下講話,沒有一個環節少掉,秩序依然一樣好。班主任要求每個學生行隊禮的時候必須把手套脱掉,站立的時候必須是立正的姿勢,雙手不允許塞進口袋。我很受感動,有時候,我們不只是有在大庭廣眾下要求孩子們表現良好,即使是在自我的班級裏,也要時刻嚴格要求自我。

這些看似苛刻斤斤計較的要求,對於孩子們的成長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他們很懂規矩,已經養成了良好的習慣。這些二年級的孩子們就已經很尊敬教師,友愛同學,不嘲笑別人,會關心幫忙生病的小朋友,會及時把課堂作業處理好,會回家自覺聽寫單詞,自覺到教師那單元過關,會把手裏的垃圾分類放進班級的垃圾桶,排着整齊的隊伍去食堂吃飯……吃飯的時候,他們會把食堂阿姨端來的飯一一接力往最裏面傳,也就是最裏面的孩子最先拿到飯,等到所有的人拿到飯了他們會很默契的開吃,每五個人一份湯,他們也都是很謙讓的幫別人盛到碗裏,一齊分着喝,如果有時候發飯後水果,最先吃完的小朋友會主動請命,有秩序的一一分發,蘋果,橘子,香蕉,大棗,或者是梨子,他們沒有任何人挑三揀四,很自覺的理解屬於自我的那份,我覺得這很難得,因為我聽過有個四年級的班級,發水果很難順利進行,都淪落到像抓鬮一樣的摸水果的地步(總有一部分人覺得自我小小了,難看了)。我聽了覺得很滑稽,雖然能夠理解這些孩子的行為,可是和我們二年級的班級的孩子們比,他們真的有點倒退了。

這是一個習慣問題,和年級無關,和所謂的面子工程無關,好的習慣是孩子們一輩子的財富。我們的孩子經濟上能夠不富裕,可是,精神素養上必須是不能夠缺的。一個團體的力量是巨大的。好的班主任,素養的高的教師,樹立的良好班風,立下的班規,是塑造孩子們品格的模子。班主任陳教師的的管理班級的方法,我是真心的讚賞。並且我相信,我們班級的小朋友即使是到了六年級,這些好習慣好班風也是會堅持的。

班主任陳教師也帶他們數學。上週,陳教師評選出12位優秀數學作業 之星,他們是數學作業得的星星最多的同學。並自我掏錢給他們買了獎品--很漂亮很實用的小筆記,作業本,橡皮等,並再班級晨會上公開表揚了這些同學,發放獎品,同時鼓勵更多的同學像他們看齊。並許諾,下半個學期的作業從此刻截止的算起,重新積累星星,學期末再評選一次。明白教師顧教師,帶英語,她也有自我的一套鼓勵模式。她用的是自我做的流動小花,每次作業一個a星換一個小花,5朵小花換一個印章,5個印章換一個創意小獎狀,最終發放獎品。我看到她自我掏錢在網上買了好多學習用品。看那擺弄哪些小玩意時得意的笑臉,我真心覺得和孩子們在一齊的教師,是永遠年輕的永遠有一顆童心永遠都會在私下裏對可愛的東西大驚小怪,很喜歡很嚮往這樣的狀態。

國小英語教師教學反思 篇七

師:有一天,羊媽媽出門去了,小羊自己在家。The wolf’s coming!(做手勢,加表情、語氣,扮演狼敲門的動作,引導學生替“狼”説出Open the door! Open the door!)

師:小羊怎麼辦?(引導生説出No! No! Close the door!)

練習表演小短劇後,找生表演。

這是我為 “一人一堂最佳課”所準備的一個原以為會很精彩的教學環節。練習結束要進行展示表演時,學生們躍躍欲試,但也僅僅是躍躍欲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我是感到很遺憾。

其實這個環節的要求對孩子們來説並不太高,而事實上,他們已經差不多掌握句子了,頂多只是不太熟練而已,但就是不敢上台表演(事後我問時,他們這麼説)。我想,陶海燕老師評課時説的對,正是因為我的親和力不夠,所以才會使孩子們不敢嘗試。

為什麼我會失去理想的課堂教學所最需要的親和力?為什麼我沒有親切地鼓勵孩子們,或是如於海老師所言,再多給他們一點練習的時間?我想主要原因應該有兩個:,一是我的課堂調控力還不夠,不能隨機應變;第二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今天的課我還是存在一些 “表演”的心理的,所以自身就不能真正融入課堂,怎能帶動學生呢?我太在意自己了,太在意所謂的課的 “效果”,卻忘了學生才是課堂真正的主人,他們才是整節課我所應關注的核心。

失去了以學生為本的思想,課設計得花樣再多,我再怎麼努力表演,也終究是表面工夫。不能深入學生的內心,怎麼能上出好的課來呢?

我須牢記:只有忘記自己,才能真正投入。

國小英語教學反思 篇八

通過這次“送教下鄉”活動,讓我知道了自己在國小英語教學中存在着很多的問題。因此我要借這次學習的機會,好好反思一下自己,以便自己在今後的教學中能夠有所提高。總結以下幾點反思:

一、“玩耍”不能培養學生持久的興趣,而是靠語言知識的積累。

國小英語教學是要重視培養興趣,但單靠唱歌遊戲不能培養學生持久的興趣。新鮮勁兒一過,孩子們就會厭倦。所以,唱歌遊戲應該作為國小生學習英語語言知識、技能的一些手段,而不是培養興趣的手段。我們可以採用多種手段幫助國小生在記憶力強的時期多記單詞,多學習語言規則,並儘可能多創造模仿的機會,提高學生的語音和語調。在英語學習中,聽、説、讀、寫、譯五種能力是可以互補的。真正做到聽説先行,讀寫跟上。光聽説不讀寫,很難收到高效。只靠模仿不培養學習能力,也難減輕學習負擔。所以國小生還是應當認真進行語言學習。

二、英語應用能力需要相應的詞彙量。

而目前在國小的低年級的英語教學中,不要求學生掌握詞彙,而只要求學生能根據提示或圖片説出該單詞,其本質無非是要學生們死記硬背,鸚鵡學舌。由於國小生們沒有相應的讀音規則訓練,不熟悉詞彙的拼寫規則,單詞的音、形、意三者不能有效的結合在一起,因而導致了單詞記憶的困難,併成了國小生學英語的困難。

三、培養英語興趣。

英語教師的教學重點是放在教學內容,教學大綱和考試形式上呢,還是將教學注重點轉移到學生的性格、興趣、情緒等方面的培養和控制。這是,現代教育思想轉變的重大原則問題。事實證明,認為自己“民主、開放、平靜、友好、體貼、樂於助人、聰明、富於邏輯性和快樂”的人,一般來説,其學習英語成功的可能性要大於與上述性格相反或相差極大的學習者。另外,在外語學習過程中,由於外界因素的影響,學習者會出現焦慮沮喪煩躁不安等情況,英語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應注意對外語學習者情感因素的培養和控制。尤其是在國小的低年級階段,英語教師要培養對學生的親近感。

在課堂教學中英語教師要十分尊重學生,注意激勵學生,關注學生學習過程。在當前“減負”工作中,英語教師尤其要注意體察學生在課堂上的心理感受,親近學生,使學生喜愛英語教師和英語課,從而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效益。

國小英語教師教學反思 篇九

在國小的英語教學的過程中,很多教師為了培養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經常會利用遊戲,因為遊戲受到學生的。喜愛。課堂上唱唱跳跳,説説演演,形式花哨,十分熱鬧,使學生在快樂中接受教師預設的價值取向。但時間一久,我們不難發現:很多學生原有的最初的學習熱情急劇下降,原始的興趣正逐漸地不復存在,他們會因為有些遊戲的重複,而顯得無精打采。在課堂教學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課前教師不遺餘力的精心設計遊戲組織來吸引學生興趣;課上學生走來走去,又是叫又是跑,甚是熱鬧,這樣的教學次序直接影響教師的教學流程,教學環節流於形式;往往一堂課後,學生懵懵懂懂,一知半解;長此以往,學生捧着課本迷惑地望着你,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學習和掌握書上的哪些內容。究其原因不難發現,課堂環節安排不合理,所學的知識沒及時鞏固,知識沒能螺旋上升,直接導致教學的畸形,學生的學習成績往往大家都不滿意。

面對如此頻頻告急的教學危機,這不能不引發我們的反思。

我個人認為,國小英語教學關鍵要重視培養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但不能單靠説説唱唱 ,演演玩玩,那樣會讓學生形成誤解,認為學習英語就是這樣的。我們培養學生的興趣主要是為學習和掌握英語,遊戲只能作為國小生學習英語語言知識的手段。因此,我們在激發學生對學科興趣的過程中,不能只停留在課堂表面的“活”,“樂”,“玩”中。我們更要注重學科本身,從學得後產生的成功體驗來不斷滋長興趣,挖掘學生學習的內驅力。

“不學習語言規則,不掌握相當的詞彙,英語的應用能力就是空中樓閣”

我們大家都懂得:語言知識本身具有的魅力,才是學生持久學習的驅動力,才是用之不盡,取之不絕的能源。為此,我認為遊戲作為幫助學生學好英語的一種有效教學形式,要真正發揮其輔助教學的功能,達到寓教於樂,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做到如下幾點:

一、面向全體,分層教學

在遊戲教學過程中,不可迴避的如何對待優中差生。我們設計的遊戲要注重面向全體學生,難度適中,讓大家都參與。可以根據學生的個人素質,性格特點,記憶力,反應速度等,在心中把全班分三組,因材施教,分層要求,以求最有效的激勵機制促學生不斷上進。 在激發他們的主動參與親身實踐中,培養他們的獨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無形中調動學生的言語資料庫。在實踐中他們學會自我評價,由此產生的成就感又轉化為無窮盡的學習後繼力。

二、組織得法,嚴謹有序

做好遊戲的組織工作,做到有條不紊,活而不亂。國小生天性ai遊戲,爭強好勝,有些學生做起來容易忘乎所以,甚至在課堂上,有時會情不自禁地高聲喊,因此,首先,有開始遊戲之前講清規則 。紀律要求,評分標準,防患未然。在遊戲過程中即使還出現一些混亂,要能理解學生的心理,不一味批評,而是積極講清楚,在集體活動中,大家應該遵守規則。

三、適時適度

我認為不能力求面面俱到,遊戲過多,而忽略了主要教學內容的講授和訓練,喧賓奪主,把英語課上成遊戲娛樂課,那就適得其反了。課堂遊戲應該為課堂教學服務,當他成為一種擺設,或者是為遊戲而遊戲的時候,課堂遊戲就失去了他的魅力了。